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问题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2 18:2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养老问题的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养老问题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社会养老问题的发展趋势

社会养老体制的建立

摘要

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只是看它的经济如何发达,更多的是看它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情况及其前景怎么样。我们的国家处在发展国家的行列,经济上的发展已经被很多国家所认可,这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怎么样呢?我想就我国的社会养老问题来纵观我国的社会事业的发展现状。

社会养老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更好的完善、和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这个问题更是有很大的必要拿来好好研究一下。使之不仅成为国家的任务,而是每一个公民自身的义务来履行。

关键词:顺平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老龄化及其养老现状、社会养老体制发展趋向、前景

一、顺平民政事业服务中心:

2011年4月21日,我校社科部多名老师及其各班学生三十多人去到保定市顺平县民政服务中心进行参观调研活动。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们的队伍终于抵达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地。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参观、以及院长对各项服务体制的介绍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调研任务。

活动行程:

在我们抵达顺平县民政服务中心以后,受到了院长的热情接待并召开接待会详细的介绍了此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辉煌成就。之后我们在院长的亲自带领下依次参观了老年人文娱活动中心、院内餐厅以及整个服务中心的远观建设规划图。之后我们以每两个人为一组深入到老人的寝室与老人促膝长谈。深刻细致的从现实中寻找问题,搜寻经验。下面是我们此次调研活动的收获以及依据社会现状所得到的结果。

顺平县民政服务中心简介:

顺平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截至2009年底,全县有60岁以上的老人4.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而且重点优抚对象多、五保对象多。以往全县敬老院、光荣院等民政事业服务机构布点散、规模小,全是分散管理、独立运行,费用较高,给县财政造成很大压力。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解决好全县的政策供养人员养老问题,在河北省、保定市财政部门的支持下,顺平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推行了“五院合一”的养老敬老模式。即将全县光荣院、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军休干服务中心、优抚医院等五类养老机构整合在一起。五院整合之后,全县共减少管理班子5个,减少管理人员22名,每年节约管理运行费上百万元。“原来,各乡镇都有养老院,有的养老院虽然只有四五个人,也需要设置一个管理机构,建一个锅炉,配备一个餐厅。现在,五套班子合并为一套,效益发挥到了极致。”张恒说。

为了保证五院整合后的正常运转,顺平县财政从三个方面建立了资金保障机

制:一是在年初预算编制中,每年安排“五院合一”项目资金100万元;二是为保证每名入住老人的基本生活,县财政按照每入住一名老人每年配套发放840元生活费,2009年至2010年共拨付23万元;三是为保障中心正常运转,县财政每年将该中心水、电、暖气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2009年至2010年共为该中心拨付上述费用60万元。

资金集中捆绑使用,为“五院合一”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近年来全国养老体系不断健全,制度日趋完善,顺平县“五院合一”项目被列为民政部“霞光计划”项目、社会福利中心项目、中彩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顺平县经过努力,共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580万元,为“五院合一”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整合各项财政资金的同时,顺平县财政还广泛吸收社会赞助,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经过民政部门的努力,成功争取到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先生的大力资助,累计捐资270万元。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顺平县财政局为“五院合一”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过程中尽量减少环节,加快资金周转,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为该项目直接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00多万元,促进了全县养老敬老事业的顺利开展。该中心实行统一管人、统一管钱、统一管医、统一管安全、统一管思想、统一管服务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在国内养老事业中成为样板。

基于以上种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最终把顺平县民政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国闻名的养老国家机构。所以2011年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考察慰问,并同这里的老人们共度新春佳节。考察慰问期间,总书记对顺平县“五院合一”的敬老养老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亿,已超过我国人口的10%,我国已经真正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另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000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急需照顾,所以,如何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事业成为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当然这也是社会福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搞好的社会养老事业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家庭养老历来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家庭养老出现了以下诸多问题:

赡养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养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子女与父母关系疏远,给父母提供的生活保障水平低;

2、多个子女在供养老人时相互推诿,逃避责任,致使老人无人供养;一些经济困难家庭无力供养父母;

3、某些子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是虐待父母;

4、家庭养老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一个统一的、覆盖广泛的养老机制。

所以家庭养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了,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承担起我国的养老重任,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事业,使老人们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虽然我国的社会养老已初具规模,但其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许多养老机构硬件条件不达标,管理比较混乱,服务质量差等现象比较普遍,致使许多老人即使进了养老机构也无法安享晚年。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当前基层政府的政绩观念仍是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养老这种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门的部门对社会养老机构进行引导和管理;

(二)资金来源有限,养老事业是一种非赢利性的公益事业,所以社会资金来源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部门的拨款,但税费改革之后基层政府的财政大受影响,这样就无法保障养老资金的持续供给。

以上诸多制约性因素将使得社会养老事业步履维艰。所以建立好完善健全的社会养老体制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社会养老体制合理建设

