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省农民增收现场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省农民增收现场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市今年农民增收情况作简要汇报: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抢抓机遇,突出重点,主攻特色,加快发展,城乡统筹,用科学的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民增收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山区持续干旱,灌区灌水紧张等不利条件下,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预计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6%,夏粮总产1.5亿公斤,减产5%左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08元,增长18.8%。增收幅度较大,主要是山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畜牧业出栏增加和政策性补贴增加。市区实现农民现金收入2512元,同比增长5.8%。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收入,达2102.4元,同比增加132.1元,增长6.7%。其中:农业现金收入为516.2元,同比增加42.4元,增长9%。畜牧业收入1084元,与上年持平;二三产业收入为498.8元。农民工资性收入为342.7元,同比增长3.9%。因土地征用减少,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67.1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3元。受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农民支出总体减少。人均生产性支出为1236元,同比减少206.3元,降14.3%。
二、三产业支出为180.1元,同比减少27.1元,降17.7%。但受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农业生产性支出有所上升,人均434元,同比增加58.9元,增13.6%。在农民增收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五补一免”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上升,但并不盲目随众,以市场需求选择种植作物品种成为农民的主流。截止目前,市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8.5万亩,较上年增0.5万亩,增1.4%。其中优质粮食面积达到25.8万亩,增加5.8万亩,增29%。经济作物面积继续快速增长,种植面积9万亩,增加2万亩,增13%。饲草面积达到15万亩,增3万亩,增25%。
二是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大。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县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科学前瞻、培育特色、集约种植、完善机制、提升效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强对现有基地的管理,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使用标志,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质量检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示范园区的科技辐射面不断扩大。在园区中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立体复合种植、优良品种、无公害生产、胚胎移植、机械化挤奶等二十多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技术到位率在85%以上。新建园区中,70%的奶牛入园,80%的设施农业集中连片,20%的园区建立了科技、信息、疫病防治和产地销售中心,农业科技园区正在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载体。三大粮食作物超高产研究示范与推广落户**,建立示范方点22个,辐射推广1万亩。在全区率先实施了“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入村100个,入户1000户,辐射2万户。在全区开通了首家“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农产品信息。春夏播期间共投入各类资金近1亿元,较上年增加3500多万元,增长53%。化肥、良种、粮食直补610万元全部落实到位,协调金融部门发放农贷资金8785万元。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1-6月,市区共落实农牧业项目23个,争取资金4213万元。
三是畜牧业持续平稳发展。防疫和发展并重,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加快了畜牧业园区建设,对奶牛实行了养殖保险,降低了养殖风险,畜牧业尽管受市场、疫病等因素的影响,仍呈现出稳中有涨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市区奶牛饲养量达7.6万头,奶产量达13.7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肉类总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19.7%,实现畜牧业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16.6%。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呈现出了多种类型、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参与的良好态势,市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33个,会员5416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牛奶、粮食、瓜果、蔬菜、家禽等10多个品种实现“订单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以 为核心的15家乳品加工企业,形成了日处理鲜奶620吨的加工能力,**牛羊屠宰批发市场,年屠宰牛羊30万头(只),**、**饲料年加工储存玉米能力超过百万吨。品牌产品不断涌现。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品牌开发的关键,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宣传、营销、认证。目前,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地认定8宗,面积达8万亩,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17宗,有些企业还开展了绿色食品认证和iso9000认证。涌现出了**液体奶、**牌奶粉、**牛羊肉、**西瓜等一批在国内外
市场有一定知名度,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产品,为拓展市场和带动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市区农民增收幅度不大。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主要靠奶产业增收,奶价下跌,造成增收困难,同时也暴露出市区奶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二是农资等价格上扬。今年粮价同比涨幅仅为2%到3%,基本保持稳定。相反,农业支出因油料、运输、农资、水电、钢材价格的上涨而增加,给农民增收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增加投入51.2元。三是有特色的农产品因产业“断链”而难成规模,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四是水情形势依然严峻。受干旱气候和**来水减少,限量用水的影响,市区农业灌溉用水十分紧张,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上半年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所面临的形势,我们将正确评估我市农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用新的思路确定新的发展方向,用新的观念迎接新的挑战,用新的方法应对新的变化,充分利用下半年有限的时间,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自加压力、负重拼搏,力争全年实现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019元,增长5.6%。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壮龙头,拓市场,靠龙头带动促增收
农民增收,关键在市场,重点在龙头。下半年,我们将重点扶持**乳业、**食品、**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引导企业在上规模、创品牌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积极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研发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实行多形式、多环节让利、返利的分配制度,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积极探索建立奶牛保险、农业保险等多种风险保障机制,化解市场风险。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创新利益联结、资金投入、风险保障、自我服务和引导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沟通市场、联结龙头、带动农户、助农增收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抓园区,建平台,靠科技促增收
一是加强科技培训。精心实施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逐步在农村培养一批科技种养带头人。二是健全科技网络。新建村级科技服务站45个,选派优秀的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创建科技型企业。三是挂靠科研单位。争取与**农科院、**大学农学院等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示范新项目、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四是狠抓科技园区。以国家科技园区建设为重点,逐步提高71个奶牛科技示范园区、东塔寺乡种植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科技含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科技农业,增加科技收入。
三、抓特色,扩规模,靠畜牧业促增收
抓住市区奶产业特色,在规模和品质上作文章,加快金银滩3万头优质奶牛核心区建设。整合技术、资金、人才、项目,重点扶持奶牛良繁中心、疫病防治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力争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对在建的其他项目,制定并出台具体可行的优惠政策,激发企业投资的热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更多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核心区建设步伐,并以核心区建设为平台,提升全市奶牛养殖基地的综合水平,使奶产业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努力实现全年奶牛饲养量达到8.2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0万吨,实现产值4.3亿元。市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
四、兴商贸,抓劳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以市委、政府重振**商埠雄风和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年为契机,加快商贸、流通、饮食和二、三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劳务产业工作,出台优惠政策、设立劳务市场、发展中介组织、加强 “转移”培训、拓宽务工渠道,实施“五个一工程”,力争全年市区引导性培训1万人,技能培训5000人,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培训经纪人500人,加快劳务输出由数量型扩张向质与量同步提高转变,促进劳务经济向产业化发展。市区全年从事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农民达到5万人,创收1.5亿元。
五、调结构,抓管理,靠种植业促增收
抓好大秋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组织安排好夏收、夏管工作,力争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亿公斤,增产18%。努力扩大秋作物的播种面积,抓好麦后复种青储6万亩和1万亩的蔬菜。新建日光温室1000亩,抓好设施农业的管理和种植,扩大名特优新品种面积,引进20个蔬菜新品种,切实提高设施农业效益。抓好冬麦播种工作,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田间地头,及早落实种子和农机具,确保完成1.5万亩冬麦种植任务。
