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建 设
吉林省春铁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于显杰
企业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企业层面控制是对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直接相关的控制;业务层面控制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的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由于企业要持续经营,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持续流动地处于企业之中,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过程,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实时改进;具体形式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是由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共同实施,从企业负责人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企业每一名普通员工;这样才有助于企业识别和处理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许多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引等。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等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层面的组织框架控制、发展战略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社会责任控制和企业文化控制;业务层面的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销售业务控制、研究与开发控制、工程项目控制、担保业务控制、业务外包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内部信心传递和信息系统控制;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诚信和守法是企业生存的基石,也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只要在国家的范围内生产和经营就要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将企业的发展置于国家法律允许的基本框架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应遵循的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减少和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2.促进和维护资产安全
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最关注的问题,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资产安全的有力保障。
3.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信息报告是提供给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的企业经营成果和信息,及时可靠的信息报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树立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利于企业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保证信息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4.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贯穿经营过程,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等,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实现发展战略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将企业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1.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总要在一定环境下运行,内部控制就是监督
和审视企业运行的环境,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管理体系,既包括企业层面的控制也包括业务层面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要求各部门做好基础工作,因为每个部门的规章制度都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营销部门的销售业务管理,材料部门的采购业务管理,生产部门的产品质量管理等,一个部门出了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就存在漏洞,任何一项规章制度都是用经验教训写出来的,只有各部门的制度健全了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让制度管人,让制度说话,这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
2.加强内控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态度,更取决于制度执行者的综合素质。如果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忽视制度程序,错误判断,甚至串通舞弊,就可能导致内部控制部分或全部失效。因此,企业应提高人员素质,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单位负责人是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其道德水准、业务水准和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和执行力度,所以选择高素质、能力强的高层领导尤为重要。其次,管理层不仅是经营活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第一执行者,因此企业管理层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当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随着与国际企业制度的接轨,管理人员必须是懂业务、懂计算机、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企
业内部要树立起团队精神,这样,从全方位提高企业队伍素质,才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真正得以落实和加强,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提高效益。
3.做好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常见的控制活动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另外,企业还需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制定相应预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4.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内部控制信息,并反过来强化企业治理结构,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促进科学管理的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从日常监督做起,这样往往可以杜绝许多重大违规事件发生。比如对账人员及时核对银行与单位银行日记账,并经财务负责人复核,可以有效杜绝私开支票侵吞公款行为;及时进行存货盘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可以有效杜绝保管人员侵吞实物行为。所以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执行中的成绩和问题。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对于尊重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应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避免重大损失的员工更应给予与贡献相当的奖励。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
能最终达到内控的目的。
5.建立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改进,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企业内部监督情况应该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揭示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同时,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缺陷纠正、改进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
6.进行及时合理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现实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政策。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企业要及时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应对策略,进行风险评估,规避风险,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完整。
第二篇: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刘晓岩
本文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内涵,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对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法措施,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不仅要对财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岗位、职责进行控制,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目标、方式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目标
1、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式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顺序递进的多重会计控制防线,包括:
1、授权控制。是指在某项财务会计活动发生之前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
2、分工控制。是指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处理有关人员能够相互制约。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发生了差错和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对于不相容职务进行分工负责,可以防止差错,堵塞漏洞,对于保护财产安全起积极作用。
3、业务记录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记入会计系统。所谓业务记录控制,即在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账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
企业发展一定要注重“双轮驱动”,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制度。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员工团队,能使企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力,成为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制度资本”。可以说,内控制度建设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软实力的“助推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以下重要作用:(1)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可靠,防止差错。(2)防止个别人贪污盗窃、挪用公款的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3)实行内部控制后,由于各项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因而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责任心,并且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4)便于日后的审计工作,减少审计费用。
(5)对外经济业务如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可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同时抑制其中营私舞弊行为发生。因此,发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保证企业制订的经营方针和决策措施能够贯彻实施,为确保各责任中心(如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分支机构履行自己的职责,防止舞弊或减少损失、浪费,最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企业总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必须有一个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对单位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评价。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在自主经营过程中,必须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合法经营,如实反映经营成果,不编制假会计资料以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通过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来有效地促使和协助企业承担并履行上述责任。
三、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内控观念,培养内控认同感
要搞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首先企业自身要认识内部控制制度
对其经营的重要性,只有加深了认识,逐步从“我不用做”到“要我做”和“我要做”转变,企业才会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才会将认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控制环境是企业内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内部员工控制其它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任何控制制度归根结底需要人来造就和实施,因此要实现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关键应当抓住控制中的行为主体—人的因素,人们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直接影响其内部控制的态度,并进而影响着内控作用的发挥。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要有能履行其职责的人来胜任。造成中小企业的各种问题的因素中,归根结底是人才因素。目前,中小企业中关键岗位的人才还主要依靠外聘,要善于挑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端人才为己所用,充分发挥其才智。此外,要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技术教育,促进本企业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树立良好的内控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观念;创新管理层的管理观念、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奖励制度。
