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以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为例
调查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实现了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此,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9年8月17日——2009年8月25日
地点: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
方式: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及询问自己的亲戚朋友,较远的通过走访询问来进
行。
对象: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村民。
一. 总体状况与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部分满意的,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及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的相对欠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化决定精神文化。因此,经济水平决定了当地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态。所以,要了解此项问题,必须先了解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及风土人情。
陕西省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断,东邻西安,西接宝鸡。县城中心距西安市110公里,距宝鸡市98公里。全县面积751平方公里,举世闻名的佛指舍利藏地佛教中心法门寺就位于本县北部。全县产业45%为农业和畜牧业,35%为工业,20%为旅游业,人均年纯收入将近人民币3000元,人口45万,辖11镇。天度镇位于扶风县北部,现辖10个自然村。本次暑期实践我主要走访了7个村庄,包括鲁上村、永平村、天度村、上寨村、齐横村、晁留村、杨继岭村。
从对天度镇7个村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地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呈现以下特
点:
1.看电视,打麻将,串门,是最主流的休闲方式
电视是目前农村农民用于业余生活娱乐,普及率最高的大件用电器。经调查,在我走访的农民家庭中,都有彩色电视机。电视在农村的产生,极大的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但是电视的这种作用正在逐渐的淡化,甚至扭曲。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基础设施落后所限,有线电视开通较少;二是能收到的几个仅有的频道,节目数量少、质量差。
从 2006年起,全镇开始普及有线电视,不过刚开始费用较高,很多
农民从一定程度上不能轻易地接受。到2009年,有线电视普及率达70%,并且30%左右的家庭拥有VCD或DVD,这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之,看电视在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流。
其次是打麻将,这是中青年农民比较喜欢的娱乐方式,但是随着农民
经济水平的提高,它却逐渐成为赌博的一种媒介,并且经常引起人们之间的许多矛盾。这种娱乐方式破坏了农村的和谐气氛,已经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
串门聊天也是农民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农民精神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一种重要元素。它增强了人们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但同时由于另外一些原因,滋生了人们之间的小矛盾。
2.看秦腔,赶庙会,扭秧歌,传统的狂欢。
秦腔是关中大地上一种历史悠久的一种戏剧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前,秦腔长期占据人们精神文化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坚守这些文化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并且对此有很大的热情和激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谐了社会的气氛。
在关中的农村,大部分人都信奉佛教,并且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通常以佛教文化为主。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都是唱秦腔,别有一番情趣。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赶来,他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穿上节日里的新衣裳,走亲访友。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卖小吃的,卖衣服,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庙会是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的。
庙会期间或者节日期间,有的村子要操起锣鼓家什,扭秧歌、社火,武术表演等看家本领上街“过招”,十里八村的百姓前来助兴,到处人山人海,除了观众都是演员,男女老少齐上阵,载歌载舞,其情其境堪称中国特色的乡间狂欢节。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当地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秦腔,赶庙会,扭秧歌等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逐渐淡出主流,农村传统文化面临巨大挑战。
3.农村网络时代的萌芽。
迈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在城市当中的普
及,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农村。农民们利用互联网获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信息,这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调查的七个村子当中,只有不到10%的家庭拥有电脑。虽然国家从2008年开始家电下乡包括电脑进行补贴,但是高昂的上网费用仍然让很多人望其项背。而且拥有电脑的家庭一般很少能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去帮助农业生产,而是进行看电影等一些休闲活动,主要原因是农民们的自身文化的欠缺及政府宏观指导和培训的不足。
网吧是公告的网络资源,本应该为人们的生活发挥积极地作用,但是,这种公共资源的媒介从一开始就被人们扭曲了。在我调查的全镇的5个网吧之中,有80%以上的顾客是未成年,而且大都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不是在利用网络去学习,而是聊天和打游戏。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互联网时代的“萌芽”,是大势所趋,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的考验。
二. 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极度落后。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在我调查的农村,基本没有像篮球场、阅览室、放映室等这样的文化场所,所以农民们只能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
2.低俗文化的泛滥。
(1)由于文化设施及内容的单调,赌博现象日益严重,它是造成人民之间矛盾
及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的罪魁祸首,有百害而无一利。
(2)迷信文化的泛滥。当地农民主要是汉族,只有很少部分回族人。所以大部
