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19: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4年7月至去年底,我市相继在XX、XX、XX进行了试点,先后有50万农民参与,占全市171万农民的29%,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好评。今年这项工作已在全市59个乡镇全面启动,参与的农民达132.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85%以上。我市推行这项制度以来,解决了农民看病就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及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从委员们目前调研的情况看,这项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一是依照国家补助标准,县级财政筹资困难。今年初按省要求人均筹资40元,县财政需人均补助5元,完全可以消化。目前要达到国家要求人均筹资50元的目标,有的县财政一时还难以承受。XX县反映,现在市里正在测算,如需提高补助标准,县财政还有一定难度。二是农村卫生事业投入较少,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较差。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我市农村卫生投入4893万元,农民年人均仅为2.86元。农村医疗资源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偏远的自然村屯还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三是大病费用仍然难以承受,小病还未能就近治疗。出于资金运行安全考虑,大病报销上限1.2万元,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实惠,但如需花几万元以上,对于一般农民而言,个人应承担的部分仍然是难以化解的“天文”数字。由于指定的医院都在镇政府所在地,路途较远的农民看病很不方便。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委员们对我市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应在完善、巩固和提高上下功夫,使覆盖面更宽、监管更严、服务更好、保障更有力。一是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承诺这项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工作,消除部分农民思想上的历史痕迹和疑虑,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按照国家要求提高补助标准。尽管目前县财政有困难,但无论如何不能使财政补助资金落空。有条件的地区,应把筹资标准提高到50元以上,暂无条件的地区也绝不能低于40元。对于个人缴纳的部分,应借鉴江苏赣榆县滚动缴资的经验,在农民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让农民用报销所得费用再预缴下年的资金。三是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应学习江西严格、公正、低成本的资金管理经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实行管办分离、封闭运行、严防挪用。XX县作为省里的试点,也有提高报销上线,规范疾病治疗,保障资金安全的经验,应在其它地区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和监管应做为考核县区工作的一项约束性指标。

2、平衡城乡卫生投入。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应逐步改变卫生投入重城轻乡的局面,使城乡居民享受相对平等的医疗资源。一是调整市财政卫生投入格局,在城乡统筹基础上应多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偏远山区医疗设备更差。二是通过争取和利用国债项目,年内县级医院应达到《辽宁省县(市)医院临床技术建设规范》规定的目标,同时利用国债项目向镇医院延伸。三是有条件的县和镇医院应积极开辟吸纳社会资金的渠道,走出一条国家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种形式办院模式的新路子。

3、建立卫生城支农制度。卫生城支农作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及水平的工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把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市卫生局直属医院都应对口帮带一家县及镇医院,区、局直属医院都应对口帮带一家镇医院及村卫生所(室),有条件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应对口帮带村卫生所(室)。二是市卫生局和各区、局直属医院资深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身体健康的医生每年都应到对口的县、镇医院工作3个月,并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三是城市医院闲置和更新下来的经检测尚可继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应由市卫生局统一协调,根据其对口帮带的医院或其他县、镇医院的需求情况进行支援。

4、健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应明确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标准。按照《鞍山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要求,年内应达到省里规定的目标。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从村卫生所(室)开始,让农民享受就地就近的医疗服务。“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卫生所的运行应借鉴山东海阳市“三制四统一”(即建立乡医聘任制、养老保险制、工资绩效制,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的经验。建立农民个人帐户,个人缴纳的资金和财政补助的资金一次性纳入个人帐户。三是市县财政应落实预防保健经费,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四是提高大病报销的上限,对特别困难的农民采取特别的救助。五是今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力争实现百分之百。

5、加强监管体制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尚待进一步完善的制度,更需要加强监管体制的建设。一是市政府应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或条例,对资金筹集、安排使用、医疗范围、报销比例等方面加强监管,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熟后,应进行地方立法。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构应加强对医院和患者两方面的监管,对坑农和欺诈等行为给予严惩。三是应进一步整顿医疗机构承包、科室租赁等违规行为,打击农村的非法行医行为,营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良好秩序。四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条件成熟时可在一个地区进行医药分置经营的试点,为建立起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体制和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做出努力。

第二篇: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来源:农业部2011年宣传提纲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农村民生状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由2009年的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每人60元标准补助,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参合人口达8.36亿人,当年补偿支出1187.84亿元,受益人口累计10.87亿人次,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43%。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补助标准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报销上限达到5万元。中央这项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和受益面,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进一步缓解。