依据社会老龄化的严峻现实以及他们的成功给我们的社会养老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个参照。一定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发展养老事业。要想更好的完善养老体制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养老一体化很重要,像顺平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学习,使养老范围集中起来,减少资源不必要支出,同时也可以把不同性质的社会老人群体集中,即“五院合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有利于取长补短的可持续性发展。

2、提高政府重视是推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前提。政府领导层要认识到社会养老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社会养老纳入议事日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推进社会养老的相应政策,统一养老标准,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监管和引导,要明确责任,细分任务,将社会养老事业做细做实。

3、制定相应制度是推进社会养老事业的保障。尤其是资金运作上的合理性,政府要加大对社会养老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政府的决策,甚至是像杨受成一样参与进来,即使我们只是一点儿的绵薄之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4、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借鉴经验是推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关键。要通过媒体加大社会养老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的认识程度,鼓励企业及个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养老建设中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事业的经验,将好的政策和模式引入到我国的社会养老事业中来。

四、社会养老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老龄化的步步紧逼,国家决策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搞好社会养老事业的重要性。国家财政更是加大了对于各级民政服务事业的投入标准。在各市县建

立好养老院及其各种的养老设施。来源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及生活状态的快节奏使得家庭养老越来越困难,所以国家及其整个社会都在谋求如何更好的发展养老事业的解决方案。

从国家决策者的角度而言是尽自己的领导地位宏观上调控养老事业的发展,而就大众而言就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支持和拥护。这样社会养老机制的建立才能更加稳固,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还有目前国家实行的“星光计划”也告诉我们国家其实已经很重视养老问题的解决,使得大家对未来的养老问题的合理解决多了更多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国的社会养老事业虽然还是处在不成熟的幼年时期,但就其总体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乐观的,要想做好这一课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单打独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国民贡献出自己的真实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胜这场社会养老的硬仗。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204.htm、《社会福利事业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篇:社会养老

当代社会存在的养老问题谈一点看法:

现代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随着人生的几个不同分期时间段在变化;相对年龄段呈现年轻化,一般40-60岁,是工作的旺盛期。在相对一段时期,我国大多数家庭将处在养老的压力加大,家庭生活的不便将会给年轻人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将是极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比如,一对25-30岁左右的新婚家庭,很可能要承担四-八位老人的晚年赡养责任义务。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不在于怎样缩短城乡养老保险差别;而在于,城乡养老金的一体化统筹管理,未来的老人不是没所养,而是要有所依。关键是怎样留住社会的骨干中坚力量,40-65岁的年轻人,未来的栋梁支柱。笔者认为我们的养老金是不是要各级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发放;是否要把教育、医疗、政府、卫生、金融、计生、保险、等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农商户协调统一起来管理。提高7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数值补贴。把城乡养老并轨到统一管理水准上来。笔者只是谈自身的看法,也许会给大家和社会带来点滴益处。希望被采纳。

第三篇: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养生养老“产业”,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借鉴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老龄化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果说20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是战争的话,那么在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老龄化。原因是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跌导致的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晚婚、独身和养育后代成本的提高。

未来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根据联合国等有关机构近来公布的数字:从2005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7亿增加到92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1%左右增加到22%;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不到8%增加到16%,80岁以上的老人在2050年将超过4亿。

虽然技术进步提高了人类养育自身的能力,劳动人口的减少还是会导致经济活力的下降。加之人类预期寿命要比人类预期健康寿命的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的负担也会不断加重。大批失能老人的护理不仅要占用相当比例的劳动人口,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中国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已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8%;均已超过了国际上老龄人口的平均比重。不仅“未富先老”,而且未来老龄化的速度和老龄化的程度,都将是史无前例的。

二、西方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的一些做法

自从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于1982年在维也纳举行以来,欧美主要工业化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相继步入老龄社会。它们与我国的区别在于:一是二战后一般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人均国民收入远高于我国目前水平。但是,老龄化还是给它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由于家庭意识的淡化,社会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各国政府为老年人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并兴建了大批的养老院。养老院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生活料理问题,还组织老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但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和老人自主意识的增强;养老院模式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怀疑和反对。

其次是劳动力的短缺。多数国家是靠外来移民解决的,例如英国的印巴移民、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移民、德国的土耳其移民、美国的拉美移民等。日本虽然对移民入籍控制很严,也摆脱不了对亚洲外来劳工的依赖。但外来移民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二代移民如何融入主流社会,至今没有解决好。

第三是社会养老体制在经济上的可持续问题。西方养老体制是按照“现收现付”模式设计的,也就是说靠工作人口的养老交费,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抚养比从6比1下降到3比1,交费不足以发放养老金,财政就出现了赤字。目前的办法是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

