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宁县农村青年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了全面掌握广宁农村青年发展状况,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县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了调查。调查对象为3名年龄均在30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一)、调查内容
1、受教育程度
在随机调查的三人中,初中学历的2人,高中以上学历1人。在三位农村青年中2人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对教育需求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2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1名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4、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2名,只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5、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6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三名调查对象中对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二)、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强化职业教育,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让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以技致富。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点,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4、深化农村社会障改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在农村普及职业教育,既是新型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历来是社会不安定的根源。作为我国社会涉及面最广的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现象,城乡差别不仅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得到逐步缩小,反而在改革开放中有所扩大。这对于多数国民是农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极其重大的社会隐患。随着城乡经济关系和人员交往的不断密切,城乡差别的消极作用将会更显突出。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就必须消除城乡差别。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就必须消除城乡教育差别。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紧缺和分布不平衡,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现城乡高等教育权利平等的条件,也不具备实现城乡中小学教育权利完全平等的条件,但已经基本具备通过普及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城乡高中教育机会基本平等的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政策正确、措施得当、工作扎实,就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普及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我国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我们把普及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更有利于经济和教育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农村青年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青年朝气蓬勃,青年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青年占国家青年的大部分,作为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农村青年是当前我国青年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更对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农村青年兴,则中国农村兴;农村青年衰,则中国衰矣。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将其中四人重点作为分析对像,有四个特征十分明显:年轻化、低素质、流动性、无保障。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内容:
1.受教育程度低。根据调查资料统计显示,在全国农村流动劳动力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5%,小学程度的占15%,初中程度的占35%,高中或以上程度的只占45%,而受过大专或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全部青年流动劳动力的18%。企业对农村青年的知识要求与农村青年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形成强烈反差,结果,在劳动力市场中,农村青年只能作为低层次劳动者。
2.劳动技能匮乏,对教育需求。第一是农村青年对提供低层次的体力劳动并未感到不满,这里有“当个工人总比在家务农强”的观念,有文化水平低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也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惰性。第二是违章违规作业、不文明生产、偷工减料、野蛮施工等,致使工作质量低劣,安全事故频发。第三是技能低下,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造成技能素质低下,与缺乏培训直接相关。雇主没有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但农村青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学,不愿承担培训费用、不主动了解培训信息等,也是他们失去学习甚至拒绝学习的重要原因。
3.竞争能力严重欠缺。农村青年要在城市获得发展,参与城市人竞争,就需要与各种城市人打交道,扩大就业信息渠道,实现合理流动。这些方面正是他们的能力弱项。而农村青年信任的老乡、打工同事,人际间的同质性很强,无法提供更多更有用的生存信息和发展信息。其次,获得打工信息的渠道原始而单一,致使许多人只能盲目地走南闯北,生活在城市底层。再次,在知识、技能不足的情况下流动,无法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形成合理流动有两个因素,一是推力因素,即地区经济差异和剩余劳动力;二是拉力因素,即发展自我的愿望、获得技术、知识、就业及高工资的机会等。只有在推力、拉力的合力作用下,流动才能帮助人提高生存质量。显然,农村青年在缺乏拉力要素的情况下流动,想要学习有障碍,想要就业有限制,想要高工资又无技能,信息能力不强,无法跨越低职业圈。在这种情况下,流动反而促使其生存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4.自我保障意识低下,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改变农村青年城市边缘人现状,一方面要呼吁社会重视,促进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农村青年要积极争取属于自身的权利。让人十分吃惊的是,农村青年对改变自身的保障状况甚为麻木。首先,对医疗补助、子女读书、消费水平、住房条件、社会地位、就业指导、工作环境、学习培训等不足甚至空白的保障条件,却评价为“还可以”。低评价导致低满足,使他们“自觉地”远离社会保障条件之外,生活质量失去了最基本的依托。其次,愿意接受低保障或无保障条件来换取就业机会。许多农村青年为了在建筑、商贩、家庭服务、修理、餐饮服务等行业中不被城市职工替代出局,愿意不要职业保障,不要福利待遇,以极低的工资换取“饭碗”,无视保障权利,却从内在抑制了改变生存状况的动力。
5.职业目标不明,对未来发展需求。对职业有明确的打算和规划,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显然,农村青年的职业打算十分模糊:一方面纷纷外出,把外出打工看作是一种时尚;另一方面对“为什么打工”“未来怎么发展”十分茫然。茫然而听从命运安排的职业态度,造成更多人的职业行为短期化、低级化,只是打工挣钱而已,不能有效收集职业信息,一年之中在家乡和工地之间盲目奔波。虽然,农村青年对未来的长期打算是否能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和制度框架,但是,自我发展方向模糊,职业目标不明确,会导致职业生活的不稳定状态,反过来又影响到农村青年个体进入城市发展的主观努力,降低职业竞争力。
