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60805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正稿)
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
中共霞浦县委文明办
根据霞委办[2006]12号文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活动的精神,我办积极参与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由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文体局、司法局、综治办人员组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组,深入松城、松港、三沙、牙城、柏洋、盐田等街道、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及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市文明委的精心指导与全县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总体上看,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先后涌现出省、市、县三级文明乡镇(村)45个,“十星级文明户”1578个,“五好文明家庭” 1358个,“文明市民”265个,“美德在农家”全国先进试点村1个。军民共建先进单位10对。其中北礵军民共建工作得到了中央宣传部、政治部的肯定。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抓根本,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收到新成效。几年来,在具体创建实践中,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充分运用宣传文化中心(站)、文明市民教育学校等各种宣传文化阵地开展宣传教育。如开展“两思”教育、“四新”大讨论和“三讲一树”活动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举办“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大型图片展览和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训班等。不断深化“八提倡,八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农村 聚众赌博、求神问卜等不良风气。引导基层干部、农民群众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回顾过去,思考未来,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为新世纪继续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抓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跃上了新水平。围绕移风易俗和新村建设两个重点,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与“争创老区文明村”活动,建立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规范服务。深入开展“二帮一”结对共建活动。县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村活动的意见》,要求在城区的两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学校)与乡镇的文明村结对帮扶共建。迄今为止,全县共结对子45对,已落实项目56个,资金60多万元。增强了农村创建后劲,提高了创建效果。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首先,抓好集中活动。利用“科技宣传周”与元旦、春节及其他重要节日,组织文化科技医务人员开展科技咨询、义诊、维修电器、义务写春联等活动。其次,采取各种办法鼓励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到农村去,满腔热情为农民群众服务,努力使“三下乡” 逐步成为常下乡。第三,积极推进宣传文化陈地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群众提供了健康、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军警民等多种形式共建活动。目前,全县共建单位总数已达406个,仅文明单位中开展的各类共建就有105个,被连结的单位、村达210个,其中交警大队就跟12个公路沿线的重点行政村和25所公路沿线的中小学常年开展联建共治活动。通过各类共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密切了军民、警民、工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阔新视野,推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与社会主义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三)抓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不少乡镇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拨出专款用于农村宣传文化陈地建设,改善了农村文化设施。目前,我县乡镇、村的文化建设框架初步形成,全县14个乡镇全部调整健全了宣传文化中心(站);村级 文化室、俱乐部、图书室已发展到127个,建立起156个阅报栏,222块黑板报,75个村(镇、厂、校)史教育室、52个科技室服务站、126个村级广播室、18个乡村科技研究会。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已提前实现,电视覆盖率达100%。
(四)抓落实,农村科教事业迈上新台阶。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切实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着重发展科技创先活动与农村科技服务联运网建设,大力推广科技新成果,促进科技兴农、科技兴海深入开展,强化科技宣传,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为推动农村 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师资水平不断提升,“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达99.99%,初中入学率达到97.1%。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普高教育协调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五)抓初保,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得到新发展。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决定》与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全县应设村卫生所274个,已设259个,占94.5%,乡镇卫生院总占地面积达3459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31159平方米。大多数乡镇卫生院能开展常风病和部分凝难病的诊疗工作,开展X光透视摄片、常规和肝功化验以及B超检查诊断。三沙医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验收,全县初级卫生保分健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达标。
(六)抓设施,农村环境建设呈现新面貌。围绕“奔小康、建新村”这条主线,村镇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至2005年底,我县城镇化水平达60%,全县拥有村镇市政道路740公里,人均铺装道路面积13平方米;自来水受益人口39.72万人,用水普及率达86%,农村安全饮用水达70%以上;绿化覆盖率为48.5%;全县村镇实有住宅建筑总面积达 1145.76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5平方米;人均公共建筑面积12平方米。“十五”以来,农村改水普及率达87.15 %,改厕普及率达38.83 %。
二、存在问题
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无可臵疑,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离党和政府的要求与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归结起来主要存在六个方面问题:
