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桓台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宣传部)
桓台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桓台县精神文明办公室
根据桓办《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桓台县委宣传部与县文明办、县文化局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六个镇一村,对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桓台县委县政府按照重在建设,以立为本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自觉地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态势是健康向上的。
1、坚持以德育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几年来,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了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五年规划。一是狠抓了农民文明素质教育。从市民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抓起,狠抓了农民文明行为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抓宣传、抓教育、抓养成、抓管理,使全县农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二是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特别是围绕“三德”教育,投资3万余元把文明公约、文明家庭格言、十不守则、移风易俗规定等印制成精美的宣传招贴画向全县11万农户发放,以及在镇村主要驻地街道、生活小区设置了1000余块道德规范宣传牌等做法,较好的塑造了新时期桓台农民诚实守信、文明开放的崭新形象,促进了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2、重视文化投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我县把加强城镇文化建设当作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方面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乡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已有文化设施的管理,确保农民群众有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坚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仅今年以来,为农民群众演出300余台次,放映电影620余场,发放科技书籍340册,计生服务200多人次,免费写(赠送)春联2000副,送医、送科技下乡180余次。其中,与县计划生育局联合举办的“桓台县计划生育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围绕“学邹平、过千亿”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融入新内容,采取新形式,创作新节目,到各镇巡回演出五十余场。电影公司通过企影联姻、政影联姻等形式积极开展的农业科教电影“千片进村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周家镇荣家村成立我市首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依托日用品和农资超市,设立娱乐、健身、旅游、储蓄、医药等多个服务项目,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探索出了一条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另外节假日农民自发组织文艺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起风镇夏三村多少年没搞过文艺活动,但06年春节,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深入企业、社区为群众演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广大农村跳出了娱乐型的“小文化”框框,而且构筑了融科技、教育、法律、卫生于一体的“大文化”框架,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多层次需求,极大地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科学文化的发展和广大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3、加强环境整治,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一是文明一条街活动成效显著。2002年以来,结合省、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农村“文明一条街”活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双文明示范村建设“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为重点,加快村庄改造步伐,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按照城镇化要求实行整体搬迁改造,使小城镇建设沿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80%的村庄都建起了符合“六个一”标准的中心大街,有条件的镇建起了街心游园和绿地广场。二是农村“三个一”建设扎实有效。04年以来,按照省市文明委的统一要求,在全县农村集中开展了“三个一”创建活动。对乡村建设一条文明街、一个电子小康书屋、一个垃圾处理系统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特别是突出了一条文明街的建设。县文明办协调县司法、计生局、科协、农业局等单位搜集整理了六大类宣传内容,汇编成册,印发到各镇,完成“文明一条街”两边文化的制作工作。同时,县文明办确定了六个典型村作为试点,为全县“三个一”创建活动全面推开树好样板。索镇镇花园村投入22万元在两条街道两侧新安装了路灯,在文明广场内部及周边设置了各式各样的铁制健身设施,新建了门球场、蓝球场等健身设施,村内道路两边高档不锈钢文化宣传牌。果里镇东边村针对街道较窄的实际,在百姓房前屋后用水泥刷制了50余块文化宣传牌,并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制作了直观易懂的墙体漫画,投资5万元对村内绿化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完善了垃圾定点收运设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其它创建活动相对滞后的镇主动带领部分带头村到花园、东边、后金、西马等先进村进行学习交流,全县的创建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截止到目前,全县已有270个村实现了“三个一”,超过了全县村庄总数的80%。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桓台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农村水、电、通讯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基础设施
1进行改造舍得投入,到目前全县农村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25412门,85%的家庭安装了直拨电话。公
路通车里程达到1057公里,客运线路52条,运营车辆337台,1-10月份客运量达281万人次,年
增长率达到30%。四是镇村容貌综合整治效果明显。有三个镇成立了环境容貌综合治理办公室和执法
中队,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并把综合整治列入了百分考核。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仅2005年,各镇就
铺装人行道5.05万平方米,硬化道路61.64万平方米,新增路灯1621盏,植树49.71万株,新增
绿地80.85万平方米。县综治办采用明查、暗查、联查、复查、抽查等多种形式,每月对各镇村容
貌治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予以通报,确保农村容貌有人抓有人管。
4、创新形式,农村星级系列创建活动更加扎实有效。近年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
善了“十星级文明家庭”的评选标准及规范化管理办法。在“家庭自评、小组互评、评委审核”的定星评选程序基础上,各村建立了星级家庭创建档案。县文明委统一印发了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合格者收回标牌、证书,并撤销其荣誉称号,保证了星级家庭的先进性、代
