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定稿]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完善体制,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即取得的成绩及不足,并提出了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以促进我国农村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经济 教育 基础设施 封建迷信
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村干部
农村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中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有8亿多,所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农村精神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可喜的变化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大力开展,农村各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
从政治方面来看,农村的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增强。农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提高,村务公开不再是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实处,村务公开栏成为每个村的靓丽风景线。村民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加强,积极参与村里事务,监督干部的行为。
从法律方面来看,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法制文明是农村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实施普法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把农村建设成法制文明的新农村,把农民培养成具有较强法律意识高素质新型农民。农民学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开始自觉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具有追求民主、自由和正义的思想[1]。
从经济意识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的市场交易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也大大提高。农民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要,多方面开展农林牧渔业,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业也蓬勃发展,一些过去无人问津的偏远山村,仅靠农业维持经济,现在,因为自然景观的优势吸引了商家投资,逐渐变成闻名景区,经济结构由单一农业变成农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村民就业,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
从农民素质方面来看,在党和政府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三下乡活动中,农民逐渐摒弃过去陋习,相信科学,正在成为新型合格的农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风气正在好转。调查发现,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普通农民都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是人们的法制观念、平等观念、科技观念、效益观念、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等大大
增强,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农村,一些长期处于封闭保守环境的农民,十几年间便成为具有现代意识、敢于搏击市场大潮的能人,人们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外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具有农村特色,反映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和真实生活的优秀的文艺形式得到发展,像扭秧歌,地方特色戏曲等,都在原来基础上发展壮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农村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重。
在文化水平方面,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素质亟待提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虽然一直注重提高人口素质,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但是开始的时候,群众的参与却不是那么积极,虽然创造了一个素质提高的平台,但是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以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村干部一般认为抓经济建设是实的,是硬道理,而抓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是软任务。因而,在现阶段的广大农村中,大多数人也只是初中毕业生而已,而且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至今收不到广播, 看不上电视, 整个村庄没有一个图书室, 至于其他的文化设施就更谈不上了。虽然现在农民群众都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都在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儿女,但是农村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实远远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与城市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致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相对比较闭塞,信息的获取也很不方便,而且许多农村适龄儿童失学,辍学或只能接受一些基础教育。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比较落后,因此造成农民的思想道德的提高变的更加困难。国家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之不相适应的正是农民群众落后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水平。
在道德素质方面,农民群众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政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泛滥。在一部分农民中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思想有所滋长蔓延, 为了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 置国家、集体利益于不顾。金钱成为一部分人疯狂追求的对象,因而受金钱的驱使,部分农民价值观念严重扭曲, 在生产经营中急功近利,或者不信守合同, 或者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坑蒙拐骗。有的村成了制假售假的窝点,农村盛行各种不良之风[2]。村干部也是利用自己的权利,并不为村民办实事,而是将公共财产充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在当今的农村的换届选举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想要竞选的人大搞阴谋诡计,成立自己的选举班子,通过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深入的调查,将竞争对手的政治资本、经济实力、竞选优势等一一查实,再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让他们为自己在全村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拉票,贿赂选民,将意志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中间势力作为主要的贿赂对象。并且,他们还会在村民面前大放空头支票,承诺自己如果当选会为村里做些什么,但是真正落实的却很少。
在封建迷信方面,封建迷信活动日渐盛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有些农民生病不去医院看病,而是相信巫婆神汉的话,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就会找一些所谓的“神医”治疗,或者是跑庙烧香、求神拜佛,结果是不仅耽误拜拜浪费了钱财,而且耽误了治疗。算命先生,风水先生也是生意兴隆,农村中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进行占卜,即所谓的看风水。乱塑神像、乱盖庙宇、乱建祠堂的事情时有发生,不但要村民捐钱捐物,而且还要定期烧香叩头,少数人借修祠堂、续家谱等形式笼络人心, 拉帮结派,左右村里的重大事务。
在村落环境以及文体设施建设方面,虽然近几年党和政府抓文明村建设, 农村面貌发生了变化, 但也有一些村环境建设很差。村镇道路建设就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的村道路坑洼不平, 泥泞难走;还有的村垃圾粪便满街, 卫生条件极差。而且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乱扔垃圾,砍伐树木,围湖造田等。农村的文化体育设施缺乏,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许多村民日常活动就是吃饭,干活和睡觉,唯一的在各个农村都盛行的活动是赌博,屡禁不止。大多数乡村文化活动场所年久失修, 长期不开展活动。
二 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农村的学校应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使他真正发挥作用。为了解决上学难问题,应该广泛在农村建立小学,中学,避免许多人因为学校离家远,费用高昂而辍学在家。有条件的农村还可以尝试建立职业培训机构,比如职业中学,用于吸纳中途辍学的学生和想要获得一技之长的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要改变以往对农村学校不重视导致农村师资极度缺乏,要建立一个长久激励机制,以此鼓励优秀师资力量到农村,还要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
2加强农村社会文化工程建设,创建农村精神文明活动的载体
