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4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第一篇: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

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2.16岁、18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4.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而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4.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5.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两升一降”特征,即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建筑业中呈下降趋势。《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2004年农民工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中的比重分别为33.3%、21.7%和22.9%;而国家统计局2009年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39.1%、25.5%和17.3%5.数据对比可以发现:5年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上升了5.8和2.6个百分点,建筑业则下降了5.6个百分点。这说明,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显露出了行业倾向性,开始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更好的行业。

6.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据安徽阜阳市统计,该市无地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26.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一群体势必将越来越大。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只有

一、两个兄弟姊妹,“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什么概念”,“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这一点与城市同龄职工也颇为相似。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

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

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

双重性的体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边缘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三、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 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例如,东莞市当前的房价已经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相对较低的沙田镇和常平镇,房价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发布的信息,2009年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的60.2%,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需求仅占39.8%。然而,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当前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同时,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也就是说,在知识和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作为劳动力市场选择标准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能获得比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快的发展,按照他们目前的技能水平估算,只有大约三成的人能够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

(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2009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同父母流动,只有29.8%留守农村。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农民工子女半数以上都有转学经历,在转学3次及以上的比例中,大城市最高,中等城市最少。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是农民实现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要想实现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目标,必须至少享有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其一为解决年老和疾病时后顾之忧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二为解决失业后暂时生活困难的失业保险;其三为防范沦入贫困境地的最后一张保障网——最低生活保障。然而,据调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中,享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21.3%、34.8%和8.5%,且不说企业的缴费标准大多以各地的缴费下线为准,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对象为当地城市户籍人口,农民工基本上没有享受该项保障的权利。显然,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他们企盼在务工地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诉求之间,距离还相当悬殊。

(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同时,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据调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

(五)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少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这就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婚恋和精神情感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在北京建筑业接受调查的农民工,超过七成将“感情孤独”作为困难的首选。在实地调研中,透过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略带羞涩的话语,常让我们感到其内心闪烁的隐痛和不安。

(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共同的经济社会环境,同样的农民工身份,差距不大的人力资本状况,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基本劳动权益实现上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总体境况相似,仍旧普遍面临着一些共同的、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职业卫生健康保障不够等方面。据一项在广东的调查,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61.6%;遭遇工资拖欠的人所占比例为7.1%;人均拖欠工资1538.8元,差不多相当于人均1.5个月的工资。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09年流动人口监测报告,60%的农业流动人口就业于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发生率高和工伤事故频发的低薪、高危行业。同时,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有60%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其中,服务业最差,这一比例只有47.3%12.四、对策与建议

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始终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我国进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随着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必将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该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问题,这些诉求和问题的积累已经开始显露出对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工家庭幸福及其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这就使有针对性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国家发展中事关大局的紧迫问题。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性、城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农民工问题十分复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既涉及农民工的共性问题,又有其群体特殊性。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全局和长远,着力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大力提高已有政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又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以素质门槛、学历门槛、技能门槛、人力资本积累门槛、社会保险缴纳门槛和稳定居住门槛等为主要标准扩大户籍改革的口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尽快取得新进展。

(一)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重点,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之中 要以贯彻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为契机,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以常住人口为基础,把农民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阶段任务、保障资源和措施、落实领导和机构分工、完善人员配备。中央政府各相关部门应重点就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制定专项规划,并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专项规划。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使目前已有及新增的“两后生”(指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取大中专院校,又不愿意复读的学生)80%以上能免费接受一次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80%以上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各地9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入公办学校和政府委托的普通民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力争农民工工伤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达到60%以上,养老保险达到50%以上。解决至少20%的外来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力争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所有城市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所有城镇建立农民工就业-服务-维权-传染病预防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中心。

建立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土地、公共设施、预算等公共资源的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并逐渐加大对农民工公共预算的存量和增量投入。建立农民工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应将涉及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子女教育、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治安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有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确保用于农民工的预算在存量和增量上逐年科学、合理地增长。将农民工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使之享受与城镇职工同城化待遇,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农民工公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置夫妻房,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落实以输入地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加快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益的落实。开展做文明新市民活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按照现代城市文明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户籍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积极、稳妥地创新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农民工,取消准入门槛;在稳定就业前提下,农民工有条件进行投资或有不低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或单位提供相应面积廉租公寓的,准许转入城镇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优先考虑将农民工劳模、农民工高级技能人才、农民工人大代表等农民工优秀分子转变为市民。可考虑通过稳定居住、社会保险交纳、学历和职业技术、突出贡献、人力资本积累等标准,力争每年解决3%的外来农民工——即300万人进城落户问题,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转入当地城市户口,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当前的过渡措施是:一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引导人口有序迁徙流动和就业。二是普遍推广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歧视性规定。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就业创业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向小城镇聚集。通过不懈地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三)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政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创造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职业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制度、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岗技术培训;针对恶意欠薪行为,修改《刑法》,设立“恶意欠薪罪”;针对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困境,研究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方案;针对公共服务享有和传染病预防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指导意见等。

