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论文

时间:2019-05-12 19: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论文》。

第一篇: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论文

《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

查》

【前言】:由于近几年社会经济的现状,致使农村贫富差距出现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就这一问题,我们对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附近的农村人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2009-2010年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然而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农村贫富差距这一问题已成为现代农村发展过程中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摘要】:当今我国众多的人口中,在农村人口还是占多数的情况下,农村人口的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视。农村贫富差距这一问题的成因也在社会背景,政府政策,市场经济,农民个人等方面形成。还有对国家,对社会,对农民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就这个问题,社会以及国家也正急切地寻求缓解的方法。

【正文】

走进农村,它给人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貌:新房多了,旧土屋少了;看有线电视的人多了而每天晚上只能看星星、月亮的少了;穿洋衣服的多了,穿旧土布的少了。等等诸如此类的变化不胜枚举。总之一句话:老百姓手中有钱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有些个农村的经济产值甚至超过了某些城市。对此,我们当然值得高兴一番。

可是,有一种现象不能不令我们去深思,那就是农村贫富差距正在逐步扩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在农村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社会面貌有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农村的客观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同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加上农民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差别较大,农村贫富差距形成了越拉越大的局面。

根据我们小组对学校附近的农村人口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调查的50人当中,有23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1500元,占46%;7人在2000-3000

元,占14%;5人3000元以上,占10%;4人500元以下,占8%;而且还有11人是没有收入的,占22%;有些是因为是正在读书的学生,还没有能力去工作取得收入。还有他们的家庭现金存款或者有价证券在1000-5000元的有14人,占28%;5000-1万元的有14人,占28%;1万-5万元的有9人,占18%;10万元以上的有2人,占4%;

从以上这些数据及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富的农民虽然不多,但收入却不少(这在大城市里已很普遍);而生活水平较差的农民不仅很多,其收入也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政策因素导致城乡、农村贫富差距加大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存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均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乡镇轻乡村,政策的不公平性,加大了贫富差距。

2、自然环境不同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居住在土质、资源等自然条件较好、交通又畅的农民富裕起来容易,只要勤劳就会越来越富裕。但是,生活在自然环境较差或很差的农民,既便是很勤劳,生活也艰难,甚至更加贫困。

受调查的村民中,对于一般生小病的处理方法,有42%的人都是自己买药吃,有34%是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有8%则是选择不去看医生,拖过去。还有,家中有1位病残人士的占有14%,所以说:

3、因病因残也是造成贫富差距的因素之一

近几年,医院治疗费、市场药品费,价格上涨又快又猛,买药要几元、几十元钱,上医院则上百上千元,如患慢性病或大病则上万元。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还可以应付,但对于处在贫困线上的人群,就望而却步,根本看不起病也不敢看病,农村因病残返贫、因病残致贫现象较为严重。

在调查中,有42%的村民因为过去2010年家中小孩读书而借过钱,并且还没还清。由此可见:

4、教育负债拉大贫富差距

小学一学期学费两百多元,初中一学期学费四百多元,高中一学期学费近千元,大学一年学费近万元,如此高昂的教育费用,对于家境宽裕的还能支撑,但让大多数贫困家庭望而生畏。一些家庭处于“不送子女读书长期贫,送子女读书立即特贫”的“两难”窘境。在农村只要是有子女上大学(中专)的家庭,生活过得都十分艰难。据测算,目前供养一名大学生最低需要3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为了不误子女前程,多数父母仍然送子女上大学,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

5、耕地的得失更加拉大了贫富差距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之本。没有了耕地,农民就成了无业之民。农民有了耕地就有了生存权,丢失耕地就意味着走向贫困,甚至无法生存。农村因失地而走向贫困的情况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情况是因工程建设失地致贫的农民增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加快,公路修建和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开工,耕地锐减,使本已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更为突出,一大批以地为生的农民因城镇及工程建设失地失业返贫,生活陷入困境。另一种情况是移民失地导致贫困。由于对移民失地农民如何生存发展的相应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农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制度还不健全,存在一补了事的短期行为,3-5年后这部分农民返贫现象已经显现。因此,农民一旦失去土地,这部分农民就有可能走向贫困,使农村贫富差距更加拉大。

6、市场风险也能导致贫富差距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谁能最先获取先进的农业科技信息,谁就能先富起来,反之,不了解市场信息,不能把握市场走向,盲目投资搞项目倒闭而致贫的较多。

