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7:1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思考

高县政府副县长 秦培华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更加健全。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地分析矛盾,及时寻找对策,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农民“病有所医”的更高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农合实行农民个人、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分担的筹资机制,试点初期,人均筹资30元。自2003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新农合的投入逐年加大。2008年,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参合农民补助为每人每年40元,地方财政也相应提高到40元,农民个人缴费增加到20元。如今,中西部农民基本实现了人均筹资100元,使新农合保障水平有了更大进步。目前,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新农合对农民健康的保障作用逐步显现。据卫生部资料显示,从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已有11.6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共补偿资金847亿元。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729个,已覆盖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口达8.15亿,参合率为91.54,提前2年实现了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农合制度的目标。这正是6年来全国上下切实推进新农合制度稳步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夜增长,农民“看病贵、看病难”成为最迫切的问题,影响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健康利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具体体现。如高县在实施新农合过程中,在基金监管上实行封闭管理、“五级审查”及“三有三必”投诉制,确保了参合农民基金安全;在医疗机构收费监管上实行新农合补偿保底政策,严格控制群众住院自付费用比,限定人均住院总费用和床日费用,保障了参合农民切身利益;在报销程序上实行县内“即医即报”、县外直接回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报销的制度,2008年3月实现计算机自动核算管理,简化了程序,方便了群众;在医疗补偿上实施“大病(单次住院费用万元以上)特补”,两年共376人次享受“大病特补”209.23万元,大大缓解了参合农民的医疗负担。新农合实施两年来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中心,严格监管,服务农民,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他们的真正认可和拥护,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一是统筹参合农民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关系。农民参加新农合,目的是减轻因患病带来的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医疗机构不能因为实施了新农合而过快提高医疗费用,使农民的医药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二是统筹县级经办机构与乡镇的关系。县新农合中心是县合管委下设的经办机构,负责全县新农合的日常工作,乡镇行政上属县委政府领导,业务上需要县新农合中心的指导,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相互扯皮、推诿脱节现象。三是统筹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关系。新农合制度带来的方便和实惠,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实施。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新农合政策,严把内部管理关。另一方面,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减少和防范新农合基金的安全隐患。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才能切实消除工作中的“中、梗、阻”,减少矛盾和压力,推进新农合制度顺利实施。

四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实施,不是一成不变、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推进、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如高县就是在坚持上级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稳打稳扎、边实践边探索、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来推进的。2007年3月第一次制订的实施方案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基金沉积量较大,本着确保基金安全和让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受益的原则,于2007年7月对补偿政策作了适当调整:调低了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提高了补偿比;实行补偿保底政策;综合考虑五保、低保、关爱女孩户、优抚对象等弱势、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鉴于农民被犬伤后防疫费用压力大,将其纳入定额补助;对单次住院费用万元以上者实行了大病特补。2008年,按照国家加大对新农合补偿资金投入比例的相关要求,再次对补偿标准作了调整,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案。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综合权衡各种因素、适时调整完善实施方案,确保了两年来新农合制度的稳步实施。农民参合率、补偿人次和金额、农民受益率、人均住院补偿、参合农民住院率等分别从85.68%、79081人次1026.44万元、20.72%、507.06元、4.44%提高到86.29%、94649人次2141.43万元、24.04%、624.96元、7.8%。

事物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风险和矛盾积聚,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也不例外。我们既要客观地肯定其阶段性成效,又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新农合制度运行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及时寻找对策,确保其可持续性。比如筹资水平的提高与确保农民参合率之间的矛盾。在目前农民参合率还不很理想、且地区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要做到既不影响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又能尽量满足基金规模的需求,需要健全筹资机制,保障补偿水平的稳定和逐步提高。在农民收入水平还不稳定、不平衡的情况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弹性的筹资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又如获取医疗服务与医疗服务机构能力不足的矛盾。许多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农民就地接受医疗的需要,制约了新农合制度的深入实施。这需要在准确“定位”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加强建设和监管。要让医疗机构同时达到自负盈亏和以社会责任为首要目标这两个自相矛盾的要求,政府的投入尤其是基本建设和确保正常运转方面的投入必须到位,使医疗机构不必为了生存而想方设法去“创收”,才能实现政府的有效监管,确保其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再如经费不足与地方财政困难的矛盾。配套经费压力大、运转经费不足是大多数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普遍困难。有必要把新农合经办机构的运转经费尤其是财力严重不足地方运转经费纳入转移支付体系,解决困难地区运转经费短缺问题。还有就是基金的风险与有限管理能力的矛盾。现有的筹资增长机制、管理能力、设备配备、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等还不能完全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为此要针对基金的筹集、存储和支付等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和科学的管理制度,防范基金运行风险。同时,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一些改革与新农合制度直接相关,例如户籍制度改革对参合对象身份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的全面扩展使新农合将面临转型、如何与基本医疗保障对接等,需要对新农合的制度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确保新农合制度持续运行。

