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以及解决方法(2010.4.13)[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以及解决方法(2010.4.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以及解决方法(2010.4.13)》。

第一篇: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以及解决方法(2010.4.13)

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以及解决办法

农民进城进镇变成城市和集镇居民,是目前的一个大趋势,是减少农民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土地流转,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形式。加快农民进城进镇的步伐,不仅有利于县城的扩展,也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一、我县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集镇的房价过高,农民负担不了。目前日益上涨的房价,使大部分农民无法承受,虽然常年在外打工,却买不起房,只好租房居住,人在城市,心却在农村。

2、安于现状。有的农民群众对自己“前有晒场,后有菜地”的住房很满意,并且主要以种田维持生计,如果一旦离开农村,生活将得不到保障,所以不愿意进城进镇居住。

3、就业无保障,缺乏自信。部分农民对未来的就业预期心怀担忧,不知道今年做了明年还有没有事情做。做生意的也是如此,担心生意做不好怎么办。因此,他们都不愿意丢掉老家的那几亩地,以备日后有个退路。

4、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误解。有的农民认为,农村的计生工作管得松,可以想办法生二胎,而城市的计生工作管的很紧,不敢生。所以,有具备进城定居的农民为了生二胎,也不愿进城。

5、心理因素。一部分有条件进城定居的农民,有一个心理因素:害怕进城后被城市人瞧不起、受歧视。

6、受老人和孩子的束缚。农村家庭的老人主要肩负三大任务:看家、种地、带孩子,儿女们外出打工赚钱。

7、户口问题。目前进城农民享受不了城市居民的低保,如果找不到工作,就无法生存,子女入学,表面上规定不多收费,有的中学

还在以搞捐资助学等名义乱收费。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实际上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

二、对策建议:

1、加强城乡统筹规划管理。坚持以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用“一规带五规”,即用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和带动镇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农民建房必须到新规划的集中居住区,严禁在集中居住区外新建、翻建房屋。

2、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进城进镇。一是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购房。对进城进镇居住农民自愿放弃的农村住宅,根据合法建筑面积、新旧程度、区位、宅基地等情况,由所在镇给予一定货币补偿。退出的宅基地由所在镇复垦,经县国土部门验收确认后,县财政给予所在镇每亩1.3万元补偿。对放弃农村住宅及宅基地、进县城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农民,政府按原房屋合法建筑面积给予每户每平方米150元的奖励。同时,引导开发商让利销售,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各镇(区)成立农村集体土地储备配套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农民退出的宅基地和房屋的收购、复垦等工作。二是加快建设集镇农民集中居住区。除近湖、上冈、建阳3镇外,其他各镇都要在集镇规划1个农民集中居住区,以代建方式组织符合条件的农民建房,县本级以下留成税收和规费全额返还给所在镇,专项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完善农民进城进镇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社保”等改革路子,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进城进镇购房农民,可免费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迁入城镇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对承包土地全部流转的,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整合县职校、技校教育培训资源,实行

免费培训券制度,参培人员优先推荐就业。对农村零转移家庭劳动力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城镇再就业优惠政策待遇。积极做好回湖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官。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创业人员提供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支持。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速“老农保”转“新农保”进程。加大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推进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补偿和救助机制。完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提高保障待遇。推行农村与城镇低保一体化,实现待遇同步提高。

5、加大对城市学校的投入,进一步清理学校乱收费。加大城市学校的投入,为接纳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创造条件。同时,进一步清理学校乱收费,对那些巧立名目乱收费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对农民工子女入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划片招生,让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的待遇。

6、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使所有的政策做到城市居民和进城农民一视同仁,打消农民进城的心理顾虑。同时加强教育,培养进城农民的良好心态和生活习惯,让进城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第二篇:旬阳县农民进城入镇调研报告