7、文化素质高低也决定着贫富程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智力因素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农村文化素质较高的,就能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实行科学种田,走上富裕道路。而贫困户由于经济条件差,无力参加教育、技能培训,加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劳动技能缺乏,不能进一步更新先进适用的种植、养殖技术,不能接受先进的经营思想、理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8、主观思想保守导致贫富差距

由于部分贫困户素质较低,有“人穷志短”的思想,无脱贫致富的追求,得过且过,等、靠、要思想突出,不是积极寻找脱贫的门路,只是一门心思依靠政府或社会援助过日子。

9、不良消费导致贫富差距

人情消费、赌博消费等也是贫富差距的一大因素。当前农村人情消费越演越烈,频率越来越高,礼金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人们不堪负重,富裕的变贫困,贫困的更加贫困。农村赌博现象屡禁不止,有的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当然,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有些次要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再螯述了。那么,贫富差距的出现和不断扩大会给农村带来哪些影响呢?

第一、财富的不均衡造成农民心理的不平衡,由此引发的矛盾甚多。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人的不断增富,其一些消极思想(如享乐思想、拜金主义等)

随之而生。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差的人则不甘落后,纷纷“效仿”,但由于方式或途径不对或受本身的局限,结果非但没赚到钱,而且还无故花了很多的精力、财力、物力;在生活、思想的双重重压下,出现了停步不前的局面,家境变得更糟。这两方面综合来说都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利于其在农村的广泛推行。

第二、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造成农民之间关系和感情的恶化,而且使农村经济出现“断层”,最终阻碍整个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固地发展。在笔者所在的村庄里,由于农民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加上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富人”有意识无意识的自认为高人一等,与众不同,结果造成自我封闭,自我隔绝,减少了与他人的联系;而且随着这种现象的日益突出,这些富人企图凌驾于“穷人”之上。在这种情况下要谈农民阶级感情,是白费口舌!这种心态和由此引发的矛盾是很多的,表现在经济上则会大量产生类似“断层”现象的出现。也就是说农村经济的源动力减少了,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我们知道,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发不发达,关键是看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综合指标和平均水平。少数地区,少数人很富,多数地区,多数人很穷,即使富人区经济再发达,也不能称之为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因此,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取决于整体水平。而我国本来就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居大多数且生活水平较差的又占大部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这个村子也只能算个“穷”村,这个地区也只能算个“低级地”,这个国家也只能算是个“不发达国家”。

农村经济“断层”最直接的诱因是大量劳动力的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大多数人尤其是年青人都向往城市,离开农村去打工,尽管有的富了,但对当地却并没带来任何好处。留在农村的农民虽然整天忙于农活,但由于本身经济条件及认识思想的局限,农业生产质量得不到提高,到头来对当地也不会有太多的贡献(只不过是少了几片荒芜的田地)。如此以来,农村经济的后备力量的不足和现有力量的“软弱无力”,使农村经济的前景不容乐观。故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职能中的首要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鉴于以上这些影响,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上到我们政府部门,下到我们每个农村老百姓,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给以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标本兼治。以下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改变落后观念,科教兴农、科技致富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每个人,不论他出身农民还是工人,都应作知识的主人,否则将被淘汰。知识它带来的更多的是财富,从这个角度上讲,拥有知识也就等

于拥有了财富。其中科技知识的掌握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靠科技致富,才能快速致富,才能从小富之家走向大富之家。我国农村多的是土地,应想方设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用科学观念和方法将知识转变为财富,将劳动转化为钞票。

二、政策上正确引导和支持。我国农村地缘广大,情况复杂,面临问题时应从宏观上着手。

中央政府和各级行政部门应有正确的认识,制定正确的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给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帮助,鼓励农民去生产,去学习生产技术,让农民放手去做。发展乡镇企业,让剩余劳动力和外出的劳动力回本地区发展,从而振兴农村经济。(如以行政村的名义与企业联合发展)。另外,政府应加大减负力度,确实减轻压在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的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三、贯彻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的贫富差距不同于城市里的市民贫富差距,也不同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其程度也没那么严重,但不能不去重视,应当实事求是,认清情况,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继续贯彻按劳分配政策,鼓励农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共同富裕。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加强农民兄弟之间的感情。当然这一现象不是本文所能完全认识得清,解决得了的,它需要的是更多的人甚至是全社会的参与,共同去关心和解决。

贫富问题似乎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话题。社会存在贫富差距是一种常态,甚至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动力。然而,如果贫富差距过大也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一句话,社会不可以没有贫富差距,但这种差距不可以顺其自然,而是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在我国现今农村人口还是占多数的现状看来,要如何去控制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是当今社会以及国家值得重视的问题。相信在国家以及社会的关心下,农村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的保障,享受更多的福利,改善生活条件,让差距渐渐缩小,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走上幸福快乐的道路。