二、关于加大对农村青年学习培训工作的建议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对于未来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的开展,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和建设,只有抓好基础教育,农村青年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提高,也只有这基础先打好,农村青年学历和技能才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否则免谈。所以社会和政府部门应首先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社会要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而
职业教育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对这些人施以职业教育,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能力。但因农村青年长期以来思想的禁锢,学校和社会就得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再加强培养,加强教育,让农村青年努力学习知识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使其学有所用,以技致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恳诚的倡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下大力气组织好对农村青年的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了解城市竞争与生活规则,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城市中稳定就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希望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多为我们农村青年考虑,统筹考虑,适当将政策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针对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在职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见习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让我们农村青年也能享受优惠政。
调查报告人:08春行管李智
第三篇:关于农村青年学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青年学习调查报告
摘要: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近几年发布的《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表明,2005年全国有4.297亿14岁-35岁青年中,城镇化水平的青年有48.52%。也就意味着在农村停留活动的青年占到51.48%,即总量达到2.21亿人。可以说,农村青年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村发展的希望,农村青年发展状况对农村甚至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青年教育是提高农村青年素质和能力的决定因素, 这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 农村青年 学习需求 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一)调查活动简介
为了掌握农村青年学习情况,专门对农村青年学习情况开展调查,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情况作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重点研究了我县农村青年发展的环境条件、生活质量、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状况。按照代表性原则、随机抽样原则,面向在乡务农、在乡务工(经商)和进城(包括异地)打工,也包括无固定职业和无固定收入的农村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0份,合格率为80%,其中男性占68.28%,女性占31.72%,18-32岁的青年占了72.6%。
(二)青年发展状况
1、受教育程度
在调查的1000人中,有初中学历的430人,占总人数的43%,有高中学历的412人,占总人数的41.2%,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58人,占总人数的15.8%,近70%的青年从事农业种植、零售、餐饮服务、建筑业等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职业分布状况
在调查的农村青年中,男性占68.28%,女性占31.72%,其中有60.19%的青年已婚,39.81%的青年未婚,41.34%的青年选择在家务农,58.64%的青年选择外出打工。调查显示,在家务农青年多于外出打工青年。虽然外出务工既能使青年农民见世面、开眼界、找出路、学技术,又能赚钱养家和实现资本积累、为进一步创业做准备,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半青年还是选择了在家务农。
3、家庭收入在调查的1100名农村青年中,家庭年现金收入在1.3万元以上的占27.6%,年现金收入在1-1.3万元的占16.9%,家庭年现金收入在9千元以下的有610人,占55.5%,其中有6.8%的家庭年现金收入在2千元以下。农村家庭年现金收入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了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影响了青年受教育程度、就业以及进一步的发展。
(三)青年发展中的生活质量
1、消费状况
85.60%的农村青年月消费额在400元以下,其中38.90%的月消费额在200元以下,而月消费额在800元以上的只有4.00%。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青年的消费观念
比较传统,每月对饮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了52.7%,通讯消费占16.2%,对书籍、报刊、杂志的消费占4.3%,对服饰、化妆品的消费占5.0%,而对休闲娱乐、运动旅游的消费只占1.5%。调查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年的消费水平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消费结构比较简单,消费方式较为单一,总体消费水平仍然偏低。
2、精神生活状况
大多数农村青年在生活上很茫然,有22.00%的青年在闲暇的时候经常有空虚感,不知道该做什么,60%的青年表示偶尔有空虚感,只有14.20%的青年表示在闲暇的时候没有空虚感,过得很充实。调查发现,农村青年的闲暇时间比较宽裕,但对闲暇时间的安排利用不尽合理。
(四)青年发展中的能力培养
1、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不断得以改善,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而对于农村青年,47.09%的人很少体检,还有19.27%的人从没有体检过,一年体检一次的只有10.45%。说明农村青年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关注程度不够,农村医疗条件差成为此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状况
农村青年对于艾滋病、禽流感、肝病、非典等易感染、危害性大的疾病的了解程度不高。有58.6%的青年了解一点,了解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只有26.8%,有14.6%的只是听说过,具体情况不了解。
3、释放心理压力的方式
就业竞争的加剧,使农村青年的压力不断增大。农村青年心理压力处理方式的选择多种多样,有26.4%的选择自我调整,27.4%的选择与朋友交谈、倾诉,有9.2%的选择大声吼叫或运动,有9.1%的选择寻求他人精神物质支持,只有2.4%的人选择逃避。总体来看,农村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多数人能很好地处理自身的心理压力,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4、获取自身技能或职业素质的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或职业素质的途径的调查中发现,27.20%青年边打工边学习,18.80%的青年是自己从书本上获得的,学校学习得来的有12.20%,而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的只有14.00%,还有7.44%的青年目前基本上没有学到技术。农村青年获得自身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障碍较多,主要体现在个人学习能力较低、经济条件较差。
