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3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第一篇: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我国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面对这种趋势,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二元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许多农村地区,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对策对构建友好型老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据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截至2009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5%。

根据联合国《人口学词典》对老龄化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根据这个定义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已超过老龄化国际标准7%的水平。与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不同的是,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人口多,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青壮年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将更大。但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较低、经济基础较弱,在此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农村老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想方设法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和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未富先老”,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严重

目前,我国城乡贫困老年人约有1010万人,其中城镇150万,农村860万,城镇老年人贫困发展率为2.5%,农村约为8.5%,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相当于城镇的3倍以上。没有经济权,就没有发言权,农村老年人缺乏相对独立的经济

地位,在许多应得利益面前被“边缘化”。在农村,有经济来源的老人子女争着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却无人问津的现象屡见不鲜。贫贱家庭百事衰,农村老年人贫困是引起家庭财产纠纷、赡养纠纷等致使其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主要原因之一。

2、子女养老意识越来越淡薄,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种义务是基于亲权关系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不能解除。按说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为人之子女却以各种借口不尽赡养义务、失去劳动能力又缺乏养老保障的老人得不到子女赡养甚至遭受暴力的情形。有的子女以分家不公为由不赡养;有的子女以不继承财产为由不赡养;有的以不帮子女照看晚辈为由不赡养;有的以父母再婚为由不赡养,致使老人生活无着,困苦不堪。在大部分农村家庭,所谓赡养老人也仅限于经济上的供养,认为给老人生活费就算尽了赡养义务,而忽视了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再者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古以来都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古代,在原来的宗族体系下,宗族对不孝子女有绝对的约束能力,以家庭养老的这种模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家庭养老投入受到制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和社会价值观转变,加上生活压力加大,子女收入低,养老成了子女重大负担。很子女离弃父母,虽住与老人住在一个村,但对老人不闻不问,或者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所支付的养老费用。农民家庭的财富由父母向子女转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3、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却也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老龄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规模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农村家庭户均规模3.65人。越来越多的农民独生子女将形成“421”的家庭格局,一对夫妇可能赡养4个老人,这种倒金字塔式的家庭模式,使处在塔尖的子女不堪重负。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养老保障不断弱化

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不能

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据统计,全国农民进城务工人口已超过1.2亿人,并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10年,达到1.5亿人口。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等的差异,收入少,生活成本高,无法将父母从农村接往城市同住,使老人被迫留守家中。即使收入高的子女,由于父母长期居住农村,不适应城镇生活,也被迫留守家中。

同时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仍是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养老方式,而在土地保障功能不断弱化的今天,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障曾经世代以土地为中心。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目前,我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60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测算的、土地对人类生存最低保障警戒线0.8亩。这意味着,减少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加大了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的难度。加上农业天生弱质和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非常巨大,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加之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青壮年劳力减少,只能由留守老人承担经营土地的重任,劳动强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限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承载农民的养老需要。传统养老方式无法提供保障,同时社会化的养老保障机制因极不完善而不能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严重的养老保障问题。

5、农村老年人的财产权和婚姻权经常受到侵犯

农村老人早出晚归,辛苦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经常以分家、继承等形式被子女侵占。有的子女见利忘义、自私自利,根本不尊重老年人的财产自由处分权。有的老人将全部积蓄用于子女婚嫁,却遭儿媳白眼相待。

此外,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感情需要,比年青人更需要伴侣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支持。尽管我国新《婚姻法》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然而在现实中,老年人再婚除了承受世俗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外,更多的是遭受子女的反对和压制,甚至有的子女以老人再婚为由不尽赡养义务。许多老年人怕再婚引起家庭不和谐而忍受煎熬。

6、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维权意识淡薄

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其他国家实施的相关法律相比,其内容比较单一,涉及领域较窄,不能涵盖老年人全部权益,且没有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及《继承法》等相关法律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相结合的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立法体系,可操作性较弱,其内容多为原则性规定,失于空泛,难于衡量条款内

容实施效果。

各地区制定的大部分保障老年人权益的相关政策,在广大农村地区也缺乏有效实施,流于形式。农村老年人身为弱势群体,或孤苦无依,或知识匮乏,或行动不便,或怕家丑外扬,面对侵权行为,大多数只会选择忍辱负重,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完善

