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立高校毕业生专门就业平台

时间:2019-05-12 18:3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建立高校毕业生专门就业平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建立高校毕业生专门就业平台》。

第一篇:内蒙古建立高校毕业生专门就业平台

记者昨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为切实做好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满足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提供服务,自治区教育厅特别组建了“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市场”,以高校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集管理、监督、服务、保障、测评职能于一体,为高校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和创业指导等服务,并公布最新就业信息,接受用人单位委托、代理人才招聘等。

作为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门市场,该中心将定期(每周六)举办各类洽谈活动,并决定于11月20日至21日在呼和浩特市商品交易中心举办“2005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首场就业洽谈会”。参会单位包括区内外国有、三资、股份制、集体和民营企业等。(丁晨、赵海军)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第二篇: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建立高校毕业生.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建立高校毕业生

见习基地的论证报告

阜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

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我们结合阜阳实际就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到市直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专题调研,进行了充分论证,现就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是整个社会中最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优秀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促进阜阳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阜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力度,市人事局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工作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企事业需求预测,举办各种方式的就业洽谈会,为未就业毕业生免费管理档案和推荐就业服务,为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和人才流动提供便捷服务。

二、我市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6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此必须清醒认识,一是毕业生总量继续增大。2006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大幅度增加的第四年,2006年我市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6万余人,增幅达25%,其中进入阜阳市就业的毕业生1.5万余人,是我市有史以来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二是我市

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市场竞争加剧。目前,阜阳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企业和一些行业就业岗位资源相对缺乏,加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增劳动力的增长,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矛盾十分突出。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有待于强化,市县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之间贯通不够。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具体落实。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建立见习基地的思路和措施

为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国家六部委《通知》精神,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工作,我们在今年内拟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宏观管理。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具体指导下,构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和政策平台,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使毕业生就业有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二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继续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择优选派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三是在2006年主办和协办8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提供机会;四是采取试点的办法与部分阜阳市企事业单位联手开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点”,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五是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按照国家六部委《通知》要求,结合阜阳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在认真考察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在市教育、卫生、文化、城建、农业、交通、科研等部门各选择1-2个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单位,经过试点,再从中选择2-3个有一定规模,各方面条件较好且能持续提供见习岗位的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六是有计划地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市政府网站、人事人才

网站广泛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为广大毕业生了解见习制度选择见习岗位提供便利。并抓紧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组织市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扩展就业机会。七是按照国家六部委《通知》中关于“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基本生活补助的要求,争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落实高校毕业生基本生活补贴的政策。八是切实做好见习生见习期间的人事人才服务工作。市人事局所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切实为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及时通过人才市场就业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活动,帮助见习的高校生实现就业;对见习期满仍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市高校毕业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继续进行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

特此报告

阜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00六年二月六日

第三篇: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

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 2010-08-03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点击数:289525打印本文

为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推动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也为各类用人单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7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8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09〕3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地首位,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我区各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采用“专业对口、订单见习、政府资助”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定期限的岗位训练和实践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就业。

二、就业见习对象与2009年工作计划

派遣期内未就业的内蒙古自治区生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2009年,全区计划建立12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8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各地建立见习基地数量和计划见习人数见附件1)。

三、就业见习服务机构与职责

为保证毕业生就业见习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各级人事、教育、财政、经济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业联合会和共青团等部门联合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见习办),负责就业见习工作的组织领导、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自治区见习办设在自治区人事厅,相关部门派员参加。各级见习办的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受理就业见习基地的设立申报和资格审核认定工作;

(二)负责就业见习基地的检查评估和奖励工作;

(三)组织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供需交流活动;

(四)负责就业见习岗位征集、汇总、信息发布及就业见习证书的发放;

(五)负责高校毕业生生活补助中政府资助部分的发放工作;

(六)见习办职责内的具体服务事宜可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承办。

四、就业见习基地

(一)申报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的基本条件

1.内蒙古自治区辖区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社会信誉的企事业单位;

