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9:4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0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社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0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社会调查报告》。

第一篇:80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社会调查报告

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社会调查报告

摘 要: 为了深入了解80 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 对当前就业形势做出总的判断, 对农民工各项需求的及时

了解, 进而从农民工的视角出发, 多角度的寻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关键词: 80 后农民工;就业状况;需求

中图分类号: C92 文献标识码: B

0 引言

为了深入了解80 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对当前就业形势做出总的判断, 对农民工各项需求的及时了解, 进而从农民工的视角出发, 多角度的寻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结合2010 年甘肃省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0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选择天水市麦积区街亭镇作为重点集中调研地, 开展为期14 天的社会调研活动.同时有200 名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与核算统计、物流管理的同学暑期回家分散到甘肃省个地州市调研.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 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 问卷调查法、典型个案访谈法、二手资料法.据报道, 去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29 亿人, 其中年龄在16 岁至30 岁的占61.6%, 即80后农民工总数高达1.41 亿.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入农村、贫困山区开展实地调查.调查对象为在甘肃省的80 后农民工, 其中重点集中调查天水市麦积区街亭镇60 户有80 后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家庭.分散调研甘肃省13 个地州市的200 户有80后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家庭.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60 份, 回收250 份, 有效回收率96.2%.其中有效问卷240 份, 有效率96.0%.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这次调查样本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为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本调查的特点是: 从中国基层的农民工的视角, 反映80 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在天水市麦积区街亭镇重点集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2.1 性别、年龄

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男性占60% , 女性占40%.平均年龄在31.9 岁, 最小18 岁, 最大35岁.这些数据都说明了进城务工的多为80后农民工, 这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工作辛苦有关.2.2 文化程度

调查中, 进城80 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以初中文化水平的最多, 占52.6%, 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数所占比例为32.7% , 小学及以下水平占14.7%.值得注意的是, 学历在高中以上的打工者在1/ 3 以上, 这表明80 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正在不断提高.2.3 月收入与月支出

调查显示, 很多企业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劳动者为了增加收入只有通过大量超时加班, 形成了劳动者表面上主动愿意加班的现象, 其实加班的根本原因就是工资太低.打工者的月收入大多数在1000-1500 元之间(占问卷的32.6%), 1500-2000 元之间的(占问卷的23.2%), 月收入在2000-3000

元之间(占问卷的24.2%), 3000 元以上的(占问卷的16.8%), 1000元以下的(占问卷的3.2%).打工者的月收入基本在1000-2000 元, 减去一个月的生活支出, 结余所剩无几.每月所得仅能够维持其本人最低生活水平, 大多数的农民工只能精打细算、节俭度日.在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和通货膨胀预期增加、物价上涨速度过快的背景下, 这部分80 后农民工的生活愈加艰难.2.4 职业

后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 ,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 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40%.尤其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方面几乎都是男性农民工的就业首选.女性农民工从事服务业的占样本总数的28.4%, 从事建筑的占样本总数22.1%.调查结果显示, 加工制造业、服务行业和与房地产联系密切建筑业吸收的农民工较多.80 后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 两升一降0 特征, 即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在建筑业中呈下降趋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加强和80 后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 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都将继续发生变化.总的来看, 农民工仍将继续流向工业和建筑业, 但餐饮、娱乐、新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更多80 后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选择.2.5 家庭婚姻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家庭成员在3-5 个的最多, 占样本总数的66.3% , 其次是家庭成员在3 个以下的, 占样本总数的24.2% , 5 个以上的只占9.5%.80 后农民工作为成年人应有独立的生活空间, 但有46.8% 的新生代仍然生活在集体空间内, 生活空间狭小, 缺少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生活.混合性、生存式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模式, 使农民工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与自己的家庭生活在一起, 长期出外打工, 也影响了婚姻生活的稳定, 有19.3% 的已婚人员因打工造成了对婚姻的不利影响.在已婚有孩子的家庭中, 有69.9% 的孩子不能随父母一起生活, 形成大量新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及相关的教育, 会形成家庭情感交流功能的弱化、心理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而留守儿童的经历对他们今后的社会认知、心理及行为都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80 后农民工面临着生存上的压力, 价值观上更加现实, 物质生活的贫乏也使农民工不敢奢望爱情.他们正处于恋爱和结婚时间不长的阶段, 但调查发现, 他们并没有将婚姻、爱情放在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位置, 这与他们现实的生存状态有关, 他们认为有钱比婚姻更重要, 有地位比爱情更重要.2.6 就业状况