建立集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老年人救济制度等为一体的生活保障体系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本对策。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特征仍然明显,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绝大部分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保障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这样的保障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需求,不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保障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思考和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为保障农村老年人权益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建设是推动社会建设和解决包括老龄化在内的一切社会问题的经济性活动。农村经济是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友好型老龄社会的物质基础。针对目前农村实际,发展农村经济主要要提高农业经营效用和比较效用水平,提高闲置农田的利用率,激活农村土地的保障能力。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发展农村经济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应积极探索适应各地区农村特色的发展模式。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物质财富积累,才能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实现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及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的统筹兼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为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制定和完善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家庭养老的法制化是解决家庭养老运作随意性、差异性和管理难等问题的必然出路,鉴于孝道日渐淡化的趋势,建议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作适当修订以增加一些实质性的处罚条款。另外,还可以制定相应的部门法如《农村养老保障法》,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原则、形式以及责任等方面的事项做出明文规定,以法律形式保障老人被赡养的权益。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以养老法规为内容的普法教育与宣传,让村民认识到养老不仅是“家务事”,也是一种应尽的义务。

要健全法律援助,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助老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敬老助老养老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二是要在广大农村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创建敬老文明镇、村活动,表彰尊老敬老先进典型,用榜样力量影响激励。通过评选“敬老孝星”,张贴“赡养红榜”,设立“孝敬父母奖”等形式来推动敬老助老养老风气的形成。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警示不养老的反面典型。四是在农村提倡和推广签订“赡养协议书”,并将精神慰藉的内容明文列入,增强人们家庭养老的责任感,督促人们全面履行家庭养老的义务。

4、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和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各种社会组织也开始关注老人,在保障老年人权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可以组织志愿者、支教队等到农村开展知识讲座加强赡养老人道德教育,增强子女的孝心。支持各种社会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农村老年协会作为老年人基层组织,其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形成老年人权益维护队,走街入户,开展老年人维权活动;并从资金、政策上大力支持协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帮助老年人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减少疾病,增强自我养老的能力。

5、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

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此外,不同于老农保主要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的模式,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

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再者政府要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资力度,加强社区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建设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村老年人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兴办多层次、多样化、多档次的老年人福利院、护理院、疗养院、老年公寓等,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健身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总得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应该采用渐进式创新路径,实行梯度推进,城乡整合,对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与整合;对有缺陷的制度加以完善,有缺失的制度加快建立,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第二篇: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10级建筑环境一班杨美101607031021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实践和调查,发现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全国的老年人养老问题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如何使他们过上老有所养、老有靠的生活,已成为社会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只有从经济上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资金的来源、从精神和生活上满足他们的需要、从医疗保障上减轻他们的负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养老水平。

一、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单独的农村养老法,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散见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等之中,这种分散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到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修订完善有关农村家庭养老的法律法规。1996年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落实、巩固家庭养老,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的一部法律,但这部法律仅仅规定了公民应该怎样做,而对违法者没有约束力。由于没有制订农村养老的相关行政法规,我国虽然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很多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依然得不到保障。遇到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情况,农村干部也只是上门做做思想工作,期望那些子女能够良心发现,而不会采取强制行为。

现代人敬孝意识趋向淡漠。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早在2500年前,《礼记·礼运》中就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养老保险思想。父母养育了子女,对父母尽孝是子女的责任。但在实际生活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父母尽孝往往被一些人放在最次要的位置。现代人对父母尽孝、赡养父母的观念相当淡薄,有的甚至把老人看成是家庭的包袱,厌恶、不赡养、打骂、甚至遗弃老人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老年人是农村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养老主要靠子女赡养,生活状况好坏完全取决于子女的素质与经济条件。五保供养的老年人供养经费,由县财政拨款,有保证,但数额少(集中供养170元/人·月,分散为120元/人·月),达不到当地村民一般水平。依靠自己供养的,基本为7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这些人目前生活能自立,但毕竟年岁已大体力较差,今后生活难以为继。目前最难解决的是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他们主要参加农村合作医保,参保率也在90%以上。但大部分老年人小病不敢就医,大病没钱住院。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村老年人最易受损害的权利是赡养权。农村老年人投诉绝大多数是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原因为子女推诿

