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捷产业园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的调查报告 根据渤海新区环保局的通知精神,我局工作人员着眼于我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利用三天时间对我区下辖村队的生猪养殖、奶牛养殖和肉鸡养殖产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我局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畜禽养殖产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的畜禽养殖产业主要包括肉鸡养殖、奶牛养殖和生猪养殖。
(一)生猪生产现状。近两年来,我区生猪养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猪肉价格的不理想和猪瘟疫情的影响,养殖户分别减少了生猪的养殖数量或者放弃了生猪养殖。现在中捷地区的生猪养殖产业不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养殖户相对比较分散。以五队、王肖庄、刘官庄的养殖数量居多(每个村在400头左右),其余地区养殖户和养殖数量均偏少。
(二)奶牛生产现状。目前我区奶牛的养殖规模和数量相对比较固定,略有减少的趋势。其中较大原因是乳品出售渠道太过单一,乳品加工企业发展不景气,养殖户的信心受到了影响。我区的奶牛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大多集中在中捷场部附近的几个村队。
(三)肉鸡养殖现状。近些年来,我区的肉鸡养殖产业取得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区已经建立了4个比较大的养殖小区,每个养殖小区棚数达到了20个左右,虽布局分散,但各成规模。由于肉鸡的需求量持续坚挺,养殖户大多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意向。
二、畜禽污染源现状及治理情况
通过调查,我局发现如下问题:
(一)水体污染。虽然畜禽养殖产业的需水量不大,用水大多用于畜禽的日常饮水和冲洗圈舍,但是畜禽尿液和冲洗圈舍的污水大都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流入了养殖场附近的小河沟。而这些小河沟大多为死水,污水不能排走,长期的排
放,使得附近的小河沟大多污浊不堪,有恶臭。
(二)固废污染。毫无疑问畜禽粪便是畜禽养殖产业最大的污染源。目前肉鸡养殖户和生猪养殖户处理粪便的方式就是贩卖给羊儿庄等地的收购商贩,由商贩经过加工后贩卖给山东等地的菜农。而奶牛粪便由于其有机物质相对较少,粪便大多用于黄骅港等地的园林绿化,或者由养殖场附近的农户拉走用做农业用肥。虽然都有处理粪便的途径,但是由于清运的不及时(生猪养殖和肉鸡养殖平均每两个月清走一次;奶牛粪便的清运主要看需求,粪便堆积时间相对较长一点,清理时间不固定),粪便在养殖场附近堆放期间,很容易发酵,产生难闻的气味。在夏秋季节还容易滋生蚊虫、苍蝇,再加上养殖场大多建立在村队的周边,对附近的居民多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监管缺失。目前中捷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大多未在我局备案,建立养殖场之初也未在我局履行环保手续,这就为以后的环境监察执法和环境治理上留下了隐患:一是,畜禽养殖场成立之初未对养殖户进行限制,成立之后再限制会很难;二是,环保部门在畜禽养殖场成立之初未涉及养殖场的审批,使得养殖户对环保部门很陌生,对环保执法很陌生,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三、下一步措施及其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我局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如下合理化建议:
(一)针对粪便清运的不及时的状况,渤海新区或者中捷产业园区是否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畜禽养殖粪便的收集、加工和出售,使得粪便能够得到日日清理。
(二)是否可以为养殖户免费安装沼气设备。对于为什么“免费”,我局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目前畜禽粪便可以出售,安装沼气的益处是否能做到与粪便出售一致。拿肉鸡养殖为例,一个棚养一批鸡产生的粪便可以卖到800元左右,按一年养5批鸡算,一个棚一年的粪便收益在4000元左右;二是,由
于我区的地理位置,冬季特别寒冷,这就影响了沼气设备的产气量,安装沼气设备后的养殖大棚是否可以不用锅炉设备还是一个疑问。
(三)针对目前我区养殖产业的分布比较分散、发展无序的状况,是不是能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使得养殖产业能够形成规模化发展。
(四)针对环保监管的缺失,是不是能够要求以后新建的养殖场经过环保审批后再行设立。
第二篇:畜禽养殖业成为农业污染源之首
环境保护部:畜禽养殖业成为农业污染源之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12月05日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5日电(记者 张玥)12月5日,环境保护部组织全国各省区市环保部门代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培训班,共同探讨统筹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户)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为2.43亿吨,尿液产生量为1.63亿吨,已居农业污染源之首,且已成为部分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村镇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达90多种。
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的黄小赠处长介绍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实施有效治理和监管;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等。目前,开展对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已纳入“十二五”重点规划,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和制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行动。
第三篇:我市积极探索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
衡阳市积极探索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
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出现了养殖业污染物汇积,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已成为我市农村主要面源污染之一,畜牧水产部门高度重视,将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并在实践中探索推进。
一、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情况
(一)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我市养殖业污染物主要是畜禽粪尿、冲栏污水。我们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以管促治,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将畜禽粪污转化为种植业可利用的资源和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实现种养配套、农牧结合,促进了养殖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出栏生猪456.48万头,产生粪污802.79万吨;存笼蛋鸡405.49万羽,产生粪污15.66万吨;出笼肉鸡4415.32万羽,产生粪污109.60万吨;出栏牛3.63万头,产生粪污74.37万吨。养殖业粪污总量为1002.4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0.68万吨,粪污综合利用537.7万吨,比上年增加了61.66万吨,粪污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2.34万吨。