旬阳县农民进城入镇调研报告

作者:程海林

促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 “农民怎么想?政府如何帮”的核心问题,县委宣传部组织调研组,分别选取城郊镇、中心镇和边远乡镇的川道、中山、高山村进行随机抽样选点,进院入户和农民面对面的进行访谈交流,倾听农民对进城落户的看法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整理梳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调查组分别选取旬阳东区的蜀河镇(代表古老建制镇),旬阳北区的甘溪镇(代表县城建制镇),旬阳南区的金寨镇(代表新型建制镇)。每镇选取高山、中山和低山3个村,每村按高、中、低随机选取10户农民,入户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调查组重点走访了蜀河镇的高桥村(低山村)、甘溪镇的桂花树村(高山村)、施家坡村(中山村)、袁湾村(低山村)、金寨镇的小营村(低山村)、谭家院村(中山村)、观音堂村(高山村),同时走访了构元乡的开花村(低山村)、吕河镇的周家阳坡村(中山村)部分农户,共9村100户农户。调研结果为:其中39户农户有进城定居意愿,占调查总户数的39%;59户农户不愿意进城定居,占调查总户数的59%;2户农户视情况待定,占调查总户数的2%。在39户有意愿进城定居农户中,有27户因资金各方面限制,等待相关政策扶持,持观望态度,占愿意进城定居人数的69.23%;有12户为条件成熟户,有无政策扶持均坚定进城定居,占愿意进城定居人数的30.77%。在39户有意愿进城定居农户中,愿意进县城农户为16户,占41.03%;愿意进集镇的农户为23户,占58.97%。从调查统计数据看,愿意进城农民虽然没有不愿进城的农民多,但所占比例不小;在有意愿进城的农民中,持等待观望态度、看政策优惠幅度的农户占很大比例;愿意进集镇农民比愿意进县城农民人数要多。

二、特点分析:

(一)愿意进城群体特点:

1、青壮年农民。调查中愿意进城农民年龄大多在25岁至45岁之间。这部分农民思想较解放,容易接受新事物,渴望城镇便利舒适的生活。同时,这个年龄段农民年富力强,有条件和能力实现二次创业,能够解决进城后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问题。

2、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在外打工的包工头或常年在外务工有一定积蓄的外出务工农民。这部分农民有一定经济实力、头脑灵活,长期的打工生涯已习惯城市的生活,不愿意回到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居住,渴望拥有较为舒适的城镇生活环境。进城入镇后可安心落户城镇创业,也可选择继续外出务工。这是本次调查中愿意进城农民中最重要的一类群体。

3、“半城半农”家庭。即夫妻双方一方在农村务农,一方在集镇租房经商、务工、照顾子女读书的家庭。这部分人长期在城镇租房经商、务工或照顾子女读书,他们早已成为城镇的一份子,能不再支付高额的房租、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4、有固定收入家庭。在调查中,我们还走访了几户家属是干部职工或教师的农户,这些农户家庭有一定固定收入,没有多少后顾之忧,他们进城生活意愿较强烈。

(二)不愿意进城群体特点:

1、集镇周边农民。主要是居住在城郊、集镇周围或村镇,交通便利,土地条件较好的农民。这部分农民不愿意进城,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城镇周围,居住生活条件与生活在城镇相差并不大,并且拥有较好地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条件,进城入镇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2、建新房农户。这部分农户认为他们倾其一生精力才建起新房,如果再让他们迁居,他们认为不管是从精力还是财力难以承受。

3、年迈传统型农民。这类农民年龄多为50岁以上,常年靠土地生活,思想较为守旧,头脑不够灵活,已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方式,他们认为城镇生活消费水平高,进城后难以生存,有后顾之忧,守着土地至少衣食无忧。

综合以上两类群体特点,通过对比分析,现阶段农民进城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1、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比45岁以上的老年人愿意进城入镇。

2、从经济基础上看,在外务工或有固定收入的较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更愿意进城生活。

3、从分布地域上看,居住在中高山的农户较居住在河边川道的农户更渴望进城。

4、从进城方式上看,进集镇社区定居的比进县城的农户比例要大。

三、农民想法:

1、对进城入镇持肯定态度。农民普遍认为进城入镇这项决策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广大农民群众对这项决策表示肯定和欢迎。

2、非常关心政策优惠程度。农民进城后原农村宅基地怎么补偿?承包地怎么补偿?补偿标准有多高?进城后就业有哪些优惠政策?这些牵扯到进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农民迫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具体标准,他们希望政府各方面的补助能够填补他们进城买房的资金缺口,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能够让他们生活无后顾之忧。因优惠政策尚未明确,因此造成大多数想进城的农民持观望态度,如果政策扶持好、吸引力大,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进城。

3、房价太高担心难以承受。调查中大部分民众有进城入镇居住的意愿,但普遍认为县城房价太高或集镇地价太大,无购买能力。民众认为县城一套房动辄就要三、四十万,而集镇建房100平米的地基也要四、五万,建起至少需要十六、七万,他们认为难以承受。进城农民大部分希望政府能够单独规划建设农民进城安居小区或提供廉租房、保障性住房,面积在90平米左右,房价控制在1500/平米以下;集镇100平米地价应控制在三万元左右。

