第一篇:读《余映潮谈日记》有感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记录点滴 收获成长
——读《余映潮谈日记》有感 读了高校推荐的余映潮先生的《谈日记》,我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来没有养成一种记日记的习惯。以前上学的时候,也有准备日记本,但只是偶尔想起来才记录一下当天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坚持下来。然而,我认为写日记确实是好处多多的,以后要坚持写日记。
一、写日记是人生的备忘录。我们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日记记录下来,用日记来记录自己精彩的人生,写日记能让我们知道过去的某年某月某日我们在干什么,让我们记住时光流水,你便拥有了一本珍贵的成长纪念册。有人坚持写日记最后形成自己的人生自传。
中国著名童话家郑渊洁说过“写日记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认为等到我们20、30年以后,再翻自己珍藏下来的旧日记,会其乐无穷。并且郑老师从3年级开始写日记,直到现在,所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还后悔自己怎么没从2年级就开始写日记。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人的一生中有多么重要。
二、写日记能培养人的恒心和毅力。人贵有恒。无论做任何事,就怕没有恒心和毅力,这是人的一生很重要的一种素质。天天自己鼓励自己:你必须坚持下去,否则,你就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人,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一个没有恒心和毅力的人,一个做事必然失败的人。没有恒心和毅力,自然,是不能将日记坚持下去的。我觉得能天天坚持写日记,你便自然会养成做事持之以恒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能正确对待人生。
三、写日记可以反思生活和人生。一个人活着,不善于思考是不会进步的。我们不能把过去的生活就让它过去,而是要认真地加以思考和总结,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面对和走向未来。晚上写日记的时候,势必要过电影一般回忆一下一天的生活,甚至几天的生活,一周的生活,一段的生活,有时还要前后对比一番。这总要有很多的感慨。
四、写日记可以梳理思路,磨炼思想。写日记不是信笔涂鸦,但凡举笔之前,对一天的生活,总要梳理一番,什么要写,什么不值得写,是有取舍的。定下了写什么,还有一个层次的问题,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自己心中也是要先行有数的。一个人长期如一日地这样去做,思路就会清晰,而思想同时也得到了磨炼,变得锐利、细腻、敏感、有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节。
五、写日记有利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写日记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要取得好的日记内容,就必需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事,并加以想像。在日记里,总会体现出你新奇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这样一来,不仅开阔了你的视野,也拓展了你的思维。有时候自己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比较模糊,可适当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对问题的思考写在日记里时,有时就会突然觉得明朗了,我就的写日记是自己设想成熟的过程,这种“三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写日记中是常常能体会到的。
六、写日记是写作的一种练笔。日记的写作,随意性很强,根本不用字斟句酌,一如绘画之随意写生。有计划有灵感的写作就不一样了。我们一般不忍轻易下笔,思来想去地打腹稿,甚至要动笔了,没有时间了,心情不好了,于是又搁置下来。日记就不必考虑这些,尽可以信马由缰地写,是练笔的最佳方式。
七、写日记是在经常习字,避免提笔忘字。现在电脑普及了,一些人已不大用笔写字了。还有人除了记个账,开会记几句,龙飞凤舞地签自己的大名,经常不用笔,真的要提笔忘字呢。有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都要写上一点,天天都要动笔,常用的字,就能记得很牢。
八、写日记记录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与他们共同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和孩子们接触,他们身上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可以把它记录在我们的日记中。这些点滴小事,将来回忆起来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二篇:读余映潮有感
读《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有感
美哉!余映潮!美哉!语文课堂教学!《师道》2007年10期 新疆哈密吐哈油田教育分局外国语学校 魏建胜
语文是美妙的!美在对生命力量的一种召唤,对人格魅力的感化;美在民族精神的凝聚与亲和;美在真实,美在最接近于生活的,是生活美的一种浓缩。
