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大全)

时间:2019-05-12 19:0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大全)》。

第一篇: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大全)

西部农业发展方向

实蘸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在世 纪之交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对于优化 地区生产力布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强民族团 结,推进改革与发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 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目前,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条件基本具 备,时机已经成熟,不仅为经济发展指出了方向, 也为农业和农业科技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 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 真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际行 动,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促进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一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与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重庆,西藏,青海,甘肃,新疆,陕西,宁夏,内 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3.5 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0%左右.土地面积680 万,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进一 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建立多种形 式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明显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农业在战胜严重自然灾害条件下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6 毫主科砷证湃t堆2000/4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1997年西部地区粮食总产量10018.8 万t,棉花1314万t,油料364.0万t,肉类1095万t,蛋类170.7万t,奶类203.7万t,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0%,28.5%,16.9%,21.3%,7.7%和26.3%.其中,人均粮食占有量446公斤,比1980 年粮食总 产量增长了2 倍多,年平均递增2.4%;人均粮 食占有量增长了31%,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西部地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畜牧业比重上 升,种植业和畜牧业已居主导地位.据1980~ 1997 年统计资料,种植业比重下降8.34个百分点,1997 年达64.496,畜牧业比重上升7.4 个百分点,1997 年达30.896,而渔业仅上升1.2 个百分点,林业下降0.5个百分点.在种植业内 部结构中,经济作物比重明显上升,粮食作物种植 面积比重下降.据1980-1997 年统计,1997 年经 济作物面积上升了12 个百分点,占21.2%.粮 食作物面积下降了12个百分点,降至73.596.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产值已从1985年的257 亿元上升到1997 年的7575 亿元,年均 增长速度达32.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曾大,从1980年的670上升到1997 年的1240 元.但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中也面临着困难与问 题,主要有:(一)人口增殖过快,粗放经营,广种薄收, 主要农产品供需极不平衡.西部地区除平原,盆地 和绿洲农业比较发达外,其余大部地区生产条件较 差,自然灾害频繁,耕作粗放,单产低下,一些地 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二)历史上形成的农牧结合经济结构逐渐为 单一粮食生产所代替,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1997 年西部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1.2 万 亿元,仅为全国的11%;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 元,仅为全国的54%.(三)长期滥垦,滥伐,过牧经营,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过程强烈,农业生态 环境继续恶化.长江,黄河源头和陕北,宁南等地 区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强烈.不仅对本地区农业生产 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对中下游农业生产和经济发 展产生一定影响.(四)农业资金物质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基本生产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产 量年际间波动大.据1997 年统计资料,西部地区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50 万ha,其中受旱面积830 万公顷,成灾面积470 万ha.严重影响农业持续 稳定发展.(五)农业科技发展滞后.成果转化难度大,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已成为农业发展主要限制因 素.西部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应市场经济体 制和农业科技自身特点的科技体制尚未建立起来.队伍不稳,条件较差.手段落后,投入偏低问题尚 未解决,特别是广大农村l2 周岁以上人口的文盲 率占50%左右,比全国高出1/3 多,严重影响农 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西部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类型复杂多样,全区 农业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不同地区 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生产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需 求,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一)西南区位于秦岭以南,滇南,桂西山地 以北,西依青藏高原.东邻长江中游丘陵,平原, 包括云,贵,川和重庆.山多山高平坝少,是自然 条件和农业资

