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内江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内江”的发展定位,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战略”,内江市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一季度,内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99亿元,同比增长9.9%,总量居四川省第11位,增速在四川省排第4 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第二产业增长1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5%;第三产业增长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8%。
一、内江市经济运行情况
(一)从生产看,农业稳定发展,工业企稳回升
1.农业稳定发展,小春作物长势良好
一季度,内江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10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畜牧业26.76亿元,增长1.8%,占全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00亿元,增长3.8%。
一是小春播种面积增长,农作物长势良好。内江市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14.61万公顷,增长1.9%。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7.96万公顷,增长0.1%;油料播种面积3.65万公顷,增长3.6%;蔬菜播种面积2.41万公顷,增长6.7%。今年以来,内江市气候条件适宜,雨水充足,土壤墒情较好,小春作物长势良好,植株强壮,分枝、分蘖数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
二是畜牧业稳定增长,园区发展成效显著。内江市出栏生猪87.99万头、肉牛1.05 万头、山羊16.94万只、家禽672.72万只,分别增长1.5%、3.9%、3.7%和2.6%;肉类总产量8.03万吨,增长1.9 %。生猪规模养殖不断壮大。“订单式”、“公司+基地”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养殖户育肥猪、能繁母猪、仔猪存栏量同比均有所增长。屠宰加工企业拉动力增强。内江现有肉类屠宰加工企业14户,年屠宰生猪能力达到400万头,冷库容量3万多吨,有力的拉动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现代畜牧园区带动。内江市建立了现代畜牧示范园区10个,畜禽重点养殖村71个,生猪现代化养殖水平大幅提高。
2.工业生产企稳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内江市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季度,内江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1.46亿元,同比增长14.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居四川省第4位。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内江市规模工业中36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3.90亿元,增长18.5%,比内江市规模工业增速高3.8个百分点,占内江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4.2%,较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
二是重点企业贡献突出。内江市128户重点企业完成总产值359.4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79.6%,增长17.8%,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94.2%,拉动增长13.8个百分点,对内江市规模工业经济拉动和支撑作用十分明显。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值增长速度均在1倍以上,贡献十分突出。
三是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内江市75个工业小类产品中,6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85.3%。其中,钢化玻璃10.95万平方米,增长25.2%;钢材118.15万吨,增长16.9%;商品混凝土产量26.28万立方米,增长37.6%;玻璃纤维纱
5.76万吨,增长36.7%;矿山专用设备4.22万吨,增长22.7%。
(二)从需求看,投资较快增长,消费平稳运行,对外贸易明显下滑
1.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
今年以来,内江市按照“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投资”的工作要求,狠抓投资,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季度,内江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30亿元,同比增长24.9%。总量居四川省第14 位,增速居四川省第7位。
一是重点领域投资支撑有力。内江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及社会事业三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130.41亿元,增长18.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3.4%,成为内江市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89亿元,增长22.4%;产业发展完成投资55.87亿元,增长18.0%;民生及社会事业完成投资31.65亿元,增长14.0%。
二是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内江市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完成服务业投资95.99亿元,增长33.4%,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8.5个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今年以来,在万达广场、金科置业、翡翠国际以及县(区)城市综合体等建设项目的拉动下。内江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86亿元,增长80.7%,比去年同期加快了58.2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697.29万平方米,增长47.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7.1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平稳运行,餐饮业稳步回升
今年以来,依托元旦、春节等消费旺季,内江市成功举办“迎春购物节”等一系列商贸展销会活动,努力繁荣城乡消费市场。万达广场、渤商西部物流中心、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等服务业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北京华联购物中心顺利开业。一季度,内江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4亿元,同比增长13.2%,居四川省第6位,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一是批发零售业贡献突出。内江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9.33亿元,同比增长1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6.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66.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个百分点。
二是餐饮收入稳步回升。今年以来,内江市餐饮业加快转型,部分星级宾馆适时推出餐后免费打包、“光盘”有奖等活动,受到消费者欢迎,大众消费需求明显释放,成为推动内江市餐饮消费市场发展的新生力量。内江市实现餐饮收入17.66亿元,增长18.3%,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三是假日旅游带动消费增长。今年以来,内江市相继举办了迎春购物月、春季汽车展、“美好甜城—内江欢乐游之内江人游甜城”等系列活动,仅迎春购物节开幕当日,光顾展会的消费者近2万人次,年货成交量达10万余元,房产登记人数达3000组左右。一季度,内江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6.21亿元,同比增长22.8%。
3.对外贸易下滑明显
一季度,内江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088万美元,同比下降42.2%,其中,出口额3152万美元,下降45.8%;进口额936万美元,下降25.1%。
