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
文章标题: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
我市2006年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稳定
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工作方针,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开拓,深化维权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我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水平。
一、主要成效
(一)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扩大,外输比例提高。全市转移和输出农民工113.8万人,比上年增加4.8万人,增长4.5,超省下达目标任务2.5。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力流向看,就地转移23.7万人,外输90.1万人,外派劳务760人,转移输出结构由去年的23.6:76.4变为今年的20.8:79.2,向外输出比例提高;从职业技能结构看,转移输出技能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40,比去年提升8个百分点。
(二)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劳务经济质量提高。全市劳务总收入实现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亿元,增幅达7.1,超省下达目标任务10.5,劳务收入增幅比转移输出规模增幅高2.6个百分点,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5474.5元,比去年5204元增加270.5元,增幅达5.2;全市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97元,比去年期增加17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385元的47,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75。全市劳务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型转变,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三)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3.5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3.8,其中获证人数9.2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2.2,品牌培训3.05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12.9。全市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在参加全省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中,我市选手在酒店服务、家政、数控车工三个项目中获得银牌,在计算机、钢筋工、家电维修三个项目中获得铜牌,我市代表团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的佳绩。
(四)维权保障成绩显著,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市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全年处理劳务纠纷248起,挽回经济损失613.9万元。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有较大进展,全市共有16958名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20154名农民工参加了医疗保险。农民工子女入学难、乱收费等问题逐步解决。
二、主要工作
(一)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国办发[2006]5号和川府发[2006]19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市委以泸委函[2006]55号文件调整充实了**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农劳办负责人和机构工作职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泸市府发[2006]54号),明确了今后我市劳务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并以市府办文件下达了2006年全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列入了市政府考核县(区)政府和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各县区也调整和明确了劳务开发相应的管理机构,泸县和合江县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劳务开发办(局),落实了领导和人员编制,古蔺县劳务办与古蔺县劳动保障局合署办公。
(二)认真筹备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
今年6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为了开好此次会议,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就着手研究部署筹备工作,专门成立了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筹备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书记、市政府分管市长挂帅,市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接待办、市财政局等多个部门参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会议提供了劳务培训、远程见工、农民工就地转移、新农村建设等参观点,确保会议圆满成功,受到了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同志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提高了**劳务开发的知名度。
(三)着力搞好技能培训,突出打造劳务品牌
2006年,全市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务经济水平的关键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品牌培训、千万农民工培训、阳光培训及贫困人口培训工程。力推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了教材、标准、验收、输出、管理“五个统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提高。
在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过程中,我市坚持突出重点,采取到输入地培训、与高校联合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到基层培训、到
沿海企业联合办学、针对企业需要进行培训等方式,努力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五大劳务品牌。全年培训“川妹子”266名、“川厨师”101名。全部输往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广东等地,月收入在800元-1500元。电子装配、电动缝纫、建工、矿山采掘、美容师、厨师等六个专业1000名中高级技能农民工品牌培训正在进行中,预计明年5月31日前可完成培训输出任务。“泸县建工”、“荔乡妹子”、“少岷技工”等劳务品牌经中国工商总局品牌注册,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已有较高知名度。**缝纫、电子电工在广东、浙江等地声名远扬,**建筑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云南、西藏有较高声誉,**家政深受北京、上海、广东市场欢迎。
(四)拓展劳务转移输出渠道,努力扩大转移输出规模
今年,我市遭受了持续高温干旱的危害,农业生产损失极重。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损失劳务补”的抗旱减灾措施,全市各级加大劳务开发力度,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工转移输出规模。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重点抓住订单组织、技能培训、转移输出、维权服务几个环节,实行就地转移和对外输出并举。县区劳务部门、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着重选择发达地区知名企业、重点行业和职工劳动保障条件好、信誉度高的企业,成建制订单输出技工,把“农业损失劳务补”落到了实处。10月在“川·深”劳务洽谈会期间,我市召开了**——广东企业(深圳)劳务洽谈会,与23家广东企业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33700人。8月以来,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万人,务工收入达到5.04亿元,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五)切实搞好公共服务,解决农民工突出问题
今年,市、县(区)劳务开发各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工作协作,扎实开展一系列针对农民工问题的专项活动,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力求农民工“在政治上同权同责,经济上同工同酬”。
1、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扎实开展“春风行动”,依法查处群众举报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并强制执行;二是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监督管理工作。全市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8;集体合同覆盖企业2980户。三是依法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在全市企业开展《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及时足额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解决农民工劳保福利等问题。