源最为复杂多样的地区,除四川盆地 外,高原山地农村经济贫困落后,生态环境恶性 化,急待开发与治理.该区农业发展方向,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生态 环境治理相结合,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 设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为农业高产 优质高效和改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要增加物质, 技术投入,变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大力调整农业 结构,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改进品质的同时,积 极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桑茶果;巩固提高平坝以生 猪为主的畜牧业商品生产;充分发挥山区优势,重 点发展林,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以农产 品和林特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乡镇企业,加快脱 贫致富步伐.—— 兴修水利,改田改土,建设高产稳产农 田,努力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 力.—— 努力增加粮食产量,改进品质,发挥烤 烟,油菜,生猪,蚕桑生产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 力.—— 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商品基地,包括粮 食,油菜籽,生猪,蚕桑,柑桔商品生产基地,板 栗,核桃,术耳,中草药等林特产基地,烤烟,茶 叶,甘蔗,半细毛羊,用材林等生产基地 ——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大力恢 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二)青藏区东起横断山区.西抵喀喇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北达阿尔金山——祁连山,包括 青海,西藏.自西向东三级地貌台阶的最上一极台 阶,地处高寒,是土地面积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 区.该区农业发展方向,应实行以牧为主,牧农林 综合发展.大力提高放牧畜牧业生产水平;继续加 强粮食和人工草料生产,逐步实现粮食自给;合理 经营与开发天然森林;不断改善交通,商业等经济 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促进商品流通,发展民族经 济;建设地毯毛羊,半细毛羊和肉乳兼用牦牛商品 生产基地.—— 努力提高放牧畜牧业生产水平,积极发展 毫止.}研任济管lit2ooO/427 视角与思路 商品性,季节性畜牧业.—— 在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扩大 油菜,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以及蔬菜和豆类作 物,提高商品率.—— 合理经营,开发天然森林资源,建设营 林,采伐,加工与综合利用的林区经济体系.—— 有重点地建设二类生产基地,即巩固提高 西藏“一江两河”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建设以牦 牛,藏绵羊为主要畜种,以地毯羊,牛羊绒,肉为 主要商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三)甘新区位于包头——盐池——天祝一线 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新疆,甘 肃.深居内陆,地广人稀,是西北的粮食,棉花, 甜菜,畜产品重要基地.该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农牧并重,以农为主.发展集约化的绿洲农业与农牧结合的放牧畜牧业;建设优质高产棉花,甜菜商品基地和区域性商品粮 基地,瓜果基地和以羊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建立节 水型农业技术体系;防治沙漠化,盐碱化.合理开 发利用山区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牧并重.以农为主,发展自给性和商品 性的高度集约化“绿洲农业”,以及农医与牧区紧 密结合的集约化放牧畜牧业.—— 节流为主.节流与开源相结合.建立节水 型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瞄准国内外市场,发展优势产品的商品生 产,建设优质陆地棉和长城棉基地以及轻纺工业基 地,建设以毛,肉,乳为主要产品的综合畜牧业生 产基地,巩固提高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和新疆的甜 菜生产基地.—— 种草种树,防治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合 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保护并改善脆弱的生态环 境.(四)陕宁区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括陕西,宁夏,是黄土高 原覆盖地区,也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该区农业发展方向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粮食稳定自给,适当扩大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 的比重,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积极发展乡镇 企业,同时,要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保护 28 毫生科研枉济蕾堆200o/4 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建设基本农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努力提高单产.抓好水浇地,并在有条件地区 积极兴建大型节水农业工程,实现农业高产,优 质,高效;抓好旱作农业工程,努力改变广种薄 收,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提高自然降 水利用效率,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 作物,林果业和畜牧业.以及乡镇企业,优化农村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在适宜的丘陵山 地.积极发展苹果,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有 计划地退耕还牧.建设人工草地,发展草粮轮作, 强化农牧结合;根据干湿过渡地带的立地条件,着 眼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水保 防护林.—— 坚持园地制宜,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治塬,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 进行综合治理,集