或家庭矛盾积累影响赡养或子女生活困难无力赡养。其次易受损害的为财产权,还有是受宗族势力影响,一些老年人的公共设施使用、责任田分配等基本权受到侵害。再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大多数老年人对生活要求很低,能温饱即满足,并不要求多少文化娱乐生活,经济条件较好的能看上电视,但困难的连收音机都没有。相当多的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予关注。老年人生活单调枯燥,精神生活贫乏普遍存在。

二、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供养水平低

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我国农村占统治地位。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导致剩余产品很少。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为劳动力而成家立业,是普通农民最大的“积累”。当他们进入老年后,自然就要从这种“积累”中提取养老支出,子女家庭供养老人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调查发现,73位老人是靠家庭经济供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占总人数的51.4%。但是这种供养水平比较低,基本上是给点粮食和年节物资,很少给现金。相对于现阶段城镇人均每月220元左右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是较低的。

(二)生活照料不够

老年人的生活料理是家庭养老的重要内容。老年人身体机能自然老化,加上年轻时候艰苦工作,往往积累了很多疾患。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脏器功能开始衰退,老人们面临各种疾病的侵袭。调查中85.2%的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些病,普遍是患有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农村老年人大多吃苦耐劳,日常生活一般不用子女照顾,主要是生病时希望有人照顾。可是老人们的这种最低渴求也很难得到满足,他们生病时普遍得不到应有的照料。所以很多老年人害怕生病,一旦生病希望自己能早点死去,甚至有不少自寻短见以求解脱的。

(三)精神慰藉缺乏

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慰藉。对待老人,尤其涉及赡养问题,更是这样。宪法及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给老人更多的精神慰藉是履行这个义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农村老年人多数缺乏精神慰藉。调查中,有25.4%的老年人心情不愉快时无人注意,无人安慰;有33.8%的老年人常遭受责骂、埋怨。同时老年人空巢家庭增多,调查中,丧偶老人达74人,独居现象的普遍,使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导致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

(四)家庭赡养矛盾重重

现阶段的老人,大都有两个以上子女,多种原因导致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有些子女法律意识淡薄,如出嫁的子女不赡养、父母再婚不赡养、不继承遣产不赡养等。还有一些子女因为贫困,无能力或不愿赡养,或子女贫富不均,穷的推给富的,富裕的又要求共同赡养,否则也拒绝赡养。还有由于老人偏爱导致赡养纠纷。一是分家不公平,拒不赡养。二是不照料晚辈不赡养。三是老人帮谁料理家务、干农活,谁赡养。

(五)农村老人生活艰辛

大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比平均水平还低,他们仍然过着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称油盐的日子。由于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老人要耕种自己的、儿女的、孙子的土地,还要负担对孙子的教育和抚养重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可奈何。人老了,各种疾病相继出现,农村老人收入不高,药费又贵,一旦生病,往往就是“土单方、引子水”或与病魔“赖”,极个别老人更是听天由命,苦熬残年。

三、完善农村养老的建议对策

(一)大力推进社会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敬老院建设

通过规划引导农村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机构发展。养老事业属公益事业,县乡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力或其他资源支持。解决财力不足,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发展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积极实施515乡镇、五保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水平。政府应以专项资金为一些特别困难的残疾孤寡老人购买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二)建立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政府应以农村初保为基础,以合作医疗为保障,建立起点高、标准规范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一是重点解决好农村特困五保老人的医疗问题。对无资金来源、生活困难的五保老人应实行免费就医,对有一定资金来源和基本生活保障的五保老人的就医问题,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费用来源由市县乡镇“三级”财政承担,该项费用由民政部门监批,专款专用。二是适当提高合作医疗的范围和大病救助的标准,将农村困难老人常见的慢性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就个人住院小额医药费免交、大额部分按制度规定执行。

(三)加大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公德意识。司法部门对农村涉老案件应优先审理、从速结案、重点执行。对虐待老年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要依法惩戒。对侵害老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体系,把老年人维权工作落到实

处。要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培育村级老年协会,使有自养能力的老人做到自我管理,对不能自理的老人和百岁老年人(可含90周岁以上)定期给予生活补贴。

