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中国问题即是农民的问题。养老,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农民养老的现状出发,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实践参加者:沈洁实践主题: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
时间:2013年1月地点: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农民养老问题与建议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
(一)家庭养老
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
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
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四)储蓄养老
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二)精神没有寄托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三)劳动责任没有减少
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四)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二)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
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政府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政府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
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维权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平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
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
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参考文献】
刘丽丽,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研究,2005
宋斌文,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11.13
商学院
沈洁
10841607
10东旅游2班
第二篇: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与以“青春奋斗成就梦想•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为主题进行了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青春奋斗成就梦想•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时间:2014年2月3日—2014年2月9日 地点: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线上。主要表现在:
(一)生活困难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一个是靠自己劳动收入,另一个是靠子女供养。在农村60-70岁之间的低龄老年人中有不少人身体比较健壮,能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或多或少的劳动收入,在经济上不完全依赖于子女供养。而不得不靠子女供养的农村老人,却因他们的子女生活本身就相当困难,其生活就难以为继了。尤其是80岁以上的纯农户特困独居老人因自身基本上已无经济来源,依靠吃低保、政府救助和子女少量赡养费维持生活。
(二)看病就医困难
农村老年人一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年老生理疾病较多,经济上抗病能力较弱。而当前农村医疗条件、医疗水平还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一旦生病,子女负担加重,后果不堪设想,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现象常有发生。虽然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医疗保障的缺乏,他们生病就医时,能拖则拖,不及时就诊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照料功能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约有60-70%的青壮年因外出打工,无暇顾及父母,许多老人成了“留守族”,他们不但享受不到子女的照料,还要承担种田、照料孙辈等繁重的田间和家务活动,负担重、压力大。特别是那些年迈体弱的老人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状态,加上生活单调贫乏和长期独居带来的精神上的空虚,使得其性格怪异。
(四)安全令人担忧
目前农村老人业余生活枯燥,娱乐活动鲜得一见,加上长期“留守”,邻里彼此缺乏互相照应,他们的安全状况比较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高龄特困独居老人,他们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甚至病死陋室多日无人知晓的事情时有发生,事故日趋增多。
二、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农村养老工作各地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拿出了一些实招,但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问题:
(一)养老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致使农村老龄人口众多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形成强烈反差。如五保供养制度标准低、不平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未做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难界定;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少、受益低等。
(二)医疗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疾病率、慢性病率比较高,与当前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形成了较明显的差距,很多农村老年人还不在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之内。加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覆盖面少,农民的医疗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对大病、重病老人的医疗保障基本上没法解决。
(三)公共财政资金配套不足
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来得快,老年人口多,贫富差距大,受公共财政压力和经费的不足,致使养老保障社会化服务工作不能作为一项制度性得以长期延续,并得不到财政部门的认可,导致预算没有养老保障经费项目。调查中发现,虽各地各级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有的地区用于保障老龄工作的业务经费寥寥无几,个别地区甚至没有说法。
(四)家庭养老压力逐渐增大
目前家庭养老压力增大的主要表现:一是由于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趋势愈来愈显著,带来老年夫妇、单身老人大量骤增所引起的家庭养老压力增大;二是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国策,使家庭结构形成“四二一”格局,即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甚至更多老人,依靠家庭养老来解决老人的养老显然是难以承受的。三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离家外出打工,也将引发老年夫妇、单身老人增多和对农村养老产生负面影响。
(五)为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公共财政资金配套不足,少数农村没有设施完善、配套齐全、功能多样的老年人活动场所,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原有的敬(养)老院不仅从数量上而且在规模上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且存在着年老失修、建设设施差、床位设置少、管理不正规、功能不齐全及服务技能水平低等问题。
三、具体解决措施
当前农村养老主要有以下几种种措施: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老年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二)机构型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全市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主要是针对农村孤寡、残疾、五保老人,重点是做好“三无”老人(无儿、无经济收入、无工作能力)的“五保”供养(保食、保衣、保住、保医、保葬)。又可分为五保户和敬老院两种具体形式。为了照顾这些老人,采取机构养老的模式,由各级敬老院或村基层组织负责做好衣、食、住、行、医等一系列社会服务。
(三)基层组织社会福利型养老
这种供养方式取决于村基层组织、村集体的经济状况。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镇或村,从集体积累中列支养老基金,对已进入老年的农民按月支付一定的养老金,建立了范围较窄、标准较低、不很规范的农民退休养老制度。每月或每季度为农村老人发钱、粮、油等生活物品。
(四)社会养老保险型养老
民政部门从1992年开始,根据上级要求,在农村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模式的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