分人信奉佛教,但是这种思想已经变质,比如:“信佛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佛保佑病就能好”,“只要信佛就能风调雨顺”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参与健康文化活动的热情不够。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 相关建议。
以上就是本人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文化生活基本上满意,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如阅览室、体育健身房、篮球场、电影放映室等。有场所了,农民们才会有机会去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文化的活动。这几年乡镇经济发展迅速,应该有能力来进行此类建设。
2.积极进行“送文化下乡”活动。政府应当组织人员成立文化宣传队伍,下乡进行节目演出、宣传等。让农民有书看、有电影看、有节目看。
3.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
4.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目前乡镇文化站不过是一个空壳机构,人员未专用,设施场地缺乏,开展活动无经费。在巩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每个村委会设立一个文化骨干的岗位,经自愿报名、群众推荐、才艺展示、组织考核等程序,在当地农民中选拔一名有知识、有责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岗,让其负责全村文化事宜。
四. 调查总结。
当城市当中的老人们在文化广场上打太极拳的时候,谁又能想到农民们在进行着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呢!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在调查中,我深深地感到一点,不是农民不想娱乐,不是农民堕落,而是他们还不富裕,农村的文化生活的太贫乏。不是他们不追求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而是他们没有高尚的文化娱乐生活追求和种种硬件设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总之,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农民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将有更丰富的生活!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理想也一定能实现!。
第二篇:对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对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内容摘要: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关于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思考
关于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体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乏味。当前,党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我村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基本情况 村位于 镇政府所在地东部,由、两个自然村合办而成,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9亩,拥有18个村民小组,570户,总人口1958人。经过走访调查,我村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看电视。看电视是目前我村农民用于业余生活娱乐普及率最高的休闲方式。它拓宽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但在节目安排上,大量的连续剧、搞笑片及综节类节目占据荧屏。特别是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这类节目占据的份量越来越大,而一些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的文艺节目、农业生产技术的节目很少。
2、串门聊家常。这个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妇女之间,她们在晚饭过后,经常串门、聊天。串门聊家常是农村最原始、最淳朴的一种娱乐方式,但是这种娱乐方式正在随着看电视等其他各式各样的更具诱惑的娱乐方式的出现而逐步消退。
3、打牌和打麻将。在农村,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娱乐方式,从最初的老年人闲时打打牌消磨时光发展到一些农村的青年人打麻将赌博。由于现在农村的耕作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收割耕种均已实现机械化,导致村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无所事事,造就了打麻将赌博现象的存在,再者人们的意识薄弱,普遍认为赌博并非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恰恰相反,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甚至认为赌博是一种经济实力的体现,能力的较量,饭前饭后的谈资。殊不知这种行为对外会造成人情世故的冷淡,亲戚、朋友关系的不和谐;对内造成家庭的矛盾,一些恶性的赌博往往还会滋生社会治安事件。
4、迷信活动。时下,在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日渐盛行,稍微留神一下,就会发现封建迷信活动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丧事大操大办,祭祀之者,不仅要披麻戴孝,大吃大喝,请乐队和吹鼓手,为去逝的人焚烧冥钱和扎制的别墅、小轿车、电视机、牛、马等纸制品,还要请和尚超度亡灵。
(2)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生意兴隆。无论嫁娶,还是盖房、选墓,甚至升学考试、出远门等都要找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看手相拆字占卜算卦。(3)神鬼思想作崇,在家里挂神像设香案,烧香跪拜,祈求神灵庇佑钱财、命运和健康,以保平安顺利。
(4)更有甚者有病不去医院,相信巫婆神汉,找一些所谓的“神医”化解病情,最后既浪费了钱财,又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当前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天平严重失衡了。
以上是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基本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文化事业的进步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与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昔日曾在村庄里的歌声、锣鼓声、戏曲声、电影声已越来越多地被麻将声、吵闹声、过路车辆的鸣笛声所代替,在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大道上,文化生活却在退化,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经济原因。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大多数农民群众都以外出务工或者务农为主,这些工作都非常辛苦,导致了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金钱用来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他们很难对文化娱乐活动感兴趣,文化娱乐活动也很难在农村发展。
2、观念因素。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不太赞成,许多群众都会把各种合理的文化娱乐活动当成不务正业,这就扼杀了一些农民的艺术创造激情,以及表演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创新性和延续性。
