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在这次农村工作会议上讲三个问题:
一、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05年,是“十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一年,也是农村经济工作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在运行方式上求突破,在统筹协调中谋发展,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继续保持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0元,比上年增长10%。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生产经受早春多雨低温、局部冰雹、部分内涝及饮马河流域洪涝等多重危害,粮食产量实现94.5万吨,达到了阶段性水平。
结构调整稳中趋优。农村经济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6:35:39,粮经比例调整到8:2,优质粮面积明显增加,订单面积达到10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2.5%,共建科技园区215个,争得国家及长春市级以上的牌证共85块。
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90个,新建“四个一”标准社260个,新增各类规模养殖户1000余户。全市生猪发展到120万头,同比增长19.35%;黄牛发展到46万头,同比增长13.33%;家禽发展到2300万只,同比增长16.3%。同时,围绕畜牧业发展和新型能源建设,全市共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49个。
劳动力转移强力推进。全市农村26.6万劳动力实现转移22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2%,预计全年可创收9.8亿元,人均增收1380元。劳务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5%,成为农民收入增长中最强劲的部分。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市新建、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新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16.9亿元,到位资金6.3亿元;续(扩)建项目77个,新增投资7.2亿元。
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我市天景集团被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结束,带动了我市粘玉米产业发展,播种面积达到6000公顷;金锣肉制品、跨海制药、大禾食品方便米饭项目也已通过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评审。
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完成粮食企业改制28户,实现了乡财县管,完善了农村站办所改革,参加改革1893人,有712人实现竟争上岗。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及补植面积3.5万亩,栽植苗木68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0.5%,实现连续22年无森林火灾目标;完成了牛头山水库除险加固、饮马河灌区节水配套与改造、饮马河白家护岸、柴福林水库应急渡汛项目等四项工程的建设;新增农机(具)2,800台(套),农机整地、播种面积达10万公顷。
总之,2005年农业的好形势,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第一年。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目标要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启动实施五个方面进行了明确阐述;要求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开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重点抓30个乡镇、1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内容包括规划布局、改造内容、建设标准、相关政策、组织领导、实施步骤。总体时间要求是:3月底前,完成方案制定,搞好布局选点,确定建设内容,明确相关政策;4月底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5月底前启动实施试点;10月底基本完成100个村阶段性改造任务,2年内完成30个镇改造计划。为了增强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了解,我这里讲三点。
(一)要增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和根本途径。有利于解决农村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的体制障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农村干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促进农村全面繁荣。
2、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当前,我市“三农”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低,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共财面向农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资源环境持续恶化,村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农民素质总体上不高,小农意识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弱。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社会力量,统筹城乡资源,缩小城乡、工农、区域间差别,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3、新农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公共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近几年,中央内政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同时,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可行性,我们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这些新趋势、新特点、新形势,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以新发展推进新建设。
(二)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1、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努力把我省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财政实力,奠定发展基础。
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农村体制和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四是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达标工程,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
五是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层实施,防止大轰大嗡,急功近利。
六是坚持政府扶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远景目标是: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里确定利用15年的时间,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远景目标。
----生产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完备,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增加值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在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县乡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三分之一的县(市)成为经济强市,3—5个县(市)进入全国强县行列。
----生活宽裕。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工农、城乡、地区之间差别明显缩小,农村全面实现小康。
----乡风文明。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树立起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新风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村容整洁。农村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农业水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村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管理民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增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各项民主制度健全,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农民群众享有充分和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4、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围绕开发提升新产业、研发推广新技术、规划建设新村镇、培养造就新农民、构建完善新体制、建立健全新机制、培育发展新组织、拓展启动新市场。
(三)适应新形势,开展创新型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决策,我们要着力建设好创新型##农业。建设创新型农业,就是要把发展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统筹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创新能力,科技支撑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好创新型农业、创新型农村、创新型农民。重点要在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创新思维方式,在“一转多变”上寻求突破。“一转”就是要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多予”上下功夫;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统筹上做文章;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在工业化上找出路,形成一套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力的工作路数。“多变”,就是要按照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一是“粮变肉”。大力发展畜牧业,加速推进粮食过腹转化;二是“小变大”。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通过大力推进粮、牧、多、特、加、劳全面发展,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 “粗变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五是 “农变工”。通过加大对农民创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在“一策多法”上寻求突破。“一策”,就是坚决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两个重中之重”的战略决策。“多法”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采取传统创新的办法、巧用科学的办法、实际实效的办法、统筹协调的办法、政策保护的办法,千方百计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农业内部挖潜上下功夫。要把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把资源转化为效益;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农业外部拓展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多途径地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在开放联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会展经济和订单农业,加快与发达地区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推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四是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切实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三农”政策。