4、解决好进城就业等后顾之忧。民众希望对进城入镇的农民应该“特殊照顾”,开展就业培训指导,提供就业岗位或就业信息。同时,解决好进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使进城农民收入固定、生活稳定、心理安定,适应城镇生活,由城市的客人转变为城市的主人、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5、取消户籍等阻碍进城定居的“门槛”。农民认为目前要进镇居住,各集镇所在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收取或变相收取不等的“上户费”,这种“土政策”成了阻碍农民进城入镇的“门槛”,民众希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取消户籍、教育等“门槛”,使进城入镇农民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四、几点建议:

通过走访调研,调研组一致认为,出台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居住政策是符合广大农民根本利益,是广大进城农民的殷切希望,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的现实举措,政策出台势在必行,应及时制定、果断出台。建议政府在推进农民进城入镇工作中应加强以下几点:

1、明确政策,提高吸引力。农民进城与否,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导向问题。要把政策机制作为吸引农民进城的着力点,用最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民进城,让农民“想进来”。一是要尽快明确进城农民原农村宅基地、承包地补助标准,明确进城农民住房保障、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具体优惠政策,建立进城农民财产评估机制,对两放弃农民的原有房屋、地面附属物及土地等财产进行有效评估,维护进城农民应得利益。补助标准和优惠政策既要依据省市相关文件,又要结合旬阳实际,最大限度增强吸引力。二是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知晓率。充分利用会议及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民进城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优惠政策、保障措施等,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建立咨询平台,开通农民进城热线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指导农民按程序申请两放弃、享受优惠政策。在县政府网站设置农民进城定居专栏,接受外出务工农民网络咨询,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自愿两放弃,进城购房置业。通过强势宣传让农民进城政策家喻户晓,营造“人人了解农民进城政策、人人关心农民进城工作、人人支持农民进城工作”的良好氛围。

2、科学规划,解决房价问题。住房问题是进城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现行商品房价格大部分进城农民无经济能力承受。探索建立农民进城住房保障机制,是解决农民进城的核心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进城农民住房保障。一是抓住国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机遇,在县城统筹规划配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使进城农民“买得起房”。二是结合“安居工程”、“生态移民”在乡镇集镇统一规划建设进程农民安置小区,统一纳入所在乡镇管理,对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实行“一费制”管理,简化建房手续、降低地价,使进镇农民“建得起房”。三是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村镇社区规划,使一部分既不想进县城又无经济能力进集镇的农民先进村镇社区。

3、提供服务,解决就业保障。切实做好进城农民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保障,解决进城农民后顾之忧。一是组织开展进城农民技能培训,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载体,大力开展农民进城劳动技能培训,力争使进城农民人人掌握一项就业技能。二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县城、集镇的二、三产业发展,尤其是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满足进城农民的务工需求,使进城农民从农民转变为工人,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各部门要对进城农民提供同等的城市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并积极制定落实进城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优惠政策,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尤其是进城农民子女入学问题,要结合县城建设和农民进城发展趋势,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解决“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农民子女接受正常教育。通过实施一系列进城农民配套服务政策跟踪服务,使进城农民真正达到“稳得住、留得下”的目标。

4、及早谋划,解决进城农民土地问题。为有效解决进城后农民土地问题,建议政府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尽快出台明晰进城农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补偿标准,进城农户直接将土地上缴村集体,由村集体按照补偿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二是积极引导进城农户将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流转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农户收取土地转让金或租赁费;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合作社,规范运行程序及相关机制,进城农户亦可将土地交农村土地合作社经营,合作社为农户颁发土地股权证,每年领取股息和分红,推进农村烤烟、蚕桑、现代农业、养殖等产业的集约化经营。

5、因类而异,分批次推进。对农民进城入镇定居不强求整县整镇推进、步调一致、一拥而入,不搞“一刀切”,给农民最大限度的自主选择权利,分类分批次推进。一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农民愿不愿意进城、房屋和土地处置方式等方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结合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二是鼓励有经济实力、条件成熟农户先进城,条件暂不成熟的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进城,分批次推进农民进城。三是农民可选择进县城、亦可选择进集镇、也可选择进村镇社区,根据条件,分类实施农民进城工作,但无论是农民选择进县城还是选择进集镇,均应按照鼓励农民进城居住实施办法给予补助,鼓励农民进城入镇。