(三)从发展质量看,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放缓
1.财税收入较快增长
一季度,内江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居四川省第2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7%,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76亿元,增长23.9%,非税收入5.11亿元,增长15.9%。内江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7.71亿元,增长24.0%。其中,教育支出6.24亿元,增长45.0%;农林水事务支出3.72亿元,增长49.4%;医疗卫生支出4.06亿元,增长90.9%;住房保障支出0.63亿元,增长41.2%。
2.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放缓
一季度,内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4元,同比增长9.5%,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96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197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4元,下降3.1%。
(四)从发展环境看,存贷款增速放缓,物价总体平稳
1.金融存贷款增速放缓
一季度,内江市各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1.78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2.73亿元,增长13.6%。各类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3.59亿元,增长21.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5.9个百分点。
2.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一季度,内江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较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0%,与去年同期持平。
二、经济运行应当关注的问题
(一)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一是经济下行影响农民增收。近年以来,国际经济复苏受挫,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导致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农民工增收势头减缓,工资性收入增速回落,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二是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今年以来,内江市生猪价格连续下跌,猪粮价比进入国家确定的生猪价格预警黄色区域。据调查显示,近期毛猪均价10.5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35.0%;仔猪均价11.1元/公斤,同比下降38.7%,养殖户养殖信心受挫。
(二)高耗能行业比重扩大,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一是高耗能行业比重扩大。内江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总产值220.94亿元,同比增长19.6%,比内江市规模工业高4.9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48.9%,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内江市高耗能行业呈现总量大、增长动能强的特点,为工业节能及至全社会节能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减弱。内江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额为22.46亿元,同比增长仅8.6%,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5.5个百分点,是去年3月份以来最低增速。内江市461户规模工业企业中有141户企业利润同比下降,占比达30.6%。调查显示,22.3%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盈利状况低于正常水平,仅2.3%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盈利状况高于正常水平。
(三)投资要素制约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回落
一是项目资金制约明显。一方面多数企业技改项目尚未达产或刚投产运营,投入成本尚未收回,加之自身积累不足,更多的资金投入存在困难。另一方面部分政府性投资项目对上级补助资金依赖性太强,民间资金投入积极性还不高。银行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贷款已出现偏紧迹象,政府性投融资趋于困难。
二是项目用地保障难。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国家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土地调控政策,国有土地控制力度不断加大,地方项目投资成本大幅度上升,致使不少项目难于落地。初步统计,内江市计划实施的270个市级重点项目用地缺口达3.05万亩。
三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回落。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内江市商品房价格出现松动迹象,购房者持币观望心态明显。内江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7.67万平方米,增长17.5%,增速同比回落了2.9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发展明显放缓,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一是服务业发展明显放缓。内江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97亿元,增长7.8%,较去年同期回落了2.9个百分点。从支撑指标看,内江市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4.0%,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2个百分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6.3%,增速回落15.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0.9%,增速回落16.2个百分点。
二是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内江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2、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
5.5、1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储蓄和投资倾向显著增强,购买力不强,抑制了居民即期消费增长,内江市消费市场发展后劲不足。
第二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内江以商贸发展速度、质量“双提升年”为抓手,不断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创新突破,着力提高开发型经济发展水平,奋力推动商贸流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1-3月,内江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4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列四川省第6位,较去年同期上升5位。
一、运行特点
1、城乡市场发展差距收窄。2014年,内江市继续加大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1-3月,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39亿元,同比增长14.1%;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45亿元,增长11.3%。城镇市场快于乡村市场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缩小了2.8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业贡献显著。1-3月,内江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9.33亿元,同比增长1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6.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66.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增长8.8个百分点。