3、政府投入不够。农村可供娱乐的公共设施很少,虽然现在每个村都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但是往往一个村只有一套或者两套,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我村现有一个农民健身广场,但是我村有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而且健身广场只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还缺少音响等设备。这样很难实现农村文化娱乐的普及性和多样性。
4、文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造成了他们思想的固化、传统,使得他们很难接受一些新潮的文化娱乐活动,或对这些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改善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建议
1、上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当前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提高,除了丰富的物质需求之外,精神文化需求同样不可忽视。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 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农村整体发展的进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长期以来“重经济轻文 化”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至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缓慢。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
2、加速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对乡镇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他们担负着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乡镇文化站就是农村文化的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的管理辅导离不开文化站,乡镇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监控也离不开文化站,集镇大中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协会网络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离不开文化站,而且还需要文化站去组织、去发展。由此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之中,乡镇文化站所面临和承担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因此,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己迫在眉睫。
3、健立健全各种机制。要把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健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基层文化单位评价机制,推动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四篇:关于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关于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2.3.20-4.15 调查地点:满城镇
调查内容: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为此,今年3月20日至4月15日,我对满城镇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总体状况及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等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通过20年的发展,农村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2012年生活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二)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是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在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中,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都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这些农民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大多都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打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二)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不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关于对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各村农民对目前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二)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三)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使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置应有的教学器件。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对家乡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家乡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 间:2012 年1月18-28日 地 点:广西000县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00县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从试点到铺开,仅三年时间,全县建成45个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屯,乡镇示范建设22个,形成“县委决策思路、政府投资鼓励、政协竭力助推、部门结对共建”的良好局面,成为凝心聚力、民风教化、文化传播、法律宣传、休闲娱乐的载体和舞台。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基本实现家家通电,电视,电话等,现代通信设备设施较完善,这些条件方便了农村农民交流和对外界世界的认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广西0000县是人口大县,也是客家文化大县。00县人口约175万,其中客家人有110万左右,底子薄、人口多,属于后发展地区,农村文化生活过于单调,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目前的农村文化生活满意度,53%的农户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47%的户表示不满意或无所谓;95%的农民家庭没有订阅报纸和其他杂志;88%的村民不能看到当天的《南国早报》;75%的人没有参加过省、市、县组织的“三下乡”活动; 75%的人在一年内没看过电影; 82%的人文化生活是与电视为伴; 60%的农民农闲时玩麻将、打牌、聊天等;有80%的农民家庭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不足家庭收入的5%;有私人藏书的仅占2%。