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圩镇万村农民篮球赛总结

时间:2019-05-12 19:4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圩镇万村农民篮球赛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圩镇万村农民篮球赛总结》。

第一篇:文圩镇万村农民篮球赛总结

文圩镇万村农民篮球赛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有力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深入持久地开展体育运动。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举办“万村农民篮球赛”,在农村进一步普及篮球运动,激发全镇广大农民的健身热情,增强农民体育健身的意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明确开展“万村农民篮球赛”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发展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健康素质。二是有利于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三是有利于加快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近年来,虽然乡村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城市与乡村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农民健身的需求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万村农民篮球赛的开展,进一步普遍篮球体育运动,确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切实为“万村农民篮球赛”提供组织保证。

经召开镇班子会议,成立了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万村农民篮球比赛文圩镇赛区组委会,组织和协调相关事宜;并决定于2012年1月18日开始举办比赛。同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活动,并要求各村委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分解任务,落实

责任,确保此项活动按时、顺利地完成。

三、深入宣传、动员,认真做好“万村农民篮球赛”的前期工作。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举办第三届万村农民篮球大赛的文件精神,我镇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农民广泛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篮球赛开始的前一天,我镇有12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村代表队有10支。并且在比赛期内,各个行政村都自行组织了啦啦队和群众来观看比赛,使得广大农民对篮球体育健身运动形成广泛认可,认为此次的“万村农民篮球赛”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镇对活动的重视、有力的领导和深入的宣传都是做好本次活动的关键,也由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今后我镇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统观来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不断推动我镇农村体育健身的步伐,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概况

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概况

(2010年3月10日)

一、基本介绍

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于2006年开始举办,形成了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运作机制。目前,‚万村农民篮球赛‛因为其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农民热情之高,赛期时间之长,在全国较有特色,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被专家和媒体誉为‚中国农民NBA‛。

二、赛规赛制

该项赛事由自治区体育局主办,各市、县(市、区)体育局(文体局)承办。大赛分预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首先各市举行预赛,分乡镇级、县级和市级3个阶段,决出本市的冠军球队,参加全区总决赛。设有男子篮球比赛,女子篮球特定项目(女子2分钟定点投篮和女子3人运球投篮往返接力)。

三、赛事盛况

(一)参赛规模与观众人次

——2006年首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全区有11112个行政村(全区行政村共14372个)报名参赛,覆盖了全区行政村一级的农村达77.32%,参赛的农民运动员超过12万人,观众达1200万 1 人次。

——2008年第二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在规模上比首届有所突破,全区有12085个行政村组队参赛,覆盖了全区行政村一级的农村达84.09%,参赛的农民运动员超过14万人,观众达2074万人次。

(二)比赛历时与场次

——2006年首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整个赛事从2006年9月22日开始,至2007年1月13日结束,共历时3个多月(114天),进行了70153场比赛。

——2008年第二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整个赛事从2008年12月开始,至2009年9月结束,共历时10个多月,进行了30349场比赛(本届赛制有所调整)。

(三)媒体关注

‚万村农民篮球赛‛实现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全区联动,全民参与‛,该赛事从一开始就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等中央主流新闻媒体,以及我区各大新闻媒体,在赛事期间和赛后不断推出专题报道,深度解读。据统计,两届‚万村农民篮球赛‛期间,各新闻媒体先后编发的新闻稿件达3862篇(次),其中第一届为1700篇(次),第二届为2162篇(次)。

四、农民篮球论坛——提升篮球文化水平为丰富‚万村农民篮球赛‛的内容,提高农民群众的篮球文化认知水平,在第二届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期间,举办了首届农民篮球论坛,邀请区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畅谈农民篮球运动,并开展论文征集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会歌会标会旗——打造农民篮球品牌

向社会征集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LOGO标识,组织专家学者精心策划、设计大赛的会歌、会标、会旗。

——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会标简介。会标以一个带球的人为造型,将字母‚G‛和‚X‛(广西首字母)融入其中的同时,还形似一个‚万‛字。上篮的人具有很强的运动感,象征着广西农村经济和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象征着万村农民篮球赛的举行的盛况。标志还融入了中国书法的笔触,让动感的标志具有了中国韵味,气势雄浑,寓意深刻,造型动感流畅,富有强烈的运动气息。