(一)思想观念存在扁差;认识到位并非一日之功。主观上由于个别乡镇领导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大意义认识模糊,责任心不强,缺乏实效意识。片面以为经济建设是硬件,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件,可要可不要无碍大局,没有真正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日常工作议程。客观上由于政出多门、中心任务重,乡镇干部疲于应付,精力时间上顾不及。以致使此项工作往往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文明建设缺乏精干队伍。乡镇大多把人力放在抓经济中心工作上,分散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注意力,而在分工上,精神文明建设都是由宣传委员兼职分管,这一“兼职分管”,致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无形中就成了“份外事”,造成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量不足。面对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民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的情景,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势必停留在口头上,难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三)愚昧陋习根深蒂固,更新观念难以一蹴而就。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农民群众身上有着深深的小生产者烙印,不仅一时难以根除愚昧陋习,更易受封建主义残余、小生产习惯和各种陈规陋习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社会组织、经济成份、利益主体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包括农民的思想观念带来很大冲击,这给倡导科学健康文明新风,加强我县农 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反向消耗力。
(四)农民整体素质偏底,教育提高缺乏完善机制。一方面,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底,相当一部分人是文盲半文盲,各种愚昧落后现象难于辨别清楚;另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隔代扶养现象相当普遍,由于历史的原因,担当抚养角色的祖父母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底。小孩缺少家庭辅导管教,学习水平下降,中途辍学现象严重,更有甚者,导致一些青少年行为出轨。造成下一代教育出现“空洞”,面对新情况,我们一时难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这给倡导文明新风,培养高素质“智力型”新型农民,埋下了隐患。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没有财政保障。由于财政收入维艰,根本无法顾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农村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严重滞后,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缺泛资金。医疗卫生投入无法保障,影响医疗设备更新与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提高。休闲娱乐几近空白,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造成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瘠。科技兴农、科技兴海由于经济的原因,势头大打折扣,成为纸上谈兵。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到了科学健康文明新风的培育与倡导。
(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社会风气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宗族势力干扰村务,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猖獗,邪恶势力横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以至于形同虚设的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治中起不到约束规范作用,造成了部分农村社会风气忧。
三、对策与思路
(一)与时俱进深化认识,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要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组织领导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当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干部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认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统揽农村精神文明工作,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身体力行、务真求实,努力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乡镇领导班子要切实增强领导责任意识,常议常抓,一抓到底。要认真落实《霞浦县贯彻〈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试行原则〉的实施意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考核体系,实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精神文明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部门单位的发展目标、业务建设和科学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完善乡镇文明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文明委成员单位精神文明工作汇报制度和测评制度,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发挥科学考评检查的激励和监督作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人们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要坚持破立结合扬弃并举。要根除那些与构建农村和谐小康社会格格不入的不和谐因素,特别是与市场经济建设和全民创业不相适应的旧观念老意识,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深入开展“三讲一树”、“三下乡”及送法律下乡活动。广泛进行文明常识和科学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不良行为习惯的严重危害性,以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革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逢年过节大吃大喝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重点普及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医疗卫生、科学健身和生老病死等知识,引导人们学科学、相信科学、用科学,进一步提高抵御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等伪科学的能力;组织开展送法律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讲解《婚姻法》、《民法》、《信访条例》、《农业法》、《土地承包法》等,宣传法律知识,开展现场 法律咨询活动,解答群众在法律方面的疑虑,同时做好依法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取缔和扫除邪教组织、流氓黑恶势力、非法民间组织,有效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让现代文明深入农村千家万户。
(三)继承传统中华美德,大力宏扬民族精神。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这种民族精神既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蕴涵和注入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革命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广大农民群众珍惜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继承发扬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要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高举爱国主义旗臶,强化国家意识,树立国家观念,自觉地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紧联系在一起。既要继承传统美德,更要反映时代要求,努力革除封闭保守、随遇而安等文化心理历史积淀的消极因素,要结合新的时代发展,坚持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破除各种陈腐观念,摒弃各种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让那些积极、健康、质朴的乡风“活态传承”。比如勤劳善良、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自立自强、致富有道、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等传统美德。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保持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以广大农民最 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农村文卫、科教事业发展投资力度。