(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我们指导和监督畜禽养殖场(户)严格按照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24号)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求规模养殖场建设防渗漏的化尸窖,要求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对病死动物进行掩埋,并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执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场监督和登记记录制度,养殖场(户)进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必须有乡镇动物防疫员或村动物防疫员到场监督,并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对于未经动物防疫人员现场确认的或没有无害化处理记录的,不能享受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助,从源头上杜绝了病死动物随意丢失污染环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以科学的规划布局为前提推进无害化处理。我们协助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了养殖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合理设立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对饮用水源地、湘江干支流、风景名胜区和居民居住区进行重点保护。我们制定了《衡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衡牧渔字[2012]84号),提出了对现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实施“3155”工程计划,明确用五年时间完成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家禽500羽以上、牛5头以上、羊50只以上养殖场污染源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分步制定实施方案,逐年与各县市区签订责任状,分批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对新建的畜禽养殖场提出了严格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建的养殖场应当建到远离城市、工业区、人口密集区、主要交通干道、水源地、湘江支干流,距离农田、果园、菜地、林地或鱼池较近,便于粪污就近利用的地方。建议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在发展模式上,把畜禽养殖与种植业、林业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养殖;在养殖场建设上,按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要求,建好标准化猪舍,并同步建设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多级沉淀、沼气工程、生物氧化塘等无害化处理设施。
(二)以有力的项目实施为抓手推进无害化处理。2012年以来,我市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30%专门用于粪污治理。2013年全市共实施了98个养殖业粪污治理项目,总投资 2 2887.35万元,截至10月份,已经完成投资2040万元,新建排污沟65000米、排污管道9500米、污水处理池19850立方米、氧化塘26口、化尸窖2850立方米,建成雨污分离猪舍87栋、封闭防渗漏干粪池14500立方米。项目实施带动了畜禽养殖户主动治污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开展,全市53.4%的畜禽养殖户采用了干清粪工艺,25.6%的规模养殖场实施了雨污分离,29.8%的规模养殖场建设了沼气工程,76.5%的规模养殖场建设了沉淀池,49.6%的规模养殖场建设了干粪池。
(三)以高效的综合利用为主导推进无害化处理。根据我市养殖场的实际,我们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畜禽养殖场在畜牧水产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综合利用优先,设施处理为辅的方针,形成了“果(林、菜、茶)园养猪”、“猪—沼—果(稻、林、菜、茶)”、“猪—沼—氧化塘—鱼塘(稻田)”、“猪—沼—蚯蚓—甲鱼”、生物发酵床饲养、有机肥加工生产、工厂化处理、“果园养鸡,稻田养鸭”、“牛、羊—牧草—鱼(牛、羊)”等九种生态环保养殖新模式。
(四)以实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为依托推进无害化处理。我们在全市推广应用“源头控制、中间削减、末端处理”节能减排技术。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建设雨水收集明渠和污水排放暗沟,从源头上控制污水产生的数量;推行畜禽养殖良种化、饲料配比均衡化等养殖技术,改水冲粪、水泡粪为干清粪,控制冲栏次数和用水量,从养殖过程中削减粪污排放量;建设沼气工程,将收集的污水转化为沼气,用于烧水、煮饭、取暖或发电,沼渣沼液用作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不能完全利用的沼液,通过 3 多级深淀、生物氧化塘处理或者工厂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五)以坚强的组织领导为保障推进无害化处理。我们成立了以市农办主任任顾问、畜牧水产局局长任组长,市农办和市畜牧水产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工作组。工作组整密配合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无害化处理宣传、集中整治、督查考核,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工作协调机构,形成了政府引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源无害化处理虽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污染源还末得到根本控制,无害化处理工作还面临资金严重短缺、思想观念转变缓慢、处理技术不完善、养殖场升级改造困难等多方面问题。同时,我们认为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毕竟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的“菜篮子”,养殖业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也将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科学发展的眼光、扎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协调推进养殖业发展与无害化处理工作,达到既不限制养殖业发展,又能实现畜禽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preventing pollution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
前 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HJ/T81—2001主题内容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技术原则
2.1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本场区土地(包括与其他法人签约承诺消纳本场区产生粪便污水的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能力,确定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
2.2 对于无相应消纳土地的养殖场,必须配套建立具有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置)机制。
2.3 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应符合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选址要求
3.1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3.1.1 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3.1.2 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
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1.3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3.1.4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3.2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3.1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3.1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4、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4.1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隔离,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禽畜尸体焚烧炉;应设在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4.2 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外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
4.3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要逐步改为干法清粪工艺。畜禽粪便的贮存
