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山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2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当前山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当前山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当前山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

关于当前山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

金若水 李代达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山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我们法制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在山区基层农村工作多年的切身体会,对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封建思想的残留——农村法治的思想障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人治而藐视法治,漠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习惯“人治”来管理社会事务,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导致大量的法律法规在农村被“宗法”、“土政策”所规避,众多纠纷游离于法治的监控之外,藐视法治、漠视权利、崇尚权力等在农村社会生活中还较为盛行。

2、农民法治主体的不足——农村法治的主体障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农民在自身权利遭受侵害时,不能正确地反映诉求,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要么浑然不知,以“法盲”形态出现;要么畏于权势,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而不顾,“以暴制暴”,甚至导致违法犯罪。二是农民法律知识缺乏。有的农民无视法律,排斥法律权威,崇尚“无讼有德”、“权大于法”,导致出现一些刑事案件“和解”现象以及采取越级上访、聚众上访、围堵政府机关来解决问题等现象。

3、农村管理体制的残缺——农村法治的环境障碍。当前,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使农村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农村法治难以推进。一是现行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体制特征是政出多门,多头领导,职责不明,看似重视,却往往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是其真实的写照。特别是基层政府,有责无权,指导不力,服务不够,管理松散,尤其对乡镇“两所一庭”管理放任,延缓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二是由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宅基地建房等利益问题上呈现不调和性,导致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三是涉农行政执法的不规范、涉农司法的不公正和涉农维权的艰难,“人情案”、“创收案”还依然存在,农民工维权举步维艰,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形象,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法律权威的看法,部分群众甚至对民主法治丧失了信心。

4、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法治的物质障碍。农村法治的基础就是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状况决定着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农村法治的演进。当前,由于土地征用制度的随意性,征地补偿范围狭窄,计算方法不够科学,不大考虑区位差异,导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土地产权不完整,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和经营的积极性,使农民的财产权益受到较大侵害和剥夺,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目前部分农村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相当一部分村没有支柱产业,农村经济还相当薄弱,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导致人们对法律需求不高,对法律不够了解,许多纠纷往往只局限于村干部调解或双方自行和解。这种薄弱和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法治进程处于先天性不足和后天性障碍的状态。

5、农村民主法制的缺陷——农村法治的制度障碍。法治以政治民主为保障。当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形同虚设,在多数农村几乎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农村政治民主在实践中尚有较大的缺陷,这已成为农村法治进一步推进的障碍。一是基层政权对村民自治的“过度侵蚀”,乡镇政府等往往无视村民自治制度,进行“权力干涉”,使村民自治的民主制度无法真正实现。二是村民委员会议事、决策、选举的民主程度不高,村民民主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村支两委关系不明确,对村干部没有硬性约束,使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成为村干部说了算,无法真正体现政治民主的本意,导致出现“贿选”、“家族控选”、“一言堂”等不和谐现象。三是农村“四民主、两公开”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行不规范,难以执行,制约了民主法治的进一步推进,等等。

二、加强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思想认识,增强法治意识。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涉农部门要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必须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到事关农村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高度来认识,明白推进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事关农村工作全局,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为村级政权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使之真正成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坚强后盾;必须在工作中坚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工作的水平。二是农村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做好当前及今后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切实转变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想,增强法治意识,特别是村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治”,二者不能偏废,也不能有任何动摇,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堡垒”、“法治堡垒”、“战斗堡垒”作用,以此带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

2、加强普法教育,培育农村法治主体。一要更新观念,促使农村普法教育呈现新特色。农村普法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农民渴望什么,就送给什么,最需要什么,就宣传什么,重点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服务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农村普法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整合资源,促使农村普法教育得到新发展。要整合职能资源,强化并规范基层涉农部门工作职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行政执法、司法公正等法制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普法教育的社会效果。要整合人才资源,组建由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行政执法

人员、法官、警官和检察官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开展经常性的“送法下乡”活动,变“法律下乡”为“法律驻乡”。要整合阵地资源,充分发挥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室、电视广播、墙报标语等积极作用,把法治文化和法律知识送给农民。三要创新载体,促使新农村普法教育新成效。要创新宣传形式,选择农民最喜爱、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寓教于乐。如常年开展的“三下乡”等活动都是很好的宣传载体。