当问及就业现状时, 占样本总数67% 的农民工表示工作稳定, 5.8% 的农民工即将返乡或已经返乡, 3.6% 的农民工下岗待业, 只有22.6% 的农民工认为就业岗位长期稳定.这些都反映了农民工目前的就业形式日趋稳定.2.7 工作单位

通过对工作单位的了解, 我们发现: 占样本总数76.8% 的人在民营企业打工,11.6%的人在国有企业打工, 2.1% 的人在出口外贸型企业打工,还有9.5% 的人选择了其他.社会调研成果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 主要是指户籍身份在农村, 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劳动力.农民工虽然进入了城市, 但没有融入城市;离开了农村, 但仍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工现象无疑是中国的特色.广义的农民工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和跨地区外出务

工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本文所研究的80后农民工又称第二代农民工, 指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出生的、户籍在农村, 于90 年代后期或21世纪初进入城市务工或经商的流动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等做的多项调查, 30 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占农民工群体60% 以上, 已超过1 亿人,80 后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这一规模庞大的群体对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调查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广义的80 后农民工.3.1 80 后农民工就业状况

3.1.1 / 总量过剩, 结构短缺0 虽然总体上农村劳动力仍然过剩, 但结构性供求矛盾开始突出, 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从长期/ 供过于求0转向/ 总量过剩, 结构短缺0.3.1.2 / 移民化0倾向渐显 80 后农民工居住形态的稳定性也在不断提高.在流入地居住趋于长期化.人口流动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以在原籍务农为主、农闲时节外出务工的季节性流动, 转变为以外出务工为主、以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全年性、多年性流动, 乃至在流入地长期居住.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稳定居住的持续时间逐年增加,返回户籍地老家的次数减少, 融入现居住地的趋势比较明显.80 后农民工的/ 移民0 倾向渐趋明显, 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事实/ 移民0.其它调查也表明, 80 后农民工在城市沉淀的程度和长期居留倾向增加, 由/ 侯鸟式0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3.1.3 80 后农民工的四大特征: 时代性、发展

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80 后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 一方面, 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 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 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 而明显带有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时代烙印, 同时, 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80 后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 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 不仅注重工资待遇, 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 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80 后农民工年龄大多20 岁出头, 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 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 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 年, 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 但是, 职业经历刚刚开始, 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 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 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从谋生手段来看, 靠务工为生, 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 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 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 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 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 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80 后农民工生活在城市, 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 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 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 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 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位于城市的底层, 因此, 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3.1.4 流向区域仍相对集中, 就近就地转移加快

调查显示, 农村常住户中, 在东部地区务工的80 后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70.1%, 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占14.8% , 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占14.9%.从外出80 后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 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占64.8%.其中, 在直辖市务工的占9.4%, 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18.6% , 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6.8%.3.1.5 80 后回乡创业的热潮没有兴起

进入新世纪以来, 第一代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第一代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热潮正在兴起, 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与双向就业的新局面正在形成.目前, 80 后农民工回乡创业总体人数和比例都还不高, 今后一个时期80 后农民工总体上外出大于返乡的格局不会改变.但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加快, 80 后农民工回乡创业前景广阔.3.1.6 80 后农民工群体不断分层分化, 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