第三,创新经营方式,在“一化多能”上寻求突破。“一化”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多能”,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多功能金钥匙。它能够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断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最终使我国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成长性、对农户和整个行业有较强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二是切实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务系列化的生产要求,建设好##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四是高度重视品牌开发与培育。支持和帮助龙头企业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品牌开发市场,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第四,创新组织方式,在“一统多筹”上寻求突破。“一统”就是通过组织创新,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多筹”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优势和主动性,合力兴农。各级各部门都要整合本系统的资源要素,集中投向“三农”,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整合金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财政投入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整合城乡资源,实现兴农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发展机制,进一步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改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三是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三农”发展的科技创新、投入、管理和奖励机制。四是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构建适应我省现状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五是整合卫生资源,着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尽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第五,创新保护方式,在“一保多安”上寻求突破。“一保”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多安”就是要通过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达到安民、安收、安企和安定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探索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二是要切实改变农民工就业环境。要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工资足额发放;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加强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三是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要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四是要高度重视实施农业保险。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分保和再保险机制、公共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机制,通过制定农业保险减免税政策和设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等扶持手段,促进农业保险事业发展。
第二篇: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20日)
同志们: 重”。2004年到2011年,中央连续8年出台刚才,我们表彰了2010包抓联建先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进单位,签订了2011年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春节前召开的任书,特别是县政府王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了要牢固树立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重中之重”战略思想,要求把“三化同步”作为“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多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遵循,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复杂局面,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农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深入推进,“1125”农业产业化工程顺利完成;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自来水的目标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村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这五年,是全县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时期,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也是我县农村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战胜了暴雨洪涝灾害、大风降温极端天气和强雷雨冰雹等影响,保持了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对于“十一五”以及去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做好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讲三个方面:
一、深刻认识做好“十二五”和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华亭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期,做好 “十二五”和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是要从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高度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夯实农业基础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省、市也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出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意见,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认识上不能有丝毫含糊,行动上不能有丝毫懈怠,工作上不能有丝毫偏差。二是要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上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必要性。在去年召开的党代会上,我们在深刻审视县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
全县整体进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新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要把华亭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从我县发展实际情况看,截止2010年底全县人均GDP达到3900美元,工业化指数达到64.3%,城镇化水平达到42%,优势产业逐步形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条件。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我县地处山区,立地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农村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大部分乡村农民收入水平、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
解决,势必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延缓全县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全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要从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定位上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性。华亭经过多年来的发展,2007年全县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到201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成甘肃第一县。我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0%,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率先在2015年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取决于能否实现农村的小康。而目前我县农村的发展,从纵向比,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横向比,与全市其他县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要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我们要做的工作艰巨而繁重。尤其是农村消费、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水平等一些指标还没有达到小康的最低标准。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这两项工作成为制约全面小康建设的主要因素。加之全县尚有2.86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实现这一目标压力更大。因此,要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农村作为主战场,把农民增收作为突破口,把农业发展作为硬任务,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努力实现“十二五”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良好开局
今后五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一城五区”的战略布局,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以工哺农战略,全力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惠民生,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特色鲜明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突破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基础。这个思路,是在系统总结“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华亭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提出的。希望大家围绕这个总体思路,认真谋划好本单位、本部门“十二五”的工作。我感到,“十二五”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更加注重做好五个方面。
一是要更加注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近年来,我们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核桃、草畜、蔬菜、药材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截止2010年底,四大产业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也充分体现了特色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主导地位。今后,要在继续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持之以恒地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要抓住全省深入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和全市“四个百万”农业产业增收工程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张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加快建设平华路、固华路、神水路
核桃产业经济带,汭河、黑河、策底河流域蔬菜产业区,关山林缘区药材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特色产业实现适宜区全覆盖。要立足产业优势,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要更加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业基础脆弱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要以中央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契机,把水利设施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全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后河水库建设等水利工程,加快城乡防洪基础设施、汭河黑河流域治理、病险水库加固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水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修复生态的保障能力。要大力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重点突出村社硬化路、产业路的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全面实现村社水泥硬化路全覆盖、乡乡通公交和80%的村通产业路的目标。要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网供电的可靠性,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要深入推进“一池三改”沼气生态示范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到2015年,使全县60%的农户用上沼气,80%以上的养殖场(户)建成沼气工程。
