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9: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是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经济改革发展问题对策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沔渡镇,位于炎陵县东部,东邻江西省井冈市睦村乡,南抵石洲乡,西北与霞阳镇相连,北与茶陵县桃坑乡交界。S321线、炎睦高速,衡茶吉铁路穿越全境,距炎陵县城15公里,全镇面积125.8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3806户,14685口人,耕地

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优势,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大镇、新型工业强镇、商贸集散重镇、环境优美城镇”的目标,提出并适时完善了“农业富民、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突出狠抓了开放项目、特色产业、环境建设、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镇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该镇工业发展迅速,引进华盛化工、华丰化工、九星化工等多家企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镇共完成笋竹林开发2420亩,油茶林1170的改造;基础设施完备,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有1万伏和3.5万伏供电专网二条,基本满足现在企业的电力供应;移动通讯网络、有线电视覆盖全镇;交通条件便利,炎睦高速在镇区设置互通口,衡茶吉铁路在沔渡境内设置会让站。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镇学校2所,在校学生131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毕业率96.4%,拥有中心卫生院1处,村级医疗卫生室13个。2009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

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土地问题。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随着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农村土地逐渐减少;二是土地流转困难。一方面,由于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使农民越来越珍惜自己仅有的一点土地。另一方面,农村法中对于规模使用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土地如何进行流转没有确定性文字要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受群众恶意刁难,哄抬地价影响,产业很难形成规模。

2、人才问题。受近年来国家靠投资拉动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占农村总收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劳动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非农行业就业的程度。同时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 1

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3、基础设施问题。该镇农业耕地总面积1.7万亩,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企业占地已经不足1.5万亩,比较平整的土地不足1万亩,但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总计不到3000亩,造成发展农业产业动力不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4、资金问题。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的,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笋竹林深加工等产业过程中,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农民需要发展资金必须通过抵压担保才能获得,这样使得大部分农户无法获取,资金短缺。目前该镇群众小额贷款额度为每户3000元,最大限度为10000元左右,没有抵压,很难贷出大额度贷款,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5、增收问题。目前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体保持在3500左右,增长速度在4%左右,增长速度缓慢;在结构上,笋竹林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1%,自然种植业占收入的8%,而51%的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作为农民,按照正常比例计算,农业收入应该占总收入的70-80%,而现在我镇农民的主要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9%,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的乡镇来讲,与其正常比例还有20—30%的差距。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6、市场问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分散经营的农户无论在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上都非常小。同时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7、干群矛盾问题。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和群众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农村政策法规执行不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村水、电、路、通信、有线电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一

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部分群众对政府有埋怨情绪。二是干部依法行政的气候和效果不好。一些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干部的工资和奖金,在思想工作无效时,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以致激化了干群矛盾。三是少数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讲权力多,讲义务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思想政治工作没跟上,农民的集体观念大大削弱,甚至产生“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村村讲民主,不要乡政府”的错误认识。四是少数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群众不信任。基层干部素质较差,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态度粗暴,少数干部为政不廉,甚至贪赃枉法,群众十分反感。

二、对今后农村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增收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我们建议:

(一)逐步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立足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目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搞好农村水、电、路、通讯、医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吸收外来资金的硬环境。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培训,培育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农民,使之成为适应市场所需的劳动者。

(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

当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信息不灵,缺乏对劳务市场用工信息的了解;二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就业受到各种限制;三是本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四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一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对现有乡镇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三是要继续

