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资市场调研情况报告
为全面掌握全市农资市场情况,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市供销社于二0一三年三月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市场供应货源充足。今年,全市全年化肥总需求量120884吨,可供应总量121971吨。其中:氮肥需求量56095吨,可供应量60360吨;磷肥需求量22592,可供应量28004.2;钾肥需求量9868,可供应量12202.2;复合肥需求量22329,可供应量21405。全市市场化肥可供应货源充足。
(二)农资质量整体较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在市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农委、质监、科技、供销社等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在销售旺季进行抽样检测,不断增加抽样的覆盖率;二是要求零售商做好进货、销售台账,从正规渠道进货,提供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证书、产品检验报告,保证产品三证齐全(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四)经营主体较多,供销社优势突出。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逐步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网点619家,其中供销社网点292家,农业“三站”网点37家,个体工商户290家。龙头企业主要是供销社系统的辉隆集团分公司、东升农资有限公司、东农农资有限公司等;供销社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占市场份51.4%,其中化肥经营市场份额达到65.1%,超出全市市场份额的一半以
(五)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总体平稳。
进入2013年春季,农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常理性,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合理引导了市场;商家在采购中也没有盲目跟风,避免尿素价格出现虚高。市场在有需求拉动时价格平稳上涨,预计在用肥结束后,价格才出现回落。
二、存在问题
(一)市场供大于求,农资市场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由于农资生产行业管理缺乏前瞻性,管理制度没有规范化,使得农资产业进入极为容易,再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农资行业有着较高利润空间,大量行业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得农资生产企业数量剧增,形成产大于需。
(二)经营渠道纷杂,市场管理仍较薄弱。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600多家,分布面广而散,市场管理难度大,一些过期、无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
(三)竞争激烈,市场监管难度大。农资经营是投资大,利润小的行业。生产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量赊货,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商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经销商已无利可言,于是反过来又向生产厂家索要利润,迫使厂家再次降价,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当某种农资产品畅销,市场价格上涨时,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当农民需要某种产品又没有利润时,又买不到,人为造成市场混乱,市场管理难度增大。
(四)化肥储备有待加强。2012年,市供销社与市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市市级救灾化肥储备办法》,但我市农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储备,除供销社企业每年冬季储备外,其他企业都没有储备。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买习惯的改变,农资化肥储备期相应拉长,储备资金大幅度增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储备量减少,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五)农资经营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从我市农资经营企业看,目前大部分只经营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品种较单一,特色农业生产需要的专用肥几乎没有,同时农药和农膜供应相对较少。