第三篇:··镇关于农民进城落户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进城落户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我们***共有13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3391户,13803人,常年外出打工人数779人,五年以上222人,发放调查表310份。

二、调研结果

1、愿意进城定居的占40%,其中30%想在西安定居,11%想在商洛市定居。大都认为户籍重要,主要因为户籍变更对孩子在城市就近入学十分重要。子女进城占60%、全家进城占40%。愿意通过政府组织渠道进城的占90%,愿个人进城定居的占10%。他们进城定居最关心的问题是子女教育问题占60%,就医和社会保障问题占40%。进城定居后60%人期望生活稳定,30%人期望工作稳定,10%人要求社会稳定。90%人员认为出台《鼓励农民转市民进城定居实施意见》很有必要,10%认为无所谓。90%人认为责任田和宅基地补贴标准偏低,10%认为无所谓。有26%的人不愿意放弃责任田和宅基地,30%人愿意接受政府补贴后双放弃,40%人员愿意放弃责任田,30%人员愿意放弃宅基地。2、60%人不愿进城定居,主要因为进城后生活成本高,收入不稳定,购房补贴太低,缺乏购房资金,长期就业困难,靠打短工生活难以维持生计。

三、推动农民进城的对策建议

1、加大组织力度,推动农民进城。加快这一过程,不能盲目无序、完全靠农民自发,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组织和帮助农民离土进城。要从着眼于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把农民进城问题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摆上议事日程,加大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清除一切阻碍农民进城的体制、政策因素。当前,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确立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把做好劳务输出、推动农民进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并延伸到乡镇、村,以更好地收集劳务信息、搞好就业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做好相应服务,实现对农民进城的综合性规范、服务和管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2、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推进,拓展农民进城的就业空间。目前,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要兼顾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要引导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以城镇的方式组织非农产业生产,并形成规模化、优质化;要以产业为依托,择优发展小城镇。重点建设县城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有一定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镇,增强小城镇的人口集聚、产业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入镇。

3、进行政策、制度创新,破除制约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

第一、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全放开城市的户口迁移限制,鼓励农民举家进城定居。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进城农民,均可办理城镇户口,并在就业、子女入学、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第二、要大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把大批劳动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要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允许农民在承包期内、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土地经营权依法进行有偿转包、转让、转租;允许自愿放弃土地经营权,由集体再行发包;也可以用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同种田能手合作,并取得合理补偿。第三、妥善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有步骤地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在过渡阶段,可探索把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同土地挂钩。进城农民如放弃土地承包权,在城镇失业或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就享有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以割断进城农民与土地的“脐带”,变两栖农民为真正的城市居民。第四、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财产补偿制度。对属于进城农民的集体财产,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按其所占份额,进行补偿或有偿转让。

4、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制,实现统筹就业。必须打破城乡界限,消除就业歧视,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制。第一、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就业偏向。劳动部门不但要管城市就业,还要管农村就业。要建立城乡衔接的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切实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并把农民的转移就业率作为考

核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第二、加快劳动力就业制度改革,形成城乡通开的劳动用工制度。劳动用工要完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进城农民和城镇就业人员在劳动合同、工资标准、缴纳保险等方面要同等待遇,一视同仁。第三、加强劳动服务体系建设。要把就业服务机构向乡镇延伸,形成覆盖 县、乡、村的就业服务网络,为进城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培训服务。第四、强化对就业中介组织的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打击各种以劳务输出为掩盖的欺诈活动,保护进城农民的权益。

5、加强农民培训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在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农村教育结构。要重点办好县(区)职业中学,并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选择专业,注重技能培训;乡镇中学可在第三学年开设(选修)技术课,培养学生基本的就业技能。要发挥城乡各类培训中心的作用。采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办学体系多元、长短结合、高中低配套的培训体系。一方面,对毕业未升学的农村青年开展半年至一年的技术培训,使之掌握一项谋职技能;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技能培训。要把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结合起来,通过确定技术等级、颁发上岗证书等方式,提高农民工的专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6、为农民进城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一、提供劳务信息,给更多的进城农民创造就业机会。第二、简化农民就业和农民子女

