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经济管理考试缩印
1.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商品化过程中,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其类型有: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市场劳动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科技带动型。2.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有公开市场、合同制、垂直一体化。其机制分为利益机制、约束机制、风险规避机制。
1.农业政策:政府对所有与农业相关的事务采取的行动,包括农业、农民、农村即三农政策。2.现代农业: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益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涉及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包括化肥、地膜、农药等,种植业、林业、农业、畜牧业,对外贸易、农业、产品营销,即第一、二、三产业,为农业服务的总体。3.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特征差异:A.内涵丰富;B.集约化产业;C.功能、形式多样化;D.以市场为导向;E.生态农业;F.产业化经营。4.农业保护(广义):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措施,创造良好的农业宏观调控环境,简历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达到增强农业综合实力,确保农业基础地位和保护整个农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目标。
1.农业信息:以农业产业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图像、文字。2.信息的特征:事实性、时效性、不安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3.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A.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B.创新信息服务模式;C.选择合适的农业信息化模式;D.确保多方投入,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E.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4.农业专家系统:把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包括产前预测、施肥管理、植物保护、节水灌溉等4个专家系统领域。5.精准农业:也称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A.技术支持:3S技术、决策支持技术DSS、可变量投入系统、智能机械装备技术。B.实现条件:农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较高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农田之间差异程度、管理技术人员。6.网络营销:又称“鼠标+大白菜”式营销,利用互联网开展农产品的营销活动,包括网上农产品调查,促销,交易洽谈,付款结算等活动。其优势有以下几点:A.增加交易机会;B.降低交易成本;C.减少农产品腐烂变质损失;D.有利于形成农业生产的正确决策。
1.物流: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贮存、运输、包装、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品流动。2.农产品物流: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农产品的价值而进行的商品、农产品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包括农产品收购、运输、贮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结合。其特点是难度大,对物流设备设施的要求较高。3.农产品物流的相关重要性:A.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B.发展农产品物流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力的货币表现。其特征有:A.企业的多数物流成本未列为物流费用单独计算;B.物流成本中有些是物流部门不能控制的;C.物流成本的削减,对企业利润的增加具有乘数效应。6.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策略:A.通过对物流的供应链全面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B.通过对退货的控制来消减成本;C.通过第三方物流降低成本;D.借助现代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7.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意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A.特征:合同承包、功能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信息网络技术。B.优势:有利于客户企业集中精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的优势资源;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拓展市场。8.农业物流的六大要素:产品包装、运输、装卸搬运、贮存保管、流通加工、信息处理。
1.农产品需求(需求函数):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农产品的数量。A.条件:消费者具有购买欲望,消费者具有购买能力;B.影响因素:a.相关产品价格b.消费者收入水平c.消费者偏好d.对消费价格的未来预期e.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f.文化习俗g.中间价格的变化。2.替代效应: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3.收入效应: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5.农产品的供给(供给函数):针对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而且能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A.条件:生产者有出售农产品愿望,生产者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B.影响因素:a.相关产品的价格b.相关商品价格c.价格预期d.生产成本e.生产技术水平。6.均衡价格:一种农产品需求与农产品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其确定原则是对应一种产品生产数量与供给数量相同时。7.均衡点:农产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相交点。
1.农业经营环境分析----SWOT分析模型:分析内部环境主要找出组织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主要找出经营的机会和威胁。将这四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简称SWOT分析。是组织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框架。2.农业生产经营决策:A.决策:指相关人员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B.决策过程模型:a.情报活动阶段:调查与决策相关情报,收集、资料并整理、预测;b.设计活动阶段:结合已知情况定下目标,提出至少两个以上相关备选方案(限制因素:资金、能源);c.选择活动阶段:先方案论证,从设计中的备选方案选出可行方案,再决策形成,从可行方案中选出最终方案的过程;d.实施:将最终选择方案付诸实施,设计数据收集、修改等问题。3.决策的分类:A.难易程度: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B.风险大小:a.确定型b.不确定型c.风险型。(结构化:简单直接,有固定规律,模型可依据实行方法有大中取小,小中取大,最大期望值法;非结构化与结构化相反;半结构化介于两者之间,有一定规律又无法完成,有所了解但不确定。确定型:对未来发生条件已知;非确定型:可预测可能出现的状况,不确定结果;风险型:对未来条件不确定,出现各状况概率不确定,结果不确定。)4.农业经营决策所涉及的基本原则:可行性、科学性、经济性、实效性、灵活性、民主性。
