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占宁波外来人口的一半
新生代农民工占宁波外来人口的一半
根据团市委发布的《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截至目前,宁波市共有外来人口430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240.8万人,占总数的56%,宁波成为浙江外来人口第一大市。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昨天下午,团市委举行座谈会,主要就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单一
王晖是余姚市小路下村村委会办公室主任,1995年来宁波打工,现已完成大学本科自学考试。王晖认为农民工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主要就是打牌、逛街,有条件的也只是看电视和上网。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陆浩然也在工作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活动大多封闭在以血缘、地缘、业缘等为纽带的圈子中,精神文化生活往往难以满足其需求。
要大力开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
在调查中,将近90.6%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拥有初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占到了43.1%,高收入岗位对学历技能的要求,推动了他们在业余时间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从他们最希望接受的培训来看,专业技能方面占到了40.5%。
“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主要为了赚钱,新生代农民工将打工视作是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追求的是身份、地位和文化的提升,在陆浩然看来,新生代农民工已更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我市从2004年起就开始实施进城务工青年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即达万人以上。
《研究》指出,要大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技能培训:全面开展在岗教育培训;实施劳动预备制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成人“双证制”培训等。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模版)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抓紧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七、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
(十九)落实农民工就业扶持政策。切实落实中央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拓宽农民工就业的主渠道。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完善对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扶持政策。
(二十)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意见,统筹规划农民工培训,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培训效益。当前,要特别加强对失去岗位的农民工再就业提供技能培训。
(二十一)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要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对农民工就业的引导作用,发挥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农民工就业的吸纳作用,发挥大型企业稳定农民工就业的带头作用,发挥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新生代农民工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开拓作用,发挥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家政服务、建设劳务基地、开展国际劳务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作用。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工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扶持。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说法,首次出现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他们占了外出打工农民工的主体,约有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
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当下,各地节后招工如火如荼,占了外出务工者“半壁江山”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老一代农民工为养家糊口到城市打工,明白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放下书包进工厂”,赚钱只是外出打工的一部分目的,他们希望跳出“农门”进“城门”,像城里人一样生活。然而,他们却有更多的困惑与迷茫。尤其是90后农民工,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接纳;根在农
村,却与农村日益疏远。他们只好尴尬地流动在城乡间。
羊城晚报记者深入川、粤、湘、桂各地,走近新生代农民工,触摸他们的打工生活和城市梦。70后最怕你跟他讲劳动法,巴不得天天加班多赚钱;80后既怕加班,又怕总放假,两者越平衡越好;
90后则三餐饱饭足矣,最好工作三天休四天,甚至愿打零工也不愿签几年的“卖身契”。
为改变,他们进城寻求“机会”
“现在最头痛的是人员不稳定。”深圳一家汽修厂家负责人朱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招人是要干活的,可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干两天就想干别的或者干两天就走了,我们最烦这个。”朱先生说,不少90后不愿干苦活、累活,一来就想干销售,不行就跳走,结果干了三四年还是什么都不会。朱先生感叹,找
做事踏实的老一代农民工越来越难。