中治理和连续治理.要重视治理 后的巩固与提高,防止新的破坏和反复.天然林与 草地要加强保护,逐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 环.三,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必须确立长远发 展观念,调整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 展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一)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 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旅建设.要在 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指导下,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综合治理.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 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 害能力;增加物质投入,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实行种子 产,购,销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作物,林木畜 禽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机构 和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 时,要加强交通,通讯,村镇等建设,繁荣农村文 化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二)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针对西部地区 视角与思路 农村产业结构,城乡经济结构不够台理的状况,要 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契机,依据区域资 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重点 是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立足提高粮食单产,改进品 质,保证总产;依据“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 则,调整经济作物布局,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发 展商品生产;要逐步突破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 构,并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发 展;要把不宜耕作的山地,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还牧.在整个农业体系中,调整农,林,牧,副, 渔的比倒关系.在农区,要推动畜牧业生产由家庭 副业逐步向专业化和商业化生产转变;在牧区,要 加强草地建设,不断改善畜群结构,大力发展牛羊 免等草食动物,加快畜群周转,增加产品产量,提 高经济效益.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如甲鱼,河蟹等.还要 利用重大转机发展林业,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保 护林,绿化荒山荒坡,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重视 经济林,薪炭林的建设.(三)建设优势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根据西 部地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建设名,特,优产品生产与加工商品基地.近期重 点建设新疆棉花,西北优质瓜果,西南热带水果, 云贵优质烟草,云南名特花卉,四川瘦肉猪,西部 草食畜产品和西部中药材等商品基地.在投资上, 要采取国家与地方联合投资办法;在布局上,要统 一 规划,发挥地区优势;在建设内容上,既要重视 产中.更要加强产前,产后,特别是产品贮运,保 鲜和加工技术,突出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在产供销 上,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建设优势 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要吸收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 院校参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 品附加值,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量和竞争能力.(四)大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针对西 部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污染 等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制止掠夺性经营.种植业要 杜绝盲目滥垦,对已被不合理开垦的陡坡地,风蚀 沙化严重的草场,以及影响水产增殖和调蓄洪水的 水源,要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渔;木材生 产要严禁乱砍滥伐,要由过去的资源开发向生态保 育型转变;牧业要保护好草地资源,合理轮牧,制 止乱牧,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渔 业要制止捕捞经济鱼类的幼鱼,规定捕捞限额,使 资源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对长江,黄河源头水资 源严格保护,对沿流域灌区水资源要充分利用地表 水,地下水要先用浅层水,少用和不用深层水;要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此, 要宣传普及有关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科学知识, 同时,要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还要制定和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如土地法,森林 法,草原法,渔灶法,水资源法等,充分运用经济 和法律手段保护资源,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五)稳住和发展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 和队伍.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是农业科技进步三 大支柱.经过5O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 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队伍初具规模,取得了 可观的科技成果实用技术,为迎接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当前,要制定优惠政 策,增加资金投入,完善体制,稳住队伍,刨造较 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吸收更多优秀科技人员到西 部地区工作.同时,要组织国家级农业科研,教学 单位的力量,投身西部农业

大开发,承担科技任 务,推广科技成果,培养人才.(六)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O%,其中文 盲,半文盲高达4O%~5O%,尤其是广大山区和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落实,很不适应 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在这些 地区举办农村广播学校,函授学校,业余学校和夜 校.向农民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加强山区,牧区以 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办好农业中学和农 业职业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鼓励 农业研究会,协会招收帮手,传习技艺,培养有技 术专长的新型农民.总之,要采取多形式,多途 径,提高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这 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 经营转变的基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第二篇: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策略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策略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这个西部大开发的重大的战略。十年以来,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此我们看到了西部地区的重大变化。在西部大家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地区根据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来壮大地区实力。本文从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入手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这些年来的成绩、经验教训都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空间,对于今后西部大开发的路该怎么走要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西部 大开发 旅游资源 优势 可持续发展 策略

正文:

一、前言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发展经济都要依靠大量的工业生产来拉动,并不是所有的地区要在资金的堆砌下发展地区经济,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要跟随着成功的案例去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都应当立足于自身的所具备的条件,自身拥有的资源,盲目的追随别人走过的路而忽视了自身的优势最终会导致问题的出现。从我国西部的自身条件来看,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没有交通运输的优势、没有舒适气候的优势,但是西部地区拥有的旅游资源是其他地区是不能比拟的。我们的策略顺着优势走,充分发扬优势,规避劣势。