三、养生养老“产业”的涵义和具体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这个词在中国的涵义,早已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但又带有强烈的经济学色彩。养生养老“产业”的说法,既包括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含义,也带有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意思。或许这一说法更为看重的是:老龄人口的特殊需求给企业带来的商机。

我和一些外国朋友讨论过养老“产业”问题。他们说在养老问题上,英语一般不用“industry”这个词,但是他们有“健康产业”和“银色产业”的说法,可能跟中国养生养

老“产业”的意思相近。也就是说,虽然西方老龄化问题出现得比我们早,但是在语言表达问题上,要比我们含蓄得多。

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作用,政府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包下来。政府应当管和能够管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和医疗条件,例如国民养老金、基本医疗服务等。但是老年人需要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还是要通过市场的办法来解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主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必然随之扩大。包括老年用品制造、老年家政服务、老年健康服务、老年文化教育旅游服务、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等等。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增加到2.5亿左右。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四、“居家养老”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战以后,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西方国家兴建了大批的养老院。养老机构虽然解决了老人的生活料理、医疗等问题,但削弱了老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使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日本作家中根千枝在她的报告文学《文明之国瑞典》中写道:“没有事干,只是活着,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讲国际上正在从社会养老回归家庭养老是不准确的。因为社会养老的本意是社会承担养老义务,并非一定要老人住在福利院里;家庭养老的本意则是由子女承担养老义务,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这种观念已经越来越淡漠了。正确的说法是: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有增加的趋势。

欧洲大陆机构养老的比重较高,例如德国约有33%的老人住在养老院中。但是由于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院的建设速度赶不上需求。各国政府开始鼓励居家养老,并提供各种经济补贴。例如在荷兰,高龄老人如果不要求政府提供养老床位,就可以领取每年5万欧元的照料金,自己去购买所需要的服务。

在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由于土地资源不足,以及东方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虽然也参照西方模式为退休老人提供了优厚的养老金,但是在大力兴建养老院的同时,一直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并为居家养老提供住宅上的优惠和便利。例如日本的“两代居”住宅,以及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等。

五、“异地养老”已不是美国人的专利

美国人向来强调个人自由,进入养老院的老年人不到总数的20%,其余都是居家养老,但大多数老年人并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很多美国人退休以后把原来的住房卖掉,在温暖的“阳光地带”购房落户,安度晚年。以至于在美国南部形成了一些老年人聚居的城市,例如佛罗里达的坦帕市,亚利桑那的凤凰城等。

这种异地养老的方式在英国也很普遍。一些收入较高以及在海外工作的英国人,退休后往往选择英格兰南部的海滨城市养老。例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本等。随着老年人向这些城市的迁移,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老年人社区。社区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而且出售符合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商品。

欧盟形成以后,异地养老开始向跨国方向发展。一些北欧国家的城市,例如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看中了西班牙南部海滨充足的阳光、低廉的地产价格和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不惜投重资在那里开办功能齐全的养老公寓和配套服务设施。在满足本市养老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商机。

欧洲南部的阳光不仅吸引着各国养老机构,也吸引了许多国际投资公司。它们在地中海沿岸修建了不少功能齐全的养老社区,除老年公寓外,还包括医院、商场、剧院等配套设施,并提供家务料理、老年护理、紧急救护、安全保卫等全天候服务。这些旅游胜地附近的养老社区入住费用较高,但仍然供不应求。

六、内容丰富的老年服务业发展迅速

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参与、健康和保障”,使老年人尽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在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文化、教育等活动方面,英国的老年摇滚乐队,法国的老年电台,日本的老年体育俱乐部和夜大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老年旅游是欧美、日本旅游市场的重头戏。多数老年人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都愿意到国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国外旅行社根据老人不同的支付能力、文化背景和情趣爱好,推出了团队游、自助游、候鸟游、健身游、修学游等多种多样的旅游模式。随着婴儿潮的一代人进入退休年龄,老年旅游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在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和生活护理方面,日本官方养老机构、私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的“在宅服务”几乎无所不包。除生活料理、“入浴护理”、“上门看护”外,还包括定期早晚用车接送老人到老年康复中心,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功能恢复性训练,以及如厕、用餐等生活技能指导等。

丹麦的自助养老社区,代表了老年服务业的新潮流。老年人可以选择志趣相同的老友同住一座公寓楼。这里不仅提供老年人需要的各种服务,而且设有各种小作坊、小农场、小鱼塘等。凡是老年人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老人们可以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情,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七、推陈出新的老龄商品市场大有可为

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老龄商品市场所占份额也在不断上升。欧美、日本等国的厂商从来没有抱怨过老年人的挑剔,而是抓住老年人的特点,迎合老年人的需要,千方百计地推出符合老年人口味的商品。从保健食品到老年服装,从生活辅助设备到护理用品,从文化娱乐用品,到计算机网络产品等,应有尽有。

