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数学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四年级数学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李家完小杨斗满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二、养成教育的类型及内容
1、礼仪养成教育。在信息沟通、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礼仪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各自的功能,如:⑴、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要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⑵、待人有礼,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到他人房间要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⑶、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要用尊称,不直呼姓名。⑷、对外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围观尾随。
2、日常生活养成教育。它包括以下内容:⑴、诚实,不说谎话,知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⑵、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要节约水电。⑶、穿戴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⑷、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衣服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刷餐具等家务劳动。
3、学习过程养成教育。它包括以下内容:按时作息,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不能到校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不懂就问,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课间做有益的游戏。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做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洁净,独立完成,考试不作弊。
4、护法守法养成教育。它包括以下内容:⑴、乘公共车、船时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让座,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出入时不拥挤,观看演出时不随便走动,要保持安静,演出结束时鼓掌致谢。⑵、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违章骑车,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跑打闹。⑶、注意安全,不玩火,不做有危险的游戏。⑷、要看有益的图书、报刊、录像;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警,敢于斗争。
5、纪律养成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纪律的重要性,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它包括以上所述的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内容: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⑵、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保护有益动物。
三、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
1、礼仪教育中养成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者,人道之极也。”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是我国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学生中普及礼仪知识,加强礼仪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塑造良好个人形象是非常有益的。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不能凭空洞的说教强迫学生接受,可指导学生创作“礼仪小儿歌”,会用礼貌用语。如:不骂人,不打架,对人要诚恳、宽厚,乐于助人,为人正直,敢讲真话,讲信用等,提高判断是非,辨别真假、美丑的能力。结合各年礼仪教育的内容,重点训练“接待朋友礼仪,接待亲戚礼仪,接待小老师的礼仪”,开展“学做小主人”、“学做小客人”等充满乐趣的活动,增强礼仪教育活动。这种礼仪教育能充分展示育人魅力,促进人际关系融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教育。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最容易显露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优点得以发扬,优点得到改正。因此,教者必须有目的地从这些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使道德品质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今年,我所带的班级有个学生,人很聪明,脑子转得快,嘴巴也挺勤,什么疑难问题都会请教老师,但他就是有个小毛病——干什么事都很马虎,常常写错字,抄错题,有时数学很简单的问题都会做错。针对这一问题,我常常请他剪小红花,或叫他做一些小制作,做一些必须细心的事,他完成后,我把他的小制作拿到讲台展览,同时在班上表扬他能细心认真地完成工作;做作业时,我要他先认真地观察优秀作业,再看看自己的练习本,找出问题,然后才做作业。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他,有意识地让他做一些似乎不相宜的活儿,只要告诉他注意什么,防止什么,锻炼的次数多了,就会克服了马虎的毛病。
3、社会活动中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班级、老师、少先队、学校、社会团体组织的社会活动,担任给予他们的社会工作,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热心为集体服务的精神。社会活动做到人人参加,并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担任社会工作,使他们都有一个训练的机会。
4、生产劳动中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自我服务劳动,以及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服务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从而养成爱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坚韧顽强的行为习惯。
5、执行规章制度中养成教育。教育学生执行规章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形成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执行纪律可以保证良好的道德行为连续下去,形成习惯。对缺乏控制力的小学生更为重要。通过执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具体做法: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
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们学校四年级班主任江老师针对一位屡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为他制定了一个称“马大哈”的计划,意思是一次作业粗心了,给自己记一个“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个“马大哈”。哪天他细心检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扬。这样,约莫过了一个月,这位同学养成了作业做完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马大哈”的个数逐渐少了甚至没有,100分的次数愈来愈多,成绩一下跃居前茅。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我们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我们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我们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五、养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道德行为习惯,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经过反复实践,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的主要标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都要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的人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但行为都是另一回事,这不能说是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只有知行统一的人才是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十分重要,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终生受用。有经验的教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生活素质,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养成教育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优良集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因此,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如:有些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开展“互帮互学”、“一帮一”等一系列活动。班内优等生和后进生结成了“对子”,建立“友谊组”,组与组之间展开了学习竞赛。活动中,两组学生在研究、讨论、攻关中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同学们在你帮我助的氛围中更加健康成长,班集体也在友爱和谐的氛围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我们一定要着重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礼貌待人,做到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知识技能,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第二篇: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美 ——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回归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让生活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让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新课程的理念蕴涵在课堂教学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值得欣慰的好现象。但是,作为第一线的教学实践者,在数学教学中审视、反思我们的课堂,却常现某些新课程理念被片面地理解,甚至是误解,从而造成一些片面的、无效的教学行为。
(一)、背景描述:
一位老师上三年级《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搭配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引入——周一的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搭配,使学生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
展开——周三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巩固——周五的菜谱(肉丸子、虾、白菜、豆腐、冬瓜)让孩子们说一说有哪几种搭配方法,并想一想怎样搭配做到不重复和遗漏。
应用——超市购物(出示食品柜台,自由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
(二)、现象分析:
乍看上去,这节课可谓是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但在实际听课中发现,学生为了在纸上写出这些菜名,老师为了把学生的搭配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用符号来替代菜名);整堂课黑板上写满了菜名,大家说的也全是菜名,而且当学生汇报时,很容易把荤菜和素菜搞混淆。由此我们意识到新课程给数学老师带来的一个问题:即生活化的素材,怎样上出数学味来?
