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8:2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

纺织学院2012级 社会实践时间:2014/07/20—2014/07/30

社会实践地点:

一、社会实践的背景和地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镇),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叉叉位于叉叉处,辖叉叉个行政村,总人口有叉叉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是叉叉人,其中50-60岁的人口总数是叉叉人。本次调查以叉叉60岁以上居民为主体,50-60岁居民为辅助调查对象,对全村48户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的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以即将享受该政策的居民为辅助调查对象,以个人访谈方式进行调查。

二、社会实践过程和数据

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我们对全村抽样调查的48户居民中,符合领取条件的人数总计78人,其中补助已满四年的有31人,满三年的有20人,满两年的有16人,满一年的有11人,有95%按月月领取每人每月55.00元的基础养老金,5%当按规定缴纳过养老保险费,到60岁缴纳和补缴完成,领取超过基本养老金。本段为实例大概三百字。我自己编的就删啦,哈哈哈。

三、新农保政策面临着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首先我们说领取问题,我们了解到这个县新农保的领取都是到储蓄银行,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领取有些不便。据我们了解,有的地方设立了新农保点,有的地方超市设立了新农保领取点,这样出门就可以领到养老金对于年岁较大的居民来说既方便又贴心。

建立参保电子档案,长期妥善保存,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及时更新和对死亡的进行注销。

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有关部门内部健全财政会计制度。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试点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

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四、新农保政策的实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无疑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有利于整个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首先,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保”按照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缴费方法,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对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贴,在农民60岁的时候可以领取至少55元的基础养老金,并按照渐进原则,逐步提高其待遇水平。尽管现阶段的保障水平较低,但相比之前的“老农保”已有很大进步,成功向社会养老迈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子女的经济负担,使农民养老无后顾之忧,增加其消费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其老年生活提供了保障。

其次,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通过对农村居民推行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和之前的“新农合”双管齐下,有助于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助于实现城乡统一保障体系的链接,从而有益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非农收入,减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剪刀差,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城乡统一发展的社

会经济目标。

最后,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体系很不合理,资本主要流向政府和企业,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我国4/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的生活需求潜力是巨大的,由于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低,对未来的不确定预期(养老、医疗、教育等)较大,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消费能力。通过新农保的这一民生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无疑会有助于降低他们对未来养老的担忧,增加消费,进而通过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民强国。

第二篇: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按照中央要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于2009年下半年部署实施,并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向城乡全体居民覆盖的目标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对新制度有个全面的认识及对政策起到引导作用。为此,今年暑假我和两名同学一起深入调查群众,拜访基层干部,具体了解这一政策。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应对老年化浪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政策。在这一重大的惠农政策中,农民和基层干部作为参与主体与政策执行者,他们的认知和意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他们的意愿应当成为改革推进中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我们三名大学生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居委会于7月15号到25号对农户和基层干部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

一农民对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认知与意愿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在港南居委会前后十天共计向农民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认识,意见,参与意愿,个人缴费预期等l1个问题。

根据村委会提供的资料,被调查农民的基本情况如下: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外出务工和经商收人为主要来源的农民分别占73.3%、2.3%、2.2%、2.3%、20.9%和6.5% ;家庭收入在5000元以下、5000—10000元、1O000一l5000元、l5000—2O000元、20000一25000元、25000—30000元、30000元以上的农户分别占20%、23.9%、17.9%、14.6%、6.8%、5.7%、11.3% ;家庭开支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下、50% ~80%、8O% ~100%、100% 以上的农户分别占13.9%、36.9%、44.6%和4.5%。

由此可见,当前农民收入状况表现出三个特征:(1)大多数农民主要收入仍来源于农业,外出务工收入日益上升,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土地养老功能出现衰减;(2)整体上看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3)大约有二分之一的农民家庭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伴随着农民的家

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老年生活风险明显增加。农户的收入状况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农民的养老保险缴费能力越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意愿越高。

(二)农民的认知与意愿

1.参保意愿强烈。被调查农户对“您是否愿意参加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79.43% 的农户表示“愿意参加”,5.25%的农户表示“不愿意”,另有15.32%的农户表示“无所谓”。可见,大多数农户对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诉求表现较为强烈,但也存在一定分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老农保”)本身仍存在社会化低、覆盖面窄和保障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民参保人员养老的需要,导致一部分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