第二篇:浅谈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摘要: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关键词: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原因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乡的消费水平分别达到小康和富裕水平,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扩大。贫富差距过大,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强化人们的不公感,引起社会动荡。贫富差距成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要想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必须对中国收入差距类型及原因有着很好的理解。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一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

为高度不平均。从衡量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0,迅速扩大到目前的0.53左右。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与国际比较,已超过了发达国家,接近了中等收入国家。

(一)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近几年国家虽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国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 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呈持续扩大之势。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

(三)是行业收入差距增大。

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二 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

1.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克服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弊端,能够从物质利益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充分配置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各类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按贡献进行分配,而其中资本这项要素总是得大头。这样,在劳动收入大体均等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主要因资本要素占有者财产性收入高低而拉大。

2.税收失调

个税最大的功能除了“增加财政收入”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调节贫富差距、平衡二次分配。因此,贫富收入差距扩大与个税制度失效有很大的关系。

3.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

同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福利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表现一种明显滞后的情形。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家属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4.社会不公平、机会不均等加剧

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凭借对关键资源的独自拥有或政府赋予的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在产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上具有独自决定价格的能力,它们可以不用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借助

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会转化成为该行业在岗职工工资,从而导致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行业。

5.非法暴富

我国已有富豪阶层出现,他们的人数不多,集中的财富占了全国居民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这些富人中相当部分是靠勤劳致富的,然而不少人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他们走私贩私、制假贩假、集资诈骗、偷税漏税,更有甚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做权钱交易,搞“腐败经济”,看看当前的腐败问题,很多都与经济金钱有关。而这些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必然加剧贫富差距。

三、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应对之策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1.促进农村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二要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三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推进全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认真落实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政策。四要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把更多的财力等社会资源用于农村,以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2.完善分配制度,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

在初次分配中,应该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但在再次分配中,应该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来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别。通过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4.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税收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杠杆,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主要是应进一步完善税收结构,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比例,防止高收入阶层的偷税、漏税行为,要从源头上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征收和控制,对过高收入进行调节。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5.打破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因而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中央转移资金向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转移额度,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加优惠的开放政策,引导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互补性经济技术合作,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从而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6.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制建设

制度、体制设置的不合理,法制的不健全,是产生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分重要。这就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特别是要打破或削弱行业的垄断,加大整顿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的个人额外不合理收入,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7.创造平等的教育和竞争机会。

治贫的主要手段是教育,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给予他们平等待遇,让其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上述是对中国现阶段存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以及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现阶段出现收入差距是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但有些差距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理性看待贫富差距的两重性,客观分析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区分正常因素与非正常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中国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农民负担的减轻,一定能够消除各种不正当收入,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使中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路。

第三篇:缩小贫富差距论文

(一)应统筹建设城乡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功能。巴西在发挥社会福利制度效能、消除城乡贫富差距中的做法,启发我国应统筹城乡社会福利制度,以消除日益拉大的城乡贫富差距。我国一直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社会福利制度也呈现“二元”格局。总体看,城市社会福利无论覆盖范围,还是制度水平都远高于农村。因此,缩小城乡贫富差距,首先应在社会福利制度上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保证城乡居民在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让福利制度同等地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这就要求统筹发展城乡社会福利制度。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中,应建立全面、公平、适度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福利度,打破因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不公平而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城乡公共卫生服 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医疗资源的共享、共用;打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新农保”之间的制度障碍,实现养老保险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其他生活救助项目的一体化,做到社会救助资金的城乡统筹使用;实现基础福利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总之,统筹建设城乡社会福利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和制度保障。

(二)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收人再分配在巴西减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中国,再分配的减贫作用则没有那么明显,更多的是依靠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来达到社会减贫的目的。¨纠社会保险对个人的再分配功能体现为:不分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凡是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都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以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当这种风险变成事实时,根据损失大小确定补偿的多少。一般来讲,高收入、生活富裕的劳动者对于疾病及其他风险的承受能力要高于低收入和生活贫穷的人。因此,高收入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多但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反而较低,从而实现财富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缩小贫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我国在消除贫富差距时应十分重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较低收入水平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从而实现财富从富裕者手巾向贫穷者手中的转移。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从2000年的13 617.47Y人,增长到2009年的23 549.97)-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达到30%左右。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无疑使更多的劳动者参与到收入再分配中来,能实现财富从富裕者向贫穷者的转移。而且,从2005年开始,我国已连续七年提高企业养老金待遇,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富差距的作用。(三)整合发展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内容广泛,但从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情况看,无论哪项救助活动,在城市的实施都要比农村全面且有力。而且,城乡之间的救助资源很少能共享和统筹使用,形成城市救助资金来源广泛、数额巨大、救助项目齐全、救助标准较高而农村救助资金来源单