2、认真做好本地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要求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必须全部为农民工强制参加工伤保险,非煤矿山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必须达到30以上。二是认真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市政府出台了《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三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对进城务工农民,凡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用工单位必须为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
3、加强政策服务。
市、县(区)有关部门继续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审批制度和政策限制。对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市居民子女一视同仁,严禁乱收费、设置障碍。市县级相关部门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办理各种手续的收费标准,取消了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项目,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各行业、各工种的技术资格、健康条件等准入标准,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各乡镇对外出农民提供方便,从简从快,办理证照收费标准就低。泸县专门派人到广东等地为外出民工上门办理计生、身份证等。
4、积极开展维权服务。
从2004年起,法律援助工作已连续3年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了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市和区县均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全市50以上的乡、镇、街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构建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组成的法律援助队伍。全市现有法律援助机构8个,专、兼职工作人员20人,乡镇社区和其他法律援助站、点159个,法律援助志愿者431人。同时在广东中山、贵州六盘水及攀枝花等地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我市还与农民工集中输入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及工会组织建立了“1 1”协作关系,加强对外出农民工维权。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古蔺县陈永良等47名农民工追讨回工资12818元,泸县劳务办为该县滞留山东济南78名民工讨回工资13余万元,江阳区通过非诉讼法律援助服务,为30名民工讨回工资3.46万元。
5、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全市切实加强农民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政策咨询、维权服务、用工信息、远程见工等方面,积极为部门、培训学校、企业、农民、县区、乡镇搭建劳务培训、转移、输出、服务、维权平台,为企业找农民工,为农民工找工作,节省时间、费用,拓宽了农民工择业视野。目前全市七个县区已开通**劳务网及“跨地区就业远程见工系统”终端,100个乡镇信息平台正在建设之中。
6、大力开展“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活动
市和县区都成立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纳入各县区及市级部门工作任务中。古蔺县、江阳区开办了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外出务工农民子女寄宿学习生活的需要。龙马潭区开展了“百名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以协议形式让“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农忙时节,各县区还组织了专门的助耕队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抢收抢种农作物,做好留守人员的安抚工作。纳溪区50的村社组建了短工队,为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忙应急提供劳动力,解决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六)加大资金整合、监督力度,保证资金安全
今年全市各级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全市采取财政拿一点、各方培训资金整合一点、社会办学筹一点、用工单位收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的办法,筹集整合培训资金1056万元。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到农民工身上,全市加大培训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在全省开展的“四项清理”检查中,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了资金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劳务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工工作有了良好开端。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地区片面认为劳务经济对地方GDP贡献不大,政绩效应不突出,不够重视。有的地方错误地认为劳务开发是农民自己的事,劳动力转移输出完全可以自发进行,抓与不抓一个样,大抓小抓一个样,因而不愿意下功夫。
2、管理体制滞后。劳务开发工作涉及城乡统筹的各个方面,职能涉及培训、输出、维权等很多方面,跨城市和农村,任务重,责任大。管理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管人、管事脱节,力量分散、效率低,不适应当前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形势的需要。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农劳办、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缺乏整合,农民工培训资金管理比较分散,各自为阵,标准、管理各有一套,上级仅有培训资金,没有工作经费,下面资金困难,不愿补贴经费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县区财政困难,投入少,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极不适应。
4、维权任务繁重。农民工用工管理不规范和侵权现象比较普遍,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很低,拖欠或变相压低工资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现有执法监察力量严重不足。
2007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国办发[2006]5号、川府发[2006]19号文件精神,坚持城乡统筹,重点提高质量,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稳定规模增长,改善政府服务。
二、目标任务
(一)稳定扩大劳务转移输出规模。劳务转移输出118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年劳务收入实现65亿元,农民人均1750元,比上年增收150元。
(二)打造五大劳务品牌。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突出打造缝纫、机电、家政、建筑、酒店服务五大劳务品牌。全年完成技能培训12万人,其中品牌培训4万人。
(三)构建五大维权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京津、西藏五大农民工维权服务体系。
(四)构建100个乡镇、10个省市培训基地和全国关联用工企业农民工劳务网络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拓展劳务转移输出空间,提高组织化输出水平。
1、积极探索劳务派遣、输出新路子。有条件的省级劳务基地县、省级培训基地(学校)要积极探索引进、发展劳务派遣公司,通过派遣公司成建制输出农民工。同时积极发展基地县(区)企业、劳务公司 企业、培训基地(学校)企业的劳务输出模式,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2、认真做好川·浙劳务洽谈会的准备工作。明年省上拟在浙江省召开川·浙劳务洽谈会,扩大与泛珠江三角洲的劳务合作。我们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组团参会,并同时召开**浙江劳务开发洽谈会。
3、进一步完善**劳务开发网和农民工远程见工系统。各县区要按省上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远程见工系统的建设,完成中国劳务网在基层的布点工作,发挥**劳务开发网和中国劳务网远程见工系统的作用。
4、建立健全四川省劳务行业协会**分会。明年省上拟成立四川省劳务行业协会,要求各市、县(区)和省、市劳务培训基地学校成立劳务分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全省劳务培训、中介、企业招工行为,搭建农民工维权服务平台。我市明年要进一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我市劳务分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各县区要按省上要求,抓紧筹建劳务分会。
(二)着力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打造我市劳务品牌
1、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品牌培训工程”、“星火科技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大力发展订单培训,提高组织化输出水平。加强培训资金的整合,大力开展品牌竞标培训,加大管理、监督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进一步调整农村教育结构,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力推广初中“3 1”、高中“2 1”农村职业教育模式。
3、全力打造劳务品牌。明年省上将新增竞标品牌,提高“川妹子”、“川厨师”、“川保安”、“川数控”、“川建工”的培训数量和补贴标准。各县区和省、市培训基地学校要充分准备,积极参加全省竞标。同时全方位认真做好“缝纫、机电、家政、建筑、酒店服务”五大劳务品牌的培训打造工作,提升我市劳务知名度。