三是要更加注重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发展比较滞后,农民群众生活并不富裕,尤其是关山林缘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因此,我们要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用好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体要积极探索“五条扶贫路子”。一是要积极探索观念扶贫之路,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帮助贫困户增强信心,激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积极探索技能培训扶贫之路,让贫困农户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培养致富能力,为稳定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要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之路,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四要积极探索金融扶贫之路,拓宽融资渠道,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五要积极探索医疗扶贫之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总体要求是,到2015年,稳定解决温饱人口1.8万人,贫困面下降16个百分点,为实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奠定基础。
四是要更加注重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引用本地成功范例,引导农民以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股份合作、订单、承包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规范林地和林木流转,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立健全责、权、利明晰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积极领办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促进大型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产业大户“农超对接”,构建畅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五是要更加注重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投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 “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积极支持农业农村工作。一是要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从今年开始将支农资金由年财政收入的13%提高到15%,全部用于农业农村工作。二是要树立“项目兴农”的理念,多方掌握信息,认真研究中央省市的投资导向,着手策划包装申报一批涉农项目,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争取更多的农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确保农业农村投入不断加大。三是要提高金融行业服务农村的能力,落实好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对领办和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龙头企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和贴息贷款,切实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各个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变观念,降低门槛,加大对农民群众的信贷扶持力度。四是要继续坚持县直部门、驻华单位、企业包抓联建新农村的工作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团体、各界人士以多种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开发,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的良好局面。
关于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刚才王县长已经讲得十分全面、十分到位了。在这里,我着重就几个具体问题作以强调。一是要提升产业开发的层次水平。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适宜区全覆盖”的原则和“扩量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继续抓好核桃、草畜、蔬菜、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开发。要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在抓好核桃基地规模扩张的同时,扎实开展果园管理,全面落实管护
措施,确保果园早挂果、早丰产。要以养殖小区建设为依托,继续抓好黄牛改良、玉米秸秆青贮等基础性工作,加快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力争将我县建成全省养牛大县。要抢抓国家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的重大机遇,创新经营体制,扩大蔬菜基地规模,有效增强商品生产力和市场供给力。要大力推广地膜川芎等药材栽培新技术,积极开拓药材销售市场,解决药农后顾之忧。要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年内建成砚峡利源、策底茂源蔬菜保鲜库,完成宏源畜牧公司万头肉牛屠宰及熟食品加工生产线续建工程,实现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的重大突破。二是要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围绕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完成黑河、汭河、南川河部分河段治理,实施西城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不断完善防汛减灾体系;要解决好偏远山区农户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安口镇区水质改善工程,加快建设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要加快通村水泥硬化路建设,拓宽、整修产业路,提高农村道路通达能力。要稳步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塌陷治理、移民搬迁、农村沼气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三清四化五改六有”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加快村镇、面山绿化步伐,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三是要持续推进“一园三区”示范基地建设。去年,经过有关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一园三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效益逐步显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了全县农业农村的发展。今年,基地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东华镇、砚峡乡、西华镇、策底镇、神峪乡、上关乡要继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帮建、个人承包等多种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加快进度,提升效益。农口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将项目资金向园区倾斜,共同把基地规模做大、管理做精。四是要扎实开展“五村联创”活动。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五村联创”活动,这是对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诠释,我县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今天会上下发的实施意见,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县委农办要在协调组织好活动的同时,善于发现典型,树立样板,积极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总结成功经验。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加强指导,确保达到创建的标准要求。县上将把创建活动作为季度重点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打分测评的基本依据。五是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和谐稳定,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县委、县政府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各乡镇、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准确掌握强农惠农政策,研究制定相应工作措施,抓好贯彻执行。要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坚决杜绝挪用、截留惠农资金的现象,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要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不论是哪一级组织和单位,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偏差和失误,必须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今年我们将支农扶持资金从13%提高到15%,全县各方面投入农业农村的资金将突破3亿元,县上要抢抓农时,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发挥应有效应。六是要积极探索农民教育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民群众在科技知识、致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比较经常,但在国家大政方针、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还做得不够。而我县个别村社农民群众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政府决策的有效落实。个别乡村积极向上的群众性活动开展较少,赌博等社会不良习气有所抬头。今年,我们要把农民教育工作由过去单一科技、技能培训,拓宽到党的方针政策、省市县决策部署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教育上来,增强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更好地支持乡镇工作,支持全县项目建设,自觉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宣传部、工商局、妇联等单位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美德新风进农家”、“好媳妇、好婆婆”、“十佳孝子”、“诚信农户”、“五好文明家庭户” 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不断规范思想行为,树立新风正气,逐步在农村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气。
三、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做好“十二五”和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干部,根本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要着眼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合理使用各年龄段的干部,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切实增强工作活力。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采
取万元年薪公选、下派机关干部、选派大学生“村官”等方式,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推进村级基层民主建设。要把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放在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集中突破上,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农村第一线展示才华、大显身手,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体现创先争优的成效。二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农口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在产业引导、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要有更大作为。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三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变化,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也要随之而变。要坚持经常性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基层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凝聚各方智慧,使我们的决策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更加符合社情民意。要坚持干学结合,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注重研究市场、把握市场,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以民为本,着力从农业、农村、农民最直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入手,尊重民意、珍惜民力、爱惜民财,竭尽全力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果。尤其是乡镇班子多思考本乡镇的发展,多研究干工作的方法,主动赢得上级的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确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志们,做好“十二五”和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一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足的干劲,扎实开展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
“三农”工作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顺应“三农”
