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安区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规划(暂定稿)
宝安区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规划
(暂定稿)
设想:
1.走语文教学科学化之路。
2.教学不以教材为中心,而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中心。
3.共建共享!让每个教师上出优质课。
总体建议:
1.课时建议。课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教学三分天下。
2.课文教学。整合教材,根据教材选文类型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大致分为“定篇”类选文教学、语文知识选文教学(或称为“例文”类选文教学)、经历类选文教学。“定篇”类选文教学、语文知识选文教学建议编写学案,经历类选文教学不用编写学案。
3.课外阅读。读书活动等同于甚至大于课文教学!提倡多读诗歌、小说,少读散文。读整本书,建议集中阅读。共性阅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要名著阅读与非名著阅读相结合。积极通过读书会的形式促进阅读。建议将名著阅读与电影欣赏结合,更好地落实名著阅读。
4.写作教学。从学段上七年级重在叙事;八年级重在记人;九年级重在综合。从内容上写作内容知识教学、写作技能知识教学、写作策略知识教学并重;写作技能与写作过程相结合。大小作文相结合。写作单项技能不宜多,一学期不超过六项。一学期大作文次数不超过六次,每次都要从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及分享六个方面关注写作过程指导。建议建立班级博客,进行写作分享交流。1
课文教学
定篇:论语及“论语”主题阅读
语文知识:批注、概括、把握文章思路
经历类选文教学:其他课文
课外阅读
必读Ⅰ:《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繁星 春水》
必读Ⅱ:《最美的诗:三月,有人呼唤我的名字》(江苏文艺出版社)、李白主题阅读、王维主题阅读、《青铜葵花》及曹文轩其他作品、选读:《中国新诗(1916-2000)》(张新颖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西顿野生动物故事精选》(西顿)、《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狼图腾》(姜戎)、《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写作教学
写作内容知识:关注细微感动常在写作单项技能: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构思、学会列记叙文提纲、学会修改作文、叙事写作单项技能:描写的奥秘、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把文章写具体、叙事有详有略、顺叙与倒叙
写作过程指导: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分享
课文教学
定篇:伤仲永、孙权劝学
语文知识:衔接、比喻、跟着周杰伦学比拟
经历类选文教学:其他课文
课外阅读
必读Ⅰ:《昆虫记》、《傅雷家书》、《童年》
必读Ⅱ:《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上海译文出版社)、《老人与海》(海明威著,余光中译,译林出版社。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城南旧事》、《梵高传》、李清照主题阅读、苏轼主题阅读、李煜主题阅读、陆游主题阅读、选读:《雪国》(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白居易主题阅读、孟子主题阅读、《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
写作教学
写作内容知识:让笔下多一点儿悲悯、写作单项技能:幽他一默、叙事写作单项技能: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插叙、写事要有点波澜、学会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学会在叙事中合理运用议论
写作文体知识:学会写读书笔记、学会写游记
写作过程指导: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分享
课文教学
定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及“杜甫”主题阅读、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
语文知识:说明文
经历类选文教学:其他课文
课外阅读
必读Ⅰ:《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必读Ⅱ:《边城》(沈从文)、《呼兰河传》(萧红)、雾都孤儿(狄更斯著,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庄子主题阅读、辛弃疾主题阅读、选读:大卫·考坡菲(狄更斯著,张谷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其他版本推荐《大卫·科波菲尔》(庄绎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黎圣母院》(雨果著,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国藩》(唐浩明;湖南文艺出版社)、《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晓明;上海文艺出版社)
写作教学
写作单项技能:学会联想与想象
写人写作单项技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妙笔绘心理、人物动作描写 写作文体知识:学习写消息、说明文写作指导
写作过程指导: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分享
课文教学
定篇: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语文知识:小说限知视角
经历类选文教学:其他课文
课外阅读
必读Ⅰ:《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培根随笔》
必读Ⅱ:《围城》(钱钟书)、《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乱世佳人》(米切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陶渊明主题阅读、老子主题阅读、选读:《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文艺出版社)、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城堡》(卡夫卡著,高年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蒋勋讲唐诗》《蒋勋讲宋词》(蒋勋)
写作教学
写作单项技能:学一点“咏物”技巧、学会写景、众星捧月照亮全篇(小标题结构式)、写人写作单项技能: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夸张写人
写作过程指导: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分享
宝安区九年级语文学期规划
课文教学
定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
语文知识:议论文
经历类选文教学:其他课文
课外阅读
必读Ⅱ:《目送》(龙应台)、《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我二十一岁那年》(史铁生)、《遥远的村庄》(刘亮程)、《张晓风经典作品》、《林清玄散文》、《余光中散文》、《毕淑敏散文作品精选集:幸福的七种颜色》、《槭树下的家》(席慕蓉)、《王小妮散文——倾听与诉说》、《灵魂潜入向日葵》(鲍尔吉·原野)、《迟子建散文》、《母心佛心》(琦君)
选读:《生活十讲》(蒋勋)、《寂寞圣哲》(鲍鹏山)、《史铁生散文》、《风雨阴晴:王鼎钧散文精品选》、《千山独行》(卞毓芳)、《流水不回头》(陈染)、《旷代的忧伤》(林贤治)、《成年礼:筱敏散文》(鹭江出版社)
写作教学
写作单项技能:亮出你的感悟、以实写虚、以小见大、写得有文采、换个角度思考——作文升格训练、学会选材组材、学会变通
写作文体知识:学会基本的议论文写作技巧(论点的提出、论据的运用、论证的展开)
写作过程指导: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分享
第二篇:宝安区初中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宝安区初中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
为了更好地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范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学教研效益,根据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常规。