(三)着力农民工权益保护,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1、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市内劳动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的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明年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80以上。
2、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根据市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认真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支付规定,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状况。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防止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3、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依法监督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强化农民工职业安全、劳动保护教育,确保农民工身心健康。
4、积极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医疗保障范围,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医疗保险手续,按时缴纳工伤医疗保险费。积极建立农民工大病住院医疗统筹制度。
5、认真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大力推进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建设,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引导律师和相关法律从业人员积极为农民工提供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6、着力构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京津、西藏维权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民工的维权和服务工作。
(四)着力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1、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认真开展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关爱行动,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加强对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和聚居地的疾病监测,落实国家、省关于艾滋病、血吸虫病和结核病等传染病治疗的减免政策。认真落实农民工子女免疫接种补助及农民工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工作。
3、认真搞好农民工务工信息咨询、职业介绍、证件办理等公共服务。
**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
第二篇: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18年工作计划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18年
工作计划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2007-12-08 00::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2)文章标题: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
我市2006年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稳定规模,突
出重点,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工作方针,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开拓,深化维权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我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水平。
一、主要成效
(一)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扩大,外输比例提高。全市转移和输出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超省下达目标任务。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力流向看,就地转移万人,外输万人,外派劳务760人,转移输出结构由去年的:变为今年的:,向外输出比例提高;从职业技能结构看,转移输出技能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40,比去年提升8个百分点。
(二)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劳务经济质量提高。全市劳务总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6亿元,增幅达,超省下达目标任务,劳务收入增幅比转移输出规模增幅高个百分点,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元,比去年5204元增加元,增幅达;
全市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97元,比去年期增加17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385元的47,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75。全市劳务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型转变,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三)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其中获证人数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品牌培训万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全市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在参加全省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中,我市选手在酒店服务、家政、数控车工三个项目中获得银牌,在计算机、钢筋工、家电维修三个项目中获得铜牌,我市代表团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的佳绩。
(四)维权保障成绩显著,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市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全年处理劳务纠纷248起,挽回经济损失万元。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有较大进展,全市共有16958名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20154名农民工
参加了医疗保险。农民工子女入学难、乱收费等问题逐步解决。
二、主要工作
(一)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国办发[2006]5号和川府发[2006]19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市委以泸委函[2006]55号文件调整充实了**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农劳办负责人和机构工作职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泸市府发[2006]54号),明确了今后我市劳务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并以市府办文件下达了2006年全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列入了市政府考核县(区)政府和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各县区也调整和明确了劳务开发相应的管理机构,泸县和合江县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劳务开发办(局),落实了领导和人员编制,古蔺县劳务办与古蔺县劳动保障局合署办公。
(二)认真筹备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
今年6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为了开好此次会议,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就着手研究部署筹备工作,专门成立了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筹备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书记、市政府分管市长挂帅,市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接待办、市财政局等多个部门参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会议提供了劳务培训、远程见工、农民工就地转移、新农村建设等参观点,确保会议圆满成功,受到了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同志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提高了**劳务开发的知名度。
(三)着力搞好技能培训,突出打造劳务品牌
2006年,全市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务经济水平的关键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品牌培训、千万农民工培训、阳光培训及贫困人口培训工程。力推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了教材、标准、验收、输出、管理“五个统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提高。