1.农业(广义):由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两大部分组成。2.狭义农业中的种植业分为:A.粮食作物:最基础、最重要;B.饲料作物:利于畜牧业发展;C.经济作物:满足轻工业,为农业二级结构。广义农业:农(比重最小)、林(1/3以上)、畜牧(1/2以上)、渔为农业四业,是基本产业结构。3.国内农业类型:狭义(农作物种植与栽培)、广义(畜牧、农、林、渔)、十字型农业(除农林牧渔外还包括部门的产前产后<大农业>)。3.农业的分类:A.国外(1)种植业:农作物栽培;(2)畜牧业:动物的饲养。B.国内(1)按区位可分为白色(工厂农业)、绿色(陆地农业)、蓝色(海洋农业);(2)按生产力性质阶段的不同科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3)按物质与能量转化的不同科分为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4)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农业和小农业;(5)按生产方式分为密集农业和粗放农业;(6)按质量不同分为精品农业和粗品农业。4.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各产业部门及内部组分与产业的关系,包括四业。在农村领域分为第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有生命之舞的生产部门(四业);第二产业:为加工业生产部门(农业后续生产部门);第三产业: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教育、金融、道路)。5.管理:处于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同他人一同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5.我国农业经济微观组织发展历程:A.1949-1952年底,个体农户形式,1953-1957年,合作社形式,1958-1978年,人民公社形式;B.1978-1984年,以农户为主体,1985-1992年,农业生产开始多元化,1993-2003年,以农户为主体,国营农场、民营农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04-今。6.农业生产的特点:A.对象为有生命的动植物B.土地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因素C.呈现季节性D.具有好的地理性E.广阔性分散性F.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商品特性。7.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和单位对农业生产、服务的管理,主要是相关单位对其所辖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进行合理安排配置。
1.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商品化过程中,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其类型有: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市场劳动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科技带动型。2.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有公开市场、合同制、垂直一体化。其机制分为利益机制、约束机制、风险规避机制。
1.农业政策:政府对所有与农业相关的事务采取的行动,包括农业、农民、农村即三农政策。2.现代农业: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益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涉及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包括化肥、地膜、农药等,种植业、林业、农业、畜牧业,对外贸易、农业、产品营销,即第一、二、三产业,为农业服务的总体。3.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特征差异:A.内涵丰富;B.集约化产业;C.功能、形式多样化;D.以市场为导向;E.生态农业;F.产业化经营。4.农业保护(广义):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措施,创造良好的农业宏观调控环境,简历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达到增强农业综合实力,确保农业基础地位和保护整个农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目标。
1.农业信息:以农业产业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图像、文字。2.信息的特征:事实性、时效性、不安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3.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A.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B.创新信息服务模式;C.选择合适的农业信息化模式;D.确保多方投入,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E.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4.农业专家系统:把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包括产前预测、施肥管理、植物保护、节水灌溉等4个专家系统领域。5.精准农业:也称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A.技术支持:3S技术、决策支持技术DSS、可变量投入系统、智能机械装备技术。B.实现条件:农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较高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农田之间差异程度、管理技术人员。6.网络营销:又称“鼠标+大白菜”式营销,利用互联网开展农产品的营销活动,包括网上农产品调查,促销,交易洽谈,付款结算等活动。其优势有以下几点:A.增加交易机会;B.降低交易成本;C.减少农产品腐烂变质损失;D.有利于形成农业生产的正确决策。
1.物流: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贮存、运输、包装、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品流动。2.农产品物流: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农产品的价值而进行的商品、农产品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包括农产品收购、运输、贮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结合。其特点是难度大,对物流设备设施的要求较高。3.农产品物流的相关重要性:A.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B.发展农产品物流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力的货币表现。其特征有:A.企业的多数物流成本未列为物流费用单独计算;B.物流成本中有些是物流部门不能控制的;C.物流成本的削减,对企业利润的增加具有乘数效应。6.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策略:A.通过对物流的供应链全面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B.通过对退货的控制来消减成本;C.通过第三方物流降低成本;D.借助现代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7.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意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A.特征:合同承包、功能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信息网络技术。B.优势:有利于客户企业集中精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的优势资源;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拓展市场。8.农业物流的六大要素:产品包装、运输、装卸搬运、贮存保管、流通加工、信息处理。
1.农产品需求(需求函数):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农产品的数量。A.条件:消费者具有购买欲望,消费者具有购买能力;B.影响因素:a.相关产品价格b.消费者收入水平c.消费者偏好d.对消费价格的未来预期e.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f.文化习俗g.中间价格的变化。2.替代效应: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3.收入效应: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5.农产品的供给(供给函数):针对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而且能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A.条件:生产者有出售农产品愿望,生产者有供应农产品的能力;B.影响因素:a.相关产品的价格b.相关商品价格c.价格预期d.生产成本e.生产技术水平。6.均衡价格:一种农产品需求与农产品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其确定原则是对应一种产品生产数量与供给数量相同时。7.均衡点:农产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相交点。