法国厂商在中老年人服装这一细分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老年人的服装不仅需要穿着舒适,而且要符合各自的身份,质量上得禁得起检验,价格又不能过高过低,否则就很难赢得市场。在这方面,法国设计师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将高贵、典雅和简约、含蓄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从而赢得了老年人的青睐。

美国厂商在保健药品、方便生活用具、电子产品方面一直独占鳌头。例如“脑白金”、深海鱼油、老年多种维生素,多支点拐杖、助步器、电动轮椅、老年人坐浴器、防滑地胶、脚踏开关电冰箱,自动配药服药定时器、遥控防遗忘门锁、遥控上网鼠标等,家居防盗安全系统、紧急呼救系统等,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日本厂商在老年食品和护理用品方面有很多创新。单是具有医疗作用的食品就有高营养流食、帮助吞咽的辅助食品、肾病食品、糖尿病食品、褥疮食品、补铁、钙、纤维食品、大肠检查食品等七大类。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除尿不湿、老人尿裤,随身尿袋等系列产品外,还开发出“老年助浴床”等老年人专用商品。

八、“老年社区”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欧洲许多城市出现了老年人聚居的社区。根据欧盟宪章的要求,老年社区在建筑设计上应当将老年服务功能与城市特色、生态目标融合在一起;不仅要方便老年人的生活,而且要使老年人不感到孤独。因此,老年社区内所有的公寓楼和公共设施,都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造。

例如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方便老年人活动,要求老年社区实现无障碍化,多层公寓楼加装电梯和无障碍通道。容积率过高的社区则需要拆除部分建筑,增加供老年人活动的绿色空间。同时要完善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卫生站、小超市、康复中心和娱乐中心等服务设施,使老年社区成为城市充满人文关怀的模范社区。

前面说过挪威在西班牙南部海滨兴建养老社区的做法,也刺激了西班牙本地的房地产业发展。西班牙是高福利国家,全国有5000多所养老院,多由民间来经营,其中约半数是近十年兴建的。西班牙法律允许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用自己的房屋作抵押,向银行支取养老和医疗费用,老年人去世后房屋归银行处置。

始建于1961年的美国太阳城中心,位于佛罗里达西海岸的坦帕和萨拉苏达之间。社区内有适应不同老人需要、无障碍设计的多种居住组合,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积极活跃的社区生活吸引了各个收入层次的老年人。全美国名为太阳城的老年社区有几十个,成为美国房地产业中最有前途与朝气的专业开发方向。

结语

工业化以来,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机构养老”基本上覆盖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而由于发展阶段上的差别,中国至今仍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在城市地区的覆盖率也不到10%。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我们老龄化的速度和深度将很快赶上欧洲。

为了迎接老龄化的挑战,中国首先需要解决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在政府承担社会养老义务、“机构养老”覆盖最需要帮助老年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力量,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四篇: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探究论文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农村养老保障极为重要。目前存在着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统筹的积极性不高,家庭养老矛盾多,社会养老困难大等问题。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多方筹集养老保障统筹基金,采取措施调动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统筹的积极性,解决好家庭养老的诸多问题,从而发挥好养老保障这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农村的经济结构和农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的趋势等等,决定着农村传统的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方式已难以为继。现阶段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工作的进程,在中国人口老龄高峰到来之前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当前工作的重点是要进行制度创新,而且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原则和现行政策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妥善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遵照江总书记这一指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许多问题还不尽如人意,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

一、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现状

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扩大试点面,2011年开展第3批试点,并部署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此,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从2009年算起,到2012年7月1日,我们仅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比原来预期的10年左右时间大大提前。这填补了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长期以来的制度空白,人人享有养老保险成为现实。

然而, 新农保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求,截至2013年,全国约半数省份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即不再区分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只要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符合参保条件就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符合领取待遇条件就可以领取城乡

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而且两种户籍缴费、领取待遇的条件和规则相同。各省也同时规定了两种制度的衔接问题。[4]可以预见,不久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新农保将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险保险合并,从而成为历史名词。

二、农村养老保障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0739亿,占全国人口的63.9l%。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比例高达75%以上。近年来城市养老保障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相对城市而言,研究不够,重视不够,发展缓慢,问题较多。就国情而言,农村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障的重心,养老保障忽视了农村这一块,“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就难以发挥。概括起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农村养老保障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工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第二,农村养老保障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配套措施。第三,农村养老保障是解决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和迎接我国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对策。第四,农村养老保障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各部门都应关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采取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诸多问题,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

