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阳镇百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经营情况简介

时间:2019-05-12 19:1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蒙阳镇百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经营情况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蒙阳镇百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经营情况简介》。

第一篇:蒙阳镇百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经营情况简介

濛阳镇百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

土地流转经营情况简介

为了提高我镇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百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该公司座落在濛阳镇双林村,总流转土地面积370亩,总投资9900万元,建有16000平方米优质蔬菜种苗智能化工厂育苗车间、6000平方米气调、冷藏及加工物流配送中心、2800平方米管理研发中心、3000平方米的技术培训中心。主要开展工厂化育苗、高端化蔬菜的生产,各种农产品的储藏与销售,以及各种高新农业技术培训和旅游观光农业等。

2009年投产以来,已生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种苗约2300余万苗,可为当地农户提供优质种苗种植蔬菜、瓜果近10000余亩,增加产量、提升蔬菜、瓜果品质、提高蔬菜、瓜果售价,实现农户收入增长,每亩可增加农户收入400元左右。

截止2010年8月,企业自身和带动周边农户已生产各类有机、绿色精品蔬菜约43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元,实现年利税2800万元。提供农村劳动力就地临时务工500多人次,农户获取务工收入50多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2010年举办的四川省首届蔬菜博览会上累计接待观光游客5万人次。农民通过博览会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开阔了眼界,树立了

信心,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公司业务的不断状大,开发项目增多,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70亩,涉及农户230余户,每年按时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57.35万元,户均2500元左右。

2010年公司在职员工280人,其中管理人员80人,包括农业管理硕士10人、经济师3人、会计师2人,各类大专以上技术人员13人、中级技术人员20人。年支付工资440万元,为当地农民的增收,实现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

泉 阳 镇 土 地 流 转 催 生 高 效 农 业--------泉阳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泉阳镇是沙南农业大镇,人口4.4万人,耕地4.7万亩,农业占三项产业比重达30%,稳基固本、强农增效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我镇紧紧抓住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连续两年大规模的投入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修桥280座,打井332眼,修路9.57公里,开挖沟渠长达20公里,完成土方近5万方,植树10万余棵,改造中低产田1.8万亩,使东半部黄庄、王烈桥、老董寨、集东四个村的农田基本建设脆弱的现状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我镇精心培育产业,注重发现农业典型,多角度予以支持,催生了一大批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农业生产层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开始艰难的转变,尤其是种植业方向,随着粮价、菜价的提升和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规模农业开始露出端倪,土地流转成为一股潮流正拍打着现存的土地承包制度,改变着农业生产结构,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一、泉阳镇土地流转的现状

土地流转实质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目前我镇存在的主要形式有转包、出租、代耕三种,转让、互换、抵押、入股等较为少见。流转面积在20亩—30亩居多,全镇有150户左右,50亩左右的有二十几户,上百亩的全镇只有1户,流转总面积在1万亩左右,占种植面积的20%左右,包括家族内部、亲戚、邻居代耕,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转包,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及大户承租,绝大多没有规范的合同或协议,仅有口头约定,1时间一般在3年以内,方式灵活多变,政府基本上没有过问和引导,处于自发状态,但作为一种趋势正在悄然推动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如张楼村寿天刚承租耕地150亩,每亩租金最高出到1000元,种植雪里红蔬菜、白萝卜、糯玉米等高效经济作物,一年三茬,错开农忙,蔬菜加工腌制而后包装上市,亩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现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生产加工基地,产品稳占阜城市场,其本人被推评为阜阳市第四届农村实用人才。在他的带动下,2010年全镇种植面积达500亩,就业人数达30多人,2011年面积将突破1000亩。还有如康王庄王子彬,08年从马铃薯农场退休后,在家租地10亩种植大棚马铃薯,提前上市20天,接着种植蔬菜和棉花,一年三茬,亩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三年来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今天的近百亩,带动农户30多户,成为泉阳农业的一大亮点。另外,泉阳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流转空间也吸引了外来种植大户在泉阳租地发展高效农业,如舒庄镇储金停租种杨庄耕地40亩,采取小麦+南瓜套种的模式,亩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杨桥镇的戴为民租种集西耕地52亩种植生姜、大棚西瓜,一年一茬,亩均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带动了本镇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发展。黄庄村的草莓、翟庄村的反季节大棚,使土地效益倍增,使先进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提升了农民素质和致富能力。