1.农业经营环境分析----SWOT分析模型:分析内部环境主要找出组织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主要找出经营的机会和威胁。将这四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简称SWOT分析。是组织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框架。2.农业生产经营决策:A.决策:指相关人员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B.决策过程模型:a.情报活动阶段:调查与决策相关情报,收集、资料并整理、预测;b.设计活动阶段:结合已知情况定下目标,提出至少两个以上相关备选方案(限制因素:资金、能源);c.选择活动阶段:先方案论证,从设计中的备选方案选出可行方案,再决策形成,从可行方案中选出最终方案的过程;d.实施:将最终选择方案付诸实施,设计数据收集、修改等问题。3.决策的分类:A.难易程度: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B.风险大小:a.确定型b.不确定型c.风险型。(结构化:简单直接,有固定规律,模型可依据实行方法有大中取小,小中取大,最大期望值法;非结构化与结构化相反;半结构化介于两者之间,有一定规律又无法完成,有所了解但不确定。确定型:对未来发生条件已知;非确定型:可预测可能出现的状况,不确定结果;风险型:对未来条件不确定,出现各状况概率不确定,结果不确定。)4.农业经营决策所涉及的基本原则:可行性、科学性、经济性、实效性、灵活性、民主性。
1.农业(广义):由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两大部分组成。2.狭义农业中的种植业分为:A.粮食作物:最基础、最重要;B.饲料作物:利于畜牧业发展;C.经济作物:满足轻工业,为农业二级结构。广义农业:农(比重最小)、林(1/3以上)、畜牧(1/2以上)、渔为农业四业,是基本产业结构。3.国内农业类型:狭义(农作物种植与栽培)、广义(畜牧、农、林、渔)、十字型农业(除农林牧渔外还包括部门的产前产后<大农业>)。3.农业的分类:A.国外(1)种植业:农作物栽培;(2)畜牧业:动物的饲养。B.国内(1)按区位可分为白色(工厂农业)、绿色(陆地农业)、蓝色(海洋农业);(2)按生产力性质阶段的不同科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3)按物质与能量转化的不同科分为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4)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农业和小农业;(5)按生产方式分为密集农业和粗放农业;(6)按质量不同分为精品农业和粗品农业。4.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各产业部门及内部组分与产业的关系,包括四业。在农村领域分为第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有生命之舞的生产部门(四业);第二产业:为加工业生产部门(农业后续生产部门);第三产业: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教育、金融、道路)。5.管理:处于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同他人一同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5.我国农业经济微观组织发展历程:A.1949-1952年底,个体农户形式,1953-1957年,合作社形式,1958-1978年,人民公社形式;B.1978-1984年,以农户为主体,1985-1992年,农业生产开始多元化,1993-2003年,以农户为主体,国营农场、民营农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04-今。6.农业生产的特点:A.对象为有生命的动植物B.土地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因素C.呈现季节性D.具有好的地理性E.广阔性分散性F.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商品特性。7.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和单位对农业生产、服务的管理,主要是相关单位对其所辖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进行合理安排配置。
第二篇:农业信息技术 考试重点作弊缩印
1地理(空间)数据的两种主要数据结构为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之一,采用 地理空间数据作为数据库数据组织、存贮和管理的基本单元。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技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集通信、计算机和控制于一体。其内容为: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的信息器官的功能是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效应器官 2.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1)农业信息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境辐射的或反射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已使用的波段约在0.7~14微米范围内。其中0.7~2.5微米波长称为反射红外波段,如红外摄影机采用的波段(0.7~0.9微米),多光谱照相机中的近红外波段,“陆地卫星”上多光谱扫描仪(MSS)中的第6波段(0.7~0.8微米)和第7波段(0.8~1.1微米),专题制图仪(TM)中的第 4波段(0.76~0.9微米)、第5波段(1.55~1.75微米)和第 7波段(2.08~2.35微米)等3~14微米波长称为热红外波段。机载红外辐射计和红外行扫描仪,“陆地卫星”4号和5号上多光谱扫描仪中第8波段(10.2~12.6微米)和专题制图仪的第6波段(10.4~12.5微米)等部分,都属热红外波段。d 微波:波长为1mm到1m波段的无线电波。它具有很强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地球上空的 24 颗通讯卫星和地面上的接收系统同时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电波导航信号测量地球表面某点准确地理位置的技术系统英文简称 GPS。GPS技术在农村区域发展(或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1)基于GPS的农业信息采集系统(2)应用于大型喷灌机变量控制(3)基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GPS 接收机在精细农业中的作用包括精确定位、田间作业自动导航和测量地形起伏状况。为了实现以上功能GPS 接收机需要与农田机械结合随着农田机械在田间作业同时进行精确定位、在 田间作业自动导航和测量地形起伏。GPS 定位系统的协助下农田机械可以根据不同地块的差别自动调节种子、肥料和化学药剂的投放量。例如播种机会根据地块内部土壤结面初级生产力预估和评价.4,为国家的重要经济领域提供信息服务.(2)GPS系统用于农业领域,可以实现联合收割机的自动化作业,实现农业的精确生产管理.今后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农业各个领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3)农业地理信息系统1,农业资源管理 2,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籍管理.3,生态,环境管理与模拟.4,应急响应.5,农业基础设施管理。(4)农业专家系统: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作物生产管理,资源保护与耕作,农场管理与决策,动物营养与生产控制等方面.它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农业生产基层决策者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同时缓解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的矛盾,对于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并可用于全天候遥感。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9遥感的原理?
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利用地面目标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过观察目标的电磁波信息以达到获取目标的几术的总称(2)作用:它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何信息和物理属性
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
10、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原理 技术、试验手段、和传播途径,可用于农业资源包括农作物识别、种植面积估算、作物长势监测与环境检测、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农田精细管理、和估产模式的建立。原理是通过搭载在卫星上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灾害防治、遥感器来获取作物各生长时期光谱特征数据,通农业教育与培训等领域,能够促进传统经验农业过作物种植面积遥感预测和单产预测,对区域作像现代精细农业转变
物产量进行估计 3.我国现阶段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哪些成11、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地物反射波谱特就?你如何看待农业信息技术现阶段的发展? 性有何变化规律?