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全省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各常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一、二级部门及省市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共
200
多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政府*
县长安排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第二项,请县委*书记安排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扶贫工作;
第三项,请*书记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会议既定的议程全部进行完毕。会上,书面传达了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全省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县长、*
书记分别就今年春季农业生产、农业农村工作和双联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具体、很全面、很到位。特别是
*书记站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正
宁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去年我县“三农”工作的成效,深刻指出了我县“三农”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了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强农业、富农民、美农
村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各乡
镇、各部门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吴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要靠实责任抓落实。“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全部工
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吴书记和两位分管领导的部署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双联”
行动为抓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举措,切实改进作风,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分管领导要盯紧抓牢、全力主抓,紧盯“任务书”、制订“路线图”、列出“时间表”,靠
实责任人,把办公地点下移到乡村和生产一线,进行现场办公,亲自抓落实、促进度,真正沉下去、干起来,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全力指导,既要抓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又要齐心协力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肠梗阻”问题,真正把各个层次的责任捆绑起来、力量整合起来,努力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率、按时限、快节奏地完成。各乡镇要强化力量、全力落实,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扑下身子、一抓到底,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工作任务,把时间任务账排到每一个节点,把责任包干到每一个干部、每一个环节,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抠工作进度、看工作进展,以
“三农”工作的实效为整体工作加分。
二要以点带面抓落实。实践证明,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成功经验。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处理点上突破与面上带动、巩固老典型与创建新典型、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的关系,着力解决典型带动力不强、机制不活等问题。要按照乡镇有特色、产业有典型、部门有亮点、科技有示范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优势产业开发等重点工作培育一批示范效果好、群众得实惠、带动作用强的典型,每个产业抓
1-2
个亮点工程,农口每个部门至少抓
个以上的示范样板,每个乡镇至少抓3
个以上的先进典型,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每人至少抓
个得意之作,真正以大典型带动产业大提升、基础大改善、农村大发展。在典型培育中,要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项目、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向示范点聚集,增强“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辐射能力,坚决杜绝图形式、做样子和举债建设的问题,真正使每一个典型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风向标”和“导航仪”。
三要多元投入抓落实。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农
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的大包大揽不仅给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给群众养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惯性。因此,今年要切实在健全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上有创新、见实效。要继续实行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把小项目捆绑成大项目,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县上统一调度安排,向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综合示范点倾斜,真正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要建立农民自主投入机制,在政府引导和行政推动的同时,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宣传动员工作,给群众算清楚投入账、效益账、权属账,支持和帮助农民通过贴息贷款、抵押贷款等信贷资金发展产业,引导农民舍得把产业收益投向产业滚动发展,让农民自己真正成为产业发展“主人”。要给群众讲清楚政府的扶持办法,不再是大包大揽,而是实行有选择、有限度、有条件的奖励、补助或补贴,把发展产业的主动权交给农民,让政府从帮助农民种地上有计划、有步骤的慢慢退出来。要探索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社创办企业、能人大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发展领域,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建办一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
庭农场和种养业示范点,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
四要紧盯春耕抓落实。今年开春的土壤墒情十分有利,繁忙的春耕生产已经启动。前面,*县长对顶凌覆膜、麦田
管理、烤烟育苗、栽果造林、设施蔬菜、护林防火等各项工作都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任务很明确,责任很清楚。各乡镇及农牧、林业、烟草等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其他各单位也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双联村、户开展春耕生产,解决实际困难,让农民群众看到各级干部改进作风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今天会后,分管领导要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下去,面对面督查各乡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启动情况,发现问题,现场整改,跟踪问效,既抓“盆景”,又抓“风景”,不论是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栽果、养殖、苗林、瓜菜等产业开发,都要集中力量抓出一批在全市拿得出、有影响的亮点工程来,打一场漂亮的春耕仗,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年“三农”工作赢得主动。
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现在散会。
第四篇:2012年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年*月*日
同志们:
这次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客观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成绩,全面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刚才,我们参观了***镇生态家园建设现场,很受启发,值得借鉴和推广。等会,**书记、**县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先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困难,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过去的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取得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大局和谐稳定的好成绩。粮食生产被评为全省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养殖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农产品流通等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3.4亿元,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49元,增长24.6%,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一)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1、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粮食播面132.81万亩,较上年增加5.8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5.4万亩,比上年减少0.6万亩;实收油菜面积67.1万亩,总产8.73万吨,冬季发展油菜订单面积60万亩,比上年增加35万亩;全县肉类总产达10.1万吨,出栏生猪101.47万头,肉牛2.12万头,肉羊25.25万只,家禽1797.9万羽,产蛋品6.8万吨,起水水产品4.83万吨。
2、高效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加快优势农产品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速现代农业发展。平原区葡萄、山区茶叶、丘陵区桔柚、湖区水产四大高效产业板块在规模上有明显扩大,优势更加显著。全县新扩葡萄3200亩,达到2.7万亩;新扩茶叶5129亩,达到1.05万亩;实施柑桔品改1.2万亩;新扩楠竹1500亩;新扩油茶1000亩,低改2700亩;新扩苹果柚2000亩,达到5000亩。发展鱼、虾、蟹等高效水面10万多亩,占全县可养水面的50%以上。
3、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总数达68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带动基地45万亩,吸纳就业人员79060人,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多元。
4、品牌创建取得成效。继续抓好葡萄外销宣传,在江西南昌举办了以“甜蜜的葡萄 快乐的乡村”为主题的葡萄旅游节新-23
民负担重点监控乡镇实行重点监督、全程监控。全县停止“一事一议”筹劳,规范了“一事一议”筹资,继续实行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村报刊订阅限额制和涉农收费“公示制”。
3、着力抓好移民工作。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皂市水库移民300人的安臵任务,发放已安臵皂市水库移民过渡期生活费536.48万元,2310户皂市水库移民调增资金存折卡全部发放到位。
(四)农村办点成效显著
1、农业产业有新突破。全县点村共新扩葡萄920亩,高效水面520亩,果木林2600亩,其他高效经济作物3000多亩。县委驻**村工作组扶持该村继续做大果木林文章,新建1000亩香桃基地;县委驻**村工作组在点村葡萄产业新扩320亩的基础上探索其他致富产业,培植发展金银花120亩;县委驻**村等工作组牵线搭桥,指导点村发展柑橘、茶叶、油茶、无公害蔬菜等产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2、基础设施有新改善。点村共计整修、硬化道路47.9公里,清淤沟渠26.8公里,新建和维修机埠23处,新挖、扩容堰塘107口,新建垃圾围46个,添臵路灯34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村、**村项目多、投入大、建设快;县委驻***村工作组、***村、***村除直接投入建设资金外,还努力为点村协调、争取项目。
3、农村环境有新面貌。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沿线实施“三清”整治集中行动5次,****村打造优美村庄示范户20户,全县11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各工作组支持点村共新建沼气池86座,结合沼气池建设扶持发展“猪—沼—果(鱼)”等生态模式示范户。同时引导农民植树4300余株,农村村庄绿化率和道路绿化率有了显著提高。
4、基层党建有新推进。全年点村共发展党员38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2名,村级组织后备力量进一步壮大。同时各工作组大力支持点村抓好活动场所建设,全县共验收村级阵地建设95处,启动119处,有效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环境。
在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是很脆弱,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二是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不高,除葡萄建立了从生产到销售比较系统、完善的标准体系外,其他产业基本还处于办点示范,普及程度不高,标准也较低,现在执行的都是地方和行业标准。三是农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目前我县重点培植的葡萄、茶叶等高效产业,技术服务以发放资料为主,面对面的指导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四是农村水源污染、垃圾污染、养殖污染等比较严重,整治农村环境既是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任务。五是农民负担监管不到位,村级-67