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不是新生事物,它与土地到户应该是相伴而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呈渐次加快之势,国务院于2005年

3月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肯定和规范了这种做法,各地都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大包干的发源地小岗村从2008年开始重走集合作业之路,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将农民的土地反租过来,统一平整,对外招租,引进了一些工业项目和规模高效农业项目,成效正逐渐显现,我镇土地流转量发展较快,但缺乏稳定性,层次低,规模小,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以疏导和规范:

1、连片上规模难:目前流转的土地主要是劳动力转移后摞下的,地块分散零星,生产成本高,代耕较为粗放,许多种植大户要求租种连片在50亩以上的地块往往却难以找到,总有几户从中“作梗”。

2、租金持续走高:因农业是高风险弱质产业,租地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一般不超过500元/亩,高效农作物一般不超过800元/亩,但一些种植大户在与农户商谈时,个别地块要价过高,有些农户宁可自己粗放低效种植,也不愿出租给他人,村委会出面做工作也不见效,这其中有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有观念滞后的因素。

3、多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没有协议,没有发包方的参与,大多属于私下交易,且时间短,一改口就变了,有些土地已转让或互换也没有作变更,一旦产生纠纷,不好调处,找不到证据。

4、供求对接不上。一方面农村有许多土地需要转包或出租,但往往找不到接包者或承租方,摞荒又觉得可惜不合适,只好低价或无偿由他人耕种,另一方面,有许多种植大户,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有销路,却找不到合适的地种,尤其是连片地块,配臵效率低下,缺乏有效平台和

值得信赖的中介方。

三、推动土地流转的对策与措施

有专家称:土地流转是土地制度的第三次革命,其益处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可以与市场很好对接,增强适应市场能力,可以大规模应用农业科技、机械等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效益,可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投入,增强抗灾能力。作为基层政府,如何顺应这一趋势,破除流转障碍,加速推进流转,催生规模农业、高效农业乃至现代农业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课题,就泉阳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政府推动。土地流转有外因,也有内因,有法律依据,也有现实需求,政府可以作为的空间很大,要动员村级组织摸清底数,积极参与到流转中来,既要掌握可流转的土地数量,又要掌握种植大户的需求动向,从中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做好协调、引导、服务、供需对接起来,有意识地推动流转,使农业生产由小而弱的现状逐渐向大而强的方向演进。张楼村两委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采取“六统一”模式从事小麦制种,在“统”字上下功夫,带动农户300多户,亩均增收在200元以上,入社成员逐年增多,为小麦创千斤提供了有力抓手。“十二五”期间,泉阳要催生千亩种田大户1人,百亩种田大户20户以上,50亩种植大户200户以上,流转总面积在两万亩以上,凡不从事务工经商的村干部都要带头流转土地,激活土地资源,提高产出率。同时各项农业补贴集中投放,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持流转大户,做大做强农业。

2、机械化跟进。要抓住一批农机大户或农机手成立合作社,通过补贴政策,配臵各类先进生产工具,使其熟练掌握各类农机具的操作方法,做好与种植大户的对接,适应土地流转,降低人工耕作强度,使种植大户与农机大户各得其所,达到合作共赢。2011年合作社要成立起来,人员组织到位,在午收和夏种中能派上用场。“十二五”期间重点在小麦田管和玉米机收上取得突破,助推土地流转。

3、技术服务到位。依托农业站建立种植大户档案,作为服务重点,农技人员要在种子、化肥、农药、补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予以支持,提供贴心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大幅度地提高单产和效益。每年都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训,把种植大户轮训一遍,及时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到位,应用于实践,转化为生产力,到“十二五”末参与培训人员达到3000人次。

4、平台要建立起来。按照市里要求,镇里成立土地流转中心,村要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站,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有关农村土地业务拾起来,及时发布有关种植业方面的项目、产品、政策、土地供需、合同管理、农机、培训内容和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大户,建立起流转中介市场,为土地流转工作提供综合的、一站式的服务。要走出去借鉴外地经验,帮助村干部洗脑,围绕着土地流转和强农增效,借助外力来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张杰)