农民工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工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农民工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农民工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呈现出人口成分、流动目的、个体诉求多元化的新特点.80 后农民工的发展意愿和未来归宿有两个:一个是进城, 即成为市民;另一个是回乡, 成为职业农民或农业工人.根据调查, 55.14% 的80 后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由于多数收入较低, 仅约有10%具有转为城市市民最起码的经济能力.随着劳力供求变化和收入水平提高, 这个比例会随之上升.但目前80 后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3.2 解决80 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3.2.1 政府应切实履行其社会职能, 为80 后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 安全阀0.而大多数企业以/ 农民工0的身份为借口, 以平均低于第三世界的工资水平来支付他们的劳动报酬, 使他们无法在城市中安家生活, 漂泊徘徊于城市与农村之间, 过着无根无助、家庭分离、父母无人照顾、孩子缺少关爱的没有尊严的生活.在这方面, 政府的社会职能缺失.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关爱这些农民工, 为80 后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 譬如提供大量的廉租房、为农民工解决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 为其子女提供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平等的教育机会等.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化地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为农民工融入、扎根城市创造条件, 让他们成为真正的/ 社区公民0, 分享他们亲手创造的经济发展成果.3.2.2 企业应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受到资本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制约, 中国选择了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那么, 在GDP 已经居于世界前几位的今天,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发展模式, 转向内需导向型经济.与之相适应的是, 企业除了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外, 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即要改善管理方法, 照顾员工的精神需求, 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3.2.3 确保80 后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

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多渠道并举, 广开就业门路, 实现80 后农民工稳定就业.健全80 后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及制度, 大幅度提高技术熟练型80 后农民工的比重.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80 后农民工中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确保农民工生产安全, 健全劳资纠纷协调

机制, 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形成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消除城乡劳动者就业的身份差异, 将城乡劳动力纳入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健全80 后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推动80 后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化.畅通80 后农民工维权渠道, 有序扩大80 后农民工的社会参与, 保障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80 后农民工在居住城市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享受到更多的民主管理权利, 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权益.建立80 后农民工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制度.健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度, 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实现农民工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公共文化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全面将80 后农民工住房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在城市定居和稳定就业的困难农民工家庭纳入政府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享受范围, 基本建立起与农民工经济状况相适应的住房供应模式.健全80 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制度, 将稳定就业农民工纳入城镇应急救助、贫困救助、教育救助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和相关的社会管理等制度, 形成城乡居民身份统一、机会均等、权利平等的社会管理制度, 健全市民化准入机制, 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基本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3.2.4 以创业促进就业, 扶持80 后农民工回乡

创业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不断加大, 出现的一个新态势就是农民自主创业, 特别是农民工回乡创业.农民工外出打工和回乡创业之间本身并不矛盾, 外出打工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孵化器.打工是锻炼人的大熔炉, 企业、市场是培养人的大学校.3.2.5 公平对待80 后农民工, 推动80 后农民工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 与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相比, 他们所享受的待遇水平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缺失, 进城农民工缺乏归属感, 城市过客心态普遍.农民工与户籍人口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地位平等的公民, 都有平等的权利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都应该依照同样的法律规范享受公共服务.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对住房、学校等设施的需求和对医疗、安全、娱乐等公共服务的需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统筹考虑,保证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享受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务, 是对农民工创造和贡献的回馈,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3.2.6 推进体制改革, 促进80 后农民工市民化