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来办,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针对劳务经济发展中收。二是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的问题,建议采取成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办事机构,从组织上保障农民工利益,建立和完善以劳动合同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劳动管理机制,加强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训。四是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发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商贩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带动能力,使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影响很大,有些是管理不善造成的,有些是要在发展中解决的,但有些是制度不健全引起的。为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要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规违法行为。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稳定承包关系,并坚持承包期限30年不变的政策,确权、确地到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赋予农民长期而又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基层调解调处纠纷的能力。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二轮延包政策,及时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三是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认真研究克服人地矛盾的对策。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沔渡镇2010年笋竹林总量达到1500吨,而产品的80%左右销售渠道走的是依靠客商外运。本地销售还不到20%,这说明我们的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此,农产品价格总是呈现出不稳定甚至很低的现状,还不能形成稳定一方的笋竹林主导价格体系,下步应该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努力同全国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联盟,建设能够吸引全县仍至周边省县市的笋竹林加工企业,从而改变笋竹林受周边边市场价格影响现状,形成自己的笋竹林主导价格,使笋竹林价格像大米价格那样平稳。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要继续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特别要针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住房等。二是从商品流通领域入手,加快建设商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系统,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相关商品制造企业诚信经营,为城乡群众营造放心的市场环境。

(五)解决发展资金制约

政府要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省市县要出台相关金融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农业贷款支持力度。一是要在贷款支持总量上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额度。

二是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业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把农村干部、涉农部门的主要精力用到为农村跑资金、跑项目上来。四是加大金融资本投入。要改变农村金融投资中的非农偏好行为,引导农村银信部门面向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积极稳妥地搞好农贷服务,增加农贷总量,为农村、农业发展“输血”。

(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基层组织工作重点从解决想不想干事和能不能干事的问题。主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培养鱼水情深的政治感情。要求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着富民、爱民、亲民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努力形成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二是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动员广大干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树立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观念。努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在克服狭隘的开放发展思想中确立开明的开放发展观念,培养世界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发展由内源型经济增长向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共同增长转变;在克服常规发展思想中确立创新发展观念,走出发展就是拼资源、拼能耗的传统发展误区,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增强广大干部的发展能力。干部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提高干部素质是解放思想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培训、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等多种有效形式,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积极引导大家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培养干部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

参考文献:

1、炎陵年鉴——炎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徐祥临: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N];中国信息报

3、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政策研究

4、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企业

5、孟涛,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J],新科教

第二篇:当前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1 土地问题。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随着一r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农村土地逐渐减少;二是土地流转 难。一方面,由于小城镇建设、_r业同区和公路建设征用丫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小到佗,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使农民越来越珍惜自己仪有的一点土地。另一疗面,农村法中对于规模使用土地进 J"/Cz:业结构调整时土地如何进行流转没有确定性文字要求,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受群众恶意刁难,哄抬地价影响,产业很难形成规模。

l.2 人才问题。受近年来国家靠投资拉动影响,农村劳务输m占农村总收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件1“体力 ”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劳动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非农行业就业的程度。从农村转移l叶I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并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1.3 基础设施问题。农业耕地总面积数,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企业占地已经不足,比较平整的土地减少.基础设施配套面积不多,造成发展农业产业动力不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1.4 资金问题。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的,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农民需要发展资金必须通过抵压担保才能获得,这样使得大部分农户无法获取,资金短缺。目前群众没有抵压,很难贷出大额度贷款,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1.5 增收问题:目前农民人均纯收人大体保持在3 500左右,增长速度缓慢;在结构』二,特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0%,自然种植业占收入的10%,而50%的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作为农民,按照正常计算.农业收入应该占总收入的70%~80%,而现在农民的主要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50%。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T 厂”,从某种意义 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同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口义,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一i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打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1-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 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1.6 市场问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分散经营的农户无论在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上都非常小同时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难的问题还很突,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埘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7 干群矛盾问题。农 ,it=群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断的,既有干部和群众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农村政策法规执行不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村水、电、路、通信、有线电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子女学难等一系列问题一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部分群众对政府有埋怨情绪。二是干部依法行政的气候和效果不好。一些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干部的-厂资和奖金,在思想作无效时,:F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一 强硬措施,以致激化了f群矛盾。i足少数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讲权力多,讲义