(四)为养老营造社会环境

地方基层党的组织要经常性、规范性、有计划地开展敬老个人、家庭评比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可由市、县财政分摊。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农村老年人社会救助制度。将老龄工作纳入县目标考核范围,加大财力投入,使老龄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和健康质量,使老年人身心愉快地生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度过幸福的晚年。

(五)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

道德调控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软性约束机制,是借助于社会舆论来发挥作用的,它能够使人们为自己符合道德的行为而自豪,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感到羞耻,并及时纠正。家庭道德作为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提供了分辨家庭问题是非的客观标准。个人如果将其内化,它就成了支撑行为的内在需要。

(六)要加强舆论宣传

教育青年农民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农村中人们活动空间同村,时间同步,彼此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都很强。这就决定了社会舆论在村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一般都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因此广泛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道德建设活动,如评选“好儿媳”、“文明家庭”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从而创造一个孝敬老人和谐舆论氛围。

(七)政府给予帮助

政府应对有老人的家庭实施倾斜政策,对承担养老责任的家庭给予经济补贴,这不仅是一种激励手段,更是履行国家职责的必然要求。首先,政府可以考虑根据农村老人的数目和年龄,在经济上提供一定的养老物质资助,尤其要注意那些有高龄老人的贫穷家庭。鉴于中国目前财政经费有限的现状,可以考虑用实物补助代替现金发放,如补助粮食、盐、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此外,对赡养年迈父母的家庭,可给予优先使用社会服务设施的特权,如对其中低收入家庭,从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对其中高收入家庭,可减免一定的税收。凡与老人合住的家庭,住房面积可适当放宽,对家庭住房紧张的要优先优惠划拨住宅基地,使老人居有其屋。

2011-8-29

第三篇: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曾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人,他(她)们的养老问题又成了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政策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的养老形势依然严峻,老年人看病难、花钱难、生活单调枯燥无味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为了掌握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对延庆区延庆镇以及下水墨村等乡村进行了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养老资金匮乏、家庭赡养功能弱化,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难以得到慰藉、农村医疗体制不健全,老人看病难问题突出等。我们认为要想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创建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让农村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

一、基本情况(一)调查的目的

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伴随着人口生育与死亡率的下降的前提下开始的。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龄妇女不能生育,加之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这样就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目前,我国虽然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但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老年人寿命也在不断提高,这给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创造了条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潮时期的到来,我国人口将出现一种青黄不接的状况,这是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5%,因此,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相当惊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处理的好,不仅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又裹足不前。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养老金的问题,受旧的社会体制的影响,农村人的养老保险与城镇人的养老保险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也是异曲同工。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首先应该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抓起。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才能稳定,我们的国家才能国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早就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正在改变农村的实际面貌,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会得 到进一步的完善。(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实地调查与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二)调查过程 1、7月15日到8月25日,我们先后5次对延庆区延庆镇进行了调查走访,发放问卷425份,回收问卷425份。

2、电话访问镇上领导(因为领导工作忙,没能见到)

二、调查结果

(一)经济来源困难养老金形同虚设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主要还是靠自己劳动来养活,这个数据占到总人数的65%,子女赡养的占30%,两种方式只占人口总数的95%,而其他的几乎没有经济来源。调查中我们观察到,超过六旬的老年人几乎都在从事农业劳动,靠子女赡养的老年人多半都是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现在农村实行新农村建设,一部分土地用于基本建设,一部分实行流转。这样,流转分红、种田补贴、养老金、加上老年人种地的收入四项加起来不到3000。如果出现突发疾病和意外伤残,那老年人的生活就存在很大问题了。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也就700元每年。(二)家庭赡养名不符实

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或者说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依靠家庭,另外从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可以看出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养老模式。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有3—4个子女,3个以上子女的老人占调查总数的95%。从子女的数量上来看,老人的养老应该不是问题,或者说应该生活得相当不错,可是,调查的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子女间对赡养老人的义务相互推诿,都不想承担义务,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有的甚至为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大打出手,闹的鸡犬不宁,有的甚至闹上法庭。但当我们问起老年人子女是否孝顺时,没有一个老年人说自己的子女不孝顺的,这与传统的“家丑不外扬”的观念有关。(三)生活枯燥无味