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促进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推动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督促企业改善管理,强化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以贯彻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为契机,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保护,搞好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格执行高危行业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四)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加大对农民工的舆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农民工所作的重大贡献,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贯彻落实修改后的《选举法》有关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的规定,制定相关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逐步提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各级党代会、人大和工会代表大会及企业职代会中的比例,增加其参政议政、权益表达、参与决策管理的渠道和机会。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逐年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模范、高级技工技师以及有其他突出贡献者中的比例。

积极组织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婚姻问题,为他们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解决婚姻问题创造条件。

(五)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体制,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农民工就业培训、收入增长、居住、就医、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尝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教育、住房改善、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加强农民工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农民工工作在相关机构和地方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完善农民工信息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和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地区之间农民工工作机构的协作机制,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借鉴国外解决类似“农民工”和移民问题的有益经验,为创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提供参考。

(六)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力度,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对象,创新农民工组织形式和入会方式,通过源头入会、劳务市场入会、先入会再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加强劳务派遣工入会等措施,推进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加强农民工会籍管理,推广完善农民工“一次入会、持证接转、全国通用、进出登记”的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制度,健全城乡一体的农民工流动会员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聘用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联合会在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对农民工的覆盖率。进一步推行和探索会员优惠办法,拓宽优惠渠道,体现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农民工自愿入会的积极性。

加强源头参与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劳务派遣规定》、《企业工资条例》、《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积极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提出政策主张,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劳动法律和制度的贯彻落实,督促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开展覆盖农民工的职代会、工资集体协商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保障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民主权利、工资分配和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依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推广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小额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农民工就业服务。继续推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家政工程”、法律援助等活动的实施,发挥工会“职工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有工会特点、符合市场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推动落实企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补贴政策。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的信息交流和劳务对接。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体育中心地区新生代农民工

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体育中心街约有总人口59000人,流动人口2260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1500余人。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外出打工者,年龄基本上在18岁----25岁之间。

我街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小区或商业广场的物业、大小餐饮业、和施工工地,基本上都是最基层工作者,如保安、服务员、建筑工人等;受教育程度初、高中者居多;月工资800元—1200元占大多数。由于工资较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以看电视、到网吧上网等比较廉价的方式来满足需求。近几年,一些企业单位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员工开展贯穿企业文化的拓展训练、文艺活动等,以振奋员工精神,提升企业形象。

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着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如我区共青团组织每年都要开展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免费发放电影票,组织农民工看最新的时尚影片;到影楼免费拍全家福照片,展现新时代农民工的形象;节日到来时的联欢、慰问等;尤其是去年开展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使农民工又多了一个提出诉求的平台。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他们 的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党团的一份关怀和温暖。我街及各社区也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力量,在节假日开展系列活动,组织新生代农民工与居民们一起联欢;送书送报送慰问品;法制、交通、禁毒宣传等。我街还与企业联合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消防演练、节日文艺联欢、生日祝福等,既服务了企业又提高了员工的技能。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不同部门都在不断进行着努力,但就目前而言还存在着问题。

1、在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密集的非公企业中,企业主还不能认识到企业文化、员工的精神生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相关部门提供的文化生活覆盖面小,只有具有一定便利条件的如较大型企业、小区物业中工作的员工才更多机会参加活动。

3、提供的服务门类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如: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法律帮助,心理情感咨询等还不能形成长效服务机制。

4、能够提供精神适用的公益性或低偿性文化生活的资源较少,活动场地、资金、人力、物力等还很匮乏。

几点建议:

1、对企业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适当的扶持,如提供专业培训老师、提供文化生活的活动策划等。

2、在街道社区设有固定地点、固定电话的活动场所,内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门类,如不能做到全天开放,也应定时定点开放,使公益性精神文化生活的提供变成一种常态。

3、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街道社区很难掌握情况的现状,不妨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报备案制度,在办理暂住证的同时,到街道社区来备案。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共青团员可以携团员证到街团工委、社区团支部报到,以获得更多的同城待遇,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体育中心街团工委

2011-09-16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主体,他们的社会融入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深入了解大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工作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利益

诉求等方面情况,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服务青年、发展青年新方向,大庆团市委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一)基本情况