5、找工作的渠道
调查发现,农村青年通过亲戚朋友或同乡介绍找工作的占33.60% ,自己寻找到的占30.10%,通过政府或中介组织介绍的占10.90%,所占比例较少。农村青年找工作的渠道不畅,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6、生活目标
调查显示,30.20%的农村青年对将来没有打算,只是边走边看,22.70%的青年选择学技术然后回家乡发展,有13.11%的青年打算挣一些钱就回家种地过日子,还有12.95%的青年打算挣一些钱回家乡发展。在工作目的调查中,有54.40%的青年认为挣钱过日子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23.30%的青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10.60%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而工作。在对农村青年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中,有
40.80%的青年经常有创业的打算,也在摸索当中,28.30%的青年有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有反映在行动中,22.90%的青年偶尔有创业的想法,8.00%的青年没有创
业想法。这说明农村青年创业的积极性较高,但普遍显得很迷茫,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期望,农村青年迫切需要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扶持。
7、政治参与状况
调查表明,对“最有兴趣参与的组织和团体”这个问题时,选择最多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调查的1100人中有453人选择了此项,占41.10% ,选择共青团的占14.40%,参加各种兴趣组织和团体的占15.50%,不想参加任何组织的占到了13.00%。由此可见,农村青年对加入党团组织的愿望强烈,大部分青年兴趣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集体认同感。
8、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农村青年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占到了34.8%,22.2%的青年最关注社会保障制度,17.8%的青年最关注医疗卫生改革。在回答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时,26.9%的青年表示他们最关注“三农”问题,21.3%的人最关注贫富差距过大和收入差距过大,12.6%的人最关注腐败与执政党党风问题,8.8%的青年最关注社会治安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二、影响农村青年学习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 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 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 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 ,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自2008年以来,国家大力加强农村这会保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医疗保障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完善和加强的领域,而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 ,法律意识淡薄 ,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村青年学习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 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强化职业教育。
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 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 让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 学有所用, 以技致富。
(三)、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努力学习知识技能,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可以听到“信仰危机”这个词语,它的流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缺陷和不足。现在的农村青年大部分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的求学时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被淡化和“黄色”、“灰色”污染都较严重的时期,当他们跨入社会后,听到看到的又都是“钱”字,他们接受更多的是社会给予的“钱”的教育,而政治观念却相对较为淡薄。“不入党不入团,不当先进不结怨”,已成为当前一些农村青年的信条,“前途”变“钱图”,“理想”变成“利想”。这些都是与党和国家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格格不入的。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农村青年懂得为什么活着。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向党团组织靠拢,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吸收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入团,使其成为农村青年中的模范先锋。
(四)、深化农村社会保障改革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在农村正在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只能说是我国构建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起始性的事业。这个制度的推行,虽然从本质上说是由政府出资,定期向农村弱势群体发放一定金额货币补助金的社会救济制度,但它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在其实施过程中同样应当贯彻共建共享的原则。如果因其经费的基本来源是由政府来承担的,因而将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甚至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认为必须靠“政府来保障”、要“财政来保障”、由“中央来保障”、应“国家来保障”那是十分片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力出发,努力确保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能够得到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也要注意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相适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保证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总的来看,今后要按照责任明确、管理科学;机制合理、制度协调;城乡统筹、地区平衡;水平适当、重点突出的原则,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蔡昉.都阳.王美艳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 [期刊论文]财贸研究 2007(2)
3.海克曼.曾湘泉 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 2003()
4.黄尧 大力发展农村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 2007()
5.李芝倩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 [期刊论文]财贸研究 2004(7)
第四篇: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年级: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
调 查 者:周相利
指导教师:李安林
