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设立乞讨人员救助资金
中央设立乞讨人员救助资金
财政部、民政部9月22日联合出台了《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办法》称,补助资金实行中央对省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纳入同级预算,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用于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和临时安置等救助保护支出。
5省份降低公路收费标准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9月22日表示,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第一阶段的调查摸底工作已基本完成,有9个省份采取了相应措施,对个别路段采取降低收费标准、回购撤销一些收费站等。其中,降低标准的有北京、山东、河南、江西、江苏;回购的有山西和黑龙江;撤销站点的有河北、陕西等。按照部委规定和要求,近期将由省人民政府对外公布调查摸底的情况,以接受社会监督。
15家网站因涉枪涉爆信息问题突出被挂牌整治
9月22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机关近期对“百度贴吧”“拍拍网”“一淘网”等15家涉枪涉爆违法信息问题突出的网站(栏目)进行了重点整治。已责令上述网站删除涉枪涉爆违法信息2.3万余条,关闭涉枪涉爆信息集中的贴吧、网店及相关栏目131家,冻结发布、传播相关信息账号320多个。15家网站中,百度、拍拍、一淘等网站已经分别进行自查自清,清理有害信息、封禁违规用户和贴吧、设置违法信息禁搜关键词。“古筝行业网络联盟论坛”“瞬科制动论坛”“东方足球网论坛”“方一图书发行论坛”“织梦问答”等5家网站,因未办理备案手续,无人管理、违法有害信息严重等,被公安机关依法关闭;“快点8分类信息网”“生意地”“马可波罗网”“时空网”“非主流婚纱摄影网”“荆门旧货网”“极峰户外”等7家网站,因涉枪涉爆违法信息问题突出,被公安机关行政警告。
巴勒斯坦递交加入联合国申请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面递交了巴勒斯坦寻求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的申请。美国东部时间11时44分左右,阿巴斯向潘基文递交了封面上印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徽章和阿拉伯文字的巴勒斯坦入联申请文件,随后双方紧紧握手,并进行短暂友好交谈。双方接下来举行了会谈。阿巴斯呼吁潘基文加快将申请转交安理会的进程,同时也呼吁安理会各理事国对巴勒斯坦寻求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投赞成票。按程序,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应先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申请,经秘书长提交安理会和联大后,由安理会通过决议推荐联大接纳其为会员国,最后由联大各会员国投票正式作出决定。巴勒斯坦要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需赢得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9票支持,且5个常任理事国无一反对。美国已对巴勒斯坦通过安理会谋求会员国地位表示反对。
我国军队推军事训练改革
解放军总参谋部日前颁发的《“十二五”时期军事训练改革总体方案》,从训练运行方式、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管理和训练保障5个方面提出了今后5年改革的主要任务。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部长陈照海表示,“十二五”时期,军事训练改革着眼提高基
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不断提高军事训练的实战化、科学化、正规化水平。
外交部回应菲“划分南海”主张
9月2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洪磊就“菲律宾政府试图联合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应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做出回应。洪磊表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解决争议最有效的途径是有关当事国通过直接谈判解决问题,对此,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也作出了明确的承诺。希望有关各方能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9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规划指出,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规划称,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老年人将有望随着子女迁移户口,以便于子女赡养老人,但由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数量较大,该政策可能会在中小城市率先实行。
上半年强拆案57人被问责
近日,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国务院纠风办四部门会同有关省、区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部门,对今年上半年发生的11起强制拆迁致人伤亡案件进行调查处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行政问责57人,其中副省级1人,市厅级4人,县处级20人,乡科级及以下32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1人。其中长春市政府因强拆致人死亡案,被责令向省政府和国务院作深刻检查,市长公开道歉,副市长被记过。
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文化权益
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意见明确农民工工作的责任分工为:常住地政府是农民工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农民工文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是农民工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社会力量是农民工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在保障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农民工群体特有的文化需求,尤其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要打破条块分割,推动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各方面的农民工文化服务资源,形成分工明确、统筹协调、优势互补、优质高效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
普京将参加俄明年总统选举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9月24日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说,他提议由现任总理普京参加将于2012年3月举行的总统选举。普京则表示,如他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出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同时接受普京在大会上的提议,将领衔统一俄罗斯党竞选名单,带领该党参加将于2011年12月4日举行的新一届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在与梅德韦杰夫先后宣布各自重大提议之后,普京发表讲话,就未来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表示,未来几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必须提高到6%至7%。
硕士研究生考试开始预报名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9月25日起网上预报名,这意味着明年的考研大战提前拉开战幕。网上咨询出现名校受青睐、科研院所受冷遇的情况。教育人士提醒,考生要理性选择学校及专业,不要盲目追名校或热门专业,考生可在选定专业后,综合考虑个人实力及专业兴趣,再确定报考学校。
各界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
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日,我国从政界到学界、民间都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中国作协等近日举办纪念座谈会,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表示,要深刻认识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坚持正确文化追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天宫一号”将推迟发射
9月2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权威部门获悉,备受关注的“天宫一号”最佳发射窗口确定在29日晚21:20-21:30。此前有消息称,该目标飞行器拟在27日夜间发射。权威人士表示,发射时间的推后属正常调整,事因有冷空气侵袭。目前,“神舟八号”飞船和运载“神八”飞船的火箭均已运抵东风航天城,发射前的联合演练、火箭“健康检查”等也在有序进行。另据天文馆专家表示,“天宫一号”发射时,酒泉附近的居民将可观测其升空足迹,当“天宫一号”飞行1-2天后,公众可肉眼观测,“样子就是亮点,应该和星星差不多”。
第二篇:流浪乞讨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犍为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财政部 民政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和财政部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补助各地区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补助资金实行中央对省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纳入同级预算,筹集、分配、下达、支付和监督管理补助资金。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第四条 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二章 资金申请与分配
第五条 省级民政和财政部门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本省(区、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情况及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当年工作实施方案和补助资金申请报告联合上报民政部和财政部。