务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思想政治丁作没跟I,农民的集体观念大大削弱,甚至产生“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村村讲民主,不要乡政府”的错误认识。四是少数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群众不信任。基层干部素质较差,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T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一I 作,态度粗暴,少数干部为政不廉,共至贪赃枉法,群众十分反感。对今后农村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 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近年来闰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闲难。增收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我们建议:

2.1 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同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立足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搞好农村水、电、路、通讯、医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吸收外来资金的硬环境。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培训,培育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农民,使之成为适应市场所需的劳动者2.2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劳动力快速转移。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r信息不灵,缺乏对劳务市场用T信息的了解;二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就业受到各种限制;三是本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四是农民外务 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一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对现有乡镇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民]:的吸纳能力。二三是要继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来办,提高丁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四是鼓励农民发展

二、=产业。充分发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带动能力,使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

2.3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围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要进行全面执法检杏,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T 作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 80 ·纷。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加强基层基础T作,增强基层调解调处纠纷的能力。三是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认真研究克服人地矛盾的对策。要加强对土地流转T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牛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2.4 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要继续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特别要针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住房等。二是从商品流通领域人手,加快建设商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系统,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相关商品制造企业诚信经营,为城乡群众营造放心的市场环境。

2.5 解决发展资金制约。

政府要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省市县要 台相关金融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农业货款支持力度。一是要在贷款支持总量上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额度。二是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业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三是积极争取罔家项目建设资金,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四是加大金融资本投入。要改变农村金融投资中的非农偏好行为,引导农村银信部门面向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积极稳妥地搞好农贷服务,增加农贷总量,为农村、农业发展“输血”。

2.6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层组织_lI 作重点从懈决想不想干事和能不能干事的问题。一是培养鱼水情深的政治感情。要求广大干部牢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着富民、爱民、亲民的深厚感情开展T作,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丁作的 发t 和落脚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二是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动员广大干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树立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观念。努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在克服狭隘的开放发展思想中确:丑开明的开放发展观念,培养世界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发展由内源型经济增长向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共同增长转变;创新发展观念,走出发展就是拼资源、拼能耗的传统发展误区.捧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增强广大干部的发展能力。干部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提高干部素质是解放思想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培训、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等多种有效形式,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第三篇:当前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卧龙镇,系原平泉县沙坨子乡,于2004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并建镇。该镇位于县城北9公里,总面积234.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51个居民组,8438户,30219口人,耕地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7%。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优势,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大镇、新型工业强镇、商贸集散重镇、环境优美城镇”的目标,提出并适时完善了“农业富民、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发展战略,突出狠抓了开放项目、特色产业、环境建设、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镇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该镇工业发展迅速,依托丰富的钒钛铁资源优势,共建设铁采选企业26家,年产铁精粉200万吨,实现财政收入2.5亿元。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镇共发展食用菌1500万盘袋,占地2000亩,年产鲜菇15000吨,提供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基础设施完备,境内有中二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有110千伏安和35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各一座,基本满足现在企业的电力供应;移动通讯网络、有线电视覆盖全镇;交通条件便利,锦承铁路穿越境内以国道101线、省道平青乐线、平双公路为骨干,以矿区专用路、承德旅游专线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齐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有县直属中学1处,中心小学4处,小学校点8处,市级精神病防治中心一处,新建镇中心卫生院1处,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200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3650元。

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土地问题。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随着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农村土地逐渐减少;二是土地流转困难。一方面,由于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使农民越来越珍惜自己仅有的一点土地。另一方面,农村法中对于规模使用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土地如何进行流转没有确定性文字要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受群众恶意刁难,哄抬地价影响,产业很难形成规模。

2、人才问题。受近年来国家靠投资拉动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占农村总收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劳动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非农行业就业的程度。同时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3、基础设施问题。该镇农业耕地总面积3.4万亩,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企业占地已经不足3万亩,比较平整的土地不足1万亩,但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总计不到3000亩,造成发展农业产业动力不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4、资金问题。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的,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食用菌等产业过程中,启动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农民需要发展资金必须通过抵压担保才能获得,这样使得大部分农户无法获取,资金短缺。目前该镇群众小额贷款额度为每户3000元,最大限度为10000元左右,没有抵压,很难贷出大额度贷款,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5、增收问题。目前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体保持在3500左右,增长速度在4%左右,增长速