支持和帮助农民群众以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庭院净化和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为重点,着力营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国家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办法,引导和激发农民的自发、自助、协同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切实加大科技服务含量,进一步健全以县级科协为枢纽、乡镇科协为主体的科普组织网络,以城促乡、城乡联动,提高科技对乡镇的辐射力。努力培养“文化大户”,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充分发挥乡镇文明市民教育分校等各类学校和示范基地的作用,加快“科技兴农”进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时代意识、阵地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的科技文化工作队伍,加强农村文化宣传工作,组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不断提高致富本领。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努力培养造就“智力型”的新型农民。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民精神境界。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教育是关键。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抵御封建迷信、低级趣味、腐朽没落思想的锓蚀,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形成良好的民风民俗和社会风气。当前,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农村基层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农民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促使广大农民群众努力践行“八荣 八耻”基本要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引导他们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推动农村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深入进行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三德”教育。努力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要教育农民讲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和,往往带来邻里不安;家庭和睦,邻里互让互帮,社会进步稳定就有了好的基础;要教育农民讲职业道德。农民从事承包经营,进入流通领域,都要讲职业道德;特别是对那些个体工商户,要多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有一种自律意识做到不坑蒙拐骗,损人利已,使他们知道,害人终究也会害自己。要教育农民进社会公德。要大力倡导“八提倡八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教育农民群众不参与并反对封建迷信和封建宗族活动;要重视对婚嫁丧葬、节日及祭祀等民事活动的引导,实行婚事丧事简办,推行殡葬改革;要反对偷盗、赌博、贩毒、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六)深化各种创建活动,提升文明创建水平。要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只有抓好文明户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进村、入户、到人,创建文明村镇的目标才能实现。要适应农民对丰富家庭文化生活、美化家庭环境等方面的追求,不断丰富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内容,拓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途径。要做到全面动员,户户参与,对评出的先进,大张旗鼓地表彰,还可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照顾奖励。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文明村建设要与小康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卫生治理、计划生育工作、文化教育事业、社会 治安秩序等方面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使各项工作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重点抓大村、示范村、龙头村,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文明村,通过典型引路,稳步推进文明村建设,使崇尚文明、争当文明之风吹遍农村每个角落。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镇(乡)活动,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臵,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小城镇不仅仅是要盖楼、铺路、植树,还要适应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引进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小城镇文明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无论是乡(镇)还是村,因受物质条件、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限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确属不易。这就需要拓宽视野,借助外力,与部队、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联姻,建立互帮共建关系,开展诸如公益劳动、文艺联欢、理论研讨、知识讲座、互派人员锻炼等活动,共建精神文明。搞好共建活动,要着眼于实效,不搞花架子,着力于双方的沟通协调,建立起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的伙伴关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把“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三讲一树”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改善环境。开展专项治理,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遏制不良风气。
课题指导:王正芳
课题执笔:林汉周 陈广昱
2006年5月25日
第二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一、抓好理论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作为学习重点,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按照市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采取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讨论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相结合等形式,抓好党的宗旨观、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安全稳定和法律法规的专题教育,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要做到“八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考勤、有专人负责、有专题记录、有学习笔记、有检查考核、有学习成果。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理论学习制度,确保全年12天的封闭式集中学习。一般干部职工要确保每周不少于两个半天的集中学习,年写体会文章不少于12篇。要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局、县委、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按照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重点抓好交通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服务宗旨教育以及三德教育,广泛开展“爱我交通、我为交通做贡献”、“做好事、办好事、构建和谐交通”、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交通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在社区做个好邻居,以形成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道德风尚,增强交通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组织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有利于加快交通改革、发展的舆论强势。要利用重大节日,表彰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先进典型;敢于较真、狠抓落实的先进典型;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先进典型;同时组织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歌唱祖国”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在全系统进一步唱响正气之歌,团结之歌、发展之歌,廉政之歌。
