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内乡清代县衙有感
参观内乡清代县衙有感
在豫西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的古城内乡,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惟一保存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内乡县衙。今年清明节趁着学校放假之际,我在同学的陪同下去了内乡,到达内乡后不顾饥劳交迫,就先去神往已久的内乡县衙,在大门外驻足良久„„
我走近县衙,大眼望去,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结构严谨,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依次推进,建筑物均饰有“五脊六兽”,而且融长江南北风格于一体,既有北方四合院,又有回廊宽阔、廊庑相连的南方风格,巧妙自然。看介绍才知原来衙门的设计者是清光绪时县令、浙江绍兴人章炳焘,难怪到处遗留江南建筑风韵。
内乡县衙所悬挂的匾额、楹联非常多且语言精练、寓意深邃、书法秀丽,令人赞不绝口。这些千姿百态的衙门楹联和匾额不仅成为中国楹联文化和封建政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折射古代政治、官吏作风以及世态民情的一面镜子,更成为这些旅游景点的一道亮丽风景。游内乡县衙,如果不仔细品味观赏其生动深邃的楹联和匾额文化,就如同游北京而不看故宫、游杭州而不看西湖、入宝山而空手归一样,绝对令人遗憾。
匾联,即用于宫殿、衙署、祠署、寺观、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匾额和对联,是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特色。各种形式、色彩、字体的匾联,不仅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使建筑物生机盎然,而且有画龙点睛之妙,使观者赏心悦目。尤其是其深远的意境,更是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内乡县衙二堂中央有一方匾额“琴治堂”,是内乡书法名家张德元书写的,字体浑厚圆润,丰满不溢,加上较高的艺术雕刻,乍看似凸出的,而实为凹陷的,使游者颇感兴趣,给人留下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匾联书写字体多样,有正楷、狂草、隶书等,从很多方面展示了书法艺术。君若留意而来,其章法、其色调、其书写形体、其外框底托的配制,加上悬挂在恰当的位置,让人总觉得一幅好的楹联、匾额,有如诗似画般的意境:或飘逸如仙子,或刚劲如壮士,或显神如剑侠等等。观之,意所达,似都含。
县衙的匾联充分的体现了官场文化。一位著名学者在参观了内乡县衙后欣然题词:“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所谓“半部官文化”,是因为内乡县衙作为基层政府机关,它所代表的主要是封建时代基层官场的官文化,所以只能说是“半部”。内乡县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谓三堂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是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浙江嘉兴人),在内乡任职九年间所撰写的对联。此联一反平仄常规,以官立意,由官及民,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又深含哲理。面对楹联,我感触颇多。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有“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的良好心态,淡化“官本位”思想,不要为得“一官”而卑躬屈膝,甚至丧失良知。当然,对于胸怀宽广、素养良好、能力卓著的人则应该鼓励当官,以更好地施展才华,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而从古到今,为官者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其中不乏有人以权谋私、挖空心思侵贪纳税人的钱,不乏有人利用公权力排挤、打击甚至迫害正直的群众。对这些人今天可以党纪国法治之。下联揭示了官与民的关系,当官者来自于民,被老百姓养活,就应当为百姓办事,而不应高高在上,做欺压百姓的事。没有群众哪来的官?所以,为官必须增强群众观念。
大堂、二堂、三堂是县衙中轴线上的三大主体建筑,座落在高高的台基上,显得格外巍峨端庄。
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也是整个衙门的中心建筑,古朴肃穆,尉为壮观。大堂上方悬挂着“内乡县正堂”行楷金字匾额,堂前粗大的黑漆廊柱上有抱柱金联,为清代的监察御史魏向所撰,上联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在古代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掌控着一县行政、立法、司法大权的知县,在缺少外部有效监督制约的情况下,仍以这幅清代名联作为座右铭,时刻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律,其精神诚然可嘉。