(二)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
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系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企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这一观念应立即更新,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四)借助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促使企业改进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二是通过中介组织对照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行为,帮助企业加以纠正。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沟通。企业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和决策信息及辅助企业管理控制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沟通体系建设。
此外,还要处理好控点与控面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要企业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按照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标准不断对其进行效益评价和修改,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工作,相信企业将会建立与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推进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
2010年
洪淑珍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事业和经济发展也面临了一系列地
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在组织机构、业务程序等方面上尝试制定新的管理控制方法,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强化关键控制点及重点环节的监督,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已成为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
关键字: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
由于90年代国有经济处于调整时期,我国有中小作业也在此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大多
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相对大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不断在市场经济中出生和成长起来,具有很强的生存意识,大多数采用了集中一点,寻找空白,特色经营,关健环节突破等经营策略,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然而或许正是这些优势造就了它们的诸多劣势:多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有的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有法不学,有法不依等;有的企业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的企业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企业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有相当一部份中小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问题。
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风险、营运
风险、、管制风险、技术风险待等生存风险,而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包括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这种机制,主要表现如下:
1.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体系不完善,业务流程也不够合理。
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它的合理有效是能否实现控制目标的关 1
键。很多企业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岗位设置存在不相职务不相分离的不合理人员的控制。
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企业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行为是关健。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会计当成付款员,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例如:江浙、广东地区等某些公司破产,都与领导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关。
3.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失控。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会计制度形同虚设,传统的集权式导致很多公司企业法人以言代法,仅仅把内部会计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不按章执行。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帐目混乱,造成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账账、账实之间长期不核对,不清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混乱、家底不清,会计基础数字失真。还有的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审计监督机构,设置内外的“账外账”套取企业资金。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建议。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地控制风险,而有效控制主要风险的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
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问题,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机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如果上述每一步都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从而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企业要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梳理并按业务类型归类,使各项经济业务都有相应的业务流程来控制,然后把每项业务流程分解成数个或几十个可控制的步骤,每一步骤都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使责任落实到责任人或责
任部门。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离的不相容职务:
1.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人员、职务要分离。如决定或审批采购物资的人员与执行采购物资的人员要由不同职务的人员处理;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批准的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现金。
2.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人员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人员要分离。如经济业务的经办人不能兼任审核人员。
3.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人员、职务要分离。如业务经办人不能同时兼任会计记账工作;会计记账人员不能同时兼任审核人员。
4.保管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人员、职务要分离,如出纳员不能兼任会计记账员。
5.保管财产物资和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人员、职务要分离。现金盘点要由非出纳人员进行核实,银行对账单要由非出纳人员进行核对确认。
6.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
7.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审批人员相分离,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
8.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个人兼管。
(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是指企业的每个部门或每个岗位的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条规定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授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权限要清晰。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双方都必须清楚授权的内容和范围,被授权人必须了解自己的权力限制。授权必须明确授权的内容是什么、授权的范围多大、谁来授权、授权给谁。二是授权大小应与授权人的级别相适应,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进行重大的、非同寻常的经营业务和交易事项方面的授权,而一般管理人员,只能进行较小的经营和交易方面的授权。三是权责要对应,“权”、”与“责”要相联系,机构或个人被授予了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制定相应岗位责任制,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四是执行要严格,各分(子)公司和各级人员要按所授的权限办事,不得随意超越权限,定期对经济业务的行权进行审查,对违反授权制度超越权限的要给予相应惩罚。五是要建立反馈控制机制。被授权人要定期给授权人汇报执行情况,仅有授权而不实施反馈控制会影响授权控制系统的有效
性,可能出现下属滥用权限的情况。六是记录要完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授权和批准形式,均应有文件记录,用书面授权为主。
(三)、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是指企业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如公司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等,明确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严密的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包括:
1.财务报告: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管理体系,包括会计报表、成本报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对账单、经营信息快报等,并制定财务报告编制奖惩管理机制,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按照规定的时间与方法编制及报送财务报告,对外的报表必须有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以会计主管人签名并盖章,并加盖公章。
2.会计政策:公司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并在公司中统一颁布实施,严格要求会计人员统一使用会计科目,防止企业调控经营业绩,确保会计政策统一和企业经营业绩真实。
3.会计核算:公司应当建立账务处理体系,正确使用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簿控制、会计复核控制等手段,有效控制会计记账程序。在国家统一的科目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置明细科目、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等,确保口径统一,核算办法统一,以提高会计报表合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凭证设计、记录、传递、审核、归档等一系列凭证管理制度,确保正确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
4.人事管理:财务人员包括仓库人员和车间统计人员,他们都是内部控制信息管理人员(使用ERP的用户相关性更紧密),为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按照内部控制原则要求,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应该执行垂直管理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向心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注重财务人员的进出、培训、激励、轮岗等工作。
5.会计档案:会计档案主要包括财务报告、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对账资料、各种备查台帐等,必须建立会计档案信息审核机制,特别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审核,确保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总之,建立与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创建现代企业的根基,是有效控制财务各类风险的防火墙,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可靠保证,因此,应该根据企业不同发展
阶段的具体情况,适时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完善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控制功能,只有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5-8.[2]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3).[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4]宗秀松.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J].会计之友 ,2005(3)22-23.[5].晓军.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经济师, 2006(6)208.