1、农民自愿参加养老保障的积极性不高

从表面上看,是农民认识不足,观念落后。但从深层次原因分析,一是宣传乏力、引导不够。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宣传上几乎还是空白,政府引导工作也做得不够,多数农民群众还搞不清楚养老统筹是怎么一回事。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是明显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产品的价格上不去,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农民人均纯收人增幅不大,而子女人学、生病就医等生活花消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群众更多的是考虑维持眼前生计问题,很少去想今后的养老保障。三是在中年人中,无经济实力的人既要抚育子女又要赡养老人,负担沉重,无力参与养老统筹;有经济实力的又觉得不必为今后的生活担

忧,不愿参保。所以,在农村,不管经济发达还是欠发达,不管有无经济实力,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都不高。

2、家庭养老矛盾重重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依赖子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要求很低,只要不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即便如此,许多老年人仍然连最低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究其原因,一是多子女的家庭,子女间互相攀比,相互推卸赡养责任,使老人谁也靠不住,生活无着落。二是有部分子女道德沦丧,只知向老人索取,却不愿回报老人,甚至还虐待老人。而多数老人因善良而忍让,造成了很多隐性虐待。三是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绝大部分老人除靠子女养老,别无选择。他们年轻时为了子女上学、结婚耗尽积蓄,没有投保,老了没有经济收人,只能靠子女养活。而家庭养老并不能给老人一个安康、幸福的生活,往往还给老人造成心理上身体上的打击。

3、社会养老举步维艰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工业化发展进人成熟阶段后,工业剩余反哺农业的产物。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不发达地区更是处于农养工阶段向工农自养阶段的过渡时期,建立规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条件不成熟。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统筹“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而事实上,个人积极性不高,集体积累薄弱,政府补贴力度不够。农村社会养老面临诸多困难,举步维艰。

四、农村养老保障的几点对策建议

1、多方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推进社会养老进程

由家庭养老逐步过渡到社会养老,这是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方向。多方筹集社会养老保障基金有利于推进农村社会养老进程。可考虑从四个方面做工作:一是开征社会保障税。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社会保障税或类似税种,对社会养老保障产生了良好的作用。我们应该借鉴这一做法,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的问题。由于“个人交纳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具有“社会”性质,以商业保险方式运作社会保险,在我国条件又不成熟,因此,国家应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二是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长期的剪刀差,使农村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流人城镇,为国家工业的原始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目前农民收人增长缓慢,工业加大反哺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三是民政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彩票,其所得全部用来帮助贫困地区建立最低老年生活保障基金。

2、采取措施把农民参与社会养老统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农村养老统筹基金的壮大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而养老统筹基金的雄厚,又是参与养老统筹者得到更多实惠的保证。所以,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交纳养老统筹费的支付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加大扶贫力度,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优质高效农产品,改变增收缓慢的现状,从而使农民除了维持好一家生计外还有结余参与养老统筹。其次,从多方筹集的养老统筹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给予参与养老统筹者一定补贴,从而激发其他未参与者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做,会加速农村养老社会化的进程。第三,要加大农村社会养老的宣传力度,加深农民对社会养老的认识。通过广泛深入宣传,让农民树立起现在我先为人,将来人又为我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养老统筹不仅使自己老来生活有可靠的保障,而且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的好处,同时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而在思想上接受,在行动上积极参与。

3、强化法制监督和道德约束,解决家庭养老的诸多矛盾

社会养老是发展方向,家庭养老是现实选择。就普遍而言,现阶段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占主导地位因此,对家庭养老的问题不能忽视,要重视解决好各种矛盾。一要强化法制监督。我国保护老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1996年颁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但从有法可依到违法必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农村,尤其是边远贫穷的地区,子女违了法可能自己还不知道,老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可能自己还不清楚。这就需要加强法制宣传,让农民懂法守法用法。仅有宣传还不够,还要建立起严格的法制监督网络,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进行有效的法制监督。二要加强道德约束。要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公民公德建设,大力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对孝敬父母的子女,要宣传、表彰,让这类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对不孝敬父母的子女,要批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道德的巨大约束力,从而尽好赡养义务。

第五篇:养老问题

实现“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体现。华图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考试特点提供了关于养老问题申论试卷及答案。

养老问题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50分钟。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在给定的答题卡上作答。3.请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不准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据调查,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亿,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1300万。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到2051年将达4.37亿,占到当时总人口的31%。也就是说,到2051年,我国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另有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00万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照顾,而城市老人中,98%依靠自我养老,城镇单身老人户和老年夫妇户略高于乡村。“老有所养”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为10∶1,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此外,每年新增退休人员300多万人,如果现行政策不变,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赤字将在2016年后凸显出来。要应对2030年的人口老龄化高峰的资金压力,战略储备资金至少要达到25000亿元。社保基金需要我国财政在未来20年内,年均向其拨付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

2.2010年,第一批80后正式步入而立之年,他们大多数已经像60后、70后那样成为各领域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他们也承担着父辈们没有遭遇过的困难和挑战。一对夫妇供养4位老人,80后养老难题,何去何从? “达州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90万。”达州市老龄办的负责人徐华告诉记者:“其中‘空巢’老人占了二成到三成。”

