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和措施
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和措施
(2006--2010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为重点,从解决关系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把乌兰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丰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把xxxxx村作为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xxx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及措施如下:
一、xxxxx村基本情况
xxxxx村地处xxxxx政府东1公里处,东临博斯腾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310亩。全村有农户159户,人口753人,其中汉族555人,维、蒙少数民族198人,党员19人。村“两委”班子共有6人,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80元。xxxxx村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农田也基本实现了林网化,村组居民点规划基本整齐。目前,有柏油路1公里,沙石路2.1公里;村卫生室一个,多功能文化室100多平方米。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工业番茄、甜菜、打瓜、安息茴香、各类蔬菜等。
二、xxxxx村建设新农村规划及措施
xxxxx村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30元,年均递增350元以上,村经济集体收入达15万元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60万元以上。
xxxxx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统筹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开展“好班子、好乡风、好居民点、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学校、好卫生室、好文化室”为重点的农村“十好”建设。
具体工作思路是:描规划、调结构、铺村道、修水利、整村貌、美生态、兴事业、强组织,即:一是描规划。加大集镇特别是村居规划力度,确保xxxxx木呼尔村有序建设、有序发展。二是调结构。以村、组为单位,抓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及协作组织,引导农户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机制。三是铺村道。全部拉通通村、通组、通居民点道路,并逐步实现通村、组公路柏油化和通居民点道路砂石化。四是修水利。进一步加强灌渠、排渠及配套桥涵闸等基本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水旱无忧。五是整村貌。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搞好垃圾集中、妥善处理,使村容村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六是美生态。引导农户提高庭院绿化意识,加大造林育林力度,全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七是兴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强化农牧民基本医疗保障。八是强组织。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加强村党支部组织建设,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xxx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1、好班子。加强学习,全面提升农村党员整体素质,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政策理论水平。3年以内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历全部达到中专学历以上,5年内新发展党员5名,培养15名后备干部,形成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
2、好乡风。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协会章程等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抓好落实,规范村民言行。全面提升农牧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乡风。
3、好居民点。结合我乡正在制定的集镇规划,把xxxxx村村居规划单列其中,规范居民点建设,达到房屋整齐,道路平整通畅,院落干净整洁,2008年全面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充分利用国家项目投资,做好农村沼气和太阳能等能源生态工程,2006年35户用上沼气或太阳能,2010年使8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或太阳能等洁净能源。
4、好农田。加大xxxxx村低产田改造力度,5年内将全村的低产田全部改造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工业番茄、抛秧水稻为主的特色种植业。
5、好渠道。在5年内,以节约用水为目标,全部建设成高标准防渗渠,健全配套水利设施,2006年完成干渠1.0公里的砼板防渗工程,2010年全村2.5公里的支、斗渠全部完成砼板防渗。
6、好林带。结合渠道和农田建设,以种植生态林为主,规划好林带建设,2年内达到平原绿化合格单位。大力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庭院绿化,初步实现每户有一片小果园,为发展农庄、生态型新农村打基础,2006年完成50户庭园绿化,2010年完成110户庭园绿化。[本文章来源于中国文秘之家-]
7、好道
路。3年内使村组道路全部实现沙石化,5年内村组道路全部实现柏油化。
8、好学校。xxxxx村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义务教育依托乡中心小学,2006年建成绿色学校。
9、好卫生室。5年内建设砖结构的村卫生室一所,面积100平方米以上,95%以上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初步达到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逐步达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10、好文化室。5年内计划在xxxxx村三组(南场子)建成一个多功能文化室,面积150平方米以上,使全村各族农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
(二)xxx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措施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乡xxxxx村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一是认真做好农牧民增收工作。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求,2006年通过新增250余亩工业番茄和500亩新开垦土地,预计全村农牧民人均增收367元。在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中,要把加快科技进步、加大农牧民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素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作物单产和亩收益,每年推广新技术3项以上,到2010年,每户有一名科技当家人,能够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每年转移富余劳动力205人,使土地生产集约化,大幅提高人均生产效率;拓展第三产业就业渠道,大力发展以农家乐风情园为主题的旅游业,使第三产业收入的比重逐年升高,到2010年,农家乐风情园发展到3个,第三产业收入占农牧民年收入的25%。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使农牧民年均增收350元以上,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5730元以上。
二是加快乡村统筹,促进和谐发展。面对当前乡村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对xxxxx村来说就是做好村规划的实施工作,按现代村建设标准规范居民点建设,规范道路、有线电视的建设,逐步形成现代村镇的雏形。
三是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村级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对教育、卫生、交通、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村组道路柏油化进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健全配套水利设施,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xxxxx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2006年,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的全村覆盖,用户达到70户;2010年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0户以上;2年内完成2.1公里的村组道路沙石化建设,5年内完成所有村组道路的铺油工程;2006年完成1.0公里的干渠防渗工程;2010年初步建成生态型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此外,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加大与各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形成公司+农户的合作组织,促进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对湖滨水产养殖户的支持力度,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充分利用湖滨滩涂,增加劳动力转移途径使农牧民收入能持续增长;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程,每年培训长期外出务工人员35人,中期外出务工人员120人,短期外出务工人员300人以上;到2010年,通过培训,累计转移劳动力人数达1500人以上,劳务输出收入增收100元以上。
五是按抗震安居要求建设好居民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居民点规划建设。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为主,力求形式多样,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xxxxx村村镇建设目标,2006年,建成抗震安居新房15户全部按村镇规划进行都建设在中间场子(村委会所在地),到2008年将全村所有非抗震房全部新修和改造完毕。