各位领导,下半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兄弟县市经验,结合先进性教育,强化为农业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补措施,务实创新,加快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工业经济现场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市工业经济现场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xx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强县发展战略,认真组织实施工业四年突破行动计划,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现有企业为依托,以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为目标,积极克服雪灾、手足口病疫情等不利因素,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认真做好工业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节能降耗、企业改革等各项工作,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今年1-7月份,我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5479亿元,同比增长26.79%,完成工业增加值3.4441亿元,同比增长22.7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5446亿元,同比增长36.62%,产销率为99.96%,比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5684亿元,同比上升54.27%。其中实现利润1.0705亿元,同比上升67.32%,亏损企业亏损额42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8.20%。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担任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把发展工业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富民强县的大事,负总责,亲自抓。四大班子其他领导实行重点项目、企业联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优化发展环境,灵活高效地为企业搞好服务,促使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二)建设优质园区,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发展,把今年确定为工业园区建设年,决定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立足我县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围绕既定的六大支柱产业和八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化工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服装工业园和制革工业园(同城)四大产业园区。计划今年实施园区总体规划内“九纵七横”道路工程建设,重点建设规划用地3.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七纵七横”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五通一平”。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其中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不少于2个。一是确立园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讨论论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确立了园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今年确定为工业园区建设年。二是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办公室主任的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实行定期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园区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出台《关于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在园区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按照“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间、定奖惩”的“四定”要求,对园区工作实行“半月一汇报,一月一兑现”,督促各职能单位将园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已召开八次领导小组会议和多次协调会与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对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及时研究解决,有力地推进了园区的快速发展。三是根据园区总体规划,结合园区产业发展实际,强化规划引导。规划和编制的3.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工业园区二期近7平方公里的发展用地编制控制性规划。同时启动四个功能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以实现各功能区“产业聚集、资源共享”。四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园区总体规划,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形成以建设路为轴线,北部工业加工区、中部居民新区、南部行政服务及商业区的“一轴三片区”格局。目前,县财政已投资基础设施近3000万元。开工建设了白沟西路、临同路、致富路等三条园区市政道路工程和人民路东延、建设北路续建工程。5万平方米园区16栋标准厂房工程进展顺利,已有家拟入驻项目签订了入驻协议。计划年内再开工建设幸福路、创新路等五条道路,工程建设总投资1.2亿元。五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用活政策,规范土地利用,破除制约园区发展的资金、土地要素,满足园区发展需要。六是扎实维护好开发建设中农民的利益。积极做好广泛宣传,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规范程序,抓好土地征用协议的签订。严格执行政策,落实土地补偿标准和安置补偿费用标准,及时足额兑现补偿费和各项补助。实施迁安工程,10万平方米的居民安置工程已开工建设。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居民及时办理身份置换和城市居民低保,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七是切实优化园区的发展环境。园区成立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定编定员。设立园区规划建设所、国土资源管理所、公安派出所、环境保护所、财政所、工商所、地税所、国税所等职能管理机构和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生办等内设机构,保证了园区“封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开放式运行”管理目标的实现。规范行政收费行为
。加强对园区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和监督,坚决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对园区企业进行罚款收费的制度》,努力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同时实行重大项目建设督查制度。专门成立由县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两办”督办室和督查组,对园区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督查,尤其对今年园区的重点建设和重点项目进行督查跟踪,兑现奖惩,以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有力的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园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54亿元,税收3987万元。
(三)做大骨干企业,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带动力。积极培育化工、酿造、医药、建材、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和脱水蔬菜、皮革加工、服装加工、肉食冷冻、面粉加工、油料加工、三粉加工、木材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认真落实扶持临化公司、文王公司、瓦店山羊集团等骨干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临化公司、文王公司、瓦店山羊集团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得到了较快发展,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临化公司依托山西晋城煤业集团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通过引进采用高新技术,实现动力结构调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具有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能力,正在建设的几个重大项目,较多集中采用了国内、国际煤化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属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支持项目。在“十一五”末,xxx公司年生产能力可达到总氨75万吨,尿素65万吨、甲醇45万吨、双氧水20万吨、发电6亿kwh,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3亿元。
(四)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
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省“861”行动计划和市“6611”工程,完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6月12日,总投资12亿元临化公司30万吨/年氨醇项目成功奠基开工,市委宋书记,孙市长亲临xx参加奠基仪式。这一项目建成后,可年新增工业产值26亿元,利税3亿元。7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王金山先后深入我县天祥制衣、xxx公司、二喜养牛场进行实地调研,对我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巨大信心和决心。目前我县正在实施的15个重大项目,引资总额13.4亿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还有航天11所与临化合作原料线路改造项目,投资7000万元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阶段;上海陆羚贸易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山羊熟制品加工项目、台湾客商投资5000万元葱蒜酥深加工、投资1亿元的河南省白象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扩建年产4500万箱方便面及速冻食品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在招商引资上,按照年初明确总量要达到9个亿的自定目标,根据本地农产品和劳务资源优势,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县正在实施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31个,续建项目18个,新建项目13个,实际利用外资53652万元(未经市考核认证),比去年同期增长61.4%,完成续时进度59.6%。其中工业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28897万元,占投资额的53.9%。目前,已签订意向、协议的重大项目14个,协议资金9.4亿元。
(五)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双置换”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是加强国企改革调度。坚持实施国企改革月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总结改革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不断提高改革的成效。二是依法操作,严把关口,确保工作规范进行。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大力激发职工改革的热情。今年以来,全县57家企业已完成改制企业29家,剩余的28家企业中有县淀粉厂、机械一厂、百货大楼等8家企业已进入法院破产程序,年底可完成改制任务。
(六)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增强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机遇,认真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重点领域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在加强节能监管、落实目标责任制、制定意见办法、加强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监管。建立健全县节能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节能重大问题。二是落实了责任和措施。县政府与有关单位和企业签订了2008年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和任务,落实了节能各项工作措施。三是完善了节能降耗工作制度。出台了《xx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xx县2008年节能工作要点》等文件。四是强力推荐节能降耗项目技术。2008年上半年共实施节能技改项目2项。其中:xxx公司完成投资8700万元,节能约1.45万吨标准煤;瓦店山羊集团争取国家、省节能专项资金190万元。五是完善了重点耗能企业基础工作。加强对耗能的基础工作,对耗能1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重点完善了企业节能管理制度、管理机构,指导参加全国千家、全省百家节能行动的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编制了节能规划。
二、下步打算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还存在比如发展速度还不够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还比较缓慢;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外向度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新的增长点不多,发展环境还不优等问题。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的先进经验做法,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工业发展意识。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以工业为重,以企业为重”的观念,自觉服从和服务工业发展的大局,在全县营造“人人重视工业、支持工业突破”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发展工业意识。