第三篇:百神庙镇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报告

百神庙镇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报告

百神庙镇农业服务中心 彭观勤

农村土地流转实质就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在农户与集体间的承包关系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承包者把有限的使用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的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自2009年以来,百神庙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步推行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的范围和规模不断在扩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为全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我镇土地流转工作概况

(一)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百神庙镇现有18个村、一个居委会、农业人口4.7万,耕地面积4.5万亩,人均不足1亩,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稳定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等原因,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全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22595.27亩(10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其中流转耕地种植粮食14893.27亩、流转耕地种植蔬菜2062亩,这两块占耕地总面积37.7%。流转山场种植油茶及园艺苗木的5640亩。全镇流转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24户,1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4户。

(二)我镇土地流转主要特征。

1、土地流转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底,全镇土地流转的总面积为1.03万亩,今年已达到2.2万亩,增长幅度达到113.6%。土地规模化在进一步增强。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劳务输出人数稳定并逐年增加,有1万多农村富余人口外出务工,还有土地流转为广大农民带来了稳定的租金收入,一家一户种田成本高,不划算,都纷纷交给大农户经营,这样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空间。2、100亩以上的流转都签订了规范的租赁合同,农户委托书,目前全镇土地流转土地中,以转包和租赁形式流转为主。

3、流转主体的土地,种粮的大多为经过整理的土地整理区项目土地。主要原因是经过整理后的土地集中连片,地块规则,田间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配套,方便管理并适合机械化作业。还有就是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田块没有真正分到户,农户只有田亩数据,整块流转给大户经营。

4、部分流转主体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自发流转土地逐渐被有组织的流转所取代。如香泽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面积已经从去年的1382.6亩,今年发展到4388.5亩,和平蔬菜合作社流转种植蔬菜面积达到2062亩,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大户,起到联系协调和服务的作用,保证大户可以安心从事经营活动。

5、流转对象趋于多元化,流转租金逐年攀升。流转对象从初始本村农户之间的流转,逐步流向能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流转租金逐年攀升。税费改革前,农户间土地流转往往“两不找”,流入方代流出方缴纳农业税费。甚至农业税都是由流出方缴纳,土地成了农民的包袱,农业税免除后,由于大户和公司的介入,土地流转租金呈明显上升趋势,呈现出租金竞涨势头,由过去的几十元逐步攀高到目前的每亩近400元,且仍有上升趋势,这样一来土地成了农民的资产,每年都能得到稳定的租金收益。

6、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双方实现“双赢”。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都会给经营者和农户双方带来良好的收益,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

二、农村土地流转成效

(一)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公司(大户)通过土地流转介入农业领域,推动了我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发展,也是由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如安徽帅旺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在我镇土地整理区一次流转土地4020.36亩,用于粮食生产,所有土地经过整理,地势变平坦,田块变规则,每年一麦一稻两季种满种足,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规模效应得以显现。

(二)因地制宜,变荒山为园林聚宝山,促进土地全面开发

我镇自然条件优越,岗、圩、畈等各种地形齐全,我镇金桥、官塘、百神庙等村有近6000亩荒岗地,杂草丛生,几乎没有生产经营活动,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处女地,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拉动,发展油茶产业是一个阳光产业,省农科院园艺所丁增成先生在我镇承包荒岗地4600多亩,用于种植油茶和发展园艺苗木,并注册安徽金桥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生产,截至目前,已平整土地3500亩,改造荒岗3000多亩,改造废弃塘口200亩,开辟园区生产道路4.2km,深挖排水沟渠1.4km,培植苗木花卉1500亩,放养野生鱼5万尾,建成水稻生产示范区680亩。形成了粮油种植、水产养殖、苗木花卉和园林绿化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出自然资源的综合产出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三)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1、从种植业看:企业增效方面,如安徽帅旺食品有限公司流转的土地,租金是每亩每年300斤稻谷,在稻谷收获前兑现全部租金。在正常年景下,水稻收成可达每亩550公斤,每亩成本450元;小麦每亩可收300公斤,成本每亩260元;两季在一起,加上政府补贴,每亩可得纯利200元左右,2009年该企业实现收益80余万元。农民增收方面,农户的土地流转出去后,每年租金是固定的,实现旱涝保收,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再就地做工或者外出创业,每个劳动力每年务工所得工资在8000元左右。