1、教师在备课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设情境,却忽视了“备数学”、“备学生”。过去,我们只把数学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作为备课的重点,现在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应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来引入课题?教师重视情境创设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而忽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数学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懂得如何克服难点,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不准,即使所创设的情境再吸引人,也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因此,在下大力气创设情境的同时,应该更深入地研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有些现实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干扰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数学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模型”的思想,这种模型经常是有生活原型的,但生活原型中又往往掺杂了许多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把这些无关因素剔除,形成对数学的本质理解,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时间内尽快地实现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过渡,对于“有效的数学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二、概念的界定
何谓“数学化”?弗赖登塔尔认为,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简而言之,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因此在开发课程时,既要有意识地选择生活中的问题或素材,又要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分析,尝试为这些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即“数学地思维”。
其实,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并不矛盾的,从哲学层面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但是纵观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与其说是学习数学,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弗赖登塔尔 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正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数学也是极具个性的。严密的逻辑使她精确,高度的抽象使她深邃,广泛的应用使她美丽。数学教育中要让数学的个性得到充分 3 的张扬,在小学阶段尤其要凸显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既要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应该防止“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具有的“数学味”。尤其是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既然“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我们是否可以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概括为:“生活问题 → 数学问题 → 数学模型→ 数学问题→ 生活问题。”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需要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应该具有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数学抽象;应该理解掌握数学的符号变换,包括数量计算和逻辑演绎、经验归纳以及空间联想;应该学会数学的思考和应用。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一些非数学活动偏离了数学课的本来目的,影响了学生对数学课的正常体验。我们应该克服这种倾向,组织有效而真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品出“数学味”,追求数学课堂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饱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课才有“数学味”,有“数学味”的数学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聪明。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品出“数学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然而在强调从现实情境引入数学
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逐渐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如果把“生活味”和“数学味”看作“数学教学”这道菜肴的两种调料的话,过去的“数学味”显然放得太多,吃起来咸得发涩、发苦,而现在我们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味”,冲淡了应有的“数学味”,味道却是如此平淡。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到底应用什么方式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是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是我们身边的数学现象?还是数学自身的内在魅力(如数学的抽象性、简洁性、严密性、精美性)?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总之,作为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情境,尤其是现实情境,无疑在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但同时我们也应更加明确: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数学本质服务的。我们应依据数学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理的、合适的情境,并充分挖掘情境背后的数学关系,“数学”地理解情境,让情境多一点“数学味”。
2、寻找数学的渊源,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
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我认为应该让数学学习回到历史的源头、思维的原点,即找寻数学的“根”,因为它是继承与创新的支点。因此在数学 5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课程内容的资源,极力追溯数学的历史,与学生一道寻找数学的渊源。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体会。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设计方案
1、通过定期的、经常性的理论学习,使全体实验老师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及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实际意义,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应该把握的原则及其研究的方法,正确把握好课题研究的方向,尽可能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2、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
实验对象:低、中、高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实验内容:低、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1、学习教育理论,把握正确方向,确定实验目标
这阶段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和自学两种形式,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课题之研究方向、目标和具体实验方案。
2、分析教师和学生现状,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组教师要认真对全体学生进行细致的摸底,通过座谈、家访、谈心、批改作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及方式、学习基础、分析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为实验教学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计划实施阶段。
1、认真设计教案。
在教案中能够体现课题对教学的要求,体现新的“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实现数学味与生活味和谐美”的课堂教学模式。
2、做好个案资料的积累
个案资料包括:(1)和老师的交流(2)作业(3)学习行为习惯(4)学习情绪(5)家长意见等。根据这些资料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做好实验课公开教学活动
为了解实验效果,不定时的举行实验课公开教学活动,目的是请老师们一起来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后阶段要采取怎样的措施。
4、听专家讲座,学名师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实验教师观看名师的讲座或是课堂教学实录。
第三阶段:总结概括阶段。
1、实验老师每人上好实验汇报课。
2、实验老师写好经验交流或实验体会,撰写研究报告,写出研究论文。
第三篇: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礼仪是优良传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光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学习礼仪使自己懂得尊重,懂得与人沟通、懂得塑造自己的形象。人的形象是通过人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形象、人格形象及个人外表形象组成。它是学校形象和学校品牌的基石。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文化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有增无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礼仪文化古为今用,重建现代文明礼仪。这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学校、社会需要礼仪
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思想上进取心不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监管,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文明语言方面做得很不够。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口,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在对部分教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家长、学生的需求出发,继续以学校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德育特色学校,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内化学校的自身内涵和品味,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快速、协调、特色化发展。因此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在身心体验的过程中,增强礼仪修养,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和行为意识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
