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农资分析农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以及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而且近年来气候的极端恶劣,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如果说想要增加粮食的产量,我们还依靠之前的方法肯定达不到要求,因此必须依靠农药和有机肥料等有效的方法实现增产。为此河南农资着重分析了一下全球的农药发展走向,为我们以后的农业提供一些帮助。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亚洲和拉美农药行业过去7年年均增长至少在10%以上,目前已超过欧洲和北美,占全球503亿美元销售额的25%、24%。除了人口膨胀、经济发展因素,本世纪以来大量专利农药陆续到期,促使跨国农化巨头为了降低成本,把原药和中间体生产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预计未来全球农药需求有望延续每年4%-5%的增长,同时农药价格也有可能上涨。另外,环保压力和害物抗性促进农药的更新换代,新机理和绿色环保产品年均销售增速超过10%,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不难看到,全行业仍旧存在集中度低、产品低端的问题:目前国内前100强企业销售额仅占全国的31.8%,而国外五大农化巨头占全球比重高达67%;多数企业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不到1%,远低于国外龙头8%以上水平。为跨国公司代工的产品多数附加值较低,高端产品仍需进口,且进口价比出口要高出很多。
这一系列的问题,是目前我过农药行业正在面临而且是必须要尽快解决的,希望在进入2013年后,我国的农业能够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河南农资()欢迎各界人士的访问和考察。
第二篇:农药的发展方向
农药的发展方向
摘要:
随着欧美国家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以及国际化分工更加明细,发达国家的原药及制剂生产能力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农药大公司纷纷在国内建设独资、合资工厂和研究机构,对我国农药工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外龙头企业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将冲击国内竞争力弱的企业。随着农药工艺技术的发展。此外,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简称REACH法规)和反倾销诉讼等将对我国农药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发展现状 含氟农药 农药无公害化 发展与前景 趋势
正文: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为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我国农药生产企业1800多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6万人。2010年实现现价销售产值1589.6亿元,利润86.9亿元,资产总额1246.9亿元。2010年我国共生产农药234.2万吨(折有效成分),同比增长20.4%,出口61.3万吨,同比增长20.8%。2010年,我国农药原药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制剂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销售额超过10亿的农药企业超过8家,主营业务为农药的上市公司18家。
产品结构不断改善。目前,我国可常年生产260多个原药品种,3000多个制剂品种,高毒农药削减计划实施顺利,到2007年,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品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通过对一批高效、低毒杀虫剂产品优化生产工艺,高效低残留品种已占95%。从三大类品种结构来看,杀虫剂比重不断下降已从2005年的41.8%,降低到2010年的31.4%,杀菌剂和除草剂比重已由2005年的10.1%和28.6%调整为2010年的7.1%和45.0%,品种结构有较大改善。
科研开发能力有所加强。“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强了科研开发的投入,建立了南北农药创制中心,依托现有国内农药科研力量,创制出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效农药品种,如杀虫剂硝虫硫磷,除草剂丙酯草醚、杀菌剂氟吗啉等。
(二)存在问题
我国农药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
1.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我国现有农药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至今尚没有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250余家,前10家农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例仅21.9%。
2.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绝大多数农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只有少数企业在个别产品生产中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工艺参数集中显示、就地或手动遥控,产能的增加也主要依赖于单一产品的扩张。我国创制品种仅27种,品种档次、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究薄弱,新产品开发后劲不足。
3.产品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在已经完成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削减和替代后,还有特丁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等高毒农药品种仍在生产和使用,这些高毒农药品种需要进一步削减和替代。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比例仍需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进行调整,杀菌剂相对较少(只有10%左右),特别是用于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杀菌剂品种较少。
4.减排任务重,废弃处置缺乏有效处理手段。农药原药生产未反应原材料和副产物回收率低,废水含盐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一些特殊污染因子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大部分原药生产企业不具备有效处理特殊污染物的能力。乳油等含有毒有机溶剂的制剂仍较多,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尚未全面开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增强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推行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完善废弃物处置管理,提高农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药工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15年,农药行业产值达2300亿元,销售收入2200亿元,实现利润15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7.7%,7.7%,9.6%。
2.产业组织发展目标
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到2015年,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5家以上,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20家以上。前20位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将占总产量的50%以上。到2015年,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50%以上,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3.产品发展目标