育秧面积13万亩,12个水稻主产乡镇分别要办好1-1.5万亩集中育秧示范点。二是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12个主产乡镇分别建好一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全县推广机械插秧面积8万亩以上。三是全力开展高产创建。在切实抓好省农业厅安排的乡镇整建制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基础上,各主产乡镇要创办一个5000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示范片,村级要创办一个500亩以上示范片;非主产乡镇要创办一个1000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示范片,村级要创办一个100亩以上示范片。四是认真实施“种三产四”项目和“湘米工程”。在***等12个乡镇搞好10万亩超级稻的推广种植。农业部门要发挥纽带作用,搞好配套服务,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完成2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订单任务。五是努力发展旱粮生产。各乡镇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小麦、玉米、高粱、红薯等旱粮作物,力争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小麦等春粮12万亩,玉米等夏秋旱粮13万亩。***等山丘区乡镇要开展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示范面积5万亩以上。六是加强核心粮农建设。在粮食主产区搞好土地流转试点,培植粮食生产大户,今年要培养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00个以上。同时,稳定“双低”油菜种植65万亩、棉花28万亩,出栏生猪103万头。
3、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按照“六个一”的模式,制定和完善水稻、蔬菜、柑橘、葡萄、茶叶、生猪、家禽、水产品八大产业技术规范,保证各个生产环节都有标准,并相互衔接。加
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标准建设葡萄、水稻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对虾、柑橘、茶叶、蔬菜等县级标准化示范园区;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农残检测;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基础,以葡萄、茶叶、苹果柚为重点,引导和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系列标准认证和管理,培育一批具有区域产业优势、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名牌农产品,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以上。
4、突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抓住今年关键之年,认真谋划,严格遵循总体规划设计,整合项目资金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倾斜,加快推进示范区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环境整治、宜居村庄、乡风文明五大工程,核心区年内基本建成。同时,大力推进乡镇现代农业小区建设,以农村办点为抓手,不断创新机制,内联外引,按照核心区模式,年内各乡镇至少要办1个现代农业小区示范样板,***等环***周边乡镇以及**等新207国道沿线乡镇,建成至少2个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5、加强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出台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文件,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争取每个乡镇新发展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的申报、审核制度,加强对示范项-1011
2、大力开展植树造绿。年内造林4万亩以上,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发动每个农户植树10株以上,每个村民小组植树100株以上,每个村植树1000株以上,每个乡镇植树1万株以上,重点绿化集镇街道、交通要道和沟港渠道,通过2-3年努力,在全县看不见光头山、光头路、光头渠;实施第二轮城市生态公益林造林,今年完成植树2万株;继续实施封山育林,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
3、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禁养、限养和新上项目准建制度,禁止在县城居民区、工业园区建设畜禽养殖场;****七个乡镇为限养区域,不再发展新的养殖场,并对现有的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新技术,年内办好40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示范样板;严格落实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畜禽散养户,采取扶持建设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循环模式和立体养殖模式,促进种养业的有机结合。全年压减珍珠养殖面积3350亩,确保明年珍珠养殖退出我县。
4、加快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制定镇村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禁止乱建房屋、滥占耕地和破坏生态环境。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户集中建房。推行“拆旧建新”,逐步消除农村“空心房”。抓好
示范带动,加快建设一批人口相对集中、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村庄和中心村镇。
(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三农”工作活力
1、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为核心,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体系,不断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及时调处和解决农村土地承包中的各类纠纷。
2、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贯彻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搭建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行为,确保流转规范有序,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权。
3、不断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突出抓好灾害防控体制建设,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狠抓物资储备、设备检修和除险加固,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强化全面免疫检疫,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积极扩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抓好农业保险参保扩面,提高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五)规范基层服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1、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健全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健全监督体系。加强村级财务委托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建立起高效、统一的村-1415
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促进村级各项管理规范化。
5、抓好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形成一批农村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创建精神文明。结合农村清洁工程,重点开展文明卫生、致富能手、道德模范、新农村建设标兵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年帮助点村组织开展各类新农村建设专题活动2次以上。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要组织机关干部与点村群众“结穷亲”,要组织后盾单位开展以送惠农政策、送支农物资、送医疗卫生、送科技文化、送组织温暖为主要内容的“五送下乡”活动,把点村变成部门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基地。
三、加强责任,强化措施,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各项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到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早部署,靠前指挥,全力保障各项工作一以贯之。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党的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入上动真格,在落实任务、强化指导、加强监督上下功夫,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把主要精力放到“三农”工作上来,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建设不减速。县直各部门要主动为“三农”
工作搞好服务、当好后盾;县委农村工作部要加强综合协调,农口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二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在尊重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方法。加强办点示范。农村工作要由一般号召、平衡推进,转向政策倾斜、重点突破,通过办点带动大面,通过办点打开局面。农口各部门要按照“围绕规划办大点,整合项目办亮点”的要求,在全力抓好市县示范点的同时,结合自身业务,办好工作亮点。加强政策激励。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事物,要深入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加强项目整合。徐守盛省长在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对“三农”扶持政策、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改变过去政策、资金散见于各个部门,投资就像“撒胡椒面”的状况,做足整合文章。县里已成立涉农项目整合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农村工作部牵头,从整合规划入手,对所有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统筹使用,争取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大的成效,各有关部门要全力配合,不打折扣,不讲价钱。
三要强化督导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委农村工作部要围绕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组织开展多种督查活动,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正反典型,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公开曝光。今年要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农村环境整治、植树造林、高效产业示范、水利建设、动物防疫、防汛抗灾、农民负担监管等八-1819
第五篇: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 世 华(2010年2月2日)
同志们:
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省、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突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落实各项农业提质增效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将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
下面,我就做好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讲两方面意见:
一、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战线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战胜了多重自然灾害,大力挖掘增收潜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粮豆薯总产实现2.88亿公斤,农业总收入实现12.3亿元;通过抗灾自救、拓宽增收渠道,大灾之年农民仍取得了较好收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县,全省现代农业整县推进县,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政策激励、合作社拉动、局市共建等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46.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5.4万亩,为历史新高。秋整地达到165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5万亩,完成黑河市下达任务的103%。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0.5万亩。积极开展了高产创建活动。建成100万亩优质