3、加强依法行政,营造新农村法治环境。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建设体系。建议推进司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级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科学界定职权范围,真正做到司法为民、执法为民,逐步形成既有利于发挥整体执法效能,又体现权力制衡的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保证行政执法规范、司法公正的配套制度和措施。要重点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错案追究制和部门执法公示制度等,加大行政执法、公正司法力度,确保司法公平、公正及行政执法规范有效,不办“人情案”、“创收案”,树立法律的权威性。要加强行政执法、司法人员的素质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规范行政执法、公正司法行为。三要强化监督,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要定期对执法、司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执法违法、有法不依行为。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权、处罚权、司法权、裁决权等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强化对重大事项的听证监督和重大案件的个案监督。要把党的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四要加强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贯彻执行规范政府公共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建议加强乡镇政府的职权,实现权责一致,强化“两所一庭”建设与管理,积极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确保农村社会的平安与稳定,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强经济建设,夯实农村法治基础。一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维护农民权

益。农民拥有的最大资产是土地,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民脚下的土地。因此,要改革现有土地征用制度,让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允许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要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征地的范围,划清“公共利益”与“国家建设”的区别,制约政府滥用征地权力,规范征地程序,改变征地补偿办法,完善征地补偿标准。要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权性质,使农民对土地拥有处分权、转让权、抵押权。二是调优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牢固树立农产品就是商品的观念,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吸收力和竞争力,要根据市场需求调优农产品,市场需什么,农民供什么,市场越紧俏,农产品越能体现商品价值。要全方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用标准化手段为提高麻阳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着眼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等深层次矛盾,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加强法制建设,构筑新农村法治保障。一要制度规范干部权限。要严格规范人权。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农村民主选举的领导,确保村委会成员必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不能由村支书、甚至党委政府指派说了算。要严格规范财权。健全村务、财物公开制度,凡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务,如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最低生活保障等,应按时向村民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成立村务、财物监督小组,积极监督村务、财务情况,设立一个额度,超过额度需经财务监督小组批准才能支出,变“村官自治”为“村民自治”。要严格规范物权。在村级事务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村里大事难事重要事,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会议提出解决方案,交三套班子联席会议讨论,最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确保村民的参与权和管理权。二要完善并规范民主自治与民主管理。要在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建立健全《村务和财务公开制度》、《村

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重要村务、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村委会干部工作守则》、《村委会干部责任制》、《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这些规章制度既管“村官”,又约束村民,既是村干部依章理事的依据,也是广大村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有力保证,从而进一步规范干部和群众的行为。三要完善我国涉农法律制度建设。建议加强我国农业立法,既要考虑支持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的远期立法,如制定《农业投资法》,明确农业投资来源渠道、投资方向、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业投资增长机制;又要考虑惠农、扶农和护农的近期立法,如制定《农业补贴条例》,明确农业补贴范围、资金来源和补贴方法等。同时,为适应入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积极清理涉农法律法规,做到废、改、立并举。

(作者单位: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调查思考

[摘要]:基层民主是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意义重大。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准确把握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现状,我对邵阳县部分乡镇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系统地作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基层民主 法治建设 调查思考

近几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兴盛开之中潜伏危机,阳光之下也有阴影“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应当看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仍然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不仅关系到邵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还直接影响着邵阳县整体形象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推进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我于2010年10月18日至2010年11月8日,对邵阳县22个乡镇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别听取了乡镇、场,主管工作的领导以及部分村民的情况意见,召开了8个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部分乡镇、场、村、组党员以及相关领导和人员等,共130多人次。并组织11个乡镇128名村民作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背景下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工作成效

邵阳县地处湘中偏西南,是邵阳市的南大门和西大门。全县总面积1993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场,总人口98万人口,651个行政村,4589个村民小组。我县自1999年来设立村委会,全面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100%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至2009年4月7日,已有478个村党组织、246个村委会顺利选举产生了

新一届

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加优化,基本实现了农村基层群众依法有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强化了村民民主自治力度。

1、从思想建设层面上看: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 邵阳县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到事关农村工作大局和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明确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想,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为促进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全县从3月开始开展农村法律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基层选举法律法规。<<邵阳县报>>用4个版面刊登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印20多万份发放到每家每户,掀起了学习村委会选举法律法规的热潮。并且利用电视,电台、手机短信等做为普法工具,做到“电视有像、电台有声、手机有信”,今年发送了有关村委会换届选举法律知识的手机短信18万多条。同时在电视、电台、报纸开辟了普法节目和栏目,通过身边案例普及法律知识,广大村民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信件积极参与,提高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从制度建设层面上看:村民自治法治化水平提升