二、西部旅游资源的优势

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甘肃的敦煌莫高窟,西藏的布达拉宫,四川的九寨沟,重庆的大足石刻,云南的丽江古城„„这些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在西部地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有10多处,在全国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的十处中,西部占了一半;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省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国的68.6%;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族建筑、与众不同的民族风俗文化;还有西部地区历史上的神秘地带,都是一个个令世界各地的游客向往的胜地。从西部的自身所具有的旅游资源来看,具有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品位高、垄断性强、个性化成分鲜明等特点。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西部的旅游资源并不是想东部某些地区的旅游点那样,是人工雕琢出来的,而是天然形成的,更是有着对游客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从某些游客的角度来看,那些充满神秘气息的土地更是他们向往的地方。我国西部地区的边境线长,与十多个国家接壤,开发旅游资源的市场广阔。随着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交流也促进了我国旅游的发展,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给了世界。

在国家政策方面,不管是改革开放还是西部大开发,这些战略性的支持都推动了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一个投入少、效益高、关联性强的旅游业的培育来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这是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子。政府也倡导“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不仅体现在政策支持上,而且还在实际行动上支持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优化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西部地区的某些问题,建设道路交通体系来方便游客的旅行,以此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者,完善旅游资源的管理服务系统。

三、西部地区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据统计,十年来,西部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19倍,部分省市旅游业的创汇高于当地GDP的10%。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然成为了西部各省的支柱性产业或者是先导性产业。

第一,旅游产业形象日趋明显,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西部,旅游业的创汇收入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功能越来越明显。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开始重视发展旅游业,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新兴产业,旅游业的生产力开始快速增长,旅游产业从被动接受型转变为经济产出型,一些较偏远的地区也靠着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资源开发出具规模,旅游产业基本成型且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旅游产业的日趋成熟,一些著名的景点呈现出旅游一条线的趋势,将旅游景点串联成服务体系完善的旅游线路,沿线的旅游资源开发的逐步到位,而且基础设施完备。这种一条线的旅游资源发展模式使得线路附近的经济被带动起来,从而使得西部地区一些距离较远的村落有了更便利的联系。

第三,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之前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得不质的飞跃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随着国家队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的增加,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业的逐步健全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档次的提升做好了铺垫。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各种配套设施已经逐步建立成为一个系统,各个部分都能够协调运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旅游。

第四,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较低,区内发展差异较大。毕竟西部地区的开放时间比较迟,旅游产业的起步比较晚,所以其总体的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原有模式的滞后部分还没有完全改善,新模式未完全建立,这种不稳定的发展模式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全。地区间的差异也很大,一些较早开发的著名旅游景点比新近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到更多的游客,另外,那些具有特色的体现民俗的文化遗产比自然风光在一定程度上更胜一筹。

我国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

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995 91 121

2000 126 307

2005 352 359 264 316 101 528 44 446 59 11 2 100

2007 545 577 382 512 129 860 135 612 70 16 3 162

2008 577 602 450 154 117 1008 31 660 16 10 3 136

2009 558 643 537 289 110 1172 79 771 13 15 4 137

2010 602 806 703 354 130 1324 104 1016 15 20 6 18

5138 125 29 165 11 139 21 2 1 74

61 339 52 280 55 7 3 95

(中国统计年鉴2011)

从西部地区总体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的省市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来,这个收入数额更是呈指数型上升。从各个省市的比较来看,云南、陕西、广西三省的旅游外汇收入位列前茅,而且历来都是处于领先位置的,相比较于其他地区来说,这些省的交通比较方便,而且著名的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所以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外来游客。

四、案例:九寨沟的现状与未来

九寨沟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其主要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为主要特色,集湖、瀑、滩、流、雪峰、森林遗迹藏族人文风情为一体。据四川旅游政务网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九寨沟的接待人数道道了169.41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310016.75千元。从中可以看出九寨沟的游客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并且为四川省的旅游业收入创造了很大价值。