一、语文学科性质的基本认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人文”精神渗透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中。对文本来说,所谓“人文精神”不仅表现在言语内容中,同时还表现在言语形式中。在其他课程中,关注点主要在内容上的“人文”,但在语文课中,关注的重点由言语内容转移到言语的形式上,由“说什么”转移到“怎么说”上面。
3.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语感养成,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二、课时安排
4.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建议七年级语文六个课时可安排成一节阅读课、四节课文教学、一节写作课,可试行两节阅读课、三节课文教学、一节写作课。
八、九年级确保一节阅读课。
5.早读可吟诵国学读本中的优秀诗文,积累文化经典。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七年级开设写字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国的文字历史,浏览文字艺术,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增加学生对写字的重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三、阅读课实施建议
6.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刊(特别是文学名著和科普书刊),三年中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阅读量不少于240万字。教师应积极推荐阅读书目,推荐书目可为课程标准、教材及区教研室推荐的名著。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7.建立图书角,实施图书、杂志进课室。图书可以是由学校图书馆借阅或学生自行购买。教师应认真挑选。
8.通过活动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建议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读书交流活动。
9.不得以任何借口在阅读课中授课。
四、课文教学实施建议
10.整合教材,根据教材选文类型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明确选文类型,实际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不仅决定了“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同时也蕴含着“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来达成教学目标,并指示达成目标的过程和步骤。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方法离开了内容就失去意义和作用,因为方法本身就是内容的有效处理。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正确选用教学方法的前提。与教学实际最密切关联的是“定篇”“例文”这两种类型选文。
11.“定篇”类型选文简单地说就是经典。“定篇”类选文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要力求让学生对作品有“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定篇”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了解和欣赏经典选文本身。“定篇”类型选文学习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时安排3—5节为宜。具体教学要有作家作品的背景介绍,要重朗读、背诵,要重感悟、重品味,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形象,对文本进行赏析和评价,“定篇”类型选文教学拓展应以该作家的作品、该作品的其他部分及对该作品的经典诠释的文章为主。
12.“例文”类型选文就是解释语文知识的具体例子。“例文”类选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主要是阅读方法、技能策略的教学。“例文”类选文教学设计,关键在于确定例文的“例”。要从“例文”中找出“共同的法则”、“共通的样式”。用教材教,就是要发掘教材的语言因素,把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训练点化隐为显,老师明明白白地教,学生明明白白地学。值得注意的是,一篇课文就是语文知识的小世界。可学、可练的内容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课文语言、形式和训练重点的结合点,一课一得,切忌贪多求全。有必要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只有勇于“舍”才能有效的“得”,不舍不能得。“例文”类选文教学方法上的基本原则是涉及内容的要少讲,涉及确定的阅读技能的要重点突破。作家作品介绍是没有必要的。朗读不宜多,背诵基本不需要。“例文”类型教学重视快速阅读。“例文”类选文教学拓展应以所确定的“例”的内容为核心,不能以教材内容为核心。
13.在常规的教学中重视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的教学。所谓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指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
14.重视学生的自学,以此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预期的目标与相对完整的实施方案,不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在学生缺少自觉性,自学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情况下,可将课外预习改成课堂自学,切实抓好、抓实自学环节,发挥自学的真正作用。自学要有明确的内容,自学内容包括:①利用词典(字典)解决字、词问题;②感知整体(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③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的旧知识;④找出疑难问题,并能用简单符号做标记;⑤利用图书、网络和社会调查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15.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设计语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选取适合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首先,一定要是语文的内容,不可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其次,答案不具有惟一性、具有争论性的内容才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要掌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技巧,只有掌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技巧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起到组织、参与、咨询、指导的作用。合作学习要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16.重视点拨。点拨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原则是先学后教、抓大放小。“大”指关键与难点,亦指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小”指一般问题或个别学生的问题。点拨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17.重视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课堂独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即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以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验结果证明:课堂上完成作业的质量、时间、学生对生字词的认知都优于课外家庭作业,3—5个有效的变式练习能促进技能的形成。课堂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和要素,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8.重视测评。测评是学生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强化记忆、检测学习效果以及教师了解学生情况,获得反馈信息,排查学生知识空缺的重要手段。基本原则是教什么,考什么。
五、写作教学实施建议
