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婺源写生实习报告论文
婺源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有效的描绘和记忆物体形象、色彩,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掌握快速作画的方法,提高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入地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作品设计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4 月4日早上6点。
正文: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江西婺源的写生之路。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写生的机会可以使我见识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婺源的大巴上,大家心里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坐火车,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也许是第一次去实习,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印入眼帘的大片的绿,一层层的梯田,那天然的景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同学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累了就睡一会,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沱川乡已经是晚上7点了,老师安排宿舍后同学们一起去吃晚饭,我们住的地方不大,六个人一间,吃饭是在一个统一的地方,也都安排好了时间,经过了一天的辛苦颠簸中,同学们纷纷回宿舍休息了。
在理坑我们看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老建筑,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地处深山怀抱和碧水围绕之中,村中有全县最典型的明清官邸风光古朴原始亦具迷人风味。另一个地方就是篁村,里面房屋错综复杂,如果一个在里面乱走很可能会在一条条小巷子中迷失方向,我在这里拿着手机不停的拍照,但还是来不及拍下所有的美景和建筑。在河的两旁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商店,里面的种类繁多的纪念品。
接下来几天我们开始了真正的任务,写生。每天早上我们带着画具去寻找美景,那里的一切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房屋„„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我们尽收眼底。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虽然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但是如何去表现却成为每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手生,我也为没有办法更好的表达画面而烦恼,但是之后,每画一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尽管画里还是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但在构图和透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有时老师会来检查作业和指导我们,同学们都会把自己好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会很安静的去听,因为每次这样的讲课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写生的知识和经验,第二天在写生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老师给自己的建议,这样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
这次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在婺源的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婺源写生的这十多天是特别难忘的,难忘大家一起吃饭,难忘同学们一起畅快的玩水,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这次写生中,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感受了这里人的亲切,感受了大山给我们的温情。另外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虽然这次写生还算成功。
总结:
写生也使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另外在这里也明白了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有了这次经验,以后我们会更好的发现,更好的去理解事物。
十天的写生生活过得很快,回到了学校,脑子里却都萦绕着在那十天里的一幕幕,心似乎还飘在那里。写生期间,我们不但欣赏到了如此优美的景色,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泪水与欢笑融为一体,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并且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一幕幕乡村的劳作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些都很利于我们的成长。
艺术系:白阳 034410122
第二篇:江西婺源写生实习报告
我的分享,让知识传递的更远。
江西婺源写生实习报告
在无数次的期待中,9月16日至27日十天,我们班与另外三个班的同学一起,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江西婺源进行了持续十天的速写、色彩写生实习。
本次写生的目的是:有效的描绘和记忆物体形象、色彩,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掌握快速作画的方法,提高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入地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作品设计打下基础。