大豆产业基地,30万亩优质玉米产业基地,1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和1万亩强筋小麦产业基地。强化绿色食品生产,全市无公害产品生产面积达到138万亩,三年来认证种植业和渔业各类无公害品种411个。建成通北镇、城郊乡、二井镇三个棚室蔬菜基地,棚室生产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年供应蔬菜1095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生产面积已经达到132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5.8%。畜牧业平稳发展。预计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18.04万头只,同比增长8.7%。牧业产值和人均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7%和21%,同比增长10%和7%,全年交售鲜奶3万余吨。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渔业养殖面积7.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00吨;河蟹养殖面积达到7025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0亩;落实“北药”面积1200亩,放养柞蚕75把;林产经济快速发展。北药种植达到了1200亩,鹿、貉、狐、野猪等特色养殖2000头(只),山野菜采集50万公斤、地栽木耳10万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新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4个,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到96个,同比增长了33%。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47200人,新增5660人;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8%。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承保面积达到15万亩,有效地减少了农民种地的风险。
二是涉农项目争取工作效果明显。总投资2500万元的海圣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的北龙良种奶牛场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总投资3.2亿元的翔龙汉麻加工项目、总投资2.04亿元的现代农业整县推进
试点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的中储粮黑龙江省分公司北安直属库项目等在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投资124万元的东胜乡东胜村垃圾处理项目已顺利完成,新建占地13000平方米垃圾场一处,维修道路4.2公里,设臵垃圾收集点15个。向上争取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补贴1587.7万元,全部发放到经营主体。向上争取到省新农村以将代投资金485万元,全部用于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向上争取到扶贫、生产救灾、农技推广、沼气、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资金163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建设和农民培训。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资金1281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建设了海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工程投资535.07万元,总工程量为4.3万立方米,修建各类水利工程25处。实施海星镇岚光村高效节水项目,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8750亩。开展了闹龙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5个村屯的生活垃圾及牲畜粪便治理工程全部竣工。维修加固小水库2座,打灌溉水田补水井30眼。打农村饮水井20眼,解决11600余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投入资金1432万元,完成土地、农业科技、产业化等农业开发项目6个。投资3139.5万元硬化农村公路89.7公里,6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我市被列为黑河市村改社区试点市,建成农村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处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5600亩,村屯绿化完成132个;8月18日,黑河市春季造林绿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设完成30家,日用杂品连锁店15家、农资连锁店15家。
四是新农村建设晋升新阶段。今年我市集中财力,重点打造示范村。投入资金4600万元,在赵光镇东丰村进行了高标准的新村建设,一期工程131户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基本完工。投入资金265万元,在海星镇治安村建设了18栋农民新居,该村二屯36户居民搬入新居;城郊乡建民村投入资金60.6万元,硬化、加宽道路各1条,保温节能住房、太阳能路灯安装、洗浴中心、便民超市等工程今年都已启动实施,并投入资金47.5万元,推进村内节点景观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打造市区、通北镇“两大教育中心”,今年撤并学校30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等配套设施,村级设立标准化卫生所,试点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均达95%以上;农村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建成综合性文化大院11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我市被列为黑河市村改社区试点市,建成农村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处。农村消防建设取得新突破,在通北镇组建了专业消防队,配备了3台消防车,所有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手摇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等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优抚群体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借鉴第一批新农村试点的包扶帮建工作经验,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 形成了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格局。包扶帮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总数已达到110个,包扶帮建资金达到 万元。城郊乡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海星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城郊乡建民村被列为全省文明示范村,赵光镇东丰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之首。
五是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推进。以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的形式,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成立了领导组织,并抽调专人成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实施意见》、《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工作进行了总体定位。确定3个城乡一体化试点乡
镇和12个试点村,全面开展了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村镇体系规划。各试点都已制定了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对照所承担任务,加以推进落实。市领导小组针对农村户籍改革、进入城镇后农民保障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分别由市领导牵头,逐一研究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制定了对赵光、通北两个试点镇的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主题实践动员活动,市委书记对全市500名干部进行了专题辅导。全市200余名包村领导和干部深入到62个行政村,利用7天时间走屯入户,直接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对农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种植业调整、整屯搬迁、农民增收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调研,为镇村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提出今后我市发展思路7方面 措施,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启动早、措施实、效果明显,得到了省、黑河市的充分认可。
回顾2009年,我们战胜了农业遭受春旱、夏涝、作物秋倒伏以及虫、雹等多重自然灾害,经受了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等多重考验,取得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成绩。这些主要来源于:
一是准确把握住了农村发展的脉搏,在统筹发展上进行了新的定位。在2008年末召开的农村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的要求。市委十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再次明确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并把“把我市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作为战略目标,部署了八项重点工作。这是鲜明而具体的工作定位,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题,使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脉路越来越
清晰。
二是找到了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上有了新的举措。2009年我们把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突破口,在全市大力推动土地合理流动,加快场市共建,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创造出新有益于连片经营的6种模式,使35万亩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这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又拉近了与农场先进耕种方式的距离。同时,使农村一半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走出来创业发展,更激发了农民在自主增收上的活力。
三是加大了农村建设力度,在扩大农村发展空间上增添了新的基础。积极加强重点村建设力度,以东丰村新村建设为标志,集中财力,合力推进落实,展现了新农村风采。以建设通北镇“商贸大镇”、赵光镇为“工业重镇”为重点,在全方位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对部分重点项目加以推进,使我市“三点一线”的城镇化布局更为突出。切实加强了中心村路、水、能以及环境建设,为促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凝聚了各方加快农村发展的力量,在推进农村建设上形成了新的动力。四大班子领导和全市110个部门、企业和部队包扶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出思路、落措施、给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发展。年末前开展的城乡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62个工作队深入村屯、农户,宣传政策、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全市引起积极的反响,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的欢迎。乡镇、村干部切实肩负起引领一方发展的责任,在指导生产上殚精竭虑,在发展民生上不辞劳苦,树立了公仆形象。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形成了强大的助推合力,这种合力,也是我们在今后加快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总的看,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扎实,亮点不少,成效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协作、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作在农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省直单位、市直部门、市属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力度仍需加大。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市在这方面工作虽然有了不定的基础,但从全面解放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角度来说,现有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面积需要扩大,质量需要提高。二是农业结构仍需优化。种植结构仍然单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大豆为主,重迎茬、药害现象严重,地力下降,导致农产品增产困难、品质下降;畜牧业发展速度不快,奶牛产业受市场等因素影响下滑;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仍然偏少。对农业产业化起牵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尚未形成企业群,在推进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为特点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多年来,虽然我市加大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在今年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表现出抵御能力弱的一面。在今年发生的春旱中,南部乡镇的水稻产区,发生了泡床难的问题,主要是现有小水库蓄水量不够,区域内大型水库供不上。在夏涝过程中,我市大豆大面积受灾,这里有气候上的原因,也有我市农田水利工程不能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在泥草房改造、饮水安全、新能源应用以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需提高。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不均等,公共服务没有完全实现共