在保持总量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保证产品质量,力争到2015年,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比例调整为40:15:45。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由目前的5%降至3%以下。
4.创新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并完善农药创制体系和创新机制,加强创制品种的市场开发,提高市场分额。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GLP体系及通过相关国际互认。到2015年,农药创制品种累计达50个以上,重点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农药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
5.技术发展目标
到2015年,农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将有较大提高,大型企业主导产品的生产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新开发品种的技术指标、大部分老品种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目标
到2015年,特殊污染物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三废”排放量减少15%。农药产品收率提高5%,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1.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2.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市场、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条件,形成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严格控制原药生产企业新布点,新建农药原药企业一律进入专业工业园区,重要水源地、城市近郊等环境敏感地区的现有农药原药企业要逐步实施搬迁入园。
3.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农药品种,针对常发性、难治害虫、地下害虫、线虫、外来入侵害虫的杀虫剂和杀线虫剂,适应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变革的除草剂,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用于温室大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杀菌剂,种子处理剂和环保型熏蒸剂,积极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果保鲜剂,鼓励发展用于小宗作物的农药、生物农药和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
大力推动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鼓励开发节约型、环保型包装材料。
4.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装备。加快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落后产品和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
1.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大力支持新农药的创制开发,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农药的研究开发。
2.大型企业主要产品的生产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加大农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开发,加大重要农药中间体和专用助剂的开发。
3.加强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农药行业准入及产品生产许可等环节的审核中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
1.现有农药原药生产企业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引导农药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源,降低企业“三废”处理成本。
2.加强源头治理,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加大农药“三废”治理技术和设备开发的力度,提高原辅材料回收利用率,提高特殊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使用,开发和推广水基化等剂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指导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组织编制本地区的农药发展指导性文件,推动《农药产业政策》的落实,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开发高效、环保、安全的新品种新剂型,降低农药对社会和环境的风险,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我国农药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提高农药行业准入门槛
制定发布《农药工业限制和淘汰的产品、技术和装备目录》,不断提高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地区新增农药厂点和盲目新增产能。根据我国农药工业发展的实际,淘汰落后产能,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能源的生产工艺和装备。
(三)完善行政许可管理工作
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生产管理办法》要求,完善行政许可工作程序和评审标准,推动行政许可工作信息化建设,创建农药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行政许可工作效率,促进农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农药技术改造力度
重点支持涉及重大农业生产安全的农药投资项目、农药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高环境风险农药替代、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高浓度含磷、含盐等废水治理等项目。
(五)建立健全农药产品标准规范
完善农药行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药生产在工艺和装备、产品质量、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按照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要求,做好农药产品统一危险性分类和标签工作。
(六)做好行业运行监测
不定期召开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座谈会,组织企业交流,及时跟踪农药行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协调解决进出口政策、贸易争端等问题,定期发布运行分析报告。联合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布农药核准、延续核准、产品登记和生产许可信息。
(七)发挥中介组织作用
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经济运行监测、标准制订、课题研究、规划编制等领域工作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信息统计与发布、技术开发与交流、贸易争端协调等服务平台,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建立诚信体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药无公害化研究进展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消除杂草、消灭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对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环境和人类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污染环境、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逐步淘汰和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已迫在眉睫。
