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1期一号

时间:2019-05-12 19: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信息1期一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信息1期一号》。

第一篇:农业信息1期一号

第1期

沁源县农业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二月三日

沁源县农业委员会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2012年2月3日上午,沁源县农业委员会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会上,农委主任王永沁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传达学习了省农业厅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王主任强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央把抓农业科技摆上重要位置,让我们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倍感振奋,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同时,他就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

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要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本单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学习内容,全局各中心、场、股、站、室要进一步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中央精神指导工作,坚定信心,鼓舞干劲,切实抓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二是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要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县“十二五”规划农业农村发展目标,结合本县实际,认真思考和谋划项目,要以项目为重要抓手,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我省确定的农业发展重点,及早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我县农业发展项目,尽快于近期做出实施方案上报,使我县有更多项目进入省市规划,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我县“三农”工作发展步伐。

第二篇:农业信息

伴随天气回暖,我省备春耕生产正全面展开。28日,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全省春耕生产各项准备基本就绪,种植意向已经落实,各类农资加快下摆,水稻扣棚基本结束,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当前备耕进度和质量标准均为近年来最快最好,只待气温适合,开犁落籽。

目前,全省农机具检修已全面结束,比上年提前10天以上;已落实春耕资金556亿元,占总需求的95%,其中农民自筹230多亿元;已下摆化肥456万吨、种子95万吨、农药农膜10.3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2万吨、7万吨和2.2万吨;全省89万栋水稻育苗大棚扣棚已基本结束,各地正抓紧调试智能催芽车间设备。

针对去秋以来降水少、土壤墒情差的严峻形势,各地积极开展抗旱水源建设,提前做好抗旱准备。去秋以来,各地已新打抗旱水源井1.48万眼,小型蓄水工程265处,维修机电井1.2万眼,维修抗旱设备9881台套,渠道清淤10116公里;新储耐旱早熟大豆种子300万公斤。

省农委种植业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为提高春耕科技含量,我省分区域、分作物制定了15项抗旱保种技术栽培模式,已下发到基层和农民手中。去冬以来,全省累计培训农民417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5411期,广播电视讲座2524期,开展科技咨询96万人次。省农委还成立了13个农业专家指导组,深入到各市县包乡、包村、包地块,实行技术承包,为农民抗旱保种提供全程生产技术服务。当前我省水稻超早育苗工作已启动,庆安县的两段式超早育苗、虎林市的隔寒育壮苗已播种1.4万平方米;一些小麦主产区抓住当前回暖期开展小麦试播;小麦正式播种、水稻大棚育苗工作将于4月初陆续拉开序幕,玉米、大豆等大田播种预计在4月中下旬开始。

据农情统计,今年全省共落实农作物意向种植面积21800万亩,比上年增加70多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意向种植面积20650万亩,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继续增加,分别达到9000万亩和5300万亩。

第三篇: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金融政策汇总

2004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金融政策盘点

2004年

(十九)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 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 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 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缓解农村资金外流。 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

 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要调整职能,合理分工,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 要总结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经验,创造条件,在全国逐步推开。 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

 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

 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2005年

(二十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 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

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 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    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

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 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

 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2006年

(25)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 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 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 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 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 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 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

 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

 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 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

2007年

(一)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

 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  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要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建设。

2008年

(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 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 加大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三农”的力度。推进农业银行改革。

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治理结构,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 邮政储蓄银行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 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 通过批发或转贷等方式,解决部分农村信用社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加快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

 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制定符合农村信贷业务特点的监管制度。

 加强财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

 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

2009年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 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 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 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 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 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

 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2010年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 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 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

 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

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 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 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 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 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

 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2011年

(十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 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

 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 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

 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 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 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2012年

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 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 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

 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 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

 完善符合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 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加大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

 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

 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 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

2013年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 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 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

 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 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支付结算渠道。

 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

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 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 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2014年

六、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25.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

 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扩展乡镇服务网络,根据自身业务结构和特点,建立适应“三农”需要的专门机构和独立运营机制。

 强化商业金融对“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大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不断提高存贷比和涉农贷款比例,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

 稳步扩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      

   

    

2015年

24.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建立差别监管体制。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保持县域法人地位长期稳定。

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符合条件的适当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

