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贤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卫贤镇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卫贤镇位于浚县西南部,总面积89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6.1万人,是河南省科技示范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积极探索工农互促、城乡共荣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卫东新区驻地规划和村庄综合整治规划已经完成。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已启动。
一、加强领导,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全镇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
镇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机关骨干到社区一线,由镇长任指挥长,主管副镇长任副指挥长,成员由社区总支书记与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担任,明确职责分工,实行责任到人,形成了“党政领导、指挥部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城镇化建设空间布局科学合理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镇聘请武汉设计院,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制定完成了全镇空间布局规划。我们按照社区建设与产业扩张捆绑发展的思路,规划了8平方公里,可容纳8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卫东新区。卫东新区涵盖城镇建设、园 1
区建设、社区建设等城市现代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规划分居住区、产业发展区、观光旅游区等功能区,按照“一水、两山、三园、五区”进行设计。“一水”即淇河,依托淇河建设生态旅游线。“两山”即淇滑路南北之老爷山,疙瘩山,依托两山建设集观光、休闲、餐饮一体的生态观光园。“三园”即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观光园、淇河湿地公园。“五区”即围绕镇驻地规划5个居住社区。规划可置换出村庄占地51500亩,增加耕地39500亩。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砖城社区项目建设已经启动,该项目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社区建成后可容纳人口6000人,置换出砖城、李小屯两村村庄占地450亩,增加耕地150亩。
三、坚持以公用设施建设为抓手,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 我们坚持镇村共荣、统筹推进的原则,采取对内挖潜、对外招商、对上争取的方法,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引进先进融资理念,加快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镇村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8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根本,我们先后投资1亿元多元,大力改善农村交通、通讯、电力、供排水等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乡道8公里、村道28公里,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好了镇中心卫生院、新建了镇汽车站、镇一中综合教学楼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四有四通”目标。四有,即有村室、有卫生室、有图书室、有电教室;四通,即通电话、通油路、通公交、通有线电视。
总结前段工作,我镇农村社区建设初步探索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下一步,我们将以县委李书记的这次调研视察为动力,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一是进一步论证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论证完善我镇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规划,使规划更科学,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服务更配套,群众更满意,运作更顺利。二是坚持多元投资,破解资金瓶颈。进一步研究投融资办法,筹集更多资金用于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坚持用市场化的手段破解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制约,探索一条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市场得效益的具有卫贤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路子。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研究,重点对农村社区管理体制、设置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加强探索,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和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不断增强农村社区集聚发展的能力,用完善的社区服务功能和优质的社区服务吸引农民到社区生活、居住,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
第二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DS镇位于宁阳县城西部,辖49个行政村,6.2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按照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谋划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全力推进社区建设。镇里成立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镇长担任组长,从城建、民政、财政所、管理区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为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小王庄片区先行一步,党委、政府批设成立了疏新佳苑社区党总支,辖小王庄、庞庄等6个村,设立书记、主任等岗位,专职做好社区开发、基础设施配套、物业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规划先行,社区建设高起点高境界。DS镇拥有“两疏”文化,大伯集百年古集、红色文化,花园“博士村”等文化、民俗元素,我们结合发展定位、产业特色、文化底蕴等特色,聘请南京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将镇驻地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可容纳居民3万人以上的一大居住中心,大伯集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刘茂打造美丽乡村。目前,按照省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疏新佳苑、疏秀佳苑、疏瑞景苑、疏祥新苑等四个社区已见雏形。
—1—
(三)强化措施,社区建设初见成效。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原则,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杜绝私自滥改滥建现象发生,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不走样”。
