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2 19:2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农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农报告(大全)》。

第一篇:三农报告(大全)

家乡聚焦“三农”调研报告

摘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七次聚焦“三农”,再续强农惠农大手笔:加强农民就业保障、加紧农村金融布局、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财政支出优先„„总之一句话,让各种资源要素尽可能向“三农”集结。

可以看出,一号文件力图通过“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关键字:三农、就业、发展、政策

正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潍坊,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近年来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农村,在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于是我决定为可爱的家乡做一次聚焦调查。

聚焦 1 加强农民就业保障

“农民就业问题,是现在农村最焦点的问题之一。”在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看来,只有农民发展了,农村才能发展。也就是说,向农村集结的各种资源要素,只有最终惠及到了每一位农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针对农民问题中最受关注的就业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并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怎么把农民平稳地变成市民,这是一号文件非常重要的亮点,也是城乡能不能统筹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城镇化喊了很多年,但一直是发展城市,农民工

没有被纳入到城市保障体系中,没有解决“农民变市民”的问题,这样的城镇化是不稳定的。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初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失去了在城市的就业机会,不得不返回农村,让这种“不稳定”的弊病暴露无遗。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现在到了解决农民工落户问题“刻不容缓”的时候,要“不仅允许农民工到城里打工,还允许农民工在城里落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前所长郑超愚表示,加强农民工的就业保障,是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要手段,首先由此可以保证整体社会的进步;其次,从“三农”角度来说,最主要的是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另外,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可以为实施大农业生产运作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与推动“农民变市民”的城镇化过程相对应的是,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同样需要激励和保障政策。朱启臻认为,目前农业最大的危机在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年轻人不愿意也不会种地,这比耕地的流失更可怕。

朱启臻指出,只有让种地的人也获得较高的收入,享受到一般公民的权利,过上体面的生活,才能在加速城镇化的同时,使一部分优秀的年轻人也愿意留在农村经营土地。他建议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恢复一部分传统种植,发展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解决农村就业问题,而不仅仅是都去当农民工。

“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要靠财政投入,还得靠金融、信贷来支持。目前财政投入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但农村金融在满足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效还不显著。”李国祥说。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农村金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占有重要篇幅。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

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不过相对于农民的金融需求,李国祥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由于农村金融的风险大、成本高,金融机构进入农村的积极性不大,农民贷款难、贷款条件苛刻、贷款利率高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李国祥透露,目前中央正在协调如何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又能控制风险,可能就此会有更新的政策出台。

聚焦 3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农村土地流转是过去一年的热门话题。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据了解,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之后,浙江、成都、重庆等地陆续开始土地改革试点。农业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土地流转实施情况良好,土地流转比例达到11%。

郑超愚认为,从国际上看,农业要提高生产效率,关键在于规模化生产,而土地流转有助于实现规模化。从实践来看,我国当前的土地流转问题还处于试验阶段,不过可以预料的是,这方面问题肯定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关键。

“农用地的流转市场,包括经营权和承包权的流转,现在进行得很红火。”李国祥说,“各地对此有内生性的需要,政府不必过多干预,只要保证农用地流转后用处不能改变,市场会自己发展起来。”

对于建设用地市场,李国祥指出,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如果能够真正发展起来,对农村的发展将特别好,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注意用制度保证对农民的利益分配。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朱启臻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强调说,土地的权属问题非常重要,现在要赶紧确权,如果不确权的话,农民认为土地不是自己的,就更没有兴趣经营土地。确权之后是流转的问题,不能以任何理由强迫农民流转土地,这一点要在法律上得到体现。

感悟: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对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的家乡更加美丽,更加繁荣,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也希望我早日完成学业,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当中去。未来的生活一定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潍坊新闻网、潍坊门户网、搜狐新闻)

第二篇:三农调研报告

三农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西南的农村孩子,我真正知道农村和城镇的巨大差距。这一次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我的家乡重庆市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三农的”调研活动。

我对三农的了解是这样的,所谓的“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其中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2.土地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及土地产权模糊。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因而农民得到的土地很少,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在农村种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在我国,土地的直接所有权属于乡﹑村社集体,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经济日益发达,因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加剧,使得地方政府和村社集体不断抢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获取农民的土地,但是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的名义过分使用土地的代理权,从而村社集体对土地的使用权日益模糊。3.资金投入少。农民由于收入少,增收难,就越来越少的投入资金在农业上;国家虽然拨发了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但大部分都用于二﹑三产业,因此在农业和农村上的投入很少,缺乏强劲的经济后盾。4.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农业也一样,但很多农民由于素质低,缺乏知识,不能掌握高科技术,不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5.农民的负担重。虽然国家推行农业税,要求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压榨农民,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得到减轻,使农民的收入减少,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并没有完全形成规模的经济。

近些年国家对“三农问题”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但是毕竟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任然存在。要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以工代农,以城促乡,把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2.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延续中央和政府对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在2003年,中国政府发出《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二是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承诺推出给农民减负具体方案;三是取消农业税,在2005年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经过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2005年中央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核心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巩固基础设施建设;

