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
期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
关于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和农村教育
班级姓名学号
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和农村教育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0日-2012年8月1日
调查地点:郏县李口镇所属自然村
调查对象:村里村民和干部
调查主题:村民的收入和农村教育
调查人员:李亚方
正文: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成倍增长,令多数农民家庭不堪重负。我们还看到,这么高价的教育,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并不大。农民把血汗钱投到教育上,可农村的面貌却依然如旧。这就提示我们: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不符合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长远目标,应该进行改革。
一、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由根据“2007全国大学生回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表格的不完全统计所得)。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60%;第二产业约占8 %;第三产业约占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0%。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目前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粮食作物
由于我国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在我国农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我国农民中大约有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来3000~8000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67%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我们当地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各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各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20008年为例,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5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志愿者的调查,2010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6其他收入(包括开发房产、退耕还林、煤矿开发等各种补助)
随着新型城镇的建设,我们这里几年来有很多开发商前来开发,给予很多家庭有不同程度的补助,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我们这里的一些离山较近的地都实行了退耕还林,政府给予了相应的补助。由于我们这里离平顶山矿区较近,一些矿开发占地和塌陷给予我们当地有较大的赔款这些款项往往数目较大。
二、现阶段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民收入增加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和农村教育的落后。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限制农民收入的的一大障碍,我自己还有我通过问一些村民,我发现在一个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业技术人员,卖农药和化肥的大多是只管卖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作物出了毛病也没有人可以咨询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第二,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第三,农村人收入差距大。现在农村的人均收入不高,就我调查来看,主要是村里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家庭每年可以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有些却只能达到温饱,收入较低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术,做生意没有本钱打工只能做体力活儿。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1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2 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3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三、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
我国政府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农业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然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由于教育经费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费的节节攀升而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教育支出在农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
大。已经影响了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甚至成为一些家庭陷入贫困的原因。此外,由于资金短缺,教师流失等原因,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教育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义务教育:
一、经费不足目前农村教育投资中,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支出只占很少部分,绝大多数还要由农村和农民来承担。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经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1/3地老挝,柬埔寨等国。就国内来讲,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基层资金充足,一点点教育投入当然不算是问题。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却往往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困难确实存在;但对于其他为数不少地方政府来说,投资教育完全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这一点,看看他们气派的办公楼和豪华轿车就知道了。
二、教师资源流失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连曾经被歌颂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教师们也不例外。随着一所所民办中小学的开办,不少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基层教师离开了农村,从而就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奇缺。教师也是凡人,我们不应该苛求他们放弃更好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一味地无私奉献,只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提高。此外,由于基层教师资源长期补充不到新鲜血液,导致现有的农村教师整体年龄偏高,难以与现在的教育形势相适应。又快开学了,在调查中有位老乡说出了这样的话:“到底让我们农民的孩子到那里去念书?国家投资盖得好好的校舍,可是学校垮了。好的老师进了城啦,现在只靠几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代课,没老师我们农村学校怎么办?请政府的青天大老爷们想想办法,任用一批安心在农村教书的毕业生当老师。我们这些黑脊背们的子女才能不当睁眼瞎了。”