表性。田庄镇大庞村坚持18年评选“十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活动,并
印发光荣册,制作精美看盘,发至文明户,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使评先树优活动近二十年长盛不
衰。
5、常抓不懈,农村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破除陈规陋习与建章立制相
结合的原则,注重依托村镇“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六提倡、六反
对”和“三讲一树”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使农村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喜事新办,丧事
简办,神事不办已蔚然成风。田庄镇大庞村、唐山镇贾家村几十年如一日,提倡厚养薄葬,弘扬文
明新风,坚持由村委会或理事会为村民操办白公事,简化形式,节约人力物力,受到了村民的普遍
欢迎。
6、重视选树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县历来重视典型示范,典型带动在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几年来,在尊老敬老、家庭美德建设、民俗改革、科技致富等方面选树典型
1000余人。仅今年以来,结合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选树了共产党员先模人物60余人,尊老敬老好儿女80余人,在县内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并选拔事迹突出的典型组成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报告,受教育干部群众达到十万余人次。典型宣传,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了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农村孝敬老人、邻里互助、关心集体、富而思进、人
心向上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程度不均衡。由于全县镇与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
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一样。有些经济基础好的村
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要好,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软硬件设施明显较强,反之有些经济基础差的村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等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的开展。
2、部分镇村干部对精神文明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农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
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任期内注重短期效应,认为
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能立竿见影,不如抓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
见,体现政绩明显,于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
3、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文化设施跟不上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的镇特别是自然村,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硬件建设投入少,文化阵地少,设施老化,无法发挥作用,一些乡村的文化
活动场所形同虚设,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
提高,在无处可去可乐的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虚而入,侵蚀人们的思想。有些封建迷信活
动也打着弘扬民俗文化的幌子借机敛财、贻害百姓。
4、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和手段。一方面部分
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5、一些镇村的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改善。个别镇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现象等有
所抬头,丧葬复古现象也很严重,有请阴阳道士念经超度的,有邀流行乐队、地方戏班演出的,弄
得烟熏火燎,吵得四邻不安。个别子女为赡养费斤斤计较,为照顾老人互相推诿,闹得兄弟反目,妯娌失和,老人寒心。
以以上种种问题,说明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切实加以改善
和加强。
三、措施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首先要完善领导机制,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各
级党委、政府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
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实效。二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好抓落实的问题。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村委会的建设,使之成为能够带领农民进市场、勤劳致
富,进行三个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三要发挥群众组织作用,解决好合力抓的问题。充分发挥
村委会、民兵、妇联、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
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新体制。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2、加强镇村环境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分阶段实施、按
能力建新、有重点改旧、全方位整治”的要求,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把集中整治与加强管
理结合起来,注重日常维护,巩固整治成效。通过行之有效的乡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行为,改变农
村公共卫生无章可循、无人监管的状况。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章搭建、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不仅要进行舆论谴责,而且要严格予以惩处。建立保洁队伍,除了做好日常保洁工作之外,还要定
期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县综治办要继续加大检查力度,并把检
查结果列入千分计奖考核。
3、深化民俗改革,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要严格区分合法宗教信
仰和非法迷信活动的界限,坚决禁止有组织、大规模、集体性的封建迷信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风
气。在殡葬改革方面,要针对某些地方仍有存在的葬仪铺排的现象,健全管理规范、加大执行力度、完善服务设施,防止变相回潮。在婚丧嫁娶方面,要继续通过村级红白理事会来加强引导,通过修
改完善有关村规民约来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进一步树立农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
事不办的新风尚。
4、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体站
为龙头、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要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努力做
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活动、有效益、有吸引力。重点抓好影剧院,图书阅览室、文体活
动中心、文化夜校的建设。村级文体设施建设要结合农村三个一工程,按照“三室”(图书室、广播