(五)储蓄自给型养老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指老年人口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农村一部分老人通过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或多或少地积攒了一部分并不丰厚的“老底”,就是靠这点“家底”,再加上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尚好,种点粮食、蔬菜自给,维持基本生活。
四、解决农村养老的对策建议
农村家庭养老作为中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延续数千年。虽然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家庭养老将一下子被其他的养老方式所替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的核心化,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家庭养老的主导地位势必遭到撼动,为适应于新社会条件的社会养老所取代。
(一)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护家庭养老的重要根基。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加大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传统的养老观念,让人们自觉、自愿地认识和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保障农民晚年基本生活的社会性、政策性的基本保险,是国家和政府的社会政策行为。因此,应该在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低标准起步,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三)加强敬老院建设
敬老院集中生活供养优越无比,它具有良好的供养条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集中供养比分散供养好得多。
总而言之,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面对社会老龄化,我市的农村养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正确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才能让大多数的人生活安康,才能全力助推“双提升”。
第三篇: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xx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农村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口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面对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xx县各级党政部门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老龄等部门在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改革、加强医疗救助以及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
xx县是1992年开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遵循“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由于实行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制,集中补助、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大,农民参保率不等。2003年以来,各镇逐步探索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强化了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的责任,提高了农民缴费参保的积极性,逐步推进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000人,享受养老金人数2535人。
2、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条件逐步改善
xx县农村老年人中现有五保老人3321人,已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他们的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共有敬老院14所,总床位2552张,入院老人2325人。2006年,集中供养能力达80%,2009年xx县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年均分散供养标准达2000元,集中供养达3100元。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通知》,明确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原来的镇村集体经济供养转为政府的社会责任,从根本上保障了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农村老人集体供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3、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断加快
当前,xx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依赖土地和子女的家庭型养老。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家庭结构小型化,仅有老人、儿童的以及妇女留守的“空巢”家庭迅速增加。一些镇村“空巢”老人已占当地老年人总数的55%以上。随着土地养老保障功能虚化,家庭型养老功能的盖弱化,一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服务机构蓬勃发展,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4、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文化生活有了良好基础
随着全县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老年人健康档案制度建立;村级文化室、万册图书室的普及等等,为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了基础资源。
实践参加者:xxx
实践主题: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
实践时间:xxxx年x月xx号
实践对象:xx县xx镇xx乡xx村xx组
实践形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采取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和问卷分析的形式 现将此次调研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内容
为深入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贯彻惠农政策,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更深入系统的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调研。
(一)、宏观政策解读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细则解读
1)政策背后的缘由
2)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
3)政策的执行力度
4)政策效果预期及实际效果分析
(二)、农村老龄人口的具体状况分析(以xx组为例)
从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消费水平分析:
A.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情况调研
1)具体实施状况
2)实施后农民的反映
B.养老金领取的落实情况
1)当地政府财务部相关规定
2)农民的切实支持率
3)保障性
(三)普通民众眼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1)了解xx组各有关政府机构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看法和态度
2)政策实施后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3)农村市场的消费状况影响
4)基层组织的舆论宣传状况
5)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施方案
(一)时间
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二)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实践自我的平台。
(三)调研对象
xx村xx组
(四)调查方法
政策宣讲(印发一些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发给村民)
现场观察(走进乡村亲身体验和感受农村的风俗民情)
走访座谈(到村委会及相关农保机构访谈进一步了解实情)
问卷调查(附表)(到乡村和相关的基层干部处发放问卷表)
问卷分析(统计和分析数据并整理获得核心资料)
四、调查结果
本人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8份,回收问卷56份,有效问卷53份,回收后将所得调查统计如下:
1、家庭人口问题
家庭人口2口到5口占53%,孤寡老人占32%,5口以上占15%,可见孤寡老人所占比重较大,人口多会给家庭增加负担,孤寡老人更加严重。
2、年龄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老年人的年龄在65~75之间占了一半以上,而65一下的为小部分,可见年龄层次出现断层,最高年龄为88岁,共3人。
3、每个月的养老金问题
养老金600以上的占24%,400~599的占26%,可见养老金在400一下的占了一半,这么低的养老金,老人家怎么生活呢?