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具体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16周岁以上的从农村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初步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占我市农民工比例的一半以上。从文化教育水平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受过高中教育的约占78%,占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12%,另有10%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从待遇收入水平看,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800元以上的占60.72%,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800元左右,收入高于1500元的占35.7%。从从业产业分布看,从事制造业的约占21%、从事建筑业的约占26%,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53%。作为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就业现状、生活环境还是权益维护上都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很大区别。

1、收入消费水平下降。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我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跨省流动少,省内流动、就近流动增加。从市内多家企业、各个行业的用工情况中发现,由于工作资历和技能等原因,新一代农民工收入平均低于传统农民工,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800元以上的占60.72%,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800元左右,收入高于1500元的占35.7%,如果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涉及的安家、养育子女等费用考虑在内,这一群体的理想月收入应在3000元左右,这与他们的实际收入相差甚远。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支出上普遍低于传统一代,但却体现出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消费在1210元左右,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消费在1012元左右,其中用于吃饭、房租水电、医疗费用等日常生活开支占生活总开支的79%,调查中发现有52.1%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储蓄习惯,并将部分储蓄定期寄回家中,以减轻家庭负担。

2、劳动就业观念灵活。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观念与就业态度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就业意识上来看,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时更强调个人的尊重与认同,调查显示,有72.4%的新生代农民工把自己的人格看得比工作更重,不仅如此,新生代农民工更加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从工种选择上来看,传统农民多集中于建筑行业,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将目光投向第三产业、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并且大多倾向于选择一些有技术含量和基层管理层面的工作;从工作稳定性上来看,一方面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年轻、文化程度更高、见识也更广,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就业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与传统农民工长期稳定从事于建筑等体力性行业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忍受艰苦而又无发展前景的工作,他们希望通过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增长从业知识,提高从业本领,改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频繁工作岗位的调换,又使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流动资本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因此在工种选择上表现出了浮躁性与不稳定性。

3、合法权益维护意识增强。在国家法制进程加快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与维权意识在慢慢提高,在针对用工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84.1%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肯定劳动权益对等性之后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这些未签劳动合同的人中,我们发现有87.9%的人表示由于用人单位所制定的劳动合同不合法,侵害了自身权益而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如此,在从业中如遇拖欠工资、工资过低、无偿加班等问题时,50.8%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与单位协商解决,32.4%的人选择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14.1%的人选择其它的法律维权手段解决,而采取暴力手段或置之不理态度的则仅占2.7%。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较之传统农民工在维权意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开始用更加合理合法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基本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

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具体讲主要是:

1、与其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眷恋、依赖程度大大下降,在城市打工若干年后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生活预期很低,反之,对城市的认同,对城市生活的预期很高。

2、虽然文化程度依然较低,尽管他们在城市从事的职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但就业结构有所改变,更多的人进入第三产业,在相对好的环境中工作。

3、更重尊严、健康与发展。尽管挣多的工资仍是他们到城市务工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他们在挑选工作时,往往追求人格平等。对那些具有浓厚排外色彩的企业,即使工资较高,待遇较好,不少农民工也会选择跳槽或离开。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鲜明特色,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4、融入城市生活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强烈。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更多的是为自己寻找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分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

5、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更强烈,表现出比其父辈明显得多的文化气息。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并希望有关机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低层次的活,希望能够在工作之余,享受丰富多彩、贴近实际、健康进步的精神食粮。

6、竞争意识、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他们不堪忍受被城市排挤、被城市人轻视,在自身人格和切身利益长期被忽略甚至损害的情况下,他们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7、面临“技术困境”。新生代农民工尽管文化程度较父辈高,但随着城市对高技术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强,他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难以摆脱低层次的打工状态,于是就有了职业期望值较高与素质较低的矛盾。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亟须改进乃至创新,立足点和落脚点,就是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实际。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一)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导致的歧视。是阻碍其在城市中建立归属感的关键性问题。农村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使本来就人多地少的农村有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当城市产业改革迈开脚步时,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民进入城市大多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挣钱最少的工作,在填补了城市职业的许多空白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然而,农民涌入城市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使得城市居民对他们产生一种排斥意识。

(二)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远落后于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紧迫性问题。在由简单劳作转向技能密集型劳动市场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远远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调查显示,仅不到两成的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

(三)户籍制度制约着基本公共需求的实现,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问题。受户籍制度的影响,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徘徊在城市户籍体系外,实际上难以享受到城市社会保障福利。因此,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他们企盼在务工地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诉求之间,距离还相当悬殊。