一、数额较少、项目不全、标准偏低的状况。我国可借鉴巴西“家庭补助金计划”的社会救助做法,整合与统筹发展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可继续发挥城市吸纳救助资金渠道广、数额大的特点,做大社会救助资金的“蛋糕”。尤其是在救助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实现城乡统筹,扩大农村社会救助的范围,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水平,从而缩会救助的水平,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四)促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

首先,重视和发展农村教育。由于农村教育础差、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待遇低,教育水平和 质量一直难以与城市相比。城市在教育方面的优势,使优秀的教学资源流向城市。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直接导致乡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低下,并成为他们日后谋生和致富的障碍,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农村劳动力的收入逐渐与城市拉大,形成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因此,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应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开始,应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其次,促进城乡教育的公平化。当前的城乡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不公平,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等。这些教育不公平将导致城乡居民素质和能力的差距,最终将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公和财富分配的不均,从而拉大城乡贫富差距。因此,消除城乡贫富差距,主要应消除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与不公平,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国富民强之路,但不容否定的是,百姓收入差距也日渐扩大。国际上,通常把0.4(用来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的一个数值)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说明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表明社会不安定。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造成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居民收入低于GDP增速

对于基尼系数的发布,中国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起只发布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释说,靠现在的城镇住户调查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偏低,主要是难以获取高收入阶层居民真实的收入信息。仅看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已逼近国际警戒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称,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

无论基尼系数是否突破警戒线,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收入差距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最近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该《报告》引用统计局数据测算,去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左右,也远高于居民收入。

虽然十六大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分配改革并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快速提高,但整体上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仍然明显偏大。《报告》认为,过去一年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状况并没有根本扭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将影响到经济进一步升级和社会转型,应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

资本收入高于工资收入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事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究其原因:一是在工资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的一次性分配结构中,资本收入比重大,工资性收入偏低。二是在二次性分配中,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调节做得不够,通俗说,就是“杀富济贫”做得不够,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还需要加强。三是在经济转轨中,有些人抓住机会先富了起来,拉开了收入差距。四是长期以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更低于税收增长,政府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五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发达,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机会较少,而资本市场,比如股市也没给股民带来更多回报,老百姓大多只能进行储蓄,可是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又偏低,这也造成了收入差距拉大。六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历史欠账多,账户也做得不实,影响了老百姓收入。

收入差距的形成还与国有企业和农村土地制度有关。徐洪才说,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不分红,而国有资产规模又一直在壮大,普通老百姓从中却得不到实惠,政策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突破。还有就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没有突破。农民的自留地、小产权土地没进入商品流通,农民因此就没得到级差地租带来的增值收益。如果农民富了,消费也就火了。

“提低控高”提高百姓收入

如何遏制收入差距扩大?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为此,要下大力气“提低控高”。其中,“提低”尤其具有紧迫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而调节高收入虽然具有必要性,但受客观条件制约较大,需要从长计议多方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因此,当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重点是“提低”,同时创造条件“控高”。做好上述收入分配改革工作,必须同时“治本”:在一次分配领域,其侧重点应该放在更好地营造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上。此外,二次分配一定要解决当前存在的某些逆向分配的状况,切实保证二次分配发挥调节初次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的功能,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随着经济发展,应该把普通百姓收入适当领先经济增长2到3个百分点作为目标。老百姓收入提高后能拉动内需,也能转变过去依靠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竟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那么什么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促进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在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历史、社会自然条件、政策的影响。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另外之前中央对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的政策优势,使得这些地区快速发展起来,造成东西部、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一方面,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发生了许多无序的问题,集中到寻租和设租行为、内部人控制、垄断、腐败等方面,成为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市场化程度有差异,形成相应的收入差距也是必然的。

三、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因为种种原因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主要是因为我国人过众多,国情复杂,从而形成我国目前的“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三座大山。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地区,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力度也不够大。

