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都江堰金色阳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介1
都江堰金色阳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简介
都江堰金色阳光农业公司自2003年3月选址落户青城山镇成立至今进行现代农业规模化、节约化、生态无公害化、有机食品安全种植2680亩红阳猕猴桃,已投资8600余万元,先后取得“全球良好农业论证、中国良好农业论证、省出口基地备案、中国有机食品转换论证、都江堰地理标志产品、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先进龙头企业、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申请注册了“堰阳”牌猕猴桃商标、四川省水果专家品鉴定会“堰阳”牌红阳猕猴桃获得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龙头企业优秀会员单位、龙头企业协会会员单位、成都市猕猴桃协会理事单位、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理事单位。前后与国外新西兰猕候桃局、四川农大和省内外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课题研发合作事例,上海农产品展览会上,我公司“堰阳”牌红阳猕猴桃销售量名列前茅”。国内外市场供销兴旺。金色阳光农业公司经过地震重建后,积极实施以种植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购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偿花、品果、采摘农业体验、享农家乐、观农家景、购农家物、随农家俗、用农家具等,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挖掘农耕文化和历史点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进步稳定和谐、政府满意,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资源整合共享,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生产经营互动模式,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性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增添有效措施。围绕农业服务大城市,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实现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建成全新的历史性跨越现代生态农业庄园的建设。
第二篇: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简介
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册资金500万元,公司主要通过调优品种结构,发展反季节蔬菜,拓展延长蔬菜产业链,是一家拥集蔬菜育苗种植、花卉培育、畜禽养殖、包装销售、生态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物流配送、保鲜储藏、食品加工、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生产基地坐落于秦楚分界线、历史名镇——武关镇。因基地远离市区无污染,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高,是优质安全,卫生无公害蔬菜最佳适生地,采用“畜、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按照蔬菜对NPK及其他微量元素的需求比例配方施肥,采用大水漫灌,高温灭菌、高温闷棚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生产的蔬菜口感鲜嫩、光泽、口感、品质上乘,并成功打入西安、商洛等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可观。其注册“民乐”牌无公害蔬菜已上报国家农业部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绿色产品认证,正在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基地。
该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为依托,采用全国最先进的山东寿光,陕西杨凌深冬不需要加温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技术,得到中国蔬菜之父——王乐义的指点,并聘请山东寿光3名高级农艺师常年驻地指导,大力发展立
体、绿色、环保、节能型生态农业,主要产品有甜椒、茄子、乳瓜、西红柿、圣女果、花卉等十几个拳头产品。
公司一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占地230亩,其中有10亩育苗智能日光温棚,建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棚26个,育苗棚2个,日产高品质蔬菜3吨,年实现利润300万元,安置当地劳力150余人,其中残疾人就业30人。经过标准化净菜配送流程,使民乐蔬菜进入超市,酒店、批发市场等,成为丰富商洛乃至西北人民的重要“菜篮子”生产基地。
公司按照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计划三年内投资5000万元,在商洛带动发展大棚蔬菜2000亩,建立万吨蔬菜气调库和工厂化育苗中心,并利用山东寿光最新技术,筹建万吨蔬果脱水速冻加工项目,产品直销东南亚各地。可对时令大蒜、蒜薹、核桃、板栗等进行贮藏,加工、销售、供苗等,成立蔬菜坚果、大棚物资批发市场,使全市的无公害蔬菜等生产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大大推进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化经营进程。
公司地址:陕西省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312国道1286公里处)
邮编:726213
电话(传真):******0914—3576666
第三篇:长沙万虎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企业简介
长沙万虎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虎”),主要从事度假观光,高尚休闲娱乐运动,农产品开发、生产、销售、配送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农业开发公司。公司经过今年的投入,无论从资产规模或经营规模,都以成为本行业在长沙市目前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在业界和社会上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万虎坚持“国际化标准、生态型产业、商业化运作”的经营理念,以健康、自然、环保、生态为主题,以社会顶尖高端市场为标,定位在生态绿色、高科技农业产业和生态文化休闲产业。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对生鲜蔬菜及农副产品的健康要求,并向全社会提供安全环保的农业无公害了色产品,为此我公司经多方面调研、精心策划特建造一个集大棚蔬菜、畜牧饲养加工、农家传统蔬菜工艺、定点屠宰、传统肉食熏烤、农副产品配送、科技人才培训与一体的现代大型生态农业种养加工基地。
万虎秉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恪守“礼、义、仁、智、信”的儒家思想,言出随行,朝着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前进。几年来,投入7000多万元,规划用地1100亩(已征地76.5亩,待征地300亩),新建了包括标准客房、别墅、商务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大小餐厅(豪华包厢)、酒吧、KTV、医疗保健按摩及足浴中心、健身房、室外网球场、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台球、牌艺室、游泳池、垂钓、书法、生产加工厂房以及中国南方历史农具博物馆等各类建筑。
