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新年过后,咋暖还寒,连绵阴雨提醒着人们冬天还在做最后的抗衡。就在人们昂首期待春天的阳光早早到来的时候,xx县xx镇xx村x纺织厂里,工人们却各施其位,忙碌个不停,厂长郑也投身其中,指挥工人生产,一片繁忙的景象。轰鸣的机器编制出锦绣的布匹,也描绘着郑不平凡的创业史。
xx村地处多山丘陵地带,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仅靠种地致富,困难重重,特殊的地理环境迫使村民必须走出村子,开拓一条富裕之路。1995年,25岁的郑不甘心守着一份薄田,过贫苦的日子,背着简单的行囊,加入到农民工行列,来到浙江一家纺织厂做修理工。也许是和纺织机器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纺织行业。刚进厂的那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最受煎熬的,由于技术不是很熟练,常常为不能及时排除机器故障急得满头大汗,甚至被扣薪水。然而,任何困难都阻挠不了他留下来专心学一门技术的决心。为了提高技艺,他勤学苦练,多向别人请教,不怕脏活、累活、苦活,不断磨练自己,突破一个个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练就了一手硬本领,学到了技术,开阔了视野。工资也由原来的几百元涨到一千多元,成为厂里人人皆知的技术骨干。
2008年是郑已经在纺织厂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其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看一看。这时候的他也已经是月薪3000多元的技术能手,家境也一天天在改变。照理说,有得心应手的工作,有高薪的收入,郑应该很满足了,可是在他内心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
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他所在的纺织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订单减少,产量急剧下滑,效益逆转,最终不得不宣布破产。经过十几年生活和工作,就要离开厂子的时候,他站在静悄悄的生产车间里,摸着蒙上一层灰尘的机器,心情异常复杂。十几年的经历如电影般在脑海里播放,如何让机器再转动起来的思索萦绕心头。一个人富不算富,回乡创业大家富,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积累的管理经验,回家自己创办纺织厂的念头油然而生。
此时的xx镇党委、政府正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的各项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措施,向远在异域他乡的农民工发出来自家乡的殷殷召唤。2008年10月,郑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考察之后,毅然决定返乡自办工厂,从农民工转身当老板。缺少资金,他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没有厂房,他腾出了老屋;买不起新设备,就从原来工作的工厂购买已经废弃的设备。运输、安装、调试,凡事都要亲自动手才能放心,常常累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x纺织厂终于在一阵鞭炮声中开工了,久违了的机器声又响了起来。
x纺织厂一成立,就吸引了附近返乡农民工前来应聘,甚至还有浙江的农民工慕名而来。如今已经解决6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工资由底薪加计件相结合,月薪达到1600——2700元,工厂月产值达200万元左右。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按照计划,将来扩产后,可解决120人就业,年产值近3500万元。为了避免走原来所在工厂失败之路,郑吸取教训,改变思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原材料、花色、制作上严格要求,严把质量关,以质量求胜。并与世界接轨,接国外订单,产品远销韩国,用来制作高档西服,只有一部分销往国内。随着业务不断扩展,郑接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深入,万马齐喑的市场状态下,一枝独秀,于危机中抢占商机,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2010年已纳税320余万元。
面对未来,郑的眼光更放长远了,他不仅对自己辛苦创办起来的企业做强做大,他更大的愿望是能更好地回报家乡,用自己的行动带来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第二篇:典型农民创业事迹
典型农民创业事迹
记龙河镇康庄村农民------孙长青
孙长青,男,35岁,小学文化,龙河镇康庄村2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康庄村地处偏僻,交通条件不好,但土地肥沃。长期以来,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技术落后,观念陈旧,效益低下。多年的农村生活使人们养成了“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闲散生活,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他说:“要改变他人,先要改变自己”。
2009年初,针对康庄村缺少大型机械的情况,又逢国家补贴政策,购买了1204型约翰迪尔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先后为农民春耕,秋整地大开方便之门,提高了耕种技术,为农民丰收夯实了基础,同时也安排了年轻劳力3人,自己也增加了收入。几年后自己有了一点点积蓄,又在2012年,购置了W210约翰迪尔联合收割机一台,为农民秋收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4年看到村里的大型拖拉机逐渐多了,在种地时拖拉机有了闲余的时间,考虑了几天后决定走出康庄村,在部队农场承包大面积土地,发动十几人合伙组建了自己的合作社,2014年实施特色金谷种植,多年来农民种植杂粮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谷子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零。为了改变全村的印象,他发起组织5户农民成立了谷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此带动全村农户发展优质谷子产业。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只能在实践中规范、提高中发展,生产经营上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带动农民致富为宗旨,建设优质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秋后自己制米,小包装打入市场,经济效益几乎翻倍。