入学手续,取消各种名目的收费。进城农民凭本人身份证和计生证就可以在城镇务工、经商和居住,其子女凭户口本可以就近入学。第三、提供法律援助。劳动、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介入支持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民进城工作。要加强对劳务合同的管理,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用法律维护劳务合同的严肃性。第四、为农民进城经商、居住创造宽松的环境。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对进城农民办理营业执照、投资注册企业,可降低门槛,减免手续费;对投资兴办社区服务业的,可暂免各种税费。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展中小城镇住房低息贷款,为进城农民购房提供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可为进城农民开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并减免土地出让金等税费。

黑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八日

第四篇:八仙镇关于农民进城落户的调研报告2

八仙镇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

进城落户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八仙镇位于平利县南端,西接岚皋,东通镇坪,距平利县城75公里,距安康市区130公里。辖20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7413户28156人。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新增集镇人口1900户7100人(含进中心村750户2831人)、转移进县城(含县以上城市)652户2450人。

二、农民进城落户工作的矛盾和问题

我镇在开展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体现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农民进城就业难对某些举家搬迁进城的农户来说,失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就失去了生活来源。相当数量的农民都不具备任何技术技能,而进城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又尚未明确出台,冒然进城,难以生存。

进城购房资金难现在城市房价、房租等普遍较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缓慢,资金困难,购房困难,是制约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主要障碍。农民最担心的是进城失地以后,农房补偿较少,在城市购房困难,租房较贵,思想顾虑很重。

进城社会保障难目前,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低于农村医保,农村医保与城镇医保还不知怎样转移续接;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暂未启动,进城农民养老问题也是制约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障碍。

跨县进城政策需要完善跨县农民进城落户宅基地、承包地退出补偿金兑现、迁出地、迁入地职责划分、操作程序等政策暂未明确,导致部分有意愿进城的农民犹豫不决,束缚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开展。

农民等待观望现象普遍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系统宠杂,各部门配套政策尚在进一步制定修改过程中,宣传工作无法全面深入开展,基于对政策(如住房保障、就业扶持、土地补偿标准等关键政策)不能系统了解,相当数量有意向进城落户的农民还处在观望犹豫状态。而且农民最担心的是进城失地以后,生活来源不能得到保障,农民各项惠民补贴优于市民,不愿意进城落户。

三、农民进城落户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近年来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情调查了解,分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结合我镇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就业先行,引导进城。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最大顾虑是担心进城后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拓宽进城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就业问题。

降低门槛,放民进城。建议上级组织出台农民进城与产业发展、移民搬迁、灾后重建、城镇建设等项目的有效整合方案,制订更加灵活、实用、可行的鼓励政策,适度放宽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门槛,建议重点抓好城镇保障性住房、“廉租房”、“限价房”建设,政府适度调控市场房价,切实解决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购房、租房资金过高难题,加快和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步伐。

完善政策,吸民进城。建议尽快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完善农村与城镇之间、异地之间的医保转移续接手续。可借鉴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经验,统一城镇、农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交费、报销标准。目前城镇居民享受的优惠政策相对于农民来说,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于很多农民认为目前农民比居民好。农民可享受很多惠农政策,如退耕还林补助、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农村低保等,但城镇居民仅有部分贫困人口可享受城市低保。因此,要想调动提高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就要相应增加城镇居民的优惠政策内容和提高标准,以增强农民进城落户的意愿和吸引力。

梯次搬迁,逐步进城。结合我镇地理自然条件、居民分布现状、群众承受能力等各方实际,建议实施梯次搬迁(高山-低山-集镇中心村-县城),逐步实现农民搬迁进城落户。

第五篇: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阜发„2009‟41号

中共阜宁县委员会 阜宁县人民政府

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镇区党(工)委、人民政府(管委会),县各部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现就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改善和提高镇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根本,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鼓励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居住为突破口,集中、集约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化农村,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并进,全力开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全面小康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明确相应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加强指导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政府、农民和投资者的利益平衡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为农民进城入镇和农民集中居住营造最优的环境。

2、城乡统筹,集聚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和“能城不镇、能镇不村”的总体发展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由村庄向城镇转移、自然村向集中居住区集聚,逐步达到镇区城市化、农村社区化。合理确定农村集中居住区布局和规模,全面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切实改进农村建房模式,全面推行联建式建房,严格控制独立式住宅建设,禁止零散建设。

3、依法管理,体现特色。严格按照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法定程序审批建房,规范审批管理。加大违法建设督查和整治力度,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充分挖掘、融合有历史底蕴的特色村庄,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文化古迹。规划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既要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又要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