第二篇:关于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4年7月至去年底,我市相继在XX、XX、XX进行了试点,先后有50万农民参与,占全市171万农民的29%,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好评。今年这项工作已在全市59个乡镇全面启动,参与的农民达132.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85%以上。我市推行这项制度以来,解决了农民看病就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及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从委员们目前调研的情况看,这项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一是依照国家补助标准,县级财政筹资困难。今年初按省要求人均筹资40元,县财政需人均补助5元,完全可以消化。目前要达到国家要求人均筹资50元的目标,有的县财政一时还难以承受。XX县反映,现在市里正在测算,如需提高补助标准,县财政还有一定难度。二是农村卫生事业投入较少,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较差。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我市农村卫生投入4893万元,农民年人均仅为2.86元。农村医疗资源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偏远的自然村屯还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三是大病费用仍然难以承受,小病还未能就近治疗。出于资金运行安全考虑,大病报销上限1.2万元,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实惠,但如需花几万元以上,对于一般农民而言,个人应承担的部分仍然是难以化解的“天文”数字。由于指定的医院都在镇政府所在地,路途较远的农民看病很不方便。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委员们对我市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应在完善、巩固和提高上下功夫,使覆盖面更宽、监管更严、服务更好、保障更有力。一是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承诺这项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工作,消除部分农民思想上的历史痕迹和疑虑,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按照国家要求提高补助标准。尽管目前县财政有困难,但无论如何不能使财政补助资金落空。有条件的地区,应把筹资标准提高到50元以上,暂无条件的地区也绝不能低于40元。对于个人缴纳的部分,应借鉴江苏赣榆县滚动缴资的经验,在农民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让农民用报销所得费用再预缴下年的资金。三是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应学习江西严格、公正、低成本的资金管理经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实行管办分离、封闭运行、严防挪用。XX县作为省里的试点,也有提高报销上线,规范疾病治疗,保障资金安全的经验,应在其它地区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和监管应做为考核县区工作的一项约束性指标。

2、平衡城乡卫生投入。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应逐步改变卫生投入重城轻乡的局面,使城乡居民享受相对平等的医疗资源。一是调整市财政卫生投入格局,在城乡统筹基础上应多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偏远山区医疗设备更差。二是通过争取和利用国债项目,年内县级医院应达到《辽宁省县(市)医院临床技术建设规范》规定的目标,同时利用国债项目向镇医院延伸。三是有条件的县和镇医院应积极开辟吸纳社会资金的渠道,走出一条国家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种形式办院模式的新路子。

3、建立卫生城支农制度。卫生城支农作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及水平的工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把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市卫生局直属医院都应对口帮带一家县及镇医院,区、局直属医院都应对口帮带一家镇医院及村卫生所(室),有条件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应对口帮带村卫生所(室)。二是市卫生局和各区、局直属医院资深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身体健康的医生每年都应到对口的县、镇医院工作3个月,并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三是城市医院闲置和更新下来的经检测尚可继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应由市卫生局统一协调,根据其对口帮带的医院或其他县、镇医院的需求情况进行支援。

4、健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应明确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标准。按照《鞍山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要求,年内应达到省里规定的目标。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从村卫生所(室)开始,让农民享受就地就近的医疗服务。“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卫生所的运行应借鉴山东海阳市“三制四统一”(即建立乡医聘任制、养老保险制、工资绩效制,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的经验。建立农民个人帐户,个人缴纳的资金和财政补助的资金一次性纳入个人帐户。三是市县财政应落实预防保健经费,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四是提高大病报销的上限,对特别困难的农民采取特别的救助。五是今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力争实现百分之百。

