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家养老如何成为主流模式
居家养老”如何方能成主流模式
来源:广州日报|2014-07-10 09:40|浏览: 213次
全国首个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出炉。近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与制度、界定各方主体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制定了内容。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家庭规模缩小,社会化养老需求日渐升温。然而,国内与之相对应的养老服务供给却相对滞后。一方面,财政全方位补贴的公办养老机构虽然性价比较高,但“一床难求”、覆盖率低,无法实现全民共享;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民办养老机构却在收费、服务与地段等核心要件方面难以获得多数老人认同,沦为了“鸡肋”。在养老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语境下,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成为推动我国养老事业多元化供给的可行选择。
恰因此,北京市此次出台的条例草案提出,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居民投保长期护理保险、鼓励在校学生等人员参加志愿服务,同时对于擅自变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最高罚款100万元等。从中不难看出,此次出台的条例草案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诉求,是养老制度的一次有益的进步。相关草案强调了由政府部门提供资金、社会机构及人员提供服务的解决路径,为居家养老夯实了制度基础。
事实上,居家养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养老模式。这种以社区为载体,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家属及志愿者共同支持下的养老服务,融合了家庭亲情与邻里友情,且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老人足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个性化、针对性的帮助,较好地弥补了集中供养模式下情感慰藉偏少、供给成本高企等方面的缺憾。当然,居家养老也对相关服务提出了较高要求,包括定制用餐配送上门、专业医生登门诊断、突发事件及时处置等均在其列,而服务收费则要充分体现出公益属性。从国内已有的居家社区养老现状看,财力与人力不足仍然是困扰服务质量与设施完善的重要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海外发达国家正是采取由政府部门向专业社会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养老市场供求对接的问题。诸如英国政府在社区养老中采取了契约制度,将养老职能外包给社会机构完成,后者根据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实际需求提供社区活动中心、暂托处、老人公寓、居家服务等细分服务,政府则根据其运作实际绩效和口碑予以相应付费。
由此可见,在养老服务市场构建方面,政府部门不应将稀缺的公共资源直接投入到养老机构的构建之中,这种做法容易引发资源配置不公矛盾,而是应高屋建瓴地激发社会内在动力全方位参与养老服务。就此而言,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已勾勒出了改进方向,未来还需对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服务机构、引进社工组织与志愿服务等环节进行深入实践与经验总结,及时汲取民意改进相关工作,通过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解决当前养老难题。
第二篇:居家养老模式
万福年华居家养老模式
大部分子女工作忙,老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社区和邻里之间的照顾。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探访聚集在那里的老人们的业余休闲生活。
在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笔者看到这里的设施齐全,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和法制宣传厅等,厨房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完善中。该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早晨5点就有老人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到了下午,老人们则在服务站各个活动室内打牌、下棋、阅读、聊天等。记者下午3点半赶到居家养老服务站时,几位老人正在活动室内边打牌、边闲话家常,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黄士元老人是万福年华社区的老居民,每天下午他都会来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与几位老伙伴一起打牌、下棋、聊天,雷打不动,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大家一起聊天、下棋,比闷在家里舒服多了。”黄士元说,他还经常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不少老同事听说后也经常过来玩,都说比看电视、打麻将有意义多了,既能交到朋友,又能给自己充电。一旁的祝长源老人接过话茬说道,“我们一群人约好了天天来聚聚,哪天谁家里有事不能来,就要抽空请假!”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老人们最为称道的要数“百姓讲堂”。每月10日,“百姓讲堂”开讲的日子,大家都早早来占位子,回去还给家人普及学到的知识。“‘百姓讲堂’讲的知识都是大家用得到的,比如老年人健康讲座、拒绝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让老人们学到了很多养生知识,开阔了眼界。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社区志愿者们还经常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帮忙打扫卫生,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今社区里的老人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上不愁吃穿,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则越来越高,尤其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精神赡养尤为重要。为此,社区工作人员除了关心老人的生活,还手把手教老人上网,让老人可以与子女视频、聊天。可以说,社区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神赡养的作用,让老人在没有子女陪伴的情况下,享受到了充实的晚年生活。