(六)农资推广技术难,科学施肥水平较低。我市农资技术推广主要有供销社兴办的“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以及乡镇农技推广站。由于供销社农资技术服务网点比较少,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减少和老化,并划归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技术推广和服务活动逐渐减少,农民需要的农资技术服务很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动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通过发展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杜绝假冒伪劣、高毒农药的滥用。通过连锁服务大力普及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水平,减少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管理力度。探索建立农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大农资有关知识普及和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的知假辩假能力,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要坚持经常性执法检查,打击取缔违法经营活动;要建立农资来源追溯、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建立农资供应应急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救灾化肥分级储备制度,加强和完善农资宏观调控,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市场,确保农业生产用肥。
四是加快农资技术推广。在60%以上的农资连锁网点建立“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长年开展农资服务;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具备农资经营和管理的为农服务队伍,做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第二篇: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2009
榆林市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
2009-10-09 11:
53榆林市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
我市是农业大市,340多万人口中有280多万是农民,占总人口的84%。为了认真贯彻中央两个1号文件,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全部减免了农业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从去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当前,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稳定农资价格,做好农资供应,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市供销社组织专人对我市的农资市场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资市场的基本情况
1、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的供需状况
在正常年景,我市农业生产每年共需各类化肥35万吨(自然吨,下同)左右,其中,需尿素6.5万吨,碳铵20万吨,磷酸二铵1.5万吨,磷肥4万多吨,钾肥3000多吨,各类专用复合肥2万多吨,其它肥料3000多吨;共需农地膜2350多吨,其中农膜590吨,地膜1760多吨;共需农药250多吨。化肥除碳铵及部分复合肥外,其余所需均从市外调入,主要来源于省内的陕化、歧山、略阳,省外的云南、宁夏、山东等地,还有部分进口产品。
2、全市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二00五年四月底,我市具有农资商品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共有463 家,其中,供销社系统219家,农业“三站”47家,个体经营者193家,生产企业直销点2家,其它单位2家。从经营的量上看,2004年,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共销售各类化肥25万多吨,占总需求量71.4%,其中,销售尿素5.3万吨,占80.9%,磷酸二铵1.4万吨,占93.3%,碳铵15.1万吨,占75.5%,磷肥2.59万吨,占64.3%,专用复合肥0.54万吨,占27%。生产企业、农业“三站”及个体经营量仅占28.6%,所销售的商品除碳铵和部分复合肥、磷肥外,其余商品大部分从供销社系统所属农资批发单位购进。因此,供销社在我市的农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障我市的农业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3、全市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市无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府谷、榆林、米脂三个化肥厂,均属地方小型企业,化肥产品也只有碳铵一种。由于我市是我国煤炭的主产区之一,生产化肥所需主要原料如焦炭、焦粉、粉煤的价格均比周边地区要低的多,因此,我市生产的碳铵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远销内蒙、山西、宁夏、延安等地。近年来,尽管三厂均大幅度提高了产量,但产品在很多时候还是供不应求。2004年三厂共生产碳铵26万多吨,其中榆林氮肥厂生产碳铵8.2万吨,较上年增长46.4%,向市外(主要是内蒙、山西)销售1.5万吨;米脂厂生产碳铵8.2万吨,较上年增长34.4%,向市外(主要是延安、山西)销售2.09万吨;府谷氮肥厂生产碳铵9万多吨,较上年增长35 %,向市外(主要是内蒙、山西、宁夏等地)销售近5万吨。今年第一季度,三厂的产量增长较快,榆林、府谷两厂的日产量都达到400吨,米脂厂的日产量达480吨,预计全年碳铵的产量将接近30万吨,完全可以满足市内需求。
二、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价格上涨幅度大,随意性强