度缓慢;在结构上,食用菌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1%,自然种植业占收入的8%,而51%的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作为农民,按照正常比例计算,农业收入应该占总收入的70-80%,而现在我镇农民的主要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9%,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的乡镇来讲,与其正常比例还有20—30%的差距。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6、市场问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分散经营的农户无论在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上都非常小。同时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7、干群矛盾问题。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和群众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农村政策法规执行不力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农村水、电、路、通信、有线电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一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部分群众对政府有埋怨情绪。二是干部依法行政的气候和效果不好。一些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干部的工资和奖金,在思想工作无效时,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以致激化了干群矛盾。三是少数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讲权力多,讲义务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思想政治工作没跟上,农民的集体观念大大削弱,甚至产生“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村村讲民主,不要乡政府”的错误认识。四是少数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群众不信任。基层干部素质较差,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态度粗暴,少数干部为政不廉,甚至贪赃枉法,群众十分反感。

二、对今后农村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增收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我们建议:

(一)逐步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立足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搞好农村水、电、路、通讯、医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吸收外来资金的硬环境。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培训,培育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农民,使之成为适应市场所需的劳动者。

(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

当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信息不灵,缺乏对劳务市场用工信息的了解;二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就业受到各种限制;三是本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四是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一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对现有乡镇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三是要继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来办,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针对劳务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建议采取成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办事机构,从组织上保障农民工利益,建立和完善以劳动合同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劳动管理机制,加强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训。四是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发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商贩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营销活动,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带动能力,使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影响很大,有些是管理不善造成的,有些是要在发展中解决的,但有些是制度不健全引起的。为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情况要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侵犯农民权益的违规违法行为。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稳定承包关系,并坚持承包期限30年不变的政策,确权、确地到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赋予农民长期而又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落实村民自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基层调解调处纠纷的能力。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二轮延包政策,及时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三是推行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方式,认真研究克服人地矛盾的对策。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卧龙镇2008年食用菌总量达到1500万盘袋,而产品的80%左右销售渠道走的是依靠客商外运。本地销售还不到20%,这说明我们的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此,农产品价格总是呈现出不稳定甚至很低的现状,还不能形成北方稳定的食用菌主导价格体系,下步应该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努力同全国500强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联盟,建设能够吸引全县仍至周边省县市的食用菌加工企业,从而改变食用菌受出口价格影响现状,形成自己的食用菌主导价格,使食用菌价格像玉米价格那样平稳。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要继续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特别要针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住房等。二是从商品流通领域入手,加快建设商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系统,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相关商品制造企业诚信经营,为城乡群众营造放心的市场环境。

(五)解决发展资金制约

政府要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省市县要出台相关金融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农业贷款支持力度。一是要在贷款支持总量上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贷款额度。二是要在贷款利率上给予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业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注重引导民间资本、市场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把农村干部、涉农部门的主要精力用到为农村跑资金、跑项目上来。四是加大金融资本投入。要改变农村金融投资中的非农偏

好行为,引导农村银信部门面向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积极稳妥地搞好农贷服务,增加农贷总量,为农村、农业发展“输血”。

(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基层组织工作重点从解决想不想干事和能不能干事的问题。主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培养鱼水情深的政治感情。要求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着富民、爱民、亲民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努力形成血浓于水的干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二是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动员广大干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树立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观念。努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在克服狭隘的开放发展思想中确立开明的开放发展观念,培养世界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发展由内源型经济增长向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共同增长转变;在克服常规发展思想中确立创新发展观念,走出发展就是拼资源、拼能耗的传统发展误区,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增强广大干部的发展能力。干部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提高干部素质是解放思想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培训、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等多种有效形式,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积极引导大家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培养干部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