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在高邮全市推广开来,经过不断完善,已成为该市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重要模式之一。截至目前,该市已有18个城区社区、152个行政村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这些居家养老服务站集健身、休闲、学习于一身,还各自推出了许多特色服务,丰富了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真正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第三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的7%。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7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预测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在未来十多年中,老龄人口年均增长将超过1000万。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做到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了老人提供已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方式。社区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
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在于: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养老服务能够就地取材,服务广、见效快。社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即解决了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困难,又解决了机构养老亲情淡薄、环境适应障碍等问题,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依托、社区为主体、家庭为载体、公益性与专业性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以政府为依托旨在强调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的统领性地位,特别是通过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赋予社区居家养老更多的资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的实施;②把社区居家养老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或者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以社区为主体旨在强调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承担资金整合与具体实施者的角色,承担包括搭建社区居家养老的组织化体系、建立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网络与监督体系等方面的任务。
以家庭为载体旨在强调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家庭是老人安度晚年的生活场所,扶养老人离不开子女对老人的关爱,尽管政府、社区能够为老人提供有形的物质帮助,但是对老人来说,来自家人的关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公益性与专业性机构共同参与,旨在强调各类公益性和专业性机构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具体提供者。除了以市场化形式向专业机构购买养老服务外,要积极调动社区内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资源,大力挖掘社区内的家属、朋友、邻里以及各种自愿性组织等要素,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使之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内生性支持网络。
第四篇: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寻
成绩
中华女子学院
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类)
论文题目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寻
课程代码 1040033009 课程名称 社会政策 学 号 130303042 姓 名 吴顺丽、徐书琼、刘佳、方飞雲 院 系 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 专 业 社会工作 考试时间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寻
摘要:小组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等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根据整理的这些资料完成本篇论文报告。养老服务是社会福利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保障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传统养老观念的一种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社会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服务形式。本文主要是关于北京的居家养老现状调查、分析,以及提出相关的建议。关键词:居家养老,访谈法,社会政策
