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5后村官带头创业记
85后村官带头创业记
在商洛的所有村官中,现任丹凤县峦庄镇四家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阳应该算得上个奇人,自2010年他到四家村任村官至今已经带动当地群众创业3次。这3次创业,分别涉及养殖、餐饮、农副产品加工等3个不同行业,而且都取得了成功。李阳,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谈起他当初带头创业动力,李阳说:“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见过城市的繁华,回到咱农村感觉我们跟人家还是有差距。我们的经济落后,农民挣到钱都攒着,因为大家挣钱的门路实在是太少了。我想带动大家打破保守的观念,大胆创业致富。”
李阳选择的第一个致富项目是养鸡。经过对丹凤境内几家养鸡场的考察,他认为当时养鸡的形势十分利好,于是便和村上的干部开始说服有条件的村民建鸡棚养鸡。但大多数村民早已习惯了种地、种果树,家里喂几只鸡也只是自给自足,因此响应者寥寥无几。“我们去村民家里时有些直接说不干,有的说让我先干,他看要是养的好了他再干。”李阳说。在村上老干部的鼓励下,李阳通过几个亲戚的帮助向银行抵押贷款贷到了10万元,他开始和村上几个农户动工建鸡棚。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5个鸡棚终于建了起来,到 鸡出栏,李阳和投资的村民每人最低分到了8000元。很多原先还在观望的村民看到李阳他们的鸡棚赚了钱,纷纷要求加入。57岁的罗庆发便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他养了两棚鸡,它说:“人都说张口的东西不好养,没有想到一个小娃喂鸡还给喂成了,看来这鸡确实能养。”
李阳养鸡成功的背后是他辛勤的付出,为了给村民树立创业致富的信心,他给自己下任务一定得把第一栏鸡养成功。“养鸡那一年,我只有下雨天才休息过。记得第一回接鸡苗,晚上11点鸡苗送到,忙忙碌碌把鸡苗都搬到棚里,一个晚上还得给加三四回水。那时棚外面的温度差不多就是五六度,得穿长袖,鸡棚里面能达到38度,我穿着短袖干得热的受不了了出去透一会气继续回棚里干活。我的短袖一拧一滩水,就跟洗过的一样。”李阳说,那时候出鸡粪在村上难雇到人,他就和另一个小伙子两个人从早到晚一直出。每一次送来的鸡饲料他也自己卸车,一车饲料20多吨,都是他和两三个村民一袋一袋背回屋里的。
就在李阳的养鸡棚最赚钱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把自己辛苦建立成熟的鸡棚转给了村民,他说,他养鸡就是为了带动大家致富,现在他的这一个任务完成了。接下来,李阳又把眼光投向餐饮业,峦庄镇有很多特色小吃,但是很少有餐馆将这些地方特色菜做起来。李阳在镇上租了一间小店,叫来自己的母亲帮忙,因为他勤快又厚道,懂得经营,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饭店最忙的时候,服务员人手不够,我就即当洗碗工,又当服务员上菜、收钱,只要看在眼里的活都干。”李阳说。由于,镇上有3家。经营饭店那一年,李阳净收入4万多元。严满堂是现在接手李阳曾经经营的饭馆的老板,他说:“李阳这娃确实是个实在的娃,与农民打交道很实在厚道,他在这办饭店的时候生意比我现在的还要好,我们这几家都是在李阳的扶持下办起来的,也要把他这做生意的厚道劲传下去。”
现在,让李阳最忙碌的是挂面合作社的事。北川挂面有悠久的历史,本来就是当地的特产,但是由于没有正式将产品推向市场,农民的挂面销路不稳定,想买挂面的人也经常会出现不知道在哪里买的状况。李阳将做挂面的农户集中起来,建立起了合作社。合作社建立起来以后,产品统一包装,然后在县城统一销售。
“以前农民感觉创业很难,但其实我们当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这都是我们的财富。”李阳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来带动一批人加入到创业致富的队伍中来,增强当地人对在当地创业的信心。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大学生村官创业记
郑文英是荥阳市一名大学生村官,她自筹资金创业,发起并成立了荥阳嘉禾牧业有限公司。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飞扬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为了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在荥阳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热情的帮助下,走近贾峪镇,找到了正在忙绿的郑文英。
郑文英是个只有二十五岁的漂亮贵阳妹子,却已经靠自己的努力创业成功,她的成功,不仅给村民起到带头作用,也成为大学生村官里的楷模。
当她第一次踏上龙卧洼这片沟壑纵横,有着典型北方特征的黄土地时,她有点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不过面对这片土地上朴实的人民,她很快坚定了要留下来的决心,她告诉自己:“我不能还没有开始就放弃,我一定要为村里的发展做点什么。”她主动走访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干农活,并绞尽脑汁为村里群众的脱贫致富想出路。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她认识到,发展畜牧养殖是龙卧洼村的最佳出路。于是,她决定在龙卧洼创办一个养牛基地,带领群众致富。