二、课题的界定
(一)文明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让高中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礼仪是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读书馆、阅览室)、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道德实践,文明礼仪约束,养成注重礼仪、举止文明的好习惯,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A、礼: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广义的“礼”,泛指一切典章制度和社会规范;作为狭义的“礼”,则指礼节,礼仪。守礼,即行为符合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养成教育理论。
C、儒家认为:必须通过教育,把人变成仁义礼智兼备的“君子”。高中阶段是一个从少年转向成人、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很多习惯将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礼仪习惯也一样。我认为农村高中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使之能成长为一个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重要作用。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1、确立适合农村高中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和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2、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3、探索适合农村高中实际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礼仪风貌得到改善,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二)课题的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习惯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农村高中学生的地域特点、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3、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实验班为抓手,着眼于全校。要在全校性的范围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以促进实验班研究,同时及时让实验班做法推广到全校,以达到共同进步。
4、一致性原则:教育者注意言行一致,老师家长做法要求一致,以增强其实效性。
5、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龙高中高
一、高二和高三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本课题,具体的操作措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个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个案调查: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相关人物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这一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易形成有效经验。
3、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实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问卷设计主要有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
4、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礼仪习惯;
2、学习习惯;
3、生活习惯;
4、节俭习惯:
5、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规则、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七、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单独开设礼仪课程
根据礼仪规范的内涵,通过“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几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分别开设校本课程,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班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精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二)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同伴合作时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在课外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1、实践调查:走访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文明礼仪,礼仪小知识、礼仪格言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的认识。
3、角色体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专题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能力,实现知行统一。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计在2011年7月份完成。
第一阶段,从2009年5月到2009年9月,课题论证阶段。
学校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学习和谐德育和文明礼仪理论,探讨研究方案,进行分工协作,着手实践。
第二阶段,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展开研究阶段。
以学期为单元,进行专项研究实践。具体实施活动如下,(一)文明礼仪常识普及活动(1)学校每学期举行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活动。(2)全体师生共同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利用《文明礼仪读本》并结合学校日常养成教育进行授课、学习,还要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文明礼仪影视教材。(3)大力倡导礼仪风、文明风,争做文明学生,让“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等文明用语成了校园里最流行的言语。(4)用好体态语言方面,对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进行练习。
(二)文明礼仪宣传活动(1)宣传橱窗、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渠道,以“文明礼仪”为主题,宣传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文明礼仪常识,并根据各阶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安排表,让文明礼仪教育深入人心。(2)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班会。
(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1)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根据所学的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活动调查表,选择自己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对收集和整理的结果进行分析,作出调查报告,将调查反馈给身边的被调查者,提醒他们要注意文明礼仪行为。(2)我和家长一起学礼仪。(3)开展“讲文明、懂礼貌”--争当“文明礼仪之星”活动。(4)学生制定文明礼仪学习学习计划。(5)“文明礼仪”主题联欢晚会。
(四)文明礼仪竞赛活动。以上内容具体时间安排有待
第一阶段研究制定。
第三阶段,从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课题总结阶段。
形成的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和经验总结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教育论文、图片资料、学生文章、个案分析材料、数据展示、现身说法(学生的礼仪方面)、现场展示会(如食堂用饭、卫生环境、自行车停放、师生招呼)、文明礼貌用语进校园等形式展现出来,供学生交流学习。使农村高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每月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进行研讨,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我们努力培养学生校园文明礼仪,这样才使我们的研究有了成效,有了成绩。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
(一)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绍奎
副组长:张允军 王先树
秘书长:李欣
(二)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张允军
副组长:王先树
主要成员:徐爱政、韩明华、朱广学、王先庚、王子荣以及全体班主任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如何把口算与笔算综合运用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存问题及研究意义)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必须经历口算到笔算的过渡阶段,但是笔算是基于口算的基础,才能够开展的,二年级上学期虽然安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但是它们是建立在口算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处理笔算,要把它们同口算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口算和笔算两种算法,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发现他们在计算方法上的共同性。再次,在笔算中特别是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二、研究的实施(对象和范围;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研究对象:二年级小学生。
研究范围:有关低年级加、减、乘、除的口算、笔算的内容。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
(一)(2011年10月)准备阶段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确定研究课题,填写“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申请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实施阶段实施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1.调查摸底:通过测试、谈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现状。2.分析原因:对测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口算和笔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错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3.确定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做好个案分析研究,及时记录、整理资料,写个案分析。4.将对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记录、整理、反思,为撰写论文积累素材。