5.1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应设置专门的贮存设施,其恶臭及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2 存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5.3 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地下水。
5.4 对于种养结合的养殖场,畜禽粪便,贮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5.5 贮存设施应采取设置顶盖等防止降雨(水)进入的措施。污水的处理;
6.1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
污水资源化利用。
6.2 畜禽污水经治理后向环境中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应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排入农田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净化 处理(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并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6.2.1 在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污水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处理(置)后的污水输送至农田,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
6.2.2 畜禽养殖场污水排入农田前必须进行预处理(采用格栅、厌氧、沉淀等工艺、流程),并应配套设置田间储存池,以解决农田在非施肥期间的污水出路问题,田间储存池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总量。
6.3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污水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下列综合利用措施;
6.3.1 经过生物发酵后,可浓缩制成商品液体有机肥料。
6.3.2 进行沼气发酵,对沼渣、沼液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沼。渣及时清运至粪便贮存场所;沼液尽可能进行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并需外排的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沼气发酵产物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
6.3 制取其它生物能源或进行其它类型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要避免二次污染,并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6.4 污水的净化处理应根据养殖种养、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合理、适用的污水净化处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尽可能采用自然生物处理的方法,达到回用标准或排放标准。
6.5 污水的消毒处理提倡采用非氯化的消毒措施,要注意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物。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
7.1土地利用
7.1.1畜禽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并且须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后,才能进行土地利用,禁止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施入农田。
7.1.2经过处理的粪便作为土地的肥料或土壤调节剂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其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
在确定粪肥的最佳使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7.1.3 对高降雨区、坡地及沙质容易产生径流和渗透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宜施用粪肥或粪肥使用量过高易使粪肥流失引起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时,应禁止或暂停使用粪肥。
7.2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肥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建立集中处理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厂或处理(置)机制。
7.2.1 固体粪肥的堆制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或其它适用技术和方法,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蛔虫卵,缩短堆制时间,实现无害化。
7.2.2 高温好氧堆制法分自然堆制发酵法和机械强化发酵法,可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选用。8 饲料和饲养管理
8.1 畜禽养殖饲料应采用合理配方,如理想蛋白质体系配等,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8.2 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8.3 养殖场场区、畜禽舍、器械等消毒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方法),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
9.1 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9.2 病死禽畜尸体处理应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在养殖场比较集中盼地区;应集中设置焚烧设施;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9.3 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m,直径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的监测
10.1 畜禽养殖场应安装水表,对厨水实行计量管理。
10.2 畜禽养殖场每年应至少两次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设施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提交排放污水、废气、恶臭以及粪肥的无害化指标的监测报告。
10.3 对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水质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10.4 排污口应设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规定的排污口标志。其它
养殖场防疫、化验等产生的危险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81—200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04-01实施)Technical standard of preventing pollution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目 录
前言 1 主题内容 2 技术原则 3 选址要求 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5 畜禽粪便的贮存 6 污水的处理 7 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 8 饲料的饲养管理 病死畜禽试题的处理与处置 10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的监测 11 其它
前 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HJ/T81—2001 1.主题内容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2.技术原则
2.1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本场区土地(包括与其他法人签约承诺消纳本场区产生粪便污水的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能力,确定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2.2 对于无相应消纳土地的养殖场,必须配套建立具有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置)机制。
2.3 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应符合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选址要求