近年来,邵阳县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全县农村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县各农村依法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多项制度,让村民参与决策管理和实施监督,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邵阳县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紧密结合,目前已有93个自然村按“九条标准”和“七个一”要求通过验收。该县的黄亭市镇大河村,认真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依法抓好“两委”工作规范化、村务公开制度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完善了村民自治运作机制,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五峰铺镇的一些村、组,将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民公约、守则和各项管理制度,村、组干部的工作职责、考核内容、收入、报酬分配方案和各村小组的出租土地、仓库、厂房等承租、承包以及资金收入的详细情况等印成小册子,发到每个家庭,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也便于监督各承租、承包户自觉履约。郦家坪镇的成天堂村民委员会,在村党委的领导下,围绕推进建设“富裕成天堂、和谐成天堂、文化成天堂、生态成天堂、法治成天堂”工程,加强制度建设,诚心为村民办实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赢得了村民的拥护。

3、从队伍建设层面上看:农村法律服务水平提高

近几年来,邵阳县农村基层法治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律师、公证等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五峰铺镇通过集中授课、举办讲座、法庭旁听、调解知识考试等形式加强对村级调解员培训,开展融法、理、情为一体的调解疏导工作,2010年以来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37宗,把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化解于基层。黄亭市镇冷水村委会等5名兼职调解员从2009年3月1日正式上岗,其薪酬由基本工资和办案补贴构成,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其调解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全县基层法律服务所2010年协助基层处理社会矛盾纠纷673件,提出司法建议224条,被采纳387条,担任法律顾问238家,已成为基层政府、村委会、村小组身边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好帮手”。县城塘渡口镇将全镇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基本情况及通信联系方式整理成册下发各村,并深入宣传发动,全镇34个村委会聘请了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其中困难村由律师志愿者队伍无偿担任法律顾问。

4、从民主法治建设层面上看:农村依法治村初见成效近几年来,邵阳县基层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凡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能依法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支持和拥护。县城塘渡口镇白虎街街道居委会委会干部意识到发展经济离不开民主法治的保障,2009年率先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街道”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法治氛围。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实施了土地重组、旧街改造,产业调整等发展战略。邵阳县县委县政府,近几年来,加大了对县城塘渡口镇的建设投入力度,计划投入约1、2亿元用10年时间建设山水园林邵阳县县城,有力地带动和促使全县农村村集体经济及村民收入稳步增长,环境越来越现代化,为邵阳县 “三旧改造”工作的推进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新农村背景下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但受思想认识、利益驱动、固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部分村干部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认识不够高

一是部分农村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不适应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势。近年来。邵阳县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仍停留于过去的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民主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比较差。有时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意见很大。二是有些村干部错误认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就是普法。近年来,邵阳县部分农村领导干部,只强调村民知法、守法,而忽略了村民用法,致使群众学法用法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效果不理想,据调查显示,对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有10%的被调查村民错误认为就是村委会自治,有8%认为是村委会主任自治,有4%认为是村民小组长自治。

2、部分村民不依法解决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一是部分村民认为法律服务、司法手段门槛高,成本大,负担不起,信“访”不信“法”,习惯于依赖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解决问题。黄亭市镇三联村村民小组杨三中等30人多次到省、市政府集体上访,反映该村擅自扩大扩股范围,损害村民利益。虽经各级部门调查处理,仍不满意,不断组织集体上访,负面影响较大。二是在征地拆迁、山林纠纷等涉及群体利益时,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动下,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想,违法集体上访,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3、部分农村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还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邵阳县有少数村干部凭经验办事,随意性比较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大打折扣。该开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没开会讨论,只由少数人说了算。该做记录存档的没记录存档,该公开招标的工程没公开招标,该依法公开的村务没公开,从而使极少数村干部侵占村民利益有机可乘,引起村民的不信任和不满。如塘田市镇雷公村干部,在买卖山地等重大村务问题上,从不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表决,民主作风很差,引发了村民集体越级到省政府上访。据调查,有15%被调查村民反映不依法制定村规民约,有5%反映不按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4、不法势力渗入部分农村基层的管理,扰乱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并呈蔓延态势

据霞塘云乡一些村民反映,有个别地方不法势力不同程度介入农村土地招投包、农副产品流通等经济活动,通过威胁恐吓、低价下标、高价转手、垄断土地招投包;通过欺行霸市、勒索保护费、控制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利用复杂的农村社会关系作掩护,通过暴力、引诱、胁迫等手段操纵民主选举。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适应农村政制改革的新形势,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感到茫然,以致消极被动应付。第二是部分农村普法教育不到位,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据调查,有57%被调查的村民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获取法律知识的。而县级普法资源整合不足,普法经费投入不够,邵阳县电视台、邵阳县县日报、至今还未建立普法平台。有38%被调查村民认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普法、法律服务不够。第三是由于个别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打着为民争利、为民请命的旗号,借机利用农村的矛盾纠纷,组织策划并煽动不明真相的村民误入圈套,违反规定越级、多次重复上访。第四是由于农村社会关系复杂,部分党组织统筹全局的能力不强,村委会成员素质较低,使一些不法势力、宗族势力乘机制造事端,严重干扰了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和民主选举。