——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会歌简介。‚农民篮球赛之歌‛由我国著名词作家张名河作词,著名曲作家王猛作曲,总政歌舞团著名青年歌手王宏伟倾情演唱。会歌主题鲜明,活泼明快,体现农民篮球运动的特点及精神面貌,旋律优美、流畅,易于传唱,富有感染力。

六、社会价值

实践证明,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 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万村农民篮球赛‛的社会价值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推动了和谐新农村建设。通过‚万村农民篮球赛‛,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充实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他们建立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时,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认同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促进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正像媒体报道所写:‚广西农村:打场篮球吃顿饭,纠纷‘靠边站’‛。正像基层干部所反映:‚再难开展的工作只要打一场球,在球场上什么都解决了。‛

——促进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一是转变农民健身观念,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使其对体育运动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健身观念,享受运动的乐趣。二是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提供赛事硬件设施保障。‚万村农民篮球赛‛的开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参与篮球运动,参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完善体育活动组织体系,培养了一批懂规则、懂编排的农民体育骨干,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比赛、组织比赛的热情。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万村农民篮球赛‛是一项不分民族、不分地区,涉及所有乡村和农民的全区性群众体育赛事,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健身的宗旨。它在引导当地居民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生活时尚、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自身健康素质,改善了自身的身心状 况,有效抵抗疾病的侵袭,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刺激了农村体育消费。虽然农民篮球不会像职业篮球赛一样创造丰厚的利益,但‚万村农民篮球赛‛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民的体育消费热情,开发了农村体育消费市场。从首届比赛的各地方政府对比赛给予大额经费支持,到第二届比赛部分地区企业独家赞助。‚万村农民篮球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家的关注,为社会经济不断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第三篇:万村农民篮球比赛工作总结

万村农民篮球比赛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借助XX年XX奥运成功举办的XX,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有力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深入持久地开展体育运动。我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举办“万村农民篮球赛”,在农村进一步普及篮球运动,激发全乡广大农民的健身热情,增强农民体育健身的意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明确开展“万村农民篮球赛”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发展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健康素质。二是有利于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三是有利于加快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近年来,虽然乡村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城市与乡村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农民健身的需求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万村农民篮球赛的开展,进一步普遍篮球体育运动,确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切实为“万村农民篮球赛” 提供组织保证。

XX年1月9日在参加市里会议之后,于1月12日我乡立即召开会议,成立以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和分管领导为执行主任的万村农民篮球比赛组委会,组织和协调相关事宜;并决定于1月14日开始举办万村农民篮球比赛的比赛。同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活动,并要求各村民委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此项活动按时、顺利地完成。

三、深入宣传、动员,认真做好“万村农民篮球赛”的前期工作。

根据自治区体育局《关于举办**第二届万村农民篮球大赛的通知》桂体群字[XX]40号文件精神,我乡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促进农民广泛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篮球赛开始的前一天,我乡10个行政村已经全部报名参赛,参赛率达到100%。并且在比赛期内,各个行政村都自行组织了拉拉队和群众来观看比赛,使得广大农民对篮球体育健身运动形成广泛认可,认为此次的“万村农民篮球赛”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四、规范程序,保障“万村农民篮球赛”圆满完成。

村级体育比赛一直都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较少有其他途径来“引入”规范的比赛规则,因此以前在比较激烈的比赛运动中容易产生各种矛盾,从而影响比赛进程。针对这一 现象,我乡在下发比赛通知时就已经明确具体的竞赛方法,并且在比赛场地的宣传栏内张贴了万村农民篮球比赛秩序册内容,极大地方便运动员和群众了解比赛内容和竞赛规则,公平、公正地进行比赛,使得比赛顺利完成。最后,比赛胜出的环山村男队和长模村女队被选派到万村农民篮球比赛进行下一轮的比赛。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我乡对活动的重视、有力的领导和深入的宣传都是做好本次活动的关键,也由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今后我乡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统观来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不断推动我乡农村体育健身的步伐,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万和九龙湖篮球赛新闻稿

万和•九龙湖霸气登场

2014年上饶篮协青年男篮俱乐部比赛正式开幕

昨日,2014年江西上饶篮协“汉光杯”青年男篮俱乐部争霸赛在上饶市奥体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共有20支球队参加比赛。万和•九龙湖作为参赛者,为了此次比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业余篮球爱好者中精心挑选了一批精英强将,组建队伍,刻苦训练,积极备战,终于正式登上战场,迎来他们的第一场激烈较量。