19.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写作能力是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构成,而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三类知识的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作文教学就应该围绕这三类知识的习得、巩固、迁移或转化而展开。
20.写作内容知识是写作能力中最至关重要的。写作内容知识的丰富主要靠“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在写作内容知识相当的情况下,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就非常重要。有意识的运用一些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能准确、形象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而尤为重要的是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是可以教的。因此,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是写作教学中的主体,有实验证明,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对于最优秀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是基本起不到作用,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1.写作技能和策略性知识教学主要通过写作片段练习或专题练习使学生掌握写作子技能。进行写作技能训练,就应该首先对构成一定技能的子技能进行片段练习或专题练习,一项一项地练,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子技能;然后逐层上升,综合若干子技能进行整体性练习;最后达到对整个写作技能的掌握。
22.初步建立合理的作文教学体系。从学段上七年级重在叙事;八年级重在记人;九年级重在综合。从内容上写作内容知识教学、写作技能知识教学、写作策略知识教学并重;写作过程、写作思维、写作技能并重。
23.重视写作修改的能力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重要一环,修改作文的主阵地是课堂,是作文课型之一。
24.作文批阅要摒弃“徒劳无功”(叶圣陶语)的全批全改,可采用精批、略批、面批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互批相结合的方法。
六、课外活动实施建议 25.按《课程标准》要求,切实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①制订可行的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内容、安排等);②规定恰如其分的阅读量和写作量。日课外阅读量为2500字以上;每周课外写作量为800字以上(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③有条件学校可开设语文阅览室;④创造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条件(号召学生订阅报刊,上网查资料);⑤指导学生课外读写的方法:圈点批注、拾锦摘要、心得体会、精读博览、细读跳读、写稿投稿等;⑥做好课外读写的登记、检查、评价工作;⑦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文学社”,办“手抄报”和不定期编选“优秀作文选”。
26.借助深圳市读书月,积极开展各项读书活动。
七、教学研究
27.备课组活动经常化。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要做到:(1)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2)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均要有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3)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教案(学案),个人的教案(学案)要有个性。
28.科组活动学习化。每次有主讲人,并事先下发学习内容,会上结合自己学习心得主讲。全体教师展开主题研讨。加强业务学习,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养。学校每学期要对教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语文专业书刊提出具体要求。
29.积极开展师本教研,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学期开一节教学展示课;每学期出一份试卷;每学年研究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或课题报告)。
第三篇:化学教学总体规划
高中化学教学总体计划 高一上学期
《必修 1》 周次
教学进度、内容
课时安排必修1 引言,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 3 2 第二节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2 2 3 第二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整理,练习讲评 3 2+1 4 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酸、碱、盐的定义、分类 补充:初中重要的复分解反应。1 5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条件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 6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补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 4 7 第二章
归纳整理练习讲评 4 8 说明:元素化合物知识只在高一出现,因此要讲细、透、宽。
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4 9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钠、铝》 4 10 铁、铁三角
第三节 3 1 11 第三章
归纳整理练习讲评 4 12 第四章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硅 补充:石墨、金刚石的结构 2 1 13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补充: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 1 14 补充: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溴、碘特性 氯、溴、碘离子的检验 2 1 15 第四章 第三节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补充:硫的性质、+4价硫的还原性 氮的氧化物和对大气的污染 316 第四章、第四节
氨 3 17 第四章、第四节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4 18 元素化合物知识归纳整理练习讲解 4 19 必修1全册归纳整理练习讲解 4
高一下学期
《必修2》 周次 教学进度计划 课时安排 1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 补充: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 2 1 2 第一章 元素周期律 3 3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一章 归纳和整理 3 2 4 第一章 练习讲评 4 5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补充: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 4 6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7 第二章 归纳和整理 4 8 第三章 第一节 甲烷 补充:烷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4 9 第三章 第二节 化工原料 补充:乙烯制法、烯烃的性质、命名、烯烃的加聚反应 4
期中考前复习
期中试卷讲评(2 课时)
2第三节 生活有机物
乙醇
补充:醇类 3第三节 生活有机物 补充:酸类、多元酸与多元醇的酯化反应、酯的水解13 第四节 营养物质 3 14 第三章 归纳和整理
单元测试 4第四章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3 3 16 必修 2 全册复习
单元测试 6金属元素复习
单元测试18 非金属元素复习
单元测试 5 19 期末考试
高二上学期