(四)低收入高房价,是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问题。调查显示,有75%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2000元/平方米以内,2000—3000元的有25%,无人愿意承担3000元以上。结合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来看,可以推断如果以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能力购房,最终能够实现在城市定居购房的新生代农民工将不会超过6%。

(五)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据调查,70%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实际上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

(六)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据调查,2010年上半年,新生代农民工遭遇企业欠薪的比例为5%。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条件极为简陋占40%,从事职业病高危行业的占35%,在工伤事故领域工作的占30%。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加大舆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农民工所作的重大贡献,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

(二)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中。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推广免费接受一次职业教育,当地政府要为心系新生代农民工,全力举办各类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实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的覆盖。

(三)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促进其建立归属感。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落户的相关政策,对于那些已实现城镇稳定就业创业的且失去农村土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应降低其城镇户口准入门槛。

(四)相应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收入的期望很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增加农民工工资的迫切性。因此有必要适当地相应提高工资水平,具体的工资提高过程可以依照两个指标进行,一是农村以及小城镇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二是经济的发展速度,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有所增加。

(五)发展和完善正规就业渠道,规范非正规就业渠道。应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实现用工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遏制打击企业在招工用人方面的“暗箱操作”。

(六)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调查中,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最主要的行业就是建筑业。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个人和企业,并纳入法制程序。

(七)深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形成常态工作格局。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保护,搞好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格执行高危行业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八)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体制,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借鉴其他地区解决类似“农民工”和移民问题的先进经验,为创新全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提供参考。

第四篇: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读后感

偶然的机会在当当网看到了黄传会的这本《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所以没怎么看这本书的内容介绍就买了全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跟作者的名字,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读后感。在大学的时候看了黄传会的报告文学《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很受触动,如今再看这本写新生你农民工的报告文学,震撼仍然。

新生代农民工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是我能解决的,但是读这本书总是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理想与残酷的社会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的那种无奈,读后感《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读后感》。因为每个人都有梦想,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只能与现实妥协,因为我们太渺小。所以生活,就是梦想与现实一步步妥协的过程。工作后我的梦想也在一步步妥协,妥协的似乎已经忘了自己还是个有梦想之人,自己也开始慢慢淡忘了自己的梦想,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先解决温饱问题,因为我们要生活。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是本令人心酸的书,但也是看完这本书,让我更坚定了一点,我一定要让我的文字发生作用。让心中的一些想法要慢慢去实现,内心追寻的一些善的东西一定不能被生活、被现实泯灭。不能仅仅成为思想的巨人。

第五篇:2016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2016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市谋求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已超过1亿人。为全面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为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区委根据团中央、北京团市委的部署安排,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研,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精神文化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不同,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们更希望融入城市,在城市里扎根。他们为城市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消费不足、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也让他们品尝了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寂寞。

一是心理压力大,城市融入困难。对于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清楚,自己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而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不少人甚至没有农业生产经历,他们熟悉城市生活,或在城市出生长大,或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不愿再回农村。然而,在调查中显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参加过社区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心理上存在“城乡墙”,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如此“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的心理让新生代农民工找不到归属感,在遇到困难或心理压力时独自承受,无力排解。

二是文化水平低,学习欲望强烈。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养家糊口”,他们被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吸引,希望在城市中增长见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工作的期望值也更高,不再满足于父辈们技术含量低、薪金报酬少的工作内容。然而,在实际求职过程中,大部分公司、企业入职的学历门槛要求或专业技术要求,让新生代农民工屡屡碰壁,但这也激励着这支劳动力队伍学习新技术,掌握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本领,所以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通过知识技术来改变命运。

三是文娱活动少,业余生活单调。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但现实条件不容乐观。在接受调查的餐饮企业员工中,工作时间是早**:00至晚**:00,且少有节假日。偶尔倒休,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休息。另外,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低,在经济拮据的条件下,不愿把更多的钱花在文化消费中。新生代农民工常去的文化场所主要是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免票或票价较低的场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58同城、赶集等网站低价购买转让的电影票或演唱会票,但由于时间不能自由安排,选择非常有限。

四是活动信息闭塞,信息资源不对称。新生代农民工热切希望参与所属街道或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希望在交流中融入城市生活。在面对面座谈中,参加座谈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街道负责人介绍了很多街道、社区以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开展的娱乐活动,但由于信息不对接,参与范围不广,参与人数较少。

二、**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主要做法

**区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的新特点、新要求、新意识,切实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抚慰与人文关怀,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以自信、乐观的心态迎接城市生活。