9月16日早上8点,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婺源的大巴上,大家心里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坐火车,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也许是第一次去实习,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印入眼帘的大片的绿,一层层的梯田,那天然的景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同学们一路上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目的地已经是下午五点的样子,老师安排休息,我们住的地方不大,十个人一间,吃饭是在一个统一的地方,也都安排好了时间,经过了一天的辛苦颠簸中,同学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老师安排我们先自己到处看,找到想要画的景点,于是大家开始分头行动,首先就是当地一景,理坑。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地处深山怀抱和碧水围绕之中,村中有全县最典型的明清官邸风光古朴原始亦具迷人风味。另一个地方就是篁村,里面房屋错综复杂,如果不是有线路符号很可能会在一条条小巷子中迷失方向,篁村中有/
5一棵千年罗汉松,该罗汉松枝叶茂密,外形呈伞状,主干直径近1.5米。如今,这棵千年罗汉松已被列为国家一级古树予以重点保护。
接下来几天我们开始了真正的任务,写生。每天早上我们带着画具去采风,那里的一切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房屋„„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我们尽收眼底。
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
虽然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但是如何去表现却成为每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手生,我也为没有办法更好的表达画面而烦恼,但是之后,每画一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尽管画里还是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但在造型和透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之前的画只是单纯的表现出了外在的形,现在也能表现出画面里物体色彩的关系。构图决定了一幅画面,所以首先要有美的构图。其次就是色彩的搭配与表现,那是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表现色彩,因为自然界的颜色实在是太多了。
有时老师会来检查作品和指导,同学们都会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大家都认真听讲,在这里我们会得到许多画画的知识,第二天画画时就会注意老师对自己的建议,在画画的同时也更了解了建筑的构造。
对于我们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
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在婺源的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在写生的最后几天老师带我们去游玩了溪头,那是最开心的一天,那里有很多山间小瀑布,其中有两个大瀑布,我们顺着河流往上爬,水很清,因为常有水流经过,里面的鱼清晰可见。山里的空气很清新,我们走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不时就会看见几米高的小瀑布飞流直下,那水很清凉,同学们都很惬意,在这里也看到了大家团结的一面,在玩耍中也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返回的路上大家都拍了很多相片,生怕错过一处美景。
婺源写生的这十多天是特别难忘的,难忘大家一起吃大锅饭,难忘同学们一起畅快的玩水,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这次写生中,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感受了这里人的亲切,感受了大山给我们的温
情。另外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虽然这次写生还算成功,但是还是有遗憾的一方面,在生活上,有些同学因为天气的不适而生病,没有很好的完成写生任务,结果差强人意。
写生也使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另外在这里也明白了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有了这次经验,以后我们会更好的发现,更好的去理解事物。
十天的写生生活过得很快,回到了学校,脑子里却都萦绕着在那十天里的一幕幕,心似乎还飘在古镇。这十天里,我们不但欣赏到了如此优美的景色,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泪水与欢笑融为一体,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并且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一幕幕乡村的劳作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我们在艺术中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优秀作
品。
第三篇:江西婺源写生实习
江西婺源写生实习
今年暑期7.1号,在专业课老师杨永老师和殷乾亮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到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写生。
在前往的路途中,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去那里,那里是一个什么地方,有没有被现代的建筑所破坏?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一个小城镇,那里全是现代气息,充斥着这个世界的喧哗。坐着长途车,颠簸了5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沱川镇。由于路上是昏睡,没有看见路途的风景,到了的那一刻看见的是现代的建筑,顿时心中凉凉的,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呆5天画水泥方块?
下午,当太阳下山了后,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骑自行车,打算逛完整个小镇。结果,当我们骑车几分钟后,便出了沱川。迎接我们的是绿油油的稻田,连绵起伏的小山,那里还有一条弯曲清澈的小河。一切美丽的山村景色,抓住了我的心,让我回想起了老家。骑了不多久,我们便离小镇越来越远,回头看去,它就像是藏在群山绿水里,只冒出了白色的一角。在这一片,除了那个小镇和一些零散的小村庄,周边全是绿色的庄稼和树木,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个突然闯进来的入侵者,破坏了应有的寂静。我停下车,担心自己惹怒了这里的神灵。第二天,老师让我们到当地的著名风景区—理坑进行水粉或彩铅绘画。那里离我们住的地方并不远,我们带好了工具,徒步前到那里。早上的阳光照在林中,伴随着鸟儿的歌唱,心情顿时大好。理坑当真是个极美的地方,白墙青瓦,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当地居民在河里洗衣洗菜,好一幅美丽的世外桃源图。我们选好了地方,打开凳子和画架,像一个标准的大师开始了画画。我担心自己画得不好,侮辱了这山村美景。