郑文英要带头养牛的事,很快在村官、乡镇机关和群众中传开,不少人帮她出谋划策,但也有不少的群众不相信这个眉清目秀的贵州小姑娘能吃的了这份苦。郑文英找到三个合伙人的一合计,说干就干。他们首先通过村中的远程教育站点自主学习养殖的相关知识。至于筹集资金和协调用地,可愁坏了他们三个,不过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镇党委帮助他们办好了协调用地手续和银行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开始他们从山东进来29头小牛,但在路上就死了两头,更糟糕的事情是经过半年的饲养,小牛却没有预期中生长地那么好,东拼西凑借来的钱一下子就赔了9万。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愈挫愈勇,经过广泛的调查,最终他们选择了东北的小妞。经过认真学习之后,他们知道了什么时候的牛长的最快,怎样短期饲养就能达到出栏效果。这一下他们把选牛种问题摆平了,但又有很多问题接踵而至,最严重的是不很懂养殖,导致瘟疫在牛棚里传染开来,这次的损失更大。但他们没有气馁,向养殖专家虚心请教,注意牛舍卫生,及时打疫苗,从此再也没有瘟疫出现。在创业期间郑文英与相恋多年的男友喜结连理,新婚燕尔,郑文英和丈夫放弃了休假度蜜月的美好时光,为刚成立的嘉禾公司忙着筹集资金,联系草料、寻找销路。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郑文英决定利用牛粪建立大型沼气池,供全村使用,再就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使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四年的大学生村官的时光已经过去,但她的干劲更加充足。她决心以满腔的热情,坚定的步伐,扎实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花都”创业记
大学生村官“花都”创业记 你能相信吗?刚刚走出校门才几年的大学生,在鄢陵县最基层的乡村,成功创办了一个
个年产值上百万上千万的企业,不但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且促进了就业,带富了一方百姓,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带头创先争优
目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着,作为活跃在基层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践行着“创先争优”的精神,担当起建设新农村的开拓者、引路人。作为大学生村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做到“四要”,即岗位要爱、业务要精、作风要实、追求要高。
一是岗位要爱。大学生村官这个平凡而又有意义的岗位,是许多怀揣着报效祖国、“服务三农”有志青年的选择。他们很多人放弃了优越、舒适的工作环境,自愿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许多大学生村官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既然选择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就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通过实际行动为农村多做实事;既然选择大学生村官的道路,就要坚定信念、扎根下去,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尊重“大学生村官”这个称号,无愧于自己的当初的承诺,更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待。
二是业务要精。我们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要做到“钻、专、撰”。在农村工作,首先就要做到“钻”,不仅熟悉 党在农村的各项法律法规、惠民政策,还要懂得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更要了解村中的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只有钻进去学、钻进去干,才能够练就一身为民服务的本领。再就是要做到“专”,专心投入,专注民生,才是成绩取得的关键。如果想在农村干出点事来,就要专注村情、民意,就要一心为民,把心血花在为本村建设和发展上来,其结果也一定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最后就要“撰”,就是要勤思考、勤动笔。大学生村官就要经常撰写一些调研报告、心得体会,通过文字来宣传自己村镇,更是通过写作来思索新农村的发展之路。
三是作风要实。“求真、务实”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更是我们作为党员的自我要求标准。如果在基层工作存在人浮于事、混日子的思想,那一定会一事无成。因为没有真正融入和扎根进去,没有尽心竭力为任职地群众谋福利,不但自身得不到锻炼,更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农村有句俗话“儿要亲生,地要亲耕”,只有在春季不辞辛苦地播种,才会收获秋天的累累硕果。在农村工作只有自己脚踏实地去干、呕心沥血去耕耘,才会收获群众满意的笑容。农村还有一句俗语就是“人心要实、火心要空”,只有务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才会实现自己制定的为村民致富谋发展的目标。我们是新时代的村官,一定要杜绝一切的形式主义、空谈主义,到农村来工作绝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留下些什么。