完成日期: 09秋开专094300***-3-26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在城市,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广大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在农民工这支非常宏大的社会群体中,青年农民工占大多数,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已婚的,也有未婚的,他们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高中以下,大多没有一技之长,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建筑工地。在调查访问中发现,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但对目前现状不满意,很想改变又累又脏工资低的工作,对学习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切实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调查了四位农民工,调查对象是洪江市的在外务工农民工,符合条件。
3、调查时间:2011年2月
4、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二、调查内容
对四位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收入、学习需求、关心的问题、希望和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调查问卷。
王丽,女,26岁,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000-1500。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好回家乡发展当地农业产业。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
王聪翠,女,25岁,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在酒店工作的,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专科学历,学习财会知识,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沈艳霞,女,26岁,职高,群众,已婚,家庭成员3人(有女)。她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县城工作,在个体企业中打工,从事的是美容,美发行业,她最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这样就不会影响她平时的工作。
冯迎春,男,30岁,初中,已婚,家庭成员4人。他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专业技能,想参加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专业技术。
三、调查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在城市中打拼的农民工朋友大多为青年,文化教育程度偏低,而家庭成员偏多,他们选择的都是相对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而这些大中城市中,直辖市为首选,他们的基本工资大部分都在1000元以上,但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较高,租住房开销较大,他们也基本生活在温饱线上,但从他们工作单位的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朋友确工作选择已多元化,可以参加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这样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前景将是更为广阔的,也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而城市中也更多的需要这股力量的加入。而正是由于学历、知识、能力等成为他们发展的阻力,更多的人渴望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他们希望通过业余学习的方式将学历提升,短期培训则是农民工朋友普遍的理想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更希望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以便能更好的立足于城市,在城市中继续生存下去,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自己的人生舞台。
四、建议与思考
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让农民工兄弟增收,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青年农民工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我想就这一问题提出几个观点和看法。
(一)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三)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四)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参与,当地政府应积极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既可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也能为当地的企业
解决招工难的难题。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
第五篇: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有利于建设社会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作为当今农村青年发挥的重要环节——教育,其决定了素质能力。为此,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以及农村青年的学习要求,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全面掌握XX省XX市的农村青年发展状况,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等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经分析后,现作出如下总结、报告。
一、调查内容
(一)受教育程度
本次的目标调查对象中,高中(含职高)学历的占75%;大专学历的占25%,在这些农村青年中,2人从事个体企业,1人在乡镇企业工作。上述调查表明:农村青年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青年的收入。
(二)对教育需求的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并表示希望以业余的时间来学习的占100%。他们都迫切地希望:能在权威的学习机构(如:广播电视大学,高等职业学校等)学习,提升自我能力。
上述调查表明:对于学历高低的重视,农村青年重新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
(三)获取自身技能途径及内容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从“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一栏可见:希望从进修学校(如:电视大学)组织的短期培训中获取技能的占72%;希望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的占28%。培训、技能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市场营销、烹饪
(四)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一栏可见:年收入3-5万的占67%,8-10万的占33%——上述表明: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收入,方可提升家庭生活水平。
(五)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受调查的对象中,个体情况虽迥然不同,但其共识却意外地集中——通过相关的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提升自身学历,学有所用、以技致富,更好地适应社会。他们的迫切愿望,充份体现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巨大需求,更好地对自身发展进修定位。
二、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因素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环境、国家政策等原因,致使局部偏远山区的经济发展缓慢、生产水平不高。由此,直接导致:相比较城镇教育发展而言,农村教育发展较滞后,农村青年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最根本因素,莫不过于农村人才的不断流失。