去年以来,我市的农资价格涨势加剧,生产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随意涨价,有时甚至一天一价。大部分商品均以两位数上涨,化肥的平均涨幅超过20%,一些品种达30%。如尿素近期的价格每吨已达1900多元,较上年同期的 1500元增长26.7%,较2003年的1360元增长
了近40%。我市需求量最大的碳铵的平均销售价格每吨达540元,超过了市物价局每吨530元的最高限价,较上年同期的450元上涨20%,较2003年的每吨360元则上涨了50%,个别地方有时的售价甚至达560—570元/吨,物价部门的限价政策成为一纸空文;磷酸二铵的销价每吨达2900元,较上年上涨20.8%;磷肥销价每吨是550元,较上年上涨14.6%;农用地膜的价格由每公斤10.8元提高到13.4元,上涨24%。据农业局减负办提供的数字,我市减免农业税后,农民人均减负仅为23.8元,但由于化肥涨价太猛,以我市北部草滩地种植地膜玉米为例,农户每亩需购买碳铵150公斤、磷肥5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共需支出166.2元,较上年增加32元左右;而种植水稻每亩购买化肥则需增加支出60─70元;枣林果园每亩增加支出37─45元;山区旱地每亩增加支出17─25元。同时其他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粮食价格今年则相对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下降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民生产的投入,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埋下隐患。
2、市场秩序比较乱,流通不畅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资市场原有的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已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和个体户多渠道经营的局面。由于农资经营企业数量太多,规模偏小,全市463家农资经营企业年销售化肥超过1万吨的只有6家,超过1000吨的只有22家,绝大部分个体经营企业年销售化肥只有100—200吨,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吨,企业规模的偏小造成我市化肥市场很难与全国、全省农资市场接轨、竞争,市场管理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逐步放开,生产厂家的“直销”、农业“三站”及社会个体经销商发展迅猛,而且还有大量无证经营者,这些经销商基本全是个体经营,缺乏统一管理,商品进货渠道复杂,经营行为极不规范,一些过期、失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这在农药、种子、各类专用复合肥等品种中尤为严重,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
3、农资经营企业的资金普遍不足,经营成本高
近年来,随着银行步入商业化轨道,政府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农资经营企业的资金普遍严重不足,尤其是去年以来,化肥价格的上涨,导致经营化肥资金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再加上生产企业普遍占用了农资公司的大量资金,进一步加剧了农资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如我市三个化肥厂的生产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农资公司,市外的化肥企业则从今年开始普遍取消了往年的赊销方式,采取现金结算并大幅提高了预交款比例,进一步加大了农资公司的资金压力。在陕西渭化厂,农资公司每购一吨尿素需付二吨尿素的资金。而我市农资公司在经营中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社会集资,以我市农资企业的龙头老大、“AAA”企业横山生产资料公司为例,年销售化肥占全市实际使用量的四分之一,每年需周转资金近2000万元,银行实际贷款只有800万元,在销售旺季,资金也存在较大缺口;榆阳区、定边、靖边、神木、佳县等县生产资料公司,每年经销化肥都在2万吨以上,均需资金在150—250万元左右,全部来自社会集资,月息1分,资金的压力造成化肥在经营中利润很少,成本却居高不下,化肥价格在经营环节中难以下降。
4、化肥冬储难以实施,部分品种的供应严重不足
过去,由于农资公司的责任明确,且政府给予适当补贴,银行保证资金供应,农资经营部门普遍重视做好化肥冬储工作。但是,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肥习惯的改变,农资的储备期相应拉长,所需资金更大,再加上农资供应季节性较强,且受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厂家出厂价很不稳定,冬储化肥风险较大。因此,从去年以来,我市各农资公司除横山、佳县等个别公司外,大部分农资企业储量都比较少,尤其是优质化肥(主要指尿素和磷酸二铵)供应明显不足,以尿素为例,截止今年5月底,我市共调入尿素1.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4.5%,货源组织非常困难,脱销断档已成定局。
(二)化肥价格居高不下主要原因
1、原材料价格上涨
去年以来,受市场能源供应紧张的影响,生产化肥原材料大幅上涨。如:焦粉每吨由去年的140元涨到280元,粉煤由去年的90元涨到180元,编织袋材料也从去年的每吨1600元涨到现在的每吨2900元,生产每吨碳铵共需粉煤120公斤,焦粉500公斤,再加上电费、人员工资等各种耗损材料的全面涨价,我市每生产1吨碳铵成本价目前已达460—470元左右,成本的增加自然推动化肥价格的全面上涨,这是化肥市场价格大幅度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资需求量增大