(1)在数字农业方面,开展了农业生物—环境地物波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改变的特性。规信息获取与解析技术、农业过程数字模型与系统律: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率,同一地物在仿真技术、虚拟农业数字化设计技术、农业数字不同波段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率。在图像上反映为化管理技术、农业数字化控制技术洋酒
不同的色调。
(2)在精准农业技术方面,研究开发了精准作
12、农业遥感领域主要包括哪些? 业车载土壤信息和作物信息采集的共性技术与农业资源调查与检测、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土产品,精准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模型及农田变量作壤水分。农作物遥感估产、作物品质检查、农业业处方生成技术,精准农业重大装备,精准作业灾害检测 控制与导航,农业机械装备总线技术和作业电子
13、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控制单元技术。(3)在精准农业的关键技术、精成?
准农业重大装备、精准农业集成与示范,精准农(1)基本特征:1)GIS是一个空间型的信息系业推广模式与组织机制方面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和突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2)以地理研看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步伐虽然很快,但是农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已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开放研究尚处于分散无序、部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3)其操作对门分割状态,信息资源封闭不能共享。计算机应象是地理数据(空间、属性),并通过数据库管用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数据库容量不够,机理系统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管理、分析和应用,提构失衡、欠缺和重复并存。农业信息技术产品少,供了一种认识地理现象的新方法4)现代地理信商品化的应用软件比较少,而且存在低水平重复息系统是具有地理图形和空间定位的空间型数问题。总体上,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实际应用水平据管理系统5)能对空间信息数据进行图形化输还很低。
出,表达形象,便于决策运用6)与地球、环境、4农田生物信息包含哪些类型?有何特点?如管理科学、应用科学、RS、GPS及其各种应用技何采集和提取农田生物信息?
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7)供了和其他系统软件类型:(1)农作物生理功能信息—需采用各种特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还提供了二次开发殊的仪器或是传感器来取得(2)农作物结构(微工具(2)组成: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包括3个基观:各种机器分析方法测量。宏观:光谱分析结本部分: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库系统、应用人合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3)农作物病虫草员与组织机构。
1、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害—化学物理传感器或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系统主要用于存储、处理、术
输入输出数字地图及数据,软件系统主要负责提5.什么是“3S”技术?各自的定义。
供系统的各项操作与分析功能。
2、地理数据库“3S”技术是:(1)遥感技术(RS)(2)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维护、操作和查询检索,是系统(GIS)(3)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义:(1)GIS应用的重要资源和基础。
3、系统的组织管遥感技术(RS):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理人员:包括系统的建设管理人员和最终运行系同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谱统的用户,他们决定着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类地表达方式,是GIS中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物的特征、探测和识别各类地物的综合技术(2)
14、GIS可分为哪些类型?有哪些用途?通常有地理信息系统(GIS):集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计哪几部分构成?
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一门边缘技术学科,是以地理类型:专题信息系统、区域信息系统、工具型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理信息系统。用途:信息查询、绘制图件、预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实现空间数据预报、模拟分析、管理决策。构成部分:软件系的采集、管理、分析、处理、建模和显示等功能,统、硬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
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3)全球
15、国内外常用的代表GIS软件有哪些? 定位系统(GPS):确定作业者,作业机械和作业ESRI产品系列:intergraph Mapinfor TiTan 对象的瞬时空间位置,并将此信息转变为计算机GIS3.0MapGISGeostarCitystar可接受的格式(美方70S研制)SuperMapGIS
6.按照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划分,遥感分为哪些类16.GIS的主要功能
型?
(1)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输入;(2)空间数据①紫外遥感器②可见光遥感器③红外遥感器: 的编辑与管理;(3)空间数据的处理与转换;④微波遥感器
(4)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5)空间数据的7.遥感技术系统包含哪几个部分?哪些类型?显示与输出。与常规技术手段相比有哪些特点?
17、GIS基本空间操作有哪些?空间插值的意义(1)遥感技术包括:空间信息获取、遥感数据传是什么?
输和接收、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和分析基本空间操作: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叠加复(2)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即合分析和DEM分析。空间插值:用于解决根据已运载工具。包括各种飞机、卫星、火箭、气球、知点的测量数据得到整个区域内该现象的空间高塔、机动高架车等;②遥感仪器系统。如各种分布特征,可用于土壤湿度、肥力等因素的计算主动式和被动式、成像式和非成像式、机载的和(将离散点的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星载的传感器及其技术保障系统;③数据传输和
18、GPS如何实现定位?普通GPS状态参数有哪接收系统。如卫星地面接收站、用于数据中继的些?通讯卫星等;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定位原理: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用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数据距离后方交会的方于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转换、记录、校正、数据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参数:速度、时间、方管理和分发;⑥分析应用系统。包括对遥感数据位
按某种应用目的进行处理、分析、判读、制图的19、GPS由哪些部分组成?
一系列设备、技术和方法。(3)特点:综合性、导航卫星,地面站组,用户设备 宏观、时效、经济、宏观、局限。20、除GPS系统外,世界上还有哪些卫星定位系8.目前遥感应用的各波段及特性?
