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思考
需要从五个方面找准定位,探索创新,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使农技推广工作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的科技需求。
(一)为谁服务
农技推广是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的。一方面要直接面向广大农民,做到进村入户,落实到田间地头。一方面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大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二)服务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农技推广的目的就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方面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粮食和经济作物为重点,提供技术服务,推广良种良法,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一方面要围绕高效作物和地方特色产业(象信阳茶叶、许昌花卉、山区中药材等)开展技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这两方面,首要的是第一方面、重点也是第一方面,大宗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技术推广是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必须承担,也是只有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来承担的。
在我国,当前农业仍旧是弱质产业,基础薄弱,比较效益偏低;而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效益低于林、牧、渔业;在种植业内部,种粮效益相对于种植经济作物更低。土地、资
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某一产业的集聚度是由其经济收益决定的。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而不是农民的主动意识。在利益驱动不足的情况下,对农业、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必须由政府主导,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吸引社会各方对农业、种植业、粮食生产加大投入。国情和现实决定,对农业、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科技推广服务,必须以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体,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作物生产的公共性技术需求,其职能只能由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来承担。
河南是农业大省,对此更要有充分、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三)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一是要明确,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必须是无偿的,体现其公益性。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修订的重点之一也是更加明确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
二是服务内容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培训和指导,普及成熟的品种和技术,一方面通过试验示范,引领农民应用高新技术,培育高效产业,提高竞争力。
三是服务环节不仅仅局限于产中,要向产前产后延伸。向产前延伸,也是为了引导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可靠;向产后延伸,是要向农民提供深加工技术和市场营销服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应对市场风
险,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
四是要探索寻找有效途径,把无偿、无形的技术指导培训和面向市场的、有形的物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服务的效果。我们在调研中听到,很多农民不仅希望能从农技人员那里知道种什么品种好、什么病该打什么农药,还希望能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买到对路的、真的、质量好的种子、农药、化肥。在示范县舞阳,农业局选择有一定基础和规模、信誉好的农资经销点,认定为村级服务点,挂上牌子,农业局的十位中级以上职称专家作为村级服务点的专家团,对村级服务点的负责人进行培训。全县380多个村,认定了140个村级服务点。农民有问题可到村级服务点咨询,村级服务点解决不了的,可直接咨询农业局专家。村级服务点同时经销农资,开展抗旱、机耕机收、喷药防治等农机服务,还给农民办了VIP卡,可以优惠打折。农业局每年根据村级服务点的服务情况进行年审,每年认定一次。这样没有要政府投一分钱,农民既可得到技术指导,又可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和农机服务。
(四)由谁来服务
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是由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来承担的。当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我们在代拟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从五个方面加大政
策和资金投入: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强化国家法律赋予基层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全额供给事业单位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作用,鼓励支持建设由县级农业部门派出的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二是加强条件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条件建设的投入,保障履行职能所需的办公、检测、培训和试验用房、用地,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按照分级保运转的原则,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对全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分层次、按专业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力争到2015年,4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具有农业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落实特岗农技人员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要求,规范上岗条件,通过公开考试、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基层农技人员职责和具体任务,建立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牵头,服务对象和所在(所服务)乡镇政府参与的乡镇和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制度。
五是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方法。
六是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服务
就是要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方法。
一是适应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家庭承包经营依然是农村的基本生产经营制度,同时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技推广服务就是要适应当前家庭分散经营和土地适度流转并存的现状,根据农户生产规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技术服务。
二是适应自然环境、资源的变化,针对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的形势,增强农技推广的应变能力,有效指导农民应对自然灾害。
三是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多,务农以老人、妇女为主,年龄老化、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农技推广要做到进农户、到地头,面对面、手把手,以易学好懂的方式,使农民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
四是适应现代信息资讯的迅猛发展,改善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利用现代传媒和通讯技术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比如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3G技术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等。
第二篇:基层农技推广
隆回县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邵阳市佳和农牧示范基地
实施方案
(2013)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