(二)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集中力量突破发展环境,土地供应等方面的制约,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档次,拓宽园区集聚功能,培育工业经济的增长点。争取用3-5年的时间把工业园区建设成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环境优美的新城区;用5-10年的时间,实现“工业产值100亿,财政收入3亿元,开发建设8.46平方公里”的发展目标。
(三)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重点扶持和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利用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注重工业项目的招商。
(四)进一步帮助企业破解土地、资金难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缓解要素制约,增强发展信心,提高经济效益。在土地方面,要用活政策,规范土地利用。在搞好土地复垦整理和土地置换、折抵、挂钩报批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土地收储,对已收储的土地进行挂牌出让。积极引导企业节约和集约用地,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土地管理,规范用地行为,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资金方面,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帮助银行和企业选准项目,疏通关系,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引导企业主动与银行多沟通、多联系,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搞好清资挖潜工作,积极争取社会融资。
(五)确保完成国企改革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领导,深入实际,找准问题症结,认真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坚持因企施策,狠抓落实。确保我县国有企业改革目标任务。
第三篇: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
会议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参加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检查指导工作,并对我们多提宝贵意见。为了便于各位领导更好的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今冬明我们××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田水利基
建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搞好水利工程的基础。实践证明: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从多方面引导干部群众认识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结合近几年的抗旱排涝形势及历年来农业生产情况分析看,认识到全乡的农田水利建设在抵御干旱及防涝方面已变的十分脆弱,每遇夏种总是年年抢水,年年旱,秋冬时节总是汛情不断,庄稼受淹,水利站在抗旱防涝中疲于应付,结果是得不偿失。二是从××的实际情况看,濒临南四湖,地势低洼,南高北低,呈现阶梯状分布,受湖水位的影响明显,旱时蓄不住水,涝时排不出去,每年冬季的排灌任务相当繁重。群众对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较高要求,为此,乡党委、政府有责任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三是从前几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践看,每年面上工作做的多,年年搞,年年不见大的成效,没有侧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工程不能上档次。四是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看,搞好水利基本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具体体现,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利民、亲民、造福人民的大好事,是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一个实际步骤。为此,乡党委、政府把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今年秋收一结束,我们就组织专门班子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对农田基本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灌区为单位召开了座谈会和党政联席会,在集思广进的基础上确立了,我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广泛宣传,全民发动,以完善灌区功能为重点,坚持沟、渠、路综合治理,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施工,争取两三年时间把全乡所有沟、渠、路和排灌站全面治理一遍。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搞好重点工程和项目
全乡今冬明春会战重点是:一是改建和大修仁和站、沙河站。两处共有机房8间,净水池二处,石渠200米,延伸泄水洞二处,总投资50万元。二是新建南田站楼12间,增加80电机一台,增加防汛能力。三是晁庄北站大干渠加宽加深,全长1500米,每的断面土方3方,计4500方。四是王口站干渠清淤1000米,每个断面2方,计2000方。新挖排水沟4条,全长3000米,土方1.2万方。五是南田灌区地下沟清淤3条,计土方9000方。六是新建防渗渠4条2000米。七是全乡田间工程普修一遍,计土方5万方。八是把双河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向两边延伸,在许楼灌区完成投资50万元,新建U型渠3500米,综合改造面积7200亩。目前,晁庄灌区包括排灌站在内的设施及毛、支、斗渠已投资15万元,进行普修一遍。南田灌区、义和灌区、刘砦灌区、独山灌区正在组织施工。沙河站、南田站重修改造已进尾声,许楼农业开发已新修U型渠1200米,另外水利站筹资入股30多万元购买新型挖掘机一台,投入到水利施工中,全乡人员、规划已全面落实,资金已到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
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行动早、进展快、效果好,乡已成立了由书记任总指挥、乡长任指挥、分管乡长任副指挥,乡水管站长、农技站长、林业站长、财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土管所所长及各排灌站长为成员的总指挥部。下设安全保卫、宣传报道、施工调度、质量监督验收四个工作小组。各项重点工程又设立了分指挥部,指挥部与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各项规划措施和目标任务的落实。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强化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造舆论声势。首先层层召开动员会,谈意义,明打算,定措施;其次,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通过扎制彩门,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使全乡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积极参与水利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精心组织施工。各工程段都有水管站人员负责铺工、监督和验收,施工期间,水管站人员与指挥部人员吃住在工地,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赶工期,确保在枯水期结束之前完成各大工程土方。四是严把质量关。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第四篇:在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县农民增收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抓好我县农民增收工作,为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下面,按照会议的要求,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感。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去年,江总书记几次深入农村调研,特别关心的问题是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朱镕基总理在中外记者召待会上也明确表示,面对WTO的新形势,中国政府对农民收入问题最为关切。省委书记王云坤在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上,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对农民增收的极端重要性做了非常全面透彻的阐述。深入贯彻和理解中央、省领导讲话精神,做好新阶段农民增收工作,必须对我县农民收入情况和农民增收所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增速较快。进入90年代中期,国家提高粮食保护价格,农民收入再次出现较快增长。1998年我县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2592元。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农业发展更多地受到市场影响,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降,农民增收滞缓的问题。1999年和2000年,由于农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加之农产品价格下滑,我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199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比1998年下降了7.4%,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比1999年下降了35.4%。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比2000年增长了48.4%。应该说,在自然灾害较重,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能够一举扭转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下降势头,是很不容易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采取了科教兴农、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等综合性措施。
尽管农民增收势头较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县农民增收仍面临着许多困难。虽然去年农民收入较前年有了大幅度地增长,但这个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乡与乡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从总体上看,农民增收的步履仍很艰难。农民增收滞缓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发展新阶段,也是农民增收难的阶段。这其中的因素很多,有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政策的原因,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民市场经济、科技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还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大部分农民竞争意识较差,不善于按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习惯于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对市场缺少研究,依赖政府的意识较强。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品种选择,都带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不注意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生产在低水平下重复,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法制、政策观念淡薄。一些农民对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道理知之甚少,在经济交往中,一方面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上当受骗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国家集体观念淡化,只强调权利,不愿尽义务,不能自觉地上交农业税和统筹提留款,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是信息闭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效益。一条好的信息可以救活一个厂子,对农民来说,一条信息可以带动一个村脱贫致富。而农村由于交通、通讯及文化发展水平的原因,农民对信息的占有量非常贫乏,在发展种养业上,一味地跟着别人后边走,没有挖掘市场和开拓创新意识。
四是粮食及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是农业,农业收入占纯收入的65%左右。据统计部门估算,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价格提高对农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0%左右,而自1996年以来,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价格不仅没有提高,而且持续下降。由于农产品产量没有明显增长,而价格大幅度下降,价格下降意味着减收。因此,使以农业为主的农户绝对收入减少。
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龙头”作用不明显,基地还没有形成规模。