由于中央1号文件及其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我市农民基本实现了零负担,加之去年农业获得了较好收成,农民购买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普遍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大。据统计,2003年,我市共使用各类化肥32.7万吨,较2002年增加了近30%,2004年我市共使用化肥35万吨,虽比上年只增加了 7%,但优质化肥特别是尿素、磷酸二铵、各类专用复合肥的使用量均却以超过20%幅度增长。需求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场价格的上涨。
3、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储运成本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彻底打破,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尿素价格已达每吨280美元,折人民币2300多元,而国内生产企业的出厂价政府限定为每吨1750元,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大量出口化肥,而进口量却在逐步减少,市场供应日趋偏紧,已完全转向卖方市场。再加上铁路运输的持续紧张,公路超限运输的限制,导致运输成本陡增。人工费用也在不断上涨,装卸费由去年的每吨3—5元涨到8—10元,同时仓储等其它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化肥价格的涨势。
4、市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市的《农资经营许可证》制度已名存实亡,据我们从市发改委、工商局调查,都没有见到有关取消《农资经营许可证》的正式文件,只是从其它一些渠道上了解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化肥经营体制的通知》(陕政发[1997]41号)、《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资协调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规范农资流通秩序的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1999]75号)两个文件已被废止。所以从2004年开始,市发改委就不再办理《农资经营许可证》,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只要在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就行,一些县区在办理执照时不按照市场准入要求把关,随意滥发,如定边县有91个农资经营企业,52是个体经销商,子洲县有59个农资经营企业,52个是个体经销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加之进货渠道复杂,相互之间价格极不统一,一些个体经销商在销售旺季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导致农资市场管理十分混乱,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上涨。
三、建议和对策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必须物资,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支出。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但是,农资价格的上涨却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效。这些隐性负担,必将使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的落实大打折扣。为此,我社经过全面调研分析,特提如下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资供应工作,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农资供应对促进我市农业发展,创建和谐榆林的重要性。不应再把农资供应当成简单的商业行为来运作,要把做好农资供应当成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件大事来抓。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为“三农”服务。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不仅是政府赋于供销社的基本职
能,也是我市各级供销社赖以生存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供销社在我市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供销社的整体优势,认真做好农资供应工作。首先,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以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提升农资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要通过联合、改组、改造、机制创新等手段,巩固提高原有供销社农资企业的经营能力,使其尽快形成以连锁配送为主体的农资经营企业。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规范(如:横山生产资料公司、佳县农副公司等)的农资企业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争每县至少组建一家运作比较规范、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农资龙头企业。市供销社要尽快成立农资行业协会,组建全市农资集团公司,通过协会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通过集团公司的组建,尽快与全国、全省联网对接,充分发挥供销社遍布全市城乡的网络优势,引领带动全市的农资经营企业共同面对市场,参与竞争。另一方面,要打破行业界线,通过资产、资源、技术等方面的联合,加快构建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连村到户。要积极与市内外化肥生产企业联系,发展联储、联销、总代理、总经销等多种工商合作模式,把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同农资经营企业的销售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在市场中形成与农民利益共同体,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实力,增强其龙头带动作用。