2013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邵阳佳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3‟38号)和†湖南省农业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农业联„2013‟136号)的要求,确保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提升基层养殖业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着眼于现阶段养殖业发展需要,以满足农牧渔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基层牧渔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服务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后农牧渔民的实际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加强队伍、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牧渔民满意的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机构,推进隆回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实施内容
(一)深化体系改革,完善工作机制。
1、持续推动和深化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进程。在隆回县畜牧水产局(隆回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乡镇动物防疫站(乡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择优选择猪场技术骨干做为养殖技术推广指导员(以乡镇为主),引导养殖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做好推广体系服务工作,引领示范户(场)技术人员利用现代养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对项目实施指导员和养殖场专业技术员进行系统培训,为基层养殖技术推广体系注入新生力量。
2、建立养殖技术推广新机制。
(1)组建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专家组。在县畜牧水产局的领导系统挑选技术过硬、工作积极、具有实战技巧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9名,组建养殖技术组。实行定点联系制,把我县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养殖业技术推广人员组织起来,认真履行技术指导职责。
(2)明确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一是包场联户制度,每个养殖技术指导人员落实工作任务职责,联系服务工作区域和养殖示范户,实行包干责任制。二是在全面推行包干责任制基础上,实行公开服务机制,向社会公示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服务内容、工作职责等。三是对每个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定岗定责,加强养殖户需求信息收集与反馈。四是确定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工作目标(包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任务、推广使用率等)、服务对象、任务要求和工作指标等。五是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公示和考勤制度,把每个养殖技术指导员的下乡记录和技术服务情况张贴公示,强化群众监督。
(3)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县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考评制度,将养殖技术指导人员的工作实效、辐射带动养殖户情况及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评结果与养殖技术指导人员补助报酬、津补贴、奖金等挂钩。县畜牧水产局根据实施该项目的考核结果,综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建立先进更先进,后进赶超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养殖技术指导员工作积极性。
(4)建立多元化养殖技术推广服务机制。以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技术服务的突破口,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网络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养殖业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在强化公益性服务和公益 2
性职能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共同开展养殖技术服务。
(二)革新主导技术,主推实用成果
县项目实施小组根据县专家小组意见、养殖产业发展要求和养殖户的科技需求,通过邀请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专家,组织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形成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实用可行的养殖技术推广计划。
1、主导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2、主推畜牧技术
(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2)猪人工授精及遗传改良新技术(3)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4)兽药安全使用技术(5)自配饲料安全生产技术
(6)人工种草,青贮、氨化饲料生产技术
(三)明确示范区域,健全服务网络。
1、培育科技示范户。
在全县26个乡镇220个行政村实施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全县共遴选30个养殖场(户)做为科技示范户,选聘养殖技术指导员9名,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养殖技术科技示范户的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每个科技示范户成为养殖情况调查员、养殖技术指导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在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培训覆盖面。
2、建设养殖科技示范基地
邵阳市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做为县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以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佳禾农牧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团队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新设备设施引进的试验、示范和开展培训观摩等活动。做到“四明确”暨一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和主导技术;二有明确的基地责任人;三有明确的专家、技术指导员以及技术指导服务职责;四有醒目标示牌。
(四)夯实人才基础,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着力解决基层养殖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断层和知识更新慢的实际问题,分层分类进行培训。根据上级要求挑选骨干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到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省畜牧水产局进行培训。根据实际情况,以集中培训、异地研修、现场集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聘任指导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对养殖大户、养殖协会等主要从业人员加强指导,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与准入制度的对接。鼓励一批热爱养殖事业、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高校养殖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养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改善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以阳光工程、各种惠农政策项目为依托,以推广养殖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目的,全面推进养殖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的比率,进一步提升技术推广水平。
三、实施步骤
根据上级要求,项目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8月19日-8月31日)宣传动员筹备阶段,筛选主导产业、主推技术、主推品种,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专家组,细化养殖行业实施方案、编制•湖南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报送县畜牧水产局、省畜牧水产局。