二堂,是知县预审案件、审理民事案件和大堂审案时退思、小憇的场所。二堂的门上方悬有“琴治堂”匾额,其抱柱楹联是:“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要求为官者在执法办案时要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不徇私情,公正执法;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一时难以查清的案件,处理时要留有余地,以免冤枉好人,从而做到爱护百姓。此联反映了为官者“疑罪从轻”有执法思想。
三堂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和办公起居之所。在三堂正中横匾上写有“清慎勤”三个大字。此典出自晋武帝司马昭训臣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代皇帝把“清、慎、勤”三字作为劝为官者的箴言,警诫各级官员做到“清正廉洁,谨慎处事,勤于政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有人说,书写并悬挂那些读起来好听、看起来好看的匾联,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一块遮羞布或者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此话听来有点可恨,恨从何来?常言道:水无至清,金无足亦,人无完人。自古到今从政为官者中,不乏有极少数贪官、赃官,害民、扰民之官,但其并非主流,绝大多数官吏,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才学,或通过科举选拔、或通过其他途径入仕,所以他们的行为举止,基本都能体现一定的思想和修养。好的官箴、戒约、楹联、匾额统统出自文者、治者、劳心者。所以,从政者若没思想哪出理论,思想通过理论得以表现,理论通过外在形式留以痕迹。楹联等就是执政者的思想来源与遗存。他们苦读书,求功名,受命于皇朝国家,担当重任,所到之处都时刻不忘把这些具有警示作用的楹联、匾额挂在举目可见之处,以时时提醒自己要怎么做、该怎么做,以使自己多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臣民的事情,不违背为官、做人的处事原则。如刑、钱夫子院内宅门抱柱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此联为清代清官赵慎畛在桂林府衙所撰。上联是说,为官从政不在于你如何夸夸其谈,表白自己,重要的是必须时时反身自省,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勤政爱民。下联是说,作为地方官,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你所想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要考虑到老百姓的需要,国家的利益。此联可以说是道出了“为政”、“当官”的核心问题。此由可见,官衙的楹联确实具备相当深刻的思想理论性,它不仅在衙门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也是从政者应当永远遵循的警示箴言。
内乡县衙作为遗迹仅存的历史标本,它的珍贵性除庞大的建筑规模、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专有的建筑职能外,就是丰富的衙门文化,而楹联匾额又是衙门古迹的眼睛,是它让衙门文化留以厚重的文学含量,是它让古老的建筑灵光四射。内乡县衙因匾联荟粹而闻名,匾联因占据内乡县衙而更加美名远播。所以,匾联是内乡县衙文化的瑰宝,多年来,它以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且被炒得红红火火,成为为官从政者、史学爱好者及文人墨客关注的一个焦点。
另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一方旅游业的兴旺。
今天,我们研究探讨旧官府匾联,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一种史料,借古鉴今,评判继承。内乡县衙的这些匾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有致,而且概括力强,含蓄深沉,富有哲理,寓意深远。它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也是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今天游览内乡县衙的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感悟和领略匾联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成为启示、警戒后人的特殊史料。
纵观内乡县衙保留下来的建筑、楹联等珍贵文物,不仅是古代衙署文化、廉政文化的宝贵遗存,而且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充分彰显了“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厚重文化内涵,同时在漫长的人事更迭中,也涌现了五品知县章炳焘、高以永、易三才等一批清官廉吏,展示了我国灿烂的官署文化,包括丰富的廉政文化的深厚渊源。今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强调在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发扬革命传统,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资源,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推动廉政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的要求。实践也一再证明,廉政制度只有在廉政文化的支持下,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我想这也是内乡县衙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形式和深厚内容给我们的有益启迪和借镜意义。