1、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村老年人丧偶后孤独,很少出门,或者不出门。要出门就是到地里干干活而已,将自己的思想埋葬在对自己亲人的思恋中。这样老年人的晚年就在这种悲痛中度过。农村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单打麻将、聊天、看电视。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也没有谁来组织老年人

参加什么活动,或者组织老年人举行什么有意义的活动。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枯燥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知识欠缺,二是没有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三是受到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四)农村医务室形同虚设

新农村建设给老年人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合作医疗这给老年人给老年人看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实惠,并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该村的老人普遍比较长寿,65岁—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同55--65的人数一样多。但同时如此大的高龄老人比例,必然会导致老人整体的健康水平较低,调查发现46%的老人表示自己不健康,常患小病或患有慢性病,有38.9%的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身体常有不适,但由于没影响到日常生活而没去医院检查。因此,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是十分必要的。国家的合作医疗给农村老年人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医务室设备简陋、陈旧,医务人员专业水平较差,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后来参加过医疗培训,但也只是外表形象。在他们的心中,医务室就是一个药店而已,看不了病,也没有人来看病,有的只是感冒了来打打针,稍稍严重一点的都到镇上医院去了。所以医务室的医务人员也没有认真行医的态度,这样农村人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调查结论以及对策建议(一)调查结论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与农村集体的经济建设、政府的养老保障体系、年轻人养老意识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以及有些年了,但由于与农村养老密切相关的法律存在空白,也因为农村的实际条件存在一定的因素,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影响到该法律的执行。

2、政府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缺位是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笔者调查了解到我国农村基本上仍然是以土地养老为核心的家庭养老。

3、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是产生问题的现实原因随着我国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农村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4、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产生问题的客观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5、年轻人尊老观念弱化是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 农村老年群体对养老的要求是很低,多数老人只要能够解决温饱就十分满意了,照顾老人的生活一般不会给其子女的生活带来明显的影响,只是农村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正在慢慢被人忽视和丢失,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媳妇)的道德水平较低,家中经济权力由男性转移到女性手中,姻亲关系重于宗亲关系。对策建议

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确保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靠;

2、保障老年人的土地经营权,以土地养;

3、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立相应的活动中心;

4、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成立农村老年人工作网站;

5、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孝道教育,推动敬老爱老社会风尚的形成。

总之,养老、敬老、爱老仅仅靠法律规范的约束是不够,必须引起全民的广泛关注,只有年轻人身先士卒为子女做表率,树形象,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第四篇:老年人关于养老问题的问卷调查

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西北工业大学大二的学生,随着中国人口年龄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养老问题的关键,我们正在做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特制定此调查问卷,花费您5分钟时间,在此对您在百忙之中对此问卷进行的解答表示由衷的感谢!本次采用匿名调查,内容保密,请您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接受问卷调查者的性别【 】男【 】女

1.请问您的年龄

【 】55岁以下

【 】55——60岁

【 】60——70岁

【 】70——80岁

【 】80岁以上

2.您的文化程度是

【 】小学及以下

【 】中学

【 】大学或专科以上

3.您现在的经济来源是

【 】工作收入

【 】退休金

【 】子女供给

【 】政府生活补助

【 】无收入来源

4.您认为您的健康状况如何

【 】很好【 】较好【 】较差【 】很差

5.请问你是否担心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

【 】非常担心

【 】比较担心

【 】不大担心

【 】暂时没考虑这个问题

6.对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您更倾向于哪一种?

【 】由亲属或子女抚养的居家养老

【 】聘请保姆等进行居家养老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服务)

【 】公立养老机构

【 】私立养老机构

【 】养老适用房

【 】旅游养老 【 】其他

7.您赞成现在新兴的“以房养老”的模式吗?(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 】赞成【 】不赞成您的意见

8.您现在的居住情况是

【 】独居

【 】与老伴居住

【 】和子女同居

【 】敬老院居住

【 】社区养老

9.对于退休后与子女同居,您认为

【 】愿意

【 】无所谓

【 】不愿意

10.您认为由子女养老遇到的困难有什么?