第二阶段(9月1日-11月25日)组织实施阶段,一是遴选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二是发布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名
录,编制技术指导方案和技术资料等。三是对示范场、示范户、带动户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四是兑现“物化技术”补贴,促进主导品种、主导技术到位。五是开展以示范场、示范户和基层农技指导员为重点的培训等。
第三阶段(11月26日-11月30日,具体时间以上级文件要求为准)考评总结阶段,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上级要求,认真进行项目总结,开展绩效考评和验收检查,并形成验收总结报告报省和省农业厅,申请上级验收。
四、经费安排和使用
1、养殖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安排4万元。
(1)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安排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指导员交通、通讯和误餐补助。(2)聘请技术专家补助安排1.0万元,主要用于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和劳务费等。(3)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安排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推广资料的印刷及建立竞争上岗、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开展工作考评过程中的资料印刷费等。
2、养殖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2万元。(4)养殖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安排2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养殖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继续教育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推广服务补助;养殖业技术指导员参加农民田间学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面补助;以及实施“特岗计划”,支持大学生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县畜牧水产局(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成员为副组长、组员。成员主要负责具体技术资料的编写、技术方案制定、资金落实、项目实施进度的检查、验收
等工作,切实组织、协调、管理,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二)落实工作责任制。项目实施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宣传发动等工作;(1)项目管理、组织协调实行技术推广负责制。根据县畜牧水产局的要求制定实施措施,加强综合协调,整合行政、技术、项目资源,组织宣传发动,加强监督检查等。(2)技术推广实行专家负责制。专家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时的技术指导工作。专家组组长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定期召集专家会议,研究解决推广实施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三)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设立项目专帐,专人负责,做到专款专用。建立相关财务管理和公示制度,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补助资金使用用途,用途符合上级规定,将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的任务指标、经费补助标准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按国家规定严肃处理。
附表1:
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专家组名单
组 长:
肖时健 隆回县畜牧水产局局长 副组长:
郭桢干 隆回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 畜牧师 卿笃兴(常务)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兴华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场长 张战娥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财务 张礼君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外联 成 员:
卿小将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兽医 阳波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育种 肖洁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护育 龙壮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育种 卿菊英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人工授精 马建华 邵阳佳和农牧有限公司 办公室主任
硕士 生
附表2:
基层农技推广(养殖业)补助项目
组 长:成 员:
实施小组名单
副组长: 郭桢干 卿笃兴 廖兴华
张礼君 卿小将 阳波
肖洁 卿菊英 马建华 肖时健 张战娥 龙壮
第三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应加强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应加强
丰安敏 邱立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设在乡镇一级,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是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机化、水利等方面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曾经为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乡镇税费体制的改革,乡镇财政日显困难,加之大农业未能突显位置的重要,不少地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步履维艰,站所空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就以定远县为例,谈一谈个人的建议。定远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前为财政所、计生服务所、工经委(后改为行政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站、农技站、林业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水利站、水产站(后并为水利水产站)、农经站等站所,人员近2000人。2004年改革后下岗分流900多人,重新定岗定编定位900多人。其中财政所及计生服务所全部、其他站所部分人员一直为财政全额供给工资,有400多人。另有430人工资没能全额纳入财政拨款,其中130多人为差额拨款,300人为自收自支。130多名差额拨款人员均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农技(21人)、农经(9人)、水利(35人)、畜牧兽医(72人)等站所人员。不少同志仅拿150—450元/月补助工资。在全体差额拨款人员的一致要求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2007年上述人员的工资按调资额兑现70%;2008年后已全额兑现。2008年7月,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三权”收回主管局,成立中心站,管理并负责辖区内事务。然而,不少站所收回仍只是一纸空文,他们至今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无奖金福利、无任何补助、无养老保险、无住房公积金,仅仅只能拿到基本工资。不能和公务员及其他部门的同志享受同等待遇。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他们不少同志学历不是很
高,但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目前基层尚缺乏高学历的专业人才的环境下,他们仍一直维系着农业技术推广普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中央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了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力度,这诸多工作,主要还是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去实施。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不少青壮年有文化的农民离开了农村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农民一般是老弱病残妇和儿童,他们也迫切需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需要农业新技术方方面面的指导。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在现阶段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为推进农村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将有经营行为的站所及人员剥离出来,对定岗定位定编后的工作人员,工资全额纳入县财政供给,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执行。地方财政困难的县,国家给予一定补贴。