看到了希望后,在2015年改种玉米,组织社员“走出去学习”,激发合作社社员的创新力,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接受了现代农业的理念和知识,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从品种、技术、农资及产品储存销售等环节上,对贫困社员进行系列化服务,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巧的是这两年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收益可观。
2016年和2017年紧跟省里土地种植的要求改种大豆,现在庄稼长势喜人,有望再创丰收,他经常和乡亲说:“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想和做才能发生的。”
虽然小试成功,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想在他的带动和辐射下,康庄村会有一个个的农机大户组建自己的合作社,发家致富。
第三篇:下岗工人创业典型事迹
“对于我们这地方来讲饲养竹鼠是个冷门的热行业。一是饲养的人少。二是投资不算太大。三是市场前景看好。”谈及饲养竹鼠,梁珍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年过不惑的梁珍原是**县**矿区职工。XX年,因企业改制她成了一名下岗工人。XX年,下岗不失志的梁珍作手饲养肉兔。但由于养兔技术要求高,市场风险大。为此,去年在**矿区管理处党支部的帮助下,她转产饲养竹鼠。
去年4月份,梁珍投资近5000元租用房屋100平方米、建鼠舍60小间,并到桂林阳朔引进种鼠7只进行饲养。4个月后,母鼠纷纷产崽,梁珍打心里乐开了花。但沉浸在成功喜悦之中的她,却万万没有想到刚出生不过一星期的20多只糼鼠,大部分隔三差五地“失踪”了。这令梁珍迷惑不解。
为找到其中的原因,梁珍在鼠舍足足守了3个晚上,结果发现原先“失踪”的糼鼠是被产崽的母鼠吃掉了。母鼠为啥会吃掉糼鼠?如何防止母鼠吃掉糼鼠?带着这些问题,脑子灵活、勤学好问的梁珍除认真研读有关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外,还四处请教养鼠高手,终于弄清母鼠产崽后,因身体缺少水份和维生素等营养,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补给,否则母鼠就会吃掉崽鼠给自已补充水份和营养。通过半年的刻苦钻研,梁珍掌握了一整套饲养竹鼠过硬本领。
身怀养鼠绝技的梁珍,饲养竹鼠得心应手,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竹鼠由原先的7只,已发展到目前的150多只,且个大体肥,皮毛发亮,肉质鲜嫩,倍受顾客青睐。为此,尽管南宁、桂林、柳州以及相邻县乡等地的竹鼠商贩纷至踏来,以每对250--300元高价购买,但梁珍只肯出卖少量的种鼠,大部分却留下自已饲养。
如今,面对“钱”前看好的竹鼠市场,梁珍充满信心,她坚持走自繁自养竹鼠致富新路子,力争牛年大发鼠财。
第四篇:创业能人典型事迹
--精选公文范文--------------------------创业能人典型事迹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 4,由于人口多,家境十分坚苦。因此,高中毕业后,辍学回家务农。面对家里的几亩薄田,他曾经感到过恢心,单凭几亩土地,也许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又一想,这片贫瘠的土地既然养活了父辈们,同样也能养活本身,就是种田,也要干出个样来。出门四处打工,周转很长一段时间也没什么起色,于是去云南省做手机修理工、开包子馒头店。开包子馒头店这件事使他欣喜若狂,赚了一小笔钱,这件事不单是使一个年仅23岁的他一下堆集了较为可观的资金,更重如果木立了他经商的信念,深信无论任何时侯,任何事情,只要肯于专心就有乐成的可能。
走出土地,寻觅商机、好男儿志在四方,外面的世界也许会更精彩。2005年,他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怀着忐忑不安的表情,辞别了家乡,走进农民进城务工的行列,来----------------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到XX市开始了创业的第二步,一次偶然的时机,在街头他看到了招收瓦厂技术员的广告,他敏锐地意识到时机来了,就立刻到书店购买了有关制瓦技术的书,连夜突击,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面试,瓦厂厂长看他很在行,人又聪明,就聘用了他。郎琳边学边干,使瓦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半年的光景,被提升为瓦厂的厂长助理,就这样,在XX市站稳了脚跟。简朴的生活使本身有了20万元的积蓄的他,想用这笔钱做生意,没有朋友帮助,单靠本身在城里打天下,那太难了。因此他广交朋友,开扩视野,拓展思路,寻求发展的时机。
在人生发展中,总会遇到一些机缘,关键是每一个人对待机缘的态度和反映不一样。2007年,郎琳为瓦厂催要欠款时,在XX市结交了一位贵州砖场的朋友,从而产生了为瓦购买主机的想法,他赶紧与厂家取上联系,于是买下了一台主机,他很想自己创业。于是辞去砖厂职务,返回家乡。用积蓄买下养护架等设备,可----------------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以说,到此的他已非常开心了。
人生的独特的地方在于不松懈追求,前几步乐成并未让他感应满足,他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有小富即安的心理,要尽可能地发挥才智,取得更大发展。2008 年,他决心再去大城市走一朝,可是,他发现在发达城市很难找到事业的落脚点,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城镇,城镇的改革开放意识相对于落后,但是这里的卫生、科技、治安条件相对要好些,于是他踏上了城镇这块土地。凭着本身几年经营的经验,开了实兴乡青瓦厂,时间不负有心人,一年的时间 又赚了小笔资金。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几易春秋,几许寒暑,几年的艰辛创业,在家乡终于兴旺发展起来。现在,他的青瓦厂有600多平方米、养护架、一台18万的主机、养护架等。每天生产3千片瓦,他立足“爱厂如家、厂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紧紧围绕“服务第一,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完善一流服务、一流质量的工作标准,把提高服务质量、----------------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取得最佳经营效益作为目标,大力倡导职业道德文明,努力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的理念,爱厂爱岗、敬业奉献。因实兴乡青瓦厂独有的特色,赢得了各方顾客的好评,他多方听取客人意见,改善服务方式,充分体现出他的细心、爱心和责任心。