对小额贷款公司,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政策,加快接入征信系统,发挥支农支小作用。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督促上市农业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引导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高成长性、创新型农业企业到全国中小企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权公开挂牌与转让,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发适合“三农”的个性化产品。

26.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适时制定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管理办法。

27.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

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开办涉农金融领域的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 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 完善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优化涉农贷款结构。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 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提供更优惠的支农再贷款利率。

 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全部县域支行。

 农业发展银行要在强化政策性功能定位的同时,加大对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要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投放。 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 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 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 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

 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 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

 完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 强化农村普惠金融。

 继续加大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对农村妇女的支持力度。

2016年

24.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

 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进一步改善存取款、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

 稳定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提高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 开展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试点,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 鼓励国有和股份制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

 深化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加大“三农”金融产品创新和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力度。                

发挥国家开发银行优势和作用,加强服务“三农”融资模式创新。

强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加大中长期“三农”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打造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创新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扩大覆盖面。

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

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范围,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探索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发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

创设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展农产品期权试点。

支持涉农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债券市场服务“三农”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三农”融资担保体系。

完善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监管机制,切实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强化农村金融消费者风险教育和保护。

完善“三农”贷款统计,突出农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

第四篇:农业信息工作总结(精选)

全方位开展信息服务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十二五”期间一个明确的战略部署,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一定会为农业农村转变发展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顺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客观需要,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必将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近年来,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把农业信息化建设做为我们的工作重心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现实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为保障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多渠道开展信息服务,全面反映农技推广工作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以“热线咨询、网络延伸、信息发布、实地服务”为四个着力点,充分利用“12316”农业服务平台、“哈尔滨农技服务网”、《哈尔滨农技推广》、专家讲课、电视讲座和实地指导等多渠道开展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效果显著。

1、开展惠民服务,畅通“12316”农业服务平台

哈尔滨市“12316”农业服务平台建设了约207万字的技术数据库,提供包括农作物种植、林业生产、渔业生产、蚕蜂生产、畜牧兽医生产和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家咨询和现场服务。在市农技中心及两区十县同时建设了13个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统一使用“12316”一个拨入号码。该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被列为2009年哈尔滨市一百项惠民行动之一。这项工作为全省首创,已经在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被借鉴使用。

为了更好、更贴近实际地为哈尔滨地区的广大农民服务,我们选聘了84名专家,组织建设了专家服务体系,成为服务平台的智力核心。平台运行时有专人负责值机,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和病虫害发生时期,部分咨询平台24小时为农民提供服务。自2009年至今,哈尔滨市“12316”农业服务平台累计接听和回复咨询电话50000余次,专家现场指导15000余次,对农民咨询的问题回复率为100%。

2、拓展服务空间,完善“哈尔滨农技服务网”

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2006年3月10日正式开通了“哈尔滨农技服务网”(http//www.xiexiebang.com)。它是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第一个专业网站,包括“业内新闻”、“推广人风采”、“中心政务”等八个版块。其中网站设计的“植保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具有强大的农作物生物灾害查询功能,深受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在网站管理方面,我们成立专家组,对网站的内容进行技术和方向把关,确保技术准确。截止目前,网站的访问量已经达到351347人次,网站发布的即时性技术信息和资料已经达到576万字。“哈尔滨农技服务网”的运行,增强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的时效性,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电子平台,促进了我市农技推广系统电子化政务进程。

3、共促发展,活跃《哈尔滨农技推广》交流

《哈尔滨农技推广》包括“十大重点技术”、“生产指导”、“体系工作动态”和“农业小知识”等专栏,实现了保持特色、服务农业生产,转变观念、展现体系风采,活跃交流、实现共促发展的工作目标,不仅出色地发挥了对我市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作用,为政府做好技术参谋,而且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我市农技推广系统的工作动态。从2008年初改版至今,《哈尔滨农技推广》共编辑70 期,发布信息290余条,约26.1万字。我们还与省市农业科研单位、省内农业高校、兄弟地市和相关部门约60多个单位互动交流,深受好评。由于农业信息工作规范、报送及时,内容科学并有较强的技术指导性,我们一直是哈尔滨市委的信息直报点。