统?
a近紫外波段,波长选在0.3~0.4微米范围内,俄罗斯: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 欧洲:伽利略常用的紫外遥感器有紫外摄影机和紫外扫描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两种b地物反射的可见光,波长选在0.38~0.7621、举例主要讲述一个3S技术在(或农业生产)微米范围内。这类遥感器包括各种常规照相机,中的应用实例,包括该技术的技术原理、如何实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多光谱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施、实施情况、经济效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和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仪等c接收地物和环
改进、介绍该技术实施流程、运行等。
构、有机质含量、不同土壤含水量来确定具体地的意义.(5)农业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厂化养点播种的疏密这反映出“精细农业”田间作业具殖,工厂化蔬菜花卉生产,仓库管理,环境监测与有定位化的特点。由于 GPS具有精确定位功能控制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6)互联网:主农业机械可以将作物需要的肥料送到准确位置要目的是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主要有:1,也可以将农药喷洒到准确位置。这不仅有助于提电子邮件.2,远程登录.3,文件传送 4,信息查高作物产量也可以降低肥料和农药的消耗。存在询搜索服务.(7)多媒体技术:可以从中获取的问题:现在两者的结合只是初浅的涉及到精细各种农业生产,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政策,技术,经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和机械耕作等方面,对营等方面的文字,图像,语音等信息.农作物有害于更精细更高要求的农业来说,还要提高GPS农寄生虫多媒体检索软件,为农产品进出口的动植业应用的精度要求。例如在制作农田电子地图、物检疫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手段.目前,在多媒体土壤采样、变量喷洒和铺设灌溉管道方面的精确技术基础上开发的各种农业教学和咨询软件。
定位等方面还需要多实验应用。
今天,农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22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源的类型有哪些?在地理领域当中,已经发挥出了明显的作用:1,实现农信息系统中有哪些主要的数据输入方法? 业自动化生产;2,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GIS数据源有:(1)地图资料;(2)影像数据;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灾害(3)遥感数据;(4)实测数据;(5)文本资对农业造成的损失;3,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料;(6)统计数据;(7)多媒体数据;(8)展的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4,增加农产品其它已有的非系统化的数据。数据输入方法有: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1)手工键盘输入;(2)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经济效益;5,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6,输入;(3)扫描数字化仪输入;(4)解析测图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法输入;(5)已有数字化形式数据转换。产水平.23.精确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6对比分析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的优当前,中国精确农业发展面临着技术支持不足、缺点。
信息收集系统不全、专家系统未完善,因而“精1矢量数据结构的优缺点:优点:1.表达地理确”程度不高的现状。根据中国农村人口众多、数据精度高2.严密的数据结构,数据量小3.耕地条件差异较大、经营规模较小且集约化程度用网格链接法能完整地描述拓扑关系,有利于网不高等国情,从总体上看,中国精确农业仍处于络分析、空间查询4.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恢试验示范阶段和孕育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复、更新、综合都能实现5.图形输出美观中国的精确农业在技术水平、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缺点:1.数据结构较复杂2.软件实现技术要益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1)设施简陋,求比较高3.多边形叠合等分析相对困难4.现操作难以达到精准。中国资源有限,人地矛盾突实和绘图费用高。2 栅格数据的优缺点:优点:出,自然灾害频繁,而且旱、瘠、盐碱地较多,因1.数据结构相对简单2.空间分析较容易实现而整体上农业生产条件较差(2)专用品种及肥3.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4.空间料的开发滞后。中国至今仍未开发出适应于工厂数据的叠合和组合十分容易方便5.数学模拟化生产的专用品种和肥料,也少进行专门的立项方便6.技术开发费用低缺点:1.数据量较研究(3)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没有大,冗余度高,需要压缩处理2.现象识别效果统一的行业质量标准,产品市场定位和针对性不不如矢量方法,难以拓扑表达 3.投影转换困难 明确,没有专门的营销配送网络。而且,计算机管4.图形质量转低,图形输出不美观,线条有锯齿,理尚未配套,离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仍有相当需要增加栅格数量来克服,但会增加数据文件 大的差距(4)精确农业技术开发水平较低。中 国至今仍未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于
农业上应用的3S技术服务体系,精确农业的关键技术仍依赖从国外引进,不但受制于人,而且成本高,针对性也较差。解决措施:(1)中国发展精确农业应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由于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在某些方面不够完善,而且费用很高,大规模推广是不可行的。因此,必须分阶段推行,从应用阶段性成果开始,逐步配套提高精确程度。(2)中国的精确农业应分区域发展。由于中国经济,生产技术发展上存在着不平衡,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环境和农业产业结构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精确农业实现的方法不应相同(3)加强科技合作与人才培训。精确农业涉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技术和工程技术等领域,还需要专家知识和辅助决策知识,需要多部门跨学科的联合,以共同推动中国精准农业的发展。
24.智能栽培学主要研究什么
作物智能栽培学使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工作从定性理解向定量分析、概念模式到模拟模型、专家经验到优化决策的转化过程。作物智能栽培学首先必须依赖于作物模拟模型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来实现对作物生产系统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高生产技术的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程度。同时,需要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服务系统来提高农业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此外,3S技术(RS、GIS、GPS,详见本文P39第4小节)的应用则可对作物生产环境和状况、自然和生物性灾害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以及定时、定量、定位的智能化农作管理。这3方面的研究领域相互交叉和渗透,逐步发展形成综合性和智能化的作物栽培决策系统。25.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结合。它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播等方面的农业高新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农业信息技术,根据其在农业应用领域里的不同,目前主要涉及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1)遥感技术:1,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资源与环境动态基础数据.2,为国家重大的资源,环境突发性事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评估数据,保证国家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正确,快速的反应.例如,重大森林火灾,水灾,风灾等的监测和救护等.3,生物量估测.包括农作物产量,产草量,水
第三篇: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A
一 单项选择题
1.城乡人口迁移学说是由哪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托达罗)
2.由于市场是一种“效益和效率”为先的经济形态,所以当劳动力在某一生产部门形成劳动力成本过高而不经济的状态时,市场将迫使该生产部门或单位排除多余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转移的(节约)原则。
3.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非农就业机会和总量,赶不上农村人口绝对量的增长。也就是非农就业机会较快增长的效应,被更快的农村劳动力的增长抵消了。这就是人口(阻滞)效应。
4.资金的储备阶段是农业资金运动的(第一)阶段,也叫供应阶段。
5.固定资金的运动,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开始,属于(一次性)投入。
6.按来源,可把农业资金分成(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7.按分配形式,可把农业资金分成(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