2、从油茶产业看:安徽金桥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油茶园艺生产基地,集中流转4600亩荒岗地。山场租金每亩60元,租期70年,目前该公司年产值达到900万元,占公司总产值的30%以上。同时广大群众也切实尝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实惠,如农户为公司油茶管理提供劳务可得工资收入1800元,收益在1700元左右。

3、从和平蔬菜流转土地情况看:位于舒房村的和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400元的租金,流转了舒房、团结村2062亩土地用于蔬菜种植,签订合同租期为15年,租金按年付清。今年4月建成使用,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30多万元,收益170万元,公司优先使用流转土地的农民工60人,每月工资达1800元。

(四)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规模种植最大的优点就是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进程不断加快,生产效益得到提高,例如我镇流转前的一家一户经营,基本上都是以一季稻种植为主,稻子收获后,大部分田块闲臵,秋冬种很少,小麦面积几乎为零,土地流转以后,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流转主体全部形成了一稻一麦的种植模式,也带动了全镇种植模式的调整,小农户也迅速发展一稻一麦,这样全镇小麦种植面积从零发展到现在的3.2万亩,仅这一块就直接增加粮食总产960万公斤,复种指数得到提高,土地效益发挥到了最大化。另外流转主体大多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实现了从原料生产到产品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条拉长了,附加值增加了,经济效益提升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步走进我市广阔的农村。

三、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化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运作的方法、流程有待成熟规范。一是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虽然发展很快,但是我镇传统农业主导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发展现代农业任重道远。二是土地流转形式复杂,协议方式五花八门,有的是通过私下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如农村现在广泛存在的代耕现象,一般在30-50亩左右,租金还是很少),有的是转入大户和一家一户签订协议,有的是大户和合作社签协议,再由合作社和农户签。有的是村级包办,由于大量农民举家外出务工,一家一户签订委托书工作任务繁重,农户没有真正签订土地流转委托书,甚至还存在代签合同所形成的无效合同,协议或合同随意性及不规范性较为严重,容易导致监督和约束的缺失,也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权益纠纷埋下了祸根。三是土地流转的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大部分土地流转后仍旧处于零星分散状态,以小块土地为主体,无法集中连片,没有形成土地集中的态势,形成不了规模经营和效益。

(二)政策性制约因素,成为土地流转发展过程中较大的障碍。一是贷款融资困难,由于流转的土地不算大户本身的固定资产,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导致转入大户普遍贷款无门,只能靠自身积累或亲朋拆借来实现发展。二是土地流转期限束缚了公司或大户发展手脚。由于受二轮土地承包总体期限限制,有些大户在考虑长远发展规划时顾虑重重。还有部分从事农业种植的大户,由于流转土地期限只有三、四年,因此不愿也不敢在农机购臵、稻场、库房等配套设施建设上投入过多资金,从而导致生产能力在低水平徘徊。三是土地流转依赖于土地整理政策。我镇土地流转尤其是耕地流转,均为先整理后流转,几千万元的土地整理工程,非地方政府或流转大户能力所及,必须依赖国家土地整理政策、项目及资金,因此,土地流转“看菜吃饭”、“等米下锅”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换句话说,土地流转进度取决于国家土地整理资金注入的进度。四是二轮承期承包土地田块分散,不但增加了农户本身经营难度,而且给土地流转带来不便和阻力。在农村各地的二轮承包工作中,各地村组为了减少矛盾纠纷,以田块好坏搭配按比例对现有耕地进行了调整,使得相当多的农户面临着土地分散于不同片块区域的现状,难以做到协调耕作和集约化经营。从表面上看,土地的分配是公平的,但这种分配并没有从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也无形中为农户的土地经营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土地的规模流转经营。