5、加强监管体制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尚待进一步完善的制度,更需要加强监管体制的建设。一是市政府应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或条例,对资金筹集、安排使用、医疗范围、报销比例等方面加强监管,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熟后,应进行地方立法。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构应加强对医院和患者两方面的监管,对坑农和欺诈等行为给予严惩。三是应进一步整顿医疗机构承包、科室租赁等违规行为,打击农村的非法行医行为,营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良好秩序。四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条件成熟时可在一个地区进行医药分置经营的试点,为建立起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体制和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做出努力。

第三篇: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努力解决农牧民“看病难”问题

青海省卫生厅

(二○○六年一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总体安排部署,我省自2003年8月开展试点以来,经过3年时间,到2005年11月,在全省39个县(市)全部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355万农牧民,提前3年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试点转向全面覆盖。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结合实际,努力解决农牧民“看病难”问题。我省农牧民人口总量小,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省39个县中,有15个国定贫困县,10个省定贫困县,占全省总县数的64%,贫困人口145万,占农牧民的41%,农牧民“看病难”突出表现为无钱看病。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在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工作进度,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农村牧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分4批进行试点和扩大推行。为做好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全省农牧区卫生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3年中省政府5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召开5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工作,并承担中央补助资金2230万元,使尚未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的县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国务院决定2006年起增加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后,省政府决定地方新增补助资金2006年一步到位增加到20元,新增加的10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承担,全部进入大病统筹基金。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省有关部门制定了30多个规范性文件,推动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2005年12月中旬,全省农牧民参合人数达到266万人,占应参合人口的84.5%,其中特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累计为121.48万参合农牧民补偿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6100万元。试点县农牧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率平均由2002年的58.8%下降至现在的41%,下降了17.8个百分点。第一批试点县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例平均由2002年的56%下降到目前的43%,下降了13个百分点。

二、主动协调,形成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合力。省农村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3次会议,专题研究农村卫生和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每年组织财政、民政、卫生、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到基层检查督导工作2-3次,并邀请财政部驻青海专员办参加监督检查,形成了领导层的协调机制。

我厅定期与各部门主动联系沟通,建立了多部门的互动合作机制。财政部门制定基金管理制度,落实补助资金,为基层解决工作经费220万元。编制部门在全省事业编制零增长的情况下,解决了州、县合管办的人员编制140名,并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由乡镇财政所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民政部门核定特困医疗救助对象,资助23.96万名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们把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紧密结合,由县、乡合管办承担医疗救助费用补偿工作,对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费用补偿实行“一站式”服务,使特困人口的合作医疗、特困救助费用补偿在合管办一个地方一次办清。审计部门将新农合基金纳入审计计划,每年进行专项审计。发展改革部门积极安排农村卫生基础建设项目,药监部门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扶贫部门在扶贫整村推进中建设村卫生室,宣传、农牧等部门积极开展新农合政策宣传,形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合力。

三、农民参与,畅通农牧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一是在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中农牧民代表达到四分之一以上,让农牧民直接参与管理。二是各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监督员制度,省卫生厅直接聘请39名农民监督员,发放监督证,发放一定的误工补贴,赋予他们调查情况、检查监督合管办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权利。我厅每年召开2次监督员会议,直接听取农牧民意见、建议,并请农民监督员参加省政府召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畅通了与农牧民群众的直接联系渠道。三是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每一项新的政策、制度出台前都充分听取农牧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要求,使制定的政策体现农牧民的要求,符合群众意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群众拥护。近期调查,农牧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率平均达93.4%。98%的农牧民持续参合。实践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牧民的健康保障制度,只有充分体现农牧民的意愿,符合农牧民的利益,农牧民直接参与,才能有效推进。