2.能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有一定管理或技术、技能含量的见习工作岗位,其中,申报自治区级就业见习基地的一般每年能提供80个以上的见习工作岗位,申报盟市级就业见习基地的一般每年能提供50个以上的见习工作岗位,申报旗县级就业见习基地的一般每年能提供20个以上的见习工作岗位;

3.具备完善的职工培训教育体系,具有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见习指导的师资力量和专业人员,能按实际需求进行岗位培训;

4.具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章制度,能为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见习条件,以及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设施,防止就业见习过程中发生事故。

(二)申报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的程序

1.各级见习办每年根据供需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征集见习单位和见习岗位,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2.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直接向所在地见习办提出建立基地的申请,填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审批表》(附件2)、《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岗位需求表》(附件3),并提供企业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申报自治区级就业见习基地的,按照管理权限,由盟市级见习办或主管部门审核后向自治区见习办申报。

3.对经考察评估符合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条件和要求的单位,见习办与其签订《内蒙古自治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协议书》(附件4)后,正式授牌并向社会公布。见习基地挂牌期限一般为三年。

(三)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的评估考核制度

各级见习办定期对就业见习基地进行检查、督导和评估。根据检查评估情况,评选出一批促进就业效果显著的示范基地,并给予奖励;对经评估达不到就业见习要求的基地,见习办要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连续2次评估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就业见习基地资格。

五、就业见习的组织实施

(一)发布就业见习岗位信息

每年根据就业见习基地上报的就业见习岗位需求信息,由见习办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向自治区各高等院校及时通报,并通过内蒙古人才网、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各地人才网等有关媒体向社会发布。信息内容包括:基地名称、就业见习岗位、就业见习人数、就业见习期限、条件要求等。

(二)推荐就业见习人员

报名参加就业见习采取由各高等院校推荐或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申请的方式进行。由各高等院校在收到需求信息后应尽快组织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并与就业见习基地联系,做好推荐工作。推荐情况在高校接到就业见习需求信息后15个工作日内反馈见习办。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也可持本人毕业证、就业报到证、身份证直接到就业见习基地或见习办报名,填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申请表》(附件5,以下简称《见习申请表》)。就业见习基地对报名的高校毕业生进行筛选,并将《见习申请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拟见习人员名单》(附件6)及毕业生的毕业证、就业报到证报见习办备案。

(三)签订就业见习协议

见习办向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通知书》(附件7,以下简称《见习通知书》),毕业生持《见习通知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基地报到。就业见习基地在毕业生报到后的7个工作日内与毕业生签订《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书》(附件8)。就业见习期间,各方应认真履行协议书要求,完成好就业见习任务。

(四)就业见习鉴定

就业见习结束后,就业见习基地根据学生就业见习期间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就业见

习成效等情况,及时对就业见习毕业生进行考评,对完成见习计划考核合格的发放就业见习证书。鼓励企业录用完成就业见习计划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对在事业单位完成就业见习计划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在该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六、见习期限、补助标准及申请程序

(一)见习期限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期限一般为3—6个月,有特殊需要的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见习基地同意,报见习办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二)见习补助标准及申请程序

1.补助标准。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各级政府向在本级就业见习基地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每人每月500元(按实际见习时间补助,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基本生活补助;见习基地也应向在本基地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具体标准由见习基地确定。在同时被授予自治区级、盟市级或旗县级见习基地见习的高校毕业生,不得重复领取由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补助。

2.申请程序。见习高校毕业生填写《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申请表》(附件9),并经基地、见习办审核盖章,在见习期满后,持此表及身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到见习办领取政府财政所负担的毕业生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补助费。

七、见习高校毕业生管理

1.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其见习、生活必备条件由见习基地提供。

2.按照有关规定,见习基地应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见习协议书。见习期间根据工作性质、工种的不同,由见习基地为见习高校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经费由见习基地承担。

3.见习高校毕业生应遵守见习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非经见习基地同意,不得擅自脱离岗位。违反见习基地有关规章制度或给见习基地造成损失的,见习基地可视情节轻重终止见习。在见习期间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随时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4.高校毕业生见习期满,见习基地根据毕业生的实际表现,出具统一格式的《内蒙古自治区见习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估表》(附件10),作为毕业生就业见习经历的证明。