第四篇:浅谈基建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浅谈基建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企业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基建期的煤矿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往往比较薄弱,一是管理层对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项目公司刚刚成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成熟,三是基建期管理层人员较少,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细,内部控制流程比较简约。
由平煤集团和国电燃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平煤长安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已于2008年6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公司主要开发和经营陕西省彬长矿区杨家坪井田煤炭。截止2008年12月杨家坪矿井的勘探工作已全部结束,2009年下半年计划开工建设,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长安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要打造西北区域综合能源开发企业,战略目标已经明确,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战略执行能力,战略执行能力要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保障,因此,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极其重要的。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注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功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使项目公司有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行。
三、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系统
畅通、有效的信息交流系统是内控制度发挥作用的保障,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清楚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基建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四、内控制度建设要及时跟进
实际工作中,基建期的内控制度的建设往往相对滞后,偏重于事后补救式的事后控制,缺少贯穿始终的过程控制,再加上基建期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企业应当及时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这对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工程造价、控制项目投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五、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基建期应强调内控的执行力,管理层要在健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钢性操作,常抓不懈、防止朝令夕改或者是制度本身不合理、执行过程过于繁琐或囿于条款、监督不到位、或缺乏监督的手段等等。因而,基建期要建立符合基建期特点的内控制度,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
六、建立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该遵循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原则。按照煤炭行业基建期的特点,内控制度应该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财务会计控制制度、投融资制度、计划管理制度、供应管理制度、工资分配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考核奖罚制度等。企业内控制度应在动态、连续性运行中不断完善
第五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
一、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原则
1.相互牵制原则。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二、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
1.结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客观上需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以保障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董事会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监事会对董事会、公司的财务工作及经营者执行法律和公司章程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还应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如审计部、稽查部,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以授权批准来进行控制。在公司制企业中,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授权给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控制规范,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重点把好两个关口:
(1)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其进行更正、补充。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忽略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①大项经济业务要审核监督审批程序,是否经主管财务的领导批准,是否是单位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有无超出
单位业务范围之外的经济活动。
②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要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不能讲情面或有后顾之忧,应坚决依法制止和纠正。
③《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性负有责任,这对于审核监督原始凭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和支出标准项目等,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在对收入监督审核时应注意有否超越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巧立名目收费的;是否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的;有否收入不按国家规定管理,挪用、截留、转变资金性质、设账外账和设“小金库”的。在对支出审核监督时应注意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审核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无挪用、截留或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问题;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有无变通、虚报冒领的问题;审核是否有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问题;审核支出金额与实际需要量是否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堵塞漏洞,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4.资产保护控制。就是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限制接近、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只能限于特定的出纳员,支票等重要票据的签发,必须是单位指定的负责人,存货的实物保护可以有专职的仓库保管员控制,对一些特殊的存货还应采取一些必要的其他保护措施,达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防止资产流失。
5.职工素质控制。企业内控制度落实好坏与否,取决于执行者,职工素质控制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单位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要进行控制。招聘是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同时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6.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预算方案由董事会制订,组织实施由总经理执行。
但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预算是由总经理组织编制,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董事会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预算管理中董事会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滋生了预算管理中由内部人控制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在董事会下设预算委员会或由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预算的制订、协调、监控、评价、考核等工作;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企业在实行预算管理时要注意:
①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
②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③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7.风险控制。企业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
①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赢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因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②投资风险控制。无论是债权股权投资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③信用风险控制。主要指应收账款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制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确定信用授权标准,规定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时跟踪。
④合同风险控制。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制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讼。
8.审计控制。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规定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以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企业内控要杜绝四种偏向
1.在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上,克服重眼前利润,轻专职机构建立的偏向。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以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2.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克服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偏向。建立健全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合理的会计程序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等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克服重非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轻经常性发生事项控制的偏向。进一步强化责任管理、制度管理,规范控制行为,建立健全集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可靠充分的控制程序为一体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4.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上,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偏向。真正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以杜绝厂长、经理独断专行,胡作非为;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三
是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以杜绝企业中层干部和供销、会计等重要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或串通作案,从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