四、完善政策,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受益程度。试点以来,省政府办公厅先后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管理的意见》和《关于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的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了有关政策、措施。一是在农牧民参合金收缴上实行了滚动筹资的办法,在农民自愿情况下,补偿费用时提前预缴下一参合金,并允许经济实力较好的村集体代缴农牧民参合金。二是取消了在县内的逐级转诊,让参合农牧民自主选择县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对边远地区,选择就近的外县、外省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方便农牧民就近就医。三是取消了参合农牧民在县、乡医疗机构医疗费用补偿的起付线。四是对外出务工人员,允许他们在务工地区就医,返回家乡后按同级别医疗机构补偿标准予以补偿。五是放宽基本用药范围,增加用药品种。六是将八种常见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补偿范围,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偿。七是扩大了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营利性医疗机构也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八是对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新出生人口,当年当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生大病费用后按规定予以补偿。九是对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限价报销制度。十是将特困残

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费用补偿比例提高了3-5个百分点,同时提高了封顶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农牧民群众受益面保持在52%左右。

五、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实际的运行模式。我省地域辽阔,地区之间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卫生服务条件等有较大差异。我们因地制宜,针对各区域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探索。在筹资方式上,牧业区采取乡筹县管,农业区采取村筹乡收县管,半农半牧区采取乡、村共筹县管,同时结合各类地区生产生活特点把握适当的筹资时机;在费用补偿方式上,牧业区实行定期定点报帐,农业区实行医疗机构垫付补偿,而半农半牧区两种方式结合补偿方式;在补偿模式上,对一般群体实行家庭帐户+大病统筹+慢病(大病)治疗+大额补助,对特困群体实行家庭帐户+大病统筹+慢病(大病)治疗+特困救助+大额补助,住院费用实行分级补偿,大病(慢性病)门诊费用和特困救助实行分段补偿,初步形成了适合农业区、半农半牧区、牧业区三种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运行模式。

六、发挥特色,为农牧民提供方便低廉的服务。我省将符合条件的中(藏)医院全部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对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自采、自种、自用的中草药和藏药,纳入了补偿范围。扩大中(藏)药用药范围,并将符合规定的藏药制剂也纳入用药目录。对运用中(藏)医服务和使用符合规定范围的中(藏)药的,大病补偿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

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除提供医疗服务外,对参合农牧民提供了免收挂号费,减免10%的诊查、B超、心电图、透视拍

片、检验、麻醉和手术费用的“一免七减”优惠服务,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好评。

虽然我省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但这仅仅是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今后,我们在巩固成效、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效能,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牧民群众健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谢谢大家。

第四篇: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张兵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7BJY097),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课题组成员有:王翌秋、孟德锋、吕美晔、王舒娟、楚永生、曹阳、汪晶晶、林元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承载着减轻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公平、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等历史使命。我国政府从2003年开始在300多个县试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从目前该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运行较为顺利,在全国农村地区实现了90%以上的覆盖率,国家补贴金额逐年提高,患者医疗支出报销比例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患者从中受益。但是,该政策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在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政策效果及可持续性、成本控制、科学管理、质量保证等方面均面临着种种挑战。这项成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在江苏省的实地调查为例,从需求角度分析如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提出现阶段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这项成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政府卫生系统的要求,提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促进农村居民健康公平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使穷人从中受益;二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减少农户的医疗支出,减轻他们的疾病经济负担;三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使农村居民自愿持续参加,使制度的运行维持在一个高覆盖率的水

平。成果围绕以上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内容为: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演变和发展的背景描述。成果勾画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面貌,总结了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和发展,通过政策演变的回顾和梳理,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80年代后我国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缓慢,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资金短缺、合作医疗由于失去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和自身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而逐渐衰退,农村居民丧失了医疗保障的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在全国开始试点以来,覆盖率逐年提高,运行较为顺利,并获得了一定成效。

第二,农户健康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健康风险的应对策略。成果分析了农村居民的健康风险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良好的健康状况对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户健康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利于缓解农村居民的健康风险,低收入组居民较之于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居民健康风险的影响因素更多,来源更广泛,与其他应对健康风险的手段或措施相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居民应对健康经济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成果讨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平性,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衡量健康公平和医疗利用公平的指标和计算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考察了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促进医疗公平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地区农村居民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公平,疾病加剧了贫穷,医疗支出更多地集中于收入较低的人群,这导致居民患病后产生的医疗费用进一步地加大了人群的贫富差距,然而,在实行新农合的经济补偿后,这种不公平程度有所改善。