三、创新载体,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
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以“做文明交通职工、树交通行业形象”为主题的“四个创建”活动。即以创建文明机关为龙头,以创建文明窗口(单位)为切入点,以创建学习型干部队伍为根本,全面创建文明行业。
创建文明机关,要以“行政提速,服务提质”为主题,进一步改进管理模式,转变工作作风,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五型”文明机关。创建文明窗口(单位),要以推进“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服务,在社会上树立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的交通窗口形象。努力达到六个一流,即建设一流班子、培养一流队伍、创造一流服务、树立一流形象、争取一流效益。要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学历教育、技术练兵等活动,年内我局将评选10名学习标兵和10名岗位能手。创建文明行业,要抓好工、青、妇群团组织和各种载体作用的发挥。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杯竞赛、行风热线、职工提合理化建议、青年文明号创建及巾帼建功等项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在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全系统形成齐抓共管创建文明行业的巨大合力。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公路站要开展创建文明样板路活动,营造“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运管站要开展创建文明班线活动,重点整治服务环境“脏、乱、差”,服务态度“冷、横、硬”,为旅客、车主提供安全、优质、文明、满意的服务;交通执法人员要开展执法为民、文明服务活动,严格执行“五禁三不两注意”和《三条禁令》,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行为。要注意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围绕和谐交通建设,深入开展交通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开展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宣传普及活动,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定行业使命,树立共同愿景,弘扬交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文明创建活动中,融入到职工的工作生活中。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把加强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摆到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负总则、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加强图书室、读书阅览室、精神文明室和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建设,经常性的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文明的生活方式占领职工的思想阵地;要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有生机和活力,更富有交通特色。局党总支将进一步加大考评力度,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调度讲评,实行半年小评、年终总评的评比机制,继续执行“一票否决制”,以促进各项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努力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强力推进交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视开展农村精神建设,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
----关于荷塘乡青山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体现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有待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方式有待提高。
党中央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当农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就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智力保障,同时,才会使得新农村建设不断稳步前进。为此,本人在我所在的岳塘区荷塘乡青山村开展了一些调查了解,主要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等,并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情况
青山村位于湘潭市东北角,行政区划隶属岳塘区荷塘乡,东紧邻株洲市石峰区,北近长株潭大市场,距离长株潭三市城区都不足半小时车程,是典型的城郊村。这里同时被省政府划定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禁止开发区,是城市的绿色心脏和后花园。全村人口1100余人,以种养业为主,村内唯一村级企业为青山茶场,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村民年纯收入约12000元。村党支部共有中共党员37人,其中40岁一下党员仅4人。村部周围基础设施较为齐全,设有卫生室、妇检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有自发的腰鼓队、广场舞爱好队伍一支。
二、青山村在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青山村近几年一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努力发展村级经济,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人民生活条件和水平,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主线,逐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青山村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地处城郊结合部,距离湘潭、株洲等距,受城区辐射,亦存农村的生活气息,文化教育氛围较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条件较好的家庭纷纷将子女送往附近城区就学,政府对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改善了青山小学的教育环境;建设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服务体系,推行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有线电视全方面覆盖;建立健全了基层计划生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农村公共设施比较齐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三、青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现状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民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进步。青山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状况是好的,农民的思想观念意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支村两委积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线,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态势良好。