三、教学质量悬殊由于教育投入不公平,在同一地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城镇普通学校与城镇重点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可谓判若霄壤。一边是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至于音乐和美术更是发了书叠飞机。很多学生中学毕业都分不清足球和排球。而另一边是音体美,计算机,奥数辅导绘画班样样齐全。这样还导致了不少农村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以某同学所在的村子为例,他读小学时同年级会有30个人左右,而现在,全校人数都不过35个!这样不仅过早地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由于孩子们过小地就没有了家长的看管和约束,这对他们的成长也很不利。
高中和中专教育
一、入学率低 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在读完初中以后就基本可以看出,因此许多农村家长就放弃了让子女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毕竟一个高中生三年供养下来至少也要一万元。此外,由于现在的高中还是在实行严酷的应试教育,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一投资的期望回报并不大。而如果考不上,这些学生又将面临着“种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的尴尬境地。这也导致了高中入学率的降低。
二 与农村现实脱离 调查发现,初中毕业的学生中,出了一部分外出打工以外,其余大多数都会去读中专,以求学到一技之长。当前的中专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多为财会,幼师和维修等。我们认为,既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会回到农村来,那么建设新农村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只能落在这些人身上了。他们接收过九年义务教育,有一定的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又没有外出打工。然而中专教育所培养的多数是面向城镇的技工。当然,新农村建设也需要这些类型人才,但我们认
为现阶段农村更需要懂得农业技术,能够深入田间地头的科技人才以及熟悉法律和政策的基层民主宣传人员。然而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在现实中却少之又少。高等教育
一、学费昂贵 据统计,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2004年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而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教育价格逐年增长的另一面是政府教育投入的停步不前。早在上个世纪国家就制定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在上世纪末达到GDP的4%。然而这个目标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几年来一直徘徊在2.5%左右。现在再次提出要在2010年以前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个背景需要提一下,现在世界上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是5%。
二、心理上的压力 对农村贫困学生们来说,能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考取大学已经是很不易了。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和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曾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优势开始不复存在;面对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自己却没有什么文体特长;先进的设备,如城市里的电梯,网络等不会使用;普通话说不好,带有口音等等。这样的压力常常导致贫困学生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在艰辛的求学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只是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够摆脱贫困的道理,进而满怀信心,乐观地去面对今后的人生;另一部分则由于精神上的贫困而放弃努力,逃避学业,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
三、定位上的失误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目前的农村教育在定位上存在严重问题。现在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农村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而不是基于农村,为了农村而培养人才。且不论知恩图报和永不忘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光说在目前我国加入WTO,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全球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教育立足点是有大问题的。试问: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离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还由谁来建设?
四、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实行“教育券”制度,通过引进市场来降低教育价格。“教育券”制度是旅美学者薛涌提出的,其基本原则是:
“国家把大学的经费要直接交给学生而不是大学。首先,国家要算一算能拿出多少钱来办大学,再算算有多少经济条件困难的合格大学生需要支持。然而大学的拨款,在考虑到家庭收入格差的情况下,按等级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手中。比如最高额是一人一年一万块钱。这笔钱,以教育券的形式支付,保证不被挪为他用。“这样,一个学生考过了一定的分数线,就可以按家庭收入情况拿到相应的教育券,同时申请几个大学。大学因为没有从国家那里来的直接经费,只能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到本校读书。当学生决定到一个大学就读时,把教育券交给大学支付学费,多退少补。大学凭着教育券到国家那里按面值兑换出现金,获得了教育经费。“教育券的方案则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你是不是一流,不是自己吹的,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竞争出来的。当学生手里有教育券,拿着你的经费时,你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学生吸引过来,否则就揭不开锅。怎么吸引学生?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比如帮学生找工作等等)。你的毕业生就业率低,起薪低,就没有人来,你就有存亡的危机。二是降低教育成本。学生手里的教育券值一万,你可
以把学费压到六千,这样学生还剩四千块的生活费。如果你成本太高,一万学费不够,学生还要再自己贴二千,那你可要三思而后行了。在这种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的竞争中,还有哪个学校敢不惜工本地盖大楼,修校门?”。这种制度可以解决高校大兴土木,提高学费,盲目扩招,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二、建立农村贫困生“教育互助合作基金”,成立互助金管理委员会,用这样的经费解决农村学生教育学费困难。
互助金具体方案如下: 教育互助金来源:
(一)由中央政府注入一部分资金;
(二)教育部拨付一定款额;
(三)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捐赠;
(四)大学所在省级、市级政府亦拨付一部分;
(五)学生所在大学拨付一部分;
(六)参加互助金的贫困学生交一部分(每年几百到几千元)
(七)银行系统注入一部分资金
(八)互助金增值和积累。