二、农民进城入镇优惠政策

(一)积极鼓励农民进行“双置换”

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工作要坚持“试点先行、面上号召、县城推广”的原则。选择条件相对成熟、有推广优势的镇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的基础上,再在面上进行推广和推进。

1、对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的,新流转出来的土地由村(居)用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土地流转价格根据当地土地综合收益水平确定,原则上每亩每年不低于500元,土地流转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流入主体按和土地流出的农户结算。

土地流转资金、各类政策性奖补资金等收益统筹结算到户作为参保金,为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按城保政策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同时进城购房居住的由县财政对参保人员每人一次性补助3000元,保费不足部分由农户本人负责补足。农户也可以自愿选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对县城规划区外农户自愿以宅基地和住宅置换县城住房的(仅限于在城南新区置换住房或在老城区置换二手住房,下同),已置换的宅基地由集体收回复垦,房屋由户主自行拆除,该农户不得再申请宅基地建房。经县国土部门验收确认后,对农户合法的宅基地面积(200m2以下),每平方米补助30元;对农户在县城购买住房的,按其合法的原主房面积进行拆除补偿,每平方米补偿不超过200元(具体细则另行下发),上述补偿资金凭复垦验收合格证明、县城购买住房房产证由县财政予以补助。实行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县城住房的,其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免费办理。购买新住房的契税征收后,原主房合法面积同等面积部分的契税给予已纳税额50%的补贴;购买二手房的契税,与原主房合法面积同等面积部分即征即补。

3、对县城规划区外符合分户建房条件的农户,自愿到县城购买住房落户,不再申请宅基地的,按规定的宅基地面积由县财政给予每平方米50元补助。

对县城规划区外农户自愿以宅基地和住宅置换镇区住房的以及符合分户建房条件自愿到镇区购买住房的相关政策由各镇自行制定,报县政府过堂后实施。

4、对县城规划区外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跨村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房的,参照集中居住区所在村、组建房户同等待遇,由所在镇依法调剂符合建房用地标准的宅基地。

以上政策性补贴和相关费用,按照“谁用地、谁给钱”,“到哪里买房由哪里承担”的原则,在进城农民宅基地复垦调剂资金中安排,不足部分在土地出让金中列支。

5、因城镇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和工业园区建设列入拆迁改造范围的,按照相关拆迁政策执行,不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二)鼓励县城规划区内居户拆迁让地购买新房

1、对县城规划区内(东至吴滩立新河、南至329省道、西至阜益路、北至四通河)符合分户条件需要建房的居户,不向村(居)组申请宅基地(城南新区3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不再安排宅基地),到县城购买住房的,凭房产证按规定的宅基地面积以征地补偿标准对所在村(居)进行补助,村(居)按相关规定进行分配,补助资金由用地单位承担。

2、对老城区(东至老204国道、南至纬四路、西至城西路、北至城北大沟)和城南新区核心区(东至奋进路、南至阜泰路、北至纬四路、西至射阳

河)内居户拆房让地,经申请同意后,分期安排拆迁安置,原宅基地交县城投公司和县土地储备中心,原住房拆迁按城市拆迁补偿标准给予补偿,以拆迁安置房价格优先安排商品房或安置房。

3、对老城区和城南新区核心区以外的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自愿拆除房屋并放弃宅基地,将宅基地交回县、镇(区)、村集体,自主进城购买商品房(含二手房)的居户,对其合法的宅基地面积(200m2以下),每平方米补助50元;并按其合法的原主房面积进行拆除补偿,每平方米不超过350元(具体细则另行下发)。宅基地补助资金凭拆房验收合格证明由用地区域财政支付,拆房补偿凭房产证和原主房面积核实材料由购房所在区域财政支付。

购房契税,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办理优惠与县城规划区外农民“双置换”政策相同。

4、县城规划区180km2以内因城市建设、交通工程、工业项目等列入拆迁范围的,分别按城市、开发区、阜城镇和相关工程的拆迁安置政策执行,不享受上述优惠。

(三)积极落实农户进城入镇的有关政策

1、帮助进城农民就业。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组织开展进城入镇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培训对象按不同工种给予每人300-1500元的一次性培训补助。县城和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吸纳进城入镇的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劳动力并与其签订两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年每人补助用工单位500元,连续补两年。县属单位用工补助由县财政支付,其他镇、区单位用工补助由所在镇区财政支付。

