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及思考
游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具有重要作用。
一、游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
(一)参合情况。游仙区共有农业人口33.4万人,自2007年开展新农合工作以来,游仙区新农合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参合率逐年上升。由2007年的90.28%上升到2012年的99.98%,历年居全市前列。
(二)医疗机构定点情况。游仙区现有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205所,其中:区内乡镇定点医疗机构29家,区外定点医疗机构16家(含江油大堰)、定点村卫生站140所、定点诊所20家。游仙区已全部开通市直定点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并陆续开通了40余家定点村卫生站的网络直报,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
(三)基金使用情况。自2007年起至2013年,游仙区参合农民受益水平逐年提高,住院补偿比例从2007年的40%到2013年的85%。补偿总金额从2007年的950万元到2012年的9770.75万元。
(四)创新做法。自2011年起,游仙区在全省率先采取由区信用联社代理收取农民参合资金的筹资方式,这样既简化了缴费手续,又降低了筹资成本,在此基础上,2012年游仙区相继启动协议代扣和代付工作。
为不断扩大新农合受益面,游仙区不断完善补偿方案,切实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程度,率先于2008年实行了重大慢性非住院疾病门诊补偿政策,将糖尿病、冠心病等16个病种纳入慢性病补偿范围,目前,全区共确诊慢性病患者14000余人。
2011年初,游仙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基层医疗机构及村卫生站门诊一般诊疗费减免工作。采取由辖区内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减免的补偿方式,同时,将原来“参合农民先全额垫付医药费用、出院再补偿”的住院结算模式,调整为“入院时只预交部分费用、出院时再结算”的模式,为参合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有效减轻了参合农民的经济压力。
游仙区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12年10月起对在区内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实行限价收费、全额报销的补偿模式。孕产妇在区内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享受国家农村孕产妇项目补助后,余下部份由新农合全额报销,基本实现“住院生小孩不花一分钱”。
二、游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新农合筹资额度 2
及补偿水平逐年提高,新农合补偿政策每年都有所调整,虽然已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但因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新农合政策的学习、宣传不及时、不深入,导致部分参合农民对补偿政策的不了解。
(二)乡镇新农合机构设置不健全。目前,游仙区24个乡镇(含松垭、沉抗)新农合服务站均设在当地卫生院,大多数由卫生院院长任站长。新农合服务站的职能之一,是对合作医疗的定点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外部审核和监督,而现在的机构设置则将两者混而为一,对新农合服务站来说,从属于卫生院的领导和管理,无法真正有效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能,而对卫生院来说,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也无法令人信服,从而影响了新农合管理的公平性。
(三)医疗服务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一是住院率的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农民认为门诊治疗费用报销比例低,没有住院报销划得来;有的是随着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刺激了对住院治疗的需求;有的是个别医疗机构的分配制度使得医务人员追求经济利益,诱导参合农民住院治疗等。二是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较快。特别是区外医疗机构使用药品无梯度,在住院初期就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有的是药品的价格未严格执行网上招标采购平台的最高零售价;有的是住院清单显示的治疗情况与实际有出入。据对近两年天诚医院住院情况的调查显示:2012年上半年住院17人次,住院天数287天,次均住院费用5973.00元;2013年上半年住院74人次,住院天数1300天,次均住院费用6897.62元。3
现游仙区已要求天诚医院进行整改。
(四)外伤监管取证难。新农合政策规定因交通意外、自杀、打架等导致的外伤均不予补偿,在对外伤调查时,一方面参合农民故意瞒报受伤经过,而知情者多为其亲朋好友,对新农合经办人员的调查不予配合;另一方面村社干部出于人情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证明,导致外伤监管难度加大。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典型事例说话。加大向参合对象的宣传力度,深入农户,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把现实生活中农民参合获好处的生动例子进行广泛的宣传,善于引导农民算好经济帐,让其清楚明白参合所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对于符合重大慢性非住院疾病补偿的农民,除医护人员在其就诊时可以提醒其进行申请,同时可在村社、新农合服务站张贴宣传画,告知慢性疾病补偿的种类和程序,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
(二)落实机构编制问题,为新农合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及部门,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乡镇新农合服务站人员编制,实现新农合服务站经办人员与医疗机构的分离。服务站经办人员由区农合中心统一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定期培训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新农合管理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约束和制衡机制。
(三)加大监管力度,为新农合的良性运作保驾护航。一是加大对大额医疗费用及异地住院患者的审查力度,积极 4
防范各种形式骗(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行为;二是对服务协议中约定的各项指标加以控制,实行梯度用药,合理药物配伍,不滥用药物,确保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日趋规范化,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三是对出具虚假证明,隐瞒真实受伤情况导致基金流失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部门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基金安全。
(四)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发挥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与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各级补助资金到位、使用情况、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定期通报情况,研究制订改进措施,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2013年8月
(作者: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
第二篇: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
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
侯开菊
〔内容摘要〕 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医务人员少、报酬低,设备落后等问题。
〔关 键 词〕农村合作医疗对策
〔作者介绍〕 水城县政协办公室