使用细则 :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如果交学费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入大学时向所在大学的基金管理分会申请,由基金会先将学费代学生交了。待学生毕业后有还款农力时将大学时借基金会的前如数还清。另外还可以在借基金的时候基金会可以和借款人签个合同或者承诺书:承诺再 毕业以后将会捐款给基金会(数额不论大小)。这样基金会会越来越大,靠基金的利息甚至就可以维持基金会的正常运行。通过这样的基金,银行亦可以减轻贷款压力,甚至没有学生向银行贷款,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可以是更多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同时对解决我国教育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五、结语
经过十几天的调查和走访,我深有感触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物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人们还是不富裕。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情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总体来看,农民的收入虽有增加但速度缓慢,而且来源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热爱农村,懂技术,懂法律,懂政策的农村人才就显得相当急迫了。然而纵观当今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勉强支持,高中和中专教育偏离现实,高等教育完全是在为大城市培养人才。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村是无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的。
和谐社会是所有公民的社会,广大的农民不应该是被党和政府遗忘的对象。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正表现了政府力图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然而现实是严峻的,政策更需要切实实施。只有立足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直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教育,才能早日实现富国强民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2012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冠峰村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付强*李敏志*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济与农村环境建设之间的制衡关系。近年来,金溪县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立足本地实际,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然而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将结合本地生态环境,讨论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综合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的前景及需要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付强,男,1990年生,江西抚州市金溪县人,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工程10—02班,电话:***、电子邮件:990610879@qq.com。
*李敏志,男,1992年生,江西九江市湖口县人,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桥梁工程10—02 班,电话:***、邮件:1510052995@qq.com。
一:调研背景
金溪建县于宋淳化五年(994年),因有山出产金银,有溪水色如金,得名金溪。全县国土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现辖7镇6乡1场,149个村委会,1444个村小组,人口28万。“六分半山二分田,分半水路和庄园”的分布格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金溪区位优越,地处江西中部,抚河中游,东与贵溪、资溪交界,南接南城,西邻临川,北连东乡、余江。县城驻地秀谷镇,距南昌150公里,抚州47公里,鹰潭48公里,316、206国道穿境而过,距沪瑞、京福高速公路均50公里,出县通道全部是二级水泥路面,交通十分便利。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县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和同学李敏志一起对我所在的冠峰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走访调查和统计, 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对一些村民进行询问。
二:生态现状 从走访的这几个村我们观察到几个问题,第一、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村民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而且对村容村貌造成不良影响。第二、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刘家旁的那条河由于县城的工业污水影响,曾一时河中鱼虾灭绝,水稻根部烂死,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还好县政府及时治理,现在污染情况好多了。
第三、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综合起来看,农村的垃圾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未经处理的垃圾堆积物。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我从许
多村民那里了解到,并结合我自己的观察,我观察该村的农药使用并未给人畜带来危害。但是农药的大量使用,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的,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第四,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直接扔到路边或门外空地,甚至把垃圾倾倒在小池塘和河流里,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特别是暑期双抢)对秸秆大部分焚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对空气质量的危害,没有焚烧掉的就近堆放。
第五,从村民那还了解到现在田地间小溪、小河里的野生鱼类严重减少,有些已经接近灭绝。通过了解发现这个问题的产生式多方面的,农民过多的使用农药化肥、农民的过度打捕。还有一些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居然用农药去毒鱼食用,导致河流鱼类大量死亡。第六,村庄的水利设施还不完善,像我居住的付家组就是个例子,在我村有水塘(用于农田灌溉的)只有4个,而且只有一个水塘(去年刚修好的)没有荒废,其他的都年久失修了,储水量小,要是遇到干旱,大部分农田水稻将会面临干旱甚至枯萎死亡。
三:影响因素
针对调查结果,我认为对阻碍维护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十分欠缺。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什么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么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无知把我们的生态环境逐渐的往危险的道路上逼近。