2“农药无公害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农业作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植物和动物等资源,以及不断调整技术和机构体制(包括生产关系、经营方式与耕作制度等)变化的方向,以确保获得持续满足当代及今后发展的需要,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的一种发展形式。
可持续农业对农业生产效益的要求和“农药无公害化”发展,必将使农药在可持续植物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可持续的植物保护措施。可持续植物保护是基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有害生物控制体系,以生物控制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为其技术主体。可持续的植物保护不仅仅只针对有害生物,而将其保护对象扩展到整个农业生产系统。“农药无公害化”使农药的范畴和特性得到延伸,农药的载体已不仅局限于化合物,而延伸到包含控制有害生物的生物因子、遗传因子、物理因子以及生态因素等在内的复合系统中。因此,“农药无公害化”与可持续性植物保护在主旨上是一致的,可持续性植物保护离不开“农药无公害化”的技术支持。
3无公害化农药研究与应用的几个发展方向 3.1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制剂,主要有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基因工程农药,其中微生物农药应用最为广泛。
3.1.1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指能够用来杀虫、灭菌、除草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生物活体与其代谢产物。可以分为原生动物型、线虫型、真菌型、细菌型、病毒型以及农用抗生素。细菌制剂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简称Bt);其次是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和缓死芽孢杆菌。真菌制剂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病毒制剂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线虫研究和应用主要有斯氏线虫、异小杆线虫属的线虫等。原生动物目前研究应用最多的是微孢子虫。农用抗生素是一种广泛应用、品种众多的微生物农药,它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低微浓度时即可抑制或杀灭作物的病、虫、草害或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的制剂,如多抗霉素、阿维霉素、浏阳霉素、农抗、中生菌素、武夷菌素、宁南酶素、杀枯肽等[7-8]。3.1.2 植物源农药 3.1.2.1 光活化农药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植物次生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对害虫的毒效可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显示出光活化特性。自花椒毒素的光活化性质被首次发现以来,陆续发现的植物源光活化毒素已经有十多类。不仅用于杀虫,也用于杀病毒、病菌、线虫等。与一般化学农药相比,光活化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等优点,作为一类新型无公害农药有巨大的潜力。3.1.2.2 印楝素
印楝是世界上公认的理想的杀虫植物。印楝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柠檬素,带有许多相似的官能团。印楝素及其制剂对昆虫具有拒食、忌避、生长调节、绝育等多种作用。目前,已知印楝素制剂对400余种昆虫表现不同的生物活性。3.1.3 基因工程农药
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逐步发现具有杀虫防病作用的基因,通过遗传操作,把DNA重组技术应用于制造农药的研究,也有了迅猛的发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成功使用DNA技术,将两个不同Bt蛋白进行融合,产生新蛋白质。从而扩大了杀虫范围,同时,还将Bt毒素基因分别转移到根部荧光假单胞菌和植物维管组织内生菌,可以不断分泌杀虫蛋白,保护作物。科学家们把Bt的杀虫毒素基因导入寄生在水稻植株组织中的一种细菌中,再将获得的重组细菌利用高压封入玉米和水稻的种子内,随着作物的生长,细菌在植株组织内增殖,害虫在咬食植物时也将这些细菌同时吞下,从而将害虫杀死。日本、英国、美国等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研制更有效的病毒杀虫剂,这些基因工程农药杀虫谱广,效果好,深受欢迎,已在许多国家应用[7]。国内彭于发等于1987年通过遗传操作技术,筛选出对小麦全蚀病菌离体拮抗作用提高2-3倍并有明显刺激作用的菌株D9,连续5年防效保持稳定,增产2成,定名为“荧光93”。3.2 化学合成类绿色农药
综观国内外各大农药企业的研发方向,低毒无害的化学农药仍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相比较起来,国内对这方面的研发力度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药企业实力普遍不强,难以承受高昂的研制费用,而国内这方面的科研水平和国外也还有很大差距。
不可否认的是,化学农药由于其效果好、起效快、成本低、利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其中无毒无害的品种仍然会是绿色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农药的发展与前景
农药伴随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植物保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农业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人类生存活动中,在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或战争中,在与生存和疾病斗争的非洲大地上,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然而由于农药的毒性及其副作用,人们在长期使用农药过程中只重视有利的一面,而忽视了不利的一面,结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农药的残留毒性、病虫产生的抗药性、次要害虫的大发生(即所谓的农药的“三”问题)、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对农药的看法和农药自身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认识。
自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以来,对农药的功过争论一直不断,由于过份描述了它的副作用,确实造成了不少人一时的恐慌,似乎化学农药成了不受欢迎的可怕之物。
然而从 1981年到1995年,美国的“马里兰大学”和“罗德勒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一些科学家和生态学家进行了长达-,年的有机农业试验,结果表明,谷物产量比现代高产农业降低了 21%.,而农业劳动力的消耗却提高了42%.。虽然农民可以通过“绿色”农产品的诱人标识,提高产品售价而得到经济补偿。但这项试验却无可争辩地证明,从最终经济效益看,有机农业的确是一种低产农业[%]。面对21世纪,在世界每年将增加七千万人口这种强大的压力下,世人将如何面对?有人尖锐指出,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满足到 2035年,即将达到85亿的世界人口,对农产品的迫切需求。今后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增加2~3倍,为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合理使用农药,发展高效农业。如果利用马里兰大学等机构的试验所证明的那种低产农业,要满足 85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还需开垦558000平方英里的林地和处女地,其结果将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对加拿大等地广人稀的一些国家来说或许问题不太大,但我国人均耕地不足0.133h㎡,而且耕地不断减少,人口却在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又将如何对待呢?