水城县自2005年12月被列入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据统计,截至2006年2月28日,水城县共计49984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68.89%(未减除外出人口)。通过深入勺米乡和猴场乡实地查看,走访部分合作医疗受益农户,本文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作了一些思考,现综述如下。
一、基本经验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省市要求,及时于2005年12月4日召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委员,卫生、民政、财政等1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付50万元作为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启动经费,继而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配套要求,足额拨付150万元存入合作医疗基金专户。确保领导、机构、资金“三落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二)各乡(镇)密切配合。根据县委、政府要求,各乡(镇)及时成立了以乡(镇)长为主任委员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抽调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组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同时,采取奖惩等措施,确保群众参合率达到要求。
(三)各部门职责明确。县合管中心根据中央、省、市要求,结合水城县实际,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略有节余的原则,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了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等相关内容,下发乡(镇)合管办。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农村特困户、二女结扎户、独生子女户代交参合金共计25.3万元,解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难点。
(四)宣传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开辟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逐步深入人心,不少农户已得到实惠。如猴场乡二组参合农户汪继明,年初因高血压脑出血住进市人民医院,共花去医疗费12000余元,按照合作医疗就诊减免程序,县合管中心为其报销了4000余元;现转入乡卫生院,医务人员亲自上门为其治疗,目前病情平稳,近日可出院。他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农村合作医疗,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党委、政府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部分乡(镇)领导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够重视,乡合管办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不到位,办公地点和办公经费未落实;有些乡(镇)在收取参合金时违背群众自愿原则,搞硬性摊派;部分乡(镇)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了解,参合率较低。
(二)医务人员严重缺乏。按照《贵州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全县73万农村人口至少应有医务人员730名。目前全县乡(镇)仅有医务人员362名,缺口近一半。加上各乡(镇)合管办又从中抽调1名,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更谈不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务人员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瓶颈。
(三)村卫生员报酬低下。全县现有村卫生员637人,工资一直是二十年前的39元/月(其中还有49人未解决工资),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村卫生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仅仅靠乡卫生院几名医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各村卫生员的积极性,尤其是边远村寨。村卫生员不仅承担医疗救治责任,还要负责本村的防疫、妇保等工作。不解决村卫生员报酬低下问题,合作医疗将难以实施。
(四)基础设施落后。全县33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均未达到2000—4000平方米的标准,有的卫生院还不到200平方米。如勺米乡,业务用房不足导致许多应分设的科室无法分设,医疗业务无法开展。全县现有的372个村卫生室中,仅有40个为国家投资兴建,其余均为卫生员利用自己的住房开展业务,条件简陋无法达到国家卫生室建设标准,严重影响了村级医疗业务的开展。
(五)医疗设备缺乏。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均为国家实施的各种卫生项目所配置,这些设备多数已超期使用,比较陈旧。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无大型医疗设备,绝大多数村卫生室仍然依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件”看病,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三、对策建议
(一)充实医务人员队伍。建议县政府采取公开招考等形式,每年至少补充50名医务人员,争取用3年时间,逐步解决150一200名医务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医疗队伍。优先考虑本县医学院校毕业生,进一步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二)切实提高村卫生员待遇。整合现有卫生员队伍,力争每个村至少有1名业务素质过硬的村卫生员。建议县委、政府按照有关规定每月不少于100元的工资标准,从财政列支,妥善解决村卫生员报酬,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充分用好当地人才资源。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县卫生局积极争取卫生建设项目,加快乡卫生院设施建设。尽快更新医疗设备。加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四)完善管理机制。县合管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报销减免程序,加强统筹基金监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避免“跑、冒、滴、漏”。
第三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公民满意度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公民满意度调查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新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仅直接关系我国几亿农民的健康和利益,而且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从部分省份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
在中国农村,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渐退出,造成了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农民因此而致贫和返贫。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满足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是应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而产生,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病实现统筹,个人账户可以累积转存,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增强了农民的自我保健和保障意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