(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无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话,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就是难辞其咎。地方政府的意义在于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而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虽然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学宣讲活动,环保科普活动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的活动,但是落实的不尽人意,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民没有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未必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做过详尽的调查,制定过保护的措施,更无从谈起维护。并且地方政府为了单纯追求GDP的发展,往往对自己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大开绿灯,对他们的排污行为视而不见。这种纵容行为正使得农村环境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四:针对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隐患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农民 对维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环保意识差,因而开展各种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是很必要的。我觉得可以多写一些环保宣传标语,组织村民观看一些环保方面的影片,不断提高村民的环保素养。
(二):当地政府不应该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牺牲环境的代价。我觉得这得改革考核官员的标准,不能“唯GDP是图”,不能短视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唯此,地方政府才能更好的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三):国家应该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村官,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到农村创业。大学生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懂得环保,从而可以带动周边的人参与环保。大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可以给农民朋友讲一些科技知识,从而引导农民朋友科学的使用化肥。
(四):可以以立法的形式对破环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在农村开展环境保护法的宣传,从而引起村民的重视。并且辅之以建立一些垃圾中转站,排污管道,使各户的垃圾和废水集中处理。
(五):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的水利设施建设的力度,确保农田灌溉用水。例外要开展对农民的宣传,让农民更好的去建设、管理村庄的水利设施。
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需要农民,地方,国家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地方的重视程度加强,国家投资力度加大,才可以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渠道,使生态环境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新农村之“新”
新农村建设在我县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县45个新农村建设点共有1705户村民,其中完成改水的1672户,改水率达98.1%,完成改厕的1659户,改厕率达97.3%。拆除破旧危房335栋,24328平方米,建新房209栋,40589平方米,改猪牛栏447圈,8127平方米,修建水泥路68.2公里,修建排水沟8450米,植树28870棵,有线电视普及率98%,电话普及率100%。值得提出的是各乡镇依托城乡统筹,把新农村建设与节约能源紧密结合起来,用足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充分利用沼气、太阳能。目前,全县已有2000余户农民建成了沼气池;3000余户农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11个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庄整洁有序,道路平坦畅通,农民安居乐业,基本实现了“路宽、水清、灯明、村绿、人和”,不少农民“出行有水泥路、做饭有电饭煲、炒菜有沼气灶,街道有路灯、洗澡有太阳能、看病有医保、养老有农保”,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我也相信我们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良好的前景。
依托“村村通”工程,我看到村村都有一条宽约3.5米的水泥马路在绿油油的农田中,走着条马路可以到达附近任何一个村子,马路平坦干净整洁,农村道路下雨泥泞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马路修好后,收割时,拖拉机、收割机等能更快更方便的开进农田里,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听村长说,这其中有部分政府部门拨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新农村建设使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农村的快速变化,新农村使得农村的环境越来越好;农村的容貌愈来愈整洁;农村的交通越来越方便;农村的生活越来越舒适。我觉得新农村的建设可以向更多的村子推广,让所有的农民都从中受益。
六:总结
我了解到,村民们热爱自己的就居住地,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被破坏。同时一些我们访问的村民表示他们以后会注意保护环境。
通过对冠峰村调查,我们知道现在农村环境主要面临着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威胁,从宏观上看,农村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新农村的建设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得成果,在冠峰村我们看到沼气池、自来水、住宅小区、村村通公路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实惠和方便,是一件惠民工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金溪简史》
第三篇: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调研
摘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在以农业为主的我国越来越重要并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近几年来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上虽做过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通过对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本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后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农村 社会保障 现状 问题 对策
第一部分:前言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
农村社会保障是指以地方政府为主,以基层社区为依托,由国家、社区、公民群体及个人合作兴办,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个人消费支出集中资金,向农村社会成员中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者、经济收入低于贫困线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需要,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的问题依旧存在。该问题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上的突出表现为政府扶持力度小、覆盖范围窄、法律制度缺失、保障水平不强等。
二、现行农村社会保障的模式及实现途径
通过暑假对###,##等乡镇的实地调查发现,了解到农村现行社会保障模式的具体类型和救济途径有:
1、家庭赡养。以子女供养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赡养一直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还是法律赋予的老年人的基本权利。
2、土地保障。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具有生活保障功能,是农民实现自我保障的基础和依托。