六是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xxxxx村党支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积极推动以文明村镇、文明村组、“十星级文明户”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xxxxx村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民族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继承并发扬xxxxx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七是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起村级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82%以上农牧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到2010年100%以上农牧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农村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大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结合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改厕工程,2006年沼气和改厕户数达到35户,到2010年使全村80%以上农户使用上沼气池与厕所二合一的卫生厕所。
八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组织保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村“两委”班子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调整工作思路,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三级联创”活动成果,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建设活动,进一步发扬民主,不断健全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着眼于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改进村“两委”班子的领导方式、目标任务、运行方式、制度管理,强化村党支部的服务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九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立足xxxxx村的土地、湖滨滩涂优势,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源,主要依靠发展特色种植业(水稻抛秧种植、工业番茄种植)、林果业(晚熟杏子、桃等)和湖滨水产养殖业增加收益。创新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努力培植集体经济收入的新来源。通过努力,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万元,2010年达到15万元。
第二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一、村情概况
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有135户(其中村民126户),总人口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人)。全村原有土地总面积2645.47亩(不含林地面积)a2003年,县城建设征地2038亩,现仅剩752.22亩土地,其中:仅有护城河以北的农用地111.“亩(耕地79.67亩),人均耕地仅有0.15亩。全村征地补偿安置费总计2266.63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304.56万元,兑现给农户1962.71万元(人均3.2万元)。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7.54万元,人均收入为3300元。
二、规划建设思路
区县分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村的规划和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村确定为玉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力求在“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少地农民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相依托,优势互补,唇齿相依;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发挥优势,建设具有现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纳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庄,谋求长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城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相发展、相稳定的原则,将545亩土地的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统一,与县城建设同步实施,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村建设成为集纳西民间民俗饮食文化村、商贸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安居住宅区为一体的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情况
针对**村显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村的规划采取分块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安排部署,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按实施步骤分为一期建设项目和拟建项目两大部分,投资总规模达1.5亿元。
1,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两个项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区。安排在整个规划区中央,总用地133.93亩,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户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村民安居住宅项目一次性签定建设合同,每幢造价21.8万元,总投资3400万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80幢,拨付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饮食文化村。总用地260亩,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户占地面积435平方米,院落形式为典型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统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另外两坊利用现有房屋优化整合。项目一期工程拨付资金500万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楼建设。
2,拟建建设项目。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物中心、美食城、娱乐城、休闲步行街、活动中心和零星开发地的开发建设。
①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村子北部,与城市规划的居民区相配套。总用地27.15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现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9月份可完成市场建设。
②购物中心。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占地面积13.邸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广场,将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紧邻县城中心区,总用地30.87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④娱乐城。与美食城一街之隔,总用地21.83亩,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⑤休闲步行街。位于娱乐城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以经营酒吧、茶室为主。总用地1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将会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
⑥活动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总用地12.1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集会、活动、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各个区域按功能需要规划内部道路系统,并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1,纳西民居村落:主道设计宽12米,其中车道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达,通达能力强;路面相对较窄,与村落形态相协调;道路线型曲折多变、自由灵活,力求达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区:主道设计宽8米,并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和停车空间,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内。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村民住宅区、民居村落和商业设施三大部分各设一个变压器,电力、电信线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设。
(四)给排水规划。给水采用自来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预处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设施规划。整个区域设置完善的路灯照明系统和夜景照明系统。为使规划区范围内有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民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共安排8个卫生达标厕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时清运的方式处理。
(六)防洪规划。县城规划中的两条水系穿过村子,雨水经排水沟收集后集中排放到这两个水系中。
(七)绿化规划。民居院落绿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绿化树种以当地高大乔木为主,辅以特有的月季、蔷薇、金银花等,尽量营造一个绿树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区以梅树河为主,两岸种植揪木、杨柳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贯穿全村的绿色走廊。商业设施主要考虑临街绿化和局部内院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树种根据规划要求以本地树种为主。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五台村委会**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一、村情概况
