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
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03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瑞安、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05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05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
第二篇: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找材料 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03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瑞安、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05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05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借鉴本省兄弟市县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温州瑞安市每年安排生态市
第三篇:关于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我县实现“创建生态彭泽,共建美丽家园”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根据《江西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县及时出台《2019年彭泽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围绕“政府主体、农户参与、因村制宜、梯次推进”总体的思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为深入了解我县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情况,9月29日、10月9日和10日,我率农业农村局专题调研组成员分别对芙蓉墩镇、原种场、龙城镇的村庄污水治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对芙蓉墩镇11个深度处理点、龙城镇4个建设完成深度处理点和4个在建深度处理点、原种场1个深度处理点进行了实地查看,分别召开相关人员座谈,走访调查群众30人。本调研报告,从我县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出发,结合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任务,剖析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厕所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导致部分河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影响农村居住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
(一)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排放情况。
根据对全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初步调查,每年全县农村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7万吨,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产生量约26万吨,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6万吨,处理率仅为35.3%。目前,全县大部分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塘沟渠,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农户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据调查,我县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用情况
2018年以来,我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雨污分流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示范村创建的一项前置条件,制定了《2019年彭泽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的目标。
2018年,我县在28个村庄实施生活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建设,为全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统一处理进行先行试点,截止目前,大部分设施运行情况正常。2019年,县政府印发《2019年彭泽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标任务、治理模式和技术标准,提出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今年以来,县财政投入3000万元,结合新农村点建设,在178个村点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深度处理村点45个,目前大部分陆续建成使用。其中沿江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收集率达85%以上,污水简易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初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低,治理效果不明显。我县自然村庄1587个,截至2019年10月,我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村庄仅为206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只有12.98%。根据对全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初步调查,每年全县农村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7万吨,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产生量约26万吨,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6万吨,处理率仅为35.3%。
(二)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规范。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多为政府出资建设,建成后交由行政村运行管理。因运行管理监管不到位,厌氧化粪池清掏不及时,人工湿地堵塞、曝气系统及排泥系统不按操作程序运行等,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只建设不运行”,成了“晒太阳”工程,对已建成的设施缺乏有效管护,去年全县建成的28个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和今年建成投入运行使用的深度处理设施,存在建设标准不高,污水收集率低,设备设施损毁,缺乏安全保障措施等问题。
(三)建设资金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
(四)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尚未引起农户的足够重视,导致管网纳管率不高。
(五)创新适合我县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县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污水管网建设不到位。主要有两方面情况:一是主管网到位,但支路管网不到位纳户率不高(如龙城镇余良村、芙蓉墩镇湖西村等4个污水深度处理点),导致部分农户污水仍未经处理无序排放,而建成的污水处理终端“吃不饱”问题;二是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欠账较多。从目前建成的设施来看,普遍存在污水排放管网里程长,检查井设置不合要求,堵塞严重,导致污水难以全部进入处理系统,致使个别污水处理设备实际进水量与设计进水量差距较大,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处于闲置状态。
(二)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资金问题缺口较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的公共资金投入。根据我县作为全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类县目标,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我县要用一年多年时间完成全县87%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按目前的政策和县财力实际,上级资金来源较少,县级财力紧张。
(三)建成设施运行管理费用难保障。以目前建成的村庄污水深度处理点实际运行费用为依据,一个污水处理点年均运行管理费用约为1万元,由于项目建设资金不包括污水处理设施的后期运行管理费用,加之后期运行管理费用既没有财政列资,也没有收费依据,目前这些已建成的污水处理点的运营管理费用都是由所在乡镇自行负担,无法实现专人管护,保障设施正常运行。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多和老旧,设施管护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正常的经费作为保障,这些项目建成后都将无法运行,成为闲置工程,造成项目资源浪费,影响政府形象。
(四)建成设施监督管理不规范。一是监管机制不健全。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没有制定指导性意见,无法明确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责任主体,缺乏领导问责、考核,约束力不够,监管效果不明显。二是镇村和临聘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的因费用问题导致设施运行不正常,时开时停;有的管理不规范,无运行管理记录、台帐等;有的处理设施长期无人看管,杂草丛生,群众意见较大。三是专业人员短缺。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人员,而镇村的临管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不了专业维护的需要。
(五)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我县农村污水治理处于起步阶段,群众对污水乱排的危害性、污水治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不理解、不支持,对身边的污水横流现象习以为常,乱排乱倒,导致大量污水没有进入处理程序。
(六)个人原因剖析。一是从讲政治的高度,全面、深层次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内涵、精髓要义不够。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片面性问题,学习不够全面、系统、深入,学思践悟、深研笃行不够。二是坚持群众路线思想上有所放松,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户不够;听基层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三是工作有畏难情绪,对一些遗留问题、棘手难题,缺乏一抓到底、动真碰硬的勇气,不敢直面矛盾、强力突破;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办事,对法规政策钻研不够,对解决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问题思路不够开阔、举措不够创新。