1、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中,以基础设施较好的小王庄村为试点,疏新佳苑社区为示范,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一是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办公室、综合活动室、卫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信息服务室、警务室。自来水、手机电话、宽带入网、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为90%、100%、20%、100%。二是优化人居环境。让社区村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环境。社区内路面全面硬化,建有6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购置多套健身器材,社区花园内裁植各种绿树花草,绿化面积达到98%。
2、强化服务,提升内涵。
一是建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由原任职村干部负责电力、给水等日常维护,24小时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是抓好社区宣传阵地。社区办公室新增宣传长廊,显眼处制作宣传标语,原有黑板报、宣传栏、社区信息栏全部翻新。根据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开辟新的宣传阵地,如“公民道德点评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宣传栏、“五好文明家庭公布栏”、“社区建设栏”、卫生工作“周比月评栏”、“法制广角栏”等栏目,内容丰富多彩。
三是健全四个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网络,倡导科学、文
—2—
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暑假期间,疏写传奇工作室发起成立“梦想课堂”,为农村青少年提供义务的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辅导,赢得群众一致好评。综合服务网络,划定党员责任区,开放文体活动中心,利用好远程教育站点,满足了居民科学致富、文体活动,公共卫生、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治安网络,建立警务室,组建联防队,构建了由民警,居民参加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体制。帮扶救助网络,对贫困户、低保户、富余劳动力进行登记管理,建立台账,联系社区辖区村、周边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帮扶机制,开展技能培训,做好资金争取、用工对接、劳务输出等扶贫解困工作。对已建立的60岁以上老年人档案进行细化,建立孤寡老人、空巢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和经济困难老人5种分类档案,实行分类管理。
四是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愉悦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让社区居民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智力、体力投身于工作生活中,把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成立秧歌队、舞蹈队、扇子队、电影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社区知名度。2016,每周在疏新佳苑社区人民广场播放一场电影,在居民中反响热烈;举办了一次“祝福祖国”专场文艺演出,镇机关干部和各村居民自编、自导、自演,既歌颂了党,歌颂了祖国,又唱出了全镇人民的爱国热情,展示了DS人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
三、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村民参与积极性不足,缺少社区发展内动力。农村青年大多在外打工或在企业工作,在家的多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对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二是社区建设只是把居民楼建起来,住进去了。养老、教育等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物业管理、文化生活的质量不高,导致入住率不高。二是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专职人员少,精力有限。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政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因地制宜调动群众,加大对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强化市场思维,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
二是多元化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下派工作人员或招聘专职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原任村干部分流等办法解决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2017年3月10日
—4—
第三篇:卫贤镇植树造林工作汇报
卫贤镇2012年植树造林工作汇报
2012年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制定了“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确保成活”的工作思路,镇党委、政府吸取经验、集思广益,除了采用传统的全员上阵、发布通告、营造氛围和签订责任书等工作方法外,从细节入手,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了造林效果。
一、2012年植树造林完成情况
自春季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以来,我镇造林1400亩,补植补造3000亩,绿化通道25公里,中幼林抚育3000亩,义务植树15万株。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尚村、裴营、香菜、赵岗、杨马湖五个项目区林网建设、淇滑线、距新线通道绿化及淇河沿岸生态绿化为重点,以经济林为亮点,打造重点林网、精品林带。采取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方针。力争造一片、绿一片,活一片,亮一片,注重造林成效,巩固造林成果。
二是先行垫资,栽活结算。镇政府与各管理区签订协议,挖坑、买苗、栽种、刷白、保活、管护等一系列工作,由管理区先行垫资,待到4月、6月、10月验收过后,栽活一棵树
苗,镇政府结算一棵树钱。否则,管理区不但得不到“挖坑、买苗、栽种、保活、管护”等款项,还要接受镇政府的严厉处罚。这一方法直接避免了植树时人为原因栽不活树的现象。
三是机械挖穴,做好监督。在挖树穴时,为避免人工挖穴敷衍了事,规定一律使用挖掘机,机械作业完毕后,管理区上报镇政府,由党政办、林业办负责对树穴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树穴,坚决返工,只有全部达标了,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确保了树穴的质量。
四是提高标准,确保成活。在购苗环节上,管理区自行购苗,苗木必须达到株高3.5米、胸径2cm以上,党政办、林业办验收合格,方可种植,避免了统一购苗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植树环节上,先对植树工人进行统一技术培训,要求树苗必须侵泡48小时以上,浇大水、封高土、踩严实。由党政办、林业办负责验收,确保已种的每一棵树风吹不歪,雨淋不倒,站的直、活的成。
五是教罚并举、加强管护。各管理区、各行政村聘请责任心强的“五老人员”即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老劳模任护林员,护林到株、责任到人,确保每一棵苗木都能受到精心呵护。各中小学校开展“争做绿色小卫士”活动,教育学生要成为爱树、护树的小卫士。镇政府对人为破坏林木者,毁坏一颗,栽活三颗,罚款500元,毁林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卫贤镇高产创建工作汇报
努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 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
中共卫贤镇党委政府
(2011年9月)