第六条 民政部汇总整理各地上报情况,于每年3月底前提出当年补助资金的分配建议,报财政部审核后于当年5月底前分配下达补助资金。
第七条 中央财政按因素法分配补助资金,主要参考因素包括上各地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任务、地方财政资金安排以及救助工作绩效等。
第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补助资金后,与本省(区、市)安排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统筹使用,并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制定本省(区、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分配方案,1个月内拨付到下级财政部门。市、县级财政部门也要积极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将上级和本级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及时落实到位。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与考核
第九条 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用于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和临时安置等救助保护支出。
第十条 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救助机构运转、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支出。任何组织、机构、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挪用、骗取补助资金。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人次数、是否积极开展主动救助、是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特殊救助对象跨省(区、市)接送的协作配合、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预算执行、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监管机制,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十五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对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补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务)、民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民政部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财政部、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
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各地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XX〕39号)、《财政部 民政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XX〕83号)和财政部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补助各地区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补助资金实行中央对省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纳入同级预算,筹集、分配、下达、支付和监督管理补助资金。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第四条 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二章 资金申请与分配
第五条 省级民政和财政部门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本省(区、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情况及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当年工作实施方案和补助资金申请报告联合上报民政部和财政部。
第六条 民政部汇总整理各地上报情况,于每年3月底前提出当年补助资金的分配建议,报财政部审核后于当年5月底前分配下达补助资金。
第七条 中央财政按因素法分配补助资金,主要参考因素包括上各地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任务、地方财政资金安排以及救助工作绩效等。
第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补助资金后,与本省(区、市)安排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统筹使用,并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制定本省(区、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分配方案,1个月内拨付到下级财政部门。市、县级财政部门也要积极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将上级和本级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及时落实到位。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与考核
第九条 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用于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和临时安置等救助保护支出。
第十条 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救助机构运转、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支出。任何组织、机构、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挪用、骗取补助资金。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人次数、是否积极开展主动救助、是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特殊救助对象跨省(区、市)接送的协作配合、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预算执行、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监管机制,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十五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对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补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务)、民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民政部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财政部、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
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各地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补助各地区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补助资金实行中央对省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补助资金的分配、下达、支付和监督管理。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地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第四条 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二章 资金申请与分配
第五条 省级民政和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情况及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当年工作实施方案和补助资金申请报告联合上报民政部和财政部。
第六条 民政部汇总整理各地上报情况,于每年4月底前提出当年补助资金的分配建议。财政部审核后于当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90日内分配下达补助资金。
第七条 中央财政按因素法分配补助资金,主要参考因素包括上各地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任务量,以及救助管理工作绩效、资金使用管理绩效、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等。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参考上述因素,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因素法分配补助资金。
第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补助资金后,应将其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财政安排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统筹使用,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救助资金分配方案,1个月内将预算下达到市、县财政部门,并注明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额度。市、县级财政部门也要积极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预算文件1个月内将预算下达到同级民政部门或救助管理机构。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各级财政部门印发的专项资金预算文件要抄送同级和下一级民政部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九条 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用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以及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救助保护支出。
第十条 主动救助支出是指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及救助服务点开展巡回救助以及引导、护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求助所需的开支。