那条小河在我的面前缓缓流过,小河上倒映这河那边的房屋,房屋在水中荡漾。有时候一群小鸭子游过去,引得周边的女生直呼可爱。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感觉自己到了云南大理,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并且有种大理的朴素。
每天我们都会去不同的地方画画,用画笔记录下我们看到的景色。晚上,老师们会到我们寝室去点评我们的水粉画。有的同学画的蓝天白云,看上去随意的几笔,表达的非常美,很像那里的天空。有的同学画的房子,白墙青瓦,好有诗意的感觉。更有同学通过自己心灵的眼睛,看到了心中的理坑,表达出来的房屋建筑特别有江南小院的清新。我自己画的河流与房屋,总的来说在色彩搭配上不协调,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大概的表达了看到的景物。杨老师说:这次出来写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多大的能力,只是让我们看看不一样的房屋风景,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审美观。
这次的婺源之行,我的收获特别大,即感受到了婺源特色风景,还学到了一些重要的水粉绘画知识。
第四篇:江西婺源写生报告
江西婺源写生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实习写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写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
我们到婺源之后,第一站就是,也是我们这次写生的住宿地点。晓起村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晓起先人崇尚绿色,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有力佐证,更为今天的晓起增添了几分灵气。,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厅堂里都有一块露天的地方,那里放着一口大水缸,每逢下雨,水就会从瓦上滴落于缸中,这就是民间流转的“肥水不留外人田”。厅堂都有一张高桌和两条长凳,有的有太师椅和一个小矮桌,共喝茶聊天之用。我们来到一个有“八字门”的房屋,此门罩写着“天官上卿”四个大字,是当时一个大官得到皇帝的赏赐而建造的。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建筑都是“马头墙”的,屋檐也是非常的独特,这里的房屋外墙都是白色的,瓦是黑色的,一律都是黑白配,但这就是这里的风格,这里的特色,不张扬,不妖艳,有一种古朴的纯美。看够了繁华的都市的眼睛,得到了洗礼和享受这简单的视觉体会。晓起还有一条小河,连着上下晓起,小河是人们用来洗衣服、洗菜用的,河上有两座石桥,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重,据说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
另外我还要提的就是婺源的水,可以说是它是婺源的活的灵魂。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风景才有了灵气,才会如诗如画般的优美。而横跨其上的桥则又平添了几许韵味。另外我还要提的就是婺源的水,可以说是它是婺源的活的灵魂。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风景才有了灵气,才会如诗如画般的优美。而横跨其上的桥则又平添了几许韵味。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清华镇有一座木结构廊桥。初建于宋,具有800余年历史,因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取名为“彩虹桥”,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错落有致,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
彩虹桥最大的特点:设计非常科学,其
一、桥墩像半个船形,前面丰锐,后面平整,流线形,起到分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其
二、桥墩之间距离不等。这种设计,是根据汛期洪水的走向确定的。主流量经过的地方墩距较大,有利于行洪,桥墩受到的冲击也小。其
三、条石之间砌法讲究。桥墩是用长短大小不一的条石相钳在一起,缝隙小,结合的非常牢固。整座桥,为了便于维修,化整为零,每个亭、廊都是独立的,这样做不会因为一处坏而影响到整座桥。真是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民风纯朴!婺源的当地人对我们非常的热情!我们还进了一老大爷的家里坐着休息,老大爷很好客,我们跟他聊天,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他自己做的茶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谈人生,谈生活!
另外婺源的樟树也是出了名的,我们看见的樟树一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雄伟,显示着历史的印记。在婺源,风景到处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风景,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出现。有时候车一拐弯,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于古树青山之间;有时候一回头,远山尽处,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因此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结合自然资源的完好保存,吸引了游人如织,也是画家、美术院校学生等所独衷的写生去处。我在这一次的考察中也受益菲浅。我们一行将各自考察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类
婺源博物馆,看到博物馆时不禁惊叹,只是县级 博物馆,都建造的如此讲究,馆内收藏从商代到清初的各类文物万余件,品味之高,国内罕见,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尤以宋瓷,明清字画和唐宋名砚见优。精品有东汉元兴年陶权,两宋纪年墓瓷器,明代百花金莲炬,点翠坐屏,原装盘龙玉带,羊脂玉带和玉冠等,明代刘世儒《墨梅图》,吕纪《芦雁图》,清代弘仁《黄山图》以及明代祝枝山,文徽明,董其昌,冯梦龙等书法真迹,清代郑板桥,李鸿章等字画真迹。尤其喜爱当地有名的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精美绝伦,历经百年,颜色依然黑亮,有机会应该带回一套歙砚作为收藏。