因此,要解决贫富差距不多扩大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差距太大,再分配纠正的成本就会过高。初次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公平,关键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国应国民收入依法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欠薪应急周转金等制度,努力促进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要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要扭转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再分配的作用,关键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加强财税调节。财政政策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强力工具。在收入方面,应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应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利用税收杠杆达到“限高补低”的效果,比如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取方式、对高档商品住房开征房产税等。在支出方面,应建立起财政增加对民生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比如硬性规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省(区、市)向区县转移支付的占比等。通过提高执法力度,减少税收漏洞,降低中低等收入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开征某些特殊的税种如遗产税、财产税等,缩小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充分就业是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基础。促进就业创业,一靠发展,即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比如支持内陆省份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实现产业发展与劳动力优化配置等;二靠政策,即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更多新生劳动力和困难群众就业,比如推行免费中职教育帮助农民工及新生劳动力提升就业技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带动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创业等。“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要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

第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充分发挥教育作为社会公平孵化器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不让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输在“起跑线”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农村教育在“软件”、“硬件”两方面的“短板”,比如始终保持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 D P的4%及其以上、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教育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等。

第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缩小贫富差距的思路中,不能不考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从实际出发,既要逐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要正视当前社会保障体制面临的风险 提高政府的财政支出,切实解决困难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失业保障金的管理上,严厉打击某些贪赃枉法者将“救命钱”挪作他用的行为。建立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帮助网络,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他们的难处。

第六,消除政策性因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推进城市化,使农民向城市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1)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2)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就业障碍。(3)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产权障碍。(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框架。

第七,加强法制建设,整治非法收入。要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要严惩贪污腐败、整治非法收入。要通过立法规定公务员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增强公务人员办事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程序性,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完善税法,加强征管,逐步消除非法收入形成的条件与环境。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加快政府改革,减少审批项目,不断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降低因“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的行为而使“权力精英”和“经济精英”获得不当利益而引发的贫富差距。

第八,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当前,政府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节,只限于个人所得税,这既不会取消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也不会对职工的高收入发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以法律和规则的形式,对政府垄断的范围和垄断价格等等加以限制。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第九,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加强制度建设,杜绝腐败和非法收入的渠道;加强收入管理,提高税收的再分配作用;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切实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因此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实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第四篇: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转载 | 评论 | 2006年11月9日 | 龙在江湖]

本次调查有三个主要内容,第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第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第三,在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中,您认为哪些因素是最不可容忍的?分别就人们对我国目前贫富差距问题的程度、成因和对某些成因的厌恶程度进行询问。

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96份,其中书面问卷66份,网上问卷430份。66份书面问卷中,教师12份,研究生24份,本科生30份。430份网上问卷中,有389份来自于华商网,该网站的一项民调显示46%的网民月薪为700-1500元,另有41份来源于凯迪网络,该网站民调显示大多数网民的月薪在2000-4000元之间,而且上述两个网站上都有一些网民自称是下岗人员。可见,这次调查的对象不论从收入层次上看,还是从行业、职业上考察,基本上涵盖了城市社会的各个阶层,其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本次调查结果参见附表。

附表: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社会调查结果

票数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39880.24%

大8617.34%

中112.22%

小10.20%

总投票者496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15740.05%

财政分配17444.39%

腐败问题32582.91%

农地征用12231.12%

城市房屋拆迁8521.68%

国企改制21554.85%

股市违规操作10927.81%

其他8220.92%

总投票者39

2三,在上述原因中,哪些原因是最不能容忍的?(可多选)

市场分配296.00%

财政分配4910.14%

腐败问题32467.08%

农地征用285.80%

城市房屋拆迁91.86%

国企改制6012.42%

股市违规操作132.69%

其他173.52%

总投票者48

3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对“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确实很大”的说法社会认同感高

在回答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程度的496份问卷中,有80.24%的人选择了很大,其中有4人用了“巨大”,19人用了“非常大”来描述,也有人用

“天上和地下”、“孙悟空的一个跟头”等词汇来表达。只有1人认为我国的贫富差距小,11人认为我国的贫富差距为中。也有人用“我的这台台式电脑4000元,比我所看到的不发达地区人家的所有家产还要值钱”这种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问题。还有人用“干柴已备只缺星火”的说法来强调贫富差距大到必须予以正视和解决的地步。

人们对“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确实很大”说法较强的认同感,也证实了笔者文中的观点,即我们必须正视贫富差距问题,并应力图尽快缩小这种差距,这是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腐败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因

在回答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的问题时,有82.91%的人认为是腐败,排第一位,并有人指出“腐败是其他原因的总结”;选择国企改制的人占54.85%,排第二位;选择政府财政分配的人占44.39%,排第三位。这种排列支持了本文腐败是贫富差距成因中的关键性原因的观点。有趣的是,有网民认为“炒股是自愿冒险,本身是投机,投机就有成功有失败”的提法,支持了本人的股市违规操作不应算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的观点。