这次参观内乡县衙,我受益颇多,不管是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要以前人为榜样,严以克己,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注重思想的提升,希望内乡县衙的文化遗产能永远流传,影响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200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第78、79、85页,作者刘鹏九。
2.《建筑知识》2006年第05期,《内乡古县衙》第25、26页,作者朱恩光。
3.《内乡清代县衙》1994年10月,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25、126、132页,作者周星邻。
附录:
写此篇考察报告时,首先我对于关于内乡清代县衙的历史背景不是很清楚,还有那里的匾联以及其历史缘由,我都不太晓得。所以,为了此次的考察成功,首先,我在去内乡县衙之前,通过网上搜索,了解了内乡县衙有关的背景知识;然后,回到学校后,我又去图书馆借了相关的书籍(即此篇考察报告的参考文献),帮助解决了关于建筑、匾联文化等方面的难题。最后,询问同学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帮我修改,纠正错误,最终完成了此篇考察报告。
关于此篇考察报告,本人感觉写的还不是很深入,不是很到位,不是很全面,比如,内乡清代县衙不仅仅是其建筑、匾联文化对后世有借鉴意义,还应该从其他的方面来剖析内乡清代县衙,如内乡县衙的牌坊、石坊、碑刻等也是古代宣传廉政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还可以从此下手更全面的阐述内乡清代县衙的历史底蕴。但由于本人的知识有限,未能完善此文,这是此文的欠缺之处。
第二篇:读《清代地方政府》有感
读《清代地方政府》有感
——角色定位的重要性法学法硕S130203 侯泉
读完瞿同祖老先生的《清代地方政府》,会不自觉的拿它与《明朝那些事儿》作比较。虽然两本书都是写中国近代史,但是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却是大大不同。瞿同祖老先生在《清代地方政府》中运用大量的史料,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具体涉及:征税、司法、长随和幕友的使用,州县官对于书吏和衙役的依赖,以及公堂或衙门内的办事程序等。作者通过各种手本和札记,同时参考大量的官方资料,全面考察了在清代地方政府正式体制中的非正式人事因素的运作,特别考察了地方精英或乡绅对政府管理过程的参与,深入考察了地方利益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完整的关于中国地方行政运作图,不愧为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而与之迥异的《明朝那些事儿》,看似调侃一般的语言,却呈现真实的历史事件,让人轻松的就能进入那些曾经或辉煌或暗淡或荣耀或耻辱的岁月,去了解去认识那些曾活跃在历史岁月中的人。作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代十七朝黄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作者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理解。两本书一本从中央政府入手,一本从地方政府入手;一本像严谨的理科生,另一本则像活泼的文科生。
在《清代地方政府》中,瞿老先生详细的讲述了清朝地方政府的人员构成、作用和运作模式。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明月先生详细的讲述了明朝中央政府中皇帝和大臣们的各种勾心斗角。在我看来,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归结到一点上,那就是操作这一切的人。不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也不论是在明朝还是清朝,这个“人”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则对他背后运行的行政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如《清代地方政府》中的州县官,作为最为重要的地方掌权者,也是清朝(我认为在明朝也是)整个国家机器运转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零件,他们的产生都几乎来自同一种方式——科举制度。这种制度下产生的州县官,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前半生的奋斗目标就是通过科举制度进入仕途,可是当他们进入仕途之后,他们的意识里面只有如何运用八股文对付科举考试,他们没有学习过怎么去管理
