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丘陵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探讨(高10301)
四川丘陵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探讨
高雪松1,邓先才2,闫俊2,徐增华3,邓良基1*
(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四川雅安625014;2射洪县科技局 四川射洪 629200;3四川农业大学网络中心 四川雅
安625014)
摘要:本文以四川丘区射洪县为例,重点阐述射洪县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库、信息传输平台和信息服务体制等,并对县域农业信息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西南地区县级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服务体系;射洪县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和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1]。农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2]。当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已不仅仅取决于传统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3,4]。四川是农业大省,实现四川省跨越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在丘陵地区。四川丘陵地区面临着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相对滞后、高新农业科技覆盖度低、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丘区大县射洪为例,构建基于“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高效、实用、广覆盖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这不仅对射洪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农业信息化进程、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建设背景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面积1497.88 km2,人口104万。射洪县园区农业、大户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粮食、棉花、生猪、蚕茧质优量大,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制种基地县、棉花基地县、畜肉产量百强县和省蚕茧基地县。射洪县虽然拥有一定的农业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但离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较低,信息交流与共享不畅,特别是农业信息资源不能直接服务于农村、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②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建设能力薄弱,信息指标体系不健全,信息准确性和实效性较差,数据库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不足;③农业信息资源结构与分布不均衡,网络有效信息资源不足,专业性、特色信息少,信息供给渠道少,缺乏统一部署和协调,信息发布频率低,不规范,利用率低; ④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人才,制约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有效利用,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的需求。因此,针对射洪地处四川低山丘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丘区射洪县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科技集成研究与示范”(07NG001-020)
第一作者简介:高雪松(1980-),男,重庆丰都人,讲师,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利用。E-mail:gxs80@126.com*通讯作者:邓良基,教授.E-mail:auh6@sicau.edu.cn
陵区、高新农业科技覆盖度低、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不高的具体市情,以四川省“农业科技110”硬件资源、专家资源和科技成果为基础,将专家知识和各种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市场行情信息等通过农业专家系统,计算机技术,电视、网络和电话声讯传输技术输送到生产者和管理者,及时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和生产决策,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同时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射洪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有效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射洪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3.1建立农业资源数据库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知识信息的开发利用,只有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知识的价值和增值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2]。农业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农业资源信息库和专家知识库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大量收集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与射洪县推广应用经验,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和分析,建立了农业生态环境、土壤养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农业信息数据,构建了相应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并建立农业生产数据的动态采集及反馈机制。通过专家系统软件的转化和集成,编辑整理了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的各类专家知识库,包括品种选择、水肥管理、栽培(养殖)管理、病(虫)害防治、动物疾病免疫防治和抗灾减灾等实用技术。
3.2 农业专家系统的建立
农业专家系统也称为农业智能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农业专门知识与经验的计算机系统,能模拟农业专家就某一复杂农业问题进行决策[5]。通过整合农业专家(含射洪当地农业专家)的知识和收集到的农业成果资料,开发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各类专家系统,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化专家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抗灾减灾应急系统,该系统不仅能保存、传播各类农业信息和农业知识,而且能综合各种单项农业技术,实现高层次的农业技术集成,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各种农业问题的咨询服务与决策方案。
3.3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建设
根据射洪县区域产业结构和生产需要,建立农业专家库,咨询专家和现场指导队伍共402人,确保专家库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对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层次专家的需求。建立了射洪县“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业绩考核机制,为县级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解决突出农业生产问题,搭建了长效的服务平台。
3.4 信息传输平台的建设
构建了集电话、短信、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传输手段为一体的射洪“农业科技110”信息协同传输平台,初步形成县—乡镇/龙头企业—村/种养殖大户三级“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信息,满足不同知识层次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需求。
(1)“农业科技110”语音平台
通过购置声讯系统自动语音卡,语音转换系统、自动语音系统软件等软硬件设备,并对声讯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和安装调试,开发出功能完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射洪“农业科技110”语音服务系统,2008年11月全面开通了 “射洪农业科技110”专号(0825-6624110),服务形式包括电话语音自动查询
和人工服务(值班人员找数据库解回答、用户与专家直接通话和专家现场指导)。正在开发完善的“射洪农事”信息库,可以为射洪“农业科技110”提供更多的实时信息服务。“农民科技110”语音咨询系统在农民与专家、科技与生产之间架起了“桥梁”。
(2)短信服务平台
开通了“射洪农业科技110”短信息服务平台,短信息接入号为***。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应农业咨询信息传入短信平台,值班人员根据用户的农业咨询信息,查找农业信息数据库,咨询相关专家,编写答案,通过短信平台回传给用户,形成有效的短信互动形式。
(3)网络传输平台
农业互联网络是支撑现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6]。射洪网络传输平台主要依托四川“农业科技110”网络体系,包括四川农业科技
110、四川省农业科技网和星火科技网,网络平台不仅为广大农民朋友,特别是龙头企业和农业种养殖大户,提供更为快速、有效、准确、丰富农业生产信息,而且为农业技术服务队伍提供了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通过多种网络渠道择优选择农业信息。
(4)视频传输平台
为了更好的提高农民朋友获取和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自制、开发和引进了农业科教片、宣传片,通过网络视频传输平台、电视节目(电视宣传车)等按季节把宣传片、科教片提供给用户,可满足不同知识层次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需要,以提高农业信息的进村入户率,并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综上,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网络传输平台的集成,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的高效、快速传递,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3.5 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长效运行模式
(1)提供组织保障与制度建设