六是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慢,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性不强,二、三产业发展不快,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不出来。
七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还是靠天吃饭。
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新阶段农民增收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对此,各级干部应予以高度重视,必须看到,农民收入增长过缓,既是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如果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就可能发生逆转;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不仅工业品市场需求将受到严重制约,也会影响农民对农产品的消费支出,加剧农产品卖难,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多;农民不能尽快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把农民增收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核心目标,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应该看到,尽管目前农民增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困难是暂时,完成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我们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一是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现在,农民增收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抓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都非常明确,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上上下下形成了共识,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性措施,发展的大环境十分有利。
二是广大农民增收的愿望强烈。开展农民增收行动,得民心,顺民意,一定会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这是我们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内在动力。
三是农民增收的现实潜力很大。我县经济发展基础较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这些都是我县农民增收的潜在优势,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四、农民增收工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近年来,我们采取了科教兴农、结构调整等措施,全县农民增收出现了一些新亮点。肉鸡代养,绿色食品,井旁经济,暖棚经济,劳务输出等都在农民增收上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并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
五、我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又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目标。在新阶段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使广大农民由温饱全面进入小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历史性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战略调整为主线,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知难而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迈上历史性的新台阶。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
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温饱问题解决了,形势发生了变化,解决农民增收滞缓问题成为农村工作的主题,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因此,面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当前,农民增收困难,从表面上看,主要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走低,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造成的,但从本质上看,根本症结不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而在外部。事实上,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由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农民增收已经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取决于城乡经济良性互动效果。从更深的角度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非农化程度低所致。因此,加速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裂变”进程,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是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按照省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的要求,结合我县农民增收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总的任务和目标是:到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按现价计算达到4000元。为实现这一目标,粮食收入保持稳定,人均粮食收入1600元;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人均牧业收入达1200元以上;绿色和特色食品产业收入大幅度增长,人均绿色和特色食品收入600元,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务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劳务和第二、三产业经营收入达600元。农户经济的发展目标是:户均“三亩效益田”,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户均开发一个新的增收项目,年纯收入2000元以上;户均转出一个劳动力,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户均降低一成生产成本,主要产业降低10%以上;到2005年,全县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组织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县委“三个三”发展战略,推进和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实施步骤。县直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把农民增收行动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并动员和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农民增收行动计划中来。按照我县农民增收的总体思路,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总的要求是,瞄准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抓住一个根本,加快“三化”进程。即瞄准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突出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根本,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非农化进程。
按照这个总的要求,我县全面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必须牢牢把握这样几个战略重点:
(一)以“五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们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围绕项目开发做文章,以项目开发为切入点,搞好加工和转化,重点建好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是积极发展精品牧业。以德大公司为龙头,不断扩大代养鸡规模。在目前建成的4个祖代种鸡场、3个8万套父母代种鸡场和2个孵化场的基础上,再建设1个8万套父母代种鸡场,养鸡重点向小区和大户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并努力促成德大公司2500万只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一条龙项目和18万吨饲料加工厂的建设。到2005年,代养户年均收入10000元。目前,德大公司在我县已发展代养户973户,今年要完成1200万只的代养任务。在现有草原乳粉厂基础上,大力发展乳制品业。一方面,要加快奶源基地建设,采取低成本扩张,推进“黄改奶”工程,扩大奶牛数量,今年要完成新购奶牛900头和“黄改奶”2000头的任务,年末奶牛存栏数达到8400头,2005年全县奶牛要发展到5万头,年加工鲜奶20万吨。另一方面,加大乳业招商力度,积极与各大乳品企业洽谈合作,引进大的龙头企业。
二是积极发展稻业。水稻是我县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开发潜力很大。稻业发展以水田开发和稻米精深加工为主,开发重点放在七门吐泄干、高家电灌站和一引干末端的水田开发区域。“十五”期间要开发水田15万亩,使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75万亩。今年要完成5.4万亩的开发任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扩大名优品种稻米和有机大米的生产,打出品牌,提高效益。在现有吉粮米业、莲花泡农场稻米加工厂的基础上,大力招商引资,上大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把前郭米业系列做大做强,逐渐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三是积极发展草业。草业是前郭地方特色很强的新兴产业,它不但具有生态效益, 还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县有草原面积270万亩,需改造的草原90万亩。我们要以生态县建设为目标,重点抓好生态草工程建设。采取招商引资、争取国家生态建设资金和社会投资的办法,进行播、改、补,大力恢复草原植被,加快草原改造步伐。在此基础上,搞好商品草的出口创汇和草产品深度开发,拉长产业链条,使其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今年,要完成生态草建设面积15万亩(其中认治5万亩)。到2005年,全县生态草建设面积要达到60万亩,羊草产量要达36万吨,纯收入5400万元。水田乡(镇)、场要组织好群众搞稻草加工,提高利用率。
四是积极发展渔业。我县江河湖泊和自然泡沼较多,地表水资源量丰富,适合渔业发展。要依托查干湖、新庙泡、库里渔场和余热鱼苗繁殖场的优势,搞好水产品开发,引进新优特品种,推广现代养殖技术,扩大养鱼水面,增加水产品产量。“十五”期间抓好查干湖大水面投种养殖和绿色水产品养殖项目区建设,建成1000亩标准三用鱼池,要把余热鱼苗繁殖场建成现代化名、特、优水产品繁育基地,在保证鱼苗自繁自用的情况下,还要出售商品鱼苗。余热鱼苗繁殖场要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规模翻番,效益翻番,稳固占领东北市场,力争申报成国家级良种场。利用灌区泄水和泡沼,组织群众发展渔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积极发展林业。我县荒山荒地较多,林业资源潜力很大。林业重点放在生态林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生态林业示范县建设的政策和资金,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全县要实施1000亩速生优良品种育苗基地和2万亩示范林实验基地建设,到2005年,全县果树面积达到2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66700公顷,森林覆被率26.6%,林业产值达到8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高标准建设好基地。坚持“划分区域、确定品种、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好玉米、大豆、水稻、杂粮杂豆、经济作物、蔬菜、猪、牛、羊、禽等十大类生产基地,并按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的模式组织生产,逐渐把基地办成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二)优化品质结构,加快畜牧业大产业建设
牧业经济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县粮食较多,饲料和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因此,我们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转化粮食、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重点,力求取得较大突破。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建设好六大畜牧产业经济区。即西部“九乡三场”为重点的高产奶牛产区,西部“七乡一场”为重点的优质细毛羊产区,深井子以东十八个乡镇为重点的肉鸡产区,以农区为重点的肉羊和乳肉兼用牛产区,查干湖和松花江沿线的大鹅产区,铁路沿线为重点的生猪产区,逐步形成分区推进、梯次跨越、整体越升、良性发展的集约化经营格局。
深入开展“抓三户、建强乡、办小区”活动, 不断扩大畜禽饲养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要改变资源依赖型的养畜观念和粗放的经营方式,逐步向舍饲圈养和牧业小区方向发展。到2005年,全县要建成牧业小区 120个,牧业经济强乡4个,“三户”达8500户(其中专业大户160户)。