农药是21世纪高效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21世纪农药将向高效、安全、经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与环境相容性好,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生物农药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而转基因植物也将成为农药应用的新的生长点。让我们形成共识,努力进取,农药的春天必将到来。
六、结论和建议 在新创制的农药中,含氟芳环、含氟杂环化合物(三唑、吡啶、嘧啶等)占绝对优势,是农药的发展方向。含氟化合物虽然有较好的活性,但氟原子对水质、昆虫、微生物和农作物的影响及其残留形成的富集效应越来越显现。在含氟农药中间体的生产方面应关注高端的、附加值高的含氟农药中间体,应根据有较大市场发展前景的农药品种而定,最好是发展多种农药的中间体,提高规模效应来提升产品的抗风险能力,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 郑永权,姚建仁,邵向东.21世纪农药展望[J].植物保护,1998,4:39-42.[2] 屠豫钦.农药安全问题、各国立法动向以及农药和药械企业的贡献[J].农药译丛,1997,19(2):37-42,64.[3] 屠豫钦,袁会珠.农药和化学防治法前景广阔[J].农药,1996,35(1):6-9.[4] 张一宾.苏云金杆菌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影响及其评价[J].农药,2001,23(1):36-38.[5] 杜华章.试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9,15(2):125-129.[6] 植物保护期刊编辑部.著名专家、学者对21世纪我国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展望[J].植物保护,1998,6(15):35-37.[7] 涂玉琴.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江西植保1998.(4):35 32.[8] 万中义,潘劲松.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抗研究与开发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1(1):33 [9] 贺红武,刘钊杰.国外农药开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湖北化工1999.6:1-3.[10] 廖声熙.生物农药—印楝[J]生态经济2000.12:51-53.[11] 林璧润,谢双大,姚汝华.半合成农用抗生素[J]中国生物防治1999,15(4):174-177.[12] 孟宪佐.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J]动物学通报1997,32(3):46-47.