第四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对丰都县双路镇的调查

刘祝秋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650201)

摘要

当今社会,我国农村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主流,农村居民中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居民对网络购物及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农村网民的特点以及基础设施的制约使商务应用在农村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需要经过不断的尝试改进,需要得到社会的多方面支持。

关键字: 农村电子商务

基础设施

人才

因地制宜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对丰都县双路镇的调查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

(一)电子商务的理念

电子商务的概念是指在国际互联网上从事B2B、B2C的各类商业交易活动。按照IBM公司的定义,电子商务=WEB+企业业务。它所强调的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应用,是把买方、买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比较严谨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资料(EDI)、电子支付手

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一次完整的商业贸易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交易前的了解商情、询价、报价、发送订单、应答订单、发送接收送货通知、取货凭证、支付汇兑过程等,涉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这种新的电子模式能推动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但目前,电子商务行为大多局限于城市里的消费人群和部分服务商品类企业,在广大农村还没有推广开来。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有:

1.农村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

一方面一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传统交易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等,使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农业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区域性谋略

我国当前提供农业电子商务服务的网站为数不少,但由于农村软、硬件的缺乏,网络接通农户的“最后一公里”障碍,使得农民不能通过直接有效的途径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校大,农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这进一步促使农村电子商务问题复杂化。因此,农业电子商务必须深入考虑区域特点,才能更好地发展。

3.农产品需求的不可预知性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产品不耐久存,农产品种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主观因素较强,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难点。

4.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面窄,正处于萌芽时期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成长期。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已初具规模,而西部偏远山区电子商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偏远的山区,由于互联网覆盖面 2

积狭小,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全面等,导致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的覆盖面窄,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萌芽阶段。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网信息化要闻关于《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用户超过6.5亿》分析预计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互联网用户人数将超过6.5亿人,这个数字仍不足中国总人口的50%。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中国农村地区。尽管中国农村宽带覆盖率不平衡,但大部分新用户都来自农村地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首次在网吧接触网络的农村年轻人。另外,农村地区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其所在地区最活跃的用户群体。在农村互联网用户中,年龄低于30岁的用户占77%,低于20岁的超过农村互联网用户的一半。除了中国政府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农村互联网渗透率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09年,农村地区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407美元增长至758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09年的时候,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882美元的人占农村总人数的3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54%。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有着比较好的发展条件。

2012年春节期间我对丰都县双路镇农民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访谈。

重庆市双路镇位于丰都县县境西南部,长江穿过双路镇边缘,距县城13公里。面积104.5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丰都至石柱和金竹滩至高家镇公路过境,重庆至上海高速铁路也经过该镇。2012年来该镇大力改善乡村道路双路镇通往各乡村道路基本硬化,交通比较方便。有以榨菜、建材、酿酒、饮料、建筑、运输、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烤烟、茶叶、桐油等。除此之外,大部分家庭还拥有自家的果园,除了自己吃以外还对外进行销售。

为更好地实施“兴工强镇、富民兴镇”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7月,丰都县双路镇组织召开辖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双路镇党委、政府认真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言,并作好记录,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搭建引导、智力、服务、协调四大平台,协调各种事宜,用实际行动用活用够政策,壮大非

公有制经济整体实力。

座谈会上,与会的2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的代表畅所欲言,就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难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使用等问题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会议强调,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注重与渝利铁路、产业大道、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以及森林、肉牛、果蔬等重点特色项目建设结合,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项目,打造品牌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回报社会,造福镇民。

通过对双路镇的20位农民调查后,我发现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居民中年轻人大都会使用电脑及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调查得知,该镇农民能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一般是学生为主,年龄在10岁——30岁的人有80%~90%都会使用电脑。30岁——50岁大部分都能使用手机了解天气预报、农业知识等。此外,该镇的农民大部分听说过电子商务,且少部分人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了解。一些被调查者认为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认为时代在进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一种有效策略。