队员合影

开幕式列队方阵

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只见赛场上的球员们迅速进入状态,以矫健熟练的动作传球、抢球,各个英姿飒爽。双方队员你争我夺、你攻我守,展开一轮轮的投球,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的机会。三分投球、篮板抢球、防守拦球,双方比分不分上下,实力相当。此次比赛,万和•九龙湖特地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拉拉队伍,为队员们助威打气。“九龙湖,加油!九龙湖,加油!”一声声激昂的呐喊将球场的气氛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队员们士气高涨。在场观众的情绪被那颗小小的篮球紧紧牵动着,时而欢呼雀跃、时而叹气可惜。

队员呐喊打气

赛场精彩瞬间

万和•九龙湖的队员们将可贵的篮球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展示自我,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值得在场的每一位学习。

此次篮球赛是一场充满娱乐趣味与竞争快感的运动盛会,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体生活,更让每个热爱体育的人重新点燃了运动的激情。增强了万和•九龙湖的内部凝聚力和自豪感,是企业文化的深入贯彻,团队精神的有力宣扬,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得到了增进。

赛事刚刚开始、精彩正在持续,在此特别祝愿比赛圆满结束,队员们取得优异成绩!

第五篇:大圩镇基本信息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位于省城合肥东南“上风口”,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是镶嵌在滨湖城市中的天然翡翠。辖东林、新民、慈云、余墩、黄港、迎河、磨滩、晓南、圩西、沈福、学塘、新河、南斗、晓星、许贵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斗。“生态之镇”:大圩镇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西接包河工业区,是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城的生态版块和湿地公园,有着“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的美誉。区域内拥有良田三万亩,水网交错、路网纵横、林木成行,水乡田园气质浑然天成。镇域面积37.92平方公里,人口2.1万。生态之镇、都市农业之镇、乡村旅游之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大圩已经成为中部地区最耀眼的明星之镇。“都市农业之镇”:全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面积达5000多亩,其中,土地经营权流转2210亩,对产业区域化布局起到推动作用。发展钢架大棚886亩,苗木花卉1830亩,新增莲藕1890亩,新建无公害露天蔬菜1500亩,新增经果林228亩;新(扩)建2个龙虾养殖基地,新增龙虾养殖680多亩,目前全镇的龙虾养殖面积已经突破3000亩。白菜、西瓜、龙虾和莲藕四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镇村旅游之镇”:成功举办了五届“绿色大圩”植树节、菜花节、葡萄节,并成为“春色滨湖”旅游节和合肥市“乡村旅游节”的重要板块。建立了包河现代农业科技园,形成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核心区;建成了“十里渔场”,形成了大圩农家乐旅游的精品区;打造了葡萄农庄,形成了新农村一日游的主景区。每年游客达50万人次。2005年,大圩镇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合肥市青少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并被命名为“大圩都市农业公园”。2007年接受了市旅游局对农家乐接待点的“星级评定”,全镇星级农家乐接待点已达9家,并荣获“省十大旅游休闲基地”称号。自2003年以来,在省、市、区旅游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以460万合肥市民为主客源,以3万亩美丽的田园风光为旅游主产品,举全乡之力,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2个亿,按照基础设施城市化、田园生态景观化、村镇建筑景点化、生产技术园艺化、农产品销售超市化的“五化”要求,精心打造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形成了农业科技园、葡萄园、十里渔场三大旅游基地,初步发展了荷花观赏、瓜果采摘、千亩意杨林、龙虾养殖等多个参观游玩点,连续举办了五届“植树节”、“菜花节”、“葡萄节”。五年共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3亿。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徽省“十佳环境优美乡”、“生态建设示范乡镇”、安徽省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如今的大圩已成为“合肥市的大氧吧、滨湖新区的后花园、合肥市民的大客厅”。“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大圩是省、市、区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镇,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总体要求,对新民、沈福、磨滩等村进行新农村建设,预计2008年可全面推出,必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包河区介绍,大圩镇是从1992年开始大力发展种植葡萄的,全镇有1600多户从事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4000余亩,年纯收入3000万元。

大圩镇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辖15个行政村,面积35.8平方公里,人口2.1万。