在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过程中,我市坚持突出重点,采取到输入地培训、与高校联合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到基层培训、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
第三篇: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总结2007年工作计划
我市2006年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稳定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工作方针,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开拓,深化维权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我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水平。
一、主要成效(一)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扩大,外输比例提高。全市转移和输出农民工113.xxxx人,比上年增加4.xxxx人,增长4.xxxx,超省下达目标任务2.xxxx。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力流向看,就地转移23.xxxx人,外输90.xxxx人,外派劳务76xxxx,转移输出结构由去年的23.6:76.4变为今年的20.8:79.2,向外输出比例提高;从职业技能结构看,转移输出技能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4xxxx,比去年提升xxxx百分点。
(二)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劳务经济质量提高。全市劳务总收入实现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亿元,增幅达7.xxxx,超省下达目标任务10.xxxx,劳务收入增幅比转移输出规模增幅高2.xxxx百分点,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5474.xxxx,比去年520xxxx增加270.xxxx,增幅达5.xxxx;全市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9xxxx,比去年期增加17xxxx,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38xxxx的4xxxx,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7xxxx。全市劳务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型转变,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三)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3.xxxx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3.xxxx,其中获证人数9.xxxx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2.xxxx,品牌培训3.0xxxx人,超省下达目标任务12.xxxx。全市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在参加全省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中,我市选手在酒店服务、家政、数控车工三个项目中获得银牌,在计算机、钢筋工、家电维修三个项目中获得铜牌,我市代表团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的佳绩。
(四)维权保障成绩显著,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全市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全年处理劳务纠纷 24xxxx,挽回经济损失613.xxxx元。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有较大进展,全市共有1695xxxx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2015xxxx农民工参加了医疗保险。农民工子女入学难、乱收费等问题逐步解决。
二、主要工作
(一)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国办发[2006]5号和川府发[2006]19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市委以泸委函[2006]55号文件调整充实了**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市农劳办负责人和机构工作职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泸市府发[2006]54号),明确了今后我市劳务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并以市府办文件下达了2006年全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列入了市政府考核县(区)政府和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各县区也调整和明确了劳务开发相应的管理机构,泸县和合江县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劳务开发办(局),落实了领导和人员编制,古蔺县劳务办与古蔺县劳动保障局合署办公。
(二)认真筹备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 今年6月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为了开好此次会议,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就着手研究部署筹备工作,专门成立了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筹备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书记、市政府分管市长挂帅,市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市接待办、市财政局等多个部门参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会议提供了劳务培训、远程见工、农民工就地转移、新农村建设等参观点,确保会议圆满成功,受到了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同志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提高了**劳务开发的知名度。
(三)着力搞好技能培训,突出打造劳务品牌 2006年,全市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务经济水平的关键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品牌培训、千万农民工培训、阳光培训及贫困人口培训工程。力推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了教材、标准、验收、输出、管理“五个统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提高。在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过程中,我市坚持突出重点,采取到输入地培训、与高校联合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到基层培训、到沿海企业联合办学、针对企业需要进行培训等方式,努力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五大劳务品牌。全年培训“川妹子”26xxxx、“川厨师”10xxxx。全部输往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广东等地,月收入在80xxxx-150xxxx。电子装配、电动缝纫、建工、矿山采掘、美容师、厨师等六个专业100xxxx中高级技能农民工品牌培训正在进行中,预计明年5月31日前可完成培训输出任务。“泸县建工”、“荔乡妹子”、“少岷技工”等劳务品牌经中国工商总局品牌注册,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已有较高知名度。**缝纫、电子电工在广东、浙江等地声名远扬,**建筑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云南、西藏有较高声誉,**家政深受北京、上海、广东市场欢迎。
(四)拓展劳务转移输出渠道,努力扩大转移输出规模 今年,我市遭受了持续高温干旱的危害,农业生产损失极重。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损失劳务补”的抗旱减灾措施,全市各级加大劳务开发力度,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工转移输出规模。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重点抓住订单组织、技能培训、转移输出、维权服务几个环节,实行就地转移和对外输出并举。县区劳务部门、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着重选择发达地区知名企业、重点行业和职工劳动保障条件好、信誉度高的企业,成建制订单输出技工,把 “农业损失劳务补”落到了实处。10月在“川·深”劳务洽谈会期间,我市召开了**——广东企业(深圳)劳务洽谈会,与2xxxx广东企业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3370xxxx。8月以来,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xxxx人,比上年同期增加 3.xxxx人,务工收入达到5.04亿元,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五)切实搞好公共服务,解决农民工突出问题 今年,市、县(区)劳务开发各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工作协作,扎实开展一系列针对农民工问题的专项活动,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力求农民工“在政治上同权同责,经济上同工同酬”。
1、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 权益,全市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扎实开展“春风行动”,依法查处群众举报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并强制执行;二是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监督管理工作。全市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xxxx;集体合同覆盖企业298xxxx。三是依法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在全市企业开展《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及时足额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解决农民工劳保福利等问题。