4.依靠科技,建立现代化农业。一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教兴农战略,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二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品的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公司+农户的道路。

通过本次调研,我再一次了解到三农问题,同时也看见了这几年农村发生的变化,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农村越来越好。

姓名:刘 浩

班级:交通10—班

学号:15

第三篇:三农实践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运城市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按照“百年大业,规划先行”的要求,科学布局,夯实基础,经过市、县两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的数个月的艰苦努力,三易其稿,目前顺利编制完成《山西省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并已上报省委、省政府。

被列为省重点建设工程的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于今年3月初启动,运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协调会,认真研究部署。从4月份开始,项目实施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先后3次对项目建设规划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完善,确保了该规划的完成和上报。目前,以市农业局牵头的各项目单位正按照规划要求,积极跑项目,落实资金,全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规划用6年时间,在盐湖、永济等7个县(市、区),按照“大规模示范、大规模富民”的原则,通过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有序推进,重点实施 “666”工程,打造出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核心区,以29个种养殖核心园区为重点,探索和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示范区,着力建设好粮、果、棉、蔬菜、规模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基地,精心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优质、安全、高效于一体的优势农产品产业链;而辐射区则通过核心区的引领和示范区的产业链延伸,带动芮城、河津等6县(市)的小麦、苹果、猪、肉牛、蛋鸡、肉鸡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该建设项目总投资350.4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项目138个,共80多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吸引民间投资共270亿元。

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突出发展“粮、果、棉”3大产业,配套发展“蔬菜、养殖、加工”的主导产业。针对农业基础建设滞后的实际,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农业机械、生态园林、物流市场、观光休闲“六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新型农业经营、技术扶持、动植物疫病防控、标准化、信息化“六大支持体系”。运城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出台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为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保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对此我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

2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意识、观念,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4.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

5.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关于三农实践报告

创先争优谋发展、服务三农做贡献

——怎样看待三农问题 一直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关于农民最重要的三农问题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以前不知道什么叫“三农”现在明白了。农业、农村、农民,俗称“三农”。其中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我国政权的基础,农民是我国力量的基础。

现在回想起来,三农问题的提出,的确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一切的好奇,到现在的渐渐明白。从小时候生活贫苦的回忆,到现在渐渐生活好转。其实一个农民家庭的变化,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农民主体的变化趋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农民就是中国革命最坚定的同盟军,最直接的参与者。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群众有扁担挑出来的,用小车推出来的,用鸟铳打出来的。没有中国农民的参与,没有中国农民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但是由于中国的国情特殊,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的形势依然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回家,每次听到的都是父母的担忧,首先担心的就是自己投资的成本是否能够收得回来。几年前的复合肥一袋一百块左右,现在二是两百块。而我们的农作物相对几年前的市场价钱却在下滑。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物价都在上涨,而农民的经济作物价钱却在下滑。所以,农民是收入少基本才等于支出。没有所谓的富裕之说。农民的富裕就是生活基本平衡。不欠账,能生活。农民负担过重,小孩读书负担重,家人生病负担重,各种收费负担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的负担重,富裕农民必须减轻负担。目前农民有三怕,怕小孩读书,怕家人生病,怕老来无依靠。减轻农民负担就必须治理教育乱收费,实行免费教育,治理医疗乱收费,实行合作医疗。就必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

1、农村学杂费用无法支付。以前我们村一家一般有三个孩子,但是三个孩子之中平均每一家有一个孩子辍学在家,有的家庭的孩子甚至都没有一个读过初中的。这些都是因为农村贫困,没有足够的资金供孩子上学。而许多孩子受不到高等教育,自然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去应对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只能一辈子务农,这就是贫苦的恶性循环。我国实行九年制教育,但义务教

育不是免费教育。现在,一个农村孩子读小学一年费用在300元左右,读初中的费用在500元左右(如果在学校寄宿,一年的费用在1500元左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一年的费用在2000元左右(这不包括昂贵的择校费),而读大学一年的费用在80000元左右。仅就小学和初中而言,其学费对于贫困的农民来说,无疑是天文数目,就是实行了一费制(小学一年120左右,初中一年200元左右),对农民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民工的孩子在城里借读费用就更加昂贵。

2、农民医疗费用过高。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观,现在很多农村已经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看病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补贴,农民不再因为药价虚高,医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名目繁多,无法承受而造成“小病抗,大病拖,实在不行就等死”的悲惨现象。以前农民看不起病是不争的事实,农民因病返贫是普遍现象。

3、农民养老得不到保障。现在农村已经渐渐有很多人买了保险,农村的经济和认识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买保险是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和以前的农民生活不同了。农民老了,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保险,没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只能靠儿女供养。而农村的许多农民本身就难以养家糊口,赡养父母是无能为力,由此导致“养老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在一些农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才导致农民收入过低,在家务农农产品价格低,外出务工报酬低,遇到天灾自救能力低。除此之外部分农村干部素质低,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横征暴敛。导致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农村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在农村,他们看到了想象不到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和想象不到的悲壮„„