全面实施畜牧业良种工程。根据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把良种引进与本地品种开发结合起来,尽快改善畜禽品质,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畜产品质量,为发展精品牧业构筑品种优势。以县乡畜牧站繁改技术人员和村繁改技术员为基础,成立繁改专业队,形成行政与技术并行的双轨责任制,繁改专业队负责配种,保受胎率,按受胎率定报酬。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按照《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责任,健全完善县、乡、村、社四级指标考核体系,实施计划防疫与强制免疫,依法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实现与国际畜产品生产标准接轨。在防疫上必须强化乡镇畜牧站和村社防疫员的主体作用,禁止养户自行防疫。
加强草原管护。认真落实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季节休牧和划区轮牧工作的实施意见》,抓好草原的建设和管理。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地要做好宣传工作,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引导养畜户由单一放牧向半舍饲和舍饲过渡。对草原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明确权属,划分等级,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做到落实地块,落实人头,落实责任。成立畜牧执法监察大队,依法加大对私开滥垦草原的查处力度。县人大要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全县畜牧防疫、繁改、草原管理方面的单行条例,为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搞好粗饲料的开发和利用。坚持“春抓种、秋抓贮、常年抓加工”的做法,生产青黄贮饲料,为养畜户半舍饲和舍饲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到2005年,全县生产青黄贮饲料60万吨,“三化”饲料50万吨。
(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县
发展绿色食品要坚持面向市场,符合标准,保证质量,规范管理,争创名牌的原则,抓好系列开发。到“十五”末期,要开发绿色食品名牌10个,绿色食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基地初步形成规模。一是抓品牌。在绿色食品生产上,要统一品牌。在现有莲花泡“松莲”、鲜丰的“长巴粒”、平凤“二马泡”大米品牌、“查干湖” 鳙鱼品牌、红星的“兴曙”牌羔羊肉片品牌基础上,再创一些名牌产品,形成整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抓质量。积极推广新技术,选用优质品种,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建立生产操作规程,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包括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检测体系建设,硬件和配套设施建设,经营者自身素质和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实现与世界有机农产品接轨。三是抓规模。要扩大绿色食品生产的范围,使更多的农产品被评为绿色食品,增加总量,从而把我县真正建成绿色食品基地县。力争到“十五”末期,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大米达30万吨,鱼2万吨,牛羊肉1万吨,奶制品5000吨。
(四)坚持区域化布局,发展地方特色农业
做大玉米经济,对玉米进行重新定位和对待,按照品种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区域化的要求,引导农户积极发展高油、高蛋白、高淀粉等专用玉米,重点发展工业原料玉米,稳定发展饲料玉米,控制发展食用玉米,尽快把我县建成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把玉米经济这篇大文章做好。通过确定品种,实行机械作业,生物和药物防虫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到2005年,粮食生产成本降低10%。
实行区域化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南部要突出玉米优势,重点发展高油、高淀粉玉米;西部要突出杂粮杂豆优势,重点选择耐旱品种,发展花生、绿豆、芝麻、葵花等经济作用和饲料作物;北部要突出瓜菜优势,努力提高复种指数,重点发展麦菜、瓜菜、菜菜复种,有水灌条件的其它乡镇也要采取这一做法;灌区乡(场)要突出水稻优势,进一步提搞稻米质量,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稻米的生产;查干湖旅游区邻近的新庙、蒙古屯等乡镇要结合旅游项目发展观光农业;前郭镇、长山、吉拉吐、孤店要大力发展棚膜经济。
(五)转移农村剩余人口,推进农村人口非农化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我县人多地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劳动生产率低,这是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因素。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通过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实现就业非农化,变农民为市民,工人、商人、牧民和民营企业家。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是“三农”裂变的核心。从我县现实情况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一是向畜牧业转移。畜牧业是农民易于进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发展畜牧业的空间很大,要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向畜牧业转移。二是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劳务经济作为一个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走出土地,走向城市,走向工厂,走向社区,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成为非农人员或兼职人员。要充分发挥好县劳务输出服务公司和达里巴国际劳务输出基地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全县劳务输出步伐。三是开发农村小城镇,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农村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连结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地带。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对缩小城乡差距十分有利,也给广大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发农村小城镇,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小城镇,为农民增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我们既要抓好当前,又要立足长远,切实抓好城镇化建设,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功能,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加速推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
(六)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做为一项战略措施。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要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注重培育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取消妨碍农产品流通的非法关卡和地区封锁,形成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状况,抓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以王d镇为中心,建立玉米批发市场;以兰图镇为中心,建设杂粮杂豆批发市场;以八镇为中心,建设瓜菜批发市场;以莲花泡农场为中心,建设辐射整个灌区的大米批发市场。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省“农网”作用,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广泛宣传具有前郭特色的绿色食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素质,发挥他们在农产品销售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政策措施,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和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一)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搞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是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加速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直接有效措施。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各地要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继续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要本着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使用权的原则,在稳定家庭承包关系、坚持二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办小额信用贷款,推行农户联保贷款等不同方式的农业信用贷款担保制度。同时,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畜牧业、多种经营等农民增收项目的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加大支农力度,重点扶持农户开辟新的增收途径和项目。各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我县农业基设施建设,发展抗灾避灾农业。
四是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尽快研究制定好农民在城市就业、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增强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
(二)加速组织创新,不断探索经营方式和方法。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加速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创新,是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减少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我县农村经济组织发育势头很好,全县现有各类专业技术协会50个,从业人员124人,有经纪人协会25个,会员1043人。去年通过上述经济组织促成的农产品交易额达4亿多元。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对农村经济组织要因势利导,加大扶持和保护力度,确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壮大。积极为新型经济组织在农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执法部门和金融部门对农村经济组织创新,要实行价格保护和信贷方面的支持。创新经济组织,从本质上说,是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各乡镇要从当地生产力水平和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创新,抓好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从我县实践看,目前应重点扶持公司加农户、专业生产协会的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创新,把产、加、销衔接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
(三)、抓好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必先城镇化。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经济,只有强化小城镇的经济支撑,才能为广大农民进城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吸引劳动力就近进入小城镇,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我们在抓好长新镇、王在镇、兰图镇的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其他乡镇对本地的建设也要纳入发展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以商贸兴镇,以特色富镇,吸纳周边乡村农民进镇发展二、三产业。
(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农民增收行动,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干部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强化三个意识。一个是效益意识。要把效益的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强化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第二个是标准意识,多年来,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质量,生产无标准的问题比较突出。新阶段农业生产标准化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不仅是出口农产品,就是在国内销售的农产品也必须尽快解决质量和安全标准问题。第三个是社会化大生产意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工农互动,城乡一体。强化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作用。