2、实行公平教育。进城入镇农民子女按照相关规定在就近施教区各类学校、幼儿园入学、入托,各学校不得拒收(转),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减免相关费用。

3、鼓励自主创业。对进城入镇农民创办经济实体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凭身份证和场所证明,工商部门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办证费用予以减免。

4、进行常住人口户籍管理。进城入镇居住农户,由县有关部门直接办理城镇常住人口落户手续,纳入城镇常住人口一体化管理。

5、建立健全进城入镇农民社保机制。鼓励劳动年龄(男18—60周岁,女18—55周岁)内的进城入镇农民参加城镇各项社会保险。凡被用人单位录用的,用人单位都必须按规定为其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参保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履行代扣代缴职工个人缴费的义务。在城镇从事自由职业的进城入镇人员,按照城镇户籍人员同等待遇办理,对进城入镇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达到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时,其缴费年限不足15年,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允许其适当补缴或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补缴年限可参照灵活就业人员相关规定执行,时间不超过2000年2月,补缴的缴费基数和比例按办理补缴手续时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对补缴

后仍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经本人申请,经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可继续按规定的标准延长缴费,直至满足领取养老金条件为止,或按相关规定将其参保缴费关系转换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关系,按照县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10—30%,县财政按个人缴费额的20%补贴,其退休时按新农保的计发办法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待遇。

6、自主选择医疗保险方式。进城入镇农民可根据本人的意愿,允许其自主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三、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一)加强规划管理

1、组建村镇规划中心所。结合国土局设定的国土所对应设置五个村镇规划中心所,负责各辖区镇村的规划管理工作,严格把好村镇规划审批的第一关。

2、完善镇村规划编制。各镇要及时修编镇区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地段、重要项目还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3、科学安排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必须符合用地规划和建设规划,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严禁农民分散建房。结合各镇、各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位置、规模和数量。农民集中居住区选址布点要在坚持“三保留、三不建”(已撤并乡镇的原镇政府所在地村庄保留,有一定历史底蕴的特色村庄保留,经批准已建设形成一定规模的集中居住区保留;县城和东益经济区规划区内不建,镇规划区外1.5公里内不建,县镇各边角村不建)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便于生产生活的原则进行规划。各镇拿出布点方案,报县政府过堂审批后执行。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坚决刹住违规建设,否则严肃查处责任人。

4、严格村镇规划审批。严格规划审批程序,所有镇村建设项目必须履行报批手续,经县建设局审批、核发“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设。

5、强化村镇规划执行。规划一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村镇建设项目施工前,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定点放线。坚决杜绝先建后批,边建边批,不批就建的违法现象,确保各项建设严格按照审批的规划方案顺利实施。

(二)加强建设管理

1、基础设施要先行。集中居住区建设要合理安排好工序,先行做好道路、给水、排水、供电、路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环境。

2、项目建设要规范。凡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抓好勘察、设计、招投标、图审、监理等工作。

3、施工质量、安全要保证。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落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设单位责任。全面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理制度,按强制性条文实施全过程监控,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三)加强长效管理

1、切实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对乱占乱建、超占土地建房、未批建设、违规设计和施工的,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2、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化物业管理工作,逐步将村容村貌、道路交通、环卫保洁等各项工作纳入长效管理,真正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文明社区。

3、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评比办法,开展评比活动,表扬先进,推广经验,做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

(四)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建设局、国土局、农工办、监察局等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协调、考核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工作。

2、强化督查考核。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镇要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纳入镇政府的工作考核范畴,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确保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的顺利实施。对组织农民进城入镇或进入集中居住区实绩处于前列的镇区,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3、严肃工作纪律。镇长、村(居)书记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出现的非法占地、违法建筑现象,要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打击一起。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日常巡查,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擅自改变经批准的图纸进行改建、加建的行为,及时予以查处纠正。对辖区内违法建设农房放任不管、制止不力、玩忽职守而造成违法建筑多发、信访不断的,要追究镇、村(居)一把手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分。

凡以前有关农民进城入镇购房政策与本实施意见有冲突的,一律以本实施意见规定为准。本实施意见试行一年。

二OO九年十月十六日

主题词:进城入镇 集中居住区 意见

中共阜宁县委办公室2009年10月16日印发

下载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以及解决方法(2010.4.13)[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以及解决方法(2010.4.13)[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