郎琳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潜能,提高创业本领,实现创业理想;加大促进创业的工作力度,推动村民 积极创业,利用自主学习和见习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一系列开业咨询服务,鼓励和帮助周边村民创业,提供更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郎琳的创业为其他创业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使就业再就业工作迎来了新的篇章,让周边村民有事做、有活干,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
回眸他的创业之路,他庆幸自己是个乐成者,但在庆幸之余,也深深地感激家乡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沃土,为他打造了坚持不松懈的性格。同时,他更感激党的富民强国政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践,为他的瓦厂提供广阔的空间,他将把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后人生发展的动力,并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回报家乡,回报长者乡亲。
乡位于XX市西部,距市区43公里,因有能产稻谷万石的稻田而得名。东接云石山乡,南邻XX县小密乡和西江镇,西连XX县黄麟乡,北与XX县沙心乡相连,是瑞金、于都、会昌三县交界之地,著名的红军长征在境内穿过。
一直以来,我乡的产业发展基础极为薄弱,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方式单一。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提出奏响“一二三四五”发展主旋律,努力把万田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乡村的总目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乡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果、茶、米、畜”四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引进工业企业,引导群众家门口就业;鼓----------------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励扶持群众自主创业;营造“创业就业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社会氛围,建设宜业乡村。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合作社等组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走出了一条有万田特色的贫困偏远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如今,我乡的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尤以木瓜村和青坝村最为典型,现对两村的经验做法总结汇报如下:
一、木瓜村经验做法
木瓜村位于万田乡西部地区,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地形地貌适宜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产业。、强化组织领导,营造返乡创业良好氛围
在全乡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背景之下,木瓜村党支部及村委班子成员牢牢把握机遇,在全村营造出浓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氛围,发展了脐----------------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橙、烟叶、茶叶、大禾米、山羊养殖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形成了班子积极引导示范,村民争相创业的局面。
一是村两委班子组织有力,团结一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致富。村两委班子充分做好“领头羊”的角色,不脱离实际,不改弦更张,对全村坚定信心走产业致富的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广大村民具有强烈的欲望和信心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走上致富路,发家路。
二是加大力度宣传。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积极宣传创业知识,以通俗生动的语言,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村村通广播、网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村民对创业的背景、形势、收益等有了充分直观的了解,对产业有了充足的兴趣和热情,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生态产业起了积极作用,效果也是十分明显,回家乡创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其次是,村干部带头示范,带头创业,带头致富,----------------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以生动的例子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并在村民创业过程中积极给予引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新高潮
木瓜村结合本村丰富的生态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形成田间种稻、种烟,山上种果、种茶,发展生态羊养殖的产业格局。