(三)土地流转主体规模不断扩张,而目前的生产水平,一个劳动力最多只能管理500亩土地,一次性流转几千亩,由于不可能几千亩集中连片,集中经营管理难度很大,往往流转主体为了降低风险,减少麻烦,层层转包现象较为严重,租金存在层层加码现象,这样一来,流转主体(签订流转合同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租金差价,政策性奖补资金,实际从事农业规模生产的农民承担着极大的风险,他们不是流转主体,签订合同不是他们,所以他们享受不到国家的土地流转直接奖励补助资金,还要承担着相对高额的租金,这当中租金差价被流转主体拿去了,作为真正经营主体,他们享受不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形成了不健康的流转市场,这样不利于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例如一个流转主体流转5000亩土地,合同签订租金360元每亩,他拿到土地后,分解转包给实际从事生产者,租金要到380元每亩,差价20元每亩,国家奖励补贴资金50元每亩,这样一来,流转主体就稳定得到70元每亩的收益,5000亩自己不种,一年就能稳定得到35万元。而实际种田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实际农业生产。

(四)农民的传统思想及过高的期望值,不同程度干扰了土地的流转及经营。部分农民虽然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但其思想意识并没有真正扭转,干预大户经营并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也有发生,影响了大户的生产经营。此外,随着近几年的流转土地租金的逐渐提高,部分农民等待和观望思想较为严重,期望值过高,使得土地流转难度不断加大。

四、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依法按章办事,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边合法权益。土地流转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关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依法按章有序推进。一是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把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作为先决条件,切实保障农户承包期内土地权益;二是按照“稳制活田”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下硬性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群众意愿;三是严格遵循政策规定,充分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地位,规范土地流转申请、登记、备案、公证各项程序,依法合理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四是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权,杜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和占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二)政府加大投入,培育扶植流转大户,切实发挥其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中的主力军以及示范带动作用。

1、积极为大户流转土地创造条件。一是创造大环境。土地流转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依赖土地而生,可以洗脚上岸,离开土地,只有这样,才能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有需求的人。如何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工业的兴起,促进工业企业的数量、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吸纳更多离土不离乡的农民,使土地流转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营造小环境。就是要加大土地流转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把土地流转的政策,向农民讲清说透,使他们在政策的引导下参与土地流转,避免随意性、盲目性,规范流转行为。提高广大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帮助他们把土地作为资产引入市场,实现土地使用价值的提升。还可以结合推介土地流转的成功范例,让农民亲眼目睹土地流转带来的益处,用事实教育和带动农民。

2、积极为大户经营排忧解难。各级政府在土地流转工作中,一是要根据流转大户或公司融资艰难的实际,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他们贷款无门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好经营。二是化解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纠纷和矛盾,做好在土地流转全过程中的服务工作,使得大户或公司可以专心经营。三是要在土地流转政策的稳定性以及流转期限的持续性上让大户吃“定心丸”,切实消除公司或大户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能放心经营。

3、积极争取国家土地整理项目。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争取土地整理项目,优化耕地质量,保证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其次,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逐步把零散的农户迁进新的农庄,结合土地整理,增加耕地的实际面积,为扩大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三)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一是建立土地流转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特别是对于大宗土地流转要加强服务、监督和指导,依法制定流转合同,确保农民合法利益不受损害。村一级要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站,严格把好土地流转的第一关,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对于采取口头协议或签订不规范合同进行流转土地的农户,要耐心做好工作,引导他们重新签订规范合同;实行登记制度,由村委会备案,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登记。

二是制订土地流转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要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制定、完善和出台指导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性文件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基层在实际操作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登记备案、信息建设、纠纷调处、监督管理等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流转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

三是加强监管,防止滋生腐败和侵占农民利益。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操作权在村一级,而村级决策和管理并不那么透明和民主,加上部分村干部和农民法制意识淡泊,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过于草率简单,很容易留下各种隐患,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土地流转,只要需求土地一方私下活动,就容易产生腐败,损害转让土地一方农民利益。因此,要加大监管力度,从制度建立和土地流转决策、程序上做到阳光、透明,确保土地流转健康稳步发展。

2011年11月9日

第四篇:胡家镇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范文)