5.与见习基地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由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正式就业手续,工龄自批准进入见习基地之日起计算。

6.毕业生见习期满,应根据见习基地带教情况填写《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评估表》(附件11),在领取财政负担的的基本生活补助时交见习办,作为见习办对见习基地进行考核评估的依据之一。

第四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公共服务职能,打造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宋小强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西安毕业生市场作为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服务平台,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有效落实各项就业促进政策,努力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一、审时度势,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西安市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域发展的中央核心城市,据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将有630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再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将超过700万,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总体上就业压力持续的增加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将更加突出。西安市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20余万人,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26万,大量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给西安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作为政府的人才公共服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到当前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二、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2010年是各项就业促进政策的落实年,为加大力度,进一步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打造就业政策宣传信息平台,就业政策的充分宣传是促进就业的前提与保障,充分利用西安市人才网、各级媒体、报刊,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就业促进政策,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尽快、充分的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设立全面的就业指导课程,构建就业指导平台。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针对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满意度不高的现状,完善就业指导制度,聘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心理学专家、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就业指导专家信息库,加强就业市场需求调查,设计全面的就业指导课程,强化就业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用性。

加强就业见习管理,打造就业实训平台。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症结在于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的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工作经验积累机会的矛盾,就业见习制度是目前国家出台的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更好适

应市场需求,是解决毕业生无工作经验的一项有效办法,通过参加就业见习,毕业生能够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弥补缺乏工作经验的不足,提高职业竞争力。并且绝大多数完成见习的毕业生及时实现了就业。西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是从2007年开始的,经过几年的完善与发展,目前已建立了206家就业见习基地(单位),先后组织了五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供需见面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近6000个见习岗位。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尽量多的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组织各类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带企业进校园,促进毕业生就业。继续推进区域人才合作,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亮出特色。

三、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多措并举促进就业

创建西安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信息交流平台,为毕业生创业者提供了交流互助服务平台。以配合西安市政府创建创业型城市为目标,更好的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提供服务,建立创业咨询登记和大学生创业QQ群,让创业人员有了一个交流心得的平台,分享创业体会,定期回访帮创业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召开了以“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交流会,诚邀了在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申请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通过座谈会详细了解大家创业状况和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难题,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学习了解的机会。同时对部分创业成功人员进行了跟踪专访,树立了创业成功的典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继续组织西安高校赴经济发达地区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推介活动。在总结首次赴宁波推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西安高校毕业生信息资源,以品牌联盟优势,以名校带动二三类院校,以重点学科带动一般学科。同时,深入挖掘活动效能,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就业服务。

利用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拓展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求职三部曲

对于在目前就业坏境中出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道德基本技能和素质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以取得招聘方的认同。一般来说,求职有三个步骤:全面准备→面试、笔试→签约,它们构成了求职过程中的“三部曲”。

(一)全面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毕业生就业前,首先要进行全面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心理的准备、关系的准备、信息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

1.知识的准备

毕业生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现代职业对从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包括:①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②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2.能力的准备

就业的能力,包括可持续的终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目标的准备

(1)职业选择的原则。①服从社会需要是前提条件;②发挥素质优势是着眼点;③有利于发展成才是关键;④争取及时就业是根本。

(2)目标单位选择的程序。①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②企业——具有较强生存能力;③个人——具有较高安全感、较多个人发展机会及受教育、培训机会。

4.心理的准备

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适度。在严峻的形势和多重的压力前面,毕业生更需做好心理准备。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包括:①正视现实,适应社会;②敢于竞争,开拓进取;③善于总结,坚定信心;④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5.关系的准备

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有公开和非公开两条途径。非公开途径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内部员工来传播需求情况,且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员工介绍的求职者。因此,关系的准备必不可少。这些关系除了家长、亲朋好友外,还包括学友、校友及其他熟人,他们当中尤其以在某些大公司或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任职的人最为重要。