2.对政策了解不足。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了解不多,其中仅21.42% 的农户表示了解,5O.26%的农户表示了解一些,28。32%的农户表示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多数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的了解仍停留在浅层次的认知上,社会养老保险知识匮乏;同时也反映出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工作尚存在诸多未到位之处,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个人缴费预期差异明显。

根据个人收入情况,愿意每月缴纳10元以下、lO一2O元、20~3O元、3O一4O元、4o一50元、50—60元、60—100元和100元以上用于自己养老保险的农户,分别占15.8%、17.2%、14.6%、7%、14.7%、3.5%、16.2%和11%。由此可知,愿意每月缴纳保费在lO~2O元的农户比例相对最高,接近七成的农户愿意每月缴纳的保费在50元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愿意每月缴纳的保费在10元以下的农户和100元以上的农户,都分别超过了10%,两极分化明显。通过进一步统计验证发现,农户个人缴纳保费预期的离散系数高达1.22④,表明农户内部对个人缴纳保费的预期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

4.对老年人基本生活费用预期比较一致。

对“您认为目前农村老年人每月大约需要多少钱,可以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认为需要100元以下、100—200元、200~300元、300~400元、400— 5o0元、500元一600、600—700元、700—800元和800元以上的农户分别占

2.3%、16.33%、22.81%、1 8.23%、18.94%、8.51%、4.O1%、4.71%和4.06%,接近九成的农户预计目前老年人每月需要的基本生活费用在500元以下。农民在缴费意愿和对生活费用预期上存在较明显的背离,“少交钱多受益”的想法比较明显。

二、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与建议分析

本次调查共向港南居委会基层干部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2.67%。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干部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看法和建议等7大问题。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充分认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超过九成的基层干部对此表示赞同,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在对当地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行性的判断上,80.75%的基层干部认为完全具备条件,7.46%的基层干部认为具备一定条件但存在较大困难,2.51% 的基层干部认为目前不具备条件,9.27%的基层干部表示无法判断。

(二)对建立和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困难和问题的判断

建立和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然会遭遇很多困难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6.2l% 的干部认为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农民对有关政策了解不足,社会养老保险知识匮乏”,25.4l%的干部认为是“管理体制不顺,存在一定管理风险”,10.33%的干部认为是“农民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束缚”,7.52%的干部认为“农民收入低,支付保费的能力弱”,6.49%的干部认为是“地方财力和集体经济单薄,提供资金支持的能力弱”,4.4%的干部选择了“其他困难和问题”。

三 结论

(一)当前港南居委会建立和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十分紧迫且条件具备

1.“两道防线”受到冲击。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家庭结构的变革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农村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两道防线受到更大冲击,农村养老问题对社会稳定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农村

养老成为当前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2.农民阶层分化的复杂性。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性增强,使农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以及谋生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务工、经商活动,呈现出多重性和多元化的身份特点。而不同群体对社会保障的具体需求与承受力也各有不同。以上矛盾都迫切要求政府必须彻底破除城乡社会保障的栅栏,改革原有的缺少政府资金支持、低水平、小区域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大力调整财力支出倾斜及各方面资源配置,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使亿万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3.探索经验丰富。近几年来,射阳县各地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为各乡镇,居委会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本次调查显示,广大农民参保意愿强烈,对养老保险制度需求非常迫切。在新农保政策未进入试点实施前,仍有将近八成的农户表示愿意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说明多数农户的保障意识正在逐渐增强,需要以这种途径来规避老年风险,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广大基层干部思想认识统一,超过九成的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表示赞同,同时有八成的基层干部认为目前当地完全具备条件建立和推行该项制度。这说明,广大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城市支持农村、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差距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在更长时期内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议

1.应充分考虑不同农民群体的差异性。农民的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农民的保障需求水平和缴费能力,兼顾制度的公正与效率,还要充分考虑到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上的差异,使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地覆盖到全体农民。