第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影响。成果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的政策效果角度讨论了目前该制度运行对农民医疗服务利用、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影响集中地表现在它减轻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其既定的政策目标起到了作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五,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农民是合作医疗资金筹集的主要力量,因此,分析影响农户参加合作医疗的因素对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实施的关键。成果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初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加新农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户为单位参加的制度安排抹平了农民的个体特征对选择行为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一些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家庭人均纯收入、村干部对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制度设计的差异)则是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重要因素。

保持优良的健康状况和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医疗市场存在严重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特征,政府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成果的重要观点是,在目前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公平性差的背景下,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必将更加重视政府的作用,医疗保健市场的市场失灵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必须是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作者认为,良好的健康状态对人们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居民健康风险在老年人、单身女性和低收入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处于较差社会经济状况的居民抗风险的能力更弱。由收入、教育和职

业状况一组变量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风险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利于缓解居民健康风险,较好的经济状况可以部分地抹平其他因素给健康带来的风险,但经济状况较差的居民则不具备这种收入平滑风险的能力。由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从政策需要的角度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满足农村居民防范健康经济风险的需要,是目前农村居民应对疾病经济风险的一个重要方式。作者认为,新农合也承载着促进医疗公平性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仍存在不公平分布,经济状况差的人,健康状况也较差,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得性也较差。因此,为了了解新农合的公平性及其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中的作用,作者比较了调查地区农村居民无医疗支出的初始状态、发生医疗支出后和新农合补偿后三种情景下医疗经济负担的公平性,结果发现,新农合能缓解农户由于患病而扩大的收入差距,新农合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利用有促进作用。作者认为,在讨论某一政策影响或经济刺激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时,关键在于科学方法的选择。成果采用了工具变量法、倍差法、匹配法等专门应用于政策评价的计量方法,克服了单一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进行样本比较的局限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因此成果的结论也更为可靠。

这项成果对未来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信息,为目前农村医疗改革提供政策评价的依据,因此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成果提出了现阶段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些建议:首先,从总的方向上来说,应继续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加强政府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作用。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保险原理为制度设计的基础,同时也强调制度的保障功能,因此既要重点防范农户的大病风险,又不能忽视保小病,既要遵循保险大数原则的基本法则,又要保持较高的政策覆盖率,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其次,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促进农村医疗卫

生资源的公平性中的作用,财政补贴应继续加大力度向低收入地区、低收入农户倾斜,并对低收入农户实行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相结合的政策。再次,完善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业务素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给体系,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卫生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促进农民健康。切实减轻农户疾病经济负担,真正使最需要的人受益。最后,要坚持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安排,加强政府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和管理能力,对参合居民就诊报销的程序和规范性要求进行指导,探寻外出务工人员新农合报销制度,增加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

第五篇: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模版]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前言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始于2003年,截至200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2007年试点范围推进到80%以上的县(市、区),已提前一年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宜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自2003年开展以来,总体进展顺利,运行健康有序,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的特点明显,有效的实现了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的创新;二是保障力度不断加强,有效的缓解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三是受益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逐步显现;四是卫生投入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市、乡(镇)两级医疗事业的发展。

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推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宣传不够深入。不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疑虑、偏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民参合意愿不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农民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薄;同时,存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者不信任和对政策稳定性的怀疑。客观上,卫生院医疗卫生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住院增长的卫生需求;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各方面都对参合意愿有一定影响。在经济条件还不富裕的边远村,农民希望有新农合,但对医疗消费又存在着侥幸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识。此外,由于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着在制度设计上缺乏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思考,制度投入上,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执行上级政府的命令和指示,没有较好地为明确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远期发展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工作措施和政策保障。使农民感受不到“参保究竟给我能带来多大好处”,从而削弱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

(二)医疗补偿水平偏低。农民不愿看病、不敢看病现象仍然存在。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农民普遍反映报销的比例偏低,一般只能达到医疗总费用的20%左右,不能根本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造成报销比例偏低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湖北省卫生厅制定的《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规定的可报销目录品种太单调、范围太小,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导致很大一部分用药不在报销范围,影响农民受益。二是县级以上医院实际使用的药品不在上述药品目录中的很多,致使不可报销的费用增加,从而降低报销比例。三是受医疗技术水平的局限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转诊率较高,区外治疗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加之区外定点医疗机构超范围用药过多、超标准收费等等原因,区外转诊患者的实际报销比例较低。