(一)精神文明宣传方面常抓不懈。青山村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功来抓,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有效配合社会发展氛围。积极依托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走访、协调工作等途径向村民传递最新的政策观念,突出党的大政方针理论学习和新时期重要思想的宣传、学习和贯彻,强化对村民的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科技文化、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农村阵地建设、建立各类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运用约束机制增强村民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文明素质、发展观念。
(二)农村社会治安呈现稳定。青山村坚持依法治村,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初步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队伍和治安防范网络,及时调解民事纠纷,有效地遏制了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实现了农村稳定。(三)村容环境面貌得到改善。近年来,青山村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村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荣获市级卫生村、垃圾整治示范村等称号,先后获得省市领导及媒体的赞誉,环境卫生工作在全区走在前列。主要包括环境基础设施逐步配套。近两年来先后投入资金80余万元用于开展环境整治,实施了60%村组路面硬化、卫生改厕、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废旧电池节能灯回收等工作。经过长期持续地有序推进使全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四)通过开展卫生评比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青山村结合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创新有效的活动载体,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卫生检查暨“清洁家庭”评比活动,通过上门检查,对每家每户卫生情况进行当场打分,并分成三档,归档并在村部宣传栏公示,平均分到达一定额度的清洁家庭予以公开表彰奖励。通过多种手段加大创建活动的声势,不断完善考评机制,广泛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使村民在搞好家庭卫生中受到激励、得到实惠,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存在问题
我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在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民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重经济建设,轻精神建设。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条腿走路”。
(二)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上级财政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村里面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太少。
(三)队伍不足,主体缺乏。现在随着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村级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老人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村级图书室利用率不高。
(四)精神生活依然贫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增长,但是,由于农村有组织性的文体活动较少,文化、体育设施落后,不少农村没有精神支柱,精神生活仍然贫乏。“闲来没事干,围着牌桌转”,用这种无聊的方式来打发农闲时日。同时,一些陈规陋习在农村比较普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早婚早育、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五)文化阵地利用率低下。近年来,村级文艺组织有所增加,但活动场所使用率难有保证,管理不到位,功效发挥无从谈起。另外,农家书屋很少添置新的书籍,多是陈旧报刊杂志,农民对实用的农村种养适用技术、致富信息等书籍不太感兴趣,吸引力不强。
(六)价值取向偏差,道德观念滑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消极影响在农村显现出来。整体利益的分化以及个人利益意识的觉醒,使不少人的价值观由集体本位移向个人本位,他们重实惠、轻理想;重个人前途、轻社会责任,道德观念淡化,道德素质下滑。不讲诚信,在经济活动中掺杂使假;不明事理,为了日常小事闹邻里纠纷甚至大打出手;不顾伦理道德,滥施家庭暴力、寻求婚外情。还有一些因宅基地纠纷邻里反目、房产分割弟兄成仇、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五、对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势必影响建设新农村的进程。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要注重新农村的硬件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村子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要做到村容整洁,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统一规划布局,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二,加强文化熏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文化如同减少收入一样,最终都将导致农民思想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滑坡和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加大农村基层文化教育的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开展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广场舞及一些乡村特色的花鼓戏等,让农民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净化思想,受到教育。
第三,完善图书报刊阅览场所建设,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农村里打牌的人多,读书的人少,农民家中藏书更是寥若晨星。村图书室书籍常年未更新,图书来源有限,建议可向村附近的学校、机关、单位求援,开展图书室共建活动。建立阅报栏,一份报纸放在办公室,只有几个人看,办个阅报栏,就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扩大受教育面。要让文化阵地,正常开展活动,不能闲置成为摆设。
第四,要加强以村带村的力度。目前村与村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精神文明建设上也存在较大差别,区乡各级有关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突出的村要进一步加大共建力度。组织先进的文明单位向相对滞后的村结对共建,帮助共建农村思想教育阵地和文化活动场所,培养文化积极分子和队伍,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下乡进村,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最后,切实提高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一些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改变农村的面貌,更要加强精神文明教育,改变农民身上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村的道德水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从而造就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潮。
第四篇:2018鲅鱼圈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材料
鲅鱼圈区农村文化生活及移风易俗情况调研报告
营口市鲅鱼圈区文明办
2018年3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鲅鱼圈区在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培植和打造农村新文化,让每个乡村都能够充分接受文明乡风和道德雨露的滋润与洗礼。
一、主要做法
1、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取得实绩
鲅鱼圈区目前现有国家级文明村镇2个——熊岳镇和熊岳镇丽华村,省级文明村镇4个,市级及市级继续保留称号文明村镇6个,文明村镇数量占全区农村总数比例接近28%(鲅鱼圈区共有44个村)。根据中央文明办意见,在“十三五”期间50%以上村镇要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标准。2016年初,我区制定了“十三五”期间文明村镇创建计划,到2020年争取按时完成中央提出的创建目标。同时我区还把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与“文明家园”示范村建设结合起来,2017年底申报的两个省级文明家园示范村均从省市级文明村镇中产生。