辖区下州县,也没有培训过怎么去启动和维护庞大的国家机器。所以他们只好请书吏、衙役、长随帮自己打杂,请来幕友帮自己出谋划策,然后和地方乡绅相互妥协。但是州县官却没有组织和协调好这样一帮人,他们之间职责出现重叠。而且州县官为了平衡幕友、书吏和长随,认为的推行隔绝政策——亦即不让他们有机会相互接触。这时候,州县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出现了问题。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国家机器就开始被附上一些不必要的零件,国家机器的运转也因此开始变得越来越笨拙,最后直至停下。
而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介绍了许多明朝皇帝和官员,其中不乏经纬之才。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朝最为有名的首辅张居正。他们都聪明绝顶,他们都会玩弄权术,他们也都心系国家,可是他们也没能拯救大明王朝。在这样一部历史剧中,一个皇帝的真正的角色是什么?一个首辅的真正角色又是什么?明朝的皇帝和大臣没有弄清楚,清朝的皇帝和大臣也没有弄清楚,所以大明最后走向了灭亡,所以灭亡大明的大清最后也走向了灭亡。虽然现在学界都把原因归结为中国封建政治体制的不合理性。我个人认为,在体制背后隐藏的人对自己角色的地位不清,导致整个行政系统运作效率及其低下,这才是中国古代朝代频繁更替的真正原因。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以史为鉴。历史就犹如一面镜子,当你去阅读它的时候,你就能从中看到现在社会的种种。抛开社会和国家制度不谈,仅看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你就能从中看到明清时代的影子。当下的中国,许许多多的法律工作者都在倡导推进中国法治建设,可是他们未必清楚自己在这当中应当扮演的角色。中国现在的司法制度犹如一驾马车,拉车的三匹马分别是公、检、法。但是马车只有拉车的马,却没有驾车的人。而且,旁边还有一头爱说话的驴——律师。律师并不是拉马车的人,但是却喜欢对马车的前进方向指指点点。公检法本来不是控制方向的人,但是现在这样一驾马车却要他们去定夺前进的方向。所以,中国现在的法治建设进程中才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现象。
我认为,只有当我们每个身处法治建设中的人都清楚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才能使自己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法治建设,才能走上正轨;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第三篇:遮山镇中心校赴内乡参观学习汇报材料
细化管理 培育特色 践行课改 打造乐园 ——遮山镇中心校赴内乡参观学习汇报材料
5月8日,县教体局组织到内乡县桃溪镇中心小学、桃庄河小学、桃溪初中三所学校进行参观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正视了我镇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巨大差距,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参观学习收获
1、注重精细管理,文化氛围浓厚
三所学校无论是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资料建设、特色创建等方面,无不体现了学校对工作过程精细化的重视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力度。从师生管理责任的分工到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从学生整洁的课桌面、兜到厕所的宾馆化,从花、草、树、石、鱼到 整齐划一的劳动工具摆放,从红、黄、蓝、绿、白等色彩的搭配到地面、墙壁、柱子、栏杆、屋顶等空间布置,从功能处室的齐全到档案资料的充实规范,从大课间的活动到教师的精神风貌等方面具可体现。
2、注重养成教育、夯实课间活动
桃溪中心小学将学生的桌兜视为学生的小家,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摆放整齐,井然有序,上课书声琅琅,积极发言,课间活动规范有序,文明有礼,无追逐打闹现象,学生玩具摆放有序,充分表明学生养成教育十分到位。大课间学生做眼力保健操、弟子规韵律操,统一着装、气势恢宏。
3、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三所学校分别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中心小学精心打造高品质班队文化和石文化,根据各班特点和实际,自定班级名称,自制班牌,设计班徽、口号,自设“一状多星”等,确实做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学生口语表达、设计、动手、收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收集奇石,举办奇石创意,命名及演讲竞赛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会创造、会想象的能力。
4、深化课程改革,学生快乐学习。
桃溪镇中心小学让学生成长在乐园中。为了让儿童快乐生活每一天,进行多元化评价,以快乐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周周赛活动,实施“快乐每一天行动计划”。调整学习时间,让学生天天乐。把每一天的时间当做一节课来设计。上午,美读时光时,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式,采取朗读、默读、换角色读、表演唱等不同形式读书,快乐时刻时,学生以班为单位,站在教室门口唱歌、表演,快乐课堂上,教师、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敢想、敢说,会学、乐学;娱乐时光时学生做操、转呼啦圈、玩民间游戏或跳校园集体舞等。下午的快乐活动,开展阳光体育周周赛。桃溪镇中心小学坚持多元化评价和星级评价,推行“三评”,即家长评、学生评、教师评。