(三)医疗行为不够规范。从调查情况看,具体表现为“降低标准收入院、扩大范围做检查、不按梯次乱用药、诱导需求乱用药”。参合农民发生的药品费用在获得合作医疗报销后,有的药品还是高于药店零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农民抱怨“药费太贵”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农民认为参加新农合后住院报销那点钱就被医院赚去了。

(四)乡村卫生院医疗条件较差。乡村卫生院条件差,难以承担起在新型合作医疗中的重要作用。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是农村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乡镇卫生院是新型合作医疗中的一级医院。参保农民必须首先到乡镇卫生院就诊,然后才能逐级转诊到上级医院。但近年来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大城市医院的建设和医疗设备投资,对农村卫生院的投资很少。多数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乡镇的卫生款往往不能足额到位。乡镇卫生院资金不足,设施、设备条件极其简陋,人员素质不高,医技人员严重缺乏,诊疗技术严重落后。80%的乡镇医院没有检验、急救和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就是听诊器、血压计和温度计,连一些基本的工作都无法开展。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削弱了群众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农民对现有医疗条件不满意,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在医疗服务体系上,医疗队伍、医疗服务方式和医疗水平有待改进,需要引起卫生主管部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正文

(一)宏观制度研究

首先,我们要比较一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旧合作医疗制度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一个“新”字,与过去实行的旧合作医疗制度有许多不同点, 钟建英认为主要有五点不同:

一是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是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则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行组织;

二是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方筹资,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具体的筹资比例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占1/3,农民个人缴纳1/3,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条件的也要给予资金扶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资金,主要靠个人缴纳和村级集体经济补贴,政府各级财政不负筹资责任”;

三是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主要解决小伤小病,抗风险能力差;

四是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实行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管理的体制,一个县的人口,大县有一百多万,小县也有二三十万,统筹的范围大,互助共济的作用就大;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一般都以村为单位(2000左右人口)统筹,少数以乡为单位(二三万人口)统筹,互助共济的能力较小; 五是在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设立由政府投资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资的专项基金,对农村贫困家庭和“五保户”进行医疗救助,另外,在经济发达的农村,还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宏观框架,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其缺点与弊端所在,并提出来许多建议和措施。我总结发现,他们共同的关注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差;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存在漏洞;缺乏相关法律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障问题上的职责不够明确。马姣艳还认为新型合作医疗某种意义上形成新的垄断,导致药价过高。

对有些意见笔者却不太同意,一是有人认为多数农民生活比较困难,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有一定难度,地方政府无力全面承担救助任务。笔者觉得这一说法太夸大了,从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民一年只需每人交10元钱,就可参加合作医疗,我相信绝大多数农民都

是有这个能力的,这对农民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负担。二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理解和接受难,少数群众对这一制度持怀疑态度,存在侥幸心理和等待、观望的思想。这样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合作医疗都已经实施这么多年了,广大群众早就体会到了它的实惠和好处,据我所知,就连很多离乡多年已经搬到城里居住的城镇人口,都纷纷参加了合作医疗。尽管这项制度还有它不完善的地方,但确实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积极参与。

针对以上新农合制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根据农村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医疗保障模式;转变增长观念,明确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职责;完善合作医疗管理制度,规范对合作医疗基金的运作和监管;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积极为最广大的农民服务。马姣艳认为要适当引入合作医疗竞争机制,打破医疗垄断,确保最广大农民利益。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赵丕和李学军认为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困境在于多方博弈。一是中央政府财政支农与农民利益的博弈困境;二是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困境,主要有三点,“地方套中央的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落实的困境,定点医院是否成为垄断的困境。而对于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他们并没有提出实质的解决办法,只是提出了一些象征性的措施,如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以及卫生扶贫、卫生支农的力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关于新农合的筹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多元筹资渠道的建议,而肖湘雄等特别提到了西部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筹资方式:一是以土地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二是以劳务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三是以外援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四是三种筹资方式的集成模式。