6.信息的准备

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完整的就业信息,不仅仅是需求信息,还包括就业政策。

(1)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①各级政府及学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②国家的经济政策;③各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态势;④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容,如拟招聘的岗位、人数、要求、招聘时间和地点,以及该单位的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态、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

(2)就业信息搜索的主要渠道。①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机构。学校是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中介机构,所提供就业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是最高的。②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③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各级、各类招聘会)和无形市场(权威的、专业的就业网站)。④有关新闻媒介。其中,尤以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主办的《广东大

学生就业指引》报为首选。⑤各种社会关系。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机会。⑦目标单位。主动出击、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3)参加供需见面会的注意事项。①会前要再次确认求职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免花多眼乱。②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最好能与2~3名同学好友一起仔细地查看,分头去投放各人的求职资料。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求职效果。③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有机会与招聘人员交谈,说话时要不卑不亢,表现出尊重和诚意,简明扼要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出对某项工作的兴趣。④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倒,要敢于争取,表现出自己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单位作出应有贡献的自信。⑤会后两三天内应主动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一是表现出对该单位的尊重,二是表达出迫切加入的愿望,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

切记:参加大型招聘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了解供需状况,收集有效的需求信息,而不要指望马到成功、一劳永逸。

7.材料的准备

个人求职资料主要包括:求职信,简历,推荐表,成绩表,各类证书、证明,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好的求职材料应做到点面结合、简洁精练、美观大方,且真实客观、个性突出、结构严谨,让用人单位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1)求职信的撰写原则。求职信应反映求职者主观意愿及求职意向,是针对具体用人单位和具体职位作的自我介绍。求职信通常习惯采用一般书信的格式——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要直截了当地、简洁有力地说明求职意图,切忌虚与委蛇式的客套问候;正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谈自己对所应聘位感兴趣的原因及希望到该单位工作的意愿;二谈自己具备应聘该职位的资历、能力和优势;结尾进一步强调求职的愿望,殷切希望用人单位能予以考虑并提供面试的机会。

(2)简历的撰写原则。简历主要叙述求职者的客观情况,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经历。简历通常是作为求职信的附件,两者不应重复。

毕业生求职简历的通病:①附件太多,令人望而生畏。如能制表罗列,则可一目了然。②千遍一律,没有针对具体单位与应聘职位。这种简历必被列入首批遭淘汰的范围内。③本末倒置。许多毕业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罗列了大量的工作经历;且更多的只注明了工作单位与时间,内容及业绩却只字不提,仅表明“实践”多,看不出“能力”强

(二)应聘面试 面试前,毕业生应做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并适当进行模拟练习,然后以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仪表,出现在面试现场。

1.面试礼仪

(1)提前10分钟到达。迟到是不可取的,但提前太多也没有必要,否则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因为一些不经意的细微举动影响到面试成绩。如果确实早到了,可在公司附近稍作休息,调整心态,观察公司外部环境,感受公司的企业文化。

(2)举止大方,积极热情。进入面试室,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见面主动打招呼致意;在主考官没有请坐时,切勿急于落座;被请坐时应道谢;入座后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

2.交谈技巧

(1)认真聆听。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微笑、留心听讲,并适时点头或提问、答话;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主考官,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要轻松自如,目光要适时注意对方。

(2)口齿清楚。清晰流畅,简洁明了;声音要适度,语速要适中;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尤其当遇到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3)观察反应。回答问题时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如对方心不在焉,可能表示面试官对应聘者这段话没有兴趣,应聘者要设法转移话题;对方侧耳倾听,可能说明应聘者音量太小难于听清;皱眉、摇头可能说明应聘者言语有不当之处。应聘者需根据面试官的反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以及陈述内容等。

(4)礼貌道别。面试结束前面前应询问“还需要我做些什么吗”,得到可以结束的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然后方可离去。3.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1)面试中常见的问题。①关于个人情况。如“谈谈你自己”、“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②关于应聘动机。如“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工作”③关于专业情况。如“你最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④关于工作能力。如“你做过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⑤关于人际关系。如“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⑥关于工作态度。如“你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