第十一条 生活救助支出是指为受助人员提供饮食、住宿、衣物、个人卫生、安全等基本生活救助所需的开支。
第十二条 医疗救治支出是指为受助人员提供急病救治、卫生防疫、医疗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开支。第十三条 教育矫治支出是指为受助人员提供文化法制教育、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救助保护服务所需的师资、教具、器材、场地布置等开支。
第十四条 返乡救助支出是指为受助人员联系亲属、查找受助人员身份信息、协助或接送受助人员返乡所需的通讯、交通、差旅等开支。
第十五条 临时安置支出是指为暂时查找不到户籍、无家可归的受助人员提供养育照料、生活护理等临时安置和基本服务所需的开支。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支出是指为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而开展的救助保护线索收集、监护情况调查评估、跟踪回访、监护教育指导、监护支持、监护资格转移诉讼等工作所需的开支。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的救助以实物救助或服务为主,并应严格控制支出标准。
第十八条 受助人员基本饮食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参考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中的必需食品消费支出以及实际救助管理工作需要确定,并根据物价水平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未成年人基本饮食标准应满足未成年人生长发育需要。第十九条 受助人员医疗救治保障范围参照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 受助人员必需生活、卫生用品购置费用本着勤俭节约原则据实支出,受助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接送受助人员返乡的工作人员往返交通、食宿等费用参考当地差旅费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救助管理机构或地方民政部门可以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的有关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主动救助、照料护理、康复治疗、教育矫治、临时安置、返乡救助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基本服务。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二条 补助资金不得用于救助机构运转、大型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支出。任何组织、机构、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
第二十三条 补助资金应按照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支出项目单独记账,分别核算。
第二十四条 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对救助管理任务量、救助服务水平、是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特殊救助对象跨省接送的协作配合、救助保护成效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资金安排和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利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救助服务和救助资金使用的信息化管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监管机制,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补助资金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三十条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法规、政策,通过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等便于公众知晓的途径,及时公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务)、民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民政部备案。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8月7日起施行。2011年9月16日财政部、民政部印发的《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1〕190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管理
切实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管理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组织了多项重要会议,开展了专项救助行动,设立了专项救助资金,配套政策开始逐步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初步形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然而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明确目前我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目前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救助对象标准不易操作。救助管理制度的救助对象是生活无着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细则》第2条规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需要同时满足4个条件: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4个条件无法操作。对求助人员“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可以投靠”的判断只能靠简单的观察和听求助人自述,“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因有些求助人员不愿意提供或无法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无法了解是否享有以上待遇。“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标准也不易操作。
2、返乡安置工作落实困难。根据《实施细则》第13、14和15条的规定,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保障主要由其户籍所在地 1
承担,只有那些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因而无法查明其亲属、所在单位或者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由救助站上级民政主管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安置。然而,随着地区经济交流的加快,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受助人员户籍所在地与其家属经常居住地不一致,而且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安置的期限、方式、责任等均由当地政府自行决定,加之自愿救助的原则,受助人员可自行离站,导致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困难,无法得到有效安置。
3、职业乞讨问题难以解决。由于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和既定的 “进站—询问—甄别—救助—返乡”工作流程,使救助管理步入救助—送回—再救助—再送回的怪圈,造成“跑站”流浪乞讨人员的增多,加之流浪乞讨人员本身好逸恶劳,认为乞讨收入不低,所以他们情愿露宿街头也不愿意接受救助,更不愿意返回原籍。因此,面对职业乞讨,救助管理部门陷入无法管、又不能不管的尴尬局面。
4、部门协调机制不够畅通。尽管相关政策中规定了要建立民政牵头,部门协作救助管理工作机制,但由于受人员、经费、装备等各方因素影响,使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实际中较难操作,未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二、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救助制度的不够完善,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然而经
济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有根本上的变化的。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又是整治市容重要举措,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只能从救助制度内部寻求最优的组合。加强针对如何切实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为此,就提出如下对策:
1、扩大救助对象。《救助管理办法》确立的行政救助制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救助在城市中遇到困难而生活无着的人,其临时性的救助原则也表明了“救急不救贫”的功能定位,所以可以将救助对象扩大为流动困难人员和乞讨人员。
2、改变救助方式。社会救助只是一项临时救助制度,要帮助受助人真正摆脱困境,则需要依托其他制度的支撑。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改变救助方式,根据求助人员的不同需求,对其提供 “造血式”的救助,“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可以采取技术培训和提供就业机会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劳动技能,帮助他们真正地自食其力,使他们最终摆脱对救助的依赖。另一方面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和生活保障制度,最大程度改善社会底层公众的生存状况,避免贫弱群体因生活困难而流浪。
3、树立救助新理念。要树立既救助又限制的救助新理念,对违法流浪乞讨行为特别是对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对合法的流浪乞讨行为要保护,但同时基于公共
性的要求又需要对其限制与监督,这种限制是对流浪乞讨者行为的限制而不是身份的限制,包括对流浪乞讨行为实施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方面的限制。
4、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救助经费,形成“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救助管理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并使之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