生态环境美。圩内3万多亩基本农田格田成井、路林交织、水网相映、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达到44%,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自我定位为——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

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契机,充分发挥地处合肥近郊的区位优势,积极谋求实现农业价值最

大化的思路和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大圩镇的基本情况:

大圩镇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辖15个行政村,面积35.8平方公里,人口2.1万。

生态环境美。圩内3万多亩基本农田格田成井、路林交织、水网相映、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达到44%,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自我定位为——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

产业基础好。旅游和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是大圩的主产业。成功举办数届“绿色大圩”植树节、菜花节、葡萄节。建立了包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十里渔场和葡萄农庄三大乡村旅游基地。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合肥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第三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并以全镇范围被国家旅游局授名为“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60%以上,形成万亩蔬菜基地、万亩林果基地和五千亩水生作物基地,建起了两千多亩钢架温室大棚,创出了7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95元。

新农村建设起步早。2006年初,根据村镇建设、改造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方针,对旅游和产品采摘的重点区域新民葡萄农庄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要求进行了村居改造,先后接待了各级代表团及外国友人100多团次,吸引王金山省长微服私访,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显著,2006年,乡党委被授予“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首创“党群户联网”工程在全国推广。2007年4月,撤乡建镇。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扬长避短、创新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大圩地处合肥东南上风口,区位和环保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抓农业。但我们清楚的知道,不能再囿于传统农业,必须跳出传统农业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去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农业,我们就是要实现农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上。

1、都市农业创出特色。都市农业是围绕着都市高端需求的、高附加值的新农业。我们的做法,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引进了3农业新品种,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包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大圩,科技示范辐射功能日益显现。新河、晓南、慈云等村建起了两千多亩钢架温室大棚。推广实施“百万葡萄套袋”工程,“大圩葡萄”驰名省内外。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发展龙头企业。建起了年产500万只鸭苗的大圩种鸭养殖基地,引进了佳佳龙虾养殖项目,创出了大圩葡萄、冬瓜、雪菜等7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成为“国家级无

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2、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乡村旅游,安徽起步较晚,大圩也没有经验。但我们敢于“无中生有”,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办好“三节”。2003年春天,我们与《新安晚报》社携手办起了“新安家庭植树节”,此后经市政府与省林业厅批准,规划建设了1500亩的合肥市义务植树园。同时,我们利用三万亩田园风光,又先后连续举办了四届“绿色大圩”菜花节、“葡萄节”,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二是建好“三大基地”。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工程规模达320亩的包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形成了现代农业展示区、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区、休闲运动区及素质教育活动区,现已成为大圩都市农业科技观光的核心区。利用沿用沿圩西河十多华里约800亩的沟坳池塘,以招商方式引进外来投资800多万元,改造成融餐饮、垂钓、休闲为一体的娱乐场,正逐步成为大圩“农家乐”的精品区,一大批接待点被评为“合肥市星级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利用东大圩3000多亩连片年产无公害葡萄1500多万斤的葡萄园,兴建茶社、贯通道路,搭建葡萄沟,打造“华东吐鲁番”,采取“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模式,建成60多户葡萄农庄,形成大圩“一日游”的主景区。三是取得“五大成果”:一是农民的腰包鼓了。2006年全乡农民旅游增收近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都达到15%以上,主旅游景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达到6500元,乡村旅游发展了眼球经济,许多投资商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乡政府的财力得以壮大,由“负债乡”变成了一个“富裕乡”;二是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变了。发展乡村旅游,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不仅方便了游客,也大大方便了农民的农业生产与生活,甚至令市民羡慕不已。各级各地领导来大圩考察,大量市民来大圩观光,先后接待了日本经贸代表团、越南社科代表团等大批外宾和各级参观代表团达100多团次,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10多人次,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等七家中央媒体的联合采访。三是农民的思想观念活了。农家的田头变成了商场,农民都成了旅游点的员工,打赤膊的打起了领带,说地方土语的撇起了普通话,农副产品装进了包装盒,果农们在田间地头散起了名片,告诉游客“哪天要土特产,我就给你送去”。四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市民团体自发送戏下乡,在田头跳起了健身操,农民也自发组织起来,为市民玩狮子、划旱船、打连响,唱起了小倒戏(庐剧),甚至开起了农家运动会,拔河甩秧把,背着媳妇跑,与市民同乐。五是干群关系融洽了。农民把锦旗送到了乡政府,夸乡干部好。全乡对新闻记者从不设防。