8.按用途,可把农业资金分成(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
9.按周转性质,可把农业资金分成(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10.资金的循环是指资金经过四个阶段。化肥、农药处于哪个阶段?(供应)。
二 多项选择题
1.传统农业主要表现为(自给自足手工劳动)。
2.现代农业是()的农业。
用户解答:| 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武装 | 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 | 市场经济状态
3.用物质技术武装农业,包括()。
用户解答: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 | 把生物工程技术用于农业的再生产过程,基因工程等| 保护地农业技术设施
4.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两个基本职能,这就是()。用户解答:合理组织生产 | 正确维护和调节生产关系
5.传统农业是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主要表现为()。用户解答:生产力水平低下 | 手工劳动 | 自给自足
6.农业的农学(根本)特征包括()。
用户解答:农产品的多样性。|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农业生态的平衡性。
7.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用户解答: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8.自然环境是农业的依存条件。主要包括()。
用户解答:阳光和空气 | 土地及土壤 | 水分和养分 | 气候和热量
9.农业管理过程的目的是()。
用户解答:提高劳动生产率 | 物质生产的时效性农产品质量
10.农业的管理过程就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用户解答:管理 | 控制 | 强化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B
一 单项选择题
1.动、植物和微生物是农业的劳动(对象)。
2.农业是(以上都是)的部门。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是(以上都是)过程。
4.农业的经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
用户解答: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5.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是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6.农业中,解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是(种植业)。
7.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靠(广义农业)农业。
8.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者从事的是(商品)生产。
9.动植物的生产时间遵循(自然)规律。
10.动植物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生命过程。
二 多项选择题
1.农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新品种 | 新用途 | 新结构)方面。
2.以下哪些属于现代农业的类型?()
用户解答:创汇农业 | 生态农业 | 都市农业白色农业
3.农业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农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再生产。用户解答: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4.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遵循(经济技术再造)规律。
5.农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到农业劳动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某些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明,可以替代人的劳动。比如()。
除草剂可以替代农民锄草的劳动,| 中耕机可以替代农民的中耕劳动等
6.土地是一个立体概念,包括(地面以上的自然物、光、气、温度、动植物群落 | 土地地面以下的土壤层、地下水,)。
7.农业再生产是生物的再生产,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我国采取的维护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平衡的措施主要有()。
用户解答:田间林网化,解决田间小气候的问题; | 退耕还草,解决草场退化、沙化问题。| 退耕还林,解决山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8.农业信息的特点是()。
用户解答:地域性 | 综合性 | 时效性不可封闭性
9.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
提供产品的贡献 | 积累外汇的贡献 | 扩大市场的贡献对生产要素的贡献
10.国民经济由()生产和劳动部门共同组成的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农业、工业、| 商业、交通运输业、生活服务业、文教卫生科学研究 信息业
1.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主要是(劳动节约)规律。
2.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中,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太阳能)。
3.农业的基础地位首先在于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5.一个国家,在由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过程中,农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
6.农业经济管理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一面,由生产力的水平来决定的特性,我们把它叫做(自然)属性。
7.农业经济管理有两重性,是因为(农业生产过程)有两重性。
8.农产品需求,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城乡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农产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
9.农业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农业市场)。
10.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概念。
二 多项选择题
1.农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是()。
用户解答:部分工业原料基地 | 消费市场劳动力来源
2.农业经济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用户解答:正确维护和调节生产关系 | 合理组织生产力
3.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的特点是()。
用户解答:“互助合作”的人与人的关系原则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 | “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组织形式 | “按劳分配为主,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4.农业经济管理的管理职能主要有()。
用户解答:计划 | 组织 | 控制 | 指挥
5.我国农业微观的管理体制主要是()。
用户解答: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体制 | 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合作经济组织
6.家庭承包经营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具体表现是()。用户解答: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人畜力为主的状态,适宜个体劳动和以家庭为主的作业 | 市场发育不健全,人口的流动受到多重限制,家庭经营是一个就业机会,也是一个生活保障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家庭的生产功能仍有意义
7.农村建立了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
用户解答:乡级经济联合社(或农工商总公司)| 农户家庭经营 | 村级(或生产队)经济联合社(或农工商总公司)
8.农业宏观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的基本内容是()。
用户解答: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关系 | 明确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9.农民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有()。
用户解答:地理资源的原因 | 市场的原因 | 历史的原因
10.农产品市场体系主要包括()。
用户解答:集贸市场等组成 | 批发市场 | 期货市场零售市场
1.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可以通过(以上都有)选择。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种自我封闭式(内在)循环系统,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效益最佳的标志是()。
用户解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
4.农产品供应,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如果是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阶段,那就是(需求优先)。
5.气候环境资源是(经济)资源。
6.农业自然资源地域差异性(大)。
7.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8.“土地是一个立体概念”是(经济学)的观点。