(一)以社区为主体,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依托社区现有的文化场所及设施,举办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活动覆盖范围,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开放社区图书馆,免费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借阅服务;组织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邀请新生代农民工组队参加;开展文艺演出,邀请有才艺特长的新生代农民工代表与社区居民同台献艺;开展“两节送温暖”,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帮扶对象,以真心换真情,温暖新生代农民工,为他们提供精神后盾。

(二)强化非公团建,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团组织作用,广泛联系和凝聚团员青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中找到归属感。以企业长足发展为出发点,以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为着眼点,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开展岗位绩效评比等活动,树立新生代农民工爱岗奉献的工作态度;发挥团组织沟通协调作用,在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维护其合法权益,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活得更有尊严”;组织企业内团员青年参加“**区青年体育节”等活动,在篮球赛、“登高爬楼”等体育竞技中展现风采;推荐优秀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参加“青年学习节”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青年榜样”评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新生代农民工先进典型,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积极的生活与工作信念。

(三)依托青年联合会,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区委发挥青联组织优势,联合各方资源,在青联委员单位和企业中积极推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帮助青年积累就业经验,提高就业能力。邀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扎实专业技能、热心公益事业的青联委员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志愿辅导团,为有创业需求的青年提供免费创业技能指导;以委员“一助一”、“多助一”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实践活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帮扶力度。

(四)推广建立“流动青年社区青年汇”。依托社区居民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建立“流动青年社区青年汇”,配备专职总干事一名,干事若干名,竭力为流动青年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针对流动青年的需求,开展思想引导、志愿服务、交友联谊、学习培训、就业创业、文化娱乐、健康关爱、公益帮扶等项目。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对流动青年的覆盖范围,努力做到了解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

三、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项建议

20**年,团中央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确定为“2016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主题,2016年团中央再次密切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将《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确定为“2016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主题,充分显示了共青团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高度重视。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区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打造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希望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关注其精神文化需求,动员用工企业、民间公益组织等多方面力量,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好局面。

二是组建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志愿服务队伍。积极依托社区青年中心等资源,联合心理医生、心理专业学生成立志愿服务小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组织素质高、业务精的律师队伍成立公益律师服务团,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法律指导,处理劳资纠纷。与此同时,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公益活动,作为志愿者为和谐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

三是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对辖区内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其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基本诉求,根据现实需要,开展符合实际、乐于参与的文娱活动;在社区以“便民小黑板”等简单易行的形式,公布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电影欣赏等文娱活动的具体信息,邀请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网站、微薄或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动态,实现信息无缝对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不断变换、生活物品带走不方便,丢弃又非常可惜的情况,在社区内定期设置跳蚤市场,进行二手货物交换。通过在社区公告栏发布信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生活用品交换平台。

四是开展“书香企业”评选活动,掀起读书热潮。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以共青团组织为牵头单位,以建团企业为参与单位,开展覆盖广泛、参与人数众多的“书香企业”与“读书成才”评选活动,推动企业建立鼓励职工读书的激励机制,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读书爱书热情。

五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才艺展示舞台。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多人身怀绝技,应鼓励有文艺才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在舞台上展示新生代农民工的风采。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社团的建立,为其组织活动提供指导,协调活动场地,确保其作用的发挥与存在的延续性。同时,汇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创作符合这一群体实际需求与心理特点的文艺作品,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到社团组织中来,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六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定期或不定期根据不同员工的岗位职责开展培训课程,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既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又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的渴求;组织基层团工委为以行业分类为基础,为新生代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对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机构给予资金和物质方面的补贴。同时,为接受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牵线搭桥,实现劳资双方的有效对接。

七是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圆梦计划”。扩大“百家团支部一助一”活动覆盖范围,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帮扶群体,与高校、职业技能学校达成合作意向,资助优秀新生代农民工深造,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求职中的文凭受限问题。以街道团工委为单位,定期举办电脑技术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对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学员发放合格证书,为新生代农民工求职就业增加砝码。)

下载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团县委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有效开展培训教育 (共青团沿河县委)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这就是被社会......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寒假调研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寒假调研报告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专业班级:20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6班姓名:魏艳【摘要】“二代农民工”又称“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与以往的劳动力有......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为了切实了解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深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我区共青团的工作,团区委就我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

    新生代农民工(模版)

    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13.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说法,首次出现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他们占了外出打工农民工的主体,约有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以“三高一......

    新生代农民工

    2010.12.10 从近几年的“用工荒”到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在近半年内发生了“十二连跳”系列自杀之后,“新生代农民工”也日渐作为一个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公......

    新生代农民工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

    新生代农民工

    思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处境的非传统挑战及社会调适2010年10月28日09:58 来源:《理论导刊》2010年第8期 作者:徐新林 浏览:106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渐行渐远又融不进城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