其次,要重视连锁网络建设,打牢网络基础。一是加快基层社的改制,采取多元化投入,改造基层网点,改善营业条件,以新的农资经营业态面向广大农村消费者;二是大力发展农资专业社、专业协会和村级综合服务站,进一步完善扩大基层服务组织,使其尽可能地全部纳入连锁经营网络,更大范围地发挥连锁经营的终端作用;三是广泛吸纳农业“三站”及社会农资经商户,加入 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对其实行统一管理,形成地域整体优势,避免相互无序竞争,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第三、要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连锁经营水平。一是建立连锁企业规范的作业标准。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门店标识、统一财务核算、统一采购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统一微机联网;二是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使农资经营更加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树商誉、打品牌,实行承诺经营,保证农资产品无假货、高质量,树立企业形象。四是优质服务,采取多种便民措施,让农民买着满意,使着放心。
第四,强化督导,加快实施。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把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工作列入当地政府农村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重视程度,加快工作步伐;二是多渠道解决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资金问题。采取资产置换、农民和职工入股、银行贷款等措施,确保资金到位。三是做好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员工队伍,为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的改造、建设和健康运行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2、建立化肥储备制度。
建立化肥储备制度是为了建立用经济手段调节化肥市场的机制,加强和完善化肥宏观调控,保证全市化肥市场长期稳定,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化肥生产和市场价格,确保农业生产用肥。同时解决贫困地区的直供肥和非正常年景的救灾用肥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9]3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我国其它一些地、市的做法,现就建立我市化肥储备制度提以下建议:
(1)化肥的冬季储备委托供销社所属的各农资公司承担,储备基金由市政府负责协调,财政贴息,由农资公司向银行贷款的办法解决。
(2)化肥冬季储备的规模暂定为每年5万吨碳铵、3万吨尿素、1万吨磷酸二铵、1万吨磷肥,共计10万吨。碳铵的储备原则上从市内生产企业采购。其余化肥从市外采购。储备期从每年的十月开始直至次年3月。
(3)储备化肥的销售价格,在化肥市场基本稳定时期,应随行就市按当时的市场价格确定。在化肥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需要进行宏观调控时由市物价局核定销售价格。
(4)储备化肥发生的利息费用和政策性降价损失,经市物价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供销社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从化肥储备单位账存的化肥价格差异款和化肥价格调节资金中列支。化肥顺价销售形成的政策性收益差价,全额补充化肥价格调节资金。化肥价格差异款和化肥价格调节资金由化肥储备单位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利息转增本金,滚动使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5)市供销社每年要对化肥储备单位账存化肥价格差异款和化肥价格调节资金的使用和补充情况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报市政府,抄市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
(6)要建立化肥储备信息报告制度。化肥储备单位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定期向市发改委、物价局、财政局、供销社报告储备化肥的购销合同、储备数量、购进价格、运杂费、储存起止时间、实际发生仓储费等信息。
3、进一步加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经营秩序
一是要认真执行农资经营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有关部门要继续认真执行《榆林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的意见》(榆署发