3、餐饮收入小幅回升。今年,内江餐饮业加快转型,多数餐饮企业开始设置小份菜、半份菜和回餐制度,避免浪费。部分星级宾馆适时推出餐后免费打包、“光盘”有奖等活动,受到消费者欢迎。大众消费型餐饮企业需求空间旺盛,成为推动内江餐饮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生力量。1-3月内江市实现餐饮收入17.66亿元,增长18.3%,较去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
4、假日旅游带动消费增长。今年1-3月节假日相对集中,假日经济效应突显。内江相继举办了迎春购物月、春季汽车展、“美好甜城—内江欢乐游之内江人游甜城”等系列活动,仅迎春购物节开幕当日,光顾展会的消费者近2万人次,年货成交量达10万余元,房产登记人数达3000组左右。据统计,内江市一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36.21亿元,同比增长22.8%。据内江市对主要购物中心、超市卖场、专业专卖店等商贸企业监测数据看,增速均在20.2%以上。
二、支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1、新增企业(单位)拉动作用明显。与去年1-3月相比,内江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增加287户,新增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3.50亿元,提高限额以
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2.1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
8.2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个百分点。
2、家用电器和影像器材类商品热销。今年3月,大部分家电企业借助3.15之势与厂家联袂让利,大搞购物送礼、打折、直接降价等促销活动,激发了居民的购买的欲望,家电销售快速增长。从20户重点监测商贸企业来看,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江分公司和内江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1-3月实现零售额1.52亿元,增速均超过28.9%,占家电零售额的比重达49.4%,对1-3月内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
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行情走俏。3月开始进入装修旺季,内江多个楼盘陆续交房,仅市中区“恒达·荷香苑”首期交房就达到1000余户,加之3.15期间,各大商户开展了抽奖促销、打折优惠的“家具专场大促销”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活动期间,印发宣传彩页2万份,日均客流量达到5000人次以上,日均销售额达到150万元,同比增长21.0%。装修需求加大,家具、建材等商品实现热销,有力推动了内江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4、重点商贸物流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大商兆信(汉安天地)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项目、东兴老街、北京华联等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大商兆信(汉安天地)城市综合体完成投资3.8亿元,已完成双龙路的改建工作和高压铁塔搬迁隧道工程的修建;万达广场项目1-3月中旬已投资完成5.29亿元,大商业区15万平方米的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东兴老街已于1月16日开街,昭示着投资1.46亿元打造的内江新八景,传承千年文化的古街正式对外开放;项目总投资6.3亿元,总建筑面积14万平米,川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全能城市综合体内江北京华联购物中心,已于春节期间开业。这些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成竣工后将及大地提升内江的消费环境,为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存在问题
1、新进限上企业统计基础薄弱。2013年年底,内江新增限上企业287家,虽然年报会对新增企业进行了重点培训,但是部分企业还存在对统计报表指标理解不透彻、统计基础薄弱、报表配合程度较差、数据修改频繁等情况,为进一步
提高数据质量,杜绝虚报、瞒报以及漏报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对新增企业的培训和指导。
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乏力。石油及制品类一直是内江市场份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势直接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现。今年受高油耗的工业企业的关闭,中石油内部结构调整,加油站关闭等因素的影响,1-3月,内江市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5.09亿元,增长5.5%,较去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影响内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个百分点。
第三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资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省资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全国、四川省经济增速趋势性回落、系统性回落的大背景下,资阳市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走势,实现良好开局,发展稳中有升、好于四川省。
一季度资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0.8亿元,居四川省第10位;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四川省3.1个百分点,居四川省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73.2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1%、72.4%、23.5%,分别拉动GDP增长0.5、8.1、2.6个百分点。
一、从总体形势看,呈现稳中有升、好于四川省的发展态势
8项主要指标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一季度,资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1.2%,高于四川省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3.0%,高于四川省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0.5%,高于四川省3.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5.7%,高于四川省12.7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20.2%,高于四川省8.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2%,高于四川省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13.0%,高于四川省0.5个百分点。
5项指标增幅在四川省排位上升。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幅排四川省第2位,同比上升1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排四川省第2位,同比上升15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排四川省第4位,同比上升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排四川省第11位,同比上升2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排四川省第7位,同比上升1位。
二、从产业发展看,工业、服务业较快增长,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工业方面:一季度,资阳市61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3.4亿元,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0%,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高于四川省3.8个百分点。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资阳市431户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0%,实现增加值增长12.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81.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6