四是追求要高。我们虽然是村官,但不能局限于村镇,而要放眼世界、胸怀祖国,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到农村工作既要做到“入乡随俗”,更要做到“超凡脱俗”,我们带去的是新观念、新思路、新气象,而不能被农村落后迂腐的思想同化。我们大学生村官要有学习精神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不断地超越自我。同时还要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定地信念、坚韧的意志,坚信自己的艰辛付出,定会给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无愧于这三年来所付出的青春与汗水。
我们大学生村官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牢记使命、不忘宗旨,在农村实际工作中争创先进党组织、先进个人,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到各项民生工程中去。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不要整天想着农村给予自己什么,而是要看自己带农村带来什么。三年前我们带着理想和激情来到农村这片充满希望土地,三年后我们要满载着收获和自信踏上新的征程。
第五篇:村支书带头创业事迹
搏击海滩铸辉煌
——记如东县大豫镇东港村党支部书记李学仁
90年代初,经济改革的浪潮把一个渔民出身,从小跟大海打交道的年青人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个年青人凭自己良好的素质、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胆识,站立南黄海之滨,搏击风云,铸就了不可磨灭的辉煌。
他就是如东县大豫镇东港村党支部书记李学仁。
1992年,李学仁受上级组织的重托,更是全村党员群众的信任,从船长被推到了村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岗位。2012年众望所归的他,又被推到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挑起了发展家乡经济的重任。李学仁凭着他多年积累的海水养殖经验,高瞻远瞩的经济眼光,一幅加快发展渔村经济、富民强村的宏伟蓝图在胸中绘成。
十三年来,李学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勇于开拓,与全村群众一起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当他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不由感慨万千。
东港村是全国最大的文蛤出口基地和文蛤苗种生产基地。李学仁一上任就提出,东港村是以文蛤养殖、加工、出口为主导产业的纯渔业村。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要富民强村,就必须加大投入,充分利用本村资源,挖出资源潜力。他上任后,以开发滩涂为着落点,扩大文蛤养殖面积,增加总产量。先后新开发滩涂3万多亩,使东港村的文蛤养殖面积从原来的5万多亩增加到现在的8万多亩。不断追加经济投入量,他每年带领村民共同投入资金1200-1500万元,养殖文蛤苗种1500-XX吨,年产成品文蛤5000多吨,文蛤苗种投入XX-4000吨,出口3000多吨,创汇150多万美元,年产值6000多万元,年上交税金200多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从12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XX0多元。
滩涂文蛤养殖是露天工厂,常常要受台风、海水污染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难以保证稳产高产。另外,取捕文蛤必须在潮退后才能作业,涨潮后渔民只能在船上闲着。为了充分利用滩涂优势,利用船只和渔民的空余时间,增加渔民收入,李学仁大胆提出了文蛤与紫菜在东港村滩涂上共同养殖的设想。他想,沿海渔民有养殖紫菜的滩涂优势和丰富经验,既不要到外头请人,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省了船只运输费,与只靠养紫菜的单位相比,我们一年可节省开支40多万元,渔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他的想法一说出,便得到全村渔民的一致肯定。XX年,在李学仁带头下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共同投股450多万元,建立了紫菜育苗场、紫菜加工厂,开发紫菜养殖面积700多亩,同时注册了南通仁和水产品有限公司,从立项到企业能开始运行生产,前后不到六个月,李学仁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人也瘦了十几斤。公司成立后李学仁又经常深入到育苗场和海上船头、紫菜加工厂,了解观察紫菜生长、加工情况,提出指导意见。为了提高紫菜的产量和质量,李学仁多次到紫菜高产单位拜师求教,采取走出去观摩,请进来培训的办法,虚心学习同行的紫菜生产管理技术。通过学习和反复实践,仁和公司紫菜育苗出苗率比邻近同行高15%,加工紫菜正品率比邻近同行高10%。
XX年,仁和公司紫菜产量偏低,李学仁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反复琢磨紫菜低产原因。通过对邻近养殖企业紫菜养殖地形的反复考察,对海水流向与紫菜生长的影响的深入了解,并向相关养殖专家的请教,后来发现海水水质与潮流的缓急对紫菜生长影响较大。2012年,他带领一班人在金刚套滩涂上咸淡水混合交汇的地方试养紫菜,结果紫菜产量比相同面积的其它地方增加了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