2、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切实开展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引导。2017——2018年,为遏制农村陈规陋习,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区文明办、民政局、综合执法局等多个部门成立规范祭祀领导小组,下发《鲅鱼圈区规范祭 祀工作方案》。区文明办起草下发《全区规范祭祀倡议书》,并协调区直媒体循环播放、刊播。区殡葬管理处出动宣传车到全区主要街道、小区、车站、农村进行巡回宣传,以广播和发放宣传单的形式宣传文明祭祀、保护环境的殡葬改革理念,并派专人对全区8个集中祭祀点进行指导管理。公安局、综合执法局、消防大队、各镇处等部门协同配合,确保传统节日期间规范祭祀活动顺利进行。各镇都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如熊岳镇利用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及农村广播、宣传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说服教育,正确引导。
二是严格制度,规范行为。针对出现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等现象,各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如红旗镇为每个村(社区)指定至少2名包村干部,逐村落实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对办理婚丧事做出具体规定,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目前,全镇12个村、3个社区分别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和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加大投入,强化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各镇都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如熊岳镇全镇14个村6个社区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广场,统一配备了音响、锣鼓等文娱设备。特别是去年以来,熊岳镇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在全镇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家风家教工作独具特色
鲅鱼圈区的家风家教工作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即和母爱文化、孝文化紧密结合。凭借望儿山母亲节的号召力与感染力,感恩母亲、孝老爱亲已经成为每个市民、村民心中的自发行为,也成为家风家教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母亲节评选出的最美母亲、最美家庭以及敬母儿女60余人,做为家风家教建设的杰出代表,向全社会传播了积极向善、文明和谐的正能量。坐落在熊岳镇望儿山村的望儿山风景区做为省级教育基地,近年来已 接待近20余万人次接受母爱文化、孝文化的教育与洗礼,其中不乏许多农村中小学生和附近村民。全区特别是设立在农村的各级妇女儿童之家,充分发挥家风家教建设的阵地作用,通过宣传讲座、文体艺术活动、走访慰问等形式,不断强化着农村妇女儿童的道德养成与文明素养,为好家风、好家教的形成夯实基础。
4、农村文化建设持续升级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农村文化产品的投入不断加大,形成了以广场、文化室、农村书屋为载体、以各类文化品牌为依托的农村文化新氛围。
一是以广场建设为依托,开展广场文化活动。鲅鱼圈区注重广场文化建设二十余年,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广场和配套文化设施投入,现已建设成覆盖城乡、面积不低于1500平米的广场37个,同时兴建了市民活动中心,改扩建了社区、村居等基层文化广场,为市民、村民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文化活动场所。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层出不穷,以望海渔业村秧歌队为代表的农村文艺团体常年活跃在各个广场文化活动的舞台上。在连续举办了18年的“广场文化月”活动、曾创造世界纪录的“二月二秧歌节”以及辽南鲅鱼圈红旗大集腊八满族民俗风情节等活动中,广大村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艺术 才华。除正规的文艺演出外,活跃在广场的各种民间爱好者协会也吸引了大量居民、村民参加。目前,鲅鱼圈区共有戏曲家、民间艺术协会11个,太极拳、武术等群众性体育组织10余个,读书群、骑行群等休闲群体6个。广场文化在改变生活方式、陶冶情操、提升文明素养方面,对村民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以特色文化为依托,开展系列品牌活动。以鲅鱼圈区熊岳镇的望儿山传说为基础,以弘扬母爱文化为核心,“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已连续举办了23届。母亲节期间举办的一系列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如辽剧特色演出、母爱文化周宣传普及活动等,使乡土文化与母爱文化有机结合,让传统的孝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村民在通俗易懂、平易朴实的活动中,受到教化与洗礼。以东北大秧歌为基础的“二月二秧歌节”,成功挖掘了乡土文化背后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展现了乡土文化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使这种自发的民间艺术形式成功登上了大雅之堂。2016年7月,鲅鱼圈区第一届乡村民俗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艺术节以“传承民俗经典 一展乡村风采”为主题,组织我区乡村建立文化活动团队,辅导村级文化活动志愿者排练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同时以“乡村小舞台”演出、民俗文化展演、非物质文化项目展示展演、乡村广场舞表演、城乡文艺演出交流等形式,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演出展示活动。2017年1月5日 “腊八”节当天,以辽 南地区最大的市集——红旗大集为依托,我区还举办了“辽南鲅鱼圈红旗大集”腊八满族特色民俗风情节活动。
三是以农村文化设施为依托,开展基层文化活动。近年来,鲅鱼圈区持续实施“2131”工程(21 为21世纪 31为 3个1 即一村一月一场电影,2131工程目标为 21世纪每村每月看上一场电影。),确保每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2014年开始对区内农家书屋进行全方位帮扶,对抽取的9家农家书屋进行复查,开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培训4次。继续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陆续为村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配送图书、杂志、文化基础设施等。熊岳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站。
二、存在问题
1、农村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
2、专职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人员严重不足等等。
三、工作重点
1、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
2、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要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建设好农村书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优化载体,抓好文化品牌建设,实施一村一品,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3、突出“文明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家园示范村等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和文明创建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第五篇:襄汾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襄汾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按照有关工作要求,我县组织人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市文明办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搞的不错,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乡镇4个,市级文明村25个,并且以这些文明村镇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一直坚持的很好,评选出了一系列“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和“文明家庭”,可以说是有活动、有制度、有载体、有成效;同时,各乡镇以道德讲堂、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动平台为载体,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像南辛店乡的“孝和堂”,开了我县农村群众自发以国学经典教育村民的一个先河。