一、居家养老服务背景简介
(一)居家养老模式
养老属于社会政策中的社会福利范畴,现有的养老模式,按照资金来源划分为三种,分别是:社会养老,即政府或社会买单;家庭养老既是子女等亲属负责;和自我养老,靠老年人自己的投资,收益等。按照养老场所的不同分为机构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主要针对一些完全没有能力照顾自己或者鳏寡无人照看的老人,居家养老是主要场所在老年人家中,社区养老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它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基础的依托和辅助。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居家养老服务仅指上门入户服务。广义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入户服务与户外服务。其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照顾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1]中国已经建立其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重点在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二)出台背景
1、北京市在1990年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比全国早十年。预计2050年则会迎来高峰时期,预计老龄人口将高达650万,这意味着在每3个人中,就会有1个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2、由于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住房条件的逐年改善,北京市家庭规模却不断缩小,核心家庭的比例上升,老年人家庭不断空巢化的趋势明显;独居老年人的数量增幅较大,其中又以女性为多。
3、居家养老的优越性(满足老人在熟悉环境中接受养老服务的需求;收费低,覆盖面广;能代替家人的照顾)
4、民政部的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指出: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新修订并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明确指出: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共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指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
(三)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情况
下面是我们采访的机构人员对于现在北京朝阳区的居家养老的情况介绍。
这个项目是从去年年底的时候跟街道建立联系的。因为政府现在又在转变职能,就把那些可以通过购买的形式让民众来参与的服务让一些社会组织来承担。养老是政府主要想让民间组织来承担的服务。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和民间组织就跟街道和政府建立了这种联系。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我们最开始做的是老年人的需求的调研,因为我们要了解一下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这几种模式当中他们最倾向的是那种养老方式,他们能接受的价位是什么。他们的一些希望等,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大约三千多分的调研。朝阳区有九个社区,所以我们基本在这九个社区做的调研。接下来做的是一个开放空间论坛,因为除了跟老人做问卷之外我们希望跟老人有一个互动。听听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呢这两份资料合起来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有86%以上的老人首选的是居家养老。因为这个跟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有关,可能大家觉得到机构,集体养老不太自由。或是儿女不孝顺等各种观念致使他们觉得在自己家养老是最舒服的。所以大部分都是倾向于居家养老。还有一些人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是觉得如果有一天他不能自理了或是失去了自我决定的意识了就不得不去机构养老。因为到那时儿女不可能24小时照顾他,他们说如果我自己能决定自己的时候我会选择居家养老,如果有一天我决定不了的时候再去机构养老或集体养老。所以我们这个社区养老是介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我们这个社区养老是离他们居住区很近的,这种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所以我们东城区设计了十一个这样的养老照料中心。通过这个调查之后我们就探索一时做居家养老,二是做社区养老。社区养老选择了离这儿比较近的十号楼。基本上都在他们的居住区域,范围很近。第二是居家养老就在这四层楼,我们有日间照料中心还有各个板块的功能。所以以这两个板块进行做,十号楼有六十个床位,他接受的是不自己或半自理的老人,还有就是回族的服务区,因为在东城区有很多的回民。现在没有一个养老院是为回民服务的,我们就开辟了一个回民服务区。希望能满足这些回族老人的需求。
上述回答非常清楚的介绍了现在朝阳区的老年人的需求大多数是选择居家养老。在农家女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之后,他们的设施如何我们也进行了追问。
我们这个38号楼是一个居家的服务区,居家服务区接受的是自理的老人,比如说老人是独居空巢的,或有的没有儿女,有的儿女不在身边,他的年龄大了,他有不愿意去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他希望住在自己家,但他又不愿意做饭,又不愿意请阿姨。这样的话就适合像幼儿园一样早晨送过来,晚上接走。我们这儿有日间照料室,他也可以过来住。居家养老还会结合一些老年人的需求,比如说老年人最关注的就是用餐,所以我们这儿有一个服务餐厅,这个餐厅专门是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这个餐厅有专门的老人的菜谱,有老人的营养餐,和适合老人的搭配。还有流食加工屋,因为可能有一些老人只能吃流食了,我们就设立了一个流食加工部,这是专门为老人设置的。把老人的食物打成像豆浆一样可以自己喝的。老人一日三餐要准时,而且要适合老人的习惯,因为老人的生理都发生变化了,做的菜不能软,不能辣之类的。所以我们的餐厅就承担了这个功能。除了用餐之外我们还给老人送餐,有一些老人行动不便,必须把饭送到他家门口。所以又有了送餐的工作。所以给老人送餐和流食加工部都是满足老人的需求。