从九寨沟的发展来看,这个旅游胜地一方面为自己打响了国际品牌,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设计了鲜明的旅游形象路线。九寨沟的成功道路归功于全面完善的规划保障,景区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发了个性化的旅游,特别突出了生态旅游特色的规划设计。在管理体制上,九寨沟的发展战略是以环境第一为管理目标的,结合当地居民参与发展的方式,这样的战略定位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为首要原则的发展方向,可以一直保持着九寨沟景区环境优势,同时又与当地居民共同管理,管理的力度加强了,保护更到位了。

五、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西部的旅游资环源整体开发的力度不够,产业结构和质量不尽理想。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大部分以自然风光为主,然后又有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等成分。这个组成结构过于简单化,还有语言沟通上的问题,导致大多只能以欣赏为主,难以参与到其中。

第二,缺乏统一的互助协作,旅游景点各自经营,没有形成一种整体优势。因为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所以在融合成一个具有集聚效应的旅游资源是有困难的。另外,为了各省自身的利益出发,与其他省份进行竞争,所以都是小规模的发展,没有凸显出总体优势。

第三,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粗放。西部地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着盲目性,导致了供需失衡和生态环境系统的退化。许多开发部门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急于谋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的效益。

六、从九寨沟看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未来发展策略

针对于我国目前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打造自身的发展品牌,做好宣传工作。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多只是在国内著名,但是在国际上的知名不高。为此,要大力进行宣传,申请名胜区等,不但能够加大对现存旅游资源的保护,而且有助于开发附近的小型旅游资源,形成集聚效应。

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中国加入WTO,世界旅游资源逐步走向共享。对于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薄弱的西部地区来说,对世界开放其旅游资源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西部开发自身的旅游资源时,需要学习东部地区甚至是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先进思想,以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态势想世界宣传、展示其自身的魅力,让西部地区真正走向世界,使世界充分了解西部。

西部地区的旅游走向世界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就是要成片地开发高品位的旅游资源。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全面考察和科学的评估之后,选择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前景看好,又是优势项目的旅游资源,采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合力开发的手段,全面对此类项目进行规划,使其成为高水准的旅游精品。

二.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旅游资源的利用创造条件。西部地区是我国交通欠发达地区,交通网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由于大多的旅游资源又是天然的,更是在交通较难达到的地区,所以要做好道路建设,确保游客的集散。

为了加快改善西部地区落后的交通状况,加强旅游资源相关的配套设施。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道路交通情况,提高道路的等级,扩展道路的网络化覆盖面。除了公路之外,铁路的建设也要逐步地提升等级,甚至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机场,或者是内河的航运,水、陆、空三方面的结合将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系统化和整体化。

在搞好交通运输的同时,那些与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也不能落后,比如说通讯、水、电、食宿等。我们知道,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东部地区那么完善,不管是供水供电都比不上东部地区的便利。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这些基础设施必须要跟上,完善的餐饮、宾馆建设应该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完备起来。如果只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而忽视了基础设施对于旅游资源的帮助,那么这种发展也是不长远的。

三.政府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的扶持力度。旅游产业是西部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关系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西部地区发展其他产业的优势尚缺,又缺少其他产业来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所以政府的投资和支持很重要。

在取得资金的途径方面,建立比较固定合理的导向性资金渠道,保证每年都有一定强度的投入用于重点精品项目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包括饭店投资机构、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此外,通过拓宽旅游业融资渠道,例如:建立招商中介机构、筹建旅游发展基金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股票和债券规模。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投资是一种比较长期的投资方式,资本一旦进入这个产业,就会滞留在开发、建设和经营的过程之中,所需要经历的这个过程越长,那么投入的风险就越大。而一般的投资者对货币财富项目凝固资金的投资回报期望与现实的进入风险抑制我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现实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就需要建立旅游资源的进入与退出机制,这种机制只能够在现代金融制度中通过市场建立起来,然后实现旅游开发融资的社会化,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通过有效的中介为投资方与融资方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四.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资源为首要原则。我们知道,任何资源一经开发之后就会逐步地减少,并最终趋向于枯竭。旅游资源更有其特殊性,尤其是那些在西部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原本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就比较脆弱,开发之后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游历,对该地的生态环境会有一个逐步影响的过程,结果当然会对该旅游资源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我们不能为了一时地为了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来产量化地开发旅游资源,这种是违反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除了自然旅游资源,西部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对于自然旅游资源来说,虽然受到的影响情况不会那么明显,但是从敦煌莫高窟的例子来看,随着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人的身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对于石窟内的壁画和雕像等也造成了一些危害,那些雕像和壁画的色彩和表面出现一些损耗。