四、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宣传,形成合力提高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具有公益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特点。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水环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农村生活污水要整乡整村推进,家家户户治理,量多面广难度大,推进的前提必须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配合。首先要取得村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在老百姓房前屋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人们难免会有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光讲道理不行。带他们到现场看处理效果好不好,看是不是有异味儿,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其次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村庄整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的改水改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建立一套运行有序的长效机制。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针对我县农村地形多样,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经济状况各异等特点,要按照“投资省、周期短、运行快、效果好”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模式等自然处理形式处理村庄污水。而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可采取选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方式,集中进行处理,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农村住房或拆迁安置房,要把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建房的一个前置条件,同时配套完善周边污水管网和设施,防止先建后治。
(三)政策激励,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资金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大力推动,更需要农村居民的主体参与和自觉行动。目前,村一级筹措资金进行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极大。因此,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及时制订和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污水资源化处理产业,并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污水处理
(四)建立制度,探索处理设施市场化长效管护模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能够长期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改善农村环境,保证水环境安全,因此,污水处理池的长效管理必不可少。建议村庄生活污水设施纳入第三方市场化管护,建立“一池一档”,统一管理,做到每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和照片齐全,管理人员培训到位,及时了解每个污水处理的情况,一旦工程产生问题,即可分析原因着手整改。农村的每个污水处理池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清掏,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要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考核办法,将第三方运行维护措施落实情况一并纳入考核,明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的奖惩办法。
第四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初探
摘 要:本文从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出发,介绍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及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等措施。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治理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1.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农村人口的普遍特点是:人口分散,数量多,大部分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1.2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2.1水质特点 ①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②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③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④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1.2.2水量特征 ①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②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2.1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2.2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2.3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2.4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第五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摘要: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据调查,2010年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量已达到270亿吨。有近60%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水质、水量波动大。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与经济发达程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习俗以及季节差异等因素有关。总体来说,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定,不同时段的水质差别大,但是可生化性好,且一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含有较多的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一般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不均匀,水量变化明显。由于农村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农村污水的排放一般在上午、中午、下午分别有一个高峰时段,夜间排水量小,呈不连续特征。
面广且分散。由于农村面广且一般没有固定的污水排放口,生活污水排放比较分散,缺乏排水收集系统,收集难度大,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低。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原则
2.1 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处理模式与措施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村地区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使得污水处理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多元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处理模式与措施。具体可分为:以分散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邻近市政污水管网且满足市政排水管网标准的接入要求,宜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
2.2 采取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选择,不能盲目攀比,而一味选择时下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处理工艺,而应力求处理效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村实际的技术。
2.3 运行操作简便,日常维护管理简单
基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应特别注重选用简便易行、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利用当地技术和管理力量能够满足正常运行需要的处理工艺。
2.4 满足当前达标排放与今后再生利用需要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地形地势和居民住宅建设布局等具体情况,探索处理工艺既解决当前村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问题,又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处理回用的需要,结合农业生产做到减量化、资源化,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1 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投资省、节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而污水在被处理的同时也被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
3.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3.3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3.4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3.5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4.结语
农村污染的问题是随着三河、三湖污染的加重才被重视起来的,其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国内处理农村生活废水的例子很少,很多处理技术也仅仅处于中试和小试的研究阶段与示范阶段。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 何刚.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2] 成先雄,严群.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四川环境,2005,(2).[3] 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4):42~45.------------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