万虎的发展规划是在未来三年内,通过战略合作,加快万虎岭生态农业休闲山庄的建设步伐,全面拓展市场,将公司发展成集高科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别墅酒店、度假观光、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集团化公司,成为在国内具有影响的生态旅游和高科技生态农业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专业团队。计划在完成三期投资后,公司投资规模达到3亿元人民币,年实现净利润0.4亿元人民币。我们坚信万虎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成为生态旅游及高科技生态农业领域的成功典范。
地址:长沙市望城区格塘镇柏叶村万虎岭
加盟:400-008-2598
热线:0731-88349999400-001-7078
联系人:王经理***
第四篇:天津泗水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介1
天津泗水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
天津泗水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特色水上蔬菜及新特水产养殖品种的种植、养殖、研发、引育、示范推广和加工销售的科技型私营独资企业。是武清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坐落在素有“京津走廊” 之称的天津市武清区辖区的泗村店镇(泗村店原名泗水村),。武清自西汉建制以来,有2000年历史,自辽迄清,地处京畿,达八州之冲。从金、元两朝开始,武清已具有“通舟楫之利,聚天下之粟,治天下之货”的优势,故为“渔运商船往来之冲’。古老的武清作为历史的见证,阅尽了“舟集三沽”、“潞水帆樯”,商贩百货云集的壮观繁荣景象,令今人向来为之陶醉。
公司借助武清交通便利、水域充沛的资源,依托公司雄厚的科研技术储备,发展水体综合开发利用的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大胆实践。大力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种植-养殖基地。先拥有10个日光棚的繁育基地、100于亩地热水及650亩养殖水域(养殖品种包括南美白虾、黄颡鱼、泥鳅、白斑狗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和特色无公害水上蔬菜栽植的示范基地。水上种菜 水中养鱼,呈现出了鱼肥水美 菜飘香的可人景象。公司于成立前的2001年就开发设计出种植水上蔬菜的载体--浮床,并引进改良了竹叶菜这一水上蔬菜种植品种。通过公司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试验,借鉴国内外水上蔬菜栽培经验,全面掌握了水上栽培竹叶菜、水芹菜和西洋菜等的成熟技术,打破了蔬菜栽培离不开土壤的传统。近几年水上栽培蔬菜已经兴起,但投资大、成本高、难管理等弊端阻碍了这一栽培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泗水村推出的水上栽培蔬菜技术不断创新,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栽培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水上种植出来的蔬菜比土壤中种植出来的蔬菜更鲜嫩。据测算,一亩水塘的一次性投入不超过4000元,产量是普通温室的5倍,是普通大田的20倍。水生竹叶菜是一种含有非常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蔬菜,不仅
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高于普通蔬菜,而且钙的含量是菠菜的两至三倍,铁的含量是白菜的三倍。水生竹叶菜在生长过程中不用施肥,不用打药,是一种在完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水生蔬菜,其产品非常鲜嫩,口感极佳,很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和接受水生竹叶菜,公司特地开发了水生竹叶菜十种烹调方法,为餐饮形成系列菜谱。目前公司水生竹叶菜已申请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公司以“品味特色,创造健康生活”为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战略,完善过程管理,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创国内外市场知名品牌,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水生无公害绿叶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参照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大力建设优选品种的示范基地。在发展现有大棚、拱棚覆盖等技术育秧的同时,着力发展组织培养等技术,以此给水生无公害绿叶蔬菜的推广及质量保证创造先决的基础条件。同时将创品牌作为水生无公害绿叶蔬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受消费者好评的优质水生无公害绿叶蔬菜蔬菜品种。加大水生无公害绿叶蔬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力度。积极加快引进示范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结合水上蔬菜的种植,加速水体综合利用的步伐,通过规范养殖、统一标准管理、统一病害防治,统一品牌运作,统一市场运营,真正意义上将产品无公害化、市场化。打造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各职能中心负责制,分设生产、营销、研发、行政和财务等五大管理中心,实行功能定位,对公司各项经营业务负责。公司极其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在各岗位均配备了德才兼备的管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很强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市场开发能力。
第五篇: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全景(资料图片)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都江堰始名于宋代,宋以前称都安堰、湔堰或犍尾堰。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都江堰的工程结构古代都江堰以竹笼、木桩和卵石为主要建筑材料。以竹编笼内填卵石,用来建造鱼嘴、飞沙堰、内外金刚堤和人字堤等工程。每年岁修需更换竹笼一万多条。为了减少每年岁修工程量,历代水工和劳动人民不断谋求工程结构的改造,尤以鱼嘴为重点。元代曾以石料修砌鱼嘴,并在其顶端铸铁龟;明代修砌鱼嘴,前置铁牛分水;清代复用砌石鱼嘴。这些工程均因基础不稳,未能持久。1936年改以竹笼为基础,前端与两侧护以木桩,其上修筑砌石鱼嘴,工程延续时间较长,直至1974年修外江闸时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都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都江堰名称由来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音:jian peng)”,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所谓都江,《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都江堰的修建过程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发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堤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安澜索桥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鱼嘴分水堤
金刚堤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