3.1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3.1.1 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3.1.2 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1.3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3.1.4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3.2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3.1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3.1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4、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4.1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隔离,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禽畜尸体焚烧炉;应设在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4.2 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外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
4.3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要逐步改为干法清粪工艺。畜禽粪便的贮存
5.1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应设置专门的贮存设施,其恶臭及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2 存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5.3 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地下水。
5.4 对于种养结合的养殖场,畜禽粪便,贮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5.5 贮存设施应采取设置顶盖等防止降雨(水)进入的措施。
污水的处理;
6.1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6.2 畜禽污水经治理后向环境中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应执行地方排放标准。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排入农田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净化 处理(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并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6.2.1 在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污水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处理(置)后的污水输送至农田,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6.2.2 畜禽养殖场污水排入农田前必须进行预处理(采用格栅、厌氧、沉淀等工艺、流程),并应配套设置田间储存池,以解决农田在非施肥期间的污水出路问题,田间储存池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总量。6.3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污水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下列综合利用措施;
6.3.1 经过生物发酵后,可浓缩制成商品液体有机肥料。6.3.2 进行沼气发酵,对沼渣、沼液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沼。渣及时清运至粪便贮存场所;沼液尽可能进行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并需外排的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沼气发酵产物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6.3 制取其它生物能源或进行其它类型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要避免二次污染,并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6.4 污水的净化处理应根据养殖种养、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合理、适用的污水净化处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尽可能采用自然生物处理的方法,达到回用标准或排放标准。
6.5 污水的消毒处理提倡采用非氯化的消毒措施,要注意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物。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
7.1土地利用
7.1.1畜禽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并且须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后,才能进行土地利用,禁止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施入农田。
7.1.2经过处理的粪便作为土地的肥料或土壤调节剂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其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使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7.1.3 对高降雨区、坡地及沙质容易产生径流和渗透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宜施用粪肥或粪肥使用量过高易使粪肥流失引起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时,应禁止或暂停使用粪肥。
7.2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肥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建立集中处理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厂或处理(置)机制。7.2.1 固体粪肥的堆制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或其它适用技术和方法,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蛔虫卵,缩短堆制时间,实现无害化。7.2.2 高温好氧堆制法分自然堆制发酵法和机械强化发酵法,可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选用。饲料和饲养管理
8.1 畜禽养殖饲料应采用合理配方,如理想蛋白质体系配等,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8.2 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8.3 养殖场场区、畜禽舍、器械等消毒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方法),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
9.1 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9.2 病死禽畜尸体处理应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在养殖场比较集中盼地区;应集中设置焚烧设施;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9.3 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m,直径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的监测
10.1 畜禽养殖场应安装水表,对厨水实行计量管理。10.2 畜禽养殖场每年应至少两次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设施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提交排放污水、废气、恶臭以及粪肥的无害化指标的监测报告。
10.3 对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水质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10.4 排污口应设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规定的排污口标志。其它
养殖场防疫、化验等产生的危险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