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加以解决。
2009年岁尾,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问题,推进城镇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一系列举措,这给我们加快农业发展,旗臶鲜明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在机遇面前,及时进行观念更新,思路调整,落实具体措施,以时不我待和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来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关于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安排和推进措施
201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中心,以把我市建设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先导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粮食生产大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政策支持和典型带动,加大现代农业、中心村镇、农村环境等方面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支
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是,粮豆薯总产达到3.9亿公斤,增长35.4%;农业总收入实现14.7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496元,增长6%。农村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8件事:
第一,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解放农村劳动力
把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前提,进一步扩大流转和规模面积,在提升农业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单产、总产的基础上,释放农民创业潜能。一要创新流转模式。要发挥好我市大型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作用,购进一批大马力机械,积极推进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实施规模经营。要有序组织农民把土地向市域内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大户和种田能手流转,形成规模效益。要创新流转形式,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原来从事工商业的大型企业,开发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向有实力、正在转型的大企业流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探索土地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瞄准市场,扩大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打造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农垦打造5000万亩“影子垦区”契机,加强对接,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土地向农场流转,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今年在赵光镇、海星镇各选一个村进行试点。通过上述几种流转模式,明年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60万亩,同比增长28%;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万亩,同比增长55%;每个村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00亩,整村、整屯推进的村分别达到 个和 个,面积达到
万亩。二要拓宽流转途径。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的宣传,引导农民提高思想认识,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促进农民自主地对土地进行流转。要在市、乡、村三级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信息网络,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服务。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及时发布相关数据信息,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导向,推进土地流转合理、科学、有序。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按照《北安市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施方案》要求,抓好措施落实,兑现奖惩。要加强政策引导,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解决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三要加强经营主体建设。以整县推进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实施我市现代农业整县推进试点项目五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13年,示范区内百万亩耕地全部达到旱涝保收田标准,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达到设施标准化、机械现代化、种植科技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实现粮食产量提高20%目标,建成集旅游、观光、展示、科技为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场库棚建设等方面建设,确保扩建、新建工程9月末竣工,发挥在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是作用。力争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超过20万亩,每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一处规模经营展示田。要加强现有农机合作社建设,重点在整地、春种、中耕、收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要全力推进实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形成一大批专业合作社群体和向上争取和落实项目的平台,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70个。加强对农业专业协会的规范,增强协会服务功能,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紧缺、信息不灵、销售
不畅等问题,提升协会应付市场各类风险能力。明年,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超过全市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实现劳务收入6.46亿元。
第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标准化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战略的有利契机,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成100万亩优质大豆产业基地。在抓好优质大豆生产的同时,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重点推广“德美亚”系列新品种,在每个乡镇建成至少5000亩以上的“德美亚”品种玉米种植示范区,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通过引导、扶持,力争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强筋小麦面积达到5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马铃薯面积达到10万亩,非大豆类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市属乡镇非大豆类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实现三三轮目标,解决重迎茬、地力下降、品质不高等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畜牧和特色业。要抓住乳业市场回升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积极新建一批高规格、上档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托牛所。2010年,力争新建 个。加强对已建成养殖小区的管理,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要求改造升级,确保各个养殖小区见效益。支持乳品企业参与建立奶源基地建设,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奶业良性运行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机械榨奶项目资金支持,在5个小区进行机械榨奶示范,落实好新建300平方米榨奶间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的优惠政策。全面推广性控冻精改良技术,尝试性控胚胎移植技术使用,加快奶牛繁育速度。加大外购、招引力度,增加养殖量。大力发展生猪、黄牛和家禽以及特色养殖,畜禽饲养总量达到
万头只,同比增长 %。组建青贮玉米合作社,推广使用青贮饲料,同时引进TMR技术。在二井镇、赵光镇、城郊乡、种畜场等地连片种植青贮玉米10000亩,推广青贮玉米饲料4.5万吨。抓好优质纤维饲料的供应,对天然牧场实行休牧、牧草收割收打包销售,对玉米秸杆进行揉搓打包处理,提高玉米秸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满足养殖户的纤维料需求。扩大金融对畜牧业发展贷款投入范围和资金额度投,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落实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免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发展林产经济,推进“五大”产业建设。发展水产经济,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吨;河蟹养殖面积达到 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 亩。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各乡镇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建立面积不少于500亩的科技示范园区或科技长廊,村级要建立高产创建样板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垄上四行大垄密植栽培、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水稻大中棚育秧和新基质育苗等10项新技术。继续通过开展创建联检、田间博览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他们科技种田整体水平。建成市级科技示范园区1处,乡镇级科技长廊9处,村级科技示范田62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禁止各类高残留农药的经销和使用。成立农机合作社总社,抓好农机合作社扩建和农机具配套,完善管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作业能力,新建3个以上现代农业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完成秋整地16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0万亩。
第三,推进小型自然屯成建制转移,拓宽农民发展空间 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基础上,支持小型自然屯成建制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和农场场部、林业局所在地转移。2009年,每个乡镇都要选择自然屯进行成建制转移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开。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要按照“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就近转移”原则,尽快编制村镇体系规划,科学指导村镇建设和整屯转移。要在全市组织开展一次可用于建设用地情况普查,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原有土地预留宅基地、闲臵宅基地和小城镇、中心村内或周边的废弃地、未利用地及废弃的村办企业、空闲地情况,为土地开发利用和整屯转移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明确搬迁重点。采取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加推进自然屯成转移。采取就近转移模式。要在土地资本运营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区,探索“以宅基地臵换城镇住房”的臵换模式,集中建设新社区转移农民,推动整屯甚、整村向城区转移。今年力争在城郊乡双青村率先实现突破。农民住宅新区建设模式。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加强处于中心镇辐射区内的部分村屯向中心镇整体转移,建设住宅新区,使农民融入城镇生活。今年力争在通北镇的部分村屯搬迁农民新居上率先实现突破。向中心村集中模式。引导50户以下的小屯,中心村集中。对原村庄宅基地进行复垦,多余出来的用地指标拿到城市近郊臵换发展二三产业。今年力争在城郊乡建民村、东胜乡
村、杨家乡民主村、石泉镇