还有就是我们就是修补,洗衣,熨烫,沐浴。因为我们这边是平房区,所以一些老人沐浴是一个困难,他们要去大澡堂才能洗澡。所以我们就就请专门的人给老人进行沐浴,老人年纪大了自己在家沐浴有危险,所以我们就有看人的沐浴室。老人有大的被子衣服,自己洗不动了,我们有专门的洗衣间。老人的鞋坏了,衣服坏了,我们有综合维修部。只要是看人的需求我们都会满足,比如说有老人想上网,我们有电脑室,老人想唱歌跳舞,我们有多功能厅。还有老人的心里咨询,法律咨询,还有老人的康复室,心里发泄等都有。
二、居家养老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一)老年餐桌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关节等都会出现退化,因此自己无法独立的做饭,在居家养老中,就餐问题也是一个重点,我们对史家胡同的老年餐桌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餐厅不足十平米,基本伙食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用餐标准,有一些套餐可供选择,服务热情周到,根据老年人的建议也在逐渐补足饭菜和设施上的问题。
(二)老年餐桌出现的问题
基本问题,第一供暖设施不足,冬天老年人怕冷,在餐厅吃饭饭菜易凉,且自身保暖系统已经下降;第二,基本需求过小,餐厅需要资金流入,但史家胡同一百多户人家,前来就餐的人只有五六个人,且并非每天来,于是餐厅对年轻人也开放,但由于地点过于偏僻,且饭菜并不是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因此餐厅每天收入一般在一百以下,承办方只是一家饭店,以盈利为目的,入不敷出给机构和承办方带来压力,老年饭桌难以维持;第三,北京市政府每月给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100元的老人券,老人家可以凭着此券到居家养老服务商那里购买服务(主要是洗衣、餐饮、理发、维修等)。
在与机构一同对朝阳街道的商店进行前期的调查中发现老人券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老人不知道哪里可以使用老人券,店面门口没有明显的标示,且朝阳街道下属社区多,服务商发布十分分散。
二、不是指定服务商的店家,他们不知道哪里可以兑换老人券,他们只能到指定服务商那里兑换老人券。但是兑换老人券并不是无偿的,会从十元中抽取一两元的提成。因此,店家就将这个收费转嫁到老人家身上,十元老人券只能购买九元的商品,甚至只有八元。
三、作为指定服务商的店家,他们在收老人券过程中也遇到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市场上出现了假的老人券,这也使不少服务商产生顾虑。
三、解决建议
(一)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1、政府,市场与家庭共同为养老负责。毕竟只作为任何一方都是有其弊端的,政府如果全面承担如此庞大的养老开支,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老年人形成依赖,支出过大。市场以利益为目的,过度追求在养老服务中的利益,会造成养老负担过大,养老机构高端化或者低端化。只有家庭成员负责赡养老年人,不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现今年轻人多在外打拼,且多为独生子女,夫妻二人一个是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一个是赡养人太多,若是双方父母都建在,则需要两个青壮年养活四个老年人,给年轻人造成很大负担。
2、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作用共同发挥。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各有其优缺点,以及不同的适用对象。对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更适合,但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言,选择机构养老可能更为合适
3、对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年轻人,提供养老补贴,如果与父母一同居住,可以提供购房优惠政策,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成员给予鼓励。
(二)老人餐桌的建议
为了解决老人劵的使用问题,东城区人民政府在明年一月开始将老人券换成老年卡,以后每月将补助打进卡内,老人凭卡到装有POS机的服务商进行消费。我们跟随机构对朝阳街道的服务商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他们是否有意加入指定服务商,免费安装POS机。但是不少大多的发展商只是小店铺(杂货铺、理发店、面店),安装POS机没有必要。
因此可以考虑给老年人直接发放补贴,或者设置可找零形式。
参考文献
[1]人口学刊2012年第4期《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陈友华 [2]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二期《 居家养老服务_认识误区_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_丁建定
[3]《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建议》_范玉波_刘莉
[4] 21世纪经济报道2014/10/9第010版养老照料中心加速推进_补缺居家养老医疗软肋_黄斌
[5]《 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_王静
附录一
問:。养老提供什么服务?