一直以来,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信奉“养儿防老”这句古语。中国人的传统养老方式也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而且这种传统观念在达州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仍是根深蒂固。

“我母亲患有高血压,我和老婆工作都很繁忙,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她老人家。”家住通川区的廖先生也面临着照顾母亲的难题。廖先生虽事业有成,但工作性质使他不得不全国各地到处跑,家里就剩下一个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母亲。廖先生一直想把母亲送到当地一家设备优良、环境较好的养老院去生活,可是老母亲说什么也不去,固执地认为,只有膝下无子的孤寡老人和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才不得不去养老院度过余生。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逐步产生了变化,社会养老、福利养老使80后减轻了不少负担,但对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的80后夫妻来说,他们面对的将是至少4位老人的养老问题,无论是从人手上还是经济上,这都将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里兄弟两个,弟弟还在读书,妻子是教师,有个1岁多的女儿,日子过得还不错。在他们上面的,除了双方父母,还有爷爷奶奶。

前段时间,张先生的爷爷心脏病复发住院。于是全家出动,张先生是家庭的支柱,日常工作也很繁忙,但几乎每天都要往医院跑,晚上还要和弟弟轮流看护老爷子。半个月下来,全家人都有点扛不住,都瘦了不说,因为老爷子的病来得突然,老太太受惊吓,血压升高,也卧床不起了。老婆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独自照顾女儿,不到凌晨3点睡不了觉。现在,爷爷奶奶身体逐渐康复,但因为子女很少在身边,担心他们不能照顾好自己,所以不得不找来一个保姆。但长期的保姆费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目前,达州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竣,‘空巢’老人也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跑步前进’而快速增多,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徐华告诉记者,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地区有近五成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

“不少专家曾预言,80后小夫妻将面临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四位老人的难题。没错,我们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年龄结构。而且,双方老人还在中华大地的南北两端,逢年过节该奔赴哪边尽孝?这个问题每年都要头疼几回。”远离家乡来到达州上班的吴先生对记者说,“说实在的,生活并没有亏待我们。出生在80年代的人们都是幸运的,都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但80后又是不幸的,我们注定要承担父辈们不曾遭遇过并且不可能甩掉的‘大山’。”

即使如此,仍有一些乐观的80后夫妻,他们通常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双方父母也从事着福利待遇较好的工作。

“我们双方父母都还在工作,工作单位都为他们买了养老保险。他们身体健康,生活舒适,目前都不需要我们赡养。”结婚1年半的魏小姐乐观地认为,现在考虑这个问题对于他们小两口还有点遥远。3.按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最新的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2802万,而60岁及以上的占12%,其中65岁以上8.3%。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4.来自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未来10年内,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数,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发生意外后,可能很久都无人知晓。如何知道他们的安全状况,全球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好办法。

日本:每天监测用水量

东京水道局将推出一项每天用电子邮件向儿女发送独居老人用水信息的服务,以方便晚辈通过用水情况了解父母是否健康安全。这一服务首先要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电子指示器,记录老人每小时的用水量,之后将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指定的手机。儿女可选择了解老人每天某一时段用水的情况,如做饭或洗澡的时间,以便了解是否一切如常。

英国:老人都戴摔倒监测器

英国推出了摔倒监测器和漫水监测器。老人只要把摔倒监测器别在皮带上,一旦摔倒,监测器的平衡被打破,它就会自动向呼叫中心报警。漫水监测器则放在浴室或厨房内,一旦地面湿滑,它就会发出警报,然后由最近的社区人员来提供帮助。

瑞士:配备全套电子保姆

瑞士的很多社区都配备了全科医生和护理工,社区还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替部分独居的老人安装24小时智能闭路电视监管摄像头、对讲机。一旦老人按下对讲机上的报警钮,即使老人无法说话,值班员也可查找到老人的门牌号码。独居老人外出活动时,社区还为他们准备了随身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老人出现意外时,几分钟内救援人员就会找到老人。社区还为自理能力稍强的独居老人配备了3G手机。这些电子辅助求救装置被形象地称呼为电子保姆。

5.武汉市武昌区堤东社区日间托老中心是当地老年人的乐园。这里有棋牌室、健身房、老年食堂。20多个白发老人在打牌、下棋,还有老人在翻看报纸、聊天。75岁的王实老人对记者说,他家就在附近,每天来这里和其他老人聊天,一点也不感到寂寞。

堤东社区居委会主任魏凤云介绍,这个托老中心由湖北船厂旧厂房改造而成,区政府支持了5万元,企业赞助了3万元。她说,这些老人都能自己走动,子女大多在身边,托老中心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托老服务需求。