解决“三农”总题,需要资金,需要人才,需要法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减少农村、移民并村、移民建镇(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康建设)、移民进城。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举措。要进一步降低进城门槛,取消户籍障碍,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农民进城落户,使农民变为市民,从而在城市务工兴业,脱贫致富。引农进城(要鼓励农民,尤其在城市打工的青年农民到城镇落户)、引农进厂、引农外出(引导农民外出打工是帮助农民致富的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通过上面分析的问题,我们更应该明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为我国全部工作的重点。没有农业的振兴,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就没有中华的振兴,中国的稳定和全中国人民的富裕。

第五篇:“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一、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使“三农”问题由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变成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破解“三农”难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上,努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承担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政府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1、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如果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履行其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服务职能,把农民从自我供给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就会大大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将更多资源用于提高收入的投资上来,由此产生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和就业效应,极大地化解“三农”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公共产品供应的特点,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和范围:受益范围遍及全国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受益范围主要是地方的公共产品,由相应层次的地方政府提供;具有外溢性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或各个受益的地方政府共同提供。

2、确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目前政府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应是:(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要参照当地居民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支出来确定,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2)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关键是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建立各级政府分担的义务教育投入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监管机制,保证该拨的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和义务教育经费不被挪用、侵占。

3、完善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筹集制度。对于全国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应本着公平的原则无偿足额提供,或按经济状况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农村卫生防疫、基础教育、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的供给予以支持,不应再向农民征收。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这些公共产品供给就会陷入不足的境地。对于部分准公共产品可以采用政府与市场混合的方式来提供,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和外资,按照“谁引进、谁收费”,“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大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府还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经济实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产品,推动多渠道、竞争性供给格局的形成。

二、坚持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存在,“三农”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破解“三农”难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建立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转换机制,实现城乡发展双赢。

1、农业与工业互动,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一是要用工业组织和生产方式不断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等投入农业,改造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二是实施工业逐步反哺农业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名优产品,努力开发和生产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现代流通方式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三是整合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战略,城市工业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和扩散;乡镇工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发展重点,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2、农村与城市互动,建立城乡合理流动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一是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二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使之在区域发展中起到中坚作用,通过城市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三是要根据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调整城乡发展政策,政府要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上更多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与城市互动,保持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3、农民向市民转换,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只有实现大多数农民向市民转换,使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定居,并在城市中获得稳定职业和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只有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转移到城市中,留在土地上的农民才有可能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产业;也只有将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民才能完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巩固的基础。从农民向市民转换出发,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以城市化促进农民市民化,要求城市化应注重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选择农村城市化道路,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根据不同区位、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中等城市和有重点的发展小城市(镇)有机结合起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强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全面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尊重自然与经济有序发展规律。农业系统是生产、经济、生态三者的统一,正是通过人类对原有农田环境的改良,良种、化肥、灌溉、机械、农药等的外部投入,才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及其持续性,增加经济效益。(2)坚持集约化与持续性协同。农业集约化与持续性关系是双向、互为反馈的,农业行为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要探索出一条既高产优质(即集约)又有良好资源环境生态(持续化)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农业集约化与持续性协同,发展集约可持续农业。(3)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空间,它的多少及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资源。

2、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农业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各级财政每年应从新增财力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农业。二是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增加农业信贷投放,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增加投入;完善以工补农、以商促农、反哺农业的机制,吸引工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增加农业贷款的财政贴息,扩大支持农业生产贴息的范围,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三是逐步将以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重点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村服务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对国家重点工程、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国家征用耕地的途径获得土地使用权,但要大幅度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费标准,为失地农民提供能够参加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费用,解决农民的长期生活问题;二是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国家应鼓励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或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支持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建立为农民生产服务的互助保险合作组织。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小额信贷等扶贫信贷的发展,发挥各种类型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小、期限短、手续简单、方便易行的优势,为贫困农民提供信贷服务。

2009年4月6日

下载三农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农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即......

    三农评论

    深化综合改革 更好服务“三农”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3日 01 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做出全面部署......

    情系三农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经与管理学院2010级4班 行政管理专业 小组成员:张英 沈玲玲 王威力 朱国超 张玉 王元捷 阿种达石 邵茂勋 辜丽玲 郑彩美 黄......

    专题三 聚焦“三农”(汇编)

    聚焦“三农” 浙江省富阳中学何志兴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2日在京闭幕。会议指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三农演讲稿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东买里乡中学教师黄春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根网线连四方,万紫千红总是春》。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老师曾......

    服务三农[范文模版]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就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 农业、农村、农......

    “三农”演讲稿(最终定稿)

    扶农兴盛,助龙腾飞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及其深远......

    三农调查报告

    三农调查报告 ——论城镇化土地是农民的立足之本,如果失去土地,很多农民就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基本手段。 “城镇化”的提出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汲取了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妥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