2、认真做好本地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一是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要求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必须全部为农民工强制参加工伤保险,非煤矿山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必须达到3xxxx以上。二是认真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市政府出台了《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三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对进城务工农民,凡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用工单位必须为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
3、加强政策服务。市、县(区)有关部门继续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审批制度和政策限制。对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市居民子女一视同仁,严禁乱收费、设置障碍。市县级相关部门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办理各种手续的收费标准,取消了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项目,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各行业、各工种的技术资格、健康条件等准入标准,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各乡镇对外出农民提供方便,从简从快,办理证照收费标准就低。泸县专门派人到广东等地为外出民工上门办理计生、身份证等。
4、积极开展维权服务。从2004年起,法律援助工作已连续3年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了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市和区县均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全市5xxxx以上的乡、镇、街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构建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组成的法律援助队伍。全市现有法律援助机构xxxx,专、兼职工作人员2xxxx,乡镇社区和其他法律援助站、点15xxxx,法律援助志愿者43xxxx。同时在广东中山、贵州六盘水及攀枝花等地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我市还与农民工集中输入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及工会组织建立了“1+1”协作关系,加强对外出农民工维权。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古蔺县陈永良等4xxxx农民工追讨回工资1281xxxx,泸县劳务办为该县滞留山东济南7xxxx民工讨回工资1xxxx万元,江阳区通过非诉讼法律援助服务,为3xxxx民工讨回工资3.4xxxx元。
5、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切实加强农民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政策咨询、维权服务、用工信息、远程见工等方面,积极为部门、培训学校、企业、农民、县区、乡镇搭建劳务培训、转移、输出、服务、维权平台,为企业找农民工,为农民工找工作,节省时间、费用,拓宽了农民工择业视野。目前全市七个县区已开通**劳务网及“跨地区就业远程见工系统”终端,10xxxx乡镇信息平台正在建设之中。
6、大力开展 “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活动 市和县区都成立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纳入各县区及市级部门工作任务中。古蔺县、江阳区开办了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满足“留守儿童”和其他外出务工农民子女寄宿学习生活的需要。龙马潭区开展了“百名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以协议形式让“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农忙时节,各县区还组织了专门的助耕队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抢收抢种农作物,做好留守人员的安抚工作。纳溪区5xxxx的村社组建了短工队,为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忙应急提供劳动力,解决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六)加大资金整合、监督力度,保证资金安全 今年全市各级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全市采取财政拿一点、各方培训资金整合一点、社会办学筹一点、用工单位收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的办法,筹集整合培训资金105xxxx元。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到农民工身上,全市加大培训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在全省开展的“四项清理”检查中,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了资金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劳务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工工作有了良好开端。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认识存在偏差。有的地区片面认为劳务经济对地方gdp贡献不大,政绩效应不突出,不够重视。有的地方错误地认为劳务开发是农民自己的事,劳动力转移输出完全可以自发进行,抓与不抓一个样,大抓小抓一个样,因而不愿意下功夫。
2、管理体制滞后。劳务开发工作涉及城乡统筹的各个方面,职能涉及培训、输出、维权等很多方面,跨城市和农村,任务重,责任大。管理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管人、管事脱节,力量分散、效率低,不适应当前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形势的需要。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农劳办、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缺乏整合,农民工培训资金管理比较分散,各自为阵,标准、管理各有一套,上级仅有培训资金,没有工作经费,下面资金困难,不愿补贴经费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县区财政困难,投入少,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极不适应。
4、维权任务繁重。农民工用工管理不规范和侵权现象比较普遍,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很低,拖欠或变相压低工资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现有执法监察力量严重不足。2007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国办发[2006]5号、川府发
第四篇:西区2011年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总结
西区2011年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总结
我区2011年的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务开发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稳定规模,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增加效益”工作方针,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开拓,深化维权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我区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水平。
一、主要成效
截止11月份,我区劳务开发及农民工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劳务转移输出规模扩大,外输比例提高。全区转移和输出农民工2841人,完成下达目标任务101.46%。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力流向看,就地转移2732人,外输89人,外派劳务20人,向外输出比例提高;从职业技能结构看,转移输出技能性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45,比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
(二)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劳务经济质量提高。全区劳务总收入实现0.26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12.74%,全区劳务经济开始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型转变,劳务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三)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2194人,其中在岗培训11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9.1%,劳动技能培训5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新型农民培训完成2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品牌培训2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50%。
二、主要工作