室、综合活动室)、“一台”(农村小戏台)、“一校”(现代文化夜校)的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把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5、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农技推广服务
站等教育培训资源,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民营机构等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形成多渠
道对农民培训的机制。依托产业发展,重点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
动力转移、输出前的定向、订单培训。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智力资源,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引导教
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6、继续开展星级系列评选活动。文明户是文明村镇的基础,创建文明村镇要从创文明户抓起。
只有抓好文明户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进村、入户、到人,才能落到实处。要继
续认真开展星级系列创建活动,组织各村镇继续把这项活动扎实开展好。要以明星镇村为旗帜,树
典型,带全面,不断扩大先进面,推动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断提高。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
育活动,大力弘扬先进,鼓励上进,对农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并进行大张
旗鼓的宣传。
定义
包括农村思想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它是相对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来讲的。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而发展的。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拓
了视野,渴求建设新生活。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不断提出新任务和要求。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目前,在农村中抓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抓好乡规民约的制订,这是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一种好形式,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方法;同时还要抓好农村集镇文化
中心的建设,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办好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势在必行。还要抓
好先进典型。争做五好家庭、模范个人的活动在我国广大农村展开,把中华民族崇尚文明、追求文明、建设文明的行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我国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面临着
巨大的困难和任务。比较低下的农民文化程度;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都将严重地影响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长时间的、极大的努力。
第二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一、抓好理论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作为学习重点,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按照市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采取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讨论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相结合等形式,抓好党的宗旨观、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安全稳定和法律法规的专题教育,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要做到“八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考勤、有专人负责、有专题记录、有学习笔记、有检查考核、有学习成果。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理论学习制度,确保全年12天的封闭式集中学习。一般干部职工要确保每周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年写体会文章不少于12篇。要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局、县委、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按照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重点抓好交通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服务宗旨教育以及三德教育,广泛开展“爱我交通、我为交通做贡献”、“做好事、办好事、构建和谐交通”、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交通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在社区做个好邻居,以形成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道德风尚,增强交通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组织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有利于加快交通改革、发展的舆论强势。要利用重大节日,表彰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先进典型;敢于较真、狠抓落实的先进典型;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先进典型;同时组织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歌唱祖国”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在全系统进一步唱响正气之歌,团结之歌、发展之歌,廉政之歌。
三、创新载体,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
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以“做文明交通职工、树交通行业形象”为主题的“四个创建”活动。即以创建文明机关为龙头,以创建文明窗口(单位)为切入点,以创建学习型干部队伍为根本,全面创建文明行业。
创建文明机关,要以“行政提速,服务提质”为主题,进一步改进管理模式,转变工作作风,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五型”文明机关。创建文明窗口(单位),要以推进“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服务,在社会上树立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的交通窗口形象。努力达到六个一流,即建设一流班子、培养一流队伍、创造一流服务、树立一流形象、争取一流效益。要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学历教育、技术练兵等活动,年内我局将评选10名学习标兵和10名岗位能手。创建文明行业,要抓好工、青、妇群团组织和各种载体作用的发挥。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杯竞赛、行风热线、职工提合理化建议、青年文明号创建及巾帼建功等项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在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全系统形成齐抓共管创建文明行业的巨大合力。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公路站要开展创建文明样板路活动,营造“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运管站要开展创建文明班线活动,重点整治服务环境“脏、乱、差”,服务态度“冷、横、硬”,为旅客、车主提供安全、优质、文明、满意的服务;交通执法人员要开展执法为民、文明服务活动,严格执行“五禁三不两注意”和《三条禁令》,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行为。