4、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为农民送技术、送信息 市农技中心每年都组织内容丰富的科技培训,各地通过农业科技大集、办班讲课、电视技术讲座和发放技术资料可以培训农民120万人次。双城市配备了6台松花江微型面包车作为“农技110服务车”,延寿县配备了21台摩托车作为“科技入户服务车”,在生产季节,这些服务车每天都巡回在田间地头,车到之处,立刻就形成一个现场的“技术咨询平台”、一个现场的“信息服务平台”,把农业技术推 3 广到田间、把致富前景展现在农民眼前、也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心建立在农民的心中。

5、领导重视信息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市农技中心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信息工作,市农技中心成立了信息科,专门负责信息编辑、发放、更新等工作。每年都印刷《农业科技资料汇编》和《哈尔滨农技推广资料汇编》,以便技术人员查阅、学习。市农技中心还组建了一支以基层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保证了信息及时更新和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制定了《关于信息报送以及通讯员管理的若干要求》,从而保证信息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总体看,通过走访农户和实地调查,接受技术培训或信息服务的农户,亩节约生产成本或增加收入50~170元,全市节支或增收近1亿元。

二、信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信息服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大、共享程度有待提高。农业信息涉及面广、分散,在及时、无偿提供信息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信息工作队伍服务能力、素质还不能满足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这将成为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最大的限制因素。

3、信息服务的范围越广,工作经费的投入就越多,服务成本偏高。

三、对信息服务工作的建议 我们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2、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要适应农民的需求,不断丰富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要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要发挥农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3、加快制定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二0一0年十一月

第五篇:农业信息论文

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论文

题目: 农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及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学号: 姓名:

成绩: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对策

缑建芳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信息化对农村农业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情报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 信息化 现代农业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农业的国际竞争也在凸显,不断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其中信息的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农业信息化必须将其与信息化有效结合,要把信息化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全新的生产力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实现路径

王慧贤

【摘要】:正

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现代农业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农业。我们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比较入手,来探讨我国现代农业在实现过程中应该多加关注的问题,以此来加速我国现代农业的实现。(一)播种面积及667m~2产量的变化反映出的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农业的发展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纯粹的传统农业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目标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当时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在无法提高667m~2产量的情况下,提高产量的唯一方法就是扩大种植面积,属于纯粹的传统农业。从建国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实现路径 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总动力 农业生产 发展时期 文化程度 传统农业 前提条件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农业的国际竞争也在凸显,不断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其中信息的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农业信息化必须将其与信息化有效结合,要把信息化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全新的生产力要素,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以现代会促进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也不断的显现出来,所谓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方法手段,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科学管理决策水平的一个过程。世界信息化的发展大背景下,加速了农业领域的信息化速度,它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中最活跃、最强有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信息化在农业的广泛应用可以驱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可以开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这就能够使农业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时机。

20世纪末,随着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上提出了数字农业的概念,预示着21世纪的农业将呈现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崭新面貌。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法国等少数国家开始以农业系统模型和GIS技术为基础,探索建立数字化农业生产实验系统,获得了一些可喜的发展。

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显示,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由作物模拟、管理决策、遥感监测、信息管理等拓展到农业区划、资源利用、经济分析和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

农业信息学的前景展望 信息农业

信息农业是以农业信息科学为理论指导,一农业信息技术为工具支撑,用信息流调控农业活动的全过程,一信息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人类正朝着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商品经济到知识经济,从现代农业到信息农业的转变,并逐步经历着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渗透到了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农业中的运用已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农业应用逐步发展为一股潮流,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畜禽生产、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作物产量预测、农业病虫预报及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计算机技术不仅给农业管理、生产和科研带来了高效益、高效率和高质量,自身也逐步形成农业科技领域里的特殊分支。当今,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从主要是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发展到应用领域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信息管理与推广服务、农业规划与决策和农业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与控制等多个方面,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农业各学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促进我国农业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8年07月03日