二、主要做法
1、以各类评选活动为主,抓典型、树先进。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作为我县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民教育的力度,坚持开展“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县、乡、村三级评选“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文明家庭”等活动,通过层层评选、层层推荐,确保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客观性。
2、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目前,襄汾县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依旧是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也基本集中在县城,农村志愿服务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乡村干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热情,我们协助各乡镇建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参与的民事代办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为村民受理群众需要办理、咨询的事项,帮助群众办事,受到了群众好评。帮助乡镇建立了法律服务、科普宣传、文明礼仪、医疗健康、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队伍,指导他们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宣传法律、科技知识、爱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传播文明、消除陋习、帮扶弱势群体上发挥积极作用。
3、以活动中心为平台,扶持发展乡镇文化队伍。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为平台,组织县文化局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文化培训下乡”,帮助农村百姓提升文化艺术水平,帮助百姓编排以他们的事迹为原型的各类歌舞、小品、相声、眉户剧等,进一步带动和繁荣全县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10余个戏迷俱乐部,50余个文艺舞蹈队。
4、以道德讲堂为平台,狠抓道德建设。我们将道德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乡镇机关开设道德讲堂,指导各乡镇开展活动,利用道德讲堂组织乡村干部学习《道德经》、《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感动教育身边人”为主要形式,让身边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讲故事,在全县各乡镇营造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让乡村干部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全乡群众身体力行,做有道德的人。特别是南辛店乡的北贾村,我们通过抓典型培育,示范带动,全力打造北贾“孝心示范村”名片,响亮提出“孝心北贾”的口号。北贾村采取传统文化标语宣传,大造舆论,用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组织村民学习传统与经典,并于2015年8月,新建了240平米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孝和堂”,用于组织村民学习传统经典,用国学经典教育村民,培养村民仁慈善良的道德情操,达到“以德树人、以德立村”的目的,目前已举办31期传统文化讲座。
三、存在的问题
1、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方式方法单
一、思路狭窄,还停留在喊口号、刷标语的老路子上,缺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乡镇缺乏专业人才,组宣委员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创建的效果不明显。
3、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没有跟上当前形势的变化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压力迫使农村里更多的人将精力和思想都用在了怎么赚钱上,片面地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实的,“一切向钱看”,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想索取,不想奉献;以我们县赵康、永固一带为代表,农村的壮劳力几乎全部都在外打工,驻守农村的就只有老人和儿童。面对这种思想和对象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还依旧沿照着旧路子进行,没有及时进行方式方法的转变,造成精神文明建设要么是没人关注,要么是没人参与。
4、陈旧观念依旧难以消除。农村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陈旧思想却依然存在,陈规陋俗依旧有存活的土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薄养厚葬、酗酒赌博、比阔斗富等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基层对这些现象既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也没有有效的管理约束体系,而这些也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1、队伍建设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骨干人员以及大学生村官要通过培训学习、互相交流等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有才能、有专业知识、热情精神文明事业的年轻同志尽快充实到队伍中,力争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战斗力强、作风硬朗的宣传文化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业余文化爱好者以及文化艺术团队的培育扶植,夯实农村文化发展基础,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壮大。
2、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落到实处,活动要有针对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增强精神文明的感召力,吸引广大农民参加,要摒弃那些形式主义、不受群众欢迎的方法和活动,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不同群体人员的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活动,提高教育和引导水平
3、要重视家风家训的宣传。家风家训,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是农村德育的“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农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群体,一个好的家风家训可以影响至少三代人的成长,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觑,基层一定要鼓励广大群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家风家训,既体现传统之美,又突出时代特色,动员各类文艺队以好家风好家训小故事为原型,创作文艺节目,用乡音土话讲述和表演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利用家风家训摒弃农村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封建迷信、陈规陋俗,鞭策村民正衣冠、做好人、行善事,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4、要注重教育引导,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要依托乡镇文化站馆、道德讲堂等载体,举办报告会、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宣传文明礼仪、道德规范,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编写农民法律读本,组织普法讲师团开展巡回宣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培育农民良好的生活习俗,要继续开展评比表彰、道德评议活动,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