一是牢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生产。木瓜村和万田乡其他行政村一样,由于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发展大禾米种植,用于生产瑞金有名的“万田黄元米果”,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益。此外,还努力发展烟叶生产,提高村民收入。
二是上山发展脐橙种植产业。木瓜村的脐橙种植在村干部的带领示范下,规模达到1700余亩。2013年,全村实现脐橙销售收入150余万,在全乡名列前茅。并组织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责脐橙的种植、采摘、销售、宣传等环节的相关工作,减轻了果农的经济成本,极大提高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经营管理上,加强科学管理,加大“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力度。尤其是在柑橘黄龙病防控这一项工作上,乡党委、政府专门请果业专家到果园实地考察指导,组织果农去兄弟村、大型果园学习先进经验,有效的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损失。广大果农并没有因为柑橘黄龙病而减少种植脐橙的信心,反而逆势上扬科学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三是谢长辉的“生态羊”养殖。谢长辉是木瓜村村民,他儿子曾在山东帮人养殖山羊,学会了养殖山羊的技术,后返回家乡创业。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凭借一身过硬的技术,他采取天然放养的方式,养殖了“生态羊”,还通过引进其他品种,培育了“杂交羊”,这不但让他的羊供不应求,也让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带动了周边一些农民加入生态羊的养殖上来,共同谋划养殖业致富路----------------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径。生态羊养殖是木瓜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典型例子,谢长辉的成功或者说“谢长辉们”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和可复制性。其一是我乡创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鼓励、帮扶农民工家门口就业的政策利好,也是村两委干部积极引导的结果。其二是当地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养殖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其三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生产、经验理念和实践经验,又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其四是“谢长辉”们返乡创业的示范引导,能给广大在外务工人员寻找到创业致富的便捷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木瓜村是万田乡最为偏远的行政村,在村民创业致富上具有较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所以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木瓜特色的创业致富路。但,木瓜村仍存在相当的问题和不足制约村民创业致富。一是交通制约,与外界的沟通不够,品牌的形成和知名度的打造具有局限性。二是生态制约,虽然自然资源是木----------------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瓜村最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发展的前提必须以生态保护为第一,相关产业的发展过于粗放,还未形成生态的有效循环。三是规模制约,规模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木瓜村尤其突出。可否采取“小而精,精而细”的产业发展模式,还在探讨摸索中。
现年38岁的余国扬是XX县安墩镇下洞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是市移民办到XX县安墩镇下洞村“规划到户、责任的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扶贫对象。XX县安墩镇下洞村,是全省的74个贫困村之一,位于XX县北部,属革命老区,离镇政府约15公里,紧临XX县至XX市XX县蓝塘镇省道。
移民办接到扶贫任务后,立即组织班子成员到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了解检查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并派驻人员驻村调研,提交调研报告和初步帮扶方案。工作组多次到扶贫村进行调研,提交了调研报告和初步的帮扶方案。针对下洞村贫困户家----------------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庭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做到“一户一法”,具体是:
1、智力扶贫。积极动员适合劳动力转移的贫困户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致富本领,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对掌握1-2门农业生产、果树栽培、畜牧养殖等技术进行财力、物力支持;对劳动力缺乏的贫困户,支持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今后脱贫打下基础。
2、项目扶贫。坚持自愿原则和市场化机制,发挥当地优势,帮助规划和抓好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一是抓好水稻、番薯、花生、香蕉的种植,提高质量和产量,搞好番薯的深加工,增加农户收入。二是发展养殖业。扶持带动一批贫困户通过饲养家禽、牛羊等禽畜类,发展种养大户,促进收入提高。三是种植油茶,变长期输血为长期造血,最后完全脱贫。
3、政策扶贫。对重点贫困户今年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进行慰问和救助,实施救济式扶贫。
余国扬就是在移民办的帮扶下脱贫的。在移----------------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民办的帮扶下发展种养,承包了六亩山地种春甜桔,新开垦三亩地种植番薯,养鸡苗100只。预计今年收入两万元以上。