【 】生活照料风险

【 】精神赡养风险

【 】子女负担过重,经济供养风险

【 】如果子女迁徙、外出或发生意外,服务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

11.您是否有养老保险,或社会养老保险,或机构养老保险

【 】是【 】没有

12.您对现在的养老制度是否满意

【 】很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13.您认为当前养老中存在的问题是

【 】子女不尽责任抛弃老人

【 】孤寡老人很多的不到管理

【 】老人的养老金得不到及时的发放造成养老困难

【 】老人身体不好造成医疗费花费太多

14.您对今年“常回家看看”入法后的效果感觉怎么样?

【 】满意【 】一般,没有明显感觉【 】不满意

15.您对现在的养老现状有何认识?有没有什么意见??

第五篇:攸县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及对策

攸县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及对策

刘宗良

在今年的敬老孝亲宣传年活动中,攸县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乡镇对农村老人养老情况和对策进行了大规模调查。除城关、渌田、网岭、石羊塘4个乡镇,有16个乡镇数据比较齐全,现将调查接过综述于后:

目前我县农村老年人的特点

这次调查,我们收集了16个乡镇的相关数据,从中发现我县农村老年人呈现出“一快四多”的特点:

一、老龄化速度快。我县老龄化发展速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16个乡镇共有60岁以上的老人84580人,占人口总数的15.56%。按国际通行惯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10%,即可看作是人口达到了老龄化。我县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指标。16个乡镇都达到了老龄化标准,最高的是大同桥,达到17.16%,以下依次为:湖南坳16.92%,槚山16.48%,坪阳庙16.24%,皇图岭16.06%,上云桥15.8%,柏市15.49%,鸾山14.86%,菜花坪14.52%,莲塘坳14.2%,新市13.86%,桃水13.84%,鸭塘铺13.67%,酒埠江13%,黄丰桥12.64%,丫江桥12.24%。

二、病残老人多。在调查的16个乡镇老人中,健康的57896人,占70.86%;多病的20961 人,占24.78 %;致残的3101人,占3.67%;瘫痪的1590人,占1.88%。也就是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

三、高龄老人多。16个乡镇,60—69岁的48668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7.54%;70—79岁的26796人,占31.68%;80—89岁的8561人,占10.12%;有90—99岁的796人,百岁老人11人。

四、丧偶老人多。16个乡镇有丧偶老人20820人,达到24.62%,占了四分之一,此外还有再婚老人1696人。

五、空巢老人多。攸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远离父母,有时几个月、半年甚至一两年才回家一次。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自生活,不仅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子女在身边的照顾,有的还要替子女照料孙辈。16个乡镇共有“空巢老人”8766人。占老人总数的9.2%。

农村养老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我县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老人在收入来源和生活安排上均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家庭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多代同堂型,即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老人与子孙同吃同住,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大事主要由子女决定。我县16个乡镇与子女同住的74089人,占87.59%。二是分居赡养型,即能够从事一般家务的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老人的责任田和口粮田交给子女耕种,生活费用由子女供给,子女定期把生活用品或现金交给老人,他们一般居住较近,感情联系较为密切。全县有9269人。两下相加,总人数为83358人,占总人数的98.56%。三是独立生活型,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依靠承包田种植或家庭养殖等方面的劳动收入来养活自己。大多数老年人都愿意在家安享晚年,大多数子女也都认同赡养父母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这种形式确实能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幸福感,尤其是孙辈的孝敬会使家庭充满生机,也能填充老人过多的空闲时间,让老人最大限度地享受天伦之乐。调查显示,我县得到子女孝敬的老人有73822人,占这些乡镇老人总数的87.28%。