政府支持与投入、信息服务队伍等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7]。射洪县政府成立农业科技110协调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科技、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涉农、财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县科技局,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和专职工作人员。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建立了信息咨询记录、分类处理和回访等工作流程制度和值班制度。通过值班人员、农技人员、专家解答和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随时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制定科技特派员为主的专家咨询队伍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把现场解决急迫的农业生产问题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一条重要职责,县科技局对考核考评合格的科技特派员给予电话补助费和工作经费。
(2)提高信息服务体系的协同服务能力
一是“农业科技110”信息平台与农业专家队伍相结合。“农业科技110”接到报案后,根据案情进行分类处理,需要进行现场指导服务的,首先由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现场核实处理,如果不能处理或处理不满意,“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再派科技特派员前去处理。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基地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科技特派员一起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一些
重大疑难问题时,直接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联系解决。二是实行个别解答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功效。“农业科技110”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农民咨询的个性问题,当这些问题量大面宽又集中发生时,就安排科技特派员等专家做技术培训,解决共性问题,部分简单的共性问题同时通过广播电台、语音短信服务平台等方式加大宣传,提高信息服务的实效。如射洪县香山镇雾露沟村果农打来电话反映他家李子树“产量不稳定,开花多,结果越来越少”的问题,从咨询中了解到雾露沟村300多亩李子树都有存在此问题,对此专门做了集中技术培训。
4、射洪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及发展措施
射洪“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了迅速、便捷服务,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射洪“农业科技110”自2008年11月运行以来,共接受接待来电咨询和来访达3000余人次,科技特派员等专家现场指导服务12次,据估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220万元。通过定期对农户回访调查,服务满意率达到100%。射洪信息服务工作引起了有关媒体高度关注,赞称“农业科技110”工作是“农民点菜,专家做菜,科技110跑堂传菜”的惠农工程。
当前射洪县农业信息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与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探索建立 “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服务亿万农民” 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服务机制;②加强射洪县农业信息的规范化建设,构建全面、特色的农业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利用率;③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服务效率。农业信息能否变成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应用农业信息者的知识水平,应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人员对于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8]。④加大信息服务覆盖范围,综合利用信息服务的各种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符合射洪实际、具有特色的县级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熊尚鹏.关于农业信息化建没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10):46-48.[2] 杜维成.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工程现状与思考[J].电子政务,2008,(11):7-10.[3] 王改性.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08,(9):65-67.[4] 刘珺.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服务体系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8,(10):4-6.[5] 张聪品,崔金玲,徐久成.信息粒在农业专家系统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8,(11):180-182.[6] 盛晏,应若平,黄建强.湖南省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08,(7):90-92.[7] 陈赞章.海南农业信息化发展及阻碍因素浅析[J].科技信息,2008,(17):174,131.[8] 邓良基,高雪松,张世熔.雅安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途径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85-87.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in hilly area of Sichuan
GAO Xue-song1, DENG Xian-cai2, YAN Jun2, XU Zen-hua3, DENG Lang-ji1*
(1.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Sichuan, China)
(2.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Shehong 629200, Sichuan, China)
(3.Network Center,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Sichuan,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Shehong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imarily elaborated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ization service system, 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databas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latfor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so on.And it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at county level in Southwest China.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Shehong County
其他作者职称:邓先才,农艺师;
徐增华,副教授;
第二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对此,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了“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并成立了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农业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等功能,成为新阶段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
一、基本情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农委,确定专人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大硬件投入。自____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以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区乡两级累计投入___多万元,由原来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发展到现在宽带上网。目前,区委大楼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可以用光纤上网,大大提高信息量和信息传送速度。____年初,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光纤村村通工程,截至上半年,连接全区各乡镇的广电数字光纤体系基本建成,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宽带联网、可视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传输___套数字电视和__套模拟电视信号。目前,该光纤网络在__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畅通,村级试点在**镇**自然村和***自然村已实现户户通光纤。三是积极维护更新**区农业信息网。自**区农业信息网在某省农业信息网服务器上开通以来,区农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培训农口各局办人员操作网站管理后台,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使**区农业信息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农业信息网改版以来,**区农业信息网共发布新闻、各种技术材料、图片等____余条,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在全国“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___多次,为农民和全区的种养大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市场信息服务。四是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目前,全区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已上网,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及相关农产品信息,其中**面粉有限公司和**肉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经正式运行。
二、存在问题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到位。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二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三是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偏低。虽然我区各乡镇都有了光纤,也都能联网上网,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在当前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里,我区不少地方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投入上更注重的是硬件投入,缺乏对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后续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服务日常运作,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第三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大事记