因此,对于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来说,应当根据本景点的自身条件进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力度,要考虑到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发展、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进行的建设活动。因此在开发时,首先要对资源进行评估,分析该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开发价值,然后确定其开发的规模和开发方向。可以通过四个指标来实现:环境生态承纳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和经济承载量。

总之,在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的时候,应当全面考虑,立足于西部地区自身,也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不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了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中国西部地区旅游卡法对策研究》郑利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2、《九寨沟旅游考法思考及对云南旅游资源发展的启示》蒙睿 戴波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123、《国家统计年鉴2011》

4、《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陈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3

5、《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之构想和对策》肖霞 胡浩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6、《关于西部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吴传清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3

7、《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刍议》唐建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

第三篇:农业生产

互动关系,接触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制定的各种战略以实现跨国交流和良好的社会口碑;认识当前西藏形势、环境条件等宏观现象,能够接触真实的实地操作,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内容

在实习的前两个星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下地对作物的长势进行分析,如株高、病虫害和当前生长发育阶段等分析。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我了解到农学专业对作物分析的基本操作流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带来繁琐的纠正工作。刚开始认为对于简单的记录工作完全可以胜任的我,慢慢麦在西藏仅有零星种植。广大农牧民群众缺乏对这一古老作物认识和了解,更谈不上科学管理,随着我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燕麦不但是优质饲草,其籽粒还是优质饲料。其茎叶多汁、柔嫩、营养价值高,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纤维均高于小麦、青稞秸秆,在西藏燕麦作为主要放牧,造成现在草场退化,产草量降低,载畜量下降,高原生态受到威胁。草畜矛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客观上要求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挖掘潜力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所以发展燕麦生产势在必行,且迫在眉捷,是解决西藏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和实现农区畜

2、西藏燕麦科研与生产现状

2000年以后西藏自治区粮油基本实现了自给,广大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的种植比例。以此为契机,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自2004年起,从全国不同省市引进优质饲草作物品种试种。尤其是自加入了“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并建立日喀则试验站后,从全国各相关燕麦研究机构引进200余份优质燕麦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从中选择出适宜西藏一江两河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白燕2号”、“农饲30”、“白燕8号”、“夏粮秋草”等栽培模式。使农民在短期内认可了燕麦是优质高产的饲草作物。

2.3示范推广

第四篇: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河北省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利用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形成了八个农业分布区

1.坝上高原牧农林区

2.燕山山地丘陵林牧农区

3.燕山山麓平原农区

4.太行山山地丘陵林木区

5.太行山山麓平原农区

6.低平原农区

7.冀西北山间盆地农林牧区

8.滨海平原农牧渔盐区

指导同学们小组讨论,分析河北省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1.平原面积大。是华北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广大,地形平坦开阔。

2.耕地面积大。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耕地面积广大。

3.土地类型多。河北省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是五种地形类型齐全的省区。齐全的地形类型,为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4.中低产田面积大。开展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使中低产田转化为中高产田,增产潜力巨大。

5.农业已有相当基础。河北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现有耕地619.9万公顷,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但各地耕作制差异很大。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花最重要,本省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邢台、邯郸素称“冀南棉海”。此外,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也重要,与棉花合为本省五大经济作物。畜牧业是本省仅次于耕作业的重要农业部门。河北还是我国重要渔区之一,以沿海渔业为主,唐山秦皇岛是主要中心。本省盛产栗、杏、柿、梨等果品。