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有135户(其中村民126户),总人口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人)。全村原
有土地总面积2645.47亩(不含林地面积)a2003年,县城建设征地2038亩,现仅剩752.22亩土地,其中:仅有护城河以北的农用地111.“亩(耕地79.67亩),人均耕地仅有0.15亩。全村征地补偿安置费总计2266.63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304.56万元,兑现给农户1962.71万元(人均3.2万元)。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7.54万元,人均收入为3300元。
二、规划建设思路
区县分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村的规划和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村确定为玉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力求在“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少地农民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服从城市总
体规划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相依托,优势互补,唇齿相依;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发挥优势,建设具有现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纳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庄,谋求长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城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相发展、相稳定的原则,将545亩土地的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统一,与县城建设同步实施,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村建设成为集纳西民间民俗饮食文化村、商贸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安居住宅区为一体的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情况
针对**村显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村的规划采取分块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安排部署,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按实施步骤分为一期建设项目和拟建项目两大部分,投资总规模达1.5亿元。
1,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两个项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区。安排在整个规划区中央,总用地133.93亩,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户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村民安居住宅项目一次性签定建设合同,每幢造价21.8万元,总投资3400万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80幢,拨付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饮食文化村。总用地260亩,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户占地面积435平方米,院落形式为典型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统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另外两坊利用现有房屋优化整合。项目一期工程拨付资金500万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楼建设。
2,拟建建设项目。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物中心、美食城、娱乐城、休闲步行街、活动中心和零星开发地的开发建设。
①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村子北部,与城市规划的居民区相配套。总用地27.15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现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9月份可完成市场建设。
②购物中心。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占地面积13.邸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广场,将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紧邻县城中心区,总用地30.87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④娱乐城。与美食城一街之隔,总用地21.83亩,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⑤休闲步行街。位于娱乐城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以经营酒吧、茶室为主。总用地1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将会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
⑥活动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总用地12.1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集会、活动、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各个区域按功能需要规划内部道路系统,并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1,纳西民居村落:主道设计宽12米,其中车道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达,通达能力强;路面相对较窄,与村落形态相协调;道路线型曲折多变、自由灵活,力求达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区:主道设计宽8米,并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和停车空间,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内。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村民住宅区、民居村落和商业设施三大部分各设一个变压器,电力、电信线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设。
(四)给排水规划。给
水采用自来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预处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设施规划。整个区域设置完善的路灯照明系统和夜景照明系统。为使规划区范围内有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民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共安排8个卫生达标厕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时清运的方式处理。
(六)防洪规划。县城规划中的两条水系穿过村
子,雨水经排水沟收集后集中排放到这两个水系中。
(七)绿化规划。民居院落绿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绿化树种以当地高大乔木为主,辅以特有的月季、蔷薇、金银花等,尽量营造一个绿树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区以梅树河为主,两岸种植揪木、杨柳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贯穿全村的绿色走廊。商业设施主要考虑临街绿化和局部内院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树种根据规划要求以本地树种为主。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五台村委会**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第四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__地处大石桥市市区东段,属于城乡结合部,“三横二纵”的交通网覆盖全村,大街、工业大街、大街贯穿东西,建材路、刚永路贯通南北,全村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730人,5400户,其中非农业人口5600人、农业人口8830人,现有党员227名,1994年
成立村级党委。
__现有耕地面积58亩(为山坡地),2005年末村级集体资产53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0万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610元。落户于88辖区企业达40多家,其中集体企业2家,外方独资企业2家,个体及私营企业37家。白云石矿区两处、锡石矿区一处、建筑石矿两处,钢材市场一座。
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如下:
2005年末,和平村社会总产值7.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亿元,__9,2005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销售总额4400万元,出口交货值3080万元,是000二星级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企业,资产570万元,2005年完成产值1080万元,实现利税120万元,是000企业,被__侨办推荐为全国明星侨资企业(00地区仅推荐两家)。村办集体合资企业的耐火材料制品可分定性与不定型两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大钢厂,而且远销韩国、日本、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000曾先后被营口市人民政府评为“经济强村”、“文明村”等光荣称号,000党委连续多年被中共大石桥市委员会、中共000委员会,授予“先进党委”等光荣称号。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紧密结合本村现有基础和条件,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以人为本、富民强村,切实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坚持在工业规划区和商贸居住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努力把和平村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强村,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生态村,富民强村、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不按部就班,突出特色,加快和平村综合实力建设进程中,要坚持立足人力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耐火材料产品群、高技术含量的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耐火事业及相关产业的经济协调发展,形成链条式的发展态势;