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加大投入建设农村文化设施,要建设一支专门负责文化建设和推广活动的农村文化先锋队。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要创新应用多种形式,改变农民单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农村文化书屋,介绍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贴近农民实际生活;宣传科学文化,破除迷信思想;宣传集体主义,建设和谐社会思想等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建立农村文化建设先锋队,大力弘扬农村优秀文化,推广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在农闲时节向农民展示优秀文化成果,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健康的文娱活动,例如一个月放映一次电影,一个月开一次村民大会,向村民介绍科学,政治,法制新动态,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和政治意识。一个季度一个文艺汇演,把优秀农村文化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积极、健康、有益的东西把群众空闲时间充实起来, 把那些有害的丑恶东西排挤出去, 使广大农民在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过程中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和鉴别能力。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发展农村经济,开放农民思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我们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还要首先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做好农村的“对外开放”工作。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可见要“对外开放”首先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大力投入修建公路,广播站等基础设施服务人民大众。同时积极改善居住环境。优美的村容村貌,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也是使农民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精神文明建设要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农村工作的最根本目标。从本质上看,农村脱贫奔小康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的[3]。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离不开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思想道德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吸引力,吸引外界投资,发展多种经济。要把农村的特色资源合理利用,例如沿海地区农村可以开展养殖业,养殖和种植全面发展。山区农村环境优美可以发展山区旅游业,吸引外界投资。经济发展,与外界的交流多,开放农民思想,使得农民摆脱落后愚昧与时俱进。同时,多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4大力整顿,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农民对于巫婆神汉的依赖性非常强。首先建立严格的规定,加大对于巫婆神汉,风水先生等宣传迷信思想的人的惩罚,采取内部瓦解的方法,率先瓦解迷信队伍。对于寺庙,道观的建设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当然不能一概封杀,要尊重农民的合法的宗教信仰。要严格禁止迷信活动的开展,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影响较大的迷信活动开始慢慢全部禁止。要开展破除迷信专项整治工作,建立科学宣传队伍,对农民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对一些迷信说法用科学知识给予揭露。对于那些思想顽固的农民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对他进行细致耐心的教育,开展模范教育,选出热爱科学,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作为其他人学习的榜样,壮大我们科学宣传队伍。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站,宣传廊等宣传载体,宣传科学知识,抵制封建迷信思想。
5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关键还在于人的力量,尤其是村干部的作用。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改变村干部优先发展经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提高村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村干部贪污,贿赂选民的事情发生,让村干部真正为村民服务。提高村干部的管理能力,综合治理能力,提高村干部科学文化素质。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是否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是否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作为考察、奖惩、提拔、使用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序进行[4]。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实事求是,着眼于农村实际情况,调动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要艰苦努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发挥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保护好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大家共同努力,开创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赵金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3)[2] 路萍,陈君,柏焕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3] 耿相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文明与宣传,2001(05)
[4]徐晗.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新长征,2006(18)[5]曹军梅,高瑞.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反思[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6)[6]李春英.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7]王晶.对21世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0(03)[8]胡永红.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市场,2008(26)[9] 戚桂琴.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7(06)
第二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近日,XX县组织有关单位,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23.4万户,农业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是每年组织县文广新局、科委、卫生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XX县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XX县33个乡镇、31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如云龙镇云龙村2组有一村民,前几年爱好打麻将、搞赌博。其女儿在该村小学读四年级,经老师教育,回到家里监督父亲,帮助父戒掉了赌博恶习。村民在村校通过文明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学生这个纽带,思想政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自觉戒掉恶习、摈弃陋习,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该做法曾被中央和市级主要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好评。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近年来,县文明委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5个和县级文明单位132个与全县151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引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一是开展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各乡镇、村按照文明村镇、卫生场镇条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05年创市级卫生镇1个,县级文明村镇25个,县级卫生镇2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户”、“好婆媳”等各种创评活动。三是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活动。在全县315个村聘请农民客户经理319名,为农民建立经济档案,颁发《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评出了715户农民特级信用户,增加授信1430万元,已建成信用镇乡12个,信用村154个,信用农户171623户。四是今年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联创活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目前,阵地建设在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XX县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78.77%,12.38%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第三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马占潮
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建议
作者简介:马占潮,三门峡市文明委主任科员。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委党校课题调研安排,结合自己平时工作情况,现将当前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辖62个镇乡,1232个村,农业人口23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0400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市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129个,信用户171623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治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