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坚持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是农民医疗需求的基本保障,通过近几年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治病难的问题。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目前正处于推广的起步期,是今后很长时期内需要重点引导和普及的一项基本生活保障。
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的差额补助制度。
6、老年人生活补助。指对在农村年龄超过六十的老人每年发放一笔小额的补助。
除以上几项普遍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外,国家针对特殊的群体也采取了许多不同的保障形式,如对于符合五保条件的公民给予的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对老红军、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由民政部门给予优待抚恤保障;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户给予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保障;
12以及其它自然灾害专项救助、特困救助等生活救济。
三、现行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
通过暑假对###,##等乡镇的实地调查发现,了解到农村现行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
1、家庭赡养。在农村大多数子女都很孝顺,会按时的给父母赡养费用,有些父母直接和自己的儿子住在一起,所以吃住都由自己的孩子负责。但也会有少数的人因为和父母的关系而不愿赡养自己的父母。
2、土地保障。大部分的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农民可以利用自己的土地种植水稻或者承包给别人用来种植西瓜、甘蔗等,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
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的参加合作医疗的概率达到80%多,而且绝大部分的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因为参加了合作医疗后,农民生病的花费有一部分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还处在探索试点阶段,所以参保的人不是很多,而且由于农存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农民不愿意花钱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的农民甚至对养老保险不放心,以为是骗钱的。
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每年都有许多的人生活贫困,有的甚至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例如:一些无子女的老人,身带残疾的人和一些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经过调查发现,政府每年会给这些人(所谓的低保用户)每年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的差额补助制度给他们发放补助。
第二部分:主体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走访、个例分析、参考文献的方法。实地走访方法,为了得到更加实效有效的信息,采取进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调研,实地走访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当地村里的领导,当地的农民,老人等群体。个例分析,个例分析主要是我们根据实地走访中所了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进行深入采访,然后根据采访所得的具体而深入的信息进行个例分析。参考文献,因为社会在几年前就已经十分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这一问题,社会上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调研报告、论文等参考文献十分多,他们的调研及研究成果毫无疑问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我们的调查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例如有助于快速而准确的设计调查思路,现状分析,方案解决等程序。
二、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
此次调研经过实地到当地村子的调查:对当地村里的领导,当地的农民,老人等群体进行走访后,对一些问题加以询问后。大致发现了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同时,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到发达的城市去打工了,家里基本上就剩下两个老人和几个小孩,万一老人生病或去了什么事要找个人照顾都不好找,这会使得农村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同时在客观上也加重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问题。每年农村都有许多的人生活贫困,有的甚至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每年政府对每个村子里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名额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有一部分生活贫困的人不能得到该补助。而且确定该名额的标准和方法不一定会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应该有权利获得该补助,但僧多粥少的现状还是存在的。
4、疾病问题依然是困扰农民生活的瓶颈因素。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功能不强,并且医疗费用日益高昂,许多的农民无钱治病,有病难医,不少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且农村医疗报销的范围和标准在各地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在农村看病只有在政府指定的医院治病,然后他们的医疗费用可以得到报销,如果到外省的医院医治的话,那就有可能不会得到报销。这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村合作医疗应该发挥的功能。
5、社会保障的筹资问题。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资金的来源和管理问题,一个是缴费的时间平衡问题。社会保障费用应来自雇员和雇主的缴费。目前,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单一, 养老保险名为三方筹资,则农民一方出资, 社会保险有名无实, 形同个人储蓄。
综上所述,“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缺位,而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虽然中央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以用来确保农民应该获得的利益,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民的利益和生活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及相关的部门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部分:结尾
一、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一)提升家庭保障的功能作用。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子女的文化素质,改善其就业状况,增强其就业能力,提升农民子女的赡养能力,为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提供“造血”功能。