(二)农村计算机拥有量及基础设施较差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家庭电脑拥有量较低。在当地大学生一般都拥有笔记本电脑,有少数比较富裕的家庭拥有自己的电脑。此外,由于农村网络覆盖面积小,一般农民就算拥有自己的电脑上网也是比较困难的。

(三)当地还没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

据了解双路镇还没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周边地区也没有。该地区政府为发展地区经济也大力支持有农民建立电子商务网站。虽然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在该地建立网站还是比较困难的,被调查者也不知道建立电子商务网站该如何入手。

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义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传统的农业商务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落后,直接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有利于商品信息的快速传播,还对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破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提

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创造条件。(一)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节约生产及销售成本

农村电子商务的竞争阻力小,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长,从农业生产者到消费者环节较多,导致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环节中的成本过高。首先,电子商务将农产品直接推向市场,拓展了传统交易方式的同时简化了供应链环节,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其次,可以解决小农户的销售途径,避免因为产量小而没有经销商收购。再次,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绝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往往并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生产行为。如该镇一般种植油菜、小麦、玉米、水稻及水果等。这种习惯性行为导致的往往是不了解市场需求状况,造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农业生产风险。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于能够让农业生产者准确、实时了解市场动态信息,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为农业生产者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二)有利于农产品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农村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扩大农业生产,提高生产质量等。他们会购买新进设备、生产资料。当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当地设备资料等价格也不尽相同。农村生产一般为较小的农业个体,购买生产资料设备等投资资金也不够充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应运而生。它可以为农村生产者提供了较多的信息,更多不同地区的产品设备、生产资料。缓解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资料、设备短缺,而引起的价格差异,有利于全国内生产资料、设备的优化配置。使农业生产者对于生产资料、设备选择的多样化,更能使他们购买自己合适的商品,使其购买的成本降低。从另一方面来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收入就增加了。

(三)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生活方面,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市场一样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由于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没有超市、商场等成规模的规范的购物场所,农民购买物品相比城市显得非常不方便,而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农村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使得人们对商品的价格更为敏感,而在线营销的普遍低价可以很好地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此外,农村在文化娱乐设施方面的缺乏,也为相关方 5

面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有利于提高农村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生产者始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始终是一个问题,例如: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2011年橘子的收成非常的好,该地区农民很高兴以为又是一个丰收年。但2011年去收购当地的橘子经销商非常少,使大量的橘子都腐烂在果树上,导致农民的收入遭受严重的损失。这正是由于农民生产的分散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造成的。

农村电子商务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户的生产形不成规模,自产自销的方式不仅效率低,成本也极其高昂。电子商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小农户组织在一起,在销售环节上实现规模化,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小农户也一样有竞争力。

四、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从国内外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用户对物流,信息等环节满意度低,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定,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那么对于建立在更为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其制约因素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中国信息产业信息网显示,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对比2010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的发展差距,2007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仅为20.2%,2008年差距扩大为23.5%,2009年差距拉大为29.6%。由此可见,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发展速度。互联网在城乡的发展差距拉大,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和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两大原因。(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乏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弱,对电子商务了解不深,而懂得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又不愿意到农村地区服务,这使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严重缺乏。

(三)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有序地进行。在我国现有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首先,在内容上,网站内容以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缺乏宏观的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尚未形成。其次,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设有农产品行情和供需信息发布,但很少发布各个网站对市场需求的评价或预测,更没有各地种植情况的信息,市场信息分析专家的作用没有形成,而农业生产真正需要的这种具有指导意义信息。再次,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一些网站设有内外网两个部分,外网公开的信息,一般性的信息多,有价值的信息少。内网上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多,又实行会员制,相对封闭起来。这样网络间的互相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的发展,也失去了设网建站的目的。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制作单位利益和数据保密问题,使得这些数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在推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尚未发挥。