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市农村共投入28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市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18个,广播电视站150个,村文化活动室280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0个,体育场所1270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我市皮影戏、剪纸、年画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市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三是每年组织市直单位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市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我市6个县(市)区、62个乡镇、123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治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
近年来,我市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358个与全市189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弓l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一是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各乡镇、村按照文明村镇、卫生场镇条件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07年创市级文明村镇20个。二是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户”、“好婆媳”等各种创评活动。三是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活动。在全市1232个村聘请农民客户经理6219名,为农民建立经济档案,颁发《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评出了715户农民特级信用户,增加授信1430万元,已建成信用镇乡12个,信用村154个,信用农户17162.3户。四是今年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联创活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熟悉不到位
一是一些干部存在熟悉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阵地建设滞后
目前,阵地建设在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熟悉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农村镇乡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67.77%,12.38%的村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
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熟悉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1、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要害
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2、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3、加快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
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治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治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4、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村镇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5、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轻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户、文明院、文明组、文明村、文明镇“五大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6、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
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解决好熟悉问题。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熟悉,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其次,应积极构建社会主流评价体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当全社会处在一种功利化、物欲化的社会氛围的时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从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入手,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系相融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向前发展。
第四篇: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根据市文明办课题调研安排,我们设计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查问卷”,组织人员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XX县位于XX市东北部,辖33个镇乡,315个村,农户总数23.4万户,农业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90.67%,面积1892平方公里。近年来,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XX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25个,安全文明村18个,评选“三户”161998户,信用户171623户。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XX市文化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XX市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1、抓教育培训,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利用镇(乡)党校、农民夜校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二是通过科技宣传月、宣传周、科技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去年以来,共组织村民培训160次,散发资料3万余份,黑板报、宣传专栏165期,培训转移劳动力8353人,962名青年农民获得“绿色证书”,参加“农函大”学习的村两委干部251人。三是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通过下发文件、印发《纲要》学习简行本,举办《纲要》知识竞赛、设置“宣传栏”,书写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相应制定有乡村特色、适合农村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四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2、加强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一是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据调查统计,近年来XX县农村共投入74.6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农村拥有宣传文化站2个,广播电视站30个,村文化活动室39个,农民演出队伍(含锣鼓队)134个,体育场所127个。二是突出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XX县梁山灯戏、XX年画、XX癞子锣鼓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镇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全县130多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含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今年,XX县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乡村文化节先进县”。三是每年组织县文广新局、科委、卫生局等10多个部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逐步实现“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3、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XX县在前几年的探索中,坚持走以“村校”为基地,辐射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效果。几年来,XX县33个乡镇、31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镇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把“村校”建成融基础教育、科技教育、政治学习、信息传播、文化活动基地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通过学生这个纽带,连接学校和家庭,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行为,带回到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文明新风,监督家长克服不良行为。如云龙镇云龙村2组有一村民,前几年爱好打麻将、搞赌博。其女儿在该村小学读四年级,经老师教育,回到家里监督父亲,帮助父戒掉了赌博恶习。村民在村校通过文明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学生这个纽带,思想政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自觉戒掉恶习、摈弃陋习,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该做法曾被中央和市级主要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好评。[本文转载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大-秘-书-网,帮您找文章]