胡家镇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发展产业链

促农增收

胡家镇坚持按照“发挥优势、发挥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菜、桑、渔为重点的特色农业的基础上,立足“小而全、小而精”的农业生产现状,紧密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模式,以规模化推动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特色农业的跨越发展。

一、基本情况

胡家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位于隆昌县城南部,距县城17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6.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36998亩,辖28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4912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4798,占90.7%。人均耕地面积0.83亩。目前,已有12677户农户参与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497亩,其中参与连片流转10亩以上的主体有382个,涉及农户4516户,流转土地面积6457.26亩,连片流转面积占总流转面积的76%。农户之间流转面积5554亩,涉及农户2618户,占流转面积的65%。

二、主要做法

2010年前,胡家镇农作物主要以传统粮油为主,大棚蔬菜和果树种植为辅,农民依赖单一的传统作物难以实现持续稳步增收。此外,全镇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小四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比较效益低,科技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农民承包土地零散,农民个体间的单打独斗使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难以形成产业优势。针对农民要求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的愿望,从2010年开始,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胡家镇从制度创新、规范管理入手,积极探索,开展了以解放、黄金、盘石、石龙等村为试点的规模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希望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成立组织,建立服务网络。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土地流转领导小组,依托现有的农业服务中心,成立了土地流转办公室,具体指导土地流转工作。主要负责印制全镇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构建完整的流转信息网络,收集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台账,监督土地流转合同的履行。

(二)制定方案,出台优惠政策。为推进土地流转速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胡家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

(三)多种形式,加快流转速度。一是联片经营,实现整治和开发的“双赢”。选择合适的地区,在相邻近的几个村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将原来的小地块集中进行整理,将变小地块为成片地,发展成片特色农业,形成规模种植,不仅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加快了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应用。同时,依托现代农业等项目的实施,将原有的不平整的地貌地形进行整治,大大增加了可耕种土地面积。我镇选取了黄金、盘石、石龙三个村集中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项目,规划区域片1000亩,对区域片的农户土地进行登记,集中进行整治,统一路、渠、水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将原来不平整的零散小地块整理成区域种植片后,按照

农户自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整治过程中,新增耕地超过 亩,达到了土地整治和新增耕地的双赢。水、路的配套,高标准农田的改造引来数家业主,建立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盘石村在引进蔬菜业主后,由政府出资修建了3840平方米蔬菜钢架育苗大棚,并转租给业主,在签订的租赁协议中要求业主为周边农民代育蔬菜苗,按成本价供应农户种植,即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又减少了栽种成本。二是合作组织转包,农民“失地”不离土。由农户把承包田有偿转包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组织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盘石村流转土地120亩,引进业主,新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20亩;石龙村祥瑞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果桑后再将桑树承包给村民,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等果实成熟后再全部回收。广大农民通过合作组织流转出土地后,在获得土地流转补偿的同时,仍然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生产劳动,创造了新的劳动价值,获得了劳动报酬,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四)规范程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指导农户和业主签订流转合同,监督土地流转的履行,调解土地流转纠纷;村成立土地流转调解委员会,调解村难以调解的土地流转纠纷,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三、取得成效

一是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推动了土地的适度经营规模,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13年我镇新增土地

流转面积呈现“政府引导、集中连片、程序规范”等特点。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00亩,其中连片100亩以上的1900亩。全镇在项目区完成投资1500万元,农田改造400亩,建设排灌渠系3000米,建设公路0.8公里、田间道路6500米,规范机械下道140个、新建现代育苗大棚4000平方米,修建专合社办公楼2栋500平方米,新建钢架大棚150亩,蔬菜大棚整治600亩,完成栽种塔罗科血橙600亩、陆地蔬菜450亩。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获得土地经营权后,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成紧密的产业链条,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架起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桥梁。今年我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中用于种植塔罗科血橙500亩,种植果桑800亩,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是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生产。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采用了多种农业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促进了全镇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是加了农民收入。流转出土地农民不付种地成本,不担市

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能从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据初步估计,每亩流转地年平均租金最低以400元计算,而一亩地种地一年纯收入不过500元左右,但农民在农忙季节不回家,每年至少多工作3个月,按目前务工最低月工资2000元计算,一个劳动力一年至少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