(一)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我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把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明确了今后我市劳务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下达了2011年全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列入了区政府考核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二)着力搞好技能培训,突出打造劳务品牌
2011年,全区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务经济水平的关键性举措来抓,大力实施就业培训、阳光培训工程。力推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做到了教材、标准、验收、输出、管理“五个统一”,农民工技能培训成效明显提高。
(三)加强培训治理,搞好跟踪服务。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
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再次,营造氛围,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2011年劳务开发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县**镇劳务开发工作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县就业管理局:
2011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和就业管理局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下,以落实省、市、县、镇(乡)“十大惠民行动”工作要求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准确把握群众利益诉求重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使群众得实惠。着力于夯实就业服务基础,拓展就业服务领域,强化职业培训手段,落实就业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等重点,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按计划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2011上半年劳动服务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全镇总劳动力9131,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7390人,其中就地转移2321人,向外输出劳动力5069,实现劳务收入约5612万元,占目标任务111.2%。
(二)完成引导性培训209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509人,其中260人获证。占目标任务111.1%。
(三)全镇回引工程开发投资8个项目,总投资达51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11%。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目标责任管理体系 就业服务工作,特别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关系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把就业服务工作抓好、抓落实,把“十大惠民行动”干出成效,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就业管理局和劳务开发办公室对就业服务工作的安排和部署。镇党委、政府对各村、各部门、分解了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对“就业促进行动”和“农民工培训行动”实行目标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了促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形成了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齐抓共管的促就业惠民行动工作格局。
(二)开展专项行动,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就业
按照县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及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贴近外出务工人员,召开春节返乡民工座谈会,免费提供外出务工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开展外出务工知识培训和维权知识培训,为他们提供外出务工或回乡创业所需要的服务,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二是开展就业援助,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积极开展“上门走访,送政策、送就业指导、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等“一走五送”活动,对就业困难对象开展实名制摸底调查,建立“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基础台帐,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管理。三上组织“民营企业招聘会”活动,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主导作用,我镇组织了全镇民营企业招聘会活动,针对性就业困难对象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无技术专长等情况,积极动员和组织镇内民 营企业、社区就业实体及个体工商户,提供适合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企业岗位和社区服务岗位,搭建企业与劳动者间招聘与求职交流平台,努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在民营企业中实现就业。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城乡劳动都就业能力
培训就是就业之基,积极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是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我镇针对现有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对象和农村劳动力的不同特点,我镇分部门,分任务,分内容的开展了各项培训工作,按时超量完成劳动力培训任务。
四、加强内部管理,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
2011年,我镇全面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坚持每周一上午组织职工学习有关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三是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了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和各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目标有人管有人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镇结构性失业相当突出,市场岗位与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城乡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劳动监察力度不够,使《劳动法》执行难。
(三)由于人员和工作经费困难等问题,使就业服务延伸到 基层的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四)我镇劳动力市场硬件设施较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服务工作需要。
(五)大部份农村劳动力都已处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农村劳动力很少,农民培训生源严重匮乏,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非常困难。
(六)我镇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量薄弱,开设的专业单一化,设备设施条件落后,培训方向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培训质量还有待改善,转移就业竞争力不强。
六、201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落实县委、县政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县就业局“十大惠民行动”工作要求,强化就业服务并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免费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援助等各项促进城乡劳动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三)实施再就业援助工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对象特别是“零就业”、“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
(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主导作用,强化免费服务、跟踪服务、回引服务,进一步抓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
(五)切实做好工伤保险等工作,加强宣传动员,抓好劳服企业的指导和社区就业实体的民展,推动下岗就业人员特别是 “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在镇内实现充分就业。
(六)继续实施“再就业培训工程”和“农民工培训工程”,下大力抓好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认真抓好本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稳定、档案、工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和制度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全镇职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完成每年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