三、体会、感悟、反思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确实开拓了视野、受益匪浅。对照先进榜样,我镇学校管理水平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我镇部分学校校园有卫生死角,绿化、硬化、美化不到位、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无特色,完全照搬别人经验,处室建设参差不齐、学生养成教育落实不力、大课间活动落实不到位、课程改革力度不够。
四、下步做法:
1、全面推行学校大课间活动,使每一名学生有项目参与;
2、筹措资金集中使用,重点对初中、苏庄小学、梁洼小学三所亮点学校进行建设、培育;
3、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4、在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上很下功夫。
遮山镇中心校 2012.5.9
第四篇:参观有感
参观衡中有感
衡水中学在每一个教育与教学的环节中都非常注重锤炼学生的精神品质,学生们以他们卓越精神品质所演绎的一个个场景。
1、学生上操:上午10点钟,我们被一阵阵响亮的口号声吸引。原来是衡水中学的跑操开
始了。那天,雾气浓重,能见度低,他们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比赛,全体同学快速而有序地跑到指定地点集合,在集合队伍的几分钟时间里,每一位同学手里都拿着一本书或资料在大声地诵读;集合后,每班的队伍都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同学之间始终保持十五公分左右的距离,他们或高呼“×××班,非同一般,勤奋好学,追求卓越”,或呐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齐心协力,战胜自我”……五千多人的步伐,五千多人的口号,震撼着校园,更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
2、班级情况:走进衡水中学的教室,只见每一张课桌上都摆满了各种课本与参考资料,在每一张课桌的右上角,都贴着由同学自己书写的座右铭,诸如“高考夺魁,舍我其谁”,“努力才有机会”,“超越自我,追求完美”、“梅花香苦寒来”……每一张座右铭中都洋溢着衡水中学学生自信、自强、拼搏、超越的人生信念。在每个教室门口的墙壁上都张贴着班级风采牌,那班级誓词、治班方略、奋斗目标、组长寄语无不激励着全体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
3、宿舍情况:惊叹于衡中的宿舍文化建设。“寒梅墨香”“星尘物语”“灵感门”“遐韵轩”“女子屋”“兄弟连”一个个诗意的宿舍名字映入眼帘。门窗窗明几净,地面清洁光亮,被褥折叠标准,屋内空气清新,物品摆放整齐,文化气息和谐。这哪是学生的宿舍,这简直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4、对学生奖励情况:评选“十大杰出学星”也是学校的一项激励机制。评选结果揭晓后,学校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并且将他们的事迹用巨幅宣传画张贴在校园醒目处,放在校园显著位置,同时还将喜报寄给他们的父母,让父母也一起分享孩子成功的快乐。“十大杰出学星”,对于7000多人的学校来说,比例还是相当低的,许多班主任非常重视年级评出的杰出学星,有的班主任自己给本班的学星进行颁奖,动员全班同学给他们写颁奖词。得到这样一份奖励的同学会感到无比光荣,从而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衡水中学不仅评学星,他们还评选诚信之星、责任之星、劳动之星、节约之星、孝顺之星,这样多方面地肯定学生的优点,会让更多的学生脱颖而出,也让其他同学更好地向他们学习。走在校园里,优秀的学生会倍感自豪、暂时落后的学生被这些优秀学生给包围着,也会激起奋进的斗志。
5、老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衡水中学的作业不过夜,他们是这么倡导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高二教学区里,我悄悄听了一位女老师的语文课,课后进入她的教室询问了一部分学生,也翻看了他们的课堂笔记、试卷等。他们的成绩单上,不仅有成绩、名次、进退,还有每道题的得分率,每道题错误学生的姓名,更有任课老师的批语,如“考得不错,加油啊!”“这次男生不如女生,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啊”“作业要更细心一些”。衡水中学的课堂是朴实的,但也是有效的,老师的讲解不是盲目的,而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还有幸见到了他们的语文“自助餐”,每天都是满满的一页。上面有基础知识的归纳,几道典型性的题目及课外阅读资料。自助餐是学生可以自由处理的,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
第五篇:参观有感
参观上汽(荣威、名爵)工厂及可口可乐工厂有感