(二)城乡共生、城乡共建、城乡共融的发展之路

大圩的发展经验,就是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融合,这是一种城乡和谐发展的模式,其精髓是“城乡共生、城乡共建、城乡共融”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是大圩作为都市近郊乡镇在发展道路的艰难抉择中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扬弃。

大圩位于省会合肥东南上风口,地理位置因素制约了大圩工业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按照一般的发展思路,在工业化、城市化炙手可热的今天,作为城市近郊大圩并不是没有勉强发展工业和激进地推进城镇化的可能。如果选择农业,大圩确实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可以规避政策风险,但是如何破解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的难题,这无疑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主政者也面临着更为直接的政绩风险。抉择艰难,大圩同很多近郊乡镇一样陷于等待被城市化、工业化浪潮席卷,还是逆向而动积极发展农业的尴尬、两难境地。大圩最终选择了农业,这既是我们对合肥城市发展全局的奉献,也是我们立足实际在发展理念“悟道”之后的明智之举、决然之行。

大圩选择了农业,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发展农业,大圩最大的优势是与省会合肥零距离,身边就是大市场,产品销售速度快、成本低、信息灵。但是,大圩只是一个乡,全乡田亩也只有三四万亩,如果只提供日常的、传统的、大路货式的农产品,根本谈不上规模效益,富民强乡也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需求和效益决定投资,城市现在最迫切需要什么?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做什么最能充分发挥优势、产生效益、获得利润?精神压力大、质疑食品安全,几乎是现代都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状态,市民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低层次上,亲近自然风光、满足田园梦想,亲临生产一线、体验农业劳作,早已成为城市生活的高级需求,而且如果能够在城市周边得到满足,这些高级需求就并不是高消费需求,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基于对这一点的清醒认识,我们在农业上的发展定位是:立足都市近郊、生态环境良好和水乡田园风光优美的实际,围绕都市,发展以生产精品农产品(包括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市民高级需求为特征的现代都市农业。今天的大圩,基础设施完备、田园风光醉人、农民安居乐业、市民人人向往,2006年以全乡范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大圩都市农业公园”;短短3年农民收入就翻了一翻,旅游区和精品果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6千多元;这一切都充分证明大圩的定位是成功的、睿智的,大圩能够敏锐的捕捉到最适合自己运作的都市前沿、高端需求,其成功不是偶然的。大圩的成功证明,农业可以比工业更有效益、农村可以比城市更有魅力。

在城乡二元结构铁板一块的今天,大圩能够在工业化、城市化洪流和富裕农民的最好办法是减少农民这一流行思潮面前保持矜持和冷静,果敢地选择发展农业;在农业发展上,能够创新思维,积极将自身优势与城市的前沿、高端需求完美结合,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正是籍着这种勇气和智慧,大圩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扬弃。这种扬弃,其本质是大圩作为都市近郊乡镇,既没有甘于在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中被边缘化、被动地防守,也没有在工业化、城市化洪流前迷失自我、冲动地进攻,而是在深刻分析自身特点、衡量利弊得失的基础上科学地判断了大圩的走向,并以统筹的思维、太极的手法,积极主动地走出了大圩以城市化、现代化武装,以城市高端需求为市场的都市农业发展之路,并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围绕城市需求、借力城市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张扬个性的“城乡共生、城乡共建、城乡共融”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城乡共生,是我们对城市和农村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的深刻认识,城乡共生的“生”,是取道家哲学的万物相生相克之意。城乡共建,是我们在破解城乡二元难题的实践中探索出的可行之路——城乡资源优势的密切结合与互补。城乡共融,是我们在大圩的实践基础上对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实施效果的科学判断。城乡共生是思想基础、城乡共建是具体举措、城乡共融是理性预期。“城乡共生、城乡共建、城乡共融”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是大圩发展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这一理念的施行,促使大圩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并成为确保大圩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实现更大突破的法宝。让我们大胆的设想,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一理念会成为全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一把钥匙。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目前,大圩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处在探索阶段,经济还不富裕、不成熟,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大圩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从高处着眼,从全局入手,按照城乡共生、自然和谐共处、独具大圩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力争高起点、高档次、高品位地将大圩打造成全国最有特色的都市农业公园。建设都市农业公园,开创了大圩发展乡村旅游的新形式、都市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创新了城市生态园林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农村建设的新典型,创造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和谐社会城乡一体的新举措。