《选修 4、5》 周次 教学进度计划 课时安排 1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 2 2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3 3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3 4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补充:化学平衡图像、等效平衡 6 5 化学平衡习题讲评 4 6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二章 归纳与整理、习题讲评 1 4 7 第三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补充: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常数 4 8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补充:PH 的计算、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5 9 第二节习题讲评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补充:离子浓度的比较、水解平衡常数、双水解 1 5 10 期中考试及试卷讲评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补充溶度积及简单计算。3 11 全章归纳整理
全章习题课 5 12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2 3 13 第三节 电解池
前三节习题讲评 5 14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第四章归纳与整理、习题讲评 5 15 选修 4 全册复习5-6 16 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补充:能层、能级、电子排布和杂化轨道2 2 17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归纳整理 2 2 2 18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二节 芳香烃 补充:二烯烃的反应、燃烧反应规律2期末考试
高二下学期
《选修 5、6》 周次 教学进度计划 课时安排 1 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 第三节 卤氏烃
补充卤代烃消去反应规律,卤代烃的命名 第三章 第一节
醇、酚
补充:醇消去、氧化规律 2 3 1 2习题讲评
第二节 醛 2 2 2 3 第三节 羧酸、酯
练习讲评 2 2 2 4 第四节 有机合成 本章归纳和整理 2 2 5 第四章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糖类 2 1 2 6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归纳整理
习题讲评 2 2 1 7 第五章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 功能高分子材料 5 8 有机化学复习(一)9 有机化学复习(二)期中考试及试卷讲评 选修 6《化学实验》
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2 3 11 第二单元 物质的获取(一)12 第二单元 物质的获取(二)13 第三单元
物质的检测(一)14 第三单元
物质的检测(二)15 第四单元 研究型实验 5 16 元素化合物知识归纳整理 5有机化合物知识归纳整理 5 18 期末复习5 19 期末考试
高三
第一学期结束时,完成《能量变化》、《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律》、《化学原理》、《有机化学》的复习。月前完成第一轮复习。
高三上学期
周次
时间
内容9月1日-9月7日 第二章第二讲 2 9月8日-9月14日 第二章第3、4讲 3 9月15日-9月21日 第三章第一讲 4 9月22日-9月28日 第三章第二讲 5 9月29日-10月5日 月考 6 10月6日-10月12日 第三章第三讲 7 10月13日-10月19日 第三章第四讲、第四章第一讲 8 10月20日-10月26日 第四章第二讲 9 10月27日-11月2日 第四章第三讲、月考11月3日-11月9日 第四章第四讲 11 11月10日-11月16日 第四章第五讲 12 11月17日-11月23日 第五章第一讲 13 11月24日-11月30日 第五章第二讲、期中考试12月1日-12月7日 第六章第一讲 15 12月8日-12月14日 第六章第二讲 16 12月15日-12月21日 第六章第三讲 17 12月22日-12月28日 第七章第一、二讲 18 12月29日-1月4日 第七章第三讲 月考1月5日-1月11日 第八章第一、二讲 20 1月12日-1月18日 第八章第三讲 21 1月19日-1月25日 第八章第四讲、期末考试
寒补 2月7日-2月13日 第九章第一、二讲 1 2月15日-2月21日 第九章第三、四讲 2 2月22日-2月28日 第九章第五讲 3 3月1日-3月7日 第十章第一讲 4 3月8日-3月14日 第十章第二讲 5 3月15日-3月21日 第十章第三讲 6 3月22日-3月28日 第二轮复习开始
高三下学期 周次 时间 教学进度计划(可根据实际调整)2 月 25 日--3 月 2 日 气体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2 3 月 3 日-3 月 9 日 南昌一模
第二轮复习
第 第 1 讲、第二讲 3 3 月 10 日--3 月 16 日 第二讲
氧化还原反应 4 3 月 17 日— 3 月 23 日 化学与能量
离子反应 5 3 月 24 日-3 月 30 日 原子结构、化学键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6 3 月 31 日—4 月 6 日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及应用 7 4 月 7 日—4 月 13 日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月考、及试题分析 8 4 月 14 日--4 月 20 日 常见金属及其 化合物
无机推断 9 4 月 21 日--4 月 27 日 有机组成、结构和性质有机推断与合成 10 4 月 28 日--5 月 4 日 化学实验 11 5 月 5 日-5 月 11 日 第三轮
基本概念
月考、及试题分析 12 5 月 12 日—5 月 18 日 第三轮
基本理论 13 5 月 19 日--5 月 25 日 第三轮
元素及其化合物
月考、及试题分析 14 5 月 26 日--6 月 1 日 停课复习
适应性练笔 15 6 月 2 日--6 月 8 日 停课复习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我们语文的课堂追求为:课型定位要灵清;组织形式要灵活;文本解读要灵透;语言学用要灵动;学情应变要灵敏;规律把握要灵便。
经典文本适合作为“主题型文本”来对待。经典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实用,而在于审美和文化的传承。偶尔可以上成“满汉全席”,但其他文本,要经常做成清淡家常。
教这种文本,教师就是要敢讲,就是要敢“导”,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这些经典的兴趣,不要教得太功利。教的方法呢?可采用“教师主导式”或者“学生质疑式”这两种课堂常式(以“教师主导式为主”)。经典篇目中的经典信息应该用灵活深情的方式“给予”学生,不一定非要让学生从零开始去折腾。自然文本一旦变为了教学文本,它必然承载着相对稳定的教学价值。有些目标的实现可以操近路。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时间有限,所有一切都要学生去刨根究底,其实是不现实的。
记住:犯不着课课都抠主题。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也行。那其他的文本呢?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不具备经典的价值,那该如何办?我们就需要灵活:那就不作为主题性文本来对待,而是转变思维,把它们处理为: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拓展型文本等等其他文本。这样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
【主题型文本】
大略相当于传统的“精读课文”。这一类课文,一定是经典,而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承担着传承文化责任的名篇。这些名篇需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之一:第一,这个文本具有比较高的文化品质,值得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进入内核。第二,这个文本可能是学生早就熟悉了的,但具有多角度解读的价值,能够推陈出新让学生豁然开朗,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主题型文本是教材里经典之中的经典。语文教师要视这样的文本为至宝,要研究透文本,要拿出具有全局意识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主题型文本的教学,以教师主导型为主,教学目标一是教思维方法和鉴赏方法,二是强调情感熏陶和思维提升。这样的文本,在每册教材当中有三四篇即可。它应该成为一学期后每一位教师风格独具的“精品课”、“代表课”。
《社戏》主题型文本的处理方式。
传统的方法,当主题型文本来处理。抓情节,析人物,论主题。要咬文嚼字,要重锤敲打,要字斟句酌。
抓住最后一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揪住“真的”两个字,采取删除替换的方式让学生琢磨鲁迅微妙的心理──越是想要强调与求证“真的”就越可能不是“真的”。看来,戏好不好,豆好不好大有文章哟!