二、领导重视,给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生活予以足够关心。定远县多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是在社会上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临时人员中招聘上来的,在招聘工作中,不少人员工龄没有按照实际的工作年龄计算,而是按招聘年月开始计算工龄的,不少同志没有享受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建议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落实。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对于中年及较年青的工作人员,县级财政预算列入一定量资金,作为学习培训费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请技术专家作短期培训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鼓励工作人员参加自考、成人高考或委托培训等学习,其费用由财政负担,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肯吃苦的复合型人才。
四、职称评定工作向一线工作的基层农技人员倾斜。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学历大都为高中或初中,部分同志自学为大专文化,但存在专业不对口。
就拿乡镇水利站来说,招聘时定为技术工人,于是调资时一直按工人级别,且按部就班地进行。建议评审职称时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降低学历标准,起点定为高中,打破工人干部界限、工龄界限,根据实际工作能力评定职称。工人身份可直接由中级工升到技师,也可评定工程师、农艺师。只要工作能力达到相关要求,就授予相应的职称。人事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深入一线,面对面地了解考核基层农技人员,关心他们,落实相关待遇。
五、鼓励农技人员多动脑,勤动脑,多动手,勤动笔,将工作经验及技术成果整理成论文推广应用。一线工作的农技人员,直接从事农业技术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被农民兄弟称为土专家、土工程师。一些独到的经验方法,如果整理出来,亦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六、乡镇政府工作职能真正向服务型转变,领导班子成员吸纳部分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均为行政编制的公务员。除一名科技副乡长外(其实多亦无技术特长),多数人员无技术特长。他们在乡镇工作,对农业技术一知半解,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应该说难度较大。建议乡镇主要干部中减少行政编制(或将部分事业编制的技术人员转为行政编制),将农技人员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使得乡镇班子中2/3的人员均为懂技术的农技人员,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亦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鼓励乡镇工作人员学习农业技术。目前在乡镇一级,明显形成反差,一般干部(或工人)工资较高,而农技人员工资普遍较低。07年以前不少基层农技站所人员没有参加调资,即使调资的亦只拿450元/月,且没有办理医保,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他们与乡镇干部等同工作,甚至工作强度要大得多,而工资待遇仅为其他干部的三分之一,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07年开始调资后,工资待遇仍是较低。不公平的待遇严重打击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亦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八、出台优惠政策,激励大中院校学生到基层农技部门工作,为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增强后劲。
九、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选择好办公地址,建造好办公楼,配备配齐办公用品及相关仪器设施,整合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各方面技术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搞好一方农技推广工作。对不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同志,进行分流或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创业,带动促进一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联:定远县水务局丰安敏
定远县范岗乡水利站邱立松
第四篇:浅析川汇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浅析川汇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简述了川汇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目前川汇区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当前川汇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建议。
关键词:农业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作者单位:川汇区农林局农技推广站
李勤文
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其他各类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的组织的统称。在农业部的业务范围内,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机化四个系统。这个体系,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也凸现出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构建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这是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其他各方面技术服务人员的根本区别之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农技推广工作来说,就要以农民为本,急农民之急,解农民之忧,帮农民之需,助农民增产增收。
一、我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川汇区是河南省周口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对外开放窗口。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横贯市区,三河夹岸,形如鼎足,恰似武汉三镇,素有“小武汉”之美誉。全区耕地面积20.5万亩,总人口45.6万人,农业人口18万人,辖1乡、10个办事处,共87个行政村,640个村民组,4.5万个农户,10.8万个劳动力。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薯、花生、蔬菜等。2011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万亩,全区15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530.3公斤,总产7954.5万公斤。比去年增产8.3公斤/亩,增长1.6%。秋粮12.6万亩,总产达4710万公斤,比去年增长6.6%。2005年,周口市进行了人事乡镇机构改革,我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取消,农技人员由原来的一百多人变成了现在的几十人,大大削减了我区的农技推广队伍,目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只有4个,农业技术人员约有30人。
二、我区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基层农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2005川汇区经过机构改革,把乡农技站下放到乡镇府管理,许多农技推广人员都下岗了,许多地主出现了停拔经费、平调资产的现象,使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度作受到了重挫。据反映,全区有尽60农技推广认员下岗,取消农技推机构3个。乡镇机构改革后,没有下岗农技推广人员都被乡政府当作一般干部对待,“开会不到、任务不要、材料不报”成为普遍现象。1999年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中编办、人事部、财政部《关于稳定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意见和通知》,强调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地位和改革中保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近年来省市农业科教部门,一直下发有关重建乡级农技推广体系文件,但都由于经费问题至今都未建成。