第三篇:未来净水器行业的发展方向
水在人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净水器的产品质量引人关注。近年来我国净水器市场高速增长,家电巨头和外资品牌集体杀入,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增长同时,因国家标准缺乏呈现乱象。
现今时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普及应用,产品电商化,网络多样化的展示平台让消费者的选择多了,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于铺天盖地而来的产品宣传信息会选择品牌来导购,避免无章无序的看让自己不但事半功倍,而且视野疲劳。所以,打造品牌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研究:
电饭煲厨房电器小家电家用美容保健电器空气净化器家电下乡小家电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小家电厨房电器家电下乡净水器豆浆机。>
自主研发的净水器企业将技术发明所阐明的技术新思想转变成可以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功能、结构、市场三方面的分析,将技术原理上的可行性转变成为具有能够市场占有具体产品,成为整个行业得以走上理性发展轨道的根本动因。
推动净水行业的发展,技术突破是主力,技术创新才能带动企业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有优势的企业迅速脱颖而出,立足于行业潮头。
根据前瞻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净水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净水器企业虽然目前少有如此实力,但打造国际品牌是未来的趋势,所以净水器企业还要有前瞻性,在品牌建设的探索中,需将品牌国际化纳入计划,做好品牌积淀。
第四篇:未来家居饰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家居饰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家居饰品行业会怎样?发展的好吗?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日前的财经中国2010年年会上向记者表示。随着“十二五”国家力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战略由出口主导型调整为内需主导型。
深圳市家具协会秘书长侯克鹏预计,家具产业也迎来了转型的最佳时机,未来5年其市场产值增幅有望超过汽车产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
中国品牌策划联盟副会长、家具委员会主任曹洪福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家具产业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了幼稚期、成长初期,现在处于成长中期,到2015年以后,才会真正进入成长成熟期。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5.5%,家具产业超过建筑、装饰材料、汽车增长,增速是35.5%。2010年前三季度,其中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增长18.3%,其中家具产业贡献了38.4%,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记者从深圳市家具协会获悉,中国家具产能已经占据全球的25%,成为经名符其实的第一家具制造国。而刚刚改革开放的1978年,我国家具才有区区13亿元市场,现在总额已经达到7000多亿元。按照过去三十年平均22.2%的增长率来看,到2015年时,这个行业将会达到24300亿元的总产值。
中国家具产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四川省。据侯克鹏介绍,其中广东占据了中国家具行业总产能的50%,浙江15%,环渤海8%~10%,东北不到15%,四川将近10%。这些地区主要是以自然集聚的方式形成的家具产业链,未来的家居饰品行业会怎样?发展的好吗?大多以粗放生产经营,产业聚集程低,家居饰品批发致使产业链上下游链接不紧密,提高了家具整个行业的成本。比如,深圳是家具制造业中心,但不是物流中心,配货只能去蛇口,采购原材料要去东莞。
“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导致现阶段整个行业没有形成一个消费品牌,国际竞争力弱。虽然历史上我国的木工工艺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家具制造国,但是在世界家具行业中依然没有很强竞争力。”
山东费县金汇家具厂总经理许少伦向记者表示,所谓消费品牌就是植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加盟代理品牌,比如提到空调消费者就想到格力,说起冰箱首选海尔,但提起家具行业,恐怕消费者很难张口就说出一个品牌。
第五篇:2014年汽车空调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2014年汽车空调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汽车空调作为耗能巨大的汽车零部件,谋求空调节能环保有重大意义,因此,提供节能高效、性能可靠的空调系统对占领市场至关重要,这也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空调技术发展的方向。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未来消费者将更多地注重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娱乐性、辅助性和节能减排性,一些更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型汽车空调产品将更受欢迎;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汽车空调将会向环保空调、绿色空调,小型节能化、舒适、自动化方向发展。
汽车空调作为耗能巨大的汽车零部件,谋求空调节能环保有重大意义,因此,提供节能高效、性能可靠的空调系统对占领市场至关重要,这也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空调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结构和系统设计上,汽车空调仍有很大节能潜力可挖。虽然汽车空调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厂家仍能在其结构和系统上进行改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HCFC-22生产国和消费国,HCFCs的淘汰成为汽车空调行业面临的一次重大转折和挑战。
此外,加强新兴汽车空调系统研发,关键在于空调压缩机及空调控制系统,因此,大力发展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节省动力、降低噪声、工作可靠、启动性能好的变排量压缩机以及具备数字化显示、冷暖通风三位一体化、自我诊断系统、执行器自检、数据流传输等功能的汽车空调微机控制系统,也是汽车空调行业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经之路。
相比于日本及美国、德国的汽车空调行业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同行相比,国内企业在技术、营销、管理等发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也全面处于劣势,因此,国内汽车空调行业有待进一步整合,有必要培育几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的优秀本土企业。否则将难以招架外资同行的竞争。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汽车空调市场供需预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