要注意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围绕和谐交通建设,深入开展交通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开展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宣传普及活动,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定行业使命,树立共同愿景,弘扬交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文明创建活动中,融入到职工的工作生活中。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把加强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摆到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负总则、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加强图书室、读书阅览室、精神文明室和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建设,经常性的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文明的生活方式占领职工的思想阵地;要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有生机和活力,更富有交通特色。局党总支将进一步加大考评力度,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调度讲评,实行半年小评、年终总评的评比机制,继续执行“一票否决制”,以促进各项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努力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强力推进交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视开展农村精神建设,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
----关于荷塘乡青山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体现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有待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方式有待提高。
党中央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当农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就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智力保障,同时,才会使得新农村建设不断稳步前进。为此,本人在我所在的岳塘区荷塘乡青山村开展了一些调查了解,主要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等,并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情况
青山村位于湘潭市东北角,行政区划隶属岳塘区荷塘乡,东紧邻株洲市石峰区,北近长株潭大市场,距离长株潭三市城区都不足半小时车程,是典型的城郊村。这里同时被省政府划定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禁止开发区,是城市的绿色心脏和后花园。全村人口1100余人,以种养业为主,村内唯一村级企业为青山茶场,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村民年纯收入约12000元。村党支部共有中共党员37人,其中40岁一下党员仅4人。村部周围基础设施较为齐全,设有卫生室、妇检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有自发的腰鼓队、广场舞爱好队伍一支。
二、青山村在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青山村近几年一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努力发展村级经济,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人民生活条件和水平,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主线,逐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青山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地处城郊结合部,距离湘潭、株洲等距,受城区辐射,亦存农村的生活气息,文化教育氛围较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条件较好的家庭纷纷将子女送往附近城区就学,政府对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改善了青山小学的教育环境;建设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服务体系,推行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有线电视全方面覆盖;建立健全了基层计划生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农村公共设施比较齐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三、青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现状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民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进步。青山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状况是好的,农民的思想观念意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支村两委积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线,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态势良好。
(一)精神文明宣传方面常抓不懈。青山村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功来抓,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有效配合社会发展氛围。积极依托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走访、协调工作等途径向村民传递最新的政策观念,突出党的大政方针理论学习和新时期重要思想的宣传、学习和贯彻,强化对村民的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科技文化、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农村阵地建设、建立各类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运用约束机制增强村民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文明素质、发展观念。
(二)农村社会治安呈现稳定。青山村坚持依法治村,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初步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队伍和治安防范网络,及时调解民事纠纷,有效地遏制了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实现了农村稳定。(三)村容环境面貌得到改善。近年来,青山村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村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荣获市级卫生村、垃圾整治示范村等称号,先后获得省市领导及媒体的赞誉,环境卫生工作在全区走在前列。主要包括环境基础设施逐步配套。近两年来先后投入资金80余万元用于开展环境整治,实施了60%村组路面硬化、卫生改厕、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废旧电池节能灯回收等工作。经过长期持续地有序推进使全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四)通过开展卫生评比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青山村结合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创新有效的活动载体,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卫生检查暨“清洁家庭”评比活动,通过上门检查,对每家每户卫生情况进行当场打分,并分成三档,归档并在村部宣传栏公示,平均分到达一定额度的清洁家庭予以公开表彰奖励。通过多种手段加大创建活动的声势,不断完善考评机制,广泛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使村民在搞好家庭卫生中受到激励、得到实惠,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存在问题