三、新农村背景下进一步推进邵阳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邵阳县农村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推进农村体制改革,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具有保障性作用。因此,必须把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常抓不懈。为此,提出以下工作意见和建议:

1、加强村党组织领导能力建设,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将农村普法工作提高到事关农村长治久安、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高度来认识;必须明白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事关农村工作的全局,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的作用,积极领导全村建立健全村级议事制度,制定议事规则,明确议事内容,牢牢把握村民自治的正确导向,监督规范村委会的自治行为。提高“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交叉任职率,建立健全村“两委”统筹分工制度,增强“两委”工作协调性。在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要及时通过专家授课、民主法治建设先进村介绍经验、实地参观学习先进村等形式,分批组织对村党组织以及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学有榜样、干有本领,真正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村干部科学发展观念、服务村民意识,提高依法办事、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大局观念强、发展本领多、勤政廉洁、高效为民的村干部队伍。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决克服可有可无、应付了事等错误认识,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认识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全局联动,齐抓共管,克服镇和司法、民政等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发动、引导和依靠群众,经常传授和交流经验,通过弘扬先进和鞭策后进,让民主法治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崇尚民主法治的良好氛围。

2、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夯实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法制基础 要紧紧围绕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农村实际,把增强公民的法律素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在优化传统普法宣传基础上,着力拓展县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型普法平台,致力整合普法资源,加大普法经费投入,发动律师积极参与,以群众身边的案例解读法律,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寓教于乐。针对农村普法读物“千人一面”的问题,紧密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具体案例,编印农村各类法律读本,切实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村规民约不能与法律规定相抵触,不以村规民约代替现行法律法规,又要指导村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执行村规民约,有效地实现村民自治。建议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村规民约,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好的支持,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予以修改或废除,确保法律法规在农村的有效实施,推动村民自治依法规范发展。继续深入持久地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公仆意识。

3、完善农村矛盾调处机制,保障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顺利推进 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据调查,有85%的村民遇到矛盾纠纷时主要是找村干部协调或村调解组织调解。因此,要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抓好调解的组织、制度、机制、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完善镇(街道)、村、村民小组三级调解网络,建设由法律专业人才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建立专职调解和有偿调解等有效机制,充分调动调解员的积极性。要积极发挥基层司法所、公证处、法律援助机构、综治、妇联、工会、公安、律师、人民法庭等的作用,增强调处矛盾能力,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包括群体性事件在内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4、加大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力度,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的社会治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农村不法黑恶势力,创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建议由市委政法委、公安、农业、民政和各区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市农村基层存在的不法黑恶势力情况作一次深入、客观全面的调查,依法对那些长期盘踞在镇、村,插手经济、生产生活、横行乡里,危及农村政权的不法黑恶势力团伙给予重力打击,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5、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营造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浓厚社会氛围 邵阳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任重道远,不可止步,需要积极推动和实践。建议各区要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法治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作机制,建立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指导实施的组织领导架构,积极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活动。要按照第一年发动和试点,第二年全面推开,第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要求,狠抓“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的落实。从今年起,各地、各部门要把“民主法治村”建设列入总体工作计划,纳入工作考核体系,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引导乡村治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通过“民主法治村”的建设,使民主法治建设融入各村的日常工作和村民的生产生活中,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

[1]李清渠.再论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新贡献[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

[2] 彭

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C]//彭

真.彭真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41.[3]林远山,论现代法治建设的要素,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5)

[4]张春莉,论公民行政参与,学海,2003,(6)

[5]林秋琴.试论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思想[J].桂海论丛,2004,(S2).

第三篇: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以上。因此,强化农村基层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国家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新时期,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建,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点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继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法费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党建不断加强,治安局势比较平稳。这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在经济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有的地方农民负担还比较重,有些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还比较大,一些地方的盗窃、抢劫、杀人、伤害等刑事案件比较突出,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土地征用、村委会直选,以及家庭、债务、违章建筑、宅基地纠纷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非法宗教活动也不容忽视。这对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农民群众有“四盼”,即盼富裕、盼稳定、盼公正、盼尊重。这“四盼”就是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种反映。每一“盼”都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密切相关。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抓住“村”这个环节,全面落实民主法制建设的各项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农村社会稳定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公共事业建设后遗症是新农村稳定的重要隐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新农村肌体的毒瘤。近年,党中央以解决民生为根本,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减免了农业税,实行了种植粮食及油菜补贴,10亿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但在不断建设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农村群体性事件,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及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一是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法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运行,为百姓谋利益。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一个区域的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往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工作中要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农村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现实动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大力推行问责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干部的行为,做到干部依法办事,不以权利谋私。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发现、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贯彻“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村治安秩序的犯罪活动,特别是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掉。二是要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事情的真善美,人起到决定的作用,村镇干部的素质决定着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继续解放思想,改变干部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群众的贴心人。大力推行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按正常的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乡镇。