(三)(2012年7月至9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1、“对口算和笔算再思考”的论文,2、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笔算和口算能力进行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2)个案分析法:通过教师结合自身计算问题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3)经验总结法。在对计算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4)行动研究法: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具体方法如下(1)吃透二年级数学教材,了解小学阶段的计算内容。(2)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3)关注每一个孩子,把握弱势群体,使他们不失去学习的自信心。(4)出多种形式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调查研究。(5)利用
课前2分钟对学生进行10道听算或10道口算的训练。(6)定期抽时间对学生进行速度和准确性的登记和对比
三、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实验假设或理论依据;关键词的界定)等
研究目标:
1、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和效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有效方法使学生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课题研究的内容:
1、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口算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些口算和笔算的习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逐步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并且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和笔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和笔算各自算理的理解;(3)练习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口算和笔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生计算出错类型以及原因的调查。
3、制定“提高二年级学生计算速度和效率”的计划科学设计训练方法,巩固提高口算和笔算的能力
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明确指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正确、迅速。
2.数与计算在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掌握一些粗浅的数与计算的知识,才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比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期,数与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成人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3.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关键词的界定:
口算与笔算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提出的要求是“熟练、正确和会”,在本年级段100以内加减法笔算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2—3题,平均错误率在4%以内,表内乘法口算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平均错误率在4%以内。提高计算正确率就是通过熟练并优化算法、形成良好计算习惯、熏染认真细心情感使学生达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减低错误率。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使用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小学提高低年级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计算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速度和准确的把握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在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课题研究,因此对课题的研究有些了解。现在以自己所任教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的课堂观察、访谈和提问为基础,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的课堂观察,以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访谈进行课题研究。
五、课题成果呈现的形式:
1.撰写研究论文
2、个案分析研究
3、学生作业成果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方案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方案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四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五年级期末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年级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目标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题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本班38名学生特别是本班3名学困生。
六、研究步骤
研究起止时间:20xx年9月—2011年7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09年10月)
A、确定课题。
B、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
C、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11年6月)
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B、成果交流与推广。
方案三:《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有效,哪些练习低效甚至无效,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制作钟面,当学生制作好钟面,钟面的结构已经基本认识了。
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④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理论认为:只有当参与者以”研究者“"发现者”的身份加入活动中,才能发挥活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对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考量和把握(预设、组织、调控、取舍等),活动成效才能趋于理想。追求活动的有序、深化、高效。
七、研究对象
本校五、六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
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
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调查、观察、测查、收集个案作业、作品等方式,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包括理论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定期召开论文交流与评比、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活动,请专家对这些经验予以鉴定、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九、研究时间: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xx年8月至20xx年9月
主要工作:
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主要工作:
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主要工作:
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赵凤兰
组员:高年组所有成员
十二、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几乎都已积累相当的研究方法和经验,知道如何深入展开研究、细心研究问题、彻底解决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一线骨干老师,其中有多名老师在市级评优课中取得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有多人次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过好成绩。教学、科研能力很强,所以有研究能力的保证。相信本课题在全体课题研究成员的执着研究和共同努力下,实验一定会取得成功。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的学生 课题组成员:负责人:孔慧霞 组员:张静马东霞 一、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实施方案一、题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学生的辅导关系到我们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引导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研究方案 靖边县梁镇小学王蓉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是写作的初步阶段,也是孩子对写作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孩子在这时候是否......
2017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 姜风志 吴洪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由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姜风志、吴......
课题研究方案
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存在久治不愈的顽症。近年来减负工作在持续不断,各级都提......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课题研究方案
《“荷花”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沅陵县荷花池小学课题研究组一、问题的提出:(一)学校发展的需要荷花池小学是一所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因校园荷池而命......
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教学结构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中国的教育,多年来因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上,许多教师往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