语文学习是美好的!美在她像温暖的阳光,在她的照耀下,我们茁壮成长;她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她就是一架天梯,助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语文课堂教学是精美的!美在语文课堂上,师生文三者的和谐共振,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明亮闪动的眼神以及由文本生发出来的富有个性的阐述;美在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世界和理解方式去阐释着文本,表达着自己天然的与生活和谐的精神.然而,练习册、考试卷扭曲了语文。她变得面目狰狞,杀气腾腾;她干瘦如柴,毫无情趣;她狭隘自闭,难以沟通。厚重的她,变得轻飘飘的。仿佛看拼音写汉字就是语文,组词造句就是语文,近反义词就是语文,词语搭配就是语文,改病句就是语文„„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读,我们绞尽脑汁地读,太想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我们写,我们搜肠括肚地写,太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我们教,我们唯命是从地教,太想让大脑的步调紧紧跟住考试;我们学,我们深挖硬钻地学,太想让谨慎的笔触在陷阱之间顺利穿行,谁都知道,那张试卷有多险恶,于是,我们跳一种舞蹈——脚戴着镣铐的舞蹈。镣铐就是做练习、考试。语文课堂教学就成了技术性的、工具性的、指导学生答卷的场合。全然没有了灵魂与美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和余映潮先生相遇,在干热的天气里,细细拜读了余先生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如沐甘露、如临春风,深深地悟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之美和余先生的执著精神之美。
这本书,正如内容简介中所说:“以其宽阔的理论视野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设计和规律作出了深刻的、系统地、富于操作性的概括,是余老师教学智慧的结晶”。细细品读这本书,通篇都洋溢着一个“美”字,如同一座语文教学之美的园林,处处留意美,时时创造美,美不胜收,我只能以自己的粗陋之见来撷取几处细细品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积累之美
积累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当被练习册、考试卷异化了的语文课堂上,我们通常见到的是课堂上讲授、练习,课外积累。常常忽视了课文这个最重要的积累资源,对此,余先生谆谆教诲:要达到的教学境界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积累是语言积累。他的每一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语言积累,大到做资料卡片,小到几个美词、雅句。静为一类一类知识的、语言的板块积累,动为用固定句式创作美句、续写美句等等,不一而足、异彩纷呈。更为令人赞叹的是余先生的经过“提炼组合”处理后的单元小结课,艺术的表达了单元内容的精华,体现了典型的积累之美。如他的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课教学内容: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品味一组奇字、摘录一些美句、学用一种句式、重温一个精段。
这样的语言积累教学,如同一股汩汩流动不息的泉水,注入到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盈起来,正如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再是课堂亏空课外补的费时低效的语文教学,(斗胆一句:这样的教学无异于平时不注重饮食、锻炼,而去买什么“大力补肾丸”之类的生活状态,舍本逐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设计之美
课文是静态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老师最大的艺术就是如何将一篇静态的课文和学生丰富的、动态的心灵世界之间搭建桥梁,使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之间产生碰撞,支撑起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创造的斑斓广阔的空间。用余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化静为动,尺水兴波”。在《七颗钻石》的教学中,由于这是一篇短小浅显的童话,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余先生“四两拨千斤”,几个简单的话题
就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情趣盎然、波澜起伏:不写第一段不行吗?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文章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正当学生们尽情的抒发着自己与文本对话的见解,辩得不亦乐乎“横看成岭侧成峰时”,谁想到余先生最后又抖出了一个包袱:“你还能再问一句吗?”这一问,使原本就很有情趣的课堂活动一下子陡然如沸腾的水,学生的质疑与创见如闪烁在夜空中的焰火,“远近高低各不同”,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谁能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留下永远难忘而美好的回忆呢?