列在“其他”一项中的表述以“制度”一词最多,“宪政”居其次,“不公平的竞争规则”居第三。也有人用“政治体制与经济改革不同步”、“图有宪政政体的虚名,国家权利被不受民众监督的少数人滥用”等词语来表述,更有人直呈“制度是根本腐败是表面”,“司法不独立,新闻监督力度不够;弱势群体上升空间被强势集团垄断,弱势群体生存空间被强势集团挤占”的看法。这与我们文中所讨论的建立有约束政府、杜绝腐败的观点是一致的。

3.腐败为“最不能容忍的”问题

在回答“造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中,您认为哪种是最不可容忍的”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是腐败,占67.08%,第二位是国企改制,占12.42%,第三位是财政分配,占10.14%。说明腐败是一个众夫所指的问题。同时,对财政分配提出质疑的人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说明人们一定程度地认识到了政府财政的顺调节作用,并且觉得难以容忍这种非劫富济贫式的分配,希望政府承担更多的公平分配责任。

有人认为将腐败说成是改革是最不能容忍的,反映出人们反感某些官员以改革之名行利己之实的做法;也有人认为“富穷不能怨人是对的,但中国的问题是竞争太不公平”,反映了对机会均等这种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的诉求;还有人认为“医疗、教育问题上政府失职”、“收入比如是你200倍的人交的个人所得税不会比你交的更多”、“是国家机器没有有效的行使自己的权力来消灭导致贫富差距增大的显在的和潜在的因素”等问题是最不可容忍的,说明人们在呼吁政府职责与政府权利要对应,政府应该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多发挥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4.贫富差距问题的受关注程度高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被调查者都能对此谈论一番。在华商网 “网民意志”的50项调查中,本调查的回复人数居第7位,可见这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另外两项与此有关的调查,“你的月薪拿多少?” 和“去年全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405元,你拿到多少?”,分别排在第3和第4位。这与学术界汗牛充栋般的研究相呼应,显示出这一问题在中国的严重性与急迫性。

第五篇:社会调查论文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

姓名:黄亮

日期:2011年11月21日

结合“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前往西区光新村针对当地村民自治问题展开调查,现将课题组对三官村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民主监督四方面情况的调查总结如下:

一、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问题,关键要克服瓶颈制约,找准平衡基点,整体推进。

村委会民主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如选举的理念、选举的功能、选举的技术、选举的程序等构成了一系列民主选举中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据村委会领导介绍,村委会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经“海选”产生候选人,然后进一步选举出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但是,调查问卷显示,村民虽然都对民主选举这一举措表示赞成和肯定,但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差,民主选举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在调查过程中,该村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选举中的瓶颈制约:

(1)法律规定的前瞻性与文化传统的滞后性矛盾。一般说来,法律规定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与客观现实需求相适应。我国的村级民主选举,本身是一种法治民主的助推剂,它既是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培训。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带有一定超前性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着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然而,这种推动作用是个渐进过程。一方面,在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客观形势亟需法治民主的深化;另一方面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滞后性有着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反映在村委直选中,不少选民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主动,而往往是被“塑造”出来的。对候选人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低于对利益分配的关注或者政治象征背景的联系和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的三种投票形式,流动票箱投票仅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具体实施中,大多数村没条件进行大会集中投票,而不少村民又不想去固定的投票场、投票站投票,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卖票”现象。因而,村级民主选举的规定与选民本身的需求明显地相背离,选举中投票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选民民主意识的强弱。

(2)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矛盾。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民主选举制度还是初步的,它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村委会组织法》对民主选举的条文规定不可能顾及全面。虽然地方法规的《选举办法》能给一定配套,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在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的空隙较大,有的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有的虽有行为模式,但没有法律后果;有的内涵模糊,不好统一理解等。这里仅列举几点,以见一斑:一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标准难把握。《村委会组织法》十二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委会选举办法》第十三条对候选人的推选条件作了细化。如果选举委员会资格审定时,认为虽有被选举权但不符合推选条件的人被海推为候选人后,他可否被确定为正式候选人就比较难把握,尤其是在选举委员会与选民有较大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是选举中的“拉票”现象难处理。拉票行为,既有正常、合理的行为,也有不合理,甚至带有“贿选”等痕迹的行为,同时又会有两者兼之的。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妥善处理,法律依据不足就带来了选举中的杂音。三是选举结果的有效性难认定。在一些细小环节上难免出现偏差或不妥,有的可以即时得到纠正,有的却事后难以操作,一旦选举结果产生后,如何认定其有效性就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2、民主选举中的平衡基点:

村民直选法律运行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关键在于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中求得自身内部结构的相互协调。因而,在实际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需求与可能。任何社会关系都需要相应的社会规范加以调整,以维护正常秩序。村委直选的有序性也必须根据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收支”平衡的运行中加以实现。一方面,村委直选具有通过一定法律规范实现广泛的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乡村客观现实应具有支付法律运行成本的能力。因此,在规范民主选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农村社会需求的各个要素对法律规定的制约作用及相互关系。有时候,就当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而言,具有规范某个法律行为的需要,但不一定具备其相应的成本支付能力。

(2)效益与成本。在社会支付能力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法律的运行成本越低,那幺它的效率越高。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效益,应以最低的运行成本来获取最佳的选举目的。使一大批素质较好、群众信赖的农民走上村委会工作岗位,是民主选举最直接的目的,从而来辐射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实现长远的整体效益。在村级民主选举的法律运行中,如何求得成本与效益的相对平衡,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3)周密与简便。于法周密和于法简便相结合的原则,是农村民主选举中法律运行的内在要求。村级民主选举的整个过程必须一环扣一环,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不能怕麻烦,图省事,更不能走过场。但是受农村客观环境和村民文化心理素质的影响,从选举实践看,能达到同一选举目标,村民更乐于接受简单易行的选举方法。在有些地方推行的无候选人直选,之所以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并且取得成功,组织严密、形式简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整体推进——民主选举中的对策措施:

(1)在引导与磨合中,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是农村民主自治的软环境。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这种理念与思想,再好的民主选举的法律规定也会走样变形。不断丰富的村级民主选举实践,是营造民主法治环境的大课堂。对于广大村民来说,只有他们认识到自己由权力的对象不同村里不同的条件所决定。

对于实行民主管理,首先要坚持和完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通常人口少且居住集中的村采用村民会议,而人口多且居住分散的村采用村民代表会议。明确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人员组成及其条件、职责、权利制定议事内容和议事规则,确定活动方式,活动程序和活动时间,并按规定严格执行。其次,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规定民主议事的内容,凡属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坚决纠正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实行民主管理,还要切实加强群众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

调查中发现,村在自治方面做得比较好。一走进他们村委会的办公室,就能看到整整齐齐挂在墙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就如治保调节委员会成员,治调干部规定,治保调节信息员职责、帮教小组及其职责、护村队及其职责、禁毒禁堵宣传小组及其职责等等。从这上面来看,确实村的自治制度是比较完善的,而且操作起来还是比较规范。村里的负责人对我们介绍了他们平常的工作方式,方法。三官村是一个很大的村,总共有600多户,共2800多人,整个村的座落是比较狭长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召开村民大会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因此村里决定什么大事情就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参考。

从调查表明,农民对村里的村务公开等等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甚至还有些人不知道。以后应该是农民们对这些事情多了解了,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总体上村民对本届的村委会还是挺满意的,唯一不足指出,要多对本村,以及中央及地方的文件精神进行宣传,使村民更加的了解其内容,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村民自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实行民主决策,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委决策上的本质体现;加强民主决策,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个重大课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提高党委民主集中制的质量,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有八亿农民,实现村民自治是农民当家作主的一种体现,而民主决策在村民自治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决策关系重大,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最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决策的因素更为复杂,民主决策可以将决策失误的风险降到最低点。民主决策对农业更具特殊意义,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往往是一着不慎,几年难翻。其二,决策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需要民主决策的事,一般是比较重大的问题,不可能把一些琐事拿来“民主”一番。既然是比较重大的问题,没有群众民主参与,村民自治就失去重心。其三,民主决策影响其它三个民主。决策是否民主,是对民主选举质量高低的检验,所选的村委会成员素质高,决策一般会民主,反之,民主决策就会走形;民主决策是民主管理的先决条件,民主决策才能使决策科学,而科学的决策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民主决策是民主监督的重点,如前所述,民主决策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当然就是民主监督的重点了。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光新村随机抽选的60位村民做了问卷调查。对“民主决策”所问的5个问题中:

应当指出,农村的村务决策均已在一定程度的民主基础上运作,但离有关法律制度规定的民主决策的要求和原则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村民群众对重大村务决策的直接参与远未达到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要求