2、编制落实困难、农技推广资金来源渠道少。改革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首先需要配备一支专业齐备、高效精干的推广队伍。各县改革方案制订后,人员编制已确定,下一步关键是如何落实编制,确保人员到位。国家和省文件明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承担公益性职能,其人员工资应当由财政保障,多数县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开支人员缺口,县领导为了不增加财政负担,以及为农口解决基层站问题会带来连锁反应等顾虑,迟迟不动手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随着农村各项改革日益深入,农技推广部门逐步走向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不再享有财政经费,难以承担技术推行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当前除了各级对农业的政策性资金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资金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技推行体系建设、服务条件亟待改善,迫切需要资金支持。
3、运行机制问题。基层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建乡级区域中心
站,只是解决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体制问题,然而运行机制问题,也就是如何建章立制、完善内部管理、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推广效能、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是今后农业部门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4、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慢,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科技人员大多是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培养出来的,他们只熟悉大田作物增产技术,而且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与发展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贮藏、销售一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很不适应,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要求。由于没时间、没精力去学习更新知识,许多农技人员很难适应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而且在基层时间越长,知识老化状况越严重。
三、我区农技推广体系问题原因剖析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着机制不活,推广不力、无所事事,推广活动与市场需要脱节,经费缺乏,生存困难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农技推广机构缺乏压力和动力。这是因为现有农技推广机构都是计划经济占主导时期设立的,到目前,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沿用不少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政府监管措施,导致工作上即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均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譬如,在推广机构进什么人,用什么人,怎样开展开作,如何适应
市场需要,服务于农民,引导农民致富等方面考虑较少;
2、现有农技推广机构部门或地方所有、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相互之间很少有合作与配合,限制了农技推广力量的整合与重组,限制了综合农技推广机构的成立和发展;
3、缺乏强有力的统一行业主管部门,不利于对农技推广机构的统一监管、考核和评介,不利于上下机构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不利于农技推广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养大,不利于农技推广行业的整体布局和健康发展。这也是造成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出现断层的重要原因;
4、农技推广投资行业过于单一化,单靠国家投资,资金能力有限,限制了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和壮大;5现行农技推广体制限制了优秀人才的进入和优良工作体制的创立,因而缺乏竞争机制,缺乏活力,明显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急待变革、创新和发展。
四、我区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1、强化农技队伍素质建设。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农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人员配备要充实,技术力量要强,保证到岗到位,真正发挥农技人员推广职能;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模式,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研修深造等方面倾斜。
2、搞好职能界定,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活动。根据政事分设的原则,科学界定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是改革发展,创
新机制的有效途径。种植业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应该是参与同级政府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组织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下级农技人员和农民并接受咨询;对农情(病虫害、苗情、地力、环境)进行监测、预报、防治和处臵;接受委托进行植物检疫和农产品、种子、肥料、农药的质量检验、检测;引导、扶持农民技术组织的服务活动。
3、努力探索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需求的农技推广新路子。总结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国家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推广服务社会化、推广组织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形式多样化,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技推广部门,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这不仅关系到技术创新,关系到高效率转化科技成果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农技推广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当前创建乡镇农技推广站,就是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要结合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着力于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技推广和经营管理队伍,要探索不同岗位的职业标准,形成规范化岗位职责,要研究能级考核和竞争上岗的运作方式,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导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科技入股,鼓励农技人员和社会各方投资;加快农技服务产业
化进程,发展技术销售一体化服务;积极探索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合作采购、合作生产、合作销售。同时,要大力推进县乡两级连锁经营,相互参股,增强农技推广体系整体实力和内部凝聚力。
3、要加强条件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建设思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场所建造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保证基层农技人员能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4、要加强人员培训。各级政府、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将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经费列入到专项经费,启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对农业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开展培训。通过选送骨干到农业院校进行专业研修、定期组织集中办班培训、农业园区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现发展农业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广大农技人员风里来、雨里去,认真履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民科技培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基层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是基层政府回归切实为农民服务的需要,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是再创农业大市新优势的基石,是关怀农技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举措。
第五篇: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专题
基层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专题 讲课提纲