从调查情况看,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的比例上升,16个乡镇多子女的61850人,占77.84%;独子女的6092人,占7.2%;无子女的2245 人。看起来农村小型化家庭不多,实际上今后进入老年人行列的人,在他们的生育旺盛期已经接受到计划生育的教育以及后期的计划生育的限制,拥有子女数已经只有一至二个,小型化家庭将急剧增加,家庭供养老人的功能逐渐削弱,一对夫妇担负起几个长辈的养老任务,不能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二是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要承担劳务、家务和照料下一代重担,这些老年人自身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子女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三是女性外出打工的比例在逐年攀升。传统上妇女是农村老人的主要照料者,家庭养老的重担习惯地落在妇女的肩上。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二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妇女的就业机会迅速增加,很多妇女外出,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上的照料出现空挡。四是家庭中的大额开支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尤其是丧葬开支,互相攀比的心理,使得丧葬费用动辄几万,多则十几万,难以承受的家庭,有时需要举债才能应付。还有医疗费用的上涨,不少人家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巨额的丧葬费开支,医疗消费开支,使多数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导致因病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二、个人养老能力较差。个人养老能力是指老年人自身养老的前期储备。应当包括经济储备,健康储备,情感储备三个方面。农村老人过去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等到改革开放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又进入老年,不能为自己的养老进行经济上的储备,晚年对子女的依赖性较大,即使目前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子女帮扶,也有可能在今后需要子女赡养。而在繁重的农业劳动中,又不注意身体,以为劳动就是锻炼,忽视体育、气功等的养生锻炼,结果在进入老年后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甚至疾病缠身。还有的老年人在抚养教育子女的同时,不处理好同子女,包括媳、婿以及配偶的关系,做到同辈人、隔代人之间关系融洽。当进入老年后,因为情感隔阂得不到很好的照料。莲塘坳有个86岁的离休教师,每月有近3000元退休金,老伴早已逝世,生有三男二女,每年都有结余。照理说他的晚年应当幸福,可是子女对他的照料都是勉强为之,甚至有些不敬的言语和行为,老教师常常泪水长流,怨天怨地。究其原因,老教师缺乏感情上的储备,老伴生前常受他的打骂,子女有意见。廖氏修家谱,老教师在家谱上写了一篇文章,上有“妻子不贤,儿女不孝,只有共产党才是亲人”等语,儿女对他更是记恨。

三、社会养老基础薄弱。社会养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一方面农村老年人基本上与退休制度无缘,老年人不能享受退休保险,只有少数五保户进入敬老院,少数特困户享受了低保政策,并未惠及多数人,这实质上是一个暂时的缺陷。另一方面,社会公共服务面临着很多困难。目前我县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卫生部门,准备用三年时间对全县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体检,今年已完成了80%。但就全县而言,遇到的困难也不小。一是缺乏资金投入,老年人的活动经费基本上靠自筹,财政不能投入更多;二是有些惠老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例如65岁以上老人凭优待证享受乘坐公共汽车免费的政策,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阻力不小,难以实现;三是有些政策的出台,执行起来存在困难。如乡镇卫生院为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提供免费药品,执行难度较大。因为药品是卫生院拿钱买来的,免费提供给敬老院老人,势必造成卫生院经济上的损失。

四、村组养老服务滞后。表现为:一是对老年人的经济助养能力弱,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养老基金的村,目前为数不多,大部分村对老年人没有实行经济助养;二是多数农村老年协会等老年群众组织因受场所、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为老服务功能;三是农村老年服务业发展滞后,农村的社会养老机构主要是敬老院,而敬老院因其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的需求。全县无生活来源的老人有4890人,进敬老院的人数只占到13.91%。四是老年医疗服务、老年生活料理服务、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都未建立,甚至在许多村组还根本没有这种意识,一切都还由家庭承担。

五、极少数人孝道缺失。据14个乡镇的调查,不孝敬父母的有1021人。有的忘恩负义,好赌恶劳,不尽赡养孝道义务;有的担忧财产继承,顾及自身利益,干涉老人婚姻;有的兄弟姐妹互相推诿拒绝赡养父母;还有17位老人受到子女虐待,甚至受到打骂。莲塘坳乡有个79岁的单身老人,患病三年没有离床,住在一间养狗的屋子里,三个儿子,一个出抚,两个在家,老人病床前只有简单的三餐饭,基本上没洗过脸,更谈不上洗澡,生活凄苦可想而知。2008年除夕夜,莲塘坳乡春龙村一对年近八十的老人在炉边烤火,衣服着火被烧而亡。正月初一住在咫尺的儿孙未去拜年,直至正月初二外孙前去拜年叫门不开,撬门进去才发现俩老被烧成一团,现场惨不忍睹。有人用“乡村奇闻”为题写了首“浪淘沙”,上阕曰:“除夕岁寒凉,懦弱鸳鸯。炉边取暖惨烧亡。左右邻舍噙着泪,隐语哀伤。”下阕是:“春节岂寻常,养育三房。公然不视老爹娘,众叹丧家人性缺,美德全忘。”