要坚持用市场经济手段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和法制经济,有其固有的运行规律。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帮办不包办、组织不强迫,重点在引导、扶持、服务上下功夫。帮助农民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寻找市场,逐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要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作用,着力在发挥农户经济上做文章。农户经济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水平。当前,必须认清解决农户经济总量不足的问题。对“一业为主”已有相当基础的农户,进一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对多业处于平均水平,但主业不突出的农户,要精心培育有支撑作用的主导项目;对占有资源均等,基本没有多种经营项目的户,要引导他们从事兼业经营,实现以多取胜、以多增收的目标。
(五)形成合力,保证农民增收取得成效。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多方配合,协调运作。农村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同心同德,通力合作,把农民增收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摆上工作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农委要做好综合、协调、督导、考评工作。
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按照县里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做到“五到户”,即:任务落实到户,项目规划到户,政策扶持到户,组织服务到户,责任包保到户。县直各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出本部门的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和任务目标。
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各项政策措施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做保障。开展农民增收行动,一定要讲实际、求实效,切忌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县委将对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检查和考评,对完成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务好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把农民增收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完不成增收目标的主要责任人不能提拔重用。
四要密切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计划、财政、金融要在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县直有关部门要找准位置,积极发挥信息传递、科技支撑、产业衔接、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作用,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的特点积极投身到农民增收行动中来。农委要及时总结、宣传农民增收行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面上工作。新闻单位要开辟专栏,搞好宣传报道,通过全县上下努力,真正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民增收,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农民增收行动的良好局面。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第五篇:在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县农民增收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抓好我县农民增收工作,为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下面,按照会议的要求,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
增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感。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去年,江总书记几次深入农村调研,特别关心的问题是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朱镕基总理在中外记者召待会上也明确表示,面对wto的新形势,中国政府对农民收入问题最为关切。省委书记王云坤在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上,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对农民增收的极端重要性做了非常全面透彻的阐述。深入贯彻和理解中央、省领导讲话精神,做好新阶段农民增收工作,必须对我县农民收入情况和农民增收所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增速较快。进入90年代中期,国家提高粮食保护价格,农民收入再次出现较快增长。1998年我县农民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2592元。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农业发展更多地受到市场影响,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降,农民增收滞缓的问题。1999年和2000年,由于农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加之农产品价格下滑,我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199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比1998年下降了7.4%,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比1999年下降了35.4%。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比2000年增长了48.4%。应该说,在自然灾害较重,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能够一举扭转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下降势头,是很不容易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采取了科教兴农、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等综合性措施。
尽管农民增收势头较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县农民增收仍面临着许多困难。虽然去年农民收入较前年有了大幅度地增长,但这个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乡与乡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从总体上看,农民增收的步履仍很艰难。农民增收滞缓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发展新阶段,也是农民增收难的阶段。这其中的因素很多,有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政策的原因,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民市场经济、科技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农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还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大部分农民竞争意识较差,不善于按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习惯于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对市场缺少研究,依赖政府的意识较强。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品种选择,都带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不注意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生产在低水平下重复,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法制、政策观念淡薄。一些农民对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道理知之甚少,在经济交往中,一方面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上当受骗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国家集体观念淡化,只强调权利,不愿尽义务,不能自觉地上交农业税和统筹提留款,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是信息闭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效益。一条好的信息可以救活一个厂子,对农民来说,一条信息可以带动一个村脱贫致富。而农村由于交通、通讯及文化发展水平的原因,农民对信息的占有量非常贫乏,在发展种养业上,一味地跟着别人后边走,没有挖掘市场和开拓创新意识。
四是粮食及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是农业,农业收入占纯收入的65%左右。据统计部门估算,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价格提高对农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0%左右,而自1996年以来,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价格不仅没有提高,而且持续下降。由于农产品产量没有明显增长,而价格大幅度下降,价格下降意味着减收。因此,使以农业为主的农户绝对收入减少。
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龙头”作用不明显,基地还没有形成规模。
六是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慢,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性不强,二、三产业发展不快,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不出来。
七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还是靠天吃饭。
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新阶段农民
增收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对此,各级干部应予以高度重视,必须看到,农民收入增长过缓,既是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如果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就可能发生逆转;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不仅工业品市场需求将受到严重制约,也会影响农民对农产品的消费支出,加剧农产
品卖难,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多;农民不能尽快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把农民增收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核心目标,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应该看到,尽管目前农民增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困难是暂时,完成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我们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一是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现在,农民增收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抓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都非常明确,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上上下下形成了共识,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性措施,发展的大环境十分有利。
二是广大农民增收的愿望强烈。开展农民增收行动,得民心,顺民意,一定会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这是我们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内在动力。
三是农民增收的现实潜力很大。我县经济发展基础较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这些都是我县农民增收的潜在优势,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四、农民增收工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近年来,我们采取了科教兴农、结构调整等措施,全县农民增收出现了一些新亮点。肉鸡代养,绿色食品,井旁经济,暖棚经济,劳务输出等都在农民增收上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并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
五、我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又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目标。在新阶段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使广大农民由温饱全面进入小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历史性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战略调整为主线,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知难而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迈上历史性的新台阶。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