2.应加强宣传和引导。农民的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引导与宣传。这种宣传不仅需要介绍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策略,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认识到自身的老年风险,让农民转变完全信赖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的观念;同时也要宣传农村老保险是一个“权利和义务对等”、“付出(缴费)与受益(领取养老金)相对应”的制度,培养他们自我保障意

识和投人保险的消费习惯,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

3.必须在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进一步下功夫。农民在收入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首先会考虑子女教育、修建住房、生活必需品等最基本最迫切的消费;保险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虽然他们愿意参与,但却没有支付能力。因此,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也是提高他们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识的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在未来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仍然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干部最重要的中心工作。

四 感想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是我做过的最成功的一次,我第一次以社会主人公的意识去 认识社会,探讨社会,让我认识到社会实践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个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经历。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从实践中反思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干力量。

第三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通过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参保范围,达到规定年龄时领取养老保障待遇,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基本生活为目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总结完善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老农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崭新制度。

制度区别

新农保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计发办法,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新农保制度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强调了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的责任,明确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原则要求,这是与老农保制度仅依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的最大区别。

开展原因

人类“老有所养”的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解决民众的养老保障问题,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养老保障工作取得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在城镇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各类人员的养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在农村,虽然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仍非常突出。

目前,农民的养老问题主要是以土地、家庭保障为主,仍然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办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步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4.2.1”家庭人口结构将普遍出现,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越来越弱。根据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解决养老问题将来主要靠社会保险。我国为了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在农村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老农保),但当时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老农保采取储蓄积累模式,养老基金主要依靠农民个人缴纳,财政没有资金投入,农民受益低微,没有吸引力,更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大力推进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针对老农保在实施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简称新农保),逐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养老不犯愁”的目标。

基本算法是,(领取养老金时账户中的钱÷139×12)+(55×12)=每年获得的养老金数(不包括利息等)。

机制措施

在农民领到的养老金中,国家直接发放给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只占一部分,农民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的个人账户是新农保养老金中的核心,也是支撑农民养老的最主要部分。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贫困地区补贴乏力,以及政府“补贴倒挂”和缴费档次偏低等原因,新农保的缴费能力还比较低,这也是现阶段养老金“微薄”的重要原因。

产业洞察网《2013-2017年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6亿人。虽然我国用三年时间实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建立了有史以来覆盖人数最多的养老保险制度,但仍有几千万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没参保。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参保积极性,还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要适当降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财政补贴标准,同时提高国家或省级对该地区的补贴比例,确保政府补贴总额不减少,保证对农民的激励作用。

“其次应尽早制定更合理的缴费激励机制,正向引导、多缴多得。”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副处长黄海萍说,在农村地区,最低档次和较高档次的补贴标准差距并不大,因此农民缴纳较高档次的积极性不高。她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鼓励政策,提高较高缴费档次的补贴标准,激发农民的缴费积极性。

增设缴费档次,提高农民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也是提高农民养老金缴纳能力的重要举措。一些专家建议,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缴费档次。目前,我国已有四川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增设缴费档次到1000元,宁夏还在1000元之上增设了2000元的档次,其他地区可以适当增设缴费档次。

最后,还应建立“长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为引导和激励农民,特别是那些16至45周岁的青年农民早参保,建议对缴费超过15年的,每增加一年加发一定基础养老金,或按缴费年限不同,增加不同比例基础养老金。

第四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探求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农民问题是其核心。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十分重要。

通过对华西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问,我深切体会到社会华西村村民的社会保险意识非常之强!而若是我们中国各个农村人民都有较强的保险意识,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制度对农村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要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们必须总结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农保及商业保险的区别。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1992年国家民政部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并已成为制约农保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性差。

首先,缴费机制设计时尽管考虑到了农民收入季节性和不稳定的特点,但是明显缺乏弹性。如按暂行办法规定,按月缴费标准一直维持在2元-20元之间,但十多年前的缴费标准是无法适应如今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的。其次,现行的养老金计发系数按8.8%的利率测算,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高利率和高通胀的鲜特征。随着国家连续降息,如此高的利率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二是保障水平低。