五、存在问题
1、一些领导对农村养老保障工作重视不到位。
2、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
3、家庭养老压力逐渐增大。
4、卫生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率比例增高,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障。
5、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些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在征收“一事一议”统筹款时,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办事,对待老年人视同家庭其他成员一样收费,没有优待和照顾,这样,老年人在家庭中不但需要子女赡养,还要承担“一事一议”等有关费用,这就加重了家庭子女们经济负担。
6、“空巢”孤、困老人养老保障亟待关注。全县农村有6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远走他乡,家里留下老人和小孩,有的连小孩也带出去就地上学,家里只有老人留守,农忙时有的子女能回家一趟,多数子女只有春节才回家与老人团聚。老人平时患病无人照料护理,有时只有邻居照顾。在日常生活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感到很寂寞。
六、关于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在18大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
2、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3、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4、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
5、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七、附录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卷调查表
1.您觉得有必要购买养老保险吗?
A.有必要B.相当有必要C.没有必要D.不知道E.无所谓
2.您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吗?
A.非常担心B.有些担心C.不太担心D.完全不担心E.不知道
3.如果让您选择养老方式,您会如何选择?(可多选)
A.子女养老B.自己存钱养老C.参加商业保险D.参加政府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E.靠政府或集体救济F.等老了再想办法G.务工或务农
4.为减轻老年的生活困难,您是否正在做以下的事(包括已经做的事),效果如何?
实施情况 效果
正在实施中 年支出金额(每人)非常好 一般 不太好
1.储蓄元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元
3.商业保险元
4.投资股票等、资产运作元
5.子女的教育投资元
6.实施和扩大事业元
7.农村合作医疗元
8.其他元
9.什么也没有做元×
10.不清楚元×
4.您知道哪些商业保险机构名称?(可多选)
A.中国人寿保险公司B.中国平安保险公司C.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D.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E.以上都不知道F.以上都知道
5.您知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吗?
A.知道,很了解B.听说过,但不大清楚C.根本没听过
6.您认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否解决养老问题?
A.能B.不能C.不知道
7.您所在的农村是否有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宣传工作?
一点也不了解 听说过而已参加过活动、使用过效果
1.发放宣传资料
2.发放宣传用的VCD/录像带
3.电视/广播
4.召开说明会
5.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6.设置宣传牌
7.农保工作人员的单独介绍
8.村干部的单独介绍
9.听别人、已参加的人讲过
10.其他(自填)
8.您是否愿意参加政府主办并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A.非常想参加B.想参加C.不太想参加D.不想参加E.已参加F.不清楚
9.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想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定项)
A.作为资产管理方法、老年资金保障方法有利(收益性高)B.因为是国家的制度可以放心C.比起其他资产管理方法方便D.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缴费方式等、比较方便E.因为遇到热情的推销员F.可以得到政府的参保补贴G.可以得到村集体的参保补助I.遇到生产、生活困难可以用保险证到银行进行质押贷款 J.没有明确想法
10.您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没钱参加B.不了解政策C.怕不兑现,不可靠D.怕不合算E.其它
11.您对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吗?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无所谓
12.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可多选)
A.不划算B.不准确知道未来能领多少钱C.不能保证老年后基本生活D.集体补贴太少E.通过政府的行政措施推行F.加入的手续太复杂G.以后不在农村居住后领取养老金不方便
13.您认为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家庭决定因素是:
A.父亲B.母亲C.本人D.配偶 E.子女F.其它
14.您认为目前农村老年人每月至少需要多少元(除自种的粮食、蔬菜等以外)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A.50以下B.51-100C.101-150D.151-200E.201-250F.251-300G.300以上
15.根据您的收入情况,您认为养老保险费多少元比较合适?