一、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构成。据调查统计,目前,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88个机构,在编人数1003人,批准编制数为1061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290个,在编人数2861人,批准编制数为2882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内人员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11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72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743人,分别占0.1%、17.6%、82.3%。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78人,其中具备本专业学历人数583人,仅占27.5%。
自2005年省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发〔2005〕31号)、《关于推进畜牧兽医体系改革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5〕32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市各地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要求,认真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农技队伍建设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在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已凸现出体制不顺、队伍不稳、力量削弱、机制不活、保障不力等诸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乡镇农技人员找不着、农民迫切的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不到位等现象,基层农技推广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定位不清、责任不明。二是乡镇农技人员身份复杂、结构不合理。
三是乡镇农技人员业务本末倒置,在编不在岗情况突出。四是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五是乡镇农技人员监督考核机制缺位,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六是乡镇农技推广条件依然比较艰苦。
二、我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情况
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政府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农业战线上一支传统的重要力量,也是一支不断改革创新的队伍。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也一直关心着广大农技人员,2005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改革的政策措施。从2005年开始,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技推广体系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至今已经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在2005年,重点 启动了县以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解决市场经济下农技推广的定性定位、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定人定经费等体制性障碍,基本解决了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退休养老等历史遗留难题。第二步在2006年,启动了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并在11个县开展农技推广责任制度试点工作,我市泰顺县作为全省11个试点县之一。泰顺县的试点,为我市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试点情况看,凡是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地方,农技推广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队伍自身建设也得到了明显加强,农民群众、农技人员对此是满意的。为此,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并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实施任务,年底前全面推行这项制度。第三步在2007年,启动了市以上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整合、集聚农科教各方面农技推广资源和力量。
三、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两创”战略的具体实践。
(二)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是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三)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是农技推广体系自身建设的 重大举措。
四、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工作重点
我市下一步建设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两创”总战略的要求,以增强农技推广能力为核心,通过机制创新,优化整合现有农技推广、科研、教学等单位的科技推广资源,集聚农、科、教、企等各方力量,尽快建立起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科研教育机构和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乡镇责任农技员为基础、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建立起责任制度健全、推广服务到位的农技推广管理机制,促进农技推广有序、有效开展,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主体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
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组建农技推广中心为抓手,构建新型农技推广网络。
(二)以全面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为重点,强化农技推广基础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管理能力建设,各地要按照浙政办发〔2006〕130号文件精神,围绕建立“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目标,全面推行 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对于怎样建立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制度,浙政办发〔2006〕130号文件已提出明确要求,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协作机制和保障体系。
1、要建立与完善组织体系。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把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与深化体系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其次,要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的精力。第三,要注重农技推广体系外延组织的培育。
2、要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根据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性质,浙政办发〔2006〕130号文件将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分责任农技员、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三类管理,并明确各自职责。在推进分类管理中,着重要把握好三关:一是职位设置关。特别是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一般按主导产业和主要专业来设,一个产业或专业设1个岗位。二是资格认定关。首席专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原则产生。要利用这次机会,整理农技推广队伍,理清组织结构,不能再将不在岗的农技人员甚至管理服务人员全部归为农技推广人员。三是责任确定关。(县级政府的责任是认真落实有关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技推广机构、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农技人员,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具体组织实施责任制度等等。农口有关部门的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活动,指导乡镇合理配备农技人员,加强对责任农 技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管理,解答责任农技员提出的有关问题等等。