5、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村党委、村委会带动投入,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发展目标及工作重点
和平村整体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和平村的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辐射,达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体现出一种城乡之间的和谐。以各类型企业为主体其它行业相结合的新体系,耐火材料生产产业,继续成为和平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全面达到小康标准。最终实现农村城市化。
一、大力发展村经济,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反哺能力
重点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十一五期间,村集体每年选择1—3个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大的项目。集中资源,重点组织实施有技术含量的项目。
在现有的三华矿产和益洋公司做为骨干企业的带动下,打造过硬的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发展好互补型的企业,达到管理区22361工程的要求,逐步实现企业规模的集团化。
加快一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步伐,到2010年全面完成和平村峪子沟170多户居民的整体动迁,对动迁居民采取重新安置居住地点或者合理价格补偿的方式,动迁后峪子沟内将有近100万平方米的可利用空间,动迁后对园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园区内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投资建设一批可以生产各种酸性、碱性的定型和不定型耐火材料企业。形成以发展耐火材料企业为主体其它辅助型企业并存发展的产业群。
解决好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
第五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文章标题: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镇政府西北17公里,以北至总排干,以南至银五公路,以西至六排干,以东至西沙河渠。我村有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58户,人口1570人,劳
力700人,有可耕地10517亩。种养殖情况,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小菜籽,其中特色种植占总播面积的10;全村现有牲畜4720头(只),其中羊4100只,奶牛5头,肉牛30头,猪400口,家禽50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0元。村集体收入(或积累)达到20000元。乡村道路达到20.5公里,绿化3公里。村庄规划实现三打通7个社。上自来水4个社170户,通有线电视3个社110户,通电话7个社110户,砖木结构住房达到20,建有标准化圈舍60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育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根本,以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脏、乱、差、绿化村庄、美化家园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民生活城市化为目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思路及目标步骤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区、市、县三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三种模式”(基本改造型”、“普及推广型”、“示范引领型)为标准,以产业强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依法治村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篇范文为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原创作品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加好范文 wenmi114.com外部链接]
预期目标:到2010年,建成“基本改造型”7个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四、“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内容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围绕“三为而种”和“五化组装配套”,依托龙头建基地,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以种植高产高效特色番茄为主,以党员、村社干部为主。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总播面积的30以上,亩均收入1300元,使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
2、壮大畜牧业。围绕“
三、十、百、千”工程,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主要以发展肉毛兼用型德美羊为主,争取帮扶资金,重点发展二、六社,让利于农户。到2010年羊的养殖规模达到20000头(只),农民来自羊的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3、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结合我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民用水协会“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权利。进一步完善番茄这个红个产业,从种植到购销全部过程中,村里将派专人进行监督。
4、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何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十一五”期间,转移劳动力200人。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1、农田水利建设。每年完成平地缩地1000亩,到“十一五”末,完成平地缩块5000亩。“十一五”期间,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实施农业开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
2、林业生态建设。到“十一五”末,乡村道路20.5公里全部绿化,村屯绿化3个。主要采取由村里拿钱做工程,实行“谁栽植、谁管护”的原则,加大生态建设。
3、乡村道路建设。“十一五”期间,雇佣专人看守,养护乡村道路,保证乡村道路路面平整、砂石化、阴雨天畅通无阻。
4、村庄规划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其余3个社安上自来水,全面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问题。结合村屯绿化,乔、灌、花、草、果一齐上,绿化、美化相结合,广泛开展以“清五堆”(土堆、石堆、柴堆、粪堆、垃圾堆)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并形成长效清理和保持机制,使农村生活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十一五”期末,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
(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村组
1、大力开展科技培训。针对本村的产业经济和特色,每年开展大规模科技培训1次,培训农民300人次。加强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产业化恳谈会的形式,及时为广大农户、企业提供
农畜产品市场、科技、流通、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2、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利用每年一次一的科技培训大会,对评选出的文明社、产业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进行表彰,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3、抓好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综合文化活动室1座,组建四社秧歌队1支,经常开
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4、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6、创建“平安村组”,民事调解组织健全,做到小不出社,大事不出村。
(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1、坚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定期向群众通报村内重大决策问题。
2、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定期向群众公开收支情况。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3、建立干部与村民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就有关重大问题征求村民意见。
4、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规范约束村民行为,争当文明社员。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顺利进行,各村均要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小组,组长:张建民,副组长:王乐珍、王过计、王铁梅,成员:各社社长。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长抓不懈,保证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科学制定建设目标任务。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地系统工程,必须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和上级的政策扶持、措施情况,以群众为主体,协调农、林、牧、水、土地、交通、文化、卫生等部门,深入实地,科学决策,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扎实抓好落实。
3、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各站办、各中心要积极配合、全力以赴。镇领导主动和县政府、县职能科局协调联系,投钱、投物、投技术,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工作重点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并及时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