第三篇:规范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规范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作者:毛正中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快速推进,今年将实现基本覆盖的目标,令人欣喜,但又不免让人担心:太快可能会隐藏某些风险因素(包括这个制度自身的以及外部条件),从而使其稳固性不够。清醒地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采取适当防范措施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要恰当地把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的自治组织,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筹资额度占80%,是政府直接管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及和谐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在城乡二元化的基本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在筹资水平、医疗消费习惯与水平、面对的服务系统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因而,不能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成一种由政府资助的团体商业医疗保险(据我调查,有少数地方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如此);也不宜匆忙地把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在一起而挤占支付能力较低的农村居民的利益。

第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身的规范与完善。这个方面涉及4个议题。

1、管理体制的确立和管理能力的建设。管理体制上目前各地大致有3种形式:一是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二是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主管,或新组建的一个独立机构(直接隶属于地方政府)来管理;三是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管理。后两者目前的比例很小。这里主要涉及是由第三方(如社保部门)来管理,还是卫生部门“一手托两家”(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争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许多事情看得不那么清楚。我认为,短期内不要匆忙改变各自的管理体制现状,可以通过观察、对比和总结,在适当的时候再出台政策,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和管理体制等问题,从而免去许多不必要的摩擦。

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也有待提高。从长远看,需要建立专门的培养项目,源源不断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输送管理人才。管理能力的建设也包括管理手段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是保证其高效日常运行的重要工具。

2、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5年之中翻

两番,这种增长势头令人兴奋。但是,这种增加还带有明显的人治痕迹,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了这一点,作为一种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就无法稳定地得以发挥。因此,根据医疗费用、政府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等因素,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的模式是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3、科学有效地使用不断增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农民尽可能多地受益。目前农民总体上的受益水平还不算高(2007年才近31%),这一方面是受筹资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科学地制定补偿方案有关。由于未能准确地测量农民疾病的风险,或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制定补偿方案,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余过多或超支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在筹资水平很低的时候,主要分担农民较大的疾病风险,特别强调以“补大(住院)为主”是适当的。但随着筹资水平不断提高,就需要适当强调“补小(门诊)”的问题,即要不断增加对门诊补偿的基金数量,以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

4、继续加强督导与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年来能够快速地顺利推进,也得益于有组织地、严密地督导和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未进入稳定的常态运行阶段,这类督导和评估活动不应减弱。

第三,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卫生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医疗服务供给者行为的规范状况及医疗费用合理控制的状况,基本决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状况和农民的受益状况。对医院行为的规范和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要同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若两种制度不能实现紧密衔接,贫困农民肯定会较少地利用卫生服务。事实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存在这一问题。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衔接方式,保证贫困农民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也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任务。

(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原题:巩固•规范•完善)

来源:人民日报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引言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八百里皖江中段南岸,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自2003年铜陵市被列入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批试点市行列之后,我市全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5年,通过自身努力,实施市辖区及开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而在省内率先实现全市覆盖目标。2007年,我市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政府印发了《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同时,将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农民参保10元标准保持不变,增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对铜陵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作了实证分析。

一、铜陵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制度

1、铜陵市先后制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细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章程”.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简介。

(1)基金筹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2005年每人筹资30元建立合作医疗基金。

①市辖三区及开发区所有户口在本乡镇的农业人口(含农村户口的乡镇企业职工)以家庭为单位,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0元。农村“五保户”和在乡老复员军人、特困户由乡镇(办事处)或村代缴。各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与农户签订入保协议,并向农户出具①由市合作医疗管委会监制的收款凭证。① 湛忠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农民支付能力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2

第1页

各区资助参合农民每人每年10元,市补助参合农民每人每年10元;农民参合金收缴到位后逐级配套到位。

有条件的乡镇(办事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给予适当扶持。

④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2)基金管理:

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管理,设立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制定合理的支付范围、标准,防止基金超支或过多节余。建立相应的基金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运作。

①市辖三区及开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及其办公室和市财政局共同管理,在银行设立收入和支出专户,收入专户由市财政局管理,支出专户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管理。所有筹集资金全部进入市财政收入专户,所有支出资金全部通过办公室支出专户。

②市、区、个人资金全部到位后运行。

③农民实行统一时间参保方式,2005年6月为交费起点时间,7月1日为开始补偿时间,交一年保一年。以后逐步过渡到以年为单位缴费。农民个人缴费由辖区合作医疗办公室在收缴到位后按规定时间缴入市财政收入专户。

④各区的配套资金按实际参保人数,及时按比例划拨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专户。

⑤在个人、区资金到位后,市财政及时将市配套经费划入收入专户。

⑥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大病统筹,不设个人账户。

⑦加强基金管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每季度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报告基金运行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张榜公布,大额补偿名单按月公示到村,保证参合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要加强对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审计、监察部门要将基金管理纳入审计范围,加强审计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