我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在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民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重经济建设,轻精神建设。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条腿走路”。
(二)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上级财政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村里面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太少。
(三)队伍不足,主体缺乏。现在随着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村级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老人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村级图书室利用率不高。
(四)精神生活依然贫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增长,但是,由于农村有组织性的文体活动较少,文化、体育设施落后,不少农村没有精神支柱,精神生活仍然贫乏。“闲来没事干,围着牌桌转”,用这种无聊的方式来打发农闲时日。同时,一些陈规陋习在农村比较普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早婚早育、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五)文化阵地利用率低下。近年来,村级文艺组织有所增加,但活动场所使用率难有保证,管理不到位,功效发挥无从谈起。另外,农家书屋很少添置新的书籍,多是陈旧报刊杂志,农民对实用的农村种养适用技术、致富信息等书籍不太感兴趣,吸引力不强。
(六)价值取向偏差,道德观念滑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消极影响在农村显现出来。整体利益的分化以及个人利益意识的觉醒,使不少人的价值观由集体本位移向个人本位,他们重实惠、轻理想;重个人前途、轻社会责任,道德观念淡化,道德素质下滑。不讲诚信,在经济活动中掺杂使假;不明事理,为了日常小事闹邻里纠纷甚至大打出手;不顾伦理道德,滥施家庭暴力、寻求婚外情。还有一些因宅基地纠纷邻里反目、房产分割弟兄成仇、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五、对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势必影响建设新农村的进程。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要注重新农村的硬件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村子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要做到村容整洁,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统一规划布局,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二,加强文化熏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文化如同减少收入一样,最终都将导致农民思想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滑坡和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加大农村基层文化教育的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开展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广场舞及一些乡村特色的花鼓戏等,让农民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净化思想,受到教育。
第三,完善图书报刊阅览场所建设,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农村里打牌的人多,读书的人少,农民家中藏书更是寥若晨星。村图书室书籍常年未更新,图书来源有限,建议可向村附近的学校、机关、单位求援,开展图书室共建活动。建立阅报栏,一份报纸放在办公室,只有几个人看,办个阅报栏,就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扩大受教育面。要让文化阵地,正常开展活动,不能闲置成为摆设。
第四,要加强以村带村的力度。目前村与村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精神文明建设上也存在较大差别,区乡各级有关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突出的村要进一步加大共建力度。组织先进的文明单位向相对滞后的村结对共建,帮助共建农村思想教育阵地和文化活动场所,培养文化积极分子和队伍,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下乡进村,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最后,切实提高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一些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改变农村的面貌,更要加强精神文明教育,改变农民身上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村的道德水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从而造就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潮。
第四篇:2018鲅鱼圈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材料
鲅鱼圈区农村文化生活及移风易俗情况调研报告
营口市鲅鱼圈区文明办
2018年3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鲅鱼圈区在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培植和打造农村新文化,让每个乡村都能够充分接受文明乡风和道德雨露的滋润与洗礼。
一、主要做法
1、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取得实绩
鲅鱼圈区目前现有国家级文明村镇2个——熊岳镇和熊岳镇丽华村,省级文明村镇4个,市级及市级继续保留称号文明村镇6个,文明村镇数量占全区农村总数比例接近28%(鲅鱼圈区共有44个村)。根据中央文明办意见,在“十三五”期间50%以上村镇要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标准。2016年初,我区制定了“十三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计划,到2020年争取按时完成中央提出的创建目标。同时我区还把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与“文明家园”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2017年底申报的两个省级文明家园示范村均从省市级文明村镇中产生。
2、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切实开展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引导。2017——2018年,为遏制农村陈规陋习,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区文明办、民政局、综合执法局等多个部门成立规范祭祀领导小组,下发《鲅鱼圈区规范祭 祀工作方案》。区文明办起草下发《全区规范祭祀倡议书》,并协调区直媒体循环播放、刊播。区殡葬管理处出动宣传车到全区主要街道、小区、车站、农村进行巡回宣传,以广播和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宣传文明祭祀、保护环境的殡葬改革理念,并派专人对全区8个集中祭祀点进行指导管理。公安局、综合执法局、消防大队、各镇处等部门协同配合,确保传统节日期间规范祭祀活动顺利进行。各镇都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如熊岳镇利用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及农村广播、宣传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说服教育,正确引导。