被:好的,那我把我知道的确认的信息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个项目是从去年年底的时候跟街道建立联系的。因为政府现在又在转变职能,就把那些可以通过购买的形式让民众来参与的服务让一些社会组织来承担。养老是政府主要想让民间组织来承担的服务。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和民间组织就跟街道和政府建立了这种联系。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我们最开始做的是老年人的激进的调研,因为我们要了解一下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这几种模式当中他们最倾向的是那种养老方式,他们能接受的价位是什么。他们的一些希望等,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大约三千多分的调研。朝阳区有九个社区,所以我们基本在这九个社区做的调研。接下来做的是一个开放空间论坛,因为除了跟老人做问卷之外我们希望跟老人有一个互动。听听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呢这两份资料合起来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有86%以上的老人首选的是居家养老。因为这个跟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有关,可能大家觉得到机构,集体养老不太自由。或是儿女不孝顺等各种观念致使他们觉得在自己家养老是最舒服的。所以大部分都是倾向于居家养老。还有一些人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是觉得如果有一天他不能自理了或是失去了自我决定的意识了就不得不去机构养老。因为到那时儿女不可能24小时照顾他,他们说如果我自己能决定自己的时候我会选择居家养老,如果有一天我决定不了的时候再去机构养老或集体养老。所以我们这个社区养老是介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我们这个社区养老是离他们居住区很近的,这种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所以我们东城区设计了十一个这样的养老照料中心。通过这个调查之后我们就探索一时做居家养老,二是做社区养老。社区养老选择了离这儿比较近的十号楼。基本上都在他们的居住区域,范围很近。第二是居家养老就在这四层楼,我们有日间照料中心还有各个板块的功能。所以以这两个板块进行做,十号楼有六十个床位,他接受的是不自己或半自理的老人,还有就是回族的服务区,因为在东城区有很多的回民。现在没有一个养老院是为回民服务的,我们就开辟了一个回民服务区。希望能满足这些回族老人的需求。
我们在设计上也吸取了很多的经验,也请了专业的机构来进行指导,[(贺童)一个机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来给我们指导,在建设阶段他们也会参与进来,进行一些设计。我们这个38号楼是一个居家的服务区,居家服务区接受的是自理的老人,比如说老人是独居空巢的,或有的没有儿女,有的儿女不在身边,他的年龄大了,他有不愿意去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他希望住在自己家,但他又不愿意做饭,又不愿意请阿姨。这样的话就适合像幼儿园一样早晨送过来,晚上接走。我们这儿有日间照料室,他也可以过来住。居家养老还会结合一些老年人的需求,比如说老年人最关注的就是用餐,所以我们这儿有一个服务餐厅,这个餐厅专门是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这个餐厅有专门的老人的菜谱,有老人的营养餐,和适合老人的搭配。还有流食加工屋,因为可能有一些老人只能吃流食了,我们就设立了一个流食加工部,这是专门为老人设置的。把老人的食物打成像豆浆一样可以自己喝的。老人一日三餐要准时,而且要适合老人的习惯,因为老人的生理都发生变化了,做的菜不能软,不能辣之类的。所以我们的餐厅就承担了这个功能。除了用餐之外我们还给老人送餐,有一些老人行动不便,必须把饭送到他家门口。所以又有了送餐的工作。所以给老人送餐和流食加工部都是满足老人的需求。还有就是我们就是修补,洗衣,熨烫,沐浴。因为我们这边是平房区,所以一些老人沐浴是一个困难,他们要去大澡堂才能洗澡。所以我们就就请专门的人给老人进行(。浴,听不清。后边用“沐浴”代替,你自己听听。)老人年纪大了自己在家沐浴有危险,所以我们就有看人的沐浴室。老人有大的被子衣服,自己洗不动了,我们有专门的洗衣间。老人的鞋坏了,衣服坏了,我们有综合维修部。只要是看人的需求我们都会满足,比如说有老人想上网,我们有电脑室,老人想唱歌跳舞,我们有多功能厅。还有老人的心里咨询,法律咨询,还有老人的康复室,心里发泄等都有。
問:问题听不清。太吵了。。
被:我们这有志愿者联盟,把社会上一些专业的志愿者联系在一起进行培训,培训完之后给老人进行一些服务。
問,问题听不清。好像有什么困难没之类的。。
被:因为我们这个刚开始,从去年年底到三月份都属于调研阶段。之后是建设阶段,比如说我们最近的三四个月都在进行装修改造,完善设备。现在属于建设阶段刚完成。下个月我们才会正式的进行一些服务。我们现在有一个电话服务,96156。大家有什么需求可以打电话来,我们会有一些上门的服务。很多服务还要等到十二月份才开始。問:餐厅如何宣传
被:我们的餐厅在10月10号建成的时候有一个开放日。包括10号楼,38号楼我们对外开放,让居民来参观。了解我们这个项目可以正式运作了。有服务可以进行登记了。所以是从十月十号开始的。相当于那一天我们对外像大家宣布我们这边有餐饮的服务了。所以都是刚刚开始的。問:政府对老人有没有补贴。
被:政府有一个老人助残卷,残疾人也发。老人可以用这种卷来我们这儿购买服务。我们的设置,硬件方面政府给了一定的补贴,所以要求我们对所有老人的收费都是低于市场价的。基本上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给老人进行服务。相当于政府买单,让老人受益。
問:关于志愿者的问题如何解决?。
被:关于志愿者的话,我们社区里本来就有一起退休的比较活跃的人,他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志愿者力量。他们可能觉得自己退休了,要发挥一些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们愿意参加志愿者的队伍。而且我们计划用时间(两个字,听不明白)的方式,可能他们的志愿服务时间我们会记录,将来他需要志愿服务的时候,我们会有新一批的志愿者给他进行服务。所以也会有一些奖励他们的办法。我们会想一些反馈的机制,鼓励志愿者能够参与志愿服务。因为我们是不会给他们费用的,但是他会有一些精神上的收获,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还可以结交一些朋友。同时物质上的话,等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给他提供帮助。或者说为他的家属提供帮助。問:你们会收学生志愿者吗?
被:我们很需要学生志愿者,包括你们师姐在这儿,无论是通过实习的方式还是以我们去学校招募的方式,我们都需要一些学生志愿者。因为学生志愿者有的是学法律的,有的是学心里的,有的是学社会工作的,有的是学老年这个专业的。我都希望他们加入进来。因为这种实践还是很重要的。問:现在有多少学生志愿者参与进来? 被:因为我们这边是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只是跟女院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比较熟。再就是劳动关系学院,北理工我们也建立了一些联系。在7月份的时候有女院的学生跟我一起做过调研。問:调研的话是怎么样?