一方面,由于实行自愿投保,大多数参保人员采用一次性缴费方式,缴费总额又普遍降低。同时,养老金待遇是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来确定的,由此造成保障水平不高。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投保2元/月的农民,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的下调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养老金会更少,农村养老保险的作用受到置疑。另一方面待遇享受没有设计增长机制,几十年同一标准。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养老金事实上是在不断地“缩小”之中,不仅难以吸引农民参保,更难以真正起到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的作用。三是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保障格局,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设,城镇社会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农保的主要做法

是采取个人账户、基金预筹的方式,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确定养老金待遇。农保资金的筹集尽管规定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制度设计中缺乏确保实现政府责任的具体机制,变成完全依靠个人积累和基金自身的增值来实现保障和收支平衡。面对增值来渠道不畅通的现实,以理论上较高的支付系数和实际中缺乏政府投入的事实,基金明显孕育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传统农保与新型农保的区别

传统农保从1992年开始陆续在所有农业县(市、区)启动“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完全个人账户、储蓄积累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简称传统农保),由于传统农保没有很好地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责任不够明确,财政没有必要的投入,村集体的补贴很少,主要靠农民自我缴费,资金渠道单一,保障水平太低,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体现了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上各方应承担的责任,适龄农民每人每年按不低于当地居民上人均纯收入的5%缴纳保险费。这样做考虑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和灵活性,使更多的农民进入社会保障“安全网”。

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还应充分了解其特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制度模式上,实行了“个人帐户+基础养老金”。

2、在筹资机制上,强调政府的缴费补助和补贴。

3、在缴费标准上,实行了弹性缴费标准,在达到最低缴费标准的基础上,允许参保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多缴费。

4、在缴费方式上,可灵活选择半年缴、年缴或趸缴。

5、实行普惠制补贴,即对试点前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每月每人发放基础养老金30元。

6、建立约束机制,对45周岁以下人员,累计缴费年限必须满15年;自试点开始,年满45周岁及其以上,且逐年足额缴纳保险费的,达60周岁才可以享受政府的基础养老金。

7、基金管理实行纳入财政社会保障专户的办法,同时实行全省统一预决算。

8、建立激励机制,即缴费每满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一个百分点。

为了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强调公共财政在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及设立基础养老金的重要性。

公共财政投入养老保障是体现公共财政职能的需要。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通过对企业的税前列支给予扶持的。针对农民收入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无业居民无收入的现实,更应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否则,离开公共财政的支撑,就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到二O二O年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的目标。而实行基础养老金,既能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平和效率,也决定了制度的可持续问题;既解决了用什么制度模式破解农民养老难题,又解决了用什么方式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难题,是一条工业返哺农业、城市返哺农村的新路子,开辟了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新途径。采取基础养老金的做法,一是这样做既能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又便于实际操作;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年预算当年发放,见效快,社会反响大,农民能看到实惠,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三是对60周岁以上老人基本上实施了直接发放基础养老金,体现了普惠原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奉献的一种补偿,较好地体现着社会公平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各级政府直接提供基础养老金,不需要运营增值,减少了操作环节和管理成本,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五是基础养老金按绝对数发放易于控制,便于根据财力状况而随时调整。

推广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农民关心的问题,例如: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为农民朋友带来哪些实惠?

一是利于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梦想;

二是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三是老人生活有了保障,有饭吃、有衣穿,还有零花钱,能和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既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又减少了很多家庭矛盾的发生,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四是参加新型农保,60周岁后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的变化而调整,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会越来越多。

新型农保的参保范围是哪些人?何时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

本省农村适龄(16周岁以上未满60周岁)居民,均可在其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保。享受新型农保待遇不分男女,一律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开始领取养老金。

新型农保的筹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新型农保的个人年筹资(缴费)标准,由县级政府按不低于本县(市、区)上农民人均

纯收5---10%的标准确定,全县执行统一标准,同时鼓励参保人多缴保费。

新型农保的待遇支付是如何规定的?