二是严格制度,规范行为。针对出现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等现象,各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如红旗镇为每个村(社区)指定至少2名包村干部,逐村落实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对办理婚丧事做出具体规定,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目前,全镇12个村、3个社区分别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和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加大投入,强化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各镇都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如熊岳镇全镇14个村6个社区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广场,统一配备了音响、锣鼓等文娱设备。特别是去年以来,熊岳镇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在全镇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家风家教工作独具特色
鲅鱼圈区的家风家教工作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即和母爱文化、孝文化紧密结合。凭借望儿山母亲节的号召力与感染力,感恩母亲、孝老爱亲已经成为每个市民、村民心中的自发行为,也成为家风家教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母亲节评选出的最美母亲、最美家庭以及敬母儿女60余人,做为家风家教建设的杰出代表,向全社会传播了积极向善、文明和谐的正能量。坐落在熊岳镇望儿山村的望儿山风景区做为省级教育基地,近年来已 接待近20余万人次接受母爱文化、孝文化的教育与洗礼,其中不乏许多农村中小学生和附近村民。全区特别是设立在农村的各级妇女儿童之家,充分发挥家风家教建设的阵地作用,通过宣传讲座、文体艺术活动、走访慰问等形式,不断强化着农村妇女儿童的道德养成与文明素养,为好家风、好家教的形成夯实基础。
4、农村文化建设持续升级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农村文化产品的投入不断加大,形成了以广场、文化室、农村书屋为载体、以各类文化品牌为依托的农村文化新氛围。
一是以广场建设为依托,开展广场文化活动。鲅鱼圈区注重广场文化建设二十余年,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广场和配套文化设施投入,现已建设成覆盖城乡、面积不低于1500平米的广场37个,同时兴建了市民活动中心,改扩建了社区、村居等基层文化广场,为市民、村民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文化活动场所。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层出不穷,以望海渔业村秧歌队为代表的农村文艺团体常年活跃在各个广场文化活动的舞台上。在连续举办了18年的“广场文化月”活动、曾创造世界纪录的“二月二秧歌节”以及辽南鲅鱼圈红旗大集腊八满族民俗风情节等活动中,广大村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艺术 才华。除正规的文艺演出外,活跃在广场的各种民间爱好者协会也吸引了大量居民、村民参加。目前,鲅鱼圈区共有戏曲家、民间艺术协会11个,太极拳、武术等群众性体育组织10余个,读书群、骑行群等休闲群体6个。广场文化在改变生活方式、陶冶情操、提升文明素养方面,对村民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以特色文化为依托,开展系列品牌活动。以鲅鱼圈区熊岳镇的望儿山传说为基础,以弘扬母爱文化为核心,“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已连续举办了23届。母亲节期间举办的一系列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如辽剧特色演出、母爱文化周宣传普及活动等,使乡土文化与母爱文化有机结合,让传统的孝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村民在通俗易懂、平易朴实的活动中,受到教化与洗礼。以东北大秧歌为基础的“二月二秧歌节”,成功挖掘了乡土文化背后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展现了乡土文化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使这种自发的民间艺术形式成功登上了大雅之堂。2016年7月,鲅鱼圈区第一届乡村民俗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艺术节以“传承民俗经典 一展乡村风采”为主题,组织我区乡村建立文化活动团队,辅导村级文化活动志愿者排练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同时以“乡村小舞台”演出、民俗文化展演、非物质文化项目展示展演、乡村广场舞表演、城乡文艺演出交流等形式,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演出展示活动。2017年1月5日 “腊八”节当天,以辽 南地区最大的市集——红旗大集为依托,我区还举办了“辽南鲅鱼圈红旗大集”腊八满族特色民俗风情节活动。
三是以农村文化设施为依托,开展基层文化活动。近年来,鲅鱼圈区持续实施“2131”工程(21 为21世纪 31为 3个1 即一村一月一场电影,2131工程目标为 21世纪每村每月看上一场电影。),确保每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2014年开始对区内农家书屋进行全方位帮扶,对抽取的9家农家书屋进行复查,开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培训4次。继续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陆续为村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配送图书、杂志、文化基础设施等。熊岳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站。
二、存在问题
1、农村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
2、专职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人员严重不足等等。
三、工作重点
1、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
2、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建设好农村书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优化载体,抓好文化品牌建设,实施一村一品,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3、突出“文明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家园示范村等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和文明创建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第五篇:襄汾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襄汾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按照有关工作要求,我县组织人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市文明办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搞的不错,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乡镇4个,市级文明村25个,并且以这些文明村镇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一直坚持的很好,评选出了一系列“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和“文明家庭”,可以说是有活动、有制度、有载体、有成效;同时,各乡镇以道德讲堂、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动平台为载体,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像南辛店乡的“孝和堂”,开了我县农村群众自发以国学经典教育村民的一个先河。
二、主要做法