乡镇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明确责任农技员的工作范围、内容和任务,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合理安排工作,确保责任农技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同时,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责任农技员,确保与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对农技推广人员,按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别确定各自的职责任务,并作为硬指标列入考核重点。按照省农业厅文件提出的职位说明书规定: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责任是根据农业生产的源头性需求,研究提出相应专业领域的产业发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方案;带头开展技术试验、示范,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农民信箱”、“农技110”、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渠道,为责任农技员、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户提供相关技术信息,承担相关技术咨询和培训工作;为当地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及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咨询。农技指导员的责任是协助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研究制定本领域全县的农技推广计划,完成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农技推广工作;承担面上的工作指导、咨询培训工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联系乡镇责任农技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示范户等。责任农技员的责任是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产业指导。承担类似“班主任”的 职责,全面负责若干村(片)全体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重点联系若干个科技示范户,对责任区域的科技示范户和农户开展技术指导,通过现场指导或农技
110、农民信箱等渠道,及时答复责任区域内农民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负责向上一级或其他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寻求帮助;在上级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本专业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业标准化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建立示范场、示范方、示范户,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情报发布、防治和处置,指导农民按技术操作规程和模式图开展标准化生产;举办或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建立“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记载生产档案,开展标准化生产;掌握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及时报送和发布农事信息,完成有关调查统计。各地要按照省里的说明书,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实施办法。
3、要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考核管理是落实责任农技推广的关键。浙政办发〔2006〕130号文件对责任农技员、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以及承担政府“花钱买服务”任务的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提出原则性考核意见。省农业厅已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要确定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对责任农技人员的考核,充分体现主管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三方面的意见。考核程序要 简便可行,不宜过于复杂,同时以考核农技推广实绩为主。整个考核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进行的年终考核,不单纯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而是一套综合的考评体系,即由主管单位、县级农技推广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三方面共同对责任农技员、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农技人员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与奖金发放、职称评聘、项目支持等相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警告;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聘用为责任农技员、首席专家和农技指导员。
4、要建立与完善培训体系。要深入实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把建立规范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纳入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建设范畴。首先,要注重分级培训。各地要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知识更新培训。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省级主抓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区域)农技站长,市级主抓农技指导员和乡镇农技站长培训,县级主抓责任农技员的培训,乡镇主抓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其次,要确保培训时间。农技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2天,这是一个原则性要求,没有变通的余地。当然在确保培训时间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第三,要改进培训方式。采取灵活多样、多种渠道,可以选派优秀人员到农业学校进修,可以 采取上挂和下派结合,可以采用学历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方式,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5、要建立和完善协作机制。要积极探索新型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之间的联合,拓宽科技下乡的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技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创建活动的良好机遇,着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农技推广能力,培育一批经营性农技服务实体,为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不断创造条件。
6、要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县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科学核定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办公、科研、人员等经费,并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一要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责任农技员集中精力从事农技推广专业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农技推广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三要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以建章立制为基础,建立促进农技推广的长效促进机制。建章立制是责任制度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如果制度不健全,农技推广体系迟早还要瘫掉。各地在组织机构、农技人员到位的基础上,要抓紧建立健全人员管理、考核奖惩、培 训和保障等制度建设。
(四)以农技推广项目为保障,促进农技推广进村入户。从今年起,省里设立了省级农技推广项目,项目原则上由已完成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联合责任农技员、生产主体,通过“浙江农民信箱”网上申报和纸质文件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向县级农口部门(或农技推广中心)申报。一年申报2次。
五、推进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工作措施
为确保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取得实效,当前,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组织领导;二要抓方案制订;三要抓经费落实;四要抓工作推进;五要抓效能发挥;六要抓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