(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一方面能够规范日常社会保障工作的管理与操作,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提高公民的社保遵从度,保证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不仅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纵深发展的有力途径。开展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建立全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本着公平、正义、协调的原则,大力压缩行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总量,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机制,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四)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整合民政、劳动、卫生、计生、扶贫等部门资源,成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采取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形式多方募集社会保障资金,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要明确各自责任和投资分配比例,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应着重建立与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先建立与完善全面覆盖的、适应农村实际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一般地区普遍实施基本养老保险,经济发达地区附加推行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形式,根据农村实际灵活规定缴费方式和缴费时间,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逐步建立和健全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
(六)要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参加新农合,进一步规范药品和医疗收费标准,加强对新农合的管理和监督,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让农民够感受到这些制度能在生活中给自己带来切实的便利。
(七)官民一心搞好社会保障体系,为官者应一切以人民的社会保障利益为主,为官者不应该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为官者最好的政绩就是能使当地的居民能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
二、结束语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三农问题的一部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并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上投入了很多,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没有在农村极大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经过这次调查,从而发现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不仅可以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对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社会保障制度对他们的影响等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近年来也有许多的学者和专家在这方面做了研究,相信只要国家和政府针对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那么在以后的时间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会充分发挥其功能。农民的生活也会由此受到许多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于淑波 农村三大社会保障制度探析[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3)
[2] 曹冰玉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 2006,(03).[3] 马述忠 农村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J ].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3).[4] 温兴琦:《切实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宏观经济研究》[J]2003年。
[5] 王义才《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是解决农村养老的必然选择》《人 研究》2000年。
第四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福建江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及作用发挥等问题
指导老师:陆娱 系别:经贸系 组别: 组长: 李玉婕
组员:李惟惠,陈艾嘉,彭秋颖,郑冰倩,唐芳亚班级:国贸一班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5373824@qq.com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时间:2016年7月7日 至 2016年7月21日 调查地点: 福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福建永泰联奎公园;
湖南怀化芷江受降纪念坊;
福建漳州明清古街;
广东佛山祖庙;
贵州开阳烈士陵园
调查对象: 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
调查方法: 文献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
调查人: 李玉婕,李惟惠,陈艾嘉,彭秋颖,郑冰倩,唐芳亚 调查分工: 李玉婕(组长):负责福建漳州明清古街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并拍摄照片,收集相关资料,分发问卷调查并总结所有问卷调查结果,做好自己负责地点的调查日志,实践后以自身实践经验整理出个人小结,并整理所有地点的资料与照片制作成ppt,填写实践报告手册。
李惟惠(组员):负责广东佛山祖庙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并拍摄照片,收集相关资料,分发问卷调查并整理结果。并把自己负责地点的所有资料与照片整理后给组长,做好自己负责地点的调查日志,实践后以自身实践经验整理出个人小结。
陈艾嘉(组员):负责湖南怀化芷江受降纪念坊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并拍摄照片,收集相关资料,分发问卷调查并整理结果。并把自己负责地点的所有资料与照片整理后给组长,做好自己负责2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地点的调查日志,实践后以自身实践经验整理出个人小结。彭秋颖(组员):负责福建永泰联奎公园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并拍摄照片,收集相关资料,分发问卷调查并整理结果。并把自己负责地点的所有资料与照片整理后给组长,做好自己负责地点的调查日志,实践后以自身实践经验整理出个人小结。
唐芳亚(组员):负责贵州开阳烈士陵园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并拍摄照片,收集相关资料,分发问卷调查并整理结果。并把自己负责地点的所有资料与照片整理后给组长,做好自己负责地点的调查日志,实践后以自身实践经验整理出个人小结。
郑冰倩(组员):负责福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并拍摄照片,收集相关资料,分发问卷调查并整理结果。并把自己负责地点的所有资料与照片整理后给组长,做好自己负责地点的调查日志,实践后以自身实践经验整理出个人小结。
一、前言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无数闪亮的瑰宝,那么面临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及作用发挥又是怎样的呢?对身处于福建,湖南,广东,贵州这几个有着许多文化遗产的省市的我们而言,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和作用发挥有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与热忱。我们于2016年7月7日展开实践研究,并将调查地点选定在了各组员的家乡福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永泰联奎公园,漳州明清古街,湖南怀化芷江受降纪念坊,广东佛山祖庙,贵州开阳烈士陵园这几处文化遗产进行调查。通过实地到调查地点走访调查,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及其保护现状,建设情况与作用发挥。也通过调查相关历史文献的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并设计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与研究文化遗产现今的保护现状,建设前景与作用发挥。