可让男女生抽签确定了正反方: 正方:戏好,豆也好。
反方:戏不算好,豆也不算好。
然后要求孩子们速读课文,紧扣情节,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准备辩论。围绕着“好”字,不断地推进辩论内容: 第一个层次:戏和豆到底好不好?
第二个层次:《社戏》中其实最“好”的是什么? 第三个层次:重点辩论谁是《社戏》中最“好”的人? 第四个层次:让学生揭示归纳总结《社戏》“好”的实质。【尝试篇目】
《皇帝的新装》《合欢树》(七年级上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七年级下册)《故乡》(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九年级下册)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投入这样巨大的精力: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我们的智慧也有限,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不可能有任何一种教学形式可以包打天下。如果篇篇都这么教,其新颖独特性也就丧失了。所以,以教师主导型为主的主题型篇目的教学要倾尽全力但要点到为止。
主题型文本的教学不着重于具体某一项语言能力的训练,而是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写作型文本】
这类文本的典型特征是整体或者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示范功能,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大刀阔斧取其可用之处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
《社戏》当作写作型文本来处理。
教孩子们写什么呢?要教点儿新的,实实在在有用的。可大胆地为教学瘦身——教学定位为《写“想”也可以写得多姿多彩》。我先让学生尽情欣赏作者写“愁”写“喜”和写“急”的精妙文字,总结出“写想像、写动作、写景物”来写心情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仿写,这篇课文,鲁迅写“心情”写得特别出彩,孩子们特别好模仿。比如我们看他写“急”──因为没有船看不成戏而着急。“着急”是一种抽象的心情,怎么写?鲁迅很聪明。他先写“我急得要哭”。点出“急”。这是典型的直接写正面写。然后写因为“急”,我产生了幻觉:我似乎听到了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句子非常精彩。激烈的情绪使“我”有了幻想。很有意思的。没有用“急”字,但写得很到位。接下来的一段鲁迅换了个写法。也还是不用“急”字,而是写了我的状态“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其他孩子都开开心心地讲戏”,“只有我不开口”。写的是我的行为。在这个“不开口”中,我们能感觉到,“我”已经“急”出生活常态了,要“急”出毛病了。
写“急”写得很简单,三句话,三个角度,三种法子,各得其妙。
接着是写“高兴”。因为双喜想到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可以去看戏了,我的心情由“急”而“喜”。怎么写呢?
鲁迅的方法更丰富。
第一种法子还是直接写。写了四个字:我高兴了。
第二个法子跟写“急”一样,也写“幻觉”: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是快乐带来的幻觉。因为快乐,放松了,膨胀了,要飞升了飘扬了,恨不得全世界都能看见我。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比天高比海宽。就是这样的哟。倒霉的时候呢,一定相反,身体会收缩会变得沉重,主观里边是一种躲避,希望被世界忽略遗忘才好。以身体的幻觉来写“高兴”,非常高明,人人读了都感同身受。
第三个法子也跟写“急”是一样的,写动作,写状态。主要有两句: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这个“一哄”可以带领学生好好体会。因为这两个字中有声音,有动作,有神态,有心情,有群体形象,也可以想像出个体表现,用词朴实,但很经敲打。第二句“大家跳下船”也写得好。它和前边的“一哄”相呼应,如果换为“大家上了船”,就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了。一个“跳下”同样的也是有动作有声音有场面,把个“高兴”写得活灵活现。
但比起写“急”,鲁迅有了新法子:那就是写环境。非常经典的一段文字“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这几段文字各种参考资料已经分析得太多了,不再多说。为了扣住写作主题,我和学生对于这段的对话一定要有意思。我问:如果不是高兴,而是焦虑,还能闻到清香吗?如果是焦虑,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会像啥呢?如果是焦虑,那“歌声和乐声”还是歌声和乐声吗?我换个情景让学生一想像,非常有趣儿。比如,学生说,那山啊,像监狱,像锁链。那船啊,拖都拖不动。那乐声,像夜半鬼叫„„这样对话,就是要让学生体会用“景语来写情语”的妙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说明文,要首先教出“科学”和“理性”,也要努力教出“情怀”和“思想”。
《纪念碑》定位为写作型文本
在自己的班上上《纪念碑》,我设计得简单实用。课堂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说一说
1、说说“第一自然段”特别重要。
2、说说“第三自然段”还可以放在其他的位置。但放在这个位置特别合适。
3、写浮雕的文字占了一半篇幅,说一说:这篇文章是不是头轻脚重了?