后农民工渴望长期留在城镇工作和生活, 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这一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其实质就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农民工与城市社会融合、向市民转化, 是学习、适应和再社会化的过程.从乡村有土地作保障的熟人社会, 到城市风险较多的陌生人社会, 是大的跨跃.实现这一跨跃, 农民工自身需要克服安土重迁传统的影响;需要学习技能、积累经验, 以获得稳定就业的能力;需要学习更多文化、法律、城市社会知识, 增加社会交往, 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农民工市民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80 后农民工市民化是大势所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调查数据, 目前, 上世纪80 年代以后出生的、年满16 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已经超过1 亿人.80 后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丧失了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技能, 对土地的情结弱化, 务农意愿低, 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上也已基本融入了城市生活.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出生或成长,接受流入地学校、社会的教育和风俗、文化的熏陶, 于流入地的归属感、认同感很强,而对于原籍地的归属感、认同感则比较淡薄.从其内心而言, 已无返乡诉求, 向往城市文明生活, 渴望成为/ 新城市人0,要求融入当地社会、实现本地化的愿望和诉求则十分强烈、十分迫切.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制度, 城市昂贵的居住、生活成本, 以及户籍制度中仍然存在的较高的户口迁移落户门槛, 又使得他们要求实现本地化的难度很大.这就导致农民工子女对原籍地和流入地都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游离于两地的社会体制之外,陷入角色认同的困境, 不平等、被侵害、被剥夺感比较强烈.农民工及其家庭子女长期处于流动与迁徙状态, 不能安居乐业, 农民工子女遭遇角色认同困境.必须看到, 大量80 后农民工长期处在城市的边缘, 不被城市认同接纳乃至受到忽视、歧视或伤害, 融不进城市社会, 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 定会累积很多矛盾, 不仅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也会导致农民工对城市社会普遍怀有一种疏离感和责任匮乏心态.这一问题解决得好, 将成为流入地发展的合力和动力;解决不好, 必会成为社会压力.农民工不能在城市定居, 就要在家乡保留承包土地和宅基地, 奔波于城乡之间, 过着/ 候鸟0 式的两栖生活./ 城市不开门, 农村不断根0, 农民工家分两地, 付出往返流动的成本, 造成在家乡建房投资而常年闲置的社会浪费, 带来诸多社会问题.这种不彻底的转移方式, 起不到减少农民、使土地向务农劳动力稳定流转集中的作用.同时, 农村青壮年的黄金时间用在城里, 而将培养教育他们的成本, 以及他们退回农村结婚、生孩子、培养下一代劳动力和自己养老的成本都留在农村, 实际是把人口红利留在发达地区和城市, 从长远来看, 这样会进一步导致城乡、区域差距的扩大.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不能在城镇定居, 加剧了他们的流动性, 使企业不能形成稳定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的产业大军, 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技术改进和产业升级造成不利影响.从发展趋势看, 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仅将长期存在, 而且大部分最终会融入当地社会.城乡分割制度下出现的农民工现象, 不应演变成一种长期的制度.第一代农民工已基本丧失了市民化的机遇, 不能再让第二代农民工(80 后农民工)被城市边缘化.必须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改变将进城80 后农民工拒于城市社会之外的局面,实行主动接纳80 后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方针和政策.80 后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是公民平等权利问题.要根本性地解决农民工问题, 必须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 推进劳动就业、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户口性质相关的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制度的配套改革, 逐步形成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还有以下同学:尹巨鹏, 谢雪燕, 杨建微, 张金超, 杨宝伟, 尉丽丽, 曹利斌, 赵会龙, 杜红芳, 张军霞, 孙飞, 09 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150 名同学, 09 物流管理50名同学在此一并致谢.

第二篇:农民工学习需求社会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社会调查报告》

刘渊 ***98

一、调查基本情况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本次调查活动,对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5年2月至12月 调查地点:吴起县劳务市场 调查对象:外来农民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目的:调查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探讨利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有3.4亿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雇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简单劳动。

3、调查发现,56.0%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文化生活很不满意,36.7%的农民工选择用睡觉来打发闲暇时间,34.0%的人选择逛街,13.1%的人喝酒聊天。此外,免费的电视、广播,花钱不多的报纸、网络,占了农民工文化生活内容的很大比例。调查显示,目前在银川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逐步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中技中专学历占32.4%,初中毕业占28.2%,高中毕业占20.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了10.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为0.1%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对聊天、睡觉、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感兴趣,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更喜欢读书看报、上网和运动,偶尔涉足歌舞厅。在20~29岁的受访农民工中,有74.7%会在闲暇时间上网,19岁以下年龄段的上网比例达到了85.5%。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广大农民工对学习需求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农民工渴望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调查者认为,致富的障碍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2、农民工要求接受指向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