4、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活动,促进农村创建整体水平上档次。近年来,县文明委组织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5个和县级文明单位132个与全县151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同创共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城乡共建活动,各级文明单位引进资金5753.6万元,帮扶资金404.371万元,资助1630户贫困户子女入学,建村民学校47所,办培训班234期,培训学员19694人次,化解矛盾1226件。
5、抓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第五篇: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将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针对这些问题,现就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为例,谈谈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人民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创建全省文明城区这些事关全局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乡风文明逐步形成。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沁入人心。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高潮迭起。至目前,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共有5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文明村镇。其中,江口镇获得全国第二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现有85个省市级文明单位、49个区级文明单位与134个行政村结成共建对,为结对的村送去资金60多万元,物品折合人民币约40万元,帮助清理垃圾4500多吨。
2、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近3年来,全区先后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了科技文化广场、宫下、涵华休闲广场,改造新区影剧院广场,完善了白塘湖公园建设,开发了瑞云山、尖山寨森林公园和囊山健身公园;有关部门共开展集中性“三下乡”活动11次,部门各自下乡累计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有些干部认为乡镇财力有限,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2、文化阵地建设萎缩。目前,阵地建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虽有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镇一级文化站有办公场所缺专业人才,缺经费,难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村一级文化室形同虚设,设施不齐、设备老化,有的文化室单纯以老人聚集打牌、搓麻将代替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3、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攻薄弱环节,实行重点突破。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筑长效管理机制
要将农村文明精神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乡镇、街道、管委会的目标考核内容,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有效的文明创建工作规划,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农民主体、部门协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层在乡镇,具有推动作用的也在乡镇,因此,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使四个文明建设协调、有序、和谐发展;二是组织领导到位。要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责任考核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切实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与全年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励,并列入干部考察、提干的重要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经费保障到位。要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把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软硬件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通过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社会荣辱观教育、素质教育,变农村人口压力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大对农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三是以“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为契机,积极拓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四是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开展农民“阳光培训”等多层次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注重创新载体,进一步培育乡风文明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文明小区为单位,以民间民俗文化为载体,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农民参与进来,自娱自乐,通过开展广场文化、快乐周末以及国庆、中秋、春节、元宵等民间传统节日,组织玩龙舞狮、书法、绘画、歌咏、车鼓比赛、十音八乐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经常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开展电影进村镇、文明进家庭活动。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村村通工程,实现农村电影“2131”工程目标,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体站、村级文化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建好村民文明学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四)、突出办好实事,不断营造良好环境
精神文明创建,就是要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三贴近”,从维护农民利益的具体事情抓起,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农村文明创建中,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从用健康向上的社会先进文化建设好农村文化阵地入手,引导农民订阅党报党刊,完善村级文化室配套设施,普及村级文化室“八个有”,即有一处经常性休闲活动场所,有阵地管理机构,有一块黑板报,有三种以上报刊杂志,有一台电视,有300册以上藏书,有宣传阅报栏,有一处演出舞台(戏台),同时要求有条件的村要在普及“八个有”的基础上,提升村级文化室内涵,达到“十二个有”的目标,即有一支文艺队伍,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上墙,有“三榜”(功德榜、成才榜、孝敬榜)内容上墙,有宫庙“神像”事迹上墙,使村级文化室成为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好去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是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整治村容村貌;三是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实施“清洁乡村”活动,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逐步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
(五)、开展乡风评议,以乡风文明推动各项创建活动
乡风文明,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要静下心来抓,常抓不懈,逐步推进,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开展好各类道德风尚评议活动。在村级文化室设立“三榜”,即功德榜、成才榜、孝敬榜,及时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围绕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言行,查找存在的不良习俗,发现亮点及时弘扬,对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评议;二是突出抓好家庭这一细胞工程,把开展好农村文明和谐家庭创建作为各项创建工作的突破口,积极开展“文明和谐家庭”、“文明户”评选活动;三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签订文明协议、村民公约等方式,解决镇、村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使不良风俗得到了有效遏制,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尚。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化特色户、科技示范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充实创建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六)、深化结对共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是新时期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内涵,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以结对共建、共促文明为主旨,逐步形成城乡结对的共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继续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二是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情况列入文明创建考评内容,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推进非文明村创建文明村工作,通过文明结对共建,整体提升非文明村的争创水平;三是在城市文明的辐射深度、文明结对的内涵延伸、结对形式的拓宽上下功夫,指导、提升和及时推广“民企联村”、“ 村居结对”、“文明单位与村结对”等成功的结对经验,通过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在广大农村推广,以此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