第二板块:写一写
1、如果要用一小段文字整体介绍纪念碑的各个组成部分,你试着写一写。然后对比原文,自我评价。学习一点儿顺序安排的方法。
2、试着用一小段文字“说明”一幅浮雕。然后对比原文。学习一点儿说明画面的写法。
第三板块:想一想
1、你会去纪念碑吗?如果去了,你能够和作者的情绪产生共鸣吗?结合学生藐视英雄的真实案例,结合周振中的诗歌和刘成章的《读碑》,做一点儿关于“人民英雄”意识的拓展和点拨工作。
2、读背重要语段。
这个练习相当于主问题设计吧。你一边评价一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一举几得。
再枯燥的课文也要努力上出一些情趣。
长文精教,一课一得。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把学生的思维对象和思维过程都变得有趣儿些。尽可能地教给学生一些方法。马上练习,追求实效。
无论如何,尽可能地从教知识和教能力的层面进入到教智慧和教情怀的层面。教《白杨礼赞》,它定位为写作型文本。茅盾是最好的学生。你看,他特别听话,平时老师在教你们应考作文时候提到的那些要点,茅盾同学全做到了:比如反复点题呀,比如排比句的应用啊,比如先抑后扬啊,比如先形象后精神啊……又比如说《春》当中用视觉、嗅觉、触觉来写抽象的事物,《济南的冬天》中的舒缓的开头方式,《四季交响曲》中的动态比喻句等等,这些写作点如通过提炼整合,都可以成为生动有趣的活的写作教材。
【诵读型文本】
语文老师的有些累是自找的。我们太迷信讲。其实,作家既然“用笔如舌”(朱自清语),那么学习者自该重视“赏笔入耳”。对于散文艺术的欣赏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在忘情的吟诵中,自己去心领神会,从整体上去把握每一篇散文特有的魂儿(或者叫调子、味儿、神韵等)。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是懂得欣赏之道的。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不敢放手让学生读的原因在于受制于“考点”。诵读恰恰不是“考点”,而为了把其它考点“千锤百炼”后使学生不失分,在我们的课堂时间分配中诵读就只能是“蜗居”甚至“胶囊居”了。大刀阔斧地创造“美读”课型,实践美读吟诵课,其实展示的是语文教师的语文良心和语文勇气。
《记承天寺夜游》诵读型文本实例
读诗三境界 ·
读懂诗歌 ·
读懂诗人
·
读懂社会(读出自我)
做到了反复美读,当堂背诵,咬文嚼字,适当拓展。第一部分:赏奇景
【注:本堂课不要学生预习。课文如此之短小,文字也浅,无需预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第二部分
论奇人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话题——
【投影展示】
月是空明之月 人是
之人
第三部分
悟奇情 【投影展示】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
苏东坡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到了荒凉的小镇黄州。
在黄州,他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在黄州,他完成了千古流芳的佳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东坡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了海南。历典八州,行程万里,却能够随遇而安,一路走来一路歌,越贬越豁达—— 【投影展示】
*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投影展示】
苏轼说: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组织生读)因为人是空明之人 所以月才成为空明之月 空:了无尘埃 明:明心见性 【投影展示】
设计朗读的方法: “轻”读还是“重”读 “缓”读还是“疾”读 声“ 抑”还是声“扬” 声“断”还是声“连”
总之,课堂上“读”与“析”的分寸,“守”与“拓”的分寸还是应该把握好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处理成诵读型文本
1、导入:略说事件,略说初读感受。
2、三个语言片段的情趣朗读: 读出诗情画意; 读出跌宕情节; 读出鲜活形象。
3、在聚焦读的基础上泛读全篇其他焦点文字,深化学生思维,总结百草园生活的“趣中有憾”,三味书屋生活的“叹中有笑”,归结全篇。
1、情趣朗读的方法
2、灵活用句的方法
当然,朗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教《海燕》,当然是定位为诵读型文本。我抓住“高傲”一词作为切入点大做文章。诵读、反复诵读、各种各样的诵读。象征意义点到为止,赋予海燕新的意义成为了着力点。最后,每一位同学都选取原文中的词句重新构筑小诗来表达自己对于“高傲”的理解,好不精彩!《小溪流的歌》可分角色诵读,我们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的声音唱读《春》,我们用慈祥从容的老奶奶老爷爷的声调唠嗑《济南的冬天》,我们用浑厚深沉的壮年之音去演绎《秋颂》,我们用富于变幻的理性思索的成年人的音调来读《四季交响曲》„„我们在读中分辨明快清新之美从容淡恬之美和热烈激昂之美„„
【尝试篇目】 《悬崖边的树》《木兰诗》(七年级上册)《黄河颂》(七年级下册)《沁园春〃雪》(八年级上册)
【语用型文本】
全名应该叫做“语言应用训练型”文本。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应该属于这一类型。此种类型文本的定位是为语文减负,也是为教师减负的重要节点。这类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几无障碍,其呈现的外部特征是语言的多彩多姿,值得学生去积累应用。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就不宜在剖析主题上面绕圈圈耽搁时间,也不宜无视散文语言机变灵透的特点而在句子理解上大费周章劳而无功越讲越糊涂,而应该直截了当针对文本特点,组织学生去灵动地参与和语言有关的积累和训练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着力点比较多的是重点词语的咀嚼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其它方面的语言训练则相对薄弱。
《我的母亲》语用型文本处理
概括文中四件事: 一、四个小标题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
二、小标题不仅能够概括事件,而且最好能够表现母亲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怀。
整节课就做了一件事,让学生为四件事拟小标题,师生评价小标题,重改小标题。围绕着小标题做事是手段,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训练准确概括的能力。他们无法抓出一个事件的核心信息,拟的小标题或者重心失衡,或者字数不对称。比如下边的。(数字是我和学生给这个标题评的分。总分3分。3分为满分。2分为基本合格。1分就是不及格了。)
其实,语言积累训练的途径很多。
1、词语句式的积累。
如《有的人》教学目标是:学习对比的句式和写法,《雨的四季》,教学目标是:积雅词,现雅境。核心环节是积累课文中的四字雅词并灵活应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目标是:仿雅句,背雅段。核心环节是提取了课文中表达最灵活多姿的一些句式让学生朗读仿说仿写。
2、语言组织形式的训练
比如《乡愁》则体会文章的四个自然段,让各个小组在各自搜索有效内容,进行想象和扩展,安排好顺序,进行点评赏析。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优秀文章的叙事顺序之妙,训练安排叙事顺序的能力。焦点集中的训练把文本价值用到了极致,富有语文味儿。
3、语言表达专项能力的训练
比如七年级下册的几篇课文《蜘蛛》、《蟋蟀》、《天鹅》让一线教师普遍“纠结”,这些文章作为科普读物让学生读读还可,但是如果要作为任何一类文体的入门文章和示范文章它们都挑不起大梁。所以我的做法是以“缩写”的方式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掌握文本大意。通过学生的“缩写作品”,可以创造性的“读”和“写”把文本的“纠结处”淡化了,有效地训练了孩子们的概括能力,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训练中主动掌握了文本的思想精髓。语文味儿也很浓。语用型文本具有无限开发的可能,任何一个语言知识点其实都能够在典型文本中找到着陆之处。如果我们的语言教学能够在文本的“着陆”之处再实现成功着陆,语言训练就会有本可依。如果我们再善于对相同类型文本进行整合,那么语言训练更会有章可依。语文教学的局面就会打开。而不至于像现在的教学几乎是把所有的文本都当成“主题型文本”来对待,造成了教师精力和教学时间的极大浪费。而现在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比赛中呈现的也几乎全部是“主题型文本”的设计,这其实是语文教学“不沾地气”的表现。下沉教学目标,活化教学手段,做好“语用型文本”的探索工作,真的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思辨性文本】