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温饱问题解决了,形势发生了变化,解决农民增收滞缓问题成为农村工作的主题,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因此,面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当前,农民增收困难,从表面上看,主要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走低,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造成的,但从本质上看,根本症结不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而在外部。事实上,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由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农民增收已经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取决于城乡经济良性互动效果。从更深的角度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非农化程度低所致。因此,加速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裂变”进程,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是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按照省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的要求,结合我县农民增收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总的任务和目标是:到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按现价计算达到4000元。为实现这一目标,粮食收入保持稳定,人均粮食收入1600元;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人均牧业收入达1200元以上;绿色和特色食品产业收入大幅度增长,人均绿色和特色食品收入600元,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务收入明显增加,人均劳务和第二、三产业经营收入达600元。农户经济的发展目标是:户均“三亩效益田”,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户均开发一个新的增收项目,年纯收入2000元以上;户均转出一个劳动力,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户均降低一成生产成本,主要产业降低10%以上;到2005年,全县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组织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县委“三个三”发展战略,推进和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实施步骤。县直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把农民增收行动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并动员和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农民增收行动计划中来。按照我县农民增收的总体思路,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总的要求是,瞄准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抓住一个根本,加快“三化”进程。即瞄准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突出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根本,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非农化进程。
按照这个总的要求,我县全面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必须牢牢把握这样几个战略重点:
(一)以“五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们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围绕项目开发做文章,以项目开发为切入点,搞好加工和转化,重点建好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是积极发展精品牧业。以德大公司为龙头,不断扩大代养鸡规模。在目前建成的4个祖代种鸡场、3个8万套父母代种鸡场和2个孵化场的基础上,再建设1个8万套父母代种鸡场,养鸡重点向小区和大户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并努力促成德大公司2500万只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一条龙项目和18万吨饲料加工厂的建设。到2005年,代养户年均收入10000元。目前,德大公司在我县已发展代养户973户,今年要完成1200万只的代养任务。在现有草原乳粉厂基础上,大力发展乳制品业。一方面,要加快奶源基地建设,采取低成本扩张,推进“黄改奶”工程,扩大奶牛数量,今年要完成新购奶牛900头和“黄改奶”2000头的任务,年末奶牛存栏数达到8400头,2005年全县奶牛要发展到5万头,年加工鲜奶20万吨。另一方面,加大乳业招商力度,积极与各大乳品企业洽谈合作,引进大的龙头企业。
二是积极发展稻业。水稻是我县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开发潜力很大。稻业发展以水田开发和稻米精深加工为主,开发重点放在七门吐泄干、高家电灌站和一引干末端的水田开发区域。“十五”期间要开发水田15万亩,使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75万亩。今年要完成5.4万亩的开发任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扩大名优品种稻米和有机大米的生产,打出品牌,提高效益。在现有吉粮米业、莲花泡农场稻米加工厂的基础上,大力招商引资,上大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把前郭米业系列做大做强,逐渐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三是积极发展草业。草业是前郭地方特色很强的新兴产业,它不但具有生态效益,还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县有草原面积270万亩,需改造的草原90万亩。我们要以生态县建设为目标,重点抓好生态草工程建设。采取招商引资、争取国家生态建设资金和社会投资的办法,进行播、改、补,大力恢复草原植被,加快草原改造步伐。在此基础上,搞好商品草的出口创汇和草产品深度开发,拉长产业链条,使其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今年,要完成生态草建设面积15万亩(其中认治5万亩)。到2005年,全县生态草建设面积要达到60万亩,羊草产量要达36万吨,纯收入5400万元。水田乡(镇)、场要组织好群众搞稻草加工,提高利用率。
四是积极发展渔业。我县江河湖泊和自然泡沼较多,地表水资源量丰富,适合渔业发展。要依托查干湖、新庙泡、库里渔场和余热鱼苗繁殖场的优势,搞好水产品开发,引进新优特品种,推广现代养殖技术,扩大养鱼水面,增加水产品产量。“十五”期间抓好查干湖大水面投种养殖和绿色水产品养殖项目区建设,建成1000亩标准三用鱼池,要把余热鱼苗繁殖场建成现代化名、特、优水产品繁育基地,在保证鱼苗自繁自用的情况下,还要出售商品鱼苗。余热鱼苗繁殖场要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规模翻番,效益翻番,稳固占领东北市场,力争申报成国家级良种场。利用灌区泄水和泡沼,组织群众发展渔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积极发展林业。我县荒山荒地较多,林业资源潜力很大。林业重点放在生态林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生态林业示范县建设的政策和资金,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全县要实施1000亩速生优良品种育苗基地和2万亩示范林实验基地建设,到2005年,全县果树面积达到2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66700公顷,森林覆被率26.6%,林业产值达到8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高标准建设好基地。坚持“划分区域、确定品种、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好玉米、大豆、水稻、杂粮杂豆、经济作物、蔬菜、猪、牛、羊、禽等十大类生产基地,并按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的模式组织生产,逐渐把基地办成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二)优化品质结构,加快畜牧业大产业建设
牧业经济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县粮食较多,饲料和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因此,我们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转化粮食、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重点,力求取得较大突破。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建设好六大畜牧产业经济区。即西部“九乡三场”为重点的高产奶牛产区,西部“七乡一场”为重点的优质细毛羊产区,深井子以东十八个乡镇为重点的肉鸡产区,以农区为重点的肉羊和乳肉兼用牛产区,查干湖和松花江沿线的大鹅产区,铁路沿线为重点的生猪产区,逐步形成分区推进、梯次跨越、整体越升、良性发展的集约化经营格局。
深入开展“抓三户、建强乡、办小区”活动,不断扩大畜禽饲养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要改变资源依赖型的养畜观念和粗放的经营方式,逐步向舍饲圈养和牧业小区方向发展。到2005年,全县要建成牧业小区120个,牧业经济强乡4个,“三户”达8500户(其中专业大户160户)。
全面实施畜牧业良种工程。根据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把良种引进与本地品种开发结合起来,尽快改善畜禽品质,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畜产品质量,为发展精品牧业构筑品种优势。以县乡畜牧站繁改技术人员和村繁改技术员为基础,成立繁改专业队,形成行政与技术并行的双轨责任制,繁改专业队负责配种,保受胎率,按受胎率定报酬。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按照《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责任,健全完善县、乡、村、社四级指标考核体系,实施计划防疫与强制免疫,依法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实现与国际畜产品生产标准接轨。在防疫上必须强化乡镇畜牧站和村社防疫员的主体作用,禁止养户自行防疫。
加强草原管护。认真落实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季节休牧和划区轮牧工作的实施意见》,抓好草原的建设和管理。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地要做好宣传工作,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引导养畜户由单一放牧向半舍饲和舍饲过渡。对草原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明确权属,划分等级,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做到落实地块,落实人头,落实责任。成立畜牧执法监察大队,依法加大对私开滥垦草原的查处力度。县人大要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全县畜牧防疫、繁改、草原管理方面的单行条例,为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搞好粗饲料的开发和利用。坚持“春抓种、秋抓贮、常年抓加工”的做法,生产青黄贮饲料,为养畜户半舍饲和舍饲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到2005年,全县生产青黄贮饲料60万吨,“三化”饲料50万吨。
(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县
发展绿色食品要坚持面向市场,符合标准,保证质量,规范管理,争创名牌的原则,抓好系列开发。到“十五”末期,要开发绿色食品名牌10个,绿色食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基地初步形成规模。一是抓品牌。在绿色食品生产上,要统一品牌。在现有莲花泡“松莲”、鲜丰的“长巴粒”、平凤“二马泡”大米品牌、“查干湖”鳙鱼品牌、红星的“兴曙”牌羔羊肉片品牌基础上,再创一些名牌产品,形成整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抓质量。积极推广新技术,选用优质品种,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建立生产操作规程,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包括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检测体系建设,硬件和配套设施建设,经营者自身素质和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实现与世界有机农产品接轨。三是抓规模。要扩大绿色食品生产的范围,使更多的农产品被评为绿色食品,增加总量,从而把我县真正建成绿色食品基地县。力争到“十五”末期,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大米达30万吨,鱼2万吨,牛羊肉1万吨,奶制品5000吨。
(四)坚持区域化布局,发展地方特色农业
做大玉米经济,对玉米进行重新定位和对待,按照品种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区域化的要求,引导农户积极发展高油、高蛋白、高淀粉等专用玉米,重点发展工业原料玉米,稳定发展饲料玉米,控制发展食用玉米,尽快把我县建成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把玉米经济这篇大文章做好。通过确定品种,实行机械作业,生物和药物防虫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到2005年,粮食生产成本降低10%。