二、主体
(一)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了解程度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概念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非常不了解 对于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概念的了解程度的问题,通过我们的调查后:42℅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概念只是一般了解,24℅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概念不太了解,16%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概念比较了解,14%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概念非常不了解,4%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概念非常了解。从上面的比例,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概念大部分是处于一般了解或是不太了解的程度,体现了我们身边对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了解的并不多,了解程度并不高。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物质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4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我们的调查表明: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保护效果的评价非常好比较好一般较差
根据图表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实际保护效果的评价,43℅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实际保护效果认为比较好,34℅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实际保护效果认为一般,12%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实际保护效果认为非常好,11%的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实际保护效果较差。从上面的比例,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实际保护效果是比较好的,体现了现今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较高,政府与相关人员重视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给予相关的措施对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进行保护与维修工作。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人们保护意识不够缺乏有效的机制保护外来文化和现有文化的冲突资金不够传承人老年化
对于当前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通过我们的调查后:46℅的人们认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够,25℅的人们认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机制保护,10%的人们认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外来文化和现有文化的冲突,13%的人们认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够,6%的人们认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承人的老年化。从上面的比例,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人们认为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们的保护意识不够与缺乏有效的机制保护,针对保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与办法,从自身做起增强自身对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交建议信,强化对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措施,加强保护力度,有效实行保护措施,把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保护起来。
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收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三)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文化遗产的建设吸引外来人员的到来是否有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毫无影响有点影响但是不大只带动了少数人的经济发展与自己无关很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自己也是受益人 对于文化遗产的建设吸引外来人员的到来是否有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9℅的人们认为文化遗产的建设吸引外来人员的到来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毫无影响,22℅的人们认为文化遗产的建设吸引外来人员的到来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点影响但是不大,42%的人们认为文化遗产的建设吸引外来人员的到来只带动了少数人的经济发展但与自己无关,27%的人们认为文化遗产的建设吸引外来人员的到来很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自己也是受益人。从上面的比例,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人们认为现今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建设有的只带动了少数人的经济发展,并没有通过这些少数人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的发展是更多人受益。
由此可见,适当的文化遗产的建设是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少数人的经济发展应带动更多人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与发挥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2012年大学生兼职信息来403020100
从调查中发现,如何让其他人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接受问卷调查的人们当中有31%的人们认为开办更多的当地文化遗产活动能让其他人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有30%的人们认为可以通过媒体固定文化遗产节目的宣传来让其他人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有33%的人们认为可以将物质文化遗产改造成社区文化馆,让其他人了解本地文化遗产,有6%的人们认为将文化遗产造成专业的博物馆供大家参观学习也能让其他人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与方法,发展本地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关注。
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与感受发挥文化遗产自身的传统文化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校园媒介熟人介绍网站报纸人才交流会职介所其他