“条条道路通长安”,长安是确定的,也就是说文本是确定的,但是通往长安的路不止一条,同样能够引起师生、文本和谐共振的设计就不应该只有一种。我们不妨看看《狼》的八种微型教学设计:
(教案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3.进行朗读训练。4.背读课文。
(教案二)教学角度:辨读——对词义进行体会、辨析。
主要教学步骤:1.以带有“狼”的成语导入。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3.边译边读。4.进行对字词的寻读、辨读。
(教案三)教学角度:说读——用“说”的方式带动课文的阅读。
主要教学步骤:1.自由朗读。要求不漏字,不加字,不倒字。2.竞读比赛。或分组,或对手赛,要求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3.组织讨论,突出“说”的训练。
(教案四)教学角度:析读——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评析。
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就课文的语文常识、字词、情节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比赛。3.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析读”——评点式阅读。
(教案五)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
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2.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老师顺势问学生,落实如下三组字词:倚、薪、暇、黠;止、犬、洞、隧;课文练习三的六个“其”。3.读课文。4.品课文。
(教案六)教学角度:写读——就课文内容写课本剧。
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短的动物卡通录像片。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情节、人物。3.同学们编写课本剧。4.交流与评价。
(教案七)教学角度:听读——听不同方式的朗读,听记有关的资料。
主要教学步骤:1.学生读课文。2.听读,学读。3.听讲析,作记录。4.检查学习效果。
(教案八)教学角度:练读——进行有力度的课堂书面练习。
主要教学步骤:1.熟读课文。2.同学们自编课内百字小练习,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测。3.再读课文。4.教师发课堂智能练习。学生做练习,教师组织评讲。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设计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余先生正是因“胸中有丘壑”,才能“荡胸生层云”,努力探寻着构建文本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使每一种设计都呈现出独特的、实效的、葳蕤多姿的美。“江上层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江山”的诗意之美
《50讲》中始终弥漫着一种美,一种语文的美,一种语文教学的美,完全脱离了僵化的、生硬的、说教的课堂教学形态。这种美除了余先生竭力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外,还得力于余先生的朗读的层进美和教学语言的诗话美。
余先生认为分析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有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型的课型。而且朗读不是泛泛而读,不是常见的“请同学们读这段话,看读懂了什么?”这样的指导,而是有一种分层递进的美。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朗读环节:“用说话的方式来读”——“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读”——“分角色按提示的语气演读”。
同样,余先生的教学评价语言也是精美又富有诗意的。如《鹤群翔空》一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寻读课文,汇报发现时的点评:“你的学习成果有实有虚。非常好。”“这是一个多角度的比喻,一个很美的比
喻。”“很好,这个结尾与开头是相呼应的,„„你从写作的方面找到一点东西了。”“说得太美了,银光闪烁就好像刀光剑影。你的发现也有独到之处。”作为学生,谁能在这样的语言评点中不获得自信,不展现自己的个性学习的成果呢?
这样的诗意之美,使学生一定能够在课堂学习这个特定的“场”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清新之美、朦胧之美、春意盎然之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板块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序化是一个通病,与之相伴的是课堂目标不明晰、教学结构紊乱、教学效果低效。而“板块式”教学思路是余先生的首创,是余先生教学艺术主导的风格特征之一,能有效地解决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我常常想,“板块式”教学思路下的课堂教学就像是游览一处园林,园林的名称就是课题,余先生则是一名高超的园林艺术设计师,预先设计好这处园林。然后他又像一名出色的导游员,引领着学生们在这处园林尽情的游览,一处景点、一处景点地慢慢玩赏,细细琢磨,悟到实效。如《散步》教学设计一,余先生构思了三个板块: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品读记诵文段(记诵一节)——学用文中句式(突破一点)。在《散步》教学设计二,余先生又构思了另外三个板块: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
第三篇:读余映潮(模版)
读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有感