(2)情景模拟面试。这种面试方式近年被大量采用。用人单位通过求职者在所设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对这种面试毕业生通常无法预先准备,只能是平时习惯、个人修养与综合能力的自然体现。

(3)谈薪酬的原则。①最好让面试者主动谈及。主考官在对求职者的能力、个性及工作态度等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之后,会主动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薪金福利待遇情况或询问求职者的期望薪资,这时,求职者可以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②要做到“有的放矢”。开出的薪资太高,则可能失去竞争的机会。因此,求职者事先应对本地区该行业的薪资水平和范围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三)笔试

笔试主要适用于应试人数多、需要考核的知识面广或需要重点考核文字能力的情况。大企业、大单位大批量用人,国家机关选聘公务员,往往采用这种考核形式。

1.常见的笔试种类

(1)专业考试。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检验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智力或相关的实际能力。

(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用事先编制好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要求应试者完成,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定其心理水平或个性差异的方法。

(3)命题写作。这种考试目的在于考查求职者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份会议通知、请示报告或某项工作总结;也可能提出一个论点,请求职者予以论证或批驳等。

(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分为甲种、乙种、特种三类,并相应规定了各自的录用办法。甲种考试主要是录用非领导的一般公务员,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竞争性考试。应届毕业生遇到的多是甲种考试。

2.笔试的技巧和答卷方法

(1)增强信心。笔试怯场,大多源于缺乏自信。客观冷静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能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2)做好准备。提前熟悉考场环境、掌握注意事项,有利于消除应试时的紧张心理。除携带必备的证件,一些考试必备的文具也要准备齐全。

(3)掌握科学的答卷方法。拿到试卷后,首先了解题目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便掌握答题的深度和速度;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排出答题顺序;要尽可能留出时间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复查,特别注意不要漏题。卷面字迹要力求工整清晰,认真的态度,细致的作风,会大大增强被录用的可能性。

(四)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就业和录用意向后,须签订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统一印制的一式三份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一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样本见附录一)。

1.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是: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②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③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进行鉴证登记;④学校鉴证登记以后,由学校保留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各执一份。

采用欺骗等手段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无效,并由欺骗责任者方承担违约责任。

2.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用国家或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制作的协议书,并按要求如实填写各栏目。

(2)要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就业意向和愿望,以便用人单位根据求职者的特点妥善安排工作。

(3)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用人规定以及对自己的使用意图、希望和要求。

(4)注意补充协议或补充条款的合法性,以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不受侵犯。3.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须承担的责任

(1)守信。就业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便更改。所以,毕业生必须信守协议。如果万不得已要单方毁约,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经学校毕业生分配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列入计划派遣。

(2)签约后的毕业生仍需努力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签约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提高上岗适应性。

(3)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顺利完成学业,以示对用人单位负责。否则,学校可视情况如实向用人单位反映,取消所签订协议或取消其派遣资格,责任由其本人承担。

二、就业派遣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配主管部门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派遣,从传统理念来说,表面上只是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就业派遣的内涵除了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之外,还包括对就业政策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就业率的统计等等。

就业派遣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以下以广东省为例,对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作具体解释和说明。

(一)就业派遣工作程序

就业派遣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为了能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顺利落实档案与户口等关系,毕业生应该主动了解本地和本校有关就业派遣工作的规定和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避免“有业不能就”等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

以一个学年为周期,广东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派遣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毕业生资源信息

资源信息是指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等)及其在学校的基本表现(奖罚情况等)。各高校首先需要将毕业生的资源信息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由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认定,以便于将来就业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

1.生源地的确认 生源地是毕业生资源信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最终派遣计划生成后,主动申请回生源地的毕业生、未签署就业协议也没有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以及申请调整就业去向未获批准的毕业生,全部凭回生源地的报到证,到生源所在地市人事局报到。因此,如不能正确判断个人生源地或错误上报生源地信息,将导致毕业生档案投递错误,或因多次往返寄送增加档案丢失的几率,还会造成毕业生户口迁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落户,出现所谓“黑户”的情况。因此,毕业生要掌握确定生源地的方法,并向学校提供相关材料。