参加新型农保到龄领取待遇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两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计发月数。

现行基础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与按缴费年限增加部分之和,即(30+30×1%×缴费年限)。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巨大进步。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的严峻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着手解决亿万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让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这种做法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责任感和勇气,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想信念。

当然,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把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仅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着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困难需要克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更高。显而易见,在中国广大农村建立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一项长期、浩大而且困难重重的社会工程。但是无论如何,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已经起步,梦想正在开始成为现实,这无疑是中国亿万农民的福音。

第五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江苏省江阴华西村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探求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农民问题是其核心。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 会的稳定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十分重要。

通过对华西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问,我们深切体会到社会华西村村民的社会保险意识非常之强!而若是我们中国各个农村人民都有较强的保险意识,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制度对农村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在华西村,当问及到他们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他们笑着回答说没有,当时的我有点疑惑,难道他们就不怕失业不怕年老的问题吗?原来他们每个人手持了不止一份的保险,其中就有养老和失业保险!这样看来,他们还确实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所以落实新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今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还存在很多缺陷: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很低,社会化程度不高; 农村社会保险资金总量不足; 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筹资结构不合理; 农村社会保险与城镇社会保险业缺乏统筹协调机制;相关法制不健全;缺乏社会化的监督机制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了变化,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社会迈进的跨越,人民群众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老年人的老有所养已有基本保证。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农民们开始期盼着,什么时候也能打破城乡二元化的藩篱,和城里人一样享受退休工资?领取退休工资,享受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们的梦想。这种梦想意味着社会的一大进步。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在构筑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暴露出许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立新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减轻人口老龄化高峰带来的养老压力,越来越显得急迫。

要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们必须总结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农保及商业保险的区别。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1992年国家民政部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并已成为制约农保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性差。

首先,缴费机制设计时尽管考虑到了农民收入季节性和不稳定的特点,但是明显缺乏弹性。如按暂行办法规定,按月缴费标准一直维持在2元-20元之间,但十多年前的缴费标准是无法适应如今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的。其次,现行的养老金计发系数按8.8%的利率测算,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高利率和高通胀的鲜特征。随着国家连续降息,如此高的利率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二是保障水平低。

一方面,由于实行自愿投保,大多数参保人员采用一次性缴费方式,缴费总额又普遍降低。同时,养老金待遇是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来确定的,由此造成保障水平不高。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投保2元/月的农民,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的下调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养老金会更少,农村养老保险的作用受到置疑。另一方面待遇享受没有设计增长机制,几十年同一标准。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养老金事实上是在不断地“缩小”之中,不仅难以吸引农民参保,更难以真正起到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的作用。三是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保障格局,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设,城镇社会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农保的主要做法是采取个人账户、基金预筹的方式,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确定养老金待遇。农保资金的筹集尽管规定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制度设计中缺乏确保实现政府责任的具体机制,变成完全依靠个人积累和基金自身的增值来实现保障和收支平衡。面对增值来渠道不畅通的现实,以理论上较高的支付系数和实际中缺乏政府投入的事实,基金明显孕育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传统农保与新型农保的区别

传统农保从1992年开始陆续在所有农业县(市、区)启动“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完全个人账户、储蓄积累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简称传统农保),由于传统农保没有很好地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责任不够明确,财政没有必要的投入,村集体的补贴很少,主要靠农民自我缴费,资金渠道单一,保障水平太低,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

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体现了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上各方应承担的责任,适龄农民每人每年按不低于当地居民上人均纯收入的5%缴纳保险费。这样做考虑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和灵活性,使更多的农民进入社会保障“安全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基本属性不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政府行为,具有福利性、互补性、社会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行为和福利性性质是最典型的特征。而商业保险不具备政府行为和福利性。

(2)目的不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福利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目的,而商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向国家纳税,而商业保险须向国家纳税。

(3)立法范畴不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属于社会立法范畴,而商业保险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4)给付原则不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是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构成,养老保险金给付并不完全以个人所缴纳保费数量来决定。而商业保险纯属一种个人行为。(5)管理体制不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政府部门集中领导,由政府成立的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单位组织管理。而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经营,是个人与公司的一种契约。

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还应充分了解其特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制度模式上,实行了“个人帐户+基础养老金”。

2、在筹资机制上,强调政府的缴费补助和补贴。

3、在缴费标准上,实行了弹性缴费标准,在达到最低缴费标准的基础上,允许参保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多缴费。

4、在缴费方式上,可灵活选择半年缴、年缴或趸缴。

5、实行普惠制补贴,即对试点前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每月每人发放基础养老金30元。