完善农村养老的对策

一、巩固活动成果,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今年的敬老孝亲年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需借此东风,最大限度地营造敬老孝亲的浓厚氛围。一是通过多种舆论工具,启发人们尊敬父母、赡养老人的自觉性,逐渐明确尊老爱老的社会意义,形成群众性的尊老爱老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风气;二是树立典型样板,在全县大力倡树敬老孝亲的先进典型,挖掘榜样式人物和集体,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成为群众身边敬老爱老助老教育的活教材,充分发挥示范带头和榜样力量的作用;三是对学生进行敬老孝亲教育,集中开展以推进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让敬老孝亲的传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亮点。四是提高各级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对农村养老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认识其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经常开展敬老文体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把“孝心献父母、爱心敬老人”的基本要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中,转化为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

二、更新思想观念,尝试新的养老模式。当前需要更新三个观念——

第一,转变单纯的物质供养的思想,树立物质供养和精神赡养并举的观念。对老人除了物质上的赡养外,还有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我县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得到解决之后,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已上升为新的需求。精神需求包括亲人的关怀、陪伴,有人帮助排遣孤独感;社会的承认,让自己感觉没有被时代抛弃;有活动场所,有伙伴或玩伴。但是有的子女重物质赡养,轻精神慰藉,认为从物质上、经济上供养好老人,让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就行了,老年人的精神得不到慰藉等。因此,要提高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就必须解决其精神需求问题,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老年人需要。

第二、转变单纯家庭养老的思想,树立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举的观念。家庭养老模式在今后很长时期内还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我们要看到它所存在的不足,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一是强化家庭依法赡养老人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赡养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是做好家庭赡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针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建立一批适合老年人活动的设施,健康老人进老年活动中心,五保老人进敬老院,病残老人去日间照料中心或托老所。三是尝试新的养老模式,对我县很多村镇已经悄然兴起养老基金会加以扶持,使之规范。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或村组,从集体积累中列支养老基金,对已进入老年的农民按月支付一定的养老金,建立起范围较窄、标准较低的农民退休养老制度。

第三、转变单纯道德约束的思想,树立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并举的观念。敬老孝亲中的道德约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道德制约并不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光靠个体自觉性、人性良知和群众舆论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加以约束。我县目前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制度,尽管还不够完善,但毕竟有了开端。如莲塘坳乡南水村规定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入党,不能当组长,不能评先进、评劳模,全村敬老孝亲蔚然成风。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普遍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把子女的赡养责任用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可以把子女赡养父母责任与义务列入村规民约,并与村民的实际经济利益挂钩。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把赡养和孝敬老人作为家庭美德的重要评判标准。

三、列入发展规划,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把老龄工作、敬老孝亲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规划的具体内容是:建设攸县老年公寓,做好调研、选址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动启动;二是扩大县城的光荣院,各乡镇的敬老院的收养能力,提高“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比例。使农村“五保户”除自愿投亲靠友供养外,基本上实现以乡镇敬老院为主的集中供养,将乡镇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以保证供养对象有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三是把“一院两中心”(敬老院、健康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列入政府办事序列,可以先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然后推广全县,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四是强化财政投入机制,把老龄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各乡镇确定一定的经费列入老年活动预算。

下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现状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现状摘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健金的农村养老体系由自养层次和公共层次构成,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都在其中各......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阳素瑶 船山学院2012级护理一班 20129810109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

    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基于广西象州县罗秀镇大三岔村的调查中文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农村养......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谢筱勐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如何解决老龄人口赡养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为此,对如何解......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汉语言1001冯细玲 201063120117 人宗师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

    老年人养老论文

    老年人疾病与老年人养老关键词疾病防治社区养老 共同参与 摘要人们将生理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人称为老人。一个国家六十岁或六十五岁老年人口数若达到总人口数7%~10%的话,我们......

    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范文]

    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提要: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

    广州农村养老情况及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广州农村养老情况及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以白云区黄边村为例[导语]随着广州市社保规划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而农村社会养老政策作为社保推进的重头戏,越来越受到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