[1999]1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全市农资经营网点的布设、经营资格的认证、审定、登记、注册工作,建议工商部门在发放《营业执照》时,应征求当地农资行业协会的意见,便于协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对已经发放《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核查,对不符合许可、登记条件的或者有违法行为的要按有关规定注销经营资格。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的整治工作。要突出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重点产品,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铲除制造、加工、销售窝点,并对已查处的重大农资产品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曝光。
三是要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农资市场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工商部门要在规范农资市场准入的同时,坚决取缔和打击无证经营和各种违法行为,严把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关;质监部门要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资质量的监督检查,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物价部门要加强对生产销售企业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稳定;供销、农业部门要加强下属农资经营企业的督查管理,认真做好农资经营质量承诺制,督促所属企业守法经营、优质服务、稳价保供。
四是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首先是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假冒伪劣农资案件,造成农民严重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有关部门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是要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三是要落实案件上报和督办制度,不得瞒报、漏报。
4、实行对农民购肥的直补政策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包括对农民种植地膜玉米、选购良种、购买农机具等进行直补,以种植地膜玉米为例,农民每种植一亩地膜玉米,可获直接补贴10元,集中连片的示范点补贴40元,每购买1市斤优质种子可获补贴0.5元,每亩可补贴2.5元(每亩使用5斤种子),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则更大,农民每购一台农机具,由省财政补贴三分之一,市、县配套三分之一,农民只需出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买到,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市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购买化肥这一农民生产最大一项开支却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应借鉴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逐步改变现行的对生产领域的补贴转变为对购买化肥的农民在销售环节上进行直补。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
5、要充分发挥农资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的农资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致使我市的农资市场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市场行为极不规范。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后的农资市场可能会更加混乱,这必将对我市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市政府应积极组织农资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分析调研,制定出符合我市农资市场管理实际的政策措施,以解决我市目前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6、建立化肥运输“绿色通道”。化肥的使用是季节性很强的商品,运输时间特别集中,尤其是我市大部分地区是旱地,下一场透雨,就可能使农民的购肥急剧增加,运输往往赶不上农民用肥的需求,建议市政府借鉴疏菜“绿色通道”的经验,在每年的用肥旺季,对运输化肥的车辆制提供优惠政策保障,保证化肥运输畅通无阻。
第三篇:如何写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客观环境收集数据和汇总情报的分析、判断,调研为目标服务,市场调研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
市场调研流程的11个步骤:
1.确定市场调研的必要性
2.定义问题
3.确立调研目标
4.确定调研设计方案
5.确定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6.确定收集资料
7.问卷设计
8.确定抽样方案及样本容量
9.收集资料
10.资料分析
11.撰写调研报告
第四篇:市场调研报告
1.市场调研目标: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了解酸梅汤及配料的更改对销售量的影响。
2.市场调研的总体范围:15—35岁人群,男女不限,地点设在人群密集的滨江道。