个百分点。其中,造车产业增势较好。一季度,资阳市规模以上造车产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1.5%,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其中,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实现恢复性增长,累计生产机车32台,同比增加29台;四川现代生产载货汽车9226台,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7.0%。食品产业较快增长。一季度,资阳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6.9%,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7%。节能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资阳市规模以上节能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3.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二是亿元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资阳市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175户,同比增加13户,实现产值45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9.2%,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8个百分点。三是园区聚集效应明显。3月末,资阳市工业园区及工业发展集中区已聚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4户,实现产值44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7%;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72.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
服务业方面:一季度,资阳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1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四川省3.1个百分点。在服务业发展的14个主要支撑指标中,电信业务总量、商品房销售面积、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邮政业务总量、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指标同比增幅超过20%;保费收入增幅超过100%,较好地支撑了资阳市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增长。
农业方面: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资阳市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比上年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8.1万公顷。由于今年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总体较好,预计小春粮油产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出栏生猪同比增长1.5%、山羊同比增长2.6%,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一季度,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3.8%。
三、从需求增长看,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需求稳步增加
投资方面:一季度,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8亿元,同比增长25.7%,高于四川省(13.0%)12.7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大项目保持强力支撑。一季度,资阳市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的项目210个,同比增加42个,一季度累
计完成投资92.3亿元,同比增长28.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1.7%。二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3月末,资阳市在库工业性投资项目180个,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84亿元,同比增长38.4%,增幅居四川省第2位,高于四川省平均增速(4.3%)34.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1%提高到35.3%。三是服务业投资增势好。一季度,资阳市服务业投资完成145.7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61.2%。其中,房地产业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38.7亿元,同比增长25.7%。
消费市场方面:一季度,资阳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4.6亿元,同比增长15.8%;商品零售额70.9亿元,同比增长11.4%。
四、从运行质量看,企业利润和财税收入增加,城乡居民增收,质量稳步提升
工业利润方面:1—2月,资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9%,比全国、四川省增幅分别高11.5和22.8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方面:一季度,资阳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为7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资阳市公共财政支出35.7亿元,同比增长16.0%。同时,国、地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国税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13.1%;地税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4.7%。
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30元,增长10.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004元,增长13.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五、从经济结构看,产业结构调整,民间投资比重上升,结构继续优化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资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4.3:61.1:24.6调整优化为13.3:61.7:25.0。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6、0.4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看:一季度,资阳市民间投资(含农户投资)完成139.9亿元,同比增长34.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8.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六、从生产要素看,金融运行平稳,交通运量、用电量平稳增长,物价基本稳定,运行环境总体平稳
金融方面:3月末,资阳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05.1亿元,比年初增加118.1亿元,增长10.9%;各项贷款余额581.6亿元,新增贷款51.1亿元,增长9.6%。运输量方面:一季度,资阳市公路交通运输总周转量17.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3%。其中公路货运量1740万吨,同比增长12.0%。用电量方面:一季度,资阳市全社会用电量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5.9%(四川省为-1.0%)。物价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预期范围内,总体保持平稳。一季度,资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同比上涨2.3%,与全国水平一致,高于四川省0.2个百分点。