二、农村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工作必须加强的六项制度建设之一。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历来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民主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引导农村干部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正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政策,按章办事,做好工作。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农村财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宅基地划分等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要注意双向制约,不仅要“约民”,更要“约官”。各级各部门都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村民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程序,凡是与村民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进入民主决策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保障群众当家做主。

(一)实行民主选举机制,实现村官村民选

实行民主选举,实现群众的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亲民为民之举,安民为民之道。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实行“两推一选”,即党内推荐、群众推荐、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委员、主任、副主任,实行“公推直选”,即由村民公开推荐、村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针对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不同方式选举产生,两者群众基础各不相同,导致互不“买帐”的问题,采取民主管理的办法,着力理顺村“两委”的关系,确保“两委”协调运转。村干部是老百姓自己选举的,自然信得过,村民就会齐心协力支持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就能够迅速地步入快车道。要抓好“两个规范”。即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干部行为。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加强教育引导,使村干部工作理念上由“人治”向“法治”和“德治”转变,工作方法上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要加强制度约束,制定完善《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制度》,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村民大会对规范干部行为的作用,把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公开、民主、规范”的轨道。规范群众行为:针对少数村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等问题,着力规范村民行为。

(二)要抓好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从深化村务决策机制入手,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从制度上保证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凡对关系村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的事项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本村各类经济合同完善、变更和解除,集体财产发包、处理,土地承包、税费征收、财务收支等重大村务事项,都实行民主决策。由村“两委”会议商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做到会前向村民广泛征求意见,会后公布表决结果。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前,村民代表主动征求村民的意见,让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村民。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酝酿是否切实可行。遇有重大事项,根据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提议,随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策,决定重大问题要进行票决,获得应到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通过。意见分歧较大,一时难以决定的事项,先缓议,待意见基本一致后,再讨论表决或请示上级组织裁决。实行民主决策,村干部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民主决策,体现了民意,集中了民智,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要抓好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实现村事村民管,村情村民知。要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年初,对每名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目标进行全村公示,请村民监督。年底由上级党委派人主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村党支部成员、村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综合考虑德能勤绩情况打分,评议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达到干部有压力,群众有动力,干部服务群众、群众监督干部的目的。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村务、财务公开问题,将“两公开”作为落实“四民主”的重要内容列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要将村务、财务及党务工作中不涉密的有关内容,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合作医疗、土地征用、财务收支状况、农村“两个直补”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内容进行公开对财务公开这个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公开模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内容”以提高财务公开质量,增加工作透明度,强化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约束。这样,可以有效密切干群关系,激发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推进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只有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才能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

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教育

首先要抓好村级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党建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种形式,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法制意识,提高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其次,要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按照与阶段性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专项工作相结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联户组织送法上门、电视广播专栏以案说法等灵活形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用法护法。第三,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抓手,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大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要按照“四五”普法规划要求,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充分运用各类宣传方法进行普法宣传,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重点抓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管理,落实监管、帮教和安置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要充分发挥村级关工委的作用,努力把辍学生、失学生、学校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社会闲散青少年等作为关心的重点,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和家庭的综合教育作用。结合“严打”整治斗争,继续抓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清理整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标志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农村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农民从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为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三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能不能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人和机制是两大重要因素。党领导下的农村民主治理新机制,经过不断创新、规范和完善,已经成为一套比较科学的治村好机制。有了好机制,还需要有好人,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做保障,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抓住了这个根本,新机制的运行才能有肥沃的土壤。只有好人与好机制实现有机的结合,才能开创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又概括出“五个好”的建设目标,即: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培养锻炼一支好的队伍;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这“五个好”中,最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尤其是要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有了好班子、好支书,还要选好一条带领群众致富的好路子。这在当前显得很重要。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不少:一是许多后进村一般都地处偏僻地区,条件差,基层干部观点滞后,思想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式,转化难度大。二是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村级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方法和手段滞后,与村民之间缺泛沟通。三是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存有一定问题,发展新党员任务很艰巨。近几年农村新经济组织大量发展,而党的工作跟不上,有的至今还是空白点。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因势利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和完善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我们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乡镇工作发展的整体规划,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在基层有人抓能落实,要大力加强派出所、法庭、司法办等基层政法组织的建设,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治保调解会等配套组织建设。切实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的落实,使其真正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要重点把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班子建好,同时要选准、配好治保会和调委会主任,只要他们“两个人”真正负起责任来,许多治安问题不出村就能解决。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运用民主法制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这个重要讲话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领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第四篇:当前如何做好民主法治村建设