来源:科技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项目收集了全国500个县包括分县统计的人口、土壤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作物播种面积、作物亩产、经济信息等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图与行政边界图等空间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完成了品种高效认知技术以及认知度计量方法、县域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作物需肥规律研究;整合了作物长势和环境胁迫因子的遥感定量反演方法、土壤-作物系统过程模型和作物生长信息遥感监测模型的技术;完成了种猪场繁殖、奶牛场繁殖过程数据采集的描述规范;建立了水质参数(PH、DO、EC和温度)预警、饲料配方模型,设计并建立了针对不同鱼种的营养的知识库、不同配料原料的营养比例知识库;设计和建立了鱼病预警指标和警情知识库,建立了鱼病预警模型;进一步完善了奶牛疾病诊疗专家系统及其知识库,确定30种奶牛健康检查指标。

开展了知识本体概念体系及基于本体的关系数据库存储技术研究;农村知识本体的底层互操作技术及农村知识库构建技术的研究;生产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资商品信息的元数据标准框架研究以及基于本体的智能搜索模型研究;开展并初步完成了农业信息网站的自动发现算法;研究了农村知识库的构建技术,用于规范指导信息的提取及农村生产技术知识库、农产品市场知识库和农资商品知识库的构建过程;制订了7个标准规范初稿,初步构建了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关键模型。完成了系统模型的验证试验,研发了遥感干旱监测预报系统、作物推荐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等各原型系统,部分系统进入试运行。构建了种猪、奶牛联合育种网络平台,研究获得的“种猪场、奶牛场健康养殖信息系统”的单机版已经在示范区投入运行,并进入系统调试阶段。

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新疆、河北和黑龙江省垦区等地区建立了9个示范基地,并将共性研究课题的技术产品和系统、已有的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相结合,进行了集成开发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在信息化村、信息化乡镇、信息化县和信息化企业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中国已经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是依赖于高效率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认识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效率视角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是建设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农业经营规模小。我国目前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原始的小农小本耕作经营,2.4亿农户,每户平均经营0.5公顷的土地,属于“超小型”农户经济。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营,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瓶颈”。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少地多”的格局,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失现象严重,耕地面积由19.5亿亩下降为18.3亿亩,由于在科技进步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持续走低和农村劳动力人数绝对增加,再加上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迟滞,农村剩余劳动力积压在日益短缺的土地上,妨碍农村土地形成适度经营规模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举例如下:

[1] 梅树立,陈奎孚,张森文,等.两点边值问题的Shannon小波数值解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12—16 [2] 朱文学.粮食干燥原理及品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108 [3] 欧阳忠.中国股市及农业板块的弱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分析和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4] Nearing M A,Norton L D, Bulgakov D A,et al.Hydraulics and erosion in eroding rills.Water Resources,1997,33(4):865-876

参考文献:

1、期刊——齐虎春,《现代农业》 2010年 > 第07期 总第409 期2010年7月1日出版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编辑出版 内蒙古农业杂志社

2、期刊——缑建芳 ;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第04期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杂志编辑部

3、期刊——李娅;刘慧;,《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07期

4、期刊——王慧贤,《河南农业》2008年第一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期刊——窦熙博,《新农从》路

2011年第23期浅析我国现代农业的现状及发展思

下载农业信息1期一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信息1期一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农业信息

    浙江农业信息 政务通报 第89期 浙江省农业厅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编者按]近日,全省农村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在绍兴县召开,现将赵兴泉副厅 长的讲话刊发,供各地......

    浙江农业信息

    浙江农业信息 第16期 浙江省农业厅办公室二〇〇七年二月十三日[按]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后,各地积极传达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工作思路......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精选)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第4期(总期第267期)驻农业部纪检组监察局2010年01月15日农业部党组和驻部组局认真学习贯彻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会议召开后,农业部及时......

    农业信息服务

    我国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意识薄弱、素质较低、服务体系不全、信息内容开发粗放等问题。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第16期(总第 99 期)驻农业部纪检组监察局2007年4月4日朱保成组长深入天津市农业系统调研政风行风建设情况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

    农业纪检监察信息 第37期(总第82期) 驻农业部纪检组监察局 2006年12月20日 驻农业部组局传达学习派驻机构 2006年工作总结会议精神 12月20日上午,驻农业部纪检组监察局召开全体......

    一号提案锁定绿色农业 概念股一览

    一号提案锁定绿色农业 概念股一览 2013年03月04日 08:0921世纪网我有话说21讯 根据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秘书处提案组3月2日公布的信息,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绿色......

    学习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心得体会

    学习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心得体会 重农固本乃安民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日前,中共中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