第四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泸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省泸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泸州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突破”工作主题,坚定发展信心,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泸州市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一季度泸州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经省统计局审定,一季度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81.8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83.6亿元,增长10.9%。与四川省相比,GDP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
(一)工业支撑有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支撑泸州市经济发展
一季度,泸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
2.6个百分点。工业行业增长面扩大。一季度,泸州市工业29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82.8%。其中,酒的制造业同比增长16.0%;机械行业同比增长12.7%;化工行业同比下降8.3%;能源行业同比下降22.2%。酒业仍是拉动泸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面对高端白酒行情低迷的现状,泸州市各大酒类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市场营销,不断拓展大众消费市场,白酒产业依然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一季度,酒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超过泸州市工业增速3.1个百分点,对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87.9%,拉动泸州市工业增长11.3个百分点。机械行业稳中向好,医药制造业加快发展。随着全国工程机械市场逐步复苏,一季度,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较1-2月提高4.3个百分点,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医药制造业作为泸州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一季度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6.8%,高于泸州市平均增速。新增企业拉动工业增长。今年以来,泸州市有88户工业企业新纳入规模以上统计,1-3月,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77.9%,占泸州市工业总量的2.5%,拉动泸州市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季度,泸州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5.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6.3%;林业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3.0%;
牧业产值29.7亿元,同比增长1.8%;渔业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7亿元,同比增长3.6%。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大棚蔬菜种植比例同比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小春蔬菜播种面积2.9万公顷,同比增长3.3%。生猪规模养殖增加,一季度,生猪出栏108.8万头,同比增长1.5%,猪肉产量7.9万吨,同比增加1.6%。
3、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一季度,泸州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3.6亿元,同比增长10.9%,对泸州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增长6.3%;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9亿元,增长19.3%;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16.9%;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6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1%;1-2月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71.6%。
(二)三大需求保持平稳,经济发展基础稳定
1、消费品市场活跃,消费需求持续稳定
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2014年,泸州市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泸州市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乡村增速比城镇高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占主导,餐饮收入加快增长。一季度,泸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零售额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85.6%,占据消费品市场主导地位。泸州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餐饮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较1-2月加快1.5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单位)引领市场发展。一季度,泸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比四川省限上增速快13个百分点,比泸州市社消零增速快10.3个百分点,是引领消费品市场发展、拉动社消零增长的主要力量。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民间投资增势强劲
一季度,泸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3%,增速比四川省快2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泸州市完成民间投资160.7亿元,增长51.7%,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13.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6.8%,民间投资拉动泸州市投资增长36.2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4.5%,成为拉动泸州市投资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好。一季度,泸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资金本年到位264.6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18.5亿元,同比增长99.7%;银行贷款到位17.3亿元,增长42%;自筹资金到位202.1亿元,增长39%。工业投资拉动作用强。一季度泸州市完成工业投资90.3亿元,同比增长35.3%,增速比四川省快3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43.2%。房地产投资增长快。一季度泸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41.1亿元,同比增长77.7%,增速比四川省平均增速高62.6个百分点,在四川省二十一个市州中排在第4位。
3、外贸形势较好,进出口快速增长
一季度,泸州市实现进出口总值4980万美元,同比增长56.3%。其中,进口3494万美元,增长15.6%;出口1486万美元,同比增长800.6%。外贸形势好转,一季度进出口、进口、出口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52.2、7.3、839.9个百分点。
(三)三方收入稳定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1、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季度,泸州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居四川省第7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4亿元,下降8.4%,从税收结构看,营业税收入4.3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2.1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0.5亿元、增值税收入1.4亿元,占税收总量的26.2%、12.8%、3.0%和8.5%;非税收入13.3亿元,增长80.0%。