A.月缴50元左右B.月缴100元左右C.月缴150元左右D.月缴200元左右E.月缴200以上
16.您了解以下哪些政府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优惠补助政策?(可多选)
A.种粮补贴B.粮种补贴(资金补贴)C.贷款贴息D.减免农业税E.针对计生户的补贴F.失地补偿政策G.退耕还林政策H.以上都知道
17.您对这项政策的实施有什么建议吗?
再次感谢您能完成此次关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问卷,祝您新年快乐!
第四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郑思宇
简介:
课题研究背景: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18万。下辖7个街道、3个乡。乡:红旗乡、民主乡、柳毛乡。1992年,恒山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东南部,东、南与鸡东县接壤,西与梨树区毗邻,西北与滴道区分界,北与鸡冠区相连。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11公里。全区共辖大恒山、小恒山、二道河子、桦木林、张新、奋斗、柳毛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朝鲜族主要居住在红旗乡张鲜村。区政府驻地中心路。材化学院20111011班已经与恒山区取得很好的联系,已经多次组织“三下乡”队伍前往调研。
关键词:恒山区三下乡 农村养老问题调研
1.课题研究背景: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2.课题研究目的: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与人民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对这个问题作很多研究,这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有很多研究对于农村老人的心里问题、年龄比例、农村老人的性别比例以及农村老人的幸福快乐指数的问题,而今天我们组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因素是什么。在这个这么严峻的问题上,我们的研究着重实地考察,实地地发问卷作调查。进一步更详细地了解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把农村老人养老方面特征与城市里老人养老方面特征的差异的对比,找出两者的独特气质,我们还尝试着去结合真实情况,规划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积极鼓励和带动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好五四精神,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了解我国国情,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3.课题研究意义:
3.1了解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首要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当前农村由于老人养老问题引发的矛盾则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极不和谐的一幕。目前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令人堪忧,能否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社会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90后额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国情,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3.2锻炼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大学生,我们希望能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走进社会,了解我国的农村老人的情况,增长知识。走进真实。况且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能为我国研究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作一分贡献,能为推动创造和谐社会而出一份力,我也觉得我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起码能为推动和谐社会尽了一份绵力。
3.3了解真实问题,积极规划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与人民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对这个问题作很多研究,这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我们的研究应着重实地考察,实地的发问卷作调查,进一步地了解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我们还将尝试去结合真实情况,规划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村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农村老人对当前国家政策的不了解。我们大学生是当代最有活力的一个大集体,我们有义务去让农村老人知道社会是关注他们的,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服务农村,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4.调研概况:
4.1课题调研时间:7月16号至8月5日
4.2课题调研地点: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
4.3课题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两个方法进行。2012年7月16日至8月5日,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1011班队员分别对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的几个村进行了问卷发放,共分发调查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24%。回收问卷后,我小组将所得调查统计如下统计情况。
4.4优势和特点:我组的研究具有真实性,实地考察;我们的研究在结合真实情况下,在综合多种情况之后才开始下结论,不会只着重于单方面,而是综合分析;我们采用了很有权威性的调查问卷,所以这个问卷的结果很可信,由这个问卷结果得来的结论是很可靠的;我们的研究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样会比较多变通性,会更有创新性。
综上所述,我们会坚持真实性,创新性,变通性,完整性,能更真实地反映结论
5.课题调研数据统计及调研结果分析:
我小组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05份,回收105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问卷后,我小组将所得调查统计如下:
1. 对养农村养老问题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52%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C项(不清楚),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B项(一般),仅有1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A项(了解),可见人们对于农村的养老问题及养老政策不是特别了解,关于养老问题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普及。
2. 您或您家人的养老方式是:
有44%的人们选择了A项(与子女同居),46%的人们选择了B项(与老伴同居或独居),有10%的人们选择了C项(敬老院),D项无人选择,由此可见空巢老人占了大多数,那样的话,我们不帮助他们,他们能否生活下去?