3、培训地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在接受培训的地点上、方法上应灵活机动,以业余函授培训为主,脱产为辅,以实地培训为主,网络为辅。培训的时间1个月以内为宜。

4、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的愿望增强。农民工自身及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从事农业类的仅占8.6%,选择较多的是从事 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办学机制,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三)、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添实验实训设备,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使受训的学员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直接上岗,对口就业,变劳务输出为技能输出。

(四)、加强校企合作、校镇合作。学校如何介入,要与企业共同商定。可与企业签择优录用毕业生的合同。建立健全各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机构,各种人才信息,进一步凸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农民工中的引领作用、幅射作用。

无论是一开始的阐述还是上面材料中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二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数量达到2000万左右。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我想就这一问题再提出并重申几个观点。

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第三篇:农民工学习需求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征途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各行各业都遭受着冲击。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的加剧。而在就业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因此能否处理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将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节奏和发展进程。而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农民工自身素质技能着手,只有真正了解到他们是否想进一步学习,希望学习哪方面的技术知识,并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解决我国的一系列衍生矛盾。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城市,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广大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

因此,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一旦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而当今,找工作难,工作找人也难。这是为什么?本次调查研究就是旨在回答这个问题。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五名群众。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农民工,满足条件。

四、调查结果

周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500-1000。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大专学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杨哓燕,女,23,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3人。同样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的她,情况和周小姐类似。她原来是学计算机管理的,但后来当了超市职工,同样无法施展她的专业能力。她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管理学,凭借着不错的气质和口才,努力成为一个管理者。但她也考虑到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中学习计算机应用,继续强化她的专业能力,使自己在城市的竞争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

高迪,女,23,初中,群众,未婚,家庭成员5人。高小姐的情况和上面两位各有类似。作为超市职工的她,因为学历的问题没有能继续她计算机管理的梦想。现在她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农学,回家支持家乡建设。但是,她也没有放弃到电大进行短期培训,走上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岗位。

王丹丹,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丹丹姐是在大酒店工作的,原来学的也是计算机管理。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电大组织的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江志强,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3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五、讨论与建议

无论是一开始的阐述还是上面材料中的叙述,我们

不难看出,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二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数量达到2000万左右。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

我想就这一问题再提出并重申几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第三,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第四,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型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建设,而作为一定的回报,政府应当鼓励并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只有将农村建设成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把农

民工带离边缘化,让他们重新正常的轨道上。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农民工的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一大矛盾,有力的改善农民工的生活和就业,将是社会前进的一大动力。

第四篇:农民工学习需求社会调查报告新(完整)

外来务工青年对学习需求的社会调查报告提纲

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提纲如下:

一、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

时间:2011年3月 地点:南京 方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对象、内容 1)对象

各地区农民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份,收回4份。2)调查的内容 1.务工青年个人基本情况 2.务工青年学习需求

3.务工青年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4.务工青年希望和要求 5.阐述自己的意见

三、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内容提要

农民工作是我国农业大国的主力军,现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如入城市工业建设的队伍中,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自身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互联关系。因此我们要了解农民工的基本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突破性的解决现阶段农民工在工业建设队伍中为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渴望提供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先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4名农民工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社会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各方面建设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各种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大幅度采用机械代替原有的手工作业使农民受益增加,同时机械代替人力使得广大农村有剩余劳动力闲置,这部分闲置劳动力为更好的改善生活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城乡转移。另外政策放宽进城务工限制,由此形成农村劳动力向城乡大量转移的社会现象。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因生活环境背景的差异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大部分从事比较辛苦的工作,也有的找不到工作,从而流离失所。给社会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因此为适应与时俱进的需要,提高社会生产率的关键是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农民工继续学习的需求情况,包括:农民工继续学习的意愿、愿意继续学习的农民工的学习形式、希望提升学历的农民工需求的学历层次、学习科类、学习学校或机构。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民工需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农民工提升各种工作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的素质,从另一个角度也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二、社会调查的过程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