汪依婧 1411000928 2015年7月13日,我们班去参观了上汽及可口可乐工厂。此次之行,是同学们第一次集体走出课堂,上了一堂别具生面的实践课。上午十点我们准时到图书馆集合,然后坐上了学校的校车,开往了我们的目的地。
出发约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位于临港的工厂,主要负责荣威以及名爵的生产销售。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在4年时间里面发展迅速,其产品已经覆盖中级车与中高级车市场,“科技化”已经成为荣威汽车的品牌标签。荣威品牌口号为“品位,科技,实现”。2007年4月,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全面收购了南京汽车集团,因此也成为了MG品牌的新主人。
在参观的过程中,汽车的制造装配的过程都一目了然,大致是装发动机--安装底盘--安装线束--安装仪表板--安装内饰板--安装车门附件--安装发动机相关件--安装座椅--安装前后挡玻璃--安装其他附件。都是大规模的机械化装配。但是我注意到,说他是机械化装配或许不太准确,因为流水线上人力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例如组装轮胎需要工人把轮胎放入机器,车门之类的也需要人工固定。机械在当中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出力。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温度不是很适宜,这样不利于工人长时间机械的劳作。车间内较为嘈杂,连参观的我们都觉得烦躁,何况一直劳作的工人们呢。
在我眼中,工厂里的工人是一个工厂的中流砥柱,没有他们工厂随时会崩塌。在上汽的车间里,工人几乎为年轻男性,或许是因为工作性质偏体力活的原因,女性工作者很少,我觉得这样不好。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在一家依靠体力劳动的工厂中,工人基本为男性,他们白天工作,晚上也就住在工厂,这使他们没有时间与自己的妻子家人多团聚,但是为了赚钱也没办法,时间长了,工作的时候也没有激情,较为怠慢,这时候有人提出在工厂附近建一个纺织厂,这样可以把男工们的家眷也招进纺织厂工作,这样一来家人便可团聚,此后,工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工作激情。从此可以看出,这也是变相 中和男女比例的一个方法。所以我认为工厂可以在流水线的一些环节中招聘女工,这样既可以轻松工作气氛,也可以弥补男性在工作中的缺陷。
总之,在此次的参观中,除了感受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外,更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要注重细节,关注工人。
午饭过后,我们就来到了可口可乐工厂。在公司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生产车间,从二楼俯瞰整个生产过程。现代化的生产线上,各项工序在机器的操作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着详细的解说。我们了解到:可口可乐碳酸饮料主要成分有:处理水,甜酸剂,浓缩液或主剂和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主要有4个关键步骤:一不和甜酸剂的处理,二糖浆生产,三处理水和糖浆混合,四成品灌装。每一个生产过程可口可乐公司的人员都向我们进行了完善的介绍。在我们的视线里,一瓶瓶灌装可乐正在生产中。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样一条生产线上,我们仅看到几个员工在工作,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可口可乐先进的生产设备。
参观完了流水线,我们来到了放映厅,一边喝着处于4℃这个最佳饮用温度的可乐,一边观看着相关影片,了解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历史,它的艰辛历程,让我们感触颇多,真正明白了,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没有不懈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优良的团队等等条件,是很难成功的。
参观可口可乐生产线的过程中,我们还看了旁边的展览馆。陈列在展览馆的每一件纪念品,小到一个包装瓶,一个活动纪念物,一个奖杯,一张海报,大到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每一个辉煌的闪亮点都书写了可口可乐公司浓厚的企业文化,经常在管理课上接触到企业文化一词,那个时候感觉它好抽象。此时,才体会到它的深刻内涵,也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离开时,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可口可乐公司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不再是单纯的好奇,而是一种由衷的佩服。对于它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等,都很欣赏,只有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才能使得企业发展壮大。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在参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