(五)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大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在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保护方面有着其自身特有的群体优势。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大学生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面和较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如果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投身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必将对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起到大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充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领域。大学生正值青春对生活满怀激情,对未来充满设想,具备为高尚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学生没有工作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2、大学生应该如何参与保胡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
(1)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学校通过老师为我们营造的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的平台,了解更多的关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融入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保护,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
(2)我们应该响应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号召,积极参与,我们大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多少都保持着对自己地方民间民俗活动、文化活动的印象,有些学生还有着相当的感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是非常丰和富的,有些技艺为大学生所喜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投入一些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社会地理文化的不同,亲身接触知识和技艺,并成为其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投入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所以濒临危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参与,导致其传承乏人,濒临断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一刻不可放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结论
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的来说,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无论它们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反动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这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水平,它们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神养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物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在夸大对外交流,保护旅游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附件:
一:问卷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及作用发挥等问题的调查问卷,占用您几分钟的时间帮忙填写这份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仅以用以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身份是()A.本地人 B.游客
2.您对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了解多少()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 D.不太了解 E.非常不了解 3.您经常去文化遗产的展览或遗址?()A.经常 B.偶然 C.去过几次 D.没去过
4.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问卷调查点您认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效果如何?()A.非常好 B.比较好 C.一般 D.较差
5.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吸引外来人员的到来是否有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对此你的看法是?()A毫无影响 B有点但是不大
C只带动了少数人的经济发展与自己无关
D很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自己也是收益人
6.您认为当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A.人们意识不够 B.缺乏有效机制保护 C.外来文化和现有文化冲突 D.资金不够 E.传承人老龄化
7.您觉得政府应该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的政策保护()A.保护现状
B.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C.注入更多的资金,颁布更多的法令,加大保护力度 D.举办更多的非物质文化活动 E.不用保护,无需理会
8.您认为如何让其他人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 A.开办更多的当地文化遗产活动 B.可以用传媒固定文化遗产节目的宣传
C.可以将物质文化遗产改造成社区文化馆,让其他人了解本地文化遗产 D.将文化遗产造成专业的博物馆供大家参观学习9.您觉得本地文化遗产怎么得以延续? A.举办本地的文化大型专题活动 B.政府加大力度进行宣传 C.开办手工艺专题兴趣班
D.政府应提高大家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再次感谢你的帮忙与支持!!11
福建江夏学院2012年社会实践报告
第五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第一部分:封面
1、需填写的项目由本人用碳素墨水手写或打印。
2、班级均采用阿拉伯数字,班级应标明某级某班。
3、用纸要求(以下所有用纸按此要求)
·纸型:a4纸,单面打印;
·页边距:上2.54cm,下2.5cm,左2.5cm,右2.5cm;
·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第二部分:文章标题、摘要与关键词
1.文章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居中
2.中文摘要、关键词
摘要:(五号,黑体,加粗,顶格)
摘要正文(五号,宋体,左右缩进2 个字符)
关键词:标题(五号,黑体,顶格,加粗)
关键词正文(五号,宋体,词间用空格隔开)
第三部分:主体部分
1、报告的标题层次按以下格式编排
一、xxxxx(一级标题,一级标题用三号字,宋体,顶格)
(一)xxxxx(二级标题,二级标题用四号字,宋体,顶格)
1、xxxxxxx(三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宋体,顶格)
(1)xxxxxxx(四级标题,四级标题格式同三级标题)
2、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行间距采用单倍行距
3、每页页脚居中注明页码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顶格)
序号:1、2、3、1、参考文献为期刊论文
期刊论文著录格式:顺序号.作者.题目.刊物名称,出版年,卷(期)
例:1.陈乐喜.试论知识创新信息运动.自然辩论法研究,XX(1)
2、参考文献为图书
图书著录格式: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
1、黄敏学.网络营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XX
第五部分:装订顺序
封面、记录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