尊敬的杨总经济师、各位领导: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精神的新形势下,各位领导到卫贤镇调研指导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既体现了各位领导对卫贤镇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卫贤镇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近年来卫贤镇的高产创建工作情况。请领导多提指导意见。
一、基本情况
卫贤镇位于浚县西南部,幅员面积91平方公里。淇河穿境而过,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共有耕地8.2万亩。辖48个行政村,6万口人。粮食、生猪、蛋鸡等农业产业发展很好,是典型的农业强镇。我镇抓住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认真搞好“三项开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井渠配套的发展格局。2008年以来,投资3000多万元,认真搞好了尚村、裴营、赵岗三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区建设,新打机井310眼,疏通沟渠139公里,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全镇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7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80.2%。
二、具体做法
一是成立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由镇长侯宝华担任组长,成员由镇农业办、财政所及项目区涉及管理区有关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指导组由镇农业办技术员组成,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项目档案。严格按照有关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承担任务、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便于当地农民观摩学习。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在示范区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药剂拌种、冬春控旺防冻防倒、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综合配套技术。采取统一培训、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管理的“六统一”服务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通过以上措施,今年全镇小麦平均亩产达530公斤,示范区小麦最高单产达650公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 — 2 —
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立足生产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示范区提供了科技支持。坚持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目标,整合镇成人学校、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资源,切实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目前,全镇共有农业技术员55人,其中,专业技术员5人,农民技术员50人。坚持把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与培育新型农民相结合,通过科技巡讲、农民夜校授课等形式,引导农民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加大投入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正是牢牢抓住国家和省大力支持“三农”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技术装备的投入,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耕作向机械化生产的跨越,形成了灾年不减产、丰年更丰收的良好局面。
(二)科技支撑是加快示范区建设的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们正是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农民技术员,全面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努力构建镇有农业办、村有技术员的农技推广网络,搭建了实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提高了科技对 — 3 —
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使我镇的示范区建设始终走在了全县前列。
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示范辐射,有效约带动了我镇小麦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保障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镇将认真总结经验,通过采取新的农业科技技术、整合项目等措施,更好的完成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工作,为全县粮食高产树立典型样板。
第五篇:五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精)
发展社区经济,服务社区百姓,确保社区平安 五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1年9月30日
汇川区董公寺镇五星村位于遵义市城郊北部,距中心城区3公里,210国道、川黔铁路、遵崇高速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全村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9亩,辖11个村民组, 729户2951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党员80名,村集体企业3家。2008年以来,遵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五星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本村的实情,按照“发展社区经济,服务社区百姓,确保社区平安”的工作目标,切实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服务质量,务求工作实效,五星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完善社区设施服务平台。为了认真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五星村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根据村的实情,制定了三年社区建设规划,遵循简单实用、多功能全覆盖原则,挖掘现有潜力,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逐步完善社区设施服务平台。通过三年的社区建设,投
入资金,建立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计生服务站、爱心救助站、社会保障服务站、经济服务站、文体服务站、信息服务站、多功能培训中心、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室外健身场所、便民服务点等服务平台,健全了社区服务体系,群众办事便捷,服务高效。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壮大积累集体经济,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顺应市场经济要求,按现代企业制度,盘活集体企业,稳定社区居民的就业。村支两委先后对五星水泥厂、五星建材厂、沟口水管所3家集体企业生产经营转制承包,企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稳定了社区村民人的就业。同时大力协助国有企业贵州珍酒厂的改制并购重组,增加了社区村民的就业岗位个。