首先,按有关法律和制度规定,村民群众拥有自主决定本村重大事务的权利。以上数据表明,并非所有重大村务都由村民群众直接参与决策。在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重大村务事实可被区分为二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一类为重要村决策,主要由村社区领导集团集体决策。另一类是特大村务决策,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一定程度地吸纳了村民群众直接参与议决过程。但是,这种参与的机会不多,而且对决策的实际影响程度非常有限。其次,根据国家制度规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直接参与本村重大村务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但在村务决策实际运作过程中,无论是村民会议,还是村民代表会议,均没有实质性的决策权力。村民会议特别是议决重大村级事务的决策性全体村民会议,因各种不同的原因基本不召开,当遇到与全体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村级事务,往往通过召集村两委会和村民小组长、自然村长联席会议,或村两委会和党员联席会议,有时也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全体党员联席会议进行决策。、村领导集团决策村务对民主决策制度原则有一定的偏离

从村领导集团决策的形成和倾向看,未能充分反映村民群众的意愿。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村领导集团应在广泛吸纳村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从村领导集团决策的实际状况看,首先应当肯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决策确实是以村民群众的意愿为基础的。然而,从决策形成和决策倾向的角度进行分析,村领导集团的决策是各种机构、组织、群体或个人交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其所作的每一项决策总是代表着一定的利益倾向。不可否认,现实中相当部分的重要决策并不一定反映和代表多数村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村级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但是,正是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总是在具体的村治环境中进行的。受环境因素影响,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难免发生对民主决策制度安排的偏离。在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级民主决策,多数表现出“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特点。村级事务的决策权实际上主要掌握在少数人,特别是村第一把手(一般为书记)手里,与民主决策的制度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决策机制或许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有可能因决策权过于集中而容易出现决策的重大失误、决策脱离群众。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基本还处在“干部治理”或“精英治理”阶段,离“群众自治”还有一定距离。村民自治有一个从干部治理——精英治理——群众自治逐步演进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需要创造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背景下主观、盲目、强制性地推行“群众自治”和民主决策,极有可能造成危害农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负面影响。

四、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要领导人民,当好家、作好主,必须进一步发扬民主。加强民主监督,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根本利益。

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其主要内容是监督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是否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否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自身的高度自觉,人民的民主监督,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人民民主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面,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以此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进一步对农村民主监督问题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农村村民自治现状,我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举行“三下乡”活动,到安吉市三官村展开以村民自治为主题的社会调查。

据村委会干部介绍,村里有相应的民主监督政策及举措,实践分队的同学们也在村委会办公室的楼下看到了内容详尽的村务公开栏,这一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目前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目前农村现状显示,村民委员会所具有的集中管理权,与分散的监督权呈现出非对称性,而这种非对称性往往又导致管理者权力意识的膨胀,引发与民主制度背道而驰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监督的职能,但是这种监督在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的现实情况下,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是受到一定影响的。针对这一现状,农村民主监督的发展应抓好村务公开的普遍实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积极作为、村民罢免权的切实行使及对村委会成员实行工作过失追究制度等。从三官村村民自治现状来看,民主监督已经从抽象的“纸上权利”变成了实际行动,对于制约村干部的用权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使民主监督进一步深入人心,使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除针对性课题的调查外,我分院实践小分队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三官村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宣传防治非典、电脑演示教学等系列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向三官村村委会赠送“三个代表”学习书籍、防治非典宣传画等,并与村支书记就三官村经济建设、村务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让大学生的我们在做好课题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把目光投向人群、投向社会、投向现实,寻求新的获得真知的途径!

下载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贫富差距现象

    近日,网帖突然曝出湖北黄石“赵美美”高调炫耀自己在美国的奢侈生活,挎LV、逛赌场、开奔驰车等。其母亲为网上所说的黄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张林伟,父亲则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

    关于农村社会调查的 文档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

    社会调查课程论文

    湖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研究生(MPA) 社会调查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XXX 20111......

    社会调查论文选题

    社 会 调 查论文选题 以下提供的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选题:共计227个,供同学们参考;这些只是方向性选题,其内涵很大;要求进一步自我细化。 总要求是:请同学们选择某一......

    社会调查方法论文

    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充分的一手数据以解决研究的问题。研究 社会调查法 方法服从和服务于理论研究,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应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方......

    学年论文及社会调查要求

    学年论文及社会调查要求 (1)未参加实习(这个实习单位不强求是旅游相关的,可以是任意行业)的同学必须与本周二在学校集中,具体时间为周二上午10:00,统一布置学年论文和社会调查要求; (2......

    物理社会调查 论文

    物理社会调查 ——关于市场上鞋子的重心问题 卢龙县六百户中学王佳童 辅导教师:陆希刚 说到市场上的鞋子,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从材质、款式、色泽、价位等看,也是应......

    我眼中的农村贫富差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论文学号:姓名:学院:专业: 我眼中的农村贫富差距 ——没落的“赤脚医生”和炙手可热的“快递小哥” 1210935梁楚翘化学生物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