生源地是指学生的来源地。一般情况下,生源地是毕业生高考前的户籍所在地,但有的时候,生源地的判断容易出现问题。其中,常见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考。例如某学生小王,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揭阳普宁,高中时一直在深圳某中学就读,并在深圳报名并参加了高考。在上报资源信息时,小王的生源地应为普宁市。

(2)父母工作调动。例如某学生小刘,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汕头,且在汕头参加高考,在大学读书期间,其父母因工作调动至广州,并将户口迁移到工作单位。此时,小刘的生源地应为广州市。

(3)购买商品房。例如某学生小陈,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潮州,在大学读书期间,小陈在深圳购买了商品房,此时报送小陈的生源地应为潮州市。

(4)由中专、中技升学。例如某学生小邓,原为某中专院校学生,户口在该中专院校,后考取了某普通高校。报送小邓的资源信息时,应以其入读该中专院校前的户口所在地为生源地。

特别提示:毕业生如遇到以上情况,请务必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联系,以免报错信息,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上报资源信息的有关规定

(1)上报范围。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在上报范围之内:

1)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旁听生;

2)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自考等学历教育学生; 3)港、澳、台学生(含国内学生在校期间持单程证赴港澳定居); 4)外籍生源学生;

5)已经确定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

(2)上报时间。各高校应在每年的5月1日前向省就业指导中心上报下一年的本校毕业生资源信息。

(3)上报途径。为了统一管理和便于报到证的打印,各高校应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www.xiexiebang.com)”,用统一的格式上报数据。

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各高校上报的资源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包括专业代码、生源地、培养方式等)、数据初始化后,生成当年的毕业生信息库,并上传至“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

(三)建议就业方案与就业信息 各高校根据毕业生取得的有效的单位接收证明,制定本校毕业生的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此方案审核后,形成就业方案下发给各高校执行。1.有效的接收证明

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中的用人单位接收证明,主要有5种:①公务员录取通知书;②各地市(县、区)人事局、教育局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③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

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④省外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

2.建议就业方案的制定

(1)回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必须取得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方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上报。

(2)跨地区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作为跨地区就业方案上报。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应有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够解决毕业生的户口和人事关系。

(4)到省外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5)暂缓就业。应在6月10日前由学生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

(6)升学深造。应有录取通知书,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审核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7)出国(出境)。毕业前已办理好签证手续,不参加就业派遣,通过网上申请,经学校及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批同意。

(8)其他不能正常毕业的。已办理了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等,或结业、肄业等无法取得毕业证的。

3.上报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1)第一次上报时间:每年的4月初~6月10日,为高校上报第一次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毕业生须将自己的就业信息(有效接收证明、就业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在本校就业工作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告知学校,由学校编制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2)补报就业方案的时间:6月21日~30日。毕业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可通过学校补报建议就业方案。

(3)调整方案上报时间:7月1日起。根据教育部的规定,7月1日为上报就业方案的截止时间。7月1日以后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需通过学校上报调整方案并经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签发后领取报到证。调整方案的具体上报时间为学生毕业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每月最后一周

4.就业信息的上报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情况。广东省已建立了就业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各高校须在每年的4~12月(每月的28日前)将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四)就业方案

就业方案,即以报到证形式反映出来的就业信息。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学校上报的建议就业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后,形成具体执行的就业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打印并签发报到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派遣。

每年的6月10 ~20日,省就业指导中心制定第一次就业方案,打印、签发报到证。届时停止网上报送就业信息。

每年的6月20 ~30日,各高校领取第一次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每年的7月1~10日,各高校领取补报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毕业生可根据相应的时间,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领取本人的报到证。

(五)报到证

报到证以前也称为“派遣证”,其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教育部直接签发)。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派遣的书面依据,是毕业生人事关系正式从学校转移到就业单位的证明。

1报到证的作用

(1)报到证是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毕业生就业后的工龄由报到之日开始计算。(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3)接收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毕业生的接收手续和户口关系。(4)报到证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转正和干部身份的证明。