时间:2011年5月 地点:南京 方式: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份,收回4份。

(二)调查的范围、对象

(三)调查的内容

三、针对农民工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一)基本情况:

据目前了解,到城市务工的青年中男性占了60%以上,平均年龄偏低。受教育程度:有约20%农民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约80%为高中(包括职高)。受调查的4个人当中,其中男性2名,女性2名,大多数务工青年未婚,少数已婚并带有子女,有的农民不止一个子女。这些农民工子女大部分在原居地就读,变成了留守儿童。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过多,机械化耕种已全面实施,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而在选择所去的地方当中,珠三角的发达城市和长江三角占了大部分,而选择去西部地区的几乎没有。选择工作区域的决定因素是年龄和文化程度。在南京调查的农民工税后工资一般为2500元左右人民币。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其中有78%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来提高文化水平。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获得更好的工作。另外的一部分则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学习一些专业技能,从而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二)学习需求:

在调查的4个人当中有一人不愿再学习,是已婚并且有子女的,因为有家庭和孩子自己的时间较少经济收入不太高无暇学习。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民工还是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或参加院校的业余学习提升学历,学习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从而谋取一个稳定高薪的工作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以及让子女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而不再跟父母一样从事低收入工作。有60%的农民工希望提升学历为大专,只有5%希望达到本科。多数选择科类为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在想学习的农民工当中没有农民工选择脱产学习,60%选择业余学习,10%选择完全自学,30%希望参加短期培训。选择参加短期培训的较多专业为:汽车修理、美容美发、机械加工与制造、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等。

(三)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调查的4个人当中,他们担心的问题也不是都一样,但也不离开子女上学就业问题、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问题、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问题、就业服务和培训问题及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这反映了农民工也需要被关爱,更需要社会去关注和帮助他们,这样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整体民族素质。

四、社会调查的结论 :

(一)效果及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践我认识到必须亲身去接近去体验它,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农民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关于“三农”中的问题,对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同时他们也迫切需要社会给予关怀和帮助。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主要任务在如何解决好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上,让社会平衡发展。

(二)建议和对策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必须更新思路,把现有的思维定势打破,将农民工纳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因此,国家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工问题,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尽快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并非只是有利于农民工个人的事情,它实质上是国家发展与强国战略的需要。由于农民工素质的提高与国家的核心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政府培训农民工以提高其技能素质显然责无旁贷。缩小城乡差别力、促进社会和谐、共建共享和谐。应力争在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各项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真正为农民工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意见如下:

1)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供再学习机会,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素质技能。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形成比较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对外来务工青年进行市情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了解我市经济、人才的结构状况,以及在南京就业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了解劳动安全法规、交通法规、婚姻法、计划生育及有关民法、刑法等基本知识,促进外来务工青年同南京市民一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推动我市社会文明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和具体要求,组织外来务工青年参加相关文化、技能培训,并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实行外来务工青年职业技能初次等级考试费用补贴,降低职业技能鉴定收费门槛,举办外来务工青年技能专场鉴定活动,加快培养一批高、中、低级结构合理的青年人才队伍。在外来务工青年中营造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争当能手的良好氛围,发现和培育外来务工青年中的就业创业典型,进一步增强外来务工青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认同度。

2)探索维权新途径,维护外来务工青年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市场的聚合、覆盖和辐射特点,结合招聘会、创业就业培训活动等,广泛宣传维权知识,提高外来务工青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推动维权关口前移。以在民营、股份制企业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维权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重点包括劳动合同和用工协议的主要内容、期限、工资标准、安全质量责任,非法用工的举报投诉途径,工资遭遇拖欠的合法处理方式等。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救助机制和困难救助机制,健全完善劳动者投诉举报、受理查处等各项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及时纠正企业违反《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相关维权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畅通申请法律援助渠道,简化法律援助程序,加强法律援助专职和志愿者律师队伍建设,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援助。