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当前农村文化生活呈现以下特征:一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有了长足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各项公益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意识得到提高,农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渴望与各种相对滞后的文化产品的矛盾显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本次调查正值春节,往往在这期间农村的赌博风气越发泛滥,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85%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以及比较大型集体的牌九赌博方式,大家都沉浸在赌博的活动中来度过春节。这样下来,很多人无形中把自己一年辛苦积蓄下来的劳动所得在赌博过程中输得尽光,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由于目前公安机关警力有限,对农村赌博现象听之任之,长此以往造成了农村的赌博之风日趋严重,并有慢慢发展壮大的趋势。一些农民不分白天黑夜,大肆进行赌博活动,已无心于农业生产,也无心发展生产经营,而一味地沉迷于赌博之中。而因赌博引发的抢劫夺财、打架斗殴、邻里不和等事件,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给本来就脆弱的农村经济产生诸多不利因素,更给我们整个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治理农村“赌博之风”刻不容缓。地方党委、政府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正确的引导以及必要普法宣传,造成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从而不自觉地投身到赌博之中不能自拨。赌博极易使人沉迷、消极,信念模糊,理想失落,浑浑噩噩,破坏了家庭、社会的和谐生活。2、斗殴现象
当地群众姓氏宗族观念浓厚,本地姓氏与外地同姓宗族之间长期保持着联络,在联宗祭祖、修建神祠等过程中,时常发生群体性械斗事件。在春节以及重阳祭祀,这个时候往往是矛盾冲突的高发期,同姓同族动辄成千上万人聚集到一起,坟地之类的争议很容易引发宗族之间的械斗。已经形成一种“有困难不找党员上庙堂、有纠纷不去法庭搞聚族械斗”观念。
3、迷信活动
封建迷信严重,不敢动“祖宗屋”,整体建设没规划,随意建设严重。现在农村建设处于无序建设状态,由于受几千年封建迷信残余思想影响,不敢动“祖宗屋”,也不愿在老宅上重建,大都随心所欲无序地向外扩张,侵占、浪费土地严重,建设无规划,参差不齐,路不通,无水沟,虽有新房,始终没有新貌。、环境卫生
思想封闭,小农意识强,环境卫生意识差,村庄脏乱现象严重。习惯于世袭下来的传统生活,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小农生活,环保卫生知识缺乏,污水横流,粪臭味浓,垃圾成堆,柴垛乱放,烂房烂墙不拆,缺乏建设新农村劲头,观念落后,守旧保守,不思变革。同时调查显示农村青少年吸烟现象较为严重,未成年烟民达到60%。
5、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生活文化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应根据农民的需求建立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添加体育健身活动设施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加大民风教育力度
形式多样,喜闻乐见,贴近生活,提高道德风尚的效果。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于立足提高农村农民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致富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教养、有道德、识大体、顾大局的新型农民。在农村开设千万农家课堂,干部进村入户同群众一起学文化、学理论、学技术。尤其要突出学习宣传以团结互助为荣的集体主义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弱者,爱护弱者,支持帮助困难或不幸的群众。形成团结融洽、和睦相处、互助互援、携手共走富裕路、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5、加大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手段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创新舆论引导宣传手段,助推新农村建设成为“亮丽”的民心工程。让建设的新农村有示范有样板,让外出经济能人了解和投资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引导经济能人“反哺”家乡建设新农村。应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化先进宣传手段,抓典型、树样板、弘扬先进思想和纯朴客家村风民风,引领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使新农村的建设影响与传播深远,鼓舞人心意义重大,互相促进、互相渗透,有榜样可学,有经验可借,有做法可用。
6、加快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和农村文化产业建设。
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事业资金的投入,地方政府主抓精神文化的领导干部,农闲时要为农民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尽可能给农民提供更多、更好、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成为农民心中实实在在的管“文化干部”。
五、调查总结
鉴于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力度的加大,本次调查选择农民生活文化做为调查与分析。在他们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同时,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如赌博、迷信、注重名利等。结合农民朋友的介绍,他们自己的思想,再加上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发现农民对他们的生活现状大体上是满意的,他们觉得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是他们乐于见到的。对此,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希望本次的调查能引起广大农民对新事物的关注,落实新项目,寻求新的发展。
借春节期间回老家过年对老家农民生活文化的调查中发现,对当地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低俗乏味感到十分沉重,因为普遍人群接受的教育有限,部分青少年辍学外出打工现在越发严重,对于精神文化选择和追求过于物欲。老一辈基本还不能太适应现在文化娱乐,即使收看电视也简单观看一些电视剧,对社会时政以及其他娱乐节目表示兴趣全无。当城市人正在为泛滥的“信息爆炸”而苦恼和盲从时候,农民却依然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日子,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我生于农村,后期成长于城市,在城市中求学,对农村生活有太多的体会,在调查中,我深深地感到一点,不是农民不想娱乐,不是农民要堕落,而是他们不懂该从哪里开始娱乐,不是他们不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而是他们所受的教育有限,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对此,我由衷的希望政府能够较为重视这样的现象和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当农民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他更丰富,更精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消除一些不良农村社会风气,营造一个良好的新农村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