没有十全十美的文本,教材中甚至有一些文本具有明显的缺陷。这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文本资源。巧妙而充分利用好这些文本,以培养学生“深思慎问的质疑精神”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北京立交桥》。编者应用这个文本作为七年级上册的篇目,其用意是值得称道的。但这个文本有两个缺点:一是说理过于理性,二是语言表达不是非常严谨。文本中病句较多(集中体现为多个并列性的分句前后顺序安排的不恰当)。因为文本缺陷的突出,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学习定位为“思辨”——组织学生修改病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起挑战名家的观念。但是,以教材为“靶子”的做法一定要慎重,因为现在的学生本来就喜欢挑错,宽容他人和理解他人的意识严重欠缺。如果处理不当,会更加滋长这种不健康的情绪。在上《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可以混杂着“作者真有错”和“作者其实没有错,是我们自己理解错误了”两种可能,在这样的真正的“思辨”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质疑问难是美德,但沟通理解是关键。批判之前必需理解,而且批判并不是为了打到,而是为了建设。
【拓展型文本】
这样的文本其实是跳板,或者说是活的广告宣传,将带领着学生进入辽远的阅读世界。比如《龙宫“借”宝》一文,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由此作为一个媒介和突破口来进行本单元的拓展链接“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学习。
《沁园春·雪》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适当做了一些拓展,引进了毛泽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若干。让学生摘抄了名句并背诵了。
以上列出的六种文本类型是我们在教学中感受出现频率较多的类型,其实在教学生态中还有更多的类型出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提炼和总结。对于一个文本而言,其价值可能兼跨多种类型,但必然有一个“主打类型”。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这个主打类型,攻克某一个教学目标即可,课堂时间有限,文本生命力无限,什么都想教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教着。所以,全面出击往往不如定点突破。至于文本的“附属类型特质”的处理,可以作为“主打类型特质教学设计”的铺垫内容,也可以和其它文本的“附属类型特质”组合形成为新的课。以上谈的是现代文的教学。对文言文教学而言,其实还是存在以上的文本类型,总之,这其中有非常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还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摸索。
第五篇:宝安区初中数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宝安区初中数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试行)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及交流、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求既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关注学生在经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倡导“问题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并应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
一、教学要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典型课型应体现下列常规要求。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方法。
情景导入法:情境的创设应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背景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学习新知的动机。
复习导入法:首先对上次课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演练,对本节课所需的预备知识进行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可采取演练、回顾小结、作业点评等形式。复习应符合本课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内容、形式应灵活多样,并且留给学生思考、回顾、看书的时间和空间。
预习导入法:课前不知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上课就通过演练、提问、小组交流等形式检测预习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困难凸现出来,带着问题进入到“新知探究”环节。
2.新知探究
启发讲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理解接受、操作尝试、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是新知(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
①倡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转向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应着力创造激励学生合作学习、有效交流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小组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课堂学习效果尤为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③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形成的过程,理解含义;
④例题的学习重点:选题合理,注重启发学生分析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对求解(推导、证明)有困难的题目可将其分解,设置台阶,降低难度,并且要有学后回顾。
⑤重难点的讲解: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讲解合理、适当。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有效交流。对较为抽象、复杂或深奥的难点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拆开”和“组装”的办法,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实现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的效果。
3.理解并应用 选题要合理、科学,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适当设置梯度(可把有难度的题分解,分部设问,不同要求),既适合多数学生,又有利于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练习(板演)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关注解答的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态度,练习中老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练习、板演的题进行自我评价、纠正与反思,对学生练习结果的点评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态度,注重方法的归纳。
4.小结与作业
小结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般由师生共同进行,其形式应灵活。小结的重点应是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与反思,及相应的课堂学习情感态度的总结。
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量与难度要适中,体现不同学生的需求。一般要有基础题、选作题和预习题,避免题型单一(解答题),适当布置观察、操作、收集、调查等方面的开放、探究性题目,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要求。
(二)复习课 复习课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课型,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和理解,提高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下列环节:
1.知识的梳理与综合