(3)补偿范围

①《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和《安徽省医疗服务

价格》内的医疗服务项目。

②市内就诊在定点范围内自愿选择医院,确因病情需要转市外就诊的,实行转诊制度,统一由市三级医院(市人民医院)出具转诊单,并报市合医办审核批准后转院,否则不予补偿。

③特殊检查和治疗费用超过100元以上的个人自付40%。

④国家规定乙类药品自付40%。

(4)补偿标准

①基本医疗费用主要用于门诊费用和600元以下的住院费用。

②大额费用分段按比例报销,每人每年总额超过2万元以上的不予报销。

601—2000元的部分报40%

2001—5000元的部分报50%

5001—10000元的部分报60%

10001—20000元的部分报80%

③市转人民医院就诊的,按上述标准报销减少10%。

④三年未享受大额医疗费用的,可在乡镇卫生院进行一次体检

(二)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铜陵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先后三次召开各镇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卫生院院长参加的全市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镇党委、政府要切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认识到位。同时要求市直有关部门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此项工作在全市广大农村得以顺利实施为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市财政部门在2005年将市级合作医疗资助资金列入了预算.为推进全市合作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尊重民意

在合作医疗投保期间,铜陵市采取广播、电视、报纸、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在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后.印成了小册子发放到每家每户,各镇还在农民赶集日开展了专题咨询活动.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一些仍有思想顾虑的农民,部门、镇村还上门做解释说明工

作。让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享受医疗保障、防止因病致贫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铜陵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原则上存在缺陷

其一,自愿原则易导致老弱病残者参加而青壮年不参加的“逆选择”现象,从而影响筹资水平。其二,保大病的制度目标不符合中国国情。在农村,许多农民认为真正需要优先关注的、与广大农民基本健康关系更为密切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将保障目标定位于保大病,难以获得良好的卫生投入绩效,很多大病都是因为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所致。其三,在补偿范围有限的条件下,补贴的高门槛和封顶线的设置,使受益面很小,其补偿数额也很难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初衷,同时使筹集到的资金也很难得以充分利用。

(二)村卫生室缺失,农村三级卫生体系不健全

县(市)、乡(镇)、村三级卫生体系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载体。村级卫生体系尤其是村卫生室,作为整个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为农民提供最基本最广泛的医疗保障。调查中,不少村里卫生室趋于零。除一两位乡村医生之外,方圆几十里很难找到一家村卫生室甚至私人诊所。村卫生室角色缺失,乡村医生承担起这一重要角色。乡村医生没有基本的医疗设备,仅凭一个药箱,却背负着周围几个村庄数千户农民的大部分医疗救助。

(三)政府投入过少,乡镇卫生院公益性淡化

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缩减经费或不再给经费,医院公益性淡化,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乡镇卫生院往往采取提高药品价格、门诊费、住院费等,甚至对患者小病大医、无病用药,以 实现高额盈利。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完全靠医院自己来解决。直接导致医院乱收费﹑乱 加价﹑检查过多﹑用药过多﹑治疗过多等,这也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完善铜陵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立法

由于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及农民的认识还有一定距离,如果完全依靠自愿参加,则很容易导致“逆选择”现象,因此,必须在说服教育正面引导的同时,辅以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并给予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 政府强制性的卫生政策是任何健康保障制度顺利完成的最重要和直接的因素。同时,合作医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应本着“有法可依”的原则, 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政策法律体系, 对制度进行领导和监督。

(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同时,加强乡(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保证每镇都要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村级卫生室(不包括个体诊所),并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施。

(三)加强乡村医生的管理

农民生病时有大多求助于乡村医生,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省钱省事。在较贫困的地区,建设训练有素乡村医生队伍,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常见疾病的诊治和一些基本的预防保健问题,对缓解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状况,保证农民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在制度予以约束,规范其行为;政策上予以鼓励,并提供便利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网罗并合理配置持有偏方秘方的民间医生或个人,虚心学习他们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四)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志愿组织和农村社区组织在农村医疗方面的作用

其中,在制度和政策上鼓励发展致力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民间非政府组织,包括国外有关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医疗方面的工作提供方便;鼓励制度化的志愿者活动,包括鼓励医生下乡,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发挥农村社区组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丕,李学军.建立新型农村合医疗制度:认知、困境和对策[J].农村展望,2004.9

[2]刘群.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效初显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困境的突破[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周浩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挑战和对策[J].社会保障制度,2005.4