被:我们接下来要跟你们师姐一起做一些调研的工作。因为像居家养老服务,政府除了鼓励我们这样的组织来承担一些这样的服务以外,其他还有很多的是通过服务商,政府会签约很多服务商,比如说送餐的,家政的,还有一些维修的等服务商。通过服务商的培训和培育,让服务商为老人服务。所以我们未来也要通过规范服务商的服务这种方式来提高老人的服务质量。所以特别适合我们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一些调研。写一些调研报告。比如学法律的可以跟老人做一些法律咨询,心里的可以陪老人聊聊天。問:调研周期是多久?
被:我们是想十一月到十二月之前做200份的调研。我们会跑几个街道,比如说朝阳,还有就是龙潭,最多再跑一个东直门。
問:你们一般什么时候组织调研?周末还是工作日?
被:工作日会多一点,要是周末的话可能只能占用一天,因为要流出一天进行休息。如果你们有愿意做我们可以像今天这样开一个短期的培训会,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分成几个小组。跟每个地区做完对接之后可以明确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居家养老这个话题是特别值得研究的,因为政府特别关注,而且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居家养老的模式。因为老年人的传统观念是比较节省,不舍的花钱。所以调研出来他会有很多需求,但是你提供这些需求他不一定购买。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是以老人卷的方式进行,还有一些是政府购买服务,让一些民间组织给老人提供。那种方式更可行,更有持续性也很值得探讨。問:有没有建娱乐场地活动设施之类的?
被:我们十号楼和38号楼都有。比如说多功能厅,老人棋牌室,老人学习,交流的地方啊。
問:居民对这个服务的反应怎么样?
被:现在实际上都是在宣传阶段,正式提供服务的只有这一个餐厅。老人都觉得现在还可以,我们不断根据老人的需求再调一些口味,价格。問:餐厅每天就餐的老人数量。
被:现在来就餐的一半是老人,一半是周围上班的。因为餐厅要保持自负盈亏,不能只针对老人。因为老人的餐价还低于市场价。我们要保持餐厅的平衡,所以还有一些商务餐。
附录二
社会政策录音
1、爷爷:征求老年人的意见,老年人有什么要求要反映。特别是商讨的,不能说是空巢老人,但是儿女不在身边,岁数大了,有的80多岁有的70多的,腿脚不太方便,不愿意做饭,买点,还挺方便的这样的也就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所以对这个还挺满意。但说是全都没有意见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不可能都称大家的心,就过过吧。面食,粥都得调整,因为刚开始,暖气和空调都还不具备,现在社区和经验部的进行交流,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干的。这一块的房子不让住,目前是无价提前使用,给我们尽量提供方便,我感觉还是不错的,给老年人办一件好事,大家都挺满意的,也谢谢他们。
奶奶:希望你们下去给我们宣传宣传,每次都是这些粥,B:从普遍老人的口味出发,然后再对一些老人特殊的需求然后再做逐步的调整。因为都是刚起步,大家的意见越多越好,因为大家有意见了,我们今后才能做的越来越好。
C:都是刚起步,全都是在互相摸索,都在建设之中,如果自己坚持的能改就坚持,坚持不了大家就竞争,别的家做的号就别家开,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让老年人生活的好。爷爷:再一个就是他们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都尽量自己带着餐具,打回去,回家吃。是在行动不方便的就在社区餐厅吃。没法出门的就打电话过来,餐厅的给送过去。
2、大妈:十佳社区这些年比较稳定,党委的社区工作跟以前相比越来越好,有年轻人参与,注入了新鲜血液,越来越有活力。今年的工作做得比去年好,青年人能够献爱心,这让我们心里感到很暖。
服务设施和服务态度都很好,服务员很热情,饭菜做的越来越好,咸淡越来越能把握,营养方面也做得很好,能做到营养搭配,营养餐桌做的很好,能使大家集中到一起,在方便老人的同时,能够使孤寂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谈谈心,聊聊天,让大家的老年生活过得更好一些,愉快一些
3、奶奶:老年券现在越来越便宜,10块当8块用,就能买一些鸡蛋,牛奶,肉,而且用起来不方便,有的地方不给用。
附录三
老人饭桌周围居民知情度高
2014年11月25日,我们第一次参观来到史家胡同的老人饭桌。一开始机构的工作人员因为事务繁忙,无暇带我们到老人饭桌,只是告诉我们公交站名。我们原本以为可能会找不到老人饭桌,但是我们随便问了位老奶奶:“史家胡同在哪里?”老奶奶向我们指了史家胡同的位置后,问我们去哪里,我们表明我们去老人饭桌后,向我讲明了老人饭桌在史家胡同23号,在居委会那里。饭菜软烂适合老人家食用
我们参观那天,菜是鱼香肉丝、木须肉、南瓜、蛋花汤,还有米饭、小米粥、包子等主食。一位老爷爷表示老人家牙口不好,之前饭菜有些硬,向她们反映后有所改善,那天的饭菜软烂就给老人家食用。服务热情,设备周到