6、建立约束机制,对45周岁以下人员,累计缴费年限必须满15年;自试点开始,年满45周岁及其以上,且逐年足额缴纳保险费的,达60周岁才可以享受政府的基础养老金。

7、基金管理实行纳入财政社会保障专户的办法,同时实行全省统一预决算。

8、建立激励机制,即缴费每满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一个百分点。

为了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强调公共财政在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及设立基础养老金的重要性。

公共财政投入养老保障是体现公共财政职能的需要。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通过对企业的税前列支给予扶持的。针对农民收入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无业居民无收入的现实,更应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否则,离开公共财政的支撑,就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到二O二O年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的目标。而实行基础养老金,既能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平和效率,也决定了制度的可持续问题;既解决了用什么制度模式破解农民养老难题,又解决了用什么方式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难题,是一条工业返哺农业、城市返哺农村的新路子,开辟了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新途径。采取基础养老金的做法,一是这样做既能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又便于实际操作;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年预算当年发放,见效快,社会反响大,农民能看到实惠,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三是对60周岁以上老人基本上实施了直接发放基础养老金,体现了普惠原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奉献的一种补偿,较好地体现着社会公平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各级政府直接提供基础养老金,不需要运营增值,减少了操作环节和管理成本,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五是基础养老金按绝对数发放易于控制,便于根据财力状况而随时调整。

推广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农民关心的问题,例如: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为农民朋友带来哪些实惠?

一是利于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梦想;

二是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三是老人生活有了保障,有饭吃、有衣穿,还有零花钱,能和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既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又减少了很多家庭矛盾的发生,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四是参加新型农保,60周岁后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的变化而调整,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会越来越多。

新型农保的参保范围是哪些人?何时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

本省农村适龄(16周岁以上未满60周岁)居民,均可在其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保。享受新型农保待遇不分男女,一律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开始领取养老金。

新型农保的筹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新型农保的个人年筹资(缴费)标准,由县级政府按不低于本县(市、区)上农民人均

纯收5---10%的标准确定,全县执行统一标准,同时鼓励参保人多缴保费。

新型农保的待遇支付是如何规定的?

参加新型农保到龄领取待遇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两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计发月数。

现行基础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与按缴费年限增加部分之和,即(30+30×1%×缴费年限)。

新旧农保制度如何衔接?

1、对于已经参加农保、年满60周岁且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在原有待遇不变的同时,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

2、对于已经参加农保还未达到领取年龄的人员,应按新型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原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型农保个人账户,按新标准进行核算。对原个人缴费部分,可按新型农保个人缴费标准折算缴费。

3、参加新型农保人员跨市、县(市、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全部转移。

4、参保对象因身份改变或身故的,原个人账户资金可支付给本人或法定继承人、指定受益人。

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对农保经办机构工作有何要求?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规范业务程序,逐步推广和运用新型农保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个人账户等基本要素的完整准确。要将新型农保管理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网络为新型农保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做好做实账户管理、政策咨询、查绚服务、养老金支付等工作。

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基金统筹管理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农民的血汗钱、养命钱,既要确保安全,又要确保合理增值。基金是资金的一种,基金的安全和增值既是资金的一般规律要求,又是确保社会保险良性循环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刺激参保者的参保意识,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统筹层次,集中管理运营基金,改变现有县级统筹,县级管理的模式,以市或省为统筹管理单位,省或市级建立基金运营中心,国家制定基金运营管理办法,运营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并对统筹单位负责。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巨大进步。在全

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的严峻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着手解决亿万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让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这种做法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责任感和勇气,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想信念。

当然,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把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仅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着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困难需要克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更高。显而易见,在中国广大农村建立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一项长期、浩大而且困难重重的社会工程。但是无论如何,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已经起步,梦想正在开始成为现实,这无疑是中国亿万农民的福音。

下载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摘要:2010年初河北省开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本文以对河北省鹿泉枣强地区的调查为基础,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之前政......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

    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摘要 国务院2009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就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任务目......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都体现了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理念,长此以往,形成了我国典型的......

    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快实现新型农村社......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初进行试点,逐步在农村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本身设计存在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