3)丰富活动纽带,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

要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文学社、读书俱乐部等,把有文学、艺术、体育等专长的外来务工青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外来务工青年书画大赛、外来务工青年文化活动月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和联系,展示富有时代特征的打工文化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五、结束语: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从这次的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非常之多,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有所欠缺,这抑制了城市的建设,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也是不利的。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工自己对学习的需求非常大,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或其他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工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农民工学习的需求无论对国家的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的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希望全社会来关爱我们的弱势群体,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真正创建和谐社会。政府需要有对农民工学习、培训的专项投入,只有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工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中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南京电大直属学院行政管理 姓名: 学号:

第五篇:农民工学习需求社会调查报告新(完整)

外来务工青年对学习需求的社会调查报告提纲

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提纲如下:

一、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

时间:2011年3月

地点:南京

方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对象、内容

1)对象

各地区农民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份,收回4份。

2)调查的内容

1.务工青年个人基本情况

2.务工青年学习需求

3.务工青年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4.务工青年希望和要求

5.阐述自己的意见

三、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内容提要

农民工作是我国农业大国的主力军,现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如入城市工业建设的队伍中,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自身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互联关系。因此我们要了解农民工的基本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突破性的解决现阶段农民工在工业建设队伍中为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渴望提供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先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4名农民工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社会调查的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各方面建设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各种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大幅度采用机械代替原有的手工作业使农民受益增加,同时机械代替人力使得广大农村有剩余劳动力闲置,这部分闲置劳动力为更好的改善生活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城乡转移。另外政策放宽进城务工限制,由此形成农村劳动力向城乡大量转移的社会现象。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因生活环境背景的差异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大部分从事比较辛苦的工作,也有的找不到工作,从而流离失所。给社会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因此为适应与时俱进的需要,提高社会生产率的关键是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农民工继续学习的需求情况,包括:农民工继续学习的意愿、愿意继续学习的农民工的学习形式、希望提升学历的农民工需求的学历层次、学习科类、学习学校或机构。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民工需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农民工提升各种工作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的素质,从另一个角度也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二、社会调查的过程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

时间:2011年5月

地点:南京

方式: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份,收回4份。

(二)调查的范围、对象

(三)调查的内容

三、针对农民工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一)基本情况:

据目前了解,到城市务工的青年中男性占了60%以上,平均年龄偏低。受教育程度:有约20%农民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约80%为高中(包括职高)。受调查的4个人当中,其中男性2名,女性2名,大多数务工青年未婚,少数已婚并带有子女,有的农民不止一个子女。这些农民工子女大部分在原居地就读,变成了留守儿童。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过多,机械化耕种已全面实施,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而在选择所去的地方当中,珠三角的发达城市和长江三角占了大部分,而选择去西部地区的几乎没有。选择工作区域的决定因素是年龄和文化程度。在南京调查的农民工税后工资一般为2500元左右人民币。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其中有78%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来提高文化水平。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获得更好的工作。另外的一部分则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学习一些专业技能,从而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二)学习需求:

在调查的4个人当中有一人不愿再学习,是已婚并且有子女的,因为有家庭和孩子自己的时间较少经济收入不太高无暇学习。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民工还是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或参加院校的业余学习提升学历,学习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从而谋取一个稳定高薪的工作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以及让子女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而不再跟父母一样从事低收入工作。有60%的农民工希望提升学历为大专,只有5%希望达到本科。多数选择科类为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在想学习的农民工当中没有农民工选择脱产学习,60%选择业余学习,10%选择完全自学,30%希望参加短期培训。选择参加短期培训的较多专业为:汽车修理、美容美发、机械加工与制造、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等。