[4]代志明、何洋.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解读与借鉴[J].经济纵横,2005.2

[5]李国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6.5

[6]丁少群,林义.农村医疗保障模式比较与制度选择[J].改革,2005.9

[7]府采芹,韩卫,卢水生,等.苏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

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0):l一5

[8]裘小民.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初级卫生

保健,2004,18(10):13—14

第五篇: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共)

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艾婷

(2009年8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礼县新农合医疗工作自2007年启动实施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为农民提供了病有所医的有力保障。农民参合率从2007年85%上升到2009年95.1%,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7月底已为 26968人报销了住院费用4603.5587万元,门诊报销172251 人 680.9332万元,大额门诊报销4194人330.19万元。但是新农合医疗工作运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农合工作健康运行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农民最大程度受益的必然选择。我就礼县新农合医疗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探讨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大。由于受部分地区交通、通信等基 1

础设施和部分新农合工作人员重视程度的影响,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民不能充分认识新农合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心存疑虑,担心缴纳了参合费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于是不积极参加新农合医疗制度保障,处于等待静观遥望状态。既是少数缴纳了参合费的农民,由于对新农合报销程序、比例、范围知之甚少,出现了不能够及时报销或者不能及时提供有效证件而得不到医疗报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合农民对外宣传的积极性。

(二)资金筹集困难。首先,财政资金筹资难。由于我县财政困难,不能为新农合医疗投入,目前仅仅依靠国家新农合医疗专项基金来保障制度实施。其次,向农民筹资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以往的向集体筹资转变成向个人筹资,对于经济十分困难的农民来讲,与吃饭、穿衣、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集资看病似乎次要。对于相对富裕的农民,由于报销的医药费额度太小,不足以防范大病致贫的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资金的筹集。

(三)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偏低。目前,乡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三缺一大一小”问题。一是缺人员。乡级新农合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二是缺经费。由于实行的是财政分级负担,缺乏经费情况十分严重,导致机构运转困难。三是缺设备。必要的办公设备缺乏,导致工作滞后。四是工作量大、2

负担重,导致不能及时有效研究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五是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弱小。由于工作人员不专业,加之工作量大,甚至部分工作人员对工作认识不够,认为是兼职工作,不去主动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工作上沿袭老套路、老方法多,新措施、新办法少,导致经办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新农合机构高效运转。

(四)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软化。虽然我县近年来对卫生事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加大了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改善了医疗机构办公条件,更新了医疗设备,充实了医疗机构技术人员,但是由于受历史遗留问题、体制机制和现实因素影响,部分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器材老化、工作环境恶劣、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仍然存在,甚至部分医疗机构由于受5.12地震的影响,存在着有人无场的现状。目前全县医疗机构仅拥有病床506张,执业医师172人,执业助理医师49人,执业护士104人,而且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缺乏长效规范和控制的体制机制。这些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新农合工作水平的提高。

(五)新农合网络没有完全覆盖。由于我县部分乡镇电信网络建设滞后,致使目前仍有多所基层卫生院没有建成新农合医疗网络,导致全县新农合网络直报工作不能全面开展。

(六)新农合运行机制不健全。新农合工作实施以来,我 3

县根据国家有关新农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并贯彻实施了《礼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礼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等统领新农合工作的文件,有力地促进了新农合工作健康发展,但是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一是县级医疗机构报销封顶线太低,参合农民报销补偿后,仍然要承担高昂的住院费用,不能有效解决部分重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二是缺乏新农合工作的长效监管体系。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管,目前新农合报销程序复杂繁琐、操作程序不规范、透明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对策探讨

(一)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我县新农合工作宣传不到位情况,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要对新农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系统化培训,使其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内容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认识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扩大参合覆盖面。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三要充分利用现有媒介宣传,要通过电视、报刊、标语、横幅、墙报、板报和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农民宣传新农合报销程序、报销范围、报销比例等核心内容,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和参合 4

农民对制度的知晓率,从而扩大受益面,让农民真正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四要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账费用,增加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

(二)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

1.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可以按照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使政府的投入做到制度化、长期化、分担比例合理化。

2.要建立高效的农民筹资机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的新农合主体意识。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向农民宣传新农合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参合的意义,提高农民的参合率。

3.积极探索其他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捐资支持新农合医疗建设,在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提倡由集体代交参合资金等。

(三)突出重点,加强乡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和新农合经办建设。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是农民最便捷的就医去处,与农民的生老病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要在进一步完善县级人民医院建设的同时,加强乡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抓好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与建设,做出规划,制定措施,分期分批改造,一要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可探索部分卫生院实行与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医院的路子,以股份制解决资金的投入。二要致力加强基层医务工作队伍素质建设,有针对性地对乡镇、5