农业信息化建设大事记
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
200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
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要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8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要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
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建成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业。要发展先进育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抗逆性,研发推广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提供)
第四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对此,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了“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并成立了区农
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农业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等功能,成为新阶段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
一、基本情况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农委,确定专人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大硬件投入。自____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以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区乡两级累计投入___多万元,由原来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发展到现在宽带上网。目前,区委大楼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可以用光纤上网,大大提高信息量和信息传送速度。____年初,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光纤村村通工程,截至上半年,连接全区各乡镇的广电数字光纤体系基本建成,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宽带联网、可视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传输___套数字电视和__套模拟电视信号。目前,该光纤网络在__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畅通,村级试点在**镇**自然村和***自然村已实现户户通光纤。三是积极维护更新**区农业信息网。自**区农业信息网在某省农业信息网服务器上开通以来,区农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培训农口各局办人员操作网站管理后台,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使**区农业信息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农业信息网改版以来,**区农业信息网共发布新闻、各种技术材料、图片等____余条,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在全国“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___多次,为农民和全区的种养大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市场信息服务。四是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目前,全区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已上网,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及相关农产品信息,其中**面粉有限公司和**肉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经正式运行。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到位。
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
二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三是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偏低。
虽然我区各乡镇都有了光纤,也都能联网上网,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在当前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里,我区不少地方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投入上更注重的是硬件投入,缺乏对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后续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服务日常运作,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时间不长,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刚刚启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尚不能较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政府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乡(镇)级要明确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负责人,并设立专门的班子,明确责任人,配合区农业信息中心,负责实施当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要推进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改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片面认识。结合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宣传内容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来展开,提高我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督查,狠抓落
实。
加大督查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进行适当的奖惩,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加强培训,建设队伍。
加强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建立健全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加强对乡镇信息服务站、村
级信息服务点负责人的培训加强乡村两级的信息员队伍,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我区初步建立和健全一支为农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
(五)加大投入,出台政策。
鉴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
四、两点建议
(一)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
建议各级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奖励,实行以奖代补,进一步促进我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开辟电视农业栏目。
农业信息化工作存在着“政府急于想把信息送到农村,农民苦于得不到信息”的矛盾。电视是目前农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建议省、市级电视台开辟农业栏目,通过电视频道,把信息送到农村,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业新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等进入千家万户。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农业信息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立了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与建设新农村对农业信息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为此,我们要继续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强化面向“三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应用服务系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一要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各地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根据全国统一的项目建设要求,结合实际,抓紧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
二要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农业部门强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镇村屯,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
三要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要以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3大应用信息系统。要建设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要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的网络化。
四要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建设完善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
五要提高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素质。要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要采取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使他们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
六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进行发掘、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要注意跟踪国际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