(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研究

关于商业保险能不能参加新农合制度,主要有两种声音,占主流的观点认为,应该大力鼓励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也有一部分的学者则持否定态度。

汪早立等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十分有限,现阶段将农民的健康保障纳入商业保险的条件尚不成熟,以保险的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农民医疗保障制

度,还为时尚早。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保险公司的运行状况和信誉很难取得农民的信任;二是保险公司缺乏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引导、支持功能;三是保险公司难以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殊性。

我觉得商业保险可以参与新农合,但新农合不能完全商业保险化。对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持否定态度的人是比较保守的,缺乏对实践的调查认知,他们列出的三点主要原因是缺乏说服力的。其一,保险公司成立几十年以来,它的信誉和功能已经得到了农民的承认,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逐渐信任保险公司并参保;其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并不等于是新农合制度商业保险化,商业保险参与而不是起主导作用,具体的参与模式可以和政府一起研究。

有关统计表明,到2005年6月底,全国共有6家保险公司在江苏、河南等8个省(区)的6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民医疗保险工作,涉及参合农民1765万人,试点地区平均参保率为84%。其中,38个县(市、区)被各级政府列入试点范围,占全国641个新农合试点县(市、区)的6%。2003年以来,保险公司累计为518.86万人次提供了医疗补偿服务。

卫敏认为,两年多来,保险业主要以三种方式参与新农合。第一种是基金管理方式,第二种是保险合同方式,第三种是混合方式。她认为商业保险参与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有利于加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2.有利于节约政府成本;3.有利于控制运行风险;4.有利于为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5.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安全。

同时,卫敏认为,保险业参与新农合试点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新农合在试点工作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成为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必须要面对的基本现实。农村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差,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不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问题得不到解决。加之新农合筹资水平低,筹资成本高,而由于缺乏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医药费用却上涨过快,所有这些,使得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其次,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缺少政策定位和支持,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以及以何种方式参与新农合,都是新的尝试和探索。第三,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慎重选择和探索参与新农合的方式,以保险合同参与新农合的方式值得探讨。

此外,有人提出借鉴国外的模式——微型保险组织(以下简称微保组织)。赵亮认为,200

2年我国政府开始建立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其局限性也不断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建立新的农村医疗制度来补充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国外,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微型保险组织模式值得借鉴。微保组织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体现社会公平;代表需求方的利益;降低经营成本;加强了对医疗中心的监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就在中国的可行性而言,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微保组织多成立于一些刚达到温饱的地区,所以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我国中西部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另外我们不得不注意,微保组织建立在互信互助的基础上,会员之间的信息充分是非常必要的,此外组织内部会员的年龄结构要相对均衡,这在客观上就要求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性较低。

结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都纷纷因地制宜,对新农合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我觉得表面上看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对于国家新农合的制度设计却未必是件好事。其一,制度设计当然是尽量简单合理就好,而不应分割成太多块,太过复杂。如果同一个制度在不同的地方都各有特色,各成体系,实际上是不利于整个制度的制度设计和协调发展,随着地区差异逐渐的缩小,其弊端必将阻碍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其二,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公正,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理应受到平等的待遇,而不应让各个地方“各具特色”,损害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作者:组长孙鹏

组员尤伟泉、杨伟光、姜蒙蒙、林钊伊、夏巧云、沈歆炀

下载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庞大,医疗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数以亿计的民众的福祉,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而相对于城镇的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细则 一:新农合补肋对象: 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符合划生育政策的住院分娩孕产妇。 二:住院分娩新农合补助标准: (一):平产按单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疗,是个讲不完的话题,也是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健康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但疾病也一路伴随人生,但看不看得起病却是个难题。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浅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浅析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0年新农合工作总结 访问次数: 14850 作者:点军区卫生局 发布日期:2010-12-10 信息来源:点军区卫生局 字号:[ 大 中 小 ] 2010年我区新农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

    第三期关注民生狠抓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关注民生 狠抓落实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昌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3月14日)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帮......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 --苏颖 近日来,葛崾岘办事处动员一切力量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该办事处新农合筹资总额为451500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