广西南宁一家鞋厂的人力主管告诉记者,他们倾向于不招90后入生产一线,因为很多人干不长,流动
太频繁。
深圳鹏强人才市场的经理汪炬文也注意到90后打工者的这个特点。他说,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90后新生代求职者对职业的诉求已发生变化。“很多年轻人到深圳是来看一看,打工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这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情况有很大差别。”汪炬文说,很多90后年轻人抱着寻找“机会”的心态来到深圳,他们希望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机会”。他们没有父辈那样严重的生存危机,没钱的话家里会寄过来,因此他
们对工作的要求与老一辈有很大差别,注重工作环境、福利等。
“我情愿打散工,也不愿当流水线工人。”生于1991年的陈志文,是广西南宁武鸣县人,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结果在某工厂干了个把月就辞职了,他已记不清换了多少家工厂。父亲觉得他没定力,去年强行带着他在一家瓷砖厂工作。节后,陈志文说什么也不肯再跟父亲回瓷砖厂了,他说受不了生产线每天的重复劳作,更不愿像父亲那样一辈子耗在生产线上。
广西天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黄桂德认为,90后不愿上生产线,并不是不能吃苦耐劳,而是他们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希望未来有所发展。天等县一家企业的老板向记者抱怨,该县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跑到桂
林米粉店做服务员,很多人不愿意来工厂。“他们觉得能看到希望,将来也能开一家自己的店”。
不少企业管理者有着共同的感受:70后爱加班;80后爱看世界;90后爱叹世界。
把子女留在家里,则出现数目庞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把子女带在身边,则成为浩荡的“流动儿童”,学校教育又出现巨大困难,这是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窘境。
为发展,他们重视子女教育
与老一代农民工“单打独斗”的情形相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携家带口进城务工。
来自广西桂平的80后陈隆,决定带4岁的儿子去深圳上幼儿园。“农村我们回不去了,都不会干农活了。我想给儿子创造机会,让他将来可以留在城市。”陈隆说,自己曾是留守儿童,不愿儿子重蹈覆辙。但
现实也摆在眼前,如果不能入户城市,孩子高考时,还是要回老家。
在广西天等县孟养村龙彰屯,差不多整个屯都搬到深圳了。“他们在深圳挣了钱,回老家盖起新房子,但屯子里却没几个人,老人小孩都接出去了,过年过节都不回来。屯子里的红白喜事,都直接在深圳进行。”
当地一位干部说,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在深圳公明设立了选举分会场。
但并非所有儿童都能被父母接到打工的城市,留守儿童仍是困扰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问题。
在四川金堂,目前仍有留守儿童1.3万人。记者走访的数十位返乡农民工中,约三分之一的人明确表示,因为不想让家人成为“留守儿童”或“留守老人”,因此选择留在本地找工作。因父辈常年在外打工,难
以顾及子女教育,一些外出务工者子女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便辍学。24岁的四川金堂县新鑫村民王天寿告诉记者,他小学毕业后就外出务工,而21岁的弟弟黄召华小学没读完,就跟着哥哥打工了。淮口镇就业服务站负责人陈敏告诉记者,这样的家庭在当地并不罕见,受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影响,很多“留守儿童”长
大后选择了外出打工。
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信息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工作单位渠道中,自己找的超过33%,通过亲友、同乡介绍的超过36%。这些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农民工,对子女的期望近乎疯狂。一项针对近5000
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期望非常高,都表示将全力投入子女教育。目前,广东等地已实施农民工积分入户、“流动儿童”入读当地公立学校等政策,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了更多可能。然而,来自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调查显示,60%的受访农民工不愿或没考虑好
是否入户城镇。主要原因是不愿放弃土地、城市生活压力大、担心工作不稳定、农村环境趋好。
心怀梦想、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正成为新生代打工者的真实剪影。
为子女,他们回乡另谋出路
广东东莞虎门镇,一房一厅的出租屋里,王磊一家祖孙三代迎来了龙年。这是王磊一家在广东过的第三个春节。
王磊,河南省驻马店人,1987年生,一个两岁孩子的爹。他是虎门中心客运站的一名普通车管员,与他那大半辈子都漂泊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老爹不一样,王磊打算到儿子要读书的年纪,就结束打工日子,举家回老家发展。“学门手艺,比如修车,在我们那边开个修车铺;老婆卖卖衣服,可以从虎门进货,拿回
去卖,比打工强多了……”
不像父辈农民工一样:打工、赚钱、娶媳妇、生娃、盖房,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刚刚25岁的王磊对自身的人生规划异常清晰。大约三年前,他辞去了工厂工作,因为“不自由”,而且“学不到啥”。目前的工作他挺满意,正规稳定、相对自由,加班还有三薪,最重要的,是离自己“学手艺”的梦想更近了。在珠三角,王磊只是千千万万名新生代农民工的缩影,他们不甘心只做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或巨大“工
业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他们想活出自己的精彩。
若再用“吃苦耐劳”的标准衡量他们,指责他们耐不住性子,批评他们“付出一分就想有十分收获”,甚
至扣上“眼高手低”的帽子,或许已经不合时宜。
心怀梦想、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正成为新生代打工者的真实剪影。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生代打工者的潇洒建立在父辈的艰辛上。80后、90后打工者里,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在多数家庭中,父母打工挣钱盖起了房子,为新生代解决了后顾之忧;还未成家的新生代,没有养家的压力,活得更洒脱,换工作、换城市、换圈子、换活法,成为他们的常态。