3.调查及搜集信息的方法:问卷调查,分层抽样(根据年龄段进行分层),15—
25、25—
35、35—45。
4.开展非正式市场调研:在宝德学院范围内,对同学、老师进行简单的询问,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对正式调研结果有个大致的把握(涉及到年龄范围内的各个年龄段)。
5.抽样方案的设计:如PPT。
6.市场调研提纲
7.信息与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分层抽样、柱形图(年龄、产品)。
8.市场调研报告基本内容:
前言:封面,标题页,目录表
主体:
摘要:对整个调研过程的重点提炼,包括目标、方法、结果。
调研目标:同上
调研方法说明:酸梅汤这个产品较为常见,调查对象具有普遍性,没有
针对人群,故可选择较为简单的问卷方式。
调研预测方法及说明:目的是对真正的调研结果有个大致的了解,因调
查对象并没有针对性,所以可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人群
中解决这个问题,宝德学院师生满足调查条件,可以进
行询问,不需要耗费过大的精力。
得出调研结论后进行分析:
图表插页:柱形图(以年龄、新旧产品为要素)
调研结论成立的条件及说明:
调研结论:
建议:若消费者能够接受陈皮酸梅,并且销售量增加,则康师傅的此次更新
是成功的若消费者更倾向于老产品,则需从两个方面入手1)是否对产品本质
(配料)无法接受。2)对包装能否接受。
结尾:致答词
附件:(附调查问卷)
9.市场调研进度安排:为期两周第一周:准备工作,做非正式市场调研,做调查问卷(300张)第二周:第1—2天:问卷的汇总与分类整理
第3天:计算数量并抽样、统计结果
第4—5天:分析结果
第6天:得出结论并验证预测及建议
第7天:编写市场调研报告并与老师进行交流
10.市场调研阶段预算与总预算:问卷印刷、出行费用
第五篇: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1年10月11日、13日
调研地点:百丽广场、海信广场、阳光百货、百盛、麦凯乐
调研产品种类:内裤、地垫、浴袍、袜子、拖鞋、家居服、桌旗 调研目的:对各类产品包装、款式、材质、价格区间、颜色、风格相对比,针对后期产品培训课程中突出皇家微微品牌产品优势。以下对调研产品的分析报告:
内裤产品(品牌有:CK、无印良品、优衣库、zara、彬士、JEEP)CK:(高端品牌)
款式:分别有平角、三角区分
价格:230元—390元
包装风格:纸盒单挑装
颜色:产品颜色艳丽,以纯色,相拼色为主。年轻人以及中年人均有
选择。
材质:CK采用的主要面料有棉、天然纤维、莱卡、木代尔、锦纶、竹纤维。
(1)棉、天然纤维-----棉质材料吸汗力很强,其中棉质也有分很多
等级、弹性和重量,穿起来的舒适感都不一样,针织棉以织数越高越好。
(2)萊卡-----莱卡为杜邦公司研发的细小弹性纤维纱,一般加入此
材质都是为了增加商品的弹性,不会影响到商品的质感,莱卡也是有分,其中以杜邦莱卡最贵、也是效果最佳的(3)木代尔——是奥地利兰精(Lenzing)公司开发的高湿模量的纤
维素再生纤维,原料采用欧洲的榉木,先将其制成木浆,再纺丝加工成纤维,因该产品全部为天然材料,是100%的天然纤维,对人体无害,并能够自然分解,对环境无害。若以原料单价计算,至少是棉质或一般聚脂纤维的两倍单价以上。
Modal(木代尔)产品特点:
1、以天然原木为原料
2、柔软、顺滑、丝质感
3、穿着舒适
4、顺滑的质地
5、真丝一般的光泽
6、频繁水洗后依然柔顺,不会有静电
7、极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8、富有亮丽的色彩
9、为会产生原纤化
10、是改善织物性能理想的混纺纤维
(4)锦纶——是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一种高品质的锦纶纤维,简称尼
龙。尼龙使织物柔软舒适,并且其良好的吸湿性可以平衡空气和身体之间的湿度差。
(5)竹纤维——竹纤维纱线原料选用南方优质山野毛竹纤维,利用竹
浆纤维生产的短纤纱线,用该原料制成的棉纱生产的针织面料和服装,耐磨性、不起毛球、高吸湿性快干性、高透气性、悬垂性俱佳,手感滑腻丰满、如丝柔软,防霉防蛀抗菌、穿着凉爽舒适有美容护肤之效。染色性能优良,光泽亮丽,且有较好的天然抗菌效果及环保性。
剪裁:宽边设计很时尚,很流行,他的图案,做工,宽边的车缝,非
常精细,采用立方体黄金比例剪裁以及U凸保健剪裁,完美的裹臀设计,更体贴舒适自然,大腿内侧剪裁更符合东方人身材比例,没有束缚感。
产品特点 :蒸汽高压定型,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多次洗涤都回保持
良好的吸湿性以及柔软舒适感,颜色艳丽色牢度强,选择性多。纯天然精梳棉面料,手感丰富柔软,贴合肌肤不变形,不松散。宽边设计收缩压力均匀,无束缚感,运动时不会下滑。U凸的设计剪裁,增加穿着舒适度。
无印良品:
款式:男士平角内裤、女士平角内裤。
价格:48元
包装风格:透明塑封包装,一条装
颜色:以灰黑为主。
材质:100%棉为主要材料 精梳棉——以精梳机移除棉纤维中较短的纤维(约1CM以下)去除,而留下的较长而且整齐的纤维。精梳棉的透气性与吸汗性也要更突出,穿着更加舒服。产品特点:
爽滑、透气,有效排出人体散发的多余热量和汗水保持男性裆部清爽,维护男性生理健康!款式简洁,上身效果也非常棒,用料十足,细节收口做工非常精致,无论正反面接缝处都非常整理牢固,真正一流的做工!宽腰设计受力更均匀,极品面料更贴合肌肤不紧绷,如丝般柔软顺滑,贴身穿着舒适更显型 优衣库:
款式:男士平角内裤、女士三角、平角内裤
价格:40—69元
包装风格:男士制卡座包装,女士以透明塑封包装
颜色:男士以灰、黑、蓝深色系为主,以格子、条纹、斑点为主。女士以粉色、肉色、浅色为主。
材质:
纯棉面料——纯天然,本身对皮肤无刺激,吸湿透气,虽然吸汗,但
不容易干,皮肤长时间接触湿衣物,容易出现红肿、瘙痒感等。所以在寒冷的户外运动,比如滑雪时,是最恐怖的隐形杀手。一条纯棉内裤的使用次数,最好不要超过25次。
产品特点:优衣库的产品是属于大众消费档次,棉面料一般,款式风格属于休闲,适用人群广泛。
ZARA:
款式:男士平角内裤
价格:139—199元
包装风格:纸盒卡座两条装
颜色:以中性色为主,紫色、黑色、蓝色,碎花图案,适合三十岁左
右的年龄段
材质:
(1)竹纤维——天然材料,耐磨性、不起毛球、高吸湿性快干性、高透气性、悬垂性俱佳,手感滑腻丰满、如丝柔软,防霉防蛀抗菌。
(2)天然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