村、主星乡 村率先实现突破。对于自愿分散转移模式,每个都要有动作,而且有大的成效。三是给予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北安市加快推进整屯搬迁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投入一部分、整合泥草房改造等涉农资金支持一部分、税费减免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帮助整屯转移村民集中建设住宅新区、迁入城镇。研究制定成建制转移涉及到的宅基地、搬迁补偿、闲臵宅基地开发利用和转移农民的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政策措施,确保整屯成建制转移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加快村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重点支持赵光镇“工业强镇”、通北镇“商贸大镇”建设和城郊乡“城郊经济圈”建设。推动赵光镇与镇域内赵光农场和红星农场共同引进、建设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做好细部功能划分,积极推进木制品加工经营区、化工经营区、农副产品经营
区、建筑材料经营区建设,做大做强化工、林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工业四大产业。加强园区内各设施建设,搞好扩建后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方面建设,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抓好项目争取工作,争取在引进农产品深精加工、建筑材料生产等较大企业有新的突破。加强镇内净水厂、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建成区面积,通过招商引资,搞好楼房开发,促进农村人口向赵光镇流动,通过“工业强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人口0.5万人进入城镇发展。支持通北镇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四个产业集聚区、八大专业市场建设。以通北对俄蔬菜出口基地为主体,着力打造蔬菜批发中心;以通北区位特点为依托,着力打造物流中心;以通北镇区规模为基础,加强镇内供热、供水以及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功能,着力打造我市南部区域性中心强镇。通过“流通大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人口0.8万人进入城镇发展。支持城郊乡发展城郊经济圈,积极发展工业配套、蔬菜生产、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项目,逐步把城郊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通过城郊乡“经济圈”建设推动本乡0.5万人进入北安市自主创业。支持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积极推进赵光镇北乐村北药产业、北河村奶牛产业、二井镇建革村平菇产业等12个城乡一体化试点村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对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推进城郊乡建民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建设,争取通过验收批准。逐步减少行政村设臵,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力。
第五,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进行有序转移,减少从事农业人员,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
化建设步伐,奠定基础。一是确定转移方向。组织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特色种养殖、开小作坊、小超市等,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转移,通过到市区、通北镇、赵光镇等乡镇周边城镇务工经商谋发展,打造围城经济,实现向小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重点是向环渤海、京津唐、长三角的地区转移,实现劳务输出。要通过劳务协会、劳务能人、劳务经纪人等的带动,每年都要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有组织的规模化的劳务输出,特别是元旦、春节前要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搞反季输出,打时间差,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开展,以此形成多渠道、宽领域的转移途径,促进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其中:新增加5000人;力争实现劳务收入6.46亿元。二是强化技能培训。要利用职业教育中心、家政服务培训学校等平台,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年龄在18周岁—45周岁的富余农村劳动力,对青年骨干、妇女干部、专业军人、初高中毕业生、劳务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特别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及岗位的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设臵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坚持定点、定向培训。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营销、餐饮、建筑、维修、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际操作能力。要突出品牌专业特点,努力实现培训与转移的品牌效应,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定期向社会公布劳务市场供求状况。建立并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为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就业指导。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
资源库,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效果评价制度,定期对输出人员做好回访,跟踪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维护权利。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里将专项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引导性培训,凡是参加引导性培训农民一律给予免费。要建立托老所、托儿所,集中免费或少收费,以解决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第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打牢基础。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以防洪抗旱、兴利除害为重点,加强旱田节水、水田灌溉、除涝、防洪等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实施二井镇建革村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水源工程18处,灌溉面积4500亩。推进红农水库除险加固、闹龙河尾工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加强闹龙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治理面积 万亩。打井20眼,解决20个村屯 10000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经济转型契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落实好造林地块、苗木及造林资金,完成1.61万亩造林任务。探索组建专业造林公司,创新造林新模式,提高造林质量及效率。巩固林地清查成果,实行林地发包竞价制度,切实加强林地管理,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支持农村污染防治、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环保宣传和环保监管能力等方面建设。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北安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草原清
理和湿地保护工作。三是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搞好土地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好海星镇治安、兴旺村,赵光镇东丰村2万亩麦豆轮作和赵光镇北胜村建设5000亩米豆轮作等项目,通过田间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化,做到稳步推进,依法规范。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力争做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逐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继续加强北方果菜出口交易中心,提高农产品吞吐能力。加强粮食批发大市场和农资销售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活化粮食和农资流通。探索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配送产业。创新供销合作社服务方式,加速建立以农村供销社、村级服务社为网点,实行农资流通统一配送的连锁经营机制,确保城乡同价。
第七,协调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积极缩小城乡差距
积极探索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二元化”户籍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改变身份的农民,研究出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进城后农民的教育、医疗、社保、低保等相应待遇问题。赵光镇、通北镇进行户籍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为大面积推广户籍制度改革打下基础,以后对条件成熟的乡镇可逐步进行实施。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均衡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把各村小学撤并到乡镇中心小学,把市区和通北镇打造成为两大教学基地。2010年争取完成撤并27所学
校的任务。加强推进文体事业建设,完善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综合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健身场所的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行政区域内卫生资源,共享卫生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到100%,并逐步提高报销标准,使农民看病就医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推开行政村建成农村新型社区,实现10个村管理社区化。推进合作共建,努力推动市域协调发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以农业合作共建为突破口,在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共建。结合整屯搬迁和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开展和垦区、林区的大协作、大配套,共同培育一批市域性主导产业。组建以农场管理为主的4个大型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逐步将其辐射区内的34个市属农机合作社资产注入4个大型农机合作社,组建4家大型土地规模经营公司,全面覆盖各乡镇农田,努力把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的现代化农机作业服务中心。
第八,积极推进涉农项目建设,助力城乡协调发展
要紧紧抓住中央继续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尤其是加大城乡一体化推进力度的有利契机,围绕中央和省投资重点,有针对性地抢前抓早做好项目编制工作。一是围绕国家投资方向,积极向上争取具有牵动力的项目。今年中央投资以 亿万的力度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围绕建设产粮大市,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优质粮工程、农机合作、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经济等方面的项目,带动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围绕提高政策性补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国家对各类涉农
补贴投入达到 亿元,要充分利用机遇,积极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申报和争取工作。三是围绕国家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今年城乡一体化是国家和省农村工作的重点。积极向上协调将我市赵光、通北两镇列为国家或省重点小城镇进行建设。要加强城镇和农村道路、供水、供热、沼气、绿化等方面的项目争取工作,通过项目的落实,提高村镇建设水平。四是围绕服务农村发展,建立农村融资服务机制。切实加大推进力度,从发展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入手,逐步发展镇村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抓好推进落实。争取2010年在全市设立1-2个试点先行开展,发挥好示范推动作用。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力争明年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承保面积达到30万亩。五是围绕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大市本级投入力度。凡是国家、省要求落到北安市的项目。需要市政府给予匹配资金的,都要匹配到位。同时,今年市政府安排90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土地规模、深松整地、加快结构调整、实施整屯搬迁、畜牧小区建设和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等方面投入。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计划,由市政府统一安排资金。要加强上级和本级项目、资金的监理,确保项目按要求实施,资金使用到位,使项目真正起到助推发展的作用。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肩负起加快农村发展的责任,为壮大和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型农村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