王磊是老家第一代“留守儿童”,父亲在长三角当过多年建筑工,给家里盖起了大房子,现在年纪大了就在客运站附近拉客,收入比以前高,高峰时每月收入有3000元;母亲当环卫工,月薪一千多元;王磊每月也有两千多元,全家月入六千多元。身为人父的王磊,现在觉得“一家人在一起搞好小孩的教育最重要”。“如今内地渐渐发展起来了,不少老乡回去了。”王磊说,在虎门中心客运站看着回东莞打工的人一年
比一年少,他也开始为回家做准备。
记者手记
培训和服务掉队了
与第一代农民工大多靠体力打拼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欲望强烈,并希望借此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年轻农民工的工作取向已经变化了,他们不想只在酒楼端盘子,但又缺乏技能,很快就被年龄耽
误了。”中山大学教授郭巍青主张直接由财政出钱,为年轻农民工做培训项目。
也有学者建议,在劳动力输出地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同时,加强省际劳务合作,定期把用工信息发到劳务输出省,引导农民有序流动。但记者采访发现,在四川金堂、湖南长沙、广西南宁等地,几乎均未进
行跨省劳务合作,外省用工信息也以务工者自己寻找为主。
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完全融入城市,又基本没有务农经历,不愿或难以回到乡村。他们表面上被城市接纳,实际在就业、医保、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都与城市人口有很大差别,这样的“半城市化”状况让务工
人员处在“进不去”城市和“不愿回”农村的尴尬境地。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
2010.12.10
从近几年的“用工荒”到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在近半年内发生了“十二连跳”系列自杀之后,“新生代农民工”也日渐作为一个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公务员申论考试入手,运用利益主体分析法,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供考生参考。何谓“新生代农民工”?
主要指由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80后、90后年轻群体,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1.5亿人里面占到60%,他们出生后就上学,上完学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等不是那么熟悉。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很大困境,其产生原因可以从政府、社会、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四方面去分析:
政府方面,缺乏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劳动权益和人格尊严。此外还有户籍等多方面原因限制,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社会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还存在观念上的诸多歧视,使他们难以在城市找到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而他们在劳动供给和行业需求上也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这使得社会出现了“用工荒”,造成了劳动资源的浪费;
企业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的歧视性待遇;或者给他们极低的工作报酬,缺乏必要的保障,漠视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方面,他们在心态和观念上,对职业的期待值和融入城市的期望度都较之第一代农民工高,而他们又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和融入较高层次就业市场的本领,同时他们工作耐受度较低,缺乏父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心理抗压能力比较脆弱,这些因素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在城市的发展;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困境的措施:
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出台切实措施保障其利益,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生产便利的同时,还能提供生活便利,完善社区功能,为打工者提供劳动、生活权利方面的制度性关怀;
第二,全社会要以更宽容的心态来接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相关机构要积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开展各种活动,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渠道,让他们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人际关系网中;
第三,企业一方面要提高打工者的劳动报酬,同时依照法律规定为其提供社会保障;同时要充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完善打工者自我救助与沟通的组织,消除他们的集体焦虑感;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要端正心态,不怕吃苦、不惧困难,在基础性岗位上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加强自身的敬业精神;同时,制定职业规划,脚踏实地去努力,不好高骛远,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上是关于新生态农民工这一热点问题的解析及备考指导,华图教育希望考生能从中总结规律,受到启发,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多多关注国家近期最新的政策及媒体评论,让自己的申论知识储备更加充实全面,为自己迎接考试,继续努力加油。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大军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升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宁波先锋电器公司,作为一名普工和众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起工作了40多天,对他们生活和工作有了一定的调查了解。
一、新农民工的工作概况及基本特征
1.大部分年轻人热爱自由,追求时髦,高消费!