6.各类待开发的资源还很多。

(转折)虽然河北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很优越,在农业生产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河北省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叶存在着一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水资源紧缺。河北省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没有大江大河。春季河流容易断流。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2、旱涝灾害频发。河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故春季多发旱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变率大,多暴雨。加之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泻洪能力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下洪能力下降。因此在夏季,又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旱涝灾害多发,极大影响了河北省的农业生产。

3、风沙。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又比较低平,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肆虐。

4、盐碱。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5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005年末,河北省实有耕地总资源6396.2千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3%,人均耕地0.1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2005年内增加耕地数量8.1千公顷,年内耕地减少数量53.4千公顷。耕地面积减少趋势仍未得到控制。

6、人口的增加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

为了更好地推进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加大农业投入

3.实行科教兴农战略

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5.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

6.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初步形成以京山、京广铁路沿线为重点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区域内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75%以上。以京山、京广铁路沿线和张承坝下地区为重点的优质玉米产业带,种植规模继续扩大,占全省玉米面积的80%以上。以沧州、廊坊等地为重点的优质大豆面积继续扩大,对全省的大豆生产带动力增强。以张承地区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和以冀东卢龙、冀中永清、冀南大名为主的甘薯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棉花生产,形成了以邯郸、邢台、沧州、衡水为重点的黑龙港流

域优质棉产业带,面积占到全省棉花播种面积的79%。油料生产,以冀东、冀中和冀南为重点的优质油料产业带,成为全省油料生产的重点地区。蔬菜生产,以中心市场为依托,着眼于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到目前,张承地区无公害错季蔬菜、环京津地区精特蔬菜、冀南地区茄果类蔬菜、冀中地区日光温室蔬菜、沧衡地区大中棚蔬菜、冀东地区中小棚和露地蔬菜六大特色产区格局已基本形成。

第五篇:中国现代有机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

中国现代有机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

摘要:最近出现毒馒头,铬大米等食品安全事故,本文从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详尽记述了有机农业发展在政策、技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现阶段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对策,即从政策扶持、市场开拓、理论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宏观策略。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以农业立国已有几千年,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却能长盛不衰,并以占世界6%多一点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令全世界瞩目。究其原因,就在于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套既会种田、又会养田,通过农牧结合,善于“永续经营农业” 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为现代有机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国通过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发,一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推广,也为现代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据统计,中国目前开发和认证的有机产品品种数量已超过300种,如中国的豆类、茶叶、花生、蜂蜜、野生及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核果类(如板栗、核桃等)、蔬菜等众多的品种资源,中国许多地方的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尽管中国还有一些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如果将有机农业作为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也具有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地方资源优势,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云南、西藏、内蒙古等地区)。

近年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产品开发加快,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

全国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绝大多数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同时,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有机食品企业中,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较占优势。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江苏、江西、内蒙古、吉林等省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而相对滞后的地区,如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省份正在加快发展。市场现状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研,北京的超市中销售的由COFCC认证的有机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的3倍以上,上海的超市中销售的COFCC认证的有机蔬菜的价格为常规蔬菜的2~3倍,而且销售状况相当不错。当然这是因为“物稀为贵”,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初期,在最发达城市中有机食品的价格定位。根据对南京的有机蔬菜的市场调查,其价格为常规蔬菜的1.5~2.0倍左右,明显低于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和上海的价格。在全国各地销售的由COFCC认证的有机大米的价格为同等级常规大米的1.4~3.0倍。在不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高级知识分子、白领阶层、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为主的消费群体;集团消费也占有了很大的有机食品市场份额。中国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常规食品销售额0.08%,是2003年的4倍,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相比,相差25倍,可见中国的有机食品产业即使只从国内市场分析,也可以说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顺应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的潮流,结