(二)新型合作医疗为大病医疗提供了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病统筹机制,比如贵州省参保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交10元的保险费存入个人账户,就能得到国家、省、市、县财政共计40元的补贴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参保者大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得到补偿。这一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三)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统筹层次高,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以贵州省为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统筹单位,各乡村的缴费都要交由县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并按照统一模式建立了县协调委员会、县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实行缴费、筹款、核算、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规避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根据贵州省三个乡镇的无结构访问调查,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比较满意,只有个别农民认为服务需要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开展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2009年,我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比例已达到90%以上。通过调查, 75%以上的农民表示,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报销看病的费用可以家庭的负担。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农民的医疗负担相对于以前有所减轻。每当得小病时或者是慢性病时,大部分人会去就近的诊所看一下,或是自己弄点偏方治病,也有一部分人干脆扛一下就过去了,很少有人敢去大医院看病,而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后,相关部门可以为他们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这样大医院就不再是一个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给农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执行方面的弊端:
第一,受益面窄。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偿受益面距离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险需求还有较大距离。一些农民虽然已参保,但还没有享受到合作医疗补偿,长期保持较低的受益面,必将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性。
第二,宣传工作不到位。参保群众对新农合的期望值过高,严重的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根本不知道不住院不报销、住院期间的部分诊疗费用不在补偿之列、县内县外住院补偿比例不一样、还有一定的起付线等政策规定。这些规定宣传不到位使群众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产生抵触情趣。第三,医院监管不严,部分医院擅自抬高药品价格。部分医生利用职务之便,在给熟人治病开药的过程中,把一些与治疗无关的药物放在药品处方中一并进行报销。由此反映出了管理上的漏洞。还有一些医院擅自抬高不能报销的床费或者是检查费用,在医疗费用中,不能报销的一次性耗材所占比率较大而实际报销金额较低,没有很好的起到“保大病”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新农合宗旨。
第五,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较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在给乡镇卫生院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暴露了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卫生院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还严重短缺,服务能力较低。此外,医疗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这些原因导致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
三、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各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宣传摆在首位,通过在电视台、报刊、村务公开栏、文艺演出、致农民朋友公开信等形式,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有关政策、补偿标准和受益典型宣传到千家万户,充分给予农牧民群众更多的监督权、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引导农民自愿参合、自觉参合并积极支持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此外,政府也可以定期组织“参合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度调查”,也可进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评比”,给予农民足够的参与权,通过这些方式来增进农民的参合意识和“知合”意识。
(三)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积极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开展农牧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
务。在加大对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应加快医疗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四)是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加大行风建设力度,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为了切实管好用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将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受惠于民,农村合作医疗的医药用品应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完善药品购销制度,彻底根除药品回扣虚高药品价格的不正之风,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药品质量,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实行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拥有充分的管理监督权,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问卷调查
我们想通过您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情况,为日后更好地实施和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纯为研究之用,采取无记名方式,绝对不会损害您的利益,您可以放心填写真实情况。谢谢您的参与!
1.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了吗?
A参加B 没有参加若未参保,原因是:
A 自己身体健康,没必要参加合作医疗B 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太低,吸引力不够
C 怕白花30元钱,得不到实惠D 反正不愿意拿出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个人出资30元、政府补助120元,解决农民大病统筹的互助共济制度。您认为这个制度好吗?
A 好B 不好C 不知道
3.你们村(居)每人30元的参保费用是如何出资的?
A 农民自己出资B 村集体经济全额支付C 村集体部分补助若30元参保费用全部由个人出资,你还愿意参保吗?
A 愿意B 不愿意
4.参保后,镇乡、村干部有没有把《合作医疗证》发到您手上?
A 有B 没有
5.您主要从哪方面了解到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
A 广播、电视、报纸B 医院、卫生院宣传
C 镇、村干部宣传D 听人讲
6.您认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较为合适:
A 30元B 50元C 65元D 70元
7.在本地医院住院,出院结帐时即可报销合作医药费用,您知道吗?