我们时间不多也没能把婺源所有景点好好游玩一翻,但是我们也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了以商贾闻名的延村,现有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民居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著称,若逢雨天,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延村现保留有古民居57栋。庄园特色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彩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印象颇深的是李坑的小桥流水。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 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 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 ;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 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 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 烂的明珠。
在李坑呆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行程都比较紧迫。早早的放下包袱,就开始在里面转悠起来。我的感觉是李坑没有宏村的 商业化,没有姚里的世外桃源,但是却有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游走在村子里的,是游客,客流量稀少的时候,就可以好好关注下那边的村名的生活方式。李坑的美酒,叫我难忘。约上好友,来到一家小小乡村酒吧,叫上一桌家常菜。清凉刺喉的地下婺。红的发紫的状元红,直到出了村子口舌头下依然回味甘甜。还有看似温懦的桂花米酒,最美味却后劲十足。还有几个高度数美酒,因为怕喝醉,就不能体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份快感了。但是就着外面那条河,和远处此起彼伏的山,还是喝出来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小小情调。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唐诗是酒水压榨出来的。可惜我文采不好,没留下画也没留下了诗,但是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相片,以及一份情怀
十几天的写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写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写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第五篇:江西婺源写生报告
江西婺源写生报告
一、实习的主要内容
2011年10月21日—11月6日2010级艺术系动画和摄影专业全体同学在专业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之下为期半个月的江西婺源写生之旅,主要是练习速写和色彩写生。
二、实习取得的经验及收获
2011年10月21日,我们启程开始了去江西婺源写生的旅途。这是我们2010级艺术系第一次外出写生。
坐在去江西的大巴上,看着窗外不断更替的景物,看着广阔的天和地,顿时觉得心情舒畅了很多。天空、云朵、太阳、河流、树木、小路„窗外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一样,那么的新奇和有趣。在我的眼里这分明就是一幅幅优美的油画,好想马上拿起画笔把这些美好可爱的景物定格在画纸上。心里怀着这样的小冲动和期待我们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被安排在沱川乡住了下来,从大巴下来,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在这深山中,同学们看起来好像也都变可爱了。第二天上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在导游和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理坑村比较出名的景点,小姐楼和大夫第等。身处这个环境中听导游讲这些古建筑的历史和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沧桑和古朴之美。令人触动心弦的景物无处不在:陈旧幽长的小巷,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残破的木门 „恨不能一一留在画纸上。
不知不觉间半个月的写生时光就过去了,老宅里那些木板上精美的雕刻,瓦片的色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这几天里的天气也比较多变,一天之中的温差也比较大,有连续三天清早时我带着工具选好了地方作画,本来是比较凉快的,过了一会儿就被太阳烤得汗湿衣衫,接近中午就头晕晕不得不避一会儿太阳,所以说不仅是专业的积累,也是对精神和意志的磨练了。当时虽然很辛苦,但当看到自己的收获之后就觉得很值,学到了不少东西,真的是不虚此行啊。在这里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都储存在了心里成为令人愉快、津津乐道的回忆和经历。通过写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 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知灰派艺术的“内行”。处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在小姐楼里我觉得仿佛我自己已经穿越到了古代,看到那一个地主的千金独自一人托着腮凭窗仰望着天空,看那小花园外的景色,想象那自己不能到的地方。但一走出小姐楼又有其他的景象提醒着我还在现实:狭窄街道旁是老式的居民住宅,人们在门前放张桌椅,横块牌匾,就做起了自家的生意,俨然一副街市的景象,而且看起来还很和谐。那里没有宽阔的大马路,也没有平缓的青砖上面铺设有盲道,有的只是一块块青石板垒成高低不平的道路,却给我一种纯天然的感觉,如此的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其中,不能不说的还有“凸”字形的“马头墙”了,它是灰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灰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净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写生中同学相互之间了解更多更融合了,老师在画画和生活上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师生相处融洽。这些温暖的经历都在回忆里成为了永恒,是我们一生的宝物。
11月6日清晨,我们坐上了返程的大巴,我向村口曾经荡过的秋千挥一挥手同我们在这里度过的这一小段日子,告别了。这次写生使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而且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很庆幸有这样一个出来写生的机会,通过这样一段生活我觉得视野开阔了很多,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力量如此感动人心。了不起的婺源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前人的智慧与结晶,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让人惊叹,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