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宽松的政策引导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对条件差的边远行政村,卫生部门要和上级部门积极联系争取,让一些文化程度较低但工作经验丰富的乡村医生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或由卫生院采取巡回医疗的方式,解决村医缺位问题,不断提高镇、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就近的乡镇、村及时就诊医治,努力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镇”的目标,从而减轻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三要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现有新农合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规范工作行为,全面改变服务态度,为参合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让参合农民真正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四)加快新农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解决新农合管理不规范、提高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问题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既可避免人工审核报销的弊端,确保数据准确,减少农民往返奔波之苦和其费用,方便农民结报,也可实时、全面、准确地提供信息,便于随时调整制度及改善运行机制,标准的管理软件也便于新农合的统一管理。对于卫生部提出的在二三年内建立起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的目标任 6

务,然而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任务艰巨。面对困难,首先,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新农合信息化的管理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规划,加强技术指导。其次,各地应加大投入,完善分级负担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从整体上提高信息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能力。

(五)优化新农合具体方案。

1.扩大新农合的受益面。根据各地实际经济情况将补偿封顶线适当提高,同时降低或取消起付线。建立大病救助专项基金,抵御因大病致贫的风险。封顶线要动态调整,应与我县的医疗费用上涨指数和经济发展状况(GDP增速)挂钩。低于起付线的小额医药费用可实行五年累计报销。扩大新农合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及病种范围,增加定点医疗单位,制定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在实行大病住院统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门诊和大额门诊费用报销制度。适当减少住院补偿的分段,降低自费比例。设臵多种缴费档次,满足不同需求,避免“一刀切”的缴费模式,以增加对富裕农民的吸引力和对困难农民的支持力度。

2.合理地控制合作基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用精算机构,在缴费水平与补偿水平之间建立起确定的数量关系,避免过度透支与节余。每年基金节余率应控制在10%以内,可以利用 7

沉淀基金对50岁以上的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或者利用结余基金对困难或医疗费用过大的农民进行二次补偿。

3.建立家庭账户,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参合率。应针对农民怕吃亏的思想,建立家庭账户,将农民个人所缴的费用部分划入家庭账户,消除农民的顾虑。

4.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科学的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全面实行“报销款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管理部门审核后拨付”的支付方式。建立定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集中配送制度,将新农合的医药用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六)推进相关配套措施建设。

1.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布局,重点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诊疗水平,真正做到将医疗卫生服务放到农村去。

2.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新农合需要同医疗救助制度相互衔接,若两种制度不能实现紧密衔接,就会影响贫困农民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对农村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中的“五保”对象、低保对象、特困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应予以政策 8

照顾,确保“穷人”同样能够享受新农合政策的权利。

3.将新农合建设情况纳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之一。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认识是否到位及重视程度是政府作为提供医疗保障的主体者能否真正履行职责的前提。强有力的政府行政推动是加快新农合从政府行政推动到“农民完全自愿行为”这一过程不可缺少的一步。

(七)加强新农合的监督体制机制建设。

1、加强监督体制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合管委(办)职责,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职能。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对医疗定点医院不定期查房、查病情、查病历、查处方、核实患者是否符合补偿规定,医嘱执行是否真实,用药是否符合要求,各项收费是否符合标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促使定点医院对患者做到入院一张告知书,出院一份结算单,同时,要加强经办机构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努力提高经办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其次,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建立科学监管体系,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安全。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规范执行政策,要严惩违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对工作不力或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行为和套取、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严肃依法追究责任。

2.利用多种形式,发挥多种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

一是保障参合农民的知情权。重点是落实“三级四地公示制度”,即在县、乡镇政府、村委会、定点医院等的公开栏上,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的收支和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参合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是把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内部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对合作医疗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

三是可以积极组建新农合协会,发挥协会的监督作用。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可以组建参合农民协会直接参与监管,也可以引导自治作用发挥较好的村委会或其他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参与监管。

下载关于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张兵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7BJY097),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推进新型农......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模版]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前言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始于2003年,截至200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2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庞大,医疗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数以亿计的民众的福祉,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而相对于城镇的医疗保障......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

    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完成“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需要,更是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实现“四大突破” 2011-01-10 07:11:52 来源: 上海市政府网 区级统筹,补助提升,实时报销,跨区就医——2010年上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顺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 2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制度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第1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 一、就医转......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以及农村疾病人口数量激增,在农民收入依旧比较低条件下,疾病成为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辛苦奋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