第五篇: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

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

2009年08月14日 14:43[来源]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平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钟埭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化布局,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现就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创业创新、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比重较低。随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流转土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农民对土地流转也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前阶段的实践,我市的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家庭分散经营仍占主导地位,生产主体多、规模小、水平低的格局还没得到根本改变。

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推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内在客观规律,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把握原则,积极引导

(一)坚持“稳制、活权”原则。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采取转让、出租、转包、入股、互换和托管等形式加快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二)坚持加快农民分工分业原则。通过土地流转,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不断调整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加快农民分工分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专业化高素质农业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新型农民。

(三)坚持促进规模集约经营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化配置,培育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利用。

(四)坚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提高流转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完善政策,加大扶持

(一)培育壮大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建立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审查机制,对经营主体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项目可行性等进行审查,努力使引入的经营主体和项目有较高的经营水平和档次。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人才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创办产业基地,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享受相关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以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新三资”投资发展现代农业。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要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倾斜。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参保。涉农部门和责任农技员要与农业规模主体建立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推进“四统一”型规模经营。在大规模流转一时有难度的地方,通过组建农业服务组织,推行“代耕代种”、“统防统治”,以统一布局、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继续执行《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平政发〔2007〕64号)和《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流转的指导意见》(平政发〔2008〕53 号)有关土地流转的财政扶持政策。探索土地流转储备机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储备。鼓励整村流转,凡一次规划,两年内流转面积达到全村承包总面积80%以上,与农户签订5年以上期限,经市有关部门认定,按新增流转面积市财政再给予每亩200元的一次性补助,用于村和镇、街道土地流转调节资金和区内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落实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政策。凡流转期限5年以上并签订流转合同,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因生产需要建造简易仓(机)库、生产管理用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允许其在流转土地范围内按流转面积的3—5‰的比例占用土地;其用地不破坏耕作层的,视作农业生产需要的临时用地。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要合理安排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项目用地。

(五)加大流转土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设施围绕基地建的要求,对已形成规模经营的流转土地,在符合立项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安

排土地整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发展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六)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贷款利率。积极探索股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农房抵押贷款。拓宽农村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创建农业担保公司,创新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

四、加强管理,优化服务

(一)完善市、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市、镇(街道)两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形市场,负责本区域土地流转的日常服务工作,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及发布项目推介、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登记备案、权证变更登记等。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落实土地流转信息员,负责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建好土地流转台账,及时传递和反馈土地流转信息。重视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经纪人队伍。

(二)加强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成立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筹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院,调解和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为流转双方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咨询和纠纷调处、仲裁等服务,切实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流转土地管理。流转土地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或弃耕抛荒,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镇、街道农经部门要建立土地流转情况登记册,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充分利用土地承包管理信息软件的功能,及时登记、变更农户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

(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经营业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总结优化新模式、新机制,提高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效益,促进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通过举办“农函大”、绿色证书培训、农业职业中专班等形式,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现代新型农民。

五、落实保障,免除后顾

(一)保护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提倡采取协商、招投标等方式或按“稻谷实物折价”、“粮食成本收益”、“物价指数调节”、“承包年限逐年递增”等方法确定土地流转价格。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制度,由市、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定期发布土地流转指导价。土地流转费支付可采取先支付、后用地的办法。土地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加强对土地长期流出户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土地受让方要优先吸纳土地流出户的剩余劳动力继续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对流出全部土地且年限到二轮承包期末的劳动力,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在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方面享受被征地人员同等待遇。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有条件的镇、街道对流出全部土地且年限到二轮承包期末的参保人员,按缴费标准个人负担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开展“两分两换”试点,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社会保障、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

六、加强领导,合力推进

土地流转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农民群众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部署,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有序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市农经部门要认真做好土地流转指导、协调、服务和规范工作;市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支持土地流转的资金;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帮助规模经营主体落实配套用地;市劳动保障、金融、工商、信访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合力抓好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平湖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三月十八日

下载蒙阳镇百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经营情况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蒙阳镇百信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经营情况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