当前如何做好民主法治村建设

摘要当前如何推动以“四民主两公开”(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为内容的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我们法制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 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结合基层工作多年,对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民主 法治村 建设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推动以“四民主两公开”(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为内容的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我们法制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在基层农村工作多年的切身体会,对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推动以“四民主两公开”(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为内容的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我们法制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在基层农村工作多年的切身体会,对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封建思想的残留——农村法治的思想障碍。有的农村干部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人治而藐视法治,漠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习惯“人治”来管理社会事务,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导致大量的法律法规在农村被“宗法”、“土政策”所规避,众多纠纷游离于法治的监控之外,藐视法治、漠视权利、崇尚权力等在农村社会生活中还较为盛行。

2、农民法治主体的不足——农村法治的主体障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农民在自身权利遭受侵害时,不能正确地反映诉求,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要么浑然小知,以“法盲”形态出现;要么畏于权势,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而不顾,“以暴制暴”,甚至导致违法犯罪。二是农民法律知识缺乏。有的农民无视法律,排斥法律权威,崇尚“无讼有德”、“大于法”,导致出现一些刑事案件“和解”现象以及采取越级上访、聚众访、围堵政府机关来解决问题等现象。

3、农村管理体制的残缺——农村法治的环境障碍。当前,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使农村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农村法治难以推进。一是现行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体制特征是政出多门,多头领导,职责不明,看似重视,却往往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是其真实的写照。特别是基层政府,有责无权,指导不力,服务不够,管理松散,尤其对乡镇“两所一庭”管理放任,延缓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二是由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宅基地建房等利益问题呈现不调和性,导致许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三是涉农行政执法的不规范、涉农司法的不公正和涉农维权的艰难,“人情案”、“创收案”还依然存在,农民工维权举步维艰,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形象,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法律权威的看法,部分群众甚至对民主法治世丧失了信心。

4、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法治的物质障碍。农村法治的基础就是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状况决定着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农村法治的演进。当前,由于土地征用制度的随意性,征地补偿范围狭窄,计算方法不够科学,不大考虑区位差异,导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土地产权不完整,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和经营的积极性,使农民的财产权益受到较大侵害和剥夺,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目前部分农村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相当一部分村没有支柱产业,农村经济还相当薄弱,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导致人们对法律需求不高,对法律不够了解,许多纠纷往往只局限于村干部调解或双方自行和解。这种薄弱和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法治进程处于先天性不足和后天性障碍的状态。

5、农村民主法制的缺陷——农村法治的制度障碍。法治以政治民主为保障。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形同虚设,在多数农村几乎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农村政治民主在实践中尚有较大的缺陷,这已成为推进法治村的一道障碍。一是基层政权对村民自治的“过度侵蚀”,乡镇政府等往往无视村民自治制度,进行“权力干涉”,使村民自治的民主制度无法真正实现。二是村民委员会议事、决策、选举的民主程度不高,村民民主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村两委关系不明确,对村干部没有硬性约束,使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成为村干部说了算,无法真正体现政治民主的本意,导致出现“贿选”、“家族控选”、“一言堂”等不和谐现象。三是农村“四民主、两公开”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行不规范,难以执行,制约了民主法治的进一步推进,等等。

二、加强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思想认识,增强法治意识。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涉农部门要站在农村和谐稳定的高度,必须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到事关农村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高度来认识,明白推进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事关农村工作全局,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为村级政权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使之真正成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坚强后盾;必须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村务、财务两公开,即:“四民主两公开”,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工作的水平。二是农村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做好当前及今后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切实转变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想,增强法治意识,特别是村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治”,二者不能偏废,也不能有任何动摇,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堡垒”、“法治堡垒”、“战斗堡牟”作用,以此带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

2、加强普法教育,培育农村法治主体。一要更新观念,促使农村普法教育呈现新特色。农村普法教育,不能眉毛胡了一把抓,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农民渴望什么,就送给什么,最需要什么,就宣传什么,重点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芙的法律法规,把服务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农村普法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整合资源,促使农村普法教育得到新发展。要整合职能资源,强化并规范基层涉农部门工作职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行政执法、司法公正等法制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普法教育的社会效益。要整合人才资源,组建由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行政执法人员、法官、警官和检察官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开展经常性的“送法下乡”活动,变“法律下乡”为“法律驻乡”。要整合阵地资源,充分发挥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室、电视广播、墙报标语等积极作用,把法治文化和法律知识送给农民。三要创新载体,促使新农村普法教育新成效。要创新宣传形式,选择农民最喜爱、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寓教于乐。如近年长期开展的“三下乡”等活动就是很好的宣传载体。