2、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一季度,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8元,增长11.6%,增速居四川省第2位,增速高于四川省、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22元,增长13.0%,增速居四川省第7位,增速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低速增长,经济效益下降
1-2月,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4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税总额26.1亿元,同比下降29.9%;实现利润总额13.3亿元,同比下降
39.4%;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2.58%,比去年同期提高4.19个百分点。
(四)要素保障有力,运行环境总体趋稳
1、金融市场稳定,信贷资金保障较好
3月末,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5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03.6亿元,增长7.3%,其中个人储蓄存款974.8亿元,比年初增长97.2亿元,增长11.1%。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26.4亿元,比年初增长59.6亿元,增长7.8%,其中短期贷款283.8亿元,比年初增长29.7亿元,增长11.7%;中长期贷款538.2亿元,比年初增长32.4亿元,增长6.4%,较好地满足了泸州市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为泸州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2、货运周转量增势平稳,全社会用电稳定增长
从反映经济活力的两项指标看,一季度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17.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4%。全社会用电量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
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不断回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3%,降幅较去年收窄1.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下降0.4%,工业企业生产压力逐步缓解。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一季度泸州市经济运行看,泸州市经济虽然保持稳中向好趋势,但仍面临追赶超越与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面临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经济运行中显现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受宏观环境影响,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
国际上,债务上限和QE退出影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结构性缺陷也限制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它的改善还需要很长时间。国内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攻坚期,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经济的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瓶颈、财政金融风险等突出矛盾仍亟待进一步消解,经济转型升级之路还很长。在中央强调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引导下,全国各省、四川省各市发展预期普遍下调。虽然今
年泸州市经济发展积极向好,但受宏观环境影响,企业供大于求和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仍然突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
(二)生产要素保障还有待提高
一是天然气供应不稳定。随着泸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天然气消费量在大幅增加,天然气供应不稳定。二是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去年通过一系列电力工程改善了供电条件,但泸州市输变电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存在电力主网结构单一,电源分布不合理,主网断面负荷受限、抗风险能力低等诸多问题。三是土地资源紧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土地的清理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企业难以争取新增用地指标,存量土地面积也不大。因此,部分工业项目无法落地,部分企业虽然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意向,但受土地资源制约,不能付诸实际。
(三)企业融资仍然困难
受市场低迷、库存压力加大影响,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激增。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从工业融资需求总体情况看,2013年泸州市工业信贷融资需求在15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园区建设融资需求约20-30亿元,工业项目贷款需求在80亿元以上,中小(微)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在50亿元以上。此外,很多企业反映,融资手续繁杂,资金到位时间长,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往往错过企业最佳用款时机。
(四)新入库项目投资规模相对偏小
一季度,泸州市新开工入库投资项目12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4个,增长104.9%,虽然增长的个数很多,但是从今年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92.3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25.6亿元来比较的话,计划投资额下降了22.6%。从平均规模来看,今年为7782万元,去年为20589亿元,今年新入库项目的平均规模比去年明显减小。
(五)生猪产能过剩,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
今年1月22日以后,泸州市生猪价格连续8周出现下跌,截止3月31日泸州市生猪出场均价633/50公斤,环比下跌0.78%,猪粮比价4.83∶1。生猪价格下跌,部分养殖户养殖肥猪已经出现亏损状态,而目前全国生猪产能偏高,生猪
市场不明朗,也严重抑制了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上半年经济形势预判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国内形势看,全国总体经济发展形势稳中向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回升,结构调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另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新的发展潜力和需求也将不断释放,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从泸州形势看,一季度,泸州经济持续向好,为上半年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泸州经济发展来看,还将在调优结构中加快发展。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六个突破”相关政策意见,坚定发展信心,咬定目标不动摇,突出“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总要求,以深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中心,明确重点,细化责任,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巩固好泸州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预计上半年泸州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可望实现平稳增长的预期目标。