据我在打工时期的了解和观察,现在的年轻人用着时尚的手机,做这时髦的发型,在整个车间看一下,近5成的年轻人染着黄色和红色的头发。用着上千块的手机,我们组上的小张就是上两个月买了一个一千多的索爱手机,这个月又花一百多做了一个发型。每个月都是“月光族”.有的时候这个月的工资还用不到下个月。过着上月不接下个月的日子。对钱的概念远没有他们父辈强。他们追求高消费、自由。这也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的时代特点吧。这为我们企业的管理提出了要求,年轻人的旷工率高,为一点小事就可能会不来上班,因此,企业要加以引导。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2.初次外出年龄低,很多为初中毕业,超8成未结婚。
以我所在的先锋电器为例,我们组装线上大部分是年轻人,而且大部分是不到二十岁,很多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我观察了在整个企业也是这样的年轻人居多,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而且近80%的人都未婚,也意味这他们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3.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必须要引起注意,万一他们在城市生活不下去,又会到农村,会很危险。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一)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我在打工时问过我们组上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问他出来打工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这也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想法吧。
一项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同时,在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以及“在家乡没意思”的人高达71.4%8。这也是我们的新生代打工年轻人的想法,体验生活比挣钱更重要。他们来城市是为了体验生活,追求梦想。
(二)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1999年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9.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10.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数据对比说明,相对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
(三)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传统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不高,权利被侵犯时往往采取忍气吞声或被动恳求的方式解决。而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父辈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据一项调查,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中因为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6.5%,仅是传统农民工的一半;采取投诉行为时,以集体投诉方式进行的(几个人一起去投诉),新生代农民工为45.5%,高出传统农民工17.6个百分点11.三、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
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例如,东莞市当前的房价已经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相对较低的沙田镇和常平镇,房价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因此在打工城市生活定居的困难极大
(二)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2009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同父母流动,只有29.8%留守农村。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农民工子女半数以上都有转学经历,在转学3次及以上的比例中,大城市最高,中等城市最少。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也很突出。对我们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解决户籍问题,十分迫切。
(三)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同时,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据调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对于我们的年轻人来说,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是必要的。
(四)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劳动合同法》已经颁布好多年了,但是在实行中却不那么到位。据一项在广东的调查,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61.6%;遭遇工资拖欠的人所占比例为7.1%;人均拖欠工资1538.8元,差不多相当于人均1.5个月的工资。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09年流动人口监测报告,60%的农业流动人口就业于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发生率高和工伤事故频发的低薪、高危行业。同时,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有60%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其中,服务业最差,这一比例只有47.3%。我们的年轻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亟待提高。相关部门也要重视这一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转变管理方式,为新生代农民工设计良好的职业通道
我们的80后、90后是个性十足的一代人,他们追求自由,热爱创新。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这是他们的优点。通过我一个多月的了解,我们的干活是非常卖力的,也可以把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组上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干活非常快,经常帮助别人。其实只要尊重年轻人,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员工感觉受到重视和尊重,我们的员工也就会积极的干活。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企业还必须设计良好的员工职业晋升通道,让员工看到在这里干活可以看到自己的前途,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事业。这样我们的年轻人就会更努力的干,同时有良好的培训制度,让年轻人得到更多的技能和教育,这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政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创造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职业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制度、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岗技术培训;针对恶意欠薪行为,修改《刑法》,设立“恶意欠薪罪”;针对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困境,研究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方案;针对公共服务享有和传染病预防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指导意见等。
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促进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推动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同时要加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宣传法律知识,让我们的劳动者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户籍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积极、稳妥地创新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农民工,取消准入门槛;在稳定就业前提下,农民工有条件进行投资或有不低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或单位提供相应面积廉租公寓的,准许转入城镇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优先考虑将农民工劳模、农民工高级技能人才、农民工人大代表等农民工优秀分子转变为市民。可考虑通过稳定居住、社会保险交纳、学历和职业技术、突出贡献、人力资本积累等标准,力争每年解决3%的外来农民工——即300万人进城落户问题,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转入当地城市户口,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当前的过渡措施是:一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引导人口有序迁徙流动和就业。二是普遍推广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歧视性规定。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就业创业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向小城镇聚集。通过不懈地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四)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体制,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农民工就业培训、收入增长、居住、就医、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尝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教育、住房改善、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加强农民工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农民工工作在相关机构和地方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完善农民工信息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和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地区之间农民工工作机构的协作机制,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借鉴国外解决类似“农民工”和移民问题的有益经验,为创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报告
2、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http://.3、广东省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点与权益保护,内部调研报告。
4、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