记者调研了解到,像这种白天到托老所吃饭、娱乐,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新亮点。

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立足家庭、依托社区,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及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实现养老。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认为,过去家庭养老只是子女们的事,现在我们把它升华为社会化服务,既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又满足了老年人生活服务及精神文化需求。这一模式投入少、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与传统文化吻合,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的养老服务之路。

我国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其中上海市的探索值得关注。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重点聚焦困难群体老人,对他们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开展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社区老年活动室5677家,建立老年康复站、老年学校、老年谈心站、老年食堂、老年理发室等各种老年人服务设施8000多个。全市108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建立了234家助老服务社,有2.8万助老服务员为13.5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覆盖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络。

73岁高龄的汪云老人居住在合肥市中心的一个小区,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成为典型的“空巢”老人。每天“三顿饭”成了汪老最头疼的大事。汪云说:“我们年纪大了,又住在五楼,每天爬上爬下出门买菜很不方便,最盼望小区能有食堂。”

如今,像汪云这样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对社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比较传统单一,覆盖面不广。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认为,对老年人服务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送餐、沐浴、理发、洗衣被、居室打扫一类,还包括康复护理、读报陪聊、紧急援助呼叫等。但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星星点点,服务能力有限。

江西省老龄办事业发展处副处长肖守渊说,现在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日常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别说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了。据介绍,南昌市平均每个社区工作人员有6人,承担工作达120多项,工作经费捉襟见肘,人手和经费都无力顾及养老服务。

农村居家养老更是空白。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基本都是依靠自己,或邻里互相照应。乡村还没有建立针对居家养老的服务组织,农村老年协会也比较少。

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也很欠缺。许多老年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心理失落。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武汉市武昌温馨家园助老服务中心主任周秀红说,经过不断探索,他们发现老年人不仅需要日间正常的托老服务,而且还需要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交友等服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

张恺悌说,老年人心理问题和精神需求应当引起严重关切,居家养老服务要在这方面加强,引导老年人的自我心理调适,在生活上要找到乐趣,充实精神生活。6.76岁的老陈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虽然老伴早逝,但因为有4个儿子,曾经还是村里同龄人羡慕的对象:“有福啊,这么多儿子,老了就不用愁了。”可是随着儿子们一个个自立门户,自己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老陈的苦水和泪水只有往自己肚子里咽。老大说:“我家里困难,自己还有两个儿子要养,你去其他兄弟家吧。”老二说:“我要去城里打工,在家没人照看你,等挣钱了我给你寄点。”老三媳妇说:“这么多兄弟,凭啥我家养?”老四说:“在我家住倒可以,但哥哥们要考虑一下阿大的生活费每月给多少。”

老陈的凄凉晚景在青海省农村并不是个例。

2008年11月,青海省老龄委有关人员前往海东地区调研,所见所闻让省老龄委副主任张萍愕然:姑娘在嫁入男方家之前,都要得到婚后不养老的口头承诺。老山里的尕娃娶个媳妇不容易,对于这样的要求,男方父母只能点头,“只要自己干得动,他们不养就不养吧。”这是很多老人无奈的选择。

湟中县多巴镇燕尔沟村的陈老汉带着4岁的孙子和村中的老人聊天,正说话时调皮的孙子开始乱跑,陈老汉只能吃力地跟在孙子的后面,一边追一边嘴里喊着:“小心,再别跑。”陈老汉说:“我也干不动农活了,现在儿子把我养上,我把孙子看上呗。”

记者从青海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了解到,目前青海省共投入使用的农村敬老院有191家,集中供养2326人,根本不能满足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需求,大多数农村孤寡老人都是分散养老。“要不是没儿没女,谁来这里住啊。”在这里住了几年的李发科说,虽然福利院里不愁吃穿,但他觉得来这里是一个老人迫不得已的选择。

65岁的李洪财是湟中县多巴镇黑嘴尔村的五保户,独居在10平方米的破屋内,靠政府每年发放的五保金和救济粮过活,2008年李洪财被拖拉机撞断了一条腿,到现在走路还需要拄着棍子,村委会想让他进福利院,但一直没说服他,村委会领导告诉记者,他排斥福利院。

“儿子和积蓄是农村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机构对农民来说比较遥远,除了没有那个意识,其次就是付不起钱。”长期在农村做民政工作的彭文林告诉记者:“普通老人在福利院的收费是每人每月600元,这对农村老人来说是个大数字。”

8.全国老龄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子女无力照料”和“在养老院比在家好”是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分别达到44%和39%,还有16%的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同时,调查报告还分析了老人入住该机构的原因。调查报告认为,影响老年人或其家属选择具体养老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水平,离家远近,居住条件,收费标准等。

数据显示,老年人选择入住机构的最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占一半其次为服务好,占24%再次为居住条件好,占18%最后为离家近,占8%。