(二)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残留的封建思想(如:重男轻女),严重导致农村青年男女文化水平的失衡;此外,教育模式的局限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三)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现实生活中,农村青年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其就业、创业能力普遍不高,普遍缺少职业技能,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练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青年的心态已日臻成熟,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对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正确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已基本成形。对于未来的发展,绝大部分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农村青年中还存在、潜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农村青年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并不高,农村青年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还不够完善,他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能有参加各种培训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调动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年的需求应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针对上述分析,我们拟从中探求对策。
(一)技能培训、学习
作为未来建设、发展农村主力的农村青年,他们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提高,75%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对于技能培训、吸收有用知识方面,他们较为容易接受——这样将会逐渐摆脱传统的体力型、经验型劳动力的束缚,达到现代化生产对初级技术的要求。重视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村青年素质。通过培训,提升自我能力,增值劳动力,给农村青年带来真正的实惠。
1、注意政策落实和多样化、实用性的技能培训。根据当地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实施计划,将符合条件的学员分期、分批列入培训计划。各地政府应当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人员,承担农村青年的培训任务。同时,充分利用县乡农业、教育、团组织现有的教学设施,以县乡各示范区、示范田、示范场以及规模较大的个体农场、畜牧场作为实习基地,使学员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
2、从农村青年的成长、发展考虑,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此应带倾向性地考虑,将政策向农村倾斜,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对于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在其职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见习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给农村青年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鼓励自主创业学习
现金的农村青年仍然存在诸多的劣势:资金短缺、信息不通、法律意识薄弱、缺乏经营管理能力、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多等,使得他们所缺失的东西无法从市场上得到弥补。他们只好转向掌握众多经济资源的政府,希望它能够提供优惠的政策、容易获得的贷款、真实及时的市场信息、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和实用的科技知识。他们迫切地需要一种强有力地支持,支持他们闯荡市场、抵御风险。农村青年们选择致富的门路,开始往往会遇到缺资金、少设备、无原料等实际问题,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地为他们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乡风文明,都离不开广大的农村青年。一方面,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需要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农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政府要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风俗,可以村、镇为单位,利用农闲或节假日,在农村青年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注入现代文艺样式和内容,举办群众乐于参与的各种文化节庆活动。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农村青年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
(四)加强实际技能培训,为他们掌握科学文化技术创造条件
目前,农村青年为求富而求知的欲望空前高涨,这就需要团组织发挥文化智力优势,为他们掌握科学文化技术创造条件。培训是就业的基础,要组织好对农村青年的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了解城市竞争与生活规则,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城市中稳定就业,和城市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另外,做好农村无业青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不仅在于预防犯罪,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共青团如果能把农村闲散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主动抓起来,抓出实效,自然而然就会有青年凝聚在团组织的周围,就能赢得更大、更高的社会地位。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不仅要团结培养先进青年,同时也要做好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凝聚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工作领域,巩固党的青少年群众基础,从而提高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五)学习农村团员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榜样形象
农村青年的思想主流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有着较高的个人道德水平、社会正义感和责任心,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是,也存在着政治素质不高、信仰观念淡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致富能力等问题。团员青年作为农村青年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是农村中的知识分子,是农业实用技术的运用者和创造者,科教兴农的重担最终落在他们的肩上。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团组织对他们的领导和教育,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教兴农中的先锋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团干队伍,切实保证把那些有热心、肯负责、素质优良的优秀青年,选拔吸收到团的上作岗位上来,通过他们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引导、带领农村青年勤劳致富,活跃农村团组织工作。总之,农村基层团组织应该与农村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党的现行农村政策出发,立足于当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青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村青年作为当前我国农村青年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准确真实地掌握农村青年基本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青年工作,农村青年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