第五篇: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4年1季度四川省内江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今年以来,内江市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战略”,将项目拉动、产业支撑作为经济加速快进的重要引擎,狠抓项目推进,内江市一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9%,总量居四川省第14位,增速居四川省第7位,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13%高11.9个百分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1-3月,内江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3亿元,其中,项目投资132.44亿元,同比增长21%,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6.3%;房地产开发投资22.86亿元,增长80.7%,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2.7%。
(一)总量位次保持不变,速度高位略有回落
与四川省相比,内江投资总量居四川省第14位,增速居四川省第7位。从总量看,与去年同期持平。从增速看,四川省有15个市州增速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6个市州增速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内江增速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回落2个位次。
(二)第三产业投资领跑,内江市投资结构更加优化
内江市三次产业投资比为1.6:37.0:61.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99亿元,增长33.4%,增幅比全社会投资快8.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1.4%,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7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81亿元,增长15.5%,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速慢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完成工业投资57.75亿元,增长15.8%,增幅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增幅慢9.1个百分点,仅拉动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
(三)行业投资呈现6降12升,更新改造投资稳定发展
在监测的20个国民经济行业中,本年有投资进度的行业共计18个,其中6个行业投资呈下降态势,其余12个行业投资均实现正增长。下降的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类投资下降行业总投资仅为
9.18亿元,占内江市投资总量的5.9%。在投资增长的行业中,9大行业投资增长超过内江市平均速度,其中制造业、房地产业(含房地产开发投资)、水利环
境公共设施管理业表现突出,完成投资达100.6亿元,占内江市投资总量的64.4%。
更新改造投资稳定发展。1-3月,内江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55.14亿元,增长18.3%,总量排四川省第9位,增速排四川省第11位。从项目施工数量看,内江市更新改造项目269个,排四川省第6位;从项目施工规模看,内江市更新改造项目平均计划总投资1.07亿元,排四川省第15位。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力
在万达广场、金科置业、翡翠国际项目以及县(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对房地产项目的拉动下,1-3月内江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86亿元,增长80.7%,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0.1%上升至14.6%,上升4.5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8.2个百分点。与四川省相比,比四川省开发投资增速(15.1%)高65.6个百分点,在四川省排第3位,在川南五市排第1位,比泸州(77.7%)高3个百分点,比自贡(28.5%)高52.2个百分点,比宜宾(26.1%)高54.6个百分点,比乐山(14%)高66.7个百分点。
(五)项目规模扩大突出发展需求,重点领域投资强力支撑
内江市亿元以上项目224个,累计完成投资92.97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9.5%,突出了内江未来发展靠大项目带动的发展趋势。其中,投资108亿元的成都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内江段、投资40亿元的内江渤商物流中心、投资34.5亿元的内威荣高速公路内江段建设、投资30亿元的万达商业广场综合体、投资18.7亿元的自隆高速路内江段建设,对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在一批大项目的带动下,内江市重点领域投资继续保持强力支撑,截止3月底,内江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及社会事业三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130.41亿元,增长18.4%,占内江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3.4%,成为内江市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89亿元,增长22.4%;产业发展完成投资55.87亿元,增长18%;民生及社会事业完成投资31.65亿元,增长14%。
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政策、资金、土地等既是推动重大项目的要素支撑,又是项目实施的主要瓶颈。今年1-3月内江市投资的总体情况较好,但投资总量仍然仅占四川省投资3.1%,投资总量偏小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改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工业性投资增长不快
截止3月底,内江市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57.75亿元,同比增长15.8%,比全社会投资增速低9.1个百分点,仅占内江市投资总量的37%。同时,工业性投资项目规模小,项目平均投资额1.02亿元,居四川省第20位,仅相当于四川省平均水平(2.98亿元)的34.2%。在川南五市中,比乐山(2.33亿元)低56.2%,比宜宾(2.65亿元)低61.5%,比泸州(1.36亿元)低25%,仅略高于自贡(0.85亿元)。
(二)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呈现同比回落趋势
2013年,受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内江市房地产销售“高开低走”。2014年年初,受房价略有松动和春节期间返乡置业高潮的影响,1-2月内江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2.6%,但3月内江市楼盘的价格基本稳定,市民普遍持观望态度,3月当月内江市房地产仅销售8.93万平方米,1-3月累计销售26.76万平方米,增长17.4%,与2013年1-3月(20.4%)相比,同比回落了3个百分点。
(三)项目资金平衡难
一是近年来内江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多数企业加大了技改扩能投入,目前大部分的技改项目尚未达产或刚投产运营,投入成本尚未收回,加之自身积累不足,更多的资金投入存在困难。二是部分政府性投资项目对上级补助资金依赖性太强,多元投资机制还不成熟,民间资金投入积极性还需提高。截止3月底,内江市民间投资85.85亿元,同比仅增长10.5%,比全社会投资增速慢14.4个百分点。三是近年来银行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贷款已出现偏紧迹象,政府性投融资趋于困难。
(四)项目用地保障难
随着重点项目的增多、用地规模的扩大、土地管控的趋严,项目建设用地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是供需矛盾突出。初步统计,内江市计划实施的270个市级重点项目用地缺口达30515亩,用地指标缺口较大。二是项目落地困难。近年来中央针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土地管理调控政策,国有土地控制力度不断加大,地方项目投资成本大幅度上升,致使不少项目难于落地。三是征地安置补偿难度大。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应由财政筹集的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导致
部分补偿安置不能及时兑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难以及时落实,致使征地拆迁工作推进缓慢。
(五)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偏低
截止3月底,内江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4.8亿元,同比增长13.7%,但2013年省上“三大活动”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仅为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