语文是美妙的!美在对生命力量的一种召唤,对人格魅力的感化;美在民族精神的凝聚与亲和;美在真实,美在最接近于生活的,是生活美的一种浓缩。
语文课堂教学是精美的!美在语文课堂上,师生文三者的和谐共振,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明亮闪动的眼神以及由文本生发出来的富有个性的阐述;美在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世界和理解方式去阐释着文本,表达着自己天然的与生活和谐的精神.然而,练习册、考试卷扭曲了语文。她变得面目狰狞,杀气腾腾;她干瘦如柴,毫无情趣;她狭隘自闭,难以沟通。厚重的她,变得轻飘飘的。仿佛看拼音写汉字就是语文,组词造句就是语文,近反义词就是语文,词语搭配就是语文,改病句就是语文……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读,我们绞尽脑汁地读,太想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我们写,我们搜肠括肚地写,太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我们教,我们唯命是从地教,太想让大脑的步调紧紧跟住考试;我们学,我们深挖硬钻地学,太想让谨慎的笔触在陷阱之间顺利穿行,谁都知道,那张试卷有多险恶,于是,我们跳一种舞蹈——脚戴着镣铐的舞蹈。镣铐就是做练习、考试。语文课堂教学就成了技术性的、工具性的、指导学生答卷的场合。全然没有了灵魂与美感。
这本书,正如内容简介中所说:“以其宽阔的理论视野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设计和规律作出了深刻的、系统地、富于操作性的概括,是余老师教学智慧的结晶”。细细品读这本书,通篇都洋溢着一个“美”字,如同一座语文教学之美的园林,处处留意美,时时创造美,美不胜收,我只能以自己的粗陋之见来撷取几处细细品味。
积累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当被练习册、考试卷异化了的语文课堂上,我们通常见到的是课堂上讲授、练习,课外积累。常常忽视了课文这个最重要的积累资源,对此,余先生谆谆教诲:要达到的教学境界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积累是语言积累。他的每一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语言积累,大到做资料卡片,小到几个美词、雅句。静为一类一类知识的、语言的板块积累,动为用固定句式创作美句、续写美句等等,不一而足、异彩纷呈。更为令人赞叹的是余先生的经过“提炼组合”处理后的单元小结课,艺术的表达了单元内容的精华,体现了典型的积累之美。如他的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课教学内容: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品味一组奇字、摘录一些美句、学用一种句式、重温一个精段。
这样的语言积累教学,如同一股汩汩流动不息的泉水,注入到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盈起来,正如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50讲》中始终弥漫着一种美,一种语文的美,一种语文教学的美,完全脱离了僵化的、生硬的、说教的课堂教学形态。这种美除了余先生竭力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外,还得力于余先生的朗读的层进美和教学语言的诗话美。
余先生认为分析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有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型的课型。而且朗读不是泛泛而读,不是常见的“请同学们读这段话,看读懂了什么?”这样的指导,而是有一种分层递进的美。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朗读环节:“用说话的方式来读”——“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读”——“分角色按提示的语气演读”。
这样的诗意之美,使学生一定能够在课堂学习这个特定的“场”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清新之美、朦胧之美、春意盎然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序化是一个通病,与之相伴的是课堂目标不明晰、教学结构紊乱、教学效果低效。而“板块式”教学思路是余先生的首创,是余先生教学艺术主导的风格特征之一,能有效地解决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我常常想,“板块式”教学思路下的课堂教学就像是游览一处园林,园林的名称就是课题,余先生则是一名高超的园林艺术设计师,预先设计好这处园林。然后他又像一名出色的导游员,引领着学生们在这处园林尽情的游览,一处景点、一处景点地慢慢玩赏,细细琢磨,悟到实效。如《散步》教学设计一,余先生构思了三个板块: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品读记诵文段(记诵一节)——学用文中句式(突破一点)。在《散步》教学设计二,余先生又构思了另外三个板块: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课文,美点寻踪——迁移阅读,学法实践。这不同设计中的板块,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形成了这两种不同的但又都是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板块设计,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之间的碰撞,“感悟”与“感悟”之间的延续,最高境界是出人意料,而又浑然一体。往往在一个板块结束后,当学生们一边在回味上一板块的收获,一边在设想下一板块的魅力时,一个有机的板块就接踵而至,一处新的景点之美又在等待着学生去观赏,正是“山重水复定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教学境界,肯定能够让学生学得踏实、悟得深刻、乐此不疲。
美哉!余先生!美哉!余先生实践的语文课堂教学!