充分利用城郊村级社区的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发展企业。社区相继引进了遵义建安混凝土有限公司、遵义汇龙运城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社区落户,推动了村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当地200多名村民的就业安臵,增加了家庭收入,同时,汇龙公司对流转土地的村民入股实行保底分红。
组建社区经济实体,依法流转土地,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开辟新兴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社区村支两委审时度势,投资100万元,吸收民间资金,成立了由村集体控股的遵义
市福汇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事土地流转开发利用。给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积累,村民增收致富,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三、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扎实开展社区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是以“四在农家”和“新农村黔北民居改造”建设为载体,投巨资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别。社区村委会先后投入400万元完成了16公里村通组公路的硬化,投入30万元修建联户水泥路27公里。全村11个村民组实现了组组通水泥公路,90%的村民改厕、改灶、改变居住环境,家家户户通水泥联户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
二是党报党刊订送到组,提高社区村民政策、信息知晓率。社区村委会预算专项资金,为各村民小组订购的遵义晚报、遵义日报、贵州日报等,在各小组设臵报刊投递点,并与报刊发行部门签订协议,将订阅报刊直接投送到各村民小组,使村民能及时了解时事新闻、政策和各类信息。
三是安装通组路灯,“亮化”村庄,提高安全度。社区村委会投资3.5万元完成了210国道至五星小学1500米路
灯安装亮化工程,使村容村发貌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社区村民夜间出行更方便,更安全。
四是强化计生优质服务,开展计生对象“贴心行动”,让遵守国家计划生育国策的村民感受到社区组织的关爱。社区村委会制定了计划生育“贴心行动”制度,对每户计划生育新生婴儿户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并送给土鸡蛋100只、免费为新婚夫妇计划生育提供预防新生婴儿缺陷干予保健药品、对参加妇检的对象每次每人发放10元的误工补贴、对计划生育夫妇办理计生养老保险给予50%缴费补助(已投入资金30000元补助了51户计划生育夫妇办理计生养老保险。
五是坚持集体经济用之于民,让社区全体村民普及基本医疗保障,享受社区经济发展成果。社区村委会已连续三年每年无偿为社区全体村民交纳新型农村合医疗保险金162540元,今年将达到元,使参合率达100%,改变了社区村民生病不敢住院的历史,防止因病返贫,稳定了村民的致富与发展。
六是建立社区环境卫生整治保洁机制,美化社区环境。社区投资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了垃圾临时储存池库,并聘请专人组建了环境卫生保洁队,负责村组级道路的保洁、垃圾清运、边沟清理,使社区环境整洁,杜绝的脏乱现象,极大地
改变了社区村民生活环境面貌。
七是以创建“平安村寨”为载体,成立专业治安巡逻队,确保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社区认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立了专业治安巡逻队,购臵治安巡逻摩托三辆,设臵了治安执勤岗亭和进出村治安花杆,开展夜间治安巡逻和实行夜间进出车辆查询登记制度,认真做好调解工作,使社区村民做到矛盾纠纷户不出组、组不出村,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群众有了极强的安全感,构建了社区的和谐。
八是积极引导发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了社区村民的文化生活,尊师重教,支持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村委会积极引导社区村民开展喜爱有益的文体活动,为村民自发
组建的晚间露天健身舞蹈队提供活动场地和配臵必要的音响设备,免费提供照明用电、饮用水、座椅等,建设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为群众的文体活动搞好了服务,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社区非常关心支持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校周边环境开展整治,抓好校园周边安全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每年教师节对教师进行慰问。
九是加大社区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村委会投入资金,维修农灌沟渠2500米和多处山塘的补漏,常年检修电力提灌设施,为村民修建饮用水池和安装饮用水管道,在严重干旱期间,使村民生产和人畜饮用水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十是切实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着力改善民生。十是切实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着力改善民生。常年对困 切实开展扶贫济困工作 难群众开展临时救助,使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有了充分的保 障。每年常年和春节等对贫困党员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 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做好低 保申报与动态审核,做到应保尽保,现全村低保户 35 家 75 人。同时做好危房户改造申报工作,有 16 户危房户的住房 已得到改造,享受了国家的危房改造补助。十一是社区坚持以群众的需要开展各项服务,党务、十一是社区坚持以群众的需要开展各项服务,党务、村 务公开透明,干部群众和谐相处,务公开透明,干部群众和谐相处,群众充分信任社区组织和 充分信任社区组织和 信任社区组织 满意社区服务。满意社区服务。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坚持把完善民主制度、社区服务 保障村民自治权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同时,社区党总 支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以网格化服务为载体,积极开 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通过社区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党 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保障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村 民自治与社区建设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 设进程,社区始终把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民计作为社区建设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社区群众充分 信任社区两委组织和干部,满意社区提供的服务,成其体现 在社区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无村民报名与上届当选两委干 部竟选的高度信任境界。6
总之,五星农村社区通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但建设工作中的也存在一些不足,离上级党委 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还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进一步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建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