3.您认为农村养老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有34%的人选择了A项(社会关注度不够),11%的人选择了B项(政府关注不够),12%的人选择了C项(物质生活缺乏),43%的人选择了D项(精神生活缺乏),那么这样可以看出,虽然政府关注,但是宣传的程度还是不够,导致社会关注的程度不够,而大多数人们只是注重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但是却极大程度的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并且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才能从根本提高人们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4.一般情况下农村人民会选择什么养老方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47%的人们选择A项(家庭养老),42%的人们会选择B项(社会养老),11%的人们选择了C项(土地养老),可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占了绝大多数,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为普遍些。
5.目前农村人民均收入
有21%的人们选择了A项(好),有37%的人们选择了B项(一般),42%的人选择了C项(差),可见,有将近一半的人拿不到认为满意的收入,更何况这么低的养老金,农村的老人们要怎么生活那?
6.您了解在农村有()人交养老保险?
A项没有人选择,有27%的人们选择了B项(50%)左右,而剩下的人都选了C项,根据询问调查,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的人们工资较少,有的家庭三代人同居,还有大部分的教育支出,没有空余的钱去交养老保险,导致大多数的人到老没有自己的养老保险,只能靠政府和家庭的救济勉强生活。
7.您认为应重点关注农村长者晚年生活的哪个方面?
有84%的人选择了A项(饮食及医疗),有14的人选择了B项(休闲与娱乐),有2%的人选择了C项(家庭生活),D项无人选择,虽然国内已经很注重农村人民的饮食与医疗,但是从调查数据看来,吃饭难,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8.是否愿意让您或您亲人到养老院接受基本养老保障?(忽略经济成本,如果你要工作„„)
选择A项(愿意)的人数占23%,剩余的人都选择了B项,可见,中国的亲老子养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没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或者亲人去养老院接受基本的养老保险,根据询问调查,原因有二:1.认为父母养自己一辈子,照顾父母是自己的义务所在。2.认为将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会让邻居好友瞧不起。
9.您对现在农村养老问题做一个总评
7%的人选择了A项(非常糟糕),29%的人选择了B项(比较糟糕),64%的人选择了C项(一般),可见我们国家的农村养老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社会能更多的关注农村的养老问题,那么前景是非常好的。
10.您认为农村养老保险对缓解养老压力的作用如何?