A 知道B 不知道
8.参保农民到市外医院就医,须先办理转院审批手续后方可赴外就医,补办手续最迟不超过住院后3个工作日,否则不予报销,您知道吗?
A 知道B 不知道
9.参保人员需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住院发票、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清单,以及转院证明或外出务工证明等资料,方可报销,您知道吗?
A 知道B 知道一些C 不知道
10下列哪些医药费用不可以报销?
A 交通事故、工伤和医疗事故,以及因违法犯罪、打架斗殴、酗酒、自残自杀、吸毒和其他不文明行为等的诊疗费用
B 出国或赴港、澳、台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C 生育、新生儿、计划外怀孕,各种不孕(育)症、性功能障碍的诊疗费用
D 以上都是
11您认为下列哪种报销方案比较合适?
A 住院、门诊费用都可以报销(受益人数多,报销数额还将减少)
B 只报销住院费用(受益人相对少,报销数额大)
C 住院费用按原规定报销,门诊费用达累计限额也给予适当报销;
12您对当前我市新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满意吗?
A 满意B 不满意C 不了解
若不满意,原因是:
A 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低,得不到实惠B 受益面窄,得到报销的人少
C 报销烦,不能及时报销D 定点医院服务不满意
E 镇乡、街道服务不到位
13您认为当前合作医疗政策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同步提高个人和政府筹资标准B 修订报销政策,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C 加强定点医院管理,提供优质医疗服务D 强化基金监管,用好每一分钱 14您认为定点医院对合作医疗参保农民的服务质量如何?
A很好B较好
C一般D 差(机构名称)
15.您认为合作医疗报销是否公正、公平、公开?
A是B否
16.您认为合作医疗费用报销方便吗?
A方便B不方便C不知道
17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何新的建议?
1.2.3.
18.参合有没有在生活中减轻您的生活负担?
A参合费用加重了经济负担
b和原先没什么区别
C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D明显减轻了经济负担
第四篇: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及建议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课题
上饶县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运行现状及建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深切关怀。自2005年12月,我县被省政府批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县,2006年元月八日正式启动。从运行近三年情况看,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改善,参合农民朋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推行新农合制度是一项新的工作,在运行体制机制、日常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因此,我局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就我县新农合制度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行现状
1、基金筹集情况。
按照全省统一的指导意见,2006全县新农合筹资以户为单位,人均标准为55元,其中:中央补助20元,省级补助17元,县级财政补助3元,农民个人缴纳15元。2006年2月28日止:全县共有530310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81.97%,参加新农合医疗基金收入为2651.62万元。2007年人均筹资标准为50元,各级财政补助同06,农民个人缴纳10元,比上年减少5元;参合人数543785人,比上年增加13475人,参合率同比上升近八个百分点,达到89.57%。2008年人均筹资水平为95元,其中:中央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37元,县级财政补助3元,农民个人缴纳15元。08年全县共有574513人参加新农合,比上年增加30728人,参合率同比上升近四个百分点,达到93.69%。2、基金使用情况。
2006年全县共有59902人享受194.4223万元门诊补偿,有22888人享受1284.9065万元住院补偿。其中:门诊受益面11.30%,住院补偿受益面达4.32%,超过全国水平的3.38%,全年共结余1181.0033万元,其中门诊结余336.1697万元,住院统筹基金结余544.8336万元,风险基金为300万元,资金使用率为61%。2007年全县共有66656人享受208.1642万元门诊补偿,有32110享受2097.0916万元住院偿。其中:门诊补偿受益面为12.26%,住院补偿受益面为5.91%,全年共结余669.3462万元,其中门诊结余63.9578万元,住院统筹基金结余605.3884万元,资金使用率为85.7%。2008年1—10月份,全县共有101313人享受167.9138万元门诊补偿,有46460人享受3911.4633万元住院补偿,资金使用率为91%。二、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不经常,农民仍有疑虑。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有一部分农民对于新农合具体政策还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对自己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如何办理报销、转院等手续都不知道,当心自己交了钱,得不到相应补偿;部分农民对新农合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还存在疑虑和担心,影响到他们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因此,新农合的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二是农村医疗机构设施差,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不足,部分镇(乡、街道)卫生院存在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工作条件差,医务人员工资低,技术骨干流失,引不进人才,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服务能力有限,导致病人外流较多。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镇(乡、街道)卫生院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改造规划滞后于我县新农合工作全覆盖实施,镇(乡、街道)卫生院服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农合工作的需要,少数地方存在对待新农合住院病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优现象。三是乡级经办机构建设不到位。镇(乡)农医所的机构编制县编办未下文件,所有的工作人身份都还没有明确,而且工作人员经常调换,队伍很不稳定。四是参合人数有一定水份,覆盖率难以保持。有的镇(乡、街道)为了追求参合率达到85%,操之过急,采取不达标就不给村干部发工资,强制村级为尚未参合的农民垫钱上交,后来落实不到人头。部分农民打工不回,回乡后又不知道如何办理;加之人口的统计口径又不一致,这不仅使参合比例难以巩固,而且加大了村级组织经济负担和工作负担,村干部意见很大。上述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民对新农合的信心,影响到新农合制度的生命力。三、几点建议
新农合作为一项惠及全县60多万农民的“民生工程”,虽然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但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任务是长期的。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新农合工作要求,坚持探索创新、完善提高的工作思路继续抓好新农合的巩固完善工作。(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合积极性。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
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三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各级培训机构,更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把新农合这项
公益事业的宣传落到实处。
(二)抓好巩固完善,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扩大受益面。一是切实巩固实施成果。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二是积极探索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每二至三年对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作适当调整。政府应根据财力,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个人筹资根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稳妥地提高;村(社区)组织要根据集体经济状况给予一定投入,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合病人的补偿水平。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审核结算手续,减少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努力方便群众就医结算,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扩大受益面。对门诊、住院实行同时统筹;对县外住院病人医疗费用较高,补偿率偏低实行保底控制;扩大特殊慢性病种,以扩大受益面,有效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三)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新农合管委会职能,切实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县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完善基金监督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并加强公示制度的落实,保证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三是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过度医疗)支出;同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确保用好参合农民的保命钱,让农民得到适宜、价廉、规范、质优的医疗服务。