根据复习内容和知识的前后联系,适时采用看书、归纳、梳理、列提纲、画框图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类、综合,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准确、全面掌握知识。
知识的梳理不等于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再理解、再重构,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2.典型题的讲与练
复习既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也要通过典型题的讲解与训练,深化对知识、方法的理解。讲解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策略和方法,注意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归纳与训练,解题过程有规范要求,学习方法有具体指导。
一般情况下,复习课例题的选择要注重其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性,而练习题的选择要关注其对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全面性和基础性。
3.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对例题、习题进行分类,根据知识、方法提炼为专题,强化训练,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基础知识的构建和基本功的夯实”是复习课教学的落脚点。“内容适量,讲练适时,选题适当”是复习课有效课堂的重要指标。
(三)讲评课
作业、试卷讲评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调整教学,纠正学生学习偏差起着重要作用。讲评课要在学生作业或试卷批阅后,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偏差做出分析,帮助学生看到学习的进步,找出学习的不足。
1.对学生的练习或考试答题作好记录,讲评前要对各题解答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找出学生有疑问、理解和应用有偏差知识点,将整个试卷上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集中点评。讲评的目的是围绕错误,分析原因、及时纠正,要突出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运用。
2.讲评要对典型错解进行分析,展示思维过程。在讲评的方式上,要引导学生自主纠正和互相订正,还要展示、分析学生的优秀解题案例,推广好的解法和思路,尽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和想法,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3.典型题要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之美。
4.根据学生作业、试卷中的错误,选择相应的练习题或试题,进行巩固性训练和拓展性训练。
二、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准备
1.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五个方面:分析基本情况;明确时段教学目标;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安排教学业务研修活动。
2.教学设计是教学准备的核心,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
3.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
4.科学使用教科书。教科书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从教学活动的需要出发,对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开发和整合。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6.课堂教学应有必要的板书。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系统性强。
7.教案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教案内容一般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及手段、板书设计、教具、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等项目。
8.应按要求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劳动。
(二)教学用语与板书
教学中的用语、画图、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用亲切的教态、饱满的热情,营造有序、积极、开放,不沉闷的课堂氛围。要求做到教学用语科学(符合数学学科特点,没有闲杂附带语言),画图规范(简洁规范,有示范作用),板书清楚(重点突出,清晰明了)。
1.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应文明、规范、清晰。仪表要大方,教态要自然、亲切。要善于用自己的教学激情来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必须工整合理地书写板书
板书设计:合理规划、充分利用黑板版面;
板书内容:清晰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或脉络,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法。
“新授课”的板书内容应以知识结构为依据,把基本概念的定义、定理及证明过程、重要的例题解答过程、几何课的重要图形等,即每节课所传授知识的主体,按逻辑次序顺次板演在黑板上。
“复习课”的板书内容应通过具体的问题(典型例、习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呈现出相关内容的知识脉络,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三)提问与评价
课堂中的提问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是一种学习过程。还要课堂教学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不应只关注回答的结果是否与预设一致,更应注意倾听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传递的信息,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回答后要有追问(根据、理由、思路等),回答有困难时要变换问法、分步设问,降低难度,增强学习信心。不同层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快乐。
发挥多元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多些激励语言,多些赏识目光。倡导教师建立“课堂学习成长记录档案”,学生每天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进步填写记录,每周每月小结,以此激励学生进步。
评价测试卷不出偏题、怪题。要合理安排“了解”、“掌握”、“应用和迁移”三个层次试题难度的比例,综合复习测试卷要合理安排代数与几何题的比例。对测试待合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应给予再次测试的机会,鼓励上进。
(四)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学会评价、学会做笔记。
(五)多媒体的运用
教师应熟练掌握并能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同数学教学整合的能力。
1.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展示思维过程、增大课堂容量、化抽象为直观、化繁杂为美观”等方面的优势,对抽象且不容易描述的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几何图形的动态规律,用可视化、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提高课堂效率。
2.正确处理“板书”与“多媒体”的关系。“多媒体”确实有着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其表现方式,不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保留,不利于学生思维必要的固化,不可能带来师生“板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不可能取代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握使用多媒体的先决条件和适用的范围,并与“板书”、教具等很好地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