(三)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在调查的4个人当中,他们担心的问题也不是都一样,但也不离开子女上学就业问题、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问题、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问题、就业服务和培训问题及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这反映了农民工也需要被关爱,更需要社会去关注和帮助他们,这样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整体民族素质。

四、社会调查的结论 :

(一)效果及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践我认识到必须亲身去接近去体验它,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农民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关于“三农”中的问题,对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同时他们也迫切需要社会给予关怀和帮助。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主要任务在如何解决好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上,让社会平衡发展。

(二)建议和对策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必须更新思路,把现有的思维定势打破,将农民工纳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因此,国家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工问题,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尽快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并非只是有利于农民工个人的事情,它实质上是国家发展与强国战略的需要。由于农民工素质的提高与国家的核心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政府培训农民工以提高其技能素质显然责无旁贷。缩小城乡差别力、促进社会和谐、共建共享和谐。应力争在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各项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真正为农民工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意见如下:

1)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供再学习机会,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素质技能。

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形成比较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对外来务工青年进行市情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了解我市经济、人才的结构状况,以及在南京就业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了解劳动安全法规、交通法规、婚姻法、计划生育及有关民法、刑法等基本知识,促进外来务工青年同南京市民一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推动我市社会文明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和具体要求,组织外来务工青年参加相关文化、技能培训,并达到一定的等级水平。实行外来务工青年职业技能初次等级考试费用补贴,降低职业技能鉴定收费门槛,举办外来务工青年技能专场鉴

定活动,加快培养一批高、中、低级结构合理的青年人才队伍。在外来务工青年中营造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争当能手的良好氛围,发现和培育外来务工青年中的就业创业典型,进一步增强外来务工青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认同度。

2)探索维权新途径,维护外来务工青年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市场的聚合、覆盖和辐射特点,结合招聘会、创业就业培训活动等,广泛宣传维权知识,提高外来务工青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推动维权关口前移。以在民营、股份制企业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维权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重点包括劳动合同和用工协议的主要内容、期限、工资标准、安全质量责任,非法用工的举报投诉途径,工资遭遇拖欠的合法处理方式等。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救助机制和困难救助机制,健全完善劳动者投诉举报、受理查处等各项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及时纠正企业违反《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相关维权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畅通申请法律援助渠道,简化法律援助程序,加强法律援助专职和志愿者律师队伍建设,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援助。

3)丰富活动纽带,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

要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文学社、读书俱乐部等,把有文学、艺术、体育等专长的外来务工青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外来务工青年书画大赛、外来务工青年文化活动月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和联系,展示富有时代特征的打工文化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五、结束语: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从这次的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非常之多,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有所欠缺,这抑制了城市的建设,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也是不利的。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工自己对学习的需求非常大,想通过学习,提升自

己的工作能力或其他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工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农民工学习的需求无论对国家的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的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希望全社会来关爱我们的弱势群体,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真正创建和谐社会。政府需要有对农民工学习、培训的专项投入,只有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工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中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南京电大直属学院行政管理

姓名:

学号:

下载80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社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80后农民工就业状况与需求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局在扎实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立足本部门业务,深入基层开展了认真调研。自3月18日开始,我局组织5个调查组,分别由四名副局长和就业办主任带......

    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局在扎实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立足本部门业务,深入基层开展了认真调研。自3月18日开始,我局组织5个调查组,分别由四名副局长和就业办主任带队......

    大学生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大 学 生 就 业 状 况 社 会 调 查 报 告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中国大学生毕业情况不理想。许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针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

    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__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一、引言(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劳动群体,农民工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的素质......

    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常宁地区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0814404012 国贸四班 余丽 一直以来,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备受关注,它不仅事关着国家的稳定与和平,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毕竟中国的农......

    2013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关于源城区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本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国家人口的大部分。而农民工是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引言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这部分人称之为“农民工”。现......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分校: 专业: 指导老师: 时间: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社会的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