根据调查数据看,12%的人选择了A项(帮助不大),83%的人选择了B项(有一定帮助),5%的人选择了C项(帮助很大),这样看来,农村的养老政策还没有得到农村大部分人们的认可,我们的任务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得到社会上更多人们的关注,使得这些政策能够真正的为农村人们谋福利。
6.解决办法:
第一,充分发挥家庭养老模式的作用。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模式,在农村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让有子女的老人在经济赡养、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等方面能够得到基本满足。“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力不住”《新约.马可福音》如此告戒人们。我们就要营造一种“父慈子孝、婆惠媳顺”的和睦家庭氛围。即使有个别问题发生,也能及时调解、帮助、教育,使之得到圆满解决,使“老无所养”、老人状告儿媳要求履行赡养等现象不再发生。
第二,充分发挥我国法律机构的作用
1、尽快制订农村养老基本法——《农村养老保障法》,农村养老保障法可以作为我们正在制订中的《社会保障法》的部门法。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农村养老的原则、农村养老的形式、农村养老的种类、农村集体养老机构及其性质、家庭养老的内容、集体养老的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及其性质、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发放、法律责任等等。
2、根据《农村养老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制订如下部门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法》、《农村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农村家庭养老示范法》等等。
3、制订农村养老的行政法规。这一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规范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方面,在整个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应该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农村家庭养老条例》、《农村集体养老条例》、《农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办法》、《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条例》、《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条例》、《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税收减免办法》。
第五篇: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仅就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XX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
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XXXX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X%,预计到XXXX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据抽样调查统计XXXX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X人。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四是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的增强,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弱化了家庭的内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传统观念。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单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方案中确定的缴费原则是:“坚持资金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根本无法兑现集体补助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绝大多数普通农牧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和鼓励性储蓄。既未体现“社会保险”,也未体现“社会共济”,名不符实的“养老保险”使农牧民难以接受和认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门实施的《基本方案》考虑到农村牧区发展条件的差异,规定了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10个档次缴费。但是由于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加上农牧民对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档次。这样低标准、短周期的资金周转难以达到养老保障作用。
三是体制不顺,管理混乱。从目前已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地区的情况看,农村社会保险机构只在县级以上才设立,乡镇还没有健全机构,行政村也没有设立代办员,专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混乱,还出现了个别违规操作的挪用和挤占行为。
四是经费短缺,工作开展困难。根据《基本方案》规定允许从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费来弥补业务经费的不足,很多经办部门就是依靠这笔费用来维持日常的业务工作。而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的同级财政从未划拨过农保工作的专项经费,致使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
另外,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牧区大量集体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失地农牧民和进城务工农牧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失地农牧民,由于征地的安置补偿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缺位,其中相当多的人成为“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的“三无”人员,直接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失地农牧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下岗工人问题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于更多地关注。
二、建立和完善我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的政策建议
1.提高对农村牧区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多年来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2.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机制。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与传统大家庭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相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种方式。虽然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家庭养老受到严峻挑战,社会养老成为现代必不可少的养老方式。但是家庭养老并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还是一种很重要和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方面,而且,中国人传统的亲情养老,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也无法取代。因此,家庭养老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被社会养老完全代替。在目前我们应积极培养、发展和完善它。要积极建设和宣传新的养老观,鼓励和支持签定养老协议书,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组织对强化家庭养老的重大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严格执法等等。
3.坚持因地制宜与自愿的原则,避免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刀切”。我区地区差异大,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保险意识等方面的制约,短期内让农牧民普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条件不成熟。要避免强迫农牧民参加的做法,杜绝“好心办坏事”。因为这不仅增加了农牧民的负担,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只有坚持自愿原则,并通过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与政策引导,才能使这项工作健康持续地运行。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搞,以点带面,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进。
4.继续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从目前的农村牧区情况看,单凭任何一种保障都不能承担如此重任,必须多种保障手段综合运用,这才是解决农村牧区社会养老的有效途径。应当允许各地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保障制度。2008年我区将全面启动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是为收入难以维持农村牧区最基本生活标准的人群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克服了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救济范围窄、标准低、随意性大的弱点,使社会救济有了普遍的适应性。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无疑是对农村牧区养老的有力补充,对此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落实资金,尽快把农村牧区低保工作全面推进。2005年国家将我区列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试点省区,参加试点的11个盟市、98个旗县,共有9342人领取了奖励扶助资金。对此各地区要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农村牧区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来提高农村牧区养老的保障能力,由于我区各地区财政收支状况各不相同,对此各地要认真落实资金,本着实事求是、合理负担的原则,划分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分担比例,建立奖励扶助资金发放的安全快捷通道,坚持资金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的原则,确保资金到户到人。
5.切实做好失地农牧民养老保障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被征地农牧民养老保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被征地农牧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确保被征地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对城市规划区内的被征地农民,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被征地农民不同年龄段,制定保持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办法和养老保障办法。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条件的地区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范围,通过现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其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城市规划区外的被征地农民,凡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要按有关规定将其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没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区,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必要的养老,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当地的社会救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