第四篇:余映潮《谈日记》心得体会
读余映潮《谈日记》心得体会
阅读了余映潮的《谈日记》,思考良多,而最大的感触是教师应做一个勤写教育日记的人。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写到:“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老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正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真正的教育日记的实践者,所以他道出的话语才真实、贴切。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积累和反思,教育日记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起到作用:第一、帮助教师的专业学习。教育日记中记载的教育理论、读书心得、名家经验、名言警句等都能帮助教师学习成长。第二、帮助教师积累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也都有值得记忆的东西。只有勤于动笔,我们才能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有价值的回忆。第三、帮助教师的自我反思。一个人在工作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时失败和挫折经过反思更能变成一种财富。我们每日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就蕴藏着某些重要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规律,如果善于积累和反思,那就可以成为我们工作创新的源泉。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教育日记中倾诉自己的苦闷和彷徨,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以更轻松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
教育日记的内容多种多样,只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都可以做记录,比如:
第一、记录一些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既可以作为我们写文章时的论据,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谈话。只要看到好的句子,或一段,或几行,或三言两语,不在乎多少,在乎这句话的分量,有价值的,就记录下来。
第二、记录成功的教育事例。在我们的工作中,会有一些成功的事例。记下自己成功的案例,包括对“问题学生”一次成功的转化、一堂成功的课、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这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那成功的经验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了,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
第三、记下失败的事例。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有收获,也都有过失。我认为失败的事情,更应该一记,因为它更能帮助一个人进步。在日记中是有勇气讲述自己的失败的,叙述事件的经过,分析失败的原因,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再次遇到这一问题打好预防针,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四、记下和学生的交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师生的交流也就必不可少。当然,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说许多的话,所以要选取典型的、有用的材料进行记录。
第五、记录自己的体验、感想、反思。如针对班级中自习课学生经常讲话的现象,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针对某种现象可以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教育日记的形式不但可以是书面记载,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写博客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育日记可以成为我们工作资料库,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这个资料库,相信我们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第五篇:余映潮(定稿)
余映潮-人物简介
余映潮
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讲语文》等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本文来源于 语文资源网()
[1]
余映潮-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1.定位准确。
映潮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着眼于服务广大基层教师的。他说过:“多年来,我所面对的、所接触的,是大面积的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法设计不能解决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温饱’,所以我更注重研究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力图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的语文教师都能接受的教学经验,力图为提高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水平做一些教学艺术的普及工作。”他还说过:“我认为,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主要靠语文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语文教学科研的导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像他这样服务方向明确的研究工作,还真不多。2.提炼精细。
近年来,映潮不仅对数百节课进行了研究与评析,而且还对所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教学实践,所以,他的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他提出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诵读、品析、运用、积累”的四要素,他总结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
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的32字口诀,他推介的“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他提出的教材处理“简化、优化、美化”的三种基本手法,他主张的“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等等。总体风格是线条简单、明晰生动,是大众化的带有一定艺术性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够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3.积淀丰厚。
与其他名师相比,映潮同志精美生动的课堂教学被人们发现得较晚,也没有多少媒体对其进行有力度的宣传,这恰恰给映潮以充分的思考与时间,让他能够锲而不舍地有条有理地进行自己的探索,因而理论的丰富、资料的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淀都非常厚实。除了前面所介绍的种种教学设计的理念,他这种厚实的积淀还表现在:他连续12年带领弟子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共作了近150场关于课程、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的报告,在他的九百余篇各类教学论文中,有近二百篇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他还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方案,仅2000年以来,就有《故乡》、《马说》、《回忆我的母亲》、《曹刿论战》、《满井游记》等几十篇的创新教学设计发表。4.勇于创新。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推进上,映潮同志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首先,他有明确的课型创新意识,有在进入新时期之后深入探索的自觉性。他提出了“课型创新”的新理念并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教读课、品读课、辨读课、说读课、演读课、联读课等新课型的探究。其次,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这样一种教学创意下,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再次,他多角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中活动,在他的课堂上,语言积累活动、有表情诵读活动、分层评说活动、反复品读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课文集美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探求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能有机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余映潮-科研成果
从事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题研究、教学论文写作研究、试题研究、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研究5个方面研究2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课堂教学能手、写作能手、试题研究专家、文学社团优秀辅导教师。勤奋地展示着自己高超的论文写作艺术,著述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大小各类教学文章1200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中考作文技法》、《怎样学语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共5本专著。
余映潮-主持课题
“板块式教学思路”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余映潮-教育名言
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