3、加强依法行政,营造新农村法治环境。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建设体系。建议推进司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级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科学界定职权范围,真正做到司法为民、执法为民,逐步形成既有利于发挥整体执法效能,又体现权力制衡的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保证行政执法规范、司法公正的配套制度和措施。要重点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错案追究制和部门执法公示制度等,加大行政执法、公正司法力度,确保司法公平、公正及行政执法规范有效,不办“人情案”、“创收案”,树立法律的权成性。要加强行政执法、司法人员的素质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规范行政执法、公正司法行为。三要强化监督,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要定期对执法、司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执法违法、有法不依行为。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权、处罚权、司法权、裁决权等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强化对重大事项的听证监督和重大案件的监督。要把党的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四要加强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贯彻执行规范政府公共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建议加强乡镇政府的职权,实现权责一致,强化“两所一庭”建设与管理,积极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确保农村社会的平安与稳定,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会环境。

4、加强经济建设,夯实农村法治基础。一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农民拥有的最大资产是土地,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民脚下的土地。因此,要改革现有土地征用制度,让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允许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要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征地的范围,划清“公共利益”与“国家建设”的区别,制约政府滥用征地权力,规范征地程序,改变征地补偿办法,完善征地补偿标准。要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权性质,使农民对土地拥有处分权、转让权、抵押权。二是调优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牢固树立农产品就是商品的观念,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吸收力和竞争力,要根据市场需求调优农产品,市场需什么,农民供什么,市场越紧俏,农产品越能体现商品价值。要全方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用标准化手段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着眼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等深层次矛盾,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加强法制建设,构筑新农村法治保障。一要制度规范干部权限。要严格规范人权。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农村民主选举的领导,确保村委会成员必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不能由村支书、甚至党委政府指派说了算。要严格规范财权。健全村务、财物公开制度,凡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务。如: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最低生活保障等,应按时向村民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成立村务、财物监督小组,积极监督村务、财务情况,设立一个额度,超过额度需经财务监督小组批准才能支出,变“村官自治”为“村民自治”。要严格规范物权。在村级事务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村里大事难事重要事,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会议提出解决方案,交三套班子联席会议讨论,最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确保村民的参与权和管理权。二要完善并规范民主自治与民主管理。要在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建立健全《村务和财务公开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重要村务、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村委会干部工作守则》、《村委会干部责任制》、《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这些规章制度既管“村官”,又约束村民,既是村干部依章理事的依据,也是广大村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有力保证,从而进一步规范干部和群众的行为。三要完善我国涉农法律制度建设。建议加强我国农业立法,既要考虑支持农业发展,提升农竞争力的远期立法,如制定《农业投资法》,明确农业投资来源渠道、投资方向、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业投资增长机制;又要考虑惠农、扶农和护农的近期立法,如制定《农业补贴条例》,明确农业补贴范围、资金来源和补贴方法等。同时,为适应入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积极清理涉农法律法规,做到废、改、立并举。

考核组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村的台帐需要进一步加以充实,特别是要将开展普法宣传的图片资料反映在台帐中。二是要在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角多增加点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读本、宣传手册,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接收法律知识;三是要继续抓好和深化区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并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而努力。

第五篇:关于南江县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关于南江县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青理东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缘,陕西南侧,辖48个乡镇、522个村、2411个村民小组,幅员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现有党员19573名,建有基层党委62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1059个。回顾南江县法治建设的进程,我们深深感到,推进法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同样在农村,要想在农村形成一种法律理念,任重而道远。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问题。笔者在对全县各乡镇进行民主法治建设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南江县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在一些偏远乡镇,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薄,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较低

意识淡薄法律素养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狭义的理解法律;认为只要自已没有杀人放火、抢劫强奸就不会触犯法律,没有必要去学法,更谈不上用法,殊不知法律不仅调整刑事犯罪关系,还涵盖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二是不知道自已的行为是否违法在自已;对一些合理的利益诉求采取激烈的,甚至对抗的方式来表达还不以为然,说明在广大农村虽然经过近二十年普法,但仍然有很多农民对法律认识不深,了解不足。