(四)农产品生产和农村消费主体的分散性和规模小

家庭目前仍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 每家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农产品生产存在着分散性和规模小的特点。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农产品生产的特点。

由于农村居民人口众多而且居住较为分散,导致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的分布面广、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千千万万的个体农户,数量庞大,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品种繁多,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具体到每家每户,其品种规模却又很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农村市场的巨大差异性, 带来农村市场本身以及农村市场系统和其他市场系统之间衔接的复杂性。农村市场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农村服务的多样性和个体服务的专业化,必然对建立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存在安全隐患

在大部分的农村中,电子商务应用属于新兴产业,人们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农民更愿意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模式,此外,一些网上诈骗的案例使他们产生畏惧。现代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而网络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木马程序的攻击,加上农村网络硬件、软件设备的落后以及缺乏安全技术支持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机会。目前,我国电子支付的手段尚不成熟,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也正在探索阶段,这给农民网上从事经贸活动带来很大的风险。这些都是长期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问题。

五、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导致了城乡互联网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村个体收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小学电脑室的建设,与其合作投资扩建。学校机房的对外开放为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节约一部分成本,既满足了学校教育的需求,也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善了农村用户的网络环境。另外,移动手机的普及,为农村的信息化有增加有效途径,采用手机支付、下订单等,电脑与手机移动商务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网络系统。

(二)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根据农村现状我们应该把握政策机会,把“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担任农村村官”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引导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进行“技术扶贫”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首先,通过对大学生村官、支教老师进行电子商务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并带领村民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其次,与高校和企业建立联系,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相关讲座,将产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同时引进电子商务成功案例,让农民感受效果了解未来农村的发展趋势。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并提供技术指。再次,重点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培训人才。在农村具有号召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对信息接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培训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培训效率,达到培训的目的,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三)政府应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政府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1. 应该加大多农村网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网络系统有效的升级,引进好的硬软件设备,提高网络的安全性。2.应加大对乡村道路设施的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物流的有效到达。3.应通过制定政策支持金融企业向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四)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研究。充分借鉴国外在信息立法以及其它的一些体制和做法比较完善的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农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加强信用环境的建设,以保证网上正规渠道技术、产品、市场信息的可靠性,以形成良好的网上市场环境。

(五)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和教育

在农村电子商务活动中,农业生产者当然占主体地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宣传活动,以取得农民的支持。首先,将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的地区作为示范,从该地区抽调一些新近知识分子、大个体用户(什么意思)给该地区农民进行宣讲,传授一些网上交易支付的经验。其次,还可以组织一部分有号召力的农民群众到先进示范的地区进行考察,体验先进的购物模式或销售模式。让他们相信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再次,应组织农民学习怎样有效抵制或防范木马程序。

(六)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一方面,发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发展农村团购。在村或乡镇由一人或二人担任团购的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可以由大学生村官担任。该团购负责人主要任务是把个体需求变成整体需求。就是把每家每户的订单汇总整合,把该乡或村的总体需求,下订单给商家或厂家,方便商家货物的发送和物流的有效配送,有效的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个体的分散性的弱点。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对外销售,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自产自销方式,这样成本会较高,对市场的判断也不准确。因此,我们应该组织多元化的物流模式,一是农民组成合作社,专门从事运销。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典型。这相当于生产企业自营物流。二是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物流业务在现阶段“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实行订单或成片租赁开发的公司,可以自营物流,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从事物流业务,结果都可以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产品更快的进入流通领域。另外物流公司方面应该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和水果蔬菜等的保鲜技术,使电子商务开展的地区物流的有效完善和保证农果产品到达购买者手中不会腐烂,缩短物流运输时间。这样不仅能得到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强了该公司的竞争力,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此外,物流公司还可与在乡镇均设立网点的中国邮政签订合作项目,保证商品在一定时间内到达用户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信息化要闻-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 用户超过6.5亿 [2]刘亚峰.电子商务概念.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3]刘娜. 物流配送[M ]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4]于小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导刊 [5]李旺彦.商业时代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J]《集团经济研究》