在发展种养业的同时,余国扬还积极动员妻子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预计今年可增加收入1万多元。
----------------精选公文范文----------------
第五篇:创业人员典型事迹
优秀创业人员典型事迹
段勇谋,男,汉族,36岁,毕业于庆阳医专,是一位优秀创业的养鸡大王,人们喜称他为“鸡司令”。近几年来,他靠养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起劲,成为优秀创业的楷模、全村致富的领头人。
像当地很多农村人一样,段勇谋是一个踏踏实实、勇于拼搏的年轻人。1997年学校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医院工作,由于家庭的原因,工作了大概2年多就辞职了,于2000年在太莪乡街道开办了一个诊疗所,从事中西医疾病治疗,一心经营着诊所,凭着他们夫妇两人待人诚恳、责任心强的职业道德,诊所收益较好,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2002年,凭着一腔热血,他觉得从医所需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肩负无可估量的责任,加之实施合作医疗以后,开诊所的收益甚微,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2000年3月,他在西峰做起了电器生意,由于经营不善,他只能关门重新寻找出路,2003年3月,他孤身一人到北京打拼,做起了钢材销售生意,由于初来乍到没有销路,做生意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闯荡了进十年仍然没有改变穷困的局面。于是,在2006年11月,他回家创业,10年的闯荡生活,虽然没给他带来多少财富,但是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为他日后的创业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在外打工的艰辛使段勇谋2007年回乡后决意再不出去打工了,准备自己再次创业。以他打工的经验,凭他的人力财力要想成就大的事业是很难的,搞不好产业没有发展,自己还有可能背上一身债务。他实地分析了自身及环境的优势,认为太莪做为一个山后乡镇,资源优势充沛,加上进年来合水经济迅速发展,餐饮类行业增多,对蛋鸡的需求量增大,于是段勇谋脑海中便产生了发展养殖的念头,说干就干,他在说服媳妇后,便开始考察学习、筹集资金、选址建场。但当时由于缺乏经验,资金有限,只建了两栋十间鸡舍和育雏鸡舍两间。于6月份和9月份分别购进了两批鸡苗,各三千只,在他的精心饲喂下鸡苗茁壮成长,加之近几年蛋鸡市场行情走俏,几年下来收入还算不错。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当前的养殖规模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决定扩建鸡场。这时候,媳妇看他的事业干的是如火如荼,也关掉了诊所,加入到他这个的创业项目中来了。
2010年,经过各方面考察和市场调查,他与媳妇决定改建自动化养殖,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增添新的养殖设备。制定好各种改建方案后,最头疼的问题出现了,资金不足,怎么办呢?这可把夫妻俩难住了,思来想去,最后,他找到了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领导都特别重视,给予了大量的鼓励和多方面的支持,极力扶持他的养鸡事业。对于他面临的资金困难,结合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这项政策,政府积极些协调,乡妇联以最快的速度特事特办,帮助他以及母亲各办理到一笔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共16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结合他之前的改建方案以及多年来的经验,改建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到2011年,鸡场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成自动化养鸡舍11间(8m×33m),可容纳蛋鸡4000只,新购鸡笼240套,自动化喂料机一台,清粪机一台,新建饲料房3间,并且全部投入使用,家庭纯收入达14.8万元。2011年他是收益颇丰的一年,他不仅得到党的政策优惠、各级政府领导的扶持奖励,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较好地经济收入、较多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和勇气。2012年,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下岗职工失业贷款的支持下,鸡场再次扩建。段勇谋与媳妇清算出近几年经营养鸡场的纯利润收入,加之在政府帮助协调申请到八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共新建自动化养鸡舍一栋(8m×33m),新购自动化喂料机、清粪机各一台,预计在11月份正式投入生产经营。到目前为止,段勇谋的鸡场已拥有自动化养殖厂房96间,年存栏蛋鸡近万只,库房6间,库存玉米180吨,育雏鸡舍4间,鸡笼120套,育雏笼120套,自动化喂料机、清粪机各两套,饲料粉碎混合机1台,电瓶翻斗车1辆,时代轻卡运输车一辆,成为太莪乡最大规模的蛋鸡养殖场。
在他创业收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乡邻,现在他正积极申办蛋鸡散养合作社,鼓励引导乡邻加入,对上门取经的乡邻,他总是耐心辅导。他通过供雏鸡、供饲料、供技术、帮助销售禽蛋产品等帮扶措施带动养鸡,现已成功发展养鸡大户3户。
通过漫长的摸索,段勇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这是一条依靠科学技术创业致富的道路,虽然他取得的成绩对社会的贡献是星星之火,但对我们乡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已形成燎原之势。现在他又规划设计了新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学习科学养鸡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他认为没有品牌的商品就像人没有名字,永远走不出家门。接下来,他会更加努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蛋鸡养殖行业,让他的养殖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带领更多的乡邻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