报到证目前仍在中国人事管理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毕业生们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报到证,并在报到期限内到相关单位报到。如在报到期限内遗失报到证,毕业生应及时向学校写申请说明情况,并由学校报省就业指导中心给予补办。除此之外的情况不予受理。

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刷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不论是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2.报到证的形式和内容

一份报到证由正副两联组成:正联(蓝色)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发放给学生个人,副联(白色,也叫通知书)连同档案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寄至报到证开具的接收部门。报到证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专业、学历、修业年限)、接收单位名称、报到地址、档案材料寄送方式、报到期限和备注等。毕业生报到的期限原则上为1个月。

例如,××××大学的李明,已确定至广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就业,该单位可以解决档案和户口等关系,其报到证样本如图2所示。

(六)就业派遣

毕业生离校后,应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或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由上述单位或机构办理接收和落户手续。1.回生源地就业

已与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将派遣回生源地。报到证上开具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注明具体的用人单位名称。

2.省内跨地区就业

如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接收,表明该单位能够解决毕业生户口、人事关系,派遣该生时可直接派遣到单位所在地。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就业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根据接收函而定单位名称。

如该单位无法解决户口和人事关系,而又未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派遣回生源地,其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例如,生源地为梅州市的毕业生,现联系到广州某电脑公司从事市场销售工作,但公司无法落实户口、人事关系,则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开至梅州市人事局。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

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4.到省外就业

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派遣至该地省一级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有具体工作单位的,在报到证的备注栏中注明。

5.未落实就业单位

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没有成功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将派遣回生源地,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6.其他情况

(1)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暂缓期间,档案集中在省就业指导中心免费托管,党团关系保留在原毕业院校,户口保留在原所在地。

(2)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升学深造要以获得录取通知书为依据。①保送、考取研究生和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②考取成人专升本或其他非普招系列的毕业生,签发回生源地的报到证;③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方案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生源地就业,不签发报到证。

(3)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不纳入国家就业派遣计划,不签发报到证。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就业。在派遣时未获得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4)外籍学生、留学生、休学、退学和结业生。不签发报到证,不能申请暂缓就业。结业生如果找到就业单位,且单位确实需要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的,凭单位证明可签发报到证,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5)毕业后入伍的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

(6)延长学制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资格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要求回生源地就业的,可以纳入当年就业方案派遣,签发当年的报到证。超过3个月后不再受理。

(七)调整改派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及主管部门核发报到证后,毕业生正式报到前进行单位及地区调整的一种做法。通俗地说,即指将派到原单位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等人事关系,重新派到新接收单位或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

1.申请调整改派的条件

根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毕业生可提出调整工作单位申请:

(1)确属专业不对口,学用不一致的。

(2)要求到基层单位或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

(3)要求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及国家重点加强部门工作的。(4)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原因的。

2.办理调整改派的原则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

(1)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2)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1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广东省政府制定的就业工作意见,对派遣到广东省12个山区市(韶关、清远、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河源、梅州、潮州、揭阳、汕尾、云浮)的毕业生,只要当地需要,原则上不做调整;对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原则上不做调整;在人才市场空挂档案的,不做调整改派。

3.调整改派的时间

从当年的7月至次年的6月,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由学校统一向省就业指导中心报送有关材料(原派遣单位的退函、新录用单位的接收函、原报到证、学校的意见),办理应届毕业生调整改派手续。省就业指导中心不接受学生自行前来办理。

4.不再负责其就业的情形 根据国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报送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口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1)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需求,经多方教育仍拒绝改正的。(2)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4)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下载内蒙古建立高校毕业生专门就业平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建立高校毕业生专门就业平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毕业生就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

    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

    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教育厅(局)、财政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防科学技术......

    内蒙古高校毕业生有望实行“就业见习制”(推荐阅读)

    8月26日,记者从内蒙古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为帮助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按照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区内有条件的城市,劳动保障部门将加强与企业的合......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2年12月26日)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甲方(用人单位)乙方(新聘卫生技术人员) 名称:姓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为确保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促进卫生行业发展,结合清城区卫生系统的实际情况,甲乙双方......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有什么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