在刚刚进入老人饭桌的时候,我差点被门槛绊倒,但是每当有老人进食堂的时候,服务的阿姨都会热情的招待,扶他们进门。而且,因为食堂铺了瓷砖,怕平时洗刷或者下雨天地面湿滑,地面铺了防滑垫。此外,在门槛与内部食堂之间做了斜坡,防止老人家绊倒。
不足
食堂缺乏供暖设备,饭菜易凉
食堂只是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没有暖气,因为资金有限,空调也只是一个摆设,没有使用。同时,食堂的门因为营业不能关上,冷风呼呼的刮进来。虽然,饭菜有保温设备装着,保证不管老人家什么时候来,都可以端上热乎乎的可口饭菜。但是,老人家牙口不好,吃饭吃得慢,通常一位老人家都要吃二十分钟以上,往往老人家只吃到一半饭菜已经凉了。老人需求与实际消费存在反差
史家胡同一共一百多户人家,但是对老人饭桌存在需求的并不多,只有五六户老人家。但是这五六户老人家又不是每天都来,只不过是希望它存在那里,哪天没做饭,到那里吃。而又因为老人饭桌在胡同里边,不是沿街店面,年轻人对其的消费也不高。
据机构的工作人员说,老人饭桌一般的营业额在一百以下,有时只卖出两三份。老人饭桌的运作是承包给饭店,他们每天做好饭菜运到老人饭桌,并且派一名服务阿姨到老人饭桌提供服务。对于承办方他们只是一家饭店,他也是以盈利为目的,每天低迷的营业额,入不敷出,给机构和承办方带来压力,恐怕老人饭桌也难以维持。
老人券
北京市政府每月给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100元的老人券,老人家可以凭着此券到居家养老服务商那里购买服务(主要是洗衣、餐饮、理发、维修等)。
我们与机构一同对朝阳街道的商店进行前期的调查。我们发现老人券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作为老人,他们不知道那里可以使用老人券,店面门口没有明显的标示。后来我看到一本朝阳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南手册,发现里边的服务商总量还行,但是朝阳街道下属社区多,服务商发布十分分散。
二、作为不是指定服务商的店家,他们不知道哪里可以兑换老人券,他们只能到指定服务商那里兑换老人券。但是兑换老人券并不是无偿的,会从十元中抽取一两元的提成。因此,店家就将这个收费转嫁到老人家身上,十元老人券只能购买九元的商品,甚至只有八元。
三、作为指定服务商的店家,他们在收老人券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市场上出现了假的老人券,这也使不少服务商产生顾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城区人民政府在明年一月开始将老人券换成老年卡,以后每月将补助打进卡内,老人凭卡到装有POS机的服务商进行消费。我们跟随机构对朝阳街道的服务商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他们是否有意加入指定服务商,免费安装POS机。但是不少大多的发展商只是小店铺(杂货铺、理发店、面店),他们觉得安装POS机没有必要。【具体的数据还要向农家女方面要】
第五篇:居家养老
推广农村居家养老 全力破解养老难题
2009年年初,富阳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广工作,在全市23个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完善市、街道(镇)和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009年12月,社区养老的成功经验延伸到农村,逐步深化和拓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富春街道杨清庙村、春江街道山建村、新登镇塔山村和湘溪村、常安镇横槎村、湖源乡新三村6个行政村实施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服务对象主要是户籍在试点村内且常年居住的老年人。
目前富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94724人,占总人口的14.75%,每年还以全市老年人总数3%的速度净增长。目前空巢独居的老年人有1.4万余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5.3%。从2007年起,富阳市除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外,还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力破解养老难题。去年12月,总投资1.26亿元含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开工建设,将主要解决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问题以及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孤残儿童康复寄养中心主要解决社会弃婴、孤儿的集中供养问题以及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和寄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