合中国国情,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起来的。特别是2000年以来,有机食品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以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安全、优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有的部门或机构片面夸大有机食品在整个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将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称为是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目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的生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既面临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的矛盾,又要满足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相当规模和适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到2005年底,有机食品企业数近2000家,但企业及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数达到4000多个,生产面积230万hm2,食物生产总量已达488万t。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0.1%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据资料显示,2005年,在中国有机产品中,农林产品86.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市场质量安全现状最令人担忧的畜禽肉类产品仅占7.1%,加工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加之消费习惯和地域品牌的影响,无法形成多样化的有机食品市场。

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食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主要体

现在: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迄今为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很少。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有机食品。发达国家为鼓励有机农业,利用WTO绿箱政策,制定本国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

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 有机食品的生产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更高,其投入的劳动力、技术、认证、营销成本也比一般食品要高得多,而且在当前的条件下中国农民尚不能自发地生产有机食品。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主要是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财力又十分有限,许多企业还没有外贸进出口权,并受到国内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限制。为此,国家应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尽快落实全面扶持有机食品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建议中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

中国有机食品的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建立基地、循序渐进的开发原则。应选择基础好、容易转换成有机食品和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如杂粮、杂豆、茶叶、放牧性畜产品、开放水域的水产品等),发展精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有机大豆-如酱油、豆奶粉、黄豆芽、豆腐;有机奶及其制品、有机茶饮料等);在市场开发上应以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为主,销售对象

应面向孕产妇、婴幼儿、高级知识分子、高级白领、大型企业的集团消费。

有机食品的生产以有机农业为基础,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农业,它引入了农业产业化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现代育种学、新型生物科学;土壤培肥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而且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加工过程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防腐剂和保鲜剂,因此,要利用现有的理论和高新生物技术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展新型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攻关。只有应用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等,才能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加强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这就需要农业、环保、海关、技术监督、认证认可、工商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建立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国家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春学、王玉林、李华臣:开发有机农业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J],垦殖与稻作,2006(2).[2]吴大付、李东方、刘大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 状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3]张纪兵,李德波,等.国内外有机农业的发展比较[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3,(4).[4]翁伯琦.着眼未来持续发展大力开发有机食品[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1).[5]沈旭.全球最重要的有机农业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J].农业 环境与发展,2005,(2).[6]马光霞.200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J].世界农业,2005,(2).[5]刘立仁“.配额”生产定额补贴[J].世界农业,2005,(2).[7]梅旭荣,等.耕地,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J].半月谈,2003,(15).[8]蔡立湘,彭新德,等.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 2004,(3).[9]马爱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农业产业发展[J].农业质量标准, 2004,(6).

下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论文

    论文题目: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本科生课程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类 课程名称:农业机械化 学生姓名:余金泽 学号:201231142723 指导教师:贾瑞昌2013年6月10日广东......

    农业生产管理制度

    农业生产管理制度 为规范生产管理秩序,明确岗位职责,优质高效的完成生产任务,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生产作业应做好科学规划。要按照部门确定的工作目标合理规划......

    农业生产工作汇报

    农业生产工作汇报天塘乡2010年秋冬农业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秋冬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一季,抓好今年秋冬农业生产,对于实现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农业增效、农......

    农业生产标准化

    浅谈农业标准化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摘要: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运用农业标准化手段发......

    农业生产宣传稿

    三甲乡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意见全乡广大村民: 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的基本供应,特别是粮食安全,是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七......

    农业生产汇报

    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汇报提纲镇辖30个行政村,3.7万人口,其中14个库区村,库区人口7591人,耕地4.4万亩,80%为丘岭山地。一年来,全镇农业生产立足产业化发展路子,围绕“科技兴民、养殖......

    农业生产工作总结

    农业生产工作总结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了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会议精神,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校、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化农村改......

    农业生产述职

    由于今年遭受了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前期严重干旱,农作物出苗不齐,造成三类苗,6月5日的第一场透雨,之后持续降雨近50天,低温寡照,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在受灾严重的情况下,按着公司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