以上数据表明,影响老年人入住选择最重要的是费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对经济承受能力的考虑要多于对居住条件和服务质量的追求其次,老年人关心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最后才是离家的远近。

调查报告还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配备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差距较大。

调查报告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民办养老机构在没有外部支持和监督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服务成本只能在减少人力成本方面做文章,由此造成了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中服务人员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况,也造成了许多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频繁跳槽改行的状况,造成整个养老服务队伍的不稳定。

此外,调查中也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获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很多人甚至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往往是就业后边干边学,服务质量很难保证。

9.早在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曾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准备,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我国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审批,指导意见体现了“会安排部分中央财政,用于农民养老保险”的主导思想。2009年6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表示,该政策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0多年,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社科院对此的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家庭规模越来越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家庭结构还呈现出以核心化家庭为主,小家庭式样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比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构成中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农村老年人的冲击显然更大。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2亿,而此前中央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投入几乎为零。

从经济实力和财力角度讲,中国已经具备了对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的物质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秦中春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08年,中央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6000亿,较之上世纪90年代实行“老农保”时每年4000亿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试点工作顺利与否,关键在于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专家对农民参保程度不无担忧。

现行规定要求,试点地区的覆盖率必须达到60%以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每年需缴年收入的4%—8%,按照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计算,如果取中间5%的标准折算,农民每年需要拿出240元左右。北京早在2008年1月1日起,就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基础养老金约为280元,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调整。但崔宏志带领的调研组对北京昌平区与大兴区调查时则发现,即使相对富裕的北京郊区,当地农民对一年拿出几十或上百元也非常不情愿。

“农民还有孩子上学、儿女结婚、看病等需求,相较而言养老需求无疑是靠后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对记者说,因此有可能出现最需要养老保障的低收入农民家庭因为资金顾虑而无法惠及的现象。

因此,在推行过程中“让农民少拿钱”是根本。据了解,中央财政拟出资30亿元在试点地区进行“财政补贴”,对中西部财政补贴比例分别为基础养老保险最低标准的60%与80%

三、申论要求

1.根据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城乡居民养老情况,对我国城乡居民养老现状进行概括。(20分)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字数不超过300字。

2.给定资料5介绍了“居家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方式。请概括其做法的长处,分析并提出推广该做法时应注意的问题。(2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3.给定资料10中谈到了国务院决定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请联系农村实际,谈谈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保障体系。(20分)要求:(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3)不超过300字。4.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2)言语畅达,条理清楚(3)总字数800—1000字。1.答案提示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问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总量较大、占人口比重较高。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亿,占总人口的10%,我国事实上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二是部分老人老无所依,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子女不愿或无力承担养老义务的情况比较普遍,而依靠老人自我养老,难以满足自身需要,使得社会养老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

三是社会养老发展水平不高。基层政府对公办养老机构投入不足,一些敬老院设施不达标、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完全覆盖,无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要求。

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2.答案提示

居家养老长处:它既减轻儿女负担,又利于老人的家庭照料;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解决养老问题,减轻政府负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能有效应对社会老龄化,是适合我国新型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模式。3.答案提示

第一,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充分考虑农村家庭文化和国家经济实力提高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制度设计,进而作出制度安排。

第二,要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引导,通过试行起步门槛不高,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基本保障。要因地制宜,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补贴、养老待遇等方面,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设置参保农民每人每年缴费标准的不同档次。要让农民自主选择,不要脱离实际。第三,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民个人账户建设的支持力度。

第四,坚持发挥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要重视挖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从国家层面上重视和号召人们重新注重家庭养老。4.参考范文

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几千年前儒家学者为我们描述的理想社会开始,养老就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话题。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体制建设还不能满足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需要。

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高峰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的,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会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应探索养老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思想认识方面,提高对老龄问题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更积极主动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养老事业投资,减轻国家公共资金的压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养老。老年产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险、理财、住宅、保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准老人做好进入老年期的各种准备。

第五,构建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会服务为依托、政府推动为手段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发展,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基本出路,是提高养老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面对我国老龄化加剧的态势,加快构建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载社会养老问题的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养老问题的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5则范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给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新问题,说明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曾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人,他(她)们的养老问题又成了农村建设......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初探(范文大全)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初探 摘要:文章通过我国人口老龄化、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给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新问题,说明建......

    社会保险学我国养老缺口问题实例

    我国养老缺口问题实例:社保基金收不抵支。 (1)1997年,社保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为5个,1999年扩大至25个,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年扩大,1999年为140亿,1998年为450亿,1998年上升为1000亿,20......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讨(精选五篇)

    文章标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问题。现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生产水平较低,是导致农村养老问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 作者:张平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7期 【摘要】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事业起步晚,目前仍处于试验发展阶段,自200......

    2014社会养老保险条例

    社会养老保险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劳动者年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社会养......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报告马海寿(新疆石河子大学 石河子832000)摘 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