(四)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正在实施的提高乡镇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诊急救、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逐步开展慢性病动态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不断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健全卫技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
(五)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将新农合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农合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农合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四是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慢性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领题人:罗敏华课题组成员:吴广明 姚望就 陈重文 占尖兵执笔人:陈重文第五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庞大,医疗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数以亿计的民众的福祉,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而相对于城镇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实施现状,农村的医疗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式开展。在2003~2005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始加大力度,同时加快了进度。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将从试点阶段转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覆盖面将达到80%,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在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加,并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它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大病实现统筹,个人账户可以累积转存,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增强了农民的自我保健和保障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使得绝大多数农民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投保。
新型合作医疗为大病医疗提供了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病统筹机制,参参保者大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得到补偿。这一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统筹层次高,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规避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现在,还不到4年的时间,从制度设计到运行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新型合作医疗立足于基于大数概率的大病保险,政策方向以大病为主。这不利于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由于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服务发生机率较小,会降低参保者的预期收益,健康人常常低估参保的重要性,而高危人群却非常愿意参加。
定点卫生机构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农民并未能切实得到实惠。卫生机构利用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创收,可能引发新一轮重治轻防。这极易导致不顾实际需求盲目增加设备和设施、提高治疗标准的竞争,而忽视切实改善服务和预防保健。
农民缴费少难以保障日常医疗费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个人缴费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状况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地区的缴费标准是每人每年10元。这些钱用来支付全家人一年买药和门诊看病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因此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现行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既要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也要不断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有效的医疗和卫生保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现在中国还有近一半的农业人口没有被纳入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他们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完全自费看病。因此,政府应该加快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扩面工作,使其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同时,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医疗术语、政策规定和经办流程的宣传讲解工作,增进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保,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要适时适度提高农民个人的缴费额度,提高待遇水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收入正稳步增加。以现在的收入水平,农民缴费额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应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的激励机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病买药和门诊治疗的待遇水平,使农民直接受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保障作用方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增加政府的投入,提升保障水平。各级政府即是新型合作医疗的主导者,也是最后的责任者。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投入的力度。这样就可以提高大病统筹的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降低起付线和提高封顶线,同时还可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的激励机制,使参保农民得到更有效的医疗和卫生保障。只有这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目标。
四是要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提供基本条
件。农村普遍存在医疗机构少、医疗设施陈旧落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差等问题。这导致农村居民享受医疗诊治和卫生保健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制定向农村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拨出专项资金用以改善农村公共医疗和卫生条件。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彻底改善广大农民的医疗环境,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和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