9.“土地是人们生息、发展和进行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社会学)的观点。
10.“土地是实现物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来源,是动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繁殖的自然基础”是(生物学)的观点。
二 多项选择题
1.加强农产品市场基本建设,主要内容有()。
用户解答: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制度 |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 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
2.农业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主要包括()。
用户解答:继续健全农业法律体系 | 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 | 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教育
3.农业经济政策主要指政府指导和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用户解答:准则 | 措施
4.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要树立(全选)。
5.战略带有()特点。
用户解答:指导性 | 全局性 | 长期性 | 原则性
6.农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的等问题的重大决策。
答:总体指导思想 | 指导方针、| 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实施措施
7.农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全选)。
8.农业的现代化要靠两个技术,那就是(生物技术 | 物质技术)。
9.农业的发展阶段()。
用户解答:传统农业 | 现代农业原始农业
10.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全选)。
用户解答: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 |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 资金短缺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矛盾 | 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 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一 单项选择题
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是固有的,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土地的(自然性)性。
2.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以(劳动)集约为主。
3.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经济发达国家以(资金和技术)集约为主。
4.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下面所列哪一个不是?(精神)
5.粗放经营,物化劳动投入(少)。
6.粗放经营,活劳动投入(少)。
7.粗放经营,技术投入(少)。
8.粗放经营,土地产出率(低)。
9.集约经营,物化劳动投入(多)。
10.集约经营,活劳动投入(多)。
二 多项选择题
1.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用户解答: 除了 “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其它全选
2.农业现代化用到的物质技术主要是()。
用户解答:机械技术、电子技术 | 化学技术、保护技术、栽培技术
3.农业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技术包括()。
用户解答:基因工程 | 组织培养技术 | 生物防治技术
4.从生产力的水平上看,传统农业()。
用户解答:传统农业是低生产力农业 | 人畜力结合 | 以手工操作为主,| 农业生产以农民世代承传的经验和技能为主
5.从经济状态上看,传统农业()。
用户解答: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 | 商品率很低 |
6.新的农业现代化的四化是指()。
用户解答:集约化 | 社会化 | 科学化 | 商品化”
7.持续农业这一概念强调的三种平衡是()。
用户解答:一是经济平衡,即生产与收入 | 二是环境平衡,即资源利用与保护 | 三是社会平衡,即农民富裕与农村文明进步
8.持续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全选)。
用户解答:生产可持续性 | 社会可持续性 | 经济可持续性 | 生态可持续性
9.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有(全选)。
用户解答:居民消费和市场需求 | 社会因素 | 资源条件
10.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等特点。
用户解答:整体性 | 动态性 | 多层次性 |
一 单项选择题
1.集约经营,技术投入(多)。
2.集约经营,土地产出率(高)。
3.粗放经营,劳动生产率(低)。
4.集约经营,劳动生产率(高)。
5.粗放经营,耕作方式(简耕粗作、广种薄收)。
6.集约经营,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提高单产)。
7.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计时工资属于(流动)劳动形态。
8.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计件工资属于(流动)劳动形态。
9.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基本工资属于(潜在)劳动形态。
10.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年终奖金属于(物化)劳动形态。
二 多项选择题
1.近十年来,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着两个变化()。
用户解答:由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向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转变 | 对食品的品质和品种有了更高的要求
2.农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
用户解答:种植业的比重在下降 | 农产品品质和品种结构正在向优质、多品种、无污染方向转变畜牧业比重在上升
3.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客观的三大效益是()。
用户解答: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 | 社会效益
4.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市场导向原则主要是说()。
用户解答:作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 政府转变职能
5.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因地制宜原则主要是说(全选)。
用户解答:因自然资源、因经济技术条件等,发展适合本地情况的农村产业结构 | 不能盲目攀比,为追求政绩而瞎指挥,造成劳民伤财 | 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就是因地制宜
6.土地的合理利用主要包括土地的(规划 | 改良 | 布局)。
7.资金按照来源分为()。
用户解答:借入资金 | 自由资金
8.资金按照用途分为()。
用户解答:基本建设资金 | 专用资金 | 生产资金
9.资金按照周转性质分为(流动资金 | 固定资金)。
10.衡量固定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是()。
用户解答:固定资金利润率 | 固定资金产值率
第四篇: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于大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例如,直至19世界人们还认为森林是砍伐不尽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劳动力是主要的争夺对象。有了劳动力就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获得财富。古代许多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劳动力——人口,而西方贩卖奴隶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从政治制度来看,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中国和法国曾分别是亚、欧大陆上劳动力经济作为发达的国家。
农业经济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在这一经济阶段中,人们采用的是原始技术,使用的是犁、锄、刀、斧等手工生产工具和马车、木船等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从事第一生产——农业,辅以手工业。在这几千年中,尽管科学技术有所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但在工业革命之前,这种生产格局没有改变。这时的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因为从总体来看,人的智力方面的差别不太大。据统计,在低机械程度条件下,劳动者的体力支出和智力支出之比是9:1。
同样,土地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它也成为争夺的对象。从最初来看,水美田肥的地方就成为经济发达的地方,所以就有了经济发达之后的诸多文明之地:如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就整个世界而言,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动力资源的占有或通过体地占有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的。
在农业经济阶段,广大人民的生活十分贫苦,缺衣少食比较普遍,不能抵御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危机。教育很不普及,文盲占大多数,人才难以流动和发挥作用。
第五篇:农业经济管理考试题范文