大圩乡将坚持以打造都市农业公园为统揽,坚持滨湖生态新区、新农村建设、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纵深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化、田园生态景观化、村镇建筑景点化、生产技术园艺化、产品销售超市化的“五化进程”,全力把绿色东大圩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有特色的都市农业公园。

基础设施城市化。“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好“四路”,即新淝河路南进直至巢湖,花园大道东进直至南淝河,延伸环南淝河大堤的巢湖南路,延伸纬四路东进南下直至花园大道及圩西河地区,形成全乡建设的四条“主轴”,衔接贯通形成网络。同时争取实现水、电、气、光缆的配套建设,彻底改变大圩的市政基础设施无法配套的现状。

田园生态景观化。一是做“面”,积极争取支持,规划实施张生圩水库项目,将之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生态风景园区。同时加快合肥市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尽快建成蝴蝶湖风景区;二是做“线”,提升出入干道与旅游景区道路绿化的品位,使其树常绿、花常开;三是做“点”,沿着“两节”旅游主线路,建成“四季有瓜果、四季有蔬菜、四季有鱼禽、四季有花草”的精品农家乐旅游区,打造“生态大圩”。

村镇建筑景点化。在加快新镇区建设、启动葡萄园农庄二期工程和新河新村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启动磨滩“花园农家”的建设。统盘规划、逐步推进,在圩西河沿岸各村开发建设一个水乡特色明显的现代化乡村别墅区。结合乡村旅游的开发,在东林村建设东林渔村,在迎河村、余墩村、黄港村一带建设菜园农家,在磨滩村建设花园农家,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的精品工程。

生产技术园艺化。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都市农业基地工程,打造万亩蔬菜基地、万亩林果基地、千亩水生作物基地和精品水产养殖基地。同时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健全“三大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组织体系),深度开发农业的生产加工、生态环保、休闲观光等多重功能,进一步打响“大圩”系列农产品的品牌。

产品销售超市化。实施“金葡萄”计划,每年新增精品葡萄基地面积500亩以上,5年内形成6000至8000亩的规模,打造“华东吐鲁番”品牌。着力打造草莓园、甘蔗园、荷花观光园、龙虾基地等四个新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挖掘大圩土菜、大圩糕点等传统特色农副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对其进行包装、宣传,将东大圩变成一块合肥市最大的天然农产品“超市”。

下载文圩镇万村农民篮球赛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圩镇万村农民篮球赛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文圩镇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计划5篇

    2010年文圩镇划生育统计工作计划重点工作: 1、全面做好“国优”创建工作。⑴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及考核记分办法,组织对全镇村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评估工作;⑵完善镇......

    五圩镇卫生院2011上半年总结[大全]

    2011年度五圩镇卫生院上半年 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卫生局的关心指导下, 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村农民教育总结汇报材料

    xxx村农民教育汇报材料xxx村位于xx镇东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全村有575户、2073口人,耕地面积7417亩。1999年以前这里是全县有名的后进村。村里的外债高达42万元,干群关系紧张,群......

    圩镇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大会的安排,现我就我镇的圩镇整治工作做个发言。今年来,我镇高度重视圩镇整治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以监督、检查、治理为手段,集中......

    某某村农民增收总结调查报告

    某某村农民增收总结 调研 报 告 某某镇某某村村委主任助理 某某某 某某村农民增收总结调研报告 某某村村委主任助理某某某 调研目的:认真贯彻落实“创先争优”、“爱树建”......

    2010年文圩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总结

    2010年文圩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我镇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口计生局规统股的业务指导和各村的共同配合下,本着以全面做好“国优”创建工......

    篮球赛总结[范文模版]

    篮球赛总结篮球赛总结1为了丰富我系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体育活动开展,带动体育活动的风气,增强班级凝聚力,展示我系同学们的体育才华,激发广大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体育、......

    篮球赛总结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一届篮球赛总结 经济与管理学院为给同学们塑造一个活跃的生活氛围,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也为让同学们有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以比赛为载体来增强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