实行区域化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种。南部要突出玉米优势,重点发展高油、高淀粉玉米;西部要突出杂粮杂豆优势,重点选择耐旱品种,发展花生、绿豆、芝麻、葵花等经济作用和饲料作物;北部要突出瓜菜优势,努力提高复种指数,重点发展麦菜、瓜菜、菜菜复种,有水灌条件的其它乡镇也要采取这一做法;灌区乡(场)要突出水稻优势,进一步提搞稻米质量,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稻米的生产;查干湖旅游区邻近的新庙、蒙古屯等乡镇要结合旅游项目发展观光农业;前郭镇、长山、吉拉吐、孤店要大力发展棚膜经济。
(五)转移农村剩余人口,推进农村人口非农化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我县人多地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劳动生产率低,这是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因素。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通过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实现就业非农化,变农民为市民,工人、商人、牧民和民营企业家。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是“三农”裂变的核心。从我县现实情况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一是向畜牧业转移。畜牧业是农民易于进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发展畜牧业的空间很大,要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向畜牧业转移。二是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劳务经济作为一个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走出土地,走向城市,走向工厂,走向社区,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成为非农人员或兼职人员。要充分发挥好县劳务输出服务公司和达里巴国际劳务输出基地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全县劳务输出步伐。三是开发农村小城镇,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农村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连结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地带。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对缩小城乡差距十分有利,也给广大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发农村小城镇,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小城镇,为农民增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我们既要抓好当前,又要立足长远,切实抓好城镇化建设,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功能,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加速推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
(六)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做为一项战略措施。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要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注重培育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取消妨碍农产品流通的非法关卡和地区封锁,形成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状况,抓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以王d镇为中心,建立玉米批发市场;以兰图镇为中心,建设杂粮杂豆批发市场;以八镇为中心,建设瓜菜批发市场;以莲花泡农场为中心,建设辐射整个灌区的大米批发市场。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省“农网”作用,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广泛宣传具有前郭特色的绿色食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素质,发挥他们在农产品销售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政策措施,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和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一)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搞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是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加速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直接有效措施。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各地要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继续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要本着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使用权的原则,在稳定家庭承包关系、坚持二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办小额信用贷款,推行农户联保贷款等不同方式的农业信用贷款担保制度。同时,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畜牧业、多种经营等农民增收项目的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加大支农力度,重点扶持农户开辟新的增收途径和项目。各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我县农业基设施建设,发展抗灾避灾农业。
四是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尽快研究制定好农民在城市就业、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增强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
(二)加速组织创新,不断探索经营方式和方法。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加速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创新,是经济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减少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我县农村经济组织发育势头很好,全县现有各类专业技术协会50个,从业人员124人,有经纪人协会25个,会员1043人。去年通过上述经济组织促成的农产品交易额达4亿多元。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对农村经济组织要因势利导,加大扶持和保护力度,确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壮大。积极为新型经济组织在农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执法部门和金融部门对农村经济组织创新,要实行价格保护和信贷方面的支持。创新经济组织,从本质上说,是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各乡镇要从当地生产力水平和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创新,抓好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从我县实践看,目前应重点扶持公司加农户、专业生产协会的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创新,把产、加、销衔接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
(三)、抓好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必先城镇化。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经济,只有强化小城镇的经济支撑,才能为广大农民进城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吸引劳动力就近进入小城镇,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我们在抓好长新镇、王在镇、兰图镇的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其他乡镇对本地的建设也要纳入发展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以商贸兴镇,以特色富镇,吸纳周边乡村农民进镇发展二、三产业。
(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农民增收行动,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干部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强化三个意识。一个是效益意识。要把效益的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强化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第二个是标准意识,多年来,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质量,生产无标准的问题比较突出。新阶段农业生产标准化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不仅是出口农产品,就是在国内销售的农产品也必须尽快解决质量和安全标准问题。第三个是社会化大生产意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工农互动,城乡一体。强化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作用。
要坚持用市场经济手段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和法制经济,有其固有的运行规律。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帮办不包办、组织不强迫,重点在引导、扶持、服务上下功夫。帮助农民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寻找市场,逐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要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作用,着力在发挥农户经济上做文章。农户经济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水平。当前,必须认清解决农户经济总量不足的问题。对“一业为主”已有相当基础的农户,进一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对多业处于平均水平,但主业不突出的农户,要精心培育有支撑作用的主导项目;对占有资源均等,基本没有多种经营项目的户,要引导他们从事兼业经营,实现以多取胜、以多增收的目标。
(五)形成合力,保证农民增收取得成效。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多方配合,协调运作。农村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同心同德,通力合作,把农民增收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摆上工作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农委要做好综合、协调、督导、考评工作。
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按照县里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做到“五到户”,即:任务落实到户,项目规划到户,政策扶持到户,组织服务到户,责任包保到户。县直各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出本部门的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和任务目标。
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各项政策措施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做保障。开展农民增收行动,一定要讲实际、求实效,切忌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县委将对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检查和考评,对完成任(本文权属好范文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务好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把农民增收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完不成增收目标的主要责任人不能提拔重用。
四要密切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计划、财政、金融要在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县直有关部门要找准位置,积极发挥信息传递、科技支撑、产业衔接、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作用,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的特点积极投身到农民增收行动中来。农委要及时总结、宣传农民增收行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面上工作。新闻单位要开辟专栏,搞好宣传报道,通过全县上下努力,真正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民增收,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农民增收行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