(二)农民参政议政意识不强,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对政治不感兴趣,对自由、人权、民主这些词汇更感陌生,觉得这些东西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参政议政是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职责。农村选举在个别地方流于形式,甚至拉票贿选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村务管理方面,只要与己无关,从不过问,缺少集体感和大局意识,缺乏参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极少数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上独断专横,暗里利用村组织名义中饱私囊,侵害集体利益,坑害农民群众。

(三)少数地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在基层农村,为数不少的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优亲厚友,无视群众利益,非法敛财,甚至对群众打击报复,以上种种现象成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拦路虎。在当今农村,还存在少数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以权代法、以言压法的现象,这些都损害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在乡村社会难以贯彻执行,影响了法治建设在农村的进程。

(四)有关农村、农民的立法还不够完善

目前在有限的农业法律中绝大部分是属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同样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也属这一性质,如《土地复垦规定》、《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森林法实施细则》、《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等。农业立法单一,覆盖面窄,与农村领域广泛、农业经济关系错综复杂对农村法制建设要求极不协调和适用,导致许多领域无法可依,制约了加快农村法制进程。

二、农村法治建设的策略思考

进一步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关键是靠党的领导,主体是农民,法律是准绳,而各级人大和政府则须要提供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切实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使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在法治化的道路上相互促进;切实指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从而以法律武装农民群众,培养出千百万知法守法的新农民,形成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力量。切实发挥各级人大的立法机关作用,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立法工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法制保障,从而推动农村各项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使全县农民在思想上认识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是搞好农村民主法治工作的根本前提。在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治”,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实力与民主法制同步发展,不能有丝毫偏废,也不能有任何动摇;发挥党的思想领导与组织领导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把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民主的堡垒”、“法治的堡垒”、“战斗的堡垒”,以此带动农村法治建设的稳步实施。乡镇党委政府还必须为村级政权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真正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坚强后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工作的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村两委干部的法制培训工作。应充分利用党校,举办基层农村干部法制培训班,集中时间对农村干部分期分批进行轮训,也可以以会代训,或结合工作实际举办相关的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应承担起首要的责任,切实做好农村干部的法制培训教育工作。调动农村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对农村干部的学法培训状况进行考试考核,把学法成绩作为基层农村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促使农村干部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和管理村务,推动农村的法制建设进程。

在宣传形式上,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践证明,结合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以案说法,最易为农民所接受。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栏、地方电视台、网络、学校、农贸集市等,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栏,设立法律咨询点,调解各种民事纠纷,并抓住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加强农村的法律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是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工作的必要举措。首先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的执法力度,必须确保农村行政、税收、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是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立起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以保证各项涉农法律的严格执行和涉农法律问题的迅速合理解决。我们可以在县级人民法院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在每一个村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农村法律服务咨询专门人才,建立和健全农村法律咨询和服务系统。我们可以实行定村负责的原则,保证培养出来的法律人才有用武之地,使各项法律走进农村,走进农户。每个村子都有了自己的法律服务人员后,就可以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打官司难,法律咨询难的问题,同时也使农村地区的法治化有了人才基础。同时,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要为村委会的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协助农村基层组织依法处理好本区域经济和社会事务,帮助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帮助农民群众同各种坑农害农和践踏损害农民民主权利行为作斗争,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加快对新型农村干部的培养,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管理与教育。

农村各项工作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之后能否取得进步,干部是关键。在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村级干部工作的好坏,村级干部民主法治观念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项

工作能否取得全面的进步,因此培养大批重民主、讲法治,能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的村级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各种喜闻乐见、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对原有农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民主法治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头人;真正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路人;成为领导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成为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老实人,以保证农村民主法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可以利用当前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好时机,从各级各类大专院校中选拔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直接到农村服务,让他们在广阔的农村去施展他们的抱负。他们丰富的理论水平可以得到实际的发挥,此举有利于提高村级领导的领导水平、知识水平和民主法治水平,并且还可以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速推进农村基层法制进程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它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促使村民自治工作全面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南江县委书记

下载关于当前山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当前山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主法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民主法制的演变进程: 1、民主革命时期: ①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 ②中共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反对国民党***,主张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

    对当前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对当前山区农村宣传思想的几点思考宣传思想是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层农村的宣传思想在党的整个宣传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对当前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文章标题:对当前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基层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党的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邓......

    对当前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对当前山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基层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党的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邓......

    解析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略论一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略论一 敬元沭 在法学家眼中只有法理没有法律,在执法者手中只有法律没有法理,普法者的使命是......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把扩......

    民主法治村建设

    坚持依法治村、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记xx镇xx村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 一、村情基本概况 xx村地处xx镇西部山区,村委会所在地海拔1800米,为典型的半山区。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辖区......

    如何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按照苏州市吴中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度法治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今年3月至5月期间,我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先后几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