[6]吴叔平.电子商务价值链与赢利模式[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7]冯英键.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梁雄键.中国电子商务热潮下的冷静思考.各网络媒体转载

[9]宋迎春.电子商务果品流通的新方式[J].物流科技.2003,No.4:PP.23~25 10

第五篇: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市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由于外部经营条件的恶化、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弊端,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我市经济发展,从而阻碍我市在区划调整后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筹资困难是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实力较弱,市场知名度较小,融资人才缺乏,很难得到商业银行支持。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基层缺乏自主决策权,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与贷款经营中的客观风险相悖,制约了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不高,产品利润率低,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从而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展开。

(二)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

我市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

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严重不足,相当多的企业未通过IS91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技术创新能力弱,创新任务紧迫,直接阻碍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由于社会观念和认识的偏差以及企业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很多人不把私营企业看作是真正的就业,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吸收到所机需要的人才。导致企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不强,效益不高。当然,企业存在这样的问题,也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要求等因素有关。

(四)、竞争无序,扰乱市场

我市的中小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内存在着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的问题。同类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竟相压价。企业为了在保持低价位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利润,有的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有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市场秩序,同时,这种不公平竞争导致产品市场竞争无度,中小企业自身也较为被动,经营难度加大。

(五)、污染严重,破坏环境

我市的中小企业,由于点多面广,管理困难。加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企业领导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治理“三废”的力度小、投入少,措施不力,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二、对策

(一)、加强政府指导、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保护力度,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制定优惠的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转变,走规模经营、高效发展的道路。加大政策扶持,应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包括财政税收政策扶持体系、资金融通体系、信用保证体系、创新促进体系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社会化促进体系。

(二)、建立多层次的融资系统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时候,不能只盯着银行,应该着眼于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方面同时着手。但根本途径还是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和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将有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国家有关政策要真正发挥效力,尚需时日。

(三)、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创新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也是帮助中小企业成长的最有效方式。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整合,提高有限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和创造

市场的需要,才能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得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应尽快确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并尽快使创新成果商品化,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要把自立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结合起来。通过自立创新,研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先得优势,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四)、培养创新能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实施专业化生产。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才是创新能力的主体,企业核心能力的实现必须通过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和激发人力资本效益增量来达到。为此一方面要求企业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加大激励力度,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为企业储备、开发、培养人才,建立一套有效的扶持、保护措施。

(五)、转变观念,加强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在管理上要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管理,建立建全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同时还应重视人本管理。现代成功企业的经验充分证明了挖掘人的潜能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其次要注重风险管理,通过投资组合的选择来分散、降低和避免风险,提高风险报酬率和经营安全性。还要重视战略管理。中小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把战略管理放在重要位臵。做到长远目标

明确,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避免企业全局决策的失误,保证内部机制灵活,并做到依法经营。同时,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企业的业务领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六)设立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公司

对于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政府设立的风投公司通过贷款或入股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待企业走上正轨后,可以通过回收贷款、入股分红、出售股分等方式,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总之,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现在,影响未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关的政策、服务方面的支持;中小企业,在面临新经济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战略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也势在必行的。

2011年11月11日

下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跃云 摘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我......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独特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镇(XX区)县城搬迁后,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农民增收难,社区低收入群众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贫困突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水平不......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200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镇 (老城区)县城搬迁后,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农民增收难,社区低收入群众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贫困突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水平不高,镇情研究不够,搞活城镇经济开发......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镇 (老城区)县城搬迁后,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农民增收难,社区低收入群众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贫困突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水平不高,镇情研究不够,搞活城镇经济开发......

    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镇(老城区)县城搬迁后,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农民增收难,社区低收入群众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贫困突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水平不高,镇情研究不够,搞活城镇经济开发的......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在此探讨农村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深感荣幸。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