1概念农业:栽培农作物 饲养家禽 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密切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因为是最古老的最基础的部门,由于产业的发展,其他国民经济才得以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紧缺的外汇,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农业生产的特点: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代替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动植物生产是生态系统循环,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适合家庭经营
4农业标准化: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先的标准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成果和经验的迅速推广,确定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目标。
5农业劳动力:一般指参加农业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农业劳动力数量是指农村中适合劳动年龄并有劳动力的人的数量和不到劳动年龄及超过劳动年龄仍参加劳动的人的数量
6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统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工、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连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领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营方式
7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征:生产专业化,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国际化
8概念农业产业结构:一定地域内农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和各产业内部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组合形式
9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生产力水平,主要条件。需求,前提。地理位置,基础条件。劳动力,内在条件。资本,基本条件。科学技术,动力。
10市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市场划分为狭义和广义市场
11农产品集贸市场:经营农产品日用品以及其他民用物品的专业性 综合性市场
12农产品零售市场:农产品最终的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多方面的经济关系,大多集中在人口密集区
13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技术含义:指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的农业。经济含义: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高度的社会分工。,制度含义: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完善的政府干预制度。社会含义:由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商品化,并由此带动农村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和农民的知识结构和商品价值观念的转变。生态含义: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4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用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来装配和武装农业,为农业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手段,用现代农业机械代替落后的手工操作,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园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动植物的生产情况,对自然的生产和控制,调整和控制成为农产品产量增加,劳动生产率提供的决定因素,为此必须借助于科技理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劳动者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质上是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全面改革和进步。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它要求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水平,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要求对农业生产基础建设进行经济效益的评价,要求运用现代化管理办法.。
15农业家庭经营大量存在的原因: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紧密结合。农业自然环境的复杂和不可变性以及劳动成果的最终决定性决定家庭经营是最为合适的组织形式。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是的农业家庭经营管理成本最低。家庭成员在性别体质年龄技能上的差别也可以实现劳动充分利用
16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及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自然环境的总称、17农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和农业中生产力各个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经济规律及其应用,研究经济规律在农业中得具体表现形式和管理学原理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18农业经济管理学研究任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需要
18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是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19土地资源特征:自然方面: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质量的差异性。利用的有序性、。经济方面:供体的稀缺性。利用的选择性。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报酬的递减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0农业宏观调控:是指意义上的宏观调控在农业部门和领域中的特殊体现,它是以政府作为主体,着眼于经济运行的全局,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地行政手段,对农业资源的配制从宏观层次上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1政府对宏观调控的职责:制定农业和农村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制定农业和农村长期发展的政策,包括土地财政金融以及农村产业投资政策和价值政策。建立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尤其是粮食储藏收购制度。制定农产品市场规划,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网络体系。保护农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推行农产品国际贸易。
22概念产权: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和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所有使用和处置以及收益的使用权
23产权结构:按不同类型的产权所构成的产权框架及其比例,产权类型的规划是
以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划分的,所有权是核心内容
24现代农业产权的基本特征: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关系明确化,收益权实现多元化,产权交易的市场化
25物流:按用户的需求,以最小的总费用,将物资资料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活动,物流活动是一种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26物流的时间价值:物流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由于改变这种时间差所创造的价值
27物流的发展趋势:黑大陆说,经济领域中得黑大陆。物流冰山说,大部分在水中,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第三利润说、。
28概念经营决策:指农业企业通过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企业经营目标,选择最优经营方案并付出实施的过程。
29概念经营预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预测的对象及有关过去和现在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掌握预测对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预测对象在未来的发展做出估计和判断 30农业经营决策概念:农业企业通过对其内部条件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企业经营目标,选择最优经营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31期货交易的特征:买空卖空的一种交易。委托形式的交易。以期货合约自由转让为前提的交易,在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
32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价格,油成本决定,成本包括生产,流通,政策成本。质量,本身生物学特征指标,食品卫生安全指标。商业信誉,涉及产品品牌等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