1、以各类评选活动为主,抓典型、树先进。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作为我县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民教育的力度,坚持开展“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县、乡、村三级评选“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文明家庭”等活动,通过层层评选、层层推荐,确保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客观性。
2、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目前,襄汾县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依旧是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也基本集中在县城,农村志愿服务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乡村干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热情,我们协助各乡镇建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参与的民事代办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为村民受理群众需要办理、咨询的事项,帮助群众办事,受到了群众好评。帮助乡镇建立了法律服务、科普宣传、文明礼仪、医疗健康、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队伍,指导他们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宣传法律、科技知识、爱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传播文明、消除陋习、帮扶弱势群体上发挥积极作用。
3、以活动中心为平台,扶持发展乡镇文化队伍。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为平台,组织县文化局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文化培训下乡”,帮助农村百姓提升文化艺术水平,帮助百姓编排以他们的事迹为原型的各类歌舞、小品、相声、眉户剧等,进一步带动和繁荣全县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10余个戏迷俱乐部,50余个文艺舞蹈队。
4、以道德讲堂为平台,狠抓道德建设。我们将道德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乡镇机关开设道德讲堂,指导各乡镇开展活动,利用道德讲堂组织乡村干部学习《道德经》、《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感动教育身边人”为主要形式,让身边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讲故事,在全县各乡镇营造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让乡村干部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全乡群众身体力行,做有道德的人。特别是南辛店乡的北贾村,我们通过抓典型培育,示范带动,全力打造北贾“孝心示范村”名片,响亮提出“孝心北贾”的口号。北贾村采取传统文化标语宣传,大造舆论,用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组织村民学习传统与经典,并于2015年8月,新建了240平米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孝和堂”,用于组织村民学习传统经典,用国学经典教育村民,培养村民仁慈善良的道德情操,达到“以德树人、以德立村”的目的,目前已举办31期传统文化讲座。
三、存在的问题
1、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方式方法单
一、思路狭窄,还停留在喊口号、刷标语的老路子上,缺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乡镇缺乏专业人才,组宣委员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创建的效果不明显。
3、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没有跟上当前形势的变化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压力迫使农村里更多的人将精力和思想都用在了怎么赚钱上,片面地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实的,“一切向钱看”,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想索取,不想奉献;以我们县赵康、永固一带为代表,农村的壮劳力几乎全部都在外打工,驻守农村的就只有老人和儿童。面对这种思想和对象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还依旧沿照着旧路子进行,没有及时进行方式方法的转变,造成精神文明建设要么是没人关注,要么是没人参与。
4、陈旧观念依旧难以消除。农村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陈旧思想却依然存在,陈规陋俗依旧有存活的土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薄养厚葬、酗酒赌博、比阔斗富等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基层对这些现象既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也没有有效的管理约束体系,而这些也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1、队伍建设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骨干人员以及大学生村官要通过培训学习、互相交流等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有才能、有专业知识、热情精神文明事业的年轻同志尽快充实到队伍中,力争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战斗力强、作风硬朗的宣传文化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业余文化爱好者以及文化艺术团队的培育扶植,夯实农村文化发展基础,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壮大。
2、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落到实处,活动要有针对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增强精神文明的感召力,吸引广大农民参加,要摒弃那些形式主义、不受群众欢迎的方法和活动,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不同群体人员的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活动,提高教育和引导水平
3、要重视家风家训的宣传。家风家训,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是农村德育的“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农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群体,一个好的家风家训可以影响至少三代人的成长,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觑,基层一定要鼓励广大群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家风家训,既体现传统之美,又突出时代特色,动员各类文艺队以好家风好家训小故事为原型,创作文艺节目,用乡音土话讲述和表演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利用家风家训摒弃农村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封建迷信、陈规陋俗,鞭策村民正衣冠、做好人、行善事,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4、要注重教育引导,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要依托乡镇文化站馆、道德讲堂等载体,举办报告会、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宣传文明礼仪、道德规范,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编写农民法